课题申报模板网络环境下推进城乡学校协作与互动发展策略研究.docx
《课题申报模板网络环境下推进城乡学校协作与互动发展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申报模板网络环境下推进城乡学校协作与互动发展策略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题申报模板网络环境下推进城乡学校协作与互动发展策略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网络环境下,推进城乡学校协作与互动发展策略研究
课题名称:
网络环境下,推进城乡学校协作与互动发展策略研究
关键词:
网络环境城乡协作互动发展
申报级别: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课题类别:
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
信息技术
研究类型:
信息技术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
课题设计论证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改变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和学习方式,掌握信息技术,已成为立足社会所必须的基本技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更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迫切要求,是教育改革的时代需要。
大力推广信息化教学,已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由于教育资源有限,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和师资配备的量和质都和城里有很大的差距,长期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客观上造成了城乡居民爱教育权利的不公平。
而我国农村人口比例远高于城市,这就意味着大量学生不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各地政府为了尽可能缩小这种差距,一直以来采取了不少措施: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城市老师下乡支教等,但这种传统的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和资源共享往往停留在形式上,面窄、时短、效率低,虽然硬件条件可能有所改善,但关键是很难吸引优秀的师资长期效力农村学校。
能不能让城市和农村学校的常规教育教学活动真正融为一体,是改善城乡学校办学水平差距的关键。
目前,国内外关于如何发展城乡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与介绍有很多。
但大多处于较宏观的层面上,关于城乡校际协作与互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资料只有极少案例。
二、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选题意义:
1、推进城乡学校协作与互动发展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的需要和基础,只有根据城乡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积极探索城乡学校信息化建设之路,才能促进国家整体教育健康、协调、均衡地发展。
2、本研究通过探索县域内学校之间信息化的推进策略,加强在本县本地区不同程度的数字化环境基础上,深化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水平。
提高广大老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本县本地区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全县推进教育信息化提供决策咨询与实施依据,为本县本地区乃至其他省、市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推进提供典范。
研究价值:
1、从关注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关注实际应用的效益和效能,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益。
2、从重视个别学校实验转向县内区域联动。
产生县城的规模和质量效益。
3、通过研究与实践,建设在全县乃至全省有重要影响的特色实验学校,增加辐射功能,并带动全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全面发展。
三、研究目标:
1、探索一套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行之有效的城乡学校交流形式。
2、打造城乡基础教育信息化特色实验学校,增强其示范与辐射功能,带动全县教育信息化全面发展。
3、打造一批学科骨干教师,并能以点带面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的信息化,专业化水平。
四、研究内容:
通过课题研究,探索一套通过网络进行城乡互动共享、协作双赢的有效途径。
1、建立课题专门网站,以整合记录研究实验过程中的所有资料,方便参研人员及时
交流共享。
2、确定实验学校及班级,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细节。
—3—
3、构建视频会议及培训系统,这是课题研究的平台。
4、开展实验研究工作:
A、城乡学校多个同级班共同听一个名师授课;B、多个同级班共同就一个主题开班会;C、城乡多个学校某学科教师进行教研活动;D、本校名师对乡村教师进行培训;E、城乡多个学校进行公开课评比。
F、城乡学校学生社团进行交流活动等。
五、创新之处:
1、在光纤县域网内,通过网站、视频会议培训系统有效实现城乡学校合作共享、协作互动。
2、在考量城乡信息化差别基础上,关注城乡学校协同发展,探索在原有基础上的相对均衡。
六、研究思路:
以国家级和省级电化教育实验学校为研究主体,强化过程研究,注重阶段成果,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探索。
1、基于理论研究,构建县域城乡学校教育信息化推进形式,创新应用学校以及不同区域信息化环境与资源,开展师资培训和教研、教学方式改革的探讨。
2、基于实践研究,构建城乡学校不同信息化环境下如何使应用效益最大化,并在实验中打造典型实验区、实验校,实现以点带面的带动、辐射作用。
七、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采用文献法、网络调查问卷、实地调研、行动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
研究过程与常规教学、日常教研、教师培训结为一体,主要以三种培训推进研究:
一是“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的培训,主要采用课例分析、专家引领、行动研究的方法进行;二是“研究措施与实验策略”的培训,主要采用理解观摩、经验交流、骨干示范的方法进行;三是“效果测量、数据分析与结论形式”的培训,主要采用个案点评,启发带动,以点促面的方法进行。
八、实施步骤及技术路线:
(一)准备阶段:
(2012—2012、7)
形成方案:
检索研读相关资料,充分调研,选择技术手段,确定课题方案。
(二)实验阶段(2012、9—2015、1)
执行方案:
课题立项后,在2个月内基本搭建好视频会议及培训系统,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进行各种实践,及时总结,不断完善。
1、建立课题网站、根据课题内容及参研人员设立相应栏目,把整个研究过程中每个参研人员所进行的所有活动及相关的资料全部上传保存到网站相应栏目上。
参研人员通过网站了解各项工作进行情况并通过留言及论坛的方式进行讨论。
通过网站对外进行宣传,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2、选择一所已接通城惑网,并有典型牲的城乡学校作为参研实验学校,构建实验团队,确定详细的实验细节。
3、争取局经费支持,购买相应的软硬件设备,在已有的网络平台上构建实验用的视频会议及培训系统。
4、在此系统上进行有计划的研究实验:
城乡学校间远程教研活动、多班参与的远程班会、优质课的远程多班授课、远程文艺汇演等等一系列实验。
并在课题网站上全程记录所有实验相关数据(包括视频及其它数据),及时总结调整。
5、设计调查表、就此课题的效果进行调查,根据用户信息反馈,调整实验方式。
(三)成果总结阶段:
(2015、2—2015、5)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2、整理教师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及资源等,整理学生问卷,成绩统计,相关评价等资料。
3、接受课题鉴定组评估鉴定。
课题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我校于2004年被广东省定为广东省信息技术实验学校。
全面启动教育信息化较早,以县教育局、县域网为核心,学校建立了对外的网站,基本构建起一个教育信息化的大平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更是培养了一支有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师资队伍。
1、课题情况:
在市县教仪站的指导下,我校申报立项的市以上的相关课题十项,其中省级课题《信息技术与主体性教学整合研究》和《网络环境下学生发展性评价研究》已结题。
2、“十五”研究期间,电教获奖情况:
省、市二等奖以上奖项(或市级以上发表)统计如下《实验报告》2篇。
电教论文(教学设计)16篇。
电教评优课14。
课例资源20个。
课题负责人:
课题由我校主管教学的朱乙生校长亲自主持。
全面负责,统筹安排。
他长期负责我校的教研和电教工作,小学高级职称,有丰富的教研管理经验和科研能力。
课题组成员:
陈友良:
大学毕业,小学高级职称,主管学校信息技术教研教学工作。
专业熟练,经验丰富,主研过多种型号的电教设备,主持和参与过多项科研课题,获得过很多荣誉称号。
陈佰荣,本科毕业,小学副高职称。
具有扎实的电教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管理网络信息安全及网站建设方面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曾获市创新岗位能手称号。
邬健平:
重点大学本科毕业,学士学位。
具有扎实的电教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计算机软硬件应用,多媒体制作及运用方面有很强的专业素养,全校所有大型课件均出自他的手,电教论文、优秀课例获省、市奖有十多项。
参考文献:
1、校园网建设进行时,网络世界(2009—5—13);
2、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0—6—30);
3、当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问题省思《电化教育研究》;
4、 祝智庭:
现代教育技术:
走向信息化教育。
预期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