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复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63218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复习.docx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复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复习.docx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复习

文言文复习必修二《陈情表》李密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    ,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

1.补全文章并填空

⑴臣以险衅,    。

⑵    ,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    。

⑶郡县逼迫,    ,州司临门,    。

⑷臣生当陨首,    。

2.通假字

⑴闵,通“ ”,  ;⑵零丁,通“  ”,  ;⑶有,通“ ”,再。

3.词类活用

⑴n——状语:

“方位名词”,日笃(一天天),犬马(像犬马一样);

⑵adj.——n:

微贱(卑微低贱的人),故老(旧臣),闵凶(不幸的事),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⑶adj.——v:

日笃(加重),废远(远离)

⑷n——v:

仕、职(做官、任职)

⑸v使动:

拜表以闻(使……知道)

4.古今异义:

古义

⑴不行:

不能行走⑵奔驰:

奔走效劳⑶秀才:

优秀人才⑷至于:

到了⑸区区:

拳拳之情⑹告诉:

申诉。

5.重点字词翻译

⑴险衅:

    ;⑵见背:

   ;⑶躬亲:

  ;⑷夙婴疾病:

 ;    ;

⑸逮奉:

  ;  ;⑹察臣孝廉:

       ;⑺切峻:

     ;⑻逋慢:

        ;

⑼伏惟:

    ;⑽拔擢:

  ;⑾优渥:

  ⑿盘桓:

  ⒀皇天后土:

  ;

⒁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 ;⒂拜、除:

    。

6.翻译句子

⑴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⑵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茕孑立,形影相吊。

 

⑶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待

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⑷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⑸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⑹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⑺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⑻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⑼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闻!

7.虚词

⑴以:

①因为:

臣以险衅但以刘日薄西山臣以供养无主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②凭借:

猥以微贱无以至今日;③用:

臣具以表闻以孝治天下;④来:

具以表闻。

⑵于:

①对:

尽节于陛下;②比:

急于星火;

⑶之:

①的:

强近之亲;②主谓间,无实义:

臣之进退。

8.内容理解

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叙述自己的遭遇和家庭的困境,为下文请求提供依据。

B、第二段叙述自己并非没有奉诏之心,只是因为祖母病重,自己进退两难,身不由己。

C、第三段提出“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大道理,再着重说明“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情况,以说明并非欲全名节。

D、第四段陈述希望,恳请皇上满足他孝敬祖母的愿望,并表达了自己一定要“陨首”“结草”对祖母报恩的决心。

9.特殊句式

⑴判断句: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今臣亡国贱俘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⑵状语后置: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急于星火

⑶省略句:

谨拜表以闻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则告诉不许少仕伪朝

⑷被动句:

告诉不许刘夙婴疾病

 

答案:

8.内容理解D

《项脊轩志》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扃牖(jiōng)     修葺(qì)       栏楯(shǔn)    栖息(xī)     

B.象笏(hù)          先妣(bǐ)       阖门(hé)      老妪(ōu)    

C.尘泥渗漉(shèn)    长号(háo)      异爨(cuàn)    冥然(míng)     

D.万籁(lài)          偃仰啸歌(yǎn)  逾庖(yú)      呱呱而泣(guāguā)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

(      ) 

①室始洞然(宽畅的样子) 

②桂影班驳(错杂) 

③先妣抚(抚摸)之甚惜 

④妪每(每次)谓余曰 

⑤风移影动,姗姗(美好的样子)可爱 

⑥吾妻来归(旧时指女子出嫁) 

⑦其制(形式、制式)稍异于前 

⑧或凭几学书(学写字) 

⑨旧时栏楯(横的叫栏,纵的叫楯) 

⑩瞻顾(泛指看,有瞻仰、回忆之意思)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⑩                  B.②⑤⑥⑦⑧⑩ 

C.③④⑤⑧⑨                          D.①③⑥⑦⑨⑩ 

3.判断下列各句断句是否准确,正确的是:

                           (      ) 

①日过午/已昏                ②.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③.鸡/栖于厅                 ④.吾家/读书久不效

⑤.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⑥.述诸/小妹语  

⑦.然/自后/余多在外 

A. ①③⑤⑦        B.②④⑤⑥       C. ①④⑥⑦       D.①②③④ 

4.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今已亭亭如盖矣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室西连于中闺 

D.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6.下列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 

B.又植兰桂竹木于庭(介词结构后置)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省略句) 

D.且何谓阁子也(宾语前置) 

二、阅读题 

(一)阅读以下语段,回答7—10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三五明月之夜,明月半墙           B.今南海之生死未卜 

孔子述三五之法,明周公之业          贫者自南海还        

C.布衣提三尺取天下                  D.名达于缙绅间 

       臧太守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移其志者 

8.“垣墙周庭”的意思是“在院子周围砌上墙”,其中作为动词用的词是:

 (      ) 

A.垣         B.墙           C.垣墙         D.周 

9.本段从             、               、             几个方面写老屋;老屋一经修葺,便生意盎然,可爱可喜。

作者又具体写出了居室及四周环境的         和         及心情的              。

 

10.作者在环境描写中,巧妙地运用了以动显静的写法。

突出静的句子是                                         ,以动显静的句子是              ,动静高度和谐,给人以美感。

 

(二)阅读以下语段,回答11—12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 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 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 一至,妪每谓余曰:

“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

“汝姊在吾怀,呱呱而 泣;娘以指叩门扉曰:

‘儿寒乎?

欲食乎?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 余泣,妪也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

“吾家读书 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 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1.选出下列句中“西”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室西连于中闺            B.东犬西吠 

C.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D.北救赵而西却秦 

12.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迨诸父异爨    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②客逾庖而宴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A.两个“迨”字相同,两个“逾”字不同   

B.两个“迨”字相同,两个“逾”字也相同 

C.两个“迨”字不同,两个“逾”字相同 

D.两个“迨”字不同,两个“逾”也不同 

(三)阅读以下语段,回答13—15题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其后六年,吾 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 前。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3.下边各句中加点的词有的现代汉语已经不用,有的意义古今有别,请分别予以解释:

 

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        ) 

②.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        (        ) 

③.或凭几学书                  (        ) 

④.后五年,吾妻来归            (        ) 

⑤.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        ) 

⑥.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 

14.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余既为此志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B.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县官且顺群臣言 

C.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D.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15.翻译以下句子:

 

①.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②.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③.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④.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 

 

《项脊轩志》参考答案:

 

1、C   2、B   3、A   4、D   5、B    6、D   7、D   8、C    9、窄小、破漏、阴暗    10、突出静的句子是:

“庭阶寂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以动衬静的句子是:

“万簌有声”“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11、C   12、C  

13、①十五岁   ②女子出嫁回娘家省亲爱   ③写字    ④女子出嫁   ⑤那么   ⑥形式、规制     14、A   15、(略)    

《屈原列传》司马迁

屈平疾王,,,,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能无怨乎?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治乱之条贯,。

,,其志洁,,,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不获世之滋垢,。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补全上文

2.通假字

⑴离忧,通“”,;⑵反本,通“”,;⑶毕见,通“”,;⑷其指,通“”,;⑸濯淖,通“”,;⑹泥而不滓,通“”,;⑺既绌,“”,;⑻从亲,通“”,;⑼赵不内,通“”,;⑽被发,通“”,。

3.古今异义:

古义

⑴明年:

;⑵诡辩:

;⑶颜色:

;⑷形容:

4.词类活用

⑴adj.——n:

害公、方正(公正无私的人),邪曲(奸邪不正的人),浊秽(污秽的环境);

⑵v——n:

听之不聪(听觉);

⑶adj.——v:

明道德之广崇(阐明),短屈原(诋毁);

⑷n——状语:

蝉蜕于浊秽(像蝉一样),厚币(用丰厚的礼物),虎狼(像虎狼),入(对内);

⑸n——v:

与楚婚(联姻)。

5.重点字词

⑴图议:

;⑵心害其能:

;⑶造为:

;⑷属草稿:

;⑸曰以为:

⑹人之始:

;⑺人穷反本:

;⑻倦极:

;⑼惨怛:

;⑽推此志:

⑾从亲:

;⑿患之:

;⒀诚能绝齐:

;⒁齐竟怒:

;⒂既嫉之:

⒃一悟:

;⒄祖屈原:

;⒅从容辞令:

6.本课成语博闻强识随波逐流兵挫地削怀瑾握瑜

7.重点句子翻译

⑴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⑵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⑶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馋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⑷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⑸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⑹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⑺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⑻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⑼使使如秦受地。

⑽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⑾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⑿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⒀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⒁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⒂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⒃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⒄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⒅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⒆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⒇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21)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2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23)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24)又安能以晧晧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蠼乎!

(25)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8.虚词

⑴为:

①担任:

为楚怀王左徒;②制定:

造为宪令;

③被:

为天下笑;④句末语气词:

自令见放为。

⑵于:

①对:

明于治乱;②从:

蝉蜕于浊秽;

③在:

战于蓝田;④到:

使于秦;⑤被:

内惑于郑袖。

⑶以:

①来:

以出号令②认为:

以为……;

③因为:

子兰以劝怀王入秦;④用:

以自身之察察;⑤凭借:

以赋见称。

⑷之:

①代词:

王甚任之;②主谓间,无实义:

听之不聪;

③的:

人之始,道德之广崇;④这:

景差之徒者。

⑸而:

①表并列:

而心害其能;②表顺承:

见而欲夺之;③表转折:

信而见疑。

9.一词多义

⑴亡亡走赵(逃走,动词)亡其六郡(损失,丢失,动词)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灭亡,动词)

⑵见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看见,动词)举类迩而见义远(通“现”,表现,显露,动词)

信而见疑(被,介词)

10.特殊句式

⑴判断句: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秦,虎狼之国

⑵被动句:

信而见疑而自令见放为?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忠而被谤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为天下笑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兵挫地削

⑶宾语前置句:

举贤以自佐

⑷定语后置句: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⑸状语后置句:

子兰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11.内容理解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屈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这些都表现在《离骚》中,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基础。

B.屈原在楚王面前称颂远古的帝喾,称道近古齐桓王,称述中古的商汤、周武王,目的是表现自己追慕古贤。

C.屈原正道直行却遭小人离间,处境困危,怨恨遂生,这是屈原写《离骚》的内因。

D.因为当时朝廷邪术不正的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屈原忧愁忧思,写下了《离骚》。

赠:

文言文诗词练习题

,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

,。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补全上文

2.选择题

⑴下列加黑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氓之蚩蚩(chī) 乘彼垝垣(huán)  说怿女美(yì)

  B.尔卜尔筮(shì) 其水汤汤(tāng) 靡有朝矣(zhāo)

C.匪我愆期(qiān)于嗟女兮(jiē) 渐车帷裳(cháng) 体无咎言(jiù)

D.爱而不见(xiàn)将子无怒(jiāng) 犹可说也(yuè) 自牧归荑(kuì)

  ⑵下列加黑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无与士耽(沉溺、迷恋)   女也不爽(差错)

  B.总角之宴(欢乐)      言笑晏晏(和顺温柔的样子)

  C.匪我愆(延误)期    静女其姝(美丽)

  D.夙兴夜寐(早晨)      爱而不见(喜欢)

  ⑶下列诗句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B.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登上那倒塌的围墙,遥望那复关(来的人)。

  C.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誓言如在早晨,没想到你会变心。

  ⑷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黑的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1)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2)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3)信誓旦旦,不思其反(4)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A.

(1)与

(2)意思相同,(3)与(4)意思相同。

  B.

(1)与

(2)意思相同,(3)与(4)意思不相同。

  C.

(1)与

(2)意思不相同,(3)与(4)意思相同。

  D.

(1)与

(2)意思不相同,(3)与(4)意思不相同。

  ⑸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

“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

“颂”分为周颂和鲁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1.C  2.D  3.D  

4.A  5.D(提示:

“全部都是四言诗”错)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努力加餐饭!

补全上文

《兰亭集序》王羲之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