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苗笔记运动系统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64229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苗笔记运动系统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大苗笔记运动系统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大苗笔记运动系统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大苗笔记运动系统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大苗笔记运动系统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大苗笔记运动系统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大苗笔记运动系统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大苗笔记运动系统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大苗笔记运动系统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大苗笔记运动系统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大苗笔记运动系统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大苗笔记运动系统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大苗笔记运动系统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大苗笔记运动系统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大苗笔记运动系统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大苗笔记运动系统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大苗笔记运动系统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大苗笔记运动系统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大苗笔记运动系统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大苗笔记运动系统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苗笔记运动系统全.docx

《大苗笔记运动系统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苗笔记运动系统全.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苗笔记运动系统全.docx

大苗笔记运动系统全

第一节运动系统概述

一、运动系统检查法

物理学检查,是运动系统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检查方法

二、肌力分级

0级肌肉完全瘫痪,触诊肌肉完全无收缩力

1级肌肉有主动收缩力,但不能带动关节活动【可见肌肉轻微收缩】

2级可以带动关节水平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

3级能对抗地心引力做主动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阻力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离床面

4级能对抗较大的阻力,但比正常者弱【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

5级正常肌力【肌力正常,运动自如】

伟大的苗老师给我们总结了“四个不”一不动、二不抗、三不阻、四不全

一不动不能产生动作

二不抗不能对抗地心引力

三不阻不能对抗阻力

四不全能抗阻力,但不全面

第二节骨折概论

1、概论

一、骨折的定义与成因

1.定义:

骨折是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的中断。

2.成因

(1)直接暴力:

骨折发生在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

(2)间接暴力:

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或旋转作用使远处发生骨折。

(3)疲劳性骨折军人骨折和运动员骨折

积累性劳损:

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暴力可集中在骨骼的某一点上发生骨折,骨折无移位,但愈合慢。

好发部位:

第2、3跖骨和腓骨中下1/3处。

(4)骨骼疾病(也称病理性骨折):

有病骨骼(例如骨髓炎、骨肿瘤等)遭受轻微外力即发生断裂。

二、分类

1.根据骨折与外界是否相通,骨折处皮肤与粘膜是否完整可分为:

闭合性与开放性骨折。

2.根据骨折形态和程度分为

(1)不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发生部分中断,按其形态分为:

裂缝骨折:

只是有裂缝,没有完全裂开。

多见于肩胛骨、颅骨。

青枝骨折:

骨质和骨膜部分断裂。

见于儿童。

(2)完全骨折: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完全中断。

按其骨折线方向和形态可分为:

横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嵌插性骨折、压缩性骨折、凹陷性骨折和骨骺分离。

上面的记不住不要紧,只要记住裂缝骨折和青枝骨折是不完全骨折外,其它类型的全是完全骨折。

3.根据骨折稳定性分为

(1)稳定性骨折:

复位后经适当外固定不易发生再移位者,如青枝骨折、裂缝骨折、嵌插性骨折、横形骨折、压缩骨折。

(记忆:

分值很差呀)

(2)不稳定性骨折:

复位后易于发生再移位者,如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

2、骨折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

一、全身表现

可以有休克(骨盆骨折和股骨干骨折)和发热(考虑出现感染)。

二、局部表现

(1)畸形:

骨折段移位所致。

(2)反常活动:

无关节的部位出现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

骨折端互相摩擦造成。

(4)疼痛与压痛。

(5)局部肿胀与淤斑。

(6)功能障碍。

前3项为骨折的特有体征,只要出现其中任何一个,即可确诊骨折。

裂缝骨折和嵌插骨折可以不出现特有体征。

三、影像学检查

所有的骨折我们都首选X线检查只有一个特例,颅底骨折不用X线,用临床表现。

3、骨折的并发症

一、早期并发症“伤”

1.休克出要是因为出血

2.脂肪栓塞好发于股骨干骨折,一般栓塞的是肺,由于骨折处髓腔内血肿张力过大引起的,所以骨折病人出现呼吸改变(困难)就是脂肪栓塞。

3.重要内脏损伤:

肺损伤,肝、脾破裂,膀胱、尿道、直肠损伤等

4.重要周围组织损伤

(1)重要血管损伤股骨髁上骨折的远折端可能伤及腘动脉;胫骨上段骨折可能伤及胫前或胫后动脉;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近折端可能伤及肱动脉。

(2)周围神经损伤肱骨中下1/3骨折可能损伤桡神经,腓骨颈骨折造成腓总神经损伤。

5.骨筋膜室综合征(最严重并发症)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一个密闭的腔隙就是骨筋膜室,它的容积有限,出血就会引起里面的压力增高,压迫周围的血管,造成组织血缺血坏死。

①好发部位是前臂掌侧和小腿(胫腓骨 尺桡骨)由2个骨头组成。

②肢体的远端发白、发凉、发麻,脉搏或足背动脉减弱或消失。

表现为剧烈的疼痛,进行性加重,到最后不痛了(神经组织环死了)

抢救:

马上切开减压。

二、晚期并发症“炎”

1.坠积性肺炎长期卧床可发生,老年病人多见。

2.压疮长期卧床,局部长期受压造成软组织血液供应障碍,易形成褥疮。

3.下肢深静脉血栓

4.损伤性骨化(骨化性肌炎)就是在损伤周围的软组织内形成骨化,最常见于肘关节。

5.创伤性关节炎是关节内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注意是关节内骨折),主要见于胫骨平台骨折。

(关节附近易骨化,关节内易创伤)

6.关节僵硬:

是骨折和关节损伤最为常见的并发症。

7.急性骨萎缩

8.缺血性骨坏死最容易发生坏死骨折:

①股骨颈骨折(头下型)②腕部舟状骨骨折

9.缺血性肌挛缩是骨折的严重并发症,是骨筋膜室综合征处理不当的严重后果。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这个要搞清楚)

10.感染

4、骨折的愈合

一、骨折的愈合过程

1.血肿炎症机化期骨折后2周;出现无菌性炎症反应。

2.原始骨痂形成期需要12—24周;

3.骨板形成塑形区需要1—2年;

二、愈合标准:

1.无压痛

2.无异常活动

线有连续性骨痂,骨折线模糊

物品举1分钟;下肢骨折,3分钟30步

5、骨折的急救及治疗

一、急救的目的及急救固定的目的

1.骨折急救的目的:

是用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抢救生命,保护患肢,迅速转送,以使尽快得到妥善处理,(就是挽救生命)

①抢救休克(最重要)②包扎伤口③妥善固定(没有休克,固定最重要)④迅速转运

(1)抗休克如病人处于休克状态中,应以抗休克为首要任务

(2)包扎固定在大血管出血时,可用止血带,记录开始用止血带的时间,每间隔1小时放松止血带1-2分钟,

二、骨折的治疗

三大原则:

复位、固定、康复治疗

(1)复位:

复位是治疗骨折的重要步骤,也是骨折固定和功能锻炼的基础。

(2)固定:

是骨折愈合的关键。

(3)康复治疗:

功能锻炼的目的是在不影响固定的前提下,尽快恢复患肢肌、肌腱、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以防止发生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软组织粘连、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三、.常用复位和固定方法

复位方法:

分为手法复位、切开复位和牵引复位。

①手法复位首选复位方法。

②只要损伤血管、神经必须选择手术切开复位。

(足背动脉波动消失)

③外固定首选固定方法,动手术了内固定。

四、复位标准

1.解剖复位:

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即骨折对位对线完全良好。

(不太可能)

2.功能复位:

临床上有时虽尽了最大努力,仍未能达到解剖复位,但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称功能复位。

功能复位的标准:

(1)旋转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

(2)成人下肢骨折缩短移位不超过1cm。

儿童不超过2cm

(3)成角移位:

向前或向后轻微成角移位不超过5度,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日后可在骨痂改造塑形期自行矫正。

向侧方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日后不能自行矫正,必须完全复位。

(4)长骨干横骨折,对位应至少达1/3左右,干骺端骨折侧方移位经复位后,至少应对位达3/4左右。

①前臂双骨折及②成角向侧方移位③旋转分离移位必须要完全复位。

(一)清创要点

1.清创的时间原则上清创越早越好,最好在伤后6~8小时内清创。

2.切除创缘皮肤1-2MM,皮肤挫伤都应切除失去活力的皮肤。

3.关节韧带和关节囊严重挫伤的,应予以切除,若仅为污染尽量保留。

4.骨折端的处理游离的小骨片去除,有连系的保留,大片的不管连不连系都保留

(二)组织修复清创时间超过伤后6-8小时者(有感染了),不宜应用内固定。

第三节上肢骨折

1、锁骨骨折

1、胸锁关节与肩峰连线有压痛;

2、用健侧手托住患侧肘部,头偏向患侧;

3、最容易损伤臂丛神经。

4、儿童的青枝骨折和成人的无移位骨折可不作特殊治疗。

仅用三角巾悬吊患肢3~6周即可开始活动。

2、肱骨外科颈骨折

1、好发部位:

肱骨外科颈是肱骨大结节、小结节移行为肱骨干的交界部位;

2、骨折后容易损伤腋神经(出现三角肌皮肤麻痹)。

3、治疗:

三角巾固定

3、肱骨干骨折

肱骨干骨折后容易损伤桡神经,可出现垂腕,各手指掌指关节不能背伸,拇指不能伸,前臂旋后障碍,手背桡侧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

4、肱骨髁上骨折

1、好发年龄:

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

2、肘后三角关系正常(不正常是的脱位)

3、

(1)伸直型(最常见),手掌着地。

骨折移位从前下方斜向后上方(前下后上),肘部向后突出,并处于半屈位,肘后三角关系正常(不正常是的脱位)。

最容易损伤肱动脉,最严重并发症缺血性肌挛缩。

(2)屈曲型少见,肘关节着地。

骨折移位从后下方斜向前上方(后下前上)

金前霞,缘断香山;伸直型:

近端向前下移位,远端向上移位;

金后霞,愿赌钱;屈曲型:

近端向后下移位,远端向前移位;

(1)桡神经损伤损伤后表现为"垂腕"、各手指掌指关节不能伸直,拇指不能背伸以及手背桡侧皮肤有大小不等的感觉麻木区

(2)尺神经损伤表现为"爪形手"

(3)正中神经损伤三个半指感觉障碍,表现为“猿手”

5、前臂双骨折

孟M氏骨折:

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

盖G氏骨折:

桡骨下1/3骨折合并尺骨小头脱位。

6、桡骨下端骨折

伸直型

屈曲型

Colles骨折

Smith骨折

手掌着地

手背着地

多见

少见

原本紧张Colles,银叉枪刺伸直型。

远端向背侧移位,近端向掌侧移位

相反:

远掌近背

“银叉样”畸形、“枪刺样”畸形。

治疗: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第四节下肢骨折

1、股骨颈骨折

(中老年人摔倒+髋部疼痛=股骨颈骨折)

一、成人股骨头的血供

1.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骺外侧动脉):

是股骨颈的主要血液供应来源,旋股内侧动脉(骺外侧动脉)损伤是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主要原因。

2.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

对股骨颈血液供应很少。

3.股骨头圆韧带内的小凹动脉:

它只供应股骨头少量血液,局限于股骨头的凹窝部。

二、股骨颈骨折的分型

1.按骨折线部位分类

(1)股骨头下骨折,易发生股骨头坏死

(2)经股骨颈骨折,容易损伤股骨干滋养动脉。

(3)股骨颈基底骨折,容易愈合

2.按X线表现分类(记忆:

外找小三,内人打我)

(1)内收骨折:

Pauwells角>50°,属于不稳定性骨折

(2)外展骨折:

Pauwells角<30°属于稳定性骨折。

pauwells角:

股骨颈骨折时远端骨折线与两髂嵴连线所形成的角度。

三、临床表现

中老年人摔倒+髋部疼痛=股骨颈骨折

外旋内收畸形,外旋一般45°~60°,出现这个也是股骨颈骨折。

如果外旋60—90°,就是股骨转子间骨折。

患肢短缩,Bryant三角底边缩短,大转子超过Nelaton线之上

四、治疗

除65岁以上、股骨头下骨折首选人工关节置换,其他都选下肢皮牵引,卧床6—8周。

2、股骨干骨折

一、诊断

外伤后大腿肿胀、皮下瘀斑、疼痛------股骨干骨折。

患肢大腿肿胀、缩短、畸形,髋膝不能活动,就可以诊断股骨干骨折,容易并发休克(因为周围全是大血管)确诊也是用X线片。

二、近端向前上移位,远端向后移位。

三、容易损伤腘窝里的股动脉,第二位容易发生休克的骨折(第一位骨盆骨折)。

四、治疗

(1)成人的股骨干骨折用骨牵引,8—10周;

(2)3岁以下的儿童用垂直悬吊牵引;

(3)产伤引起的新生儿股骨干骨折,可将伤肢用绷带固定于胸腹部;

(4)累及损伤血管、神经,必须切开复位加压钢板螺丝钉内固定。

3、胫腓骨骨折

1.好发部位:

好发于胫骨中下1/3,是三角形与四棱形交界处。

2.分为胫骨上1/3,容易导致下肢缺血坏死;

胫骨中1/3,导致骨筋膜室综合症;

胫骨下1/3,常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

3.腓骨颈的骨折可引起腓总神经损伤,出现马蹄内翻足(腓骨骨折后出现感觉异常,那伤的就是腓总神经)

4.治疗

单纯胫骨骨折,石膏固定6—8周。

单纯腓骨骨折,石膏固定3—4周。

4、胫骨平台骨折(没讲)

分型

1.单纯胫骨外侧髁劈裂骨折

2.外侧髁劈裂合并平台塌陷骨折

3.单纯平台中央塌陷骨折塌陷小于1CM直接固定,如大于1CM需要将塌陷顶起再固定

4.内侧平台骨折

5.胫骨内外髁骨折

6.平台骨折同时伴有胫骨干骺端或胫骨干骨折

第五节脊柱和骨盆骨折

1、脊柱骨折

1.脊柱骨折首选X线,脊髓损伤选MRI。

2.脊柱骨折最常见的是压缩性骨折。

骨折(锥体水平状撕裂损伤)。

骨折(第一颈椎骨折)

5.脊柱骨折的搬运:

三人平托用木板,禁止搂抱或一人抬头、一人抬脚。

6.脊柱骨折后出现双下肢感觉丧失,说明损伤脊髓。

7.脊髓震荡能够完全恢复。

2、脊髓损伤

脊髓震荡:

和脑震荡性质差不多,脊髓遭受强烈震荡后,可有暂时性功能抑制,发生传导障碍。

伤后立即发生弛缓性瘫痪,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丧失。

几分钟或数小时可完全恢复。

3、骨盆骨折

1.最容易引起血压低、休克(还有一个是股骨干骨折容易引起休克)

2.骨盆分离和挤压试验阳性出现这个直接诊断骨盆骨折

3.治疗

①无移位,卧床休息3—4周。

②有分离的,骨盆兜固定。

③有多处移位或骨盆环断裂,手术。

4.并发症:

腹膜后血肿最容易引起休克,在进行腹腔手术时,应注意切勿打开后腹膜血肿。

第六节关节脱位

3大表现:

关节畸形、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

所有关节脱位首选X线。

1.肩关节脱位

一、临床表现及诊断

1.前脱位最为常见。

(杜加)征阳性:

有脱位时,将患侧肘紧贴胸壁时,手掌搭不到健侧肩部;或手掌搭在健侧肩部时,肘部无法贴近胸壁,称为Dugas征阳性。

只要出现这个,那就是肩关节脱位!

3.有方肩畸形用手触摸肩部,原肩胛盂处有空虚感。

二、治疗

一般采用Hippocrates法(足蹬法)手法复位。

2.肘关节脱位

有外伤史+肘后三角失去正常关系=肘关节脱位

3.桡骨头半脱位

一、好发年龄及发生机制

桡骨头半脱位多见于是5岁以下的小儿,

二、临床表现

5岁以下的小儿前臂被提拉+加肘部疼痛活动受限=桡骨头半脱位

三、治疗

旋转复位:

手法复位,不必任何麻醉。

4.髋关节脱位

一、可分为前脱位、后脱位和中心脱位,以后脱位最为多见(肩关节脱位最常见的是前脱位)。

二、临床表现(前外外,后内内)

髋关节后脱位:

患肢缩短,髋关节呈屈曲,内旋、内收畸形。

髋关节前脱位:

髋关节呈屈曲,外旋、外展畸形。

口决:

外旋外展前脱位,内收内旋后脱位,外旋内收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后脱位的并发症是坐骨神经损伤

三、后脱位治疗(最佳复位时间24—48h)

1.提拉法(Allis法)最常用。

2.牵引回旋法(Koeher法)此法用力不当会发生股骨头骨折

5.膝关节韧带损伤

1.首选MRI。

2.看到①侧方应力试验②抽屉实验③轴移实验,就是膝关节韧带损伤。

第七节手外伤及断肢(指)再植

1.手外伤

1.手部清创和手指再植时间不超过6—8h。

2.手部清创由浅到深。

3.手外伤:

除了肌腱、神经损伤外可做二期缝合,其他均需一期缝合。

4.手外伤时,患肢抬高(增加血流,防治肿胀)。

5.手外伤术后固定于功能位。

2.断肢(指)再植

1.保存断肢:

干燥冷藏,4°。

第八节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

临床表现

上肢神经

桡神经损伤(手背)

手背二指半(虎口区),垂腕

正中神经损伤(手掌)

三个半手指感觉障碍(拇指、食指、中植、无名指的一半),猿手

尺神经损伤

(剩下手背的二指半和手掌的一指半)爪形手、Froment征阳性(夹纸试验)

臂丛腋丛神经损伤

三角肌萎缩

坐骨神经

腓总神经损伤

前群:

马蹄足

外群:

内翻足

胫神经损伤

小腿后侧和足底感觉丧失,勾状足

第九节运动系统慢性疾病

1.肩关节周围炎(五十肩)

又叫黏连性肩关节囊炎。

1.好发年龄:

50岁。

自限性疾病

2.不能梳头、洗脸、扣腰带(肩疼手不疼)

3.鼓励每日肩关节活动,一般1--2年恢复。

2.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

1.Mills征阳性(伸肌腱牵拉试验)。

(打羽毛球、网球的动作)只要出现这个Mills征就是肱骨外上髁炎。

(Allen征:

检查桡尺动脉是否通畅)

2.首选封闭疗法(注射醋酸泼尼松)

3..限制腕关节的活动,尤其是限制用力握拳伸腕动作是治疗和预防复发的基本原则。

3.手部狭窄性腱鞘炎

1.手指活动弹响(弹响指和弹响拇)。

弹响指各手指发病频度最多的是:

中、环指。

2.握拳尺偏试验(Finkelstein试验)握拳尺偏腕关节时,桡骨茎突处出现疼痛

4.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一、病因:

主要与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和长期应用激素、饮酒有关

二、临床表现:

髋关节活动受限,其中以内旋及外展活动受限最为明显。

三、首选检查:

MRI

X线分期:

1期溶解透明带,2期修复硬化带,3期塌陷,4期脱位

四、治疗:

人工关节置换。

5.胫骨结节骨软骨病

1.诱因:

踢球或剧烈运动。

好发于12~14岁好动的男孩。

2.减少关节活动可以恢复,不打针,不封闭。

6.颈椎病

霍夫曼征(Hoffmann)

一、颈椎病的分型及临床表现

1.神经根型颈椎病:

最常见发病率最高,上肢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上肢表现为主)

2.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受累,四肢乏力,行走、持物不稳(四肢或下肢表现为主)

3.椎动脉型颈椎病:

眩晕、猝倒

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不考)

5.混合型颈椎病:

(不考)

二、治疗

1.颌枕带牵引:

除了脊髓型以外的各型颈椎病都可以用。

2.脊髓型颈椎病首选手术治疗

7.腰椎间盘突出症

1.好发于20-50岁男性,多见于腰4~5,其次为腰5~骶1或腰3~4。

2.典型临床表现:

先腰痛后腿疼。

腰痛伴有坐骨神经痛是主要症状,也是最先出现的症状

3.坐骨神经痛为由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直至足部的放射痛(只要从臀部到大腿的疼,就是坐骨神经痛),L3—L4不会出现坐骨神经疼。

4.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阳性:

仰卧位伸膝被动抬高患肢在60°以内出现坐骨神经痛,称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出现这个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L3—L4不会出现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5.神经系统表现

L3—L4无足,L4—L5无反射。

L3—L4

L4—L5

腰5骶1

无足的表现

有足的表现:

足背内侧皮肤麻木,背伸无力

足外缘、足底皮肤麻木,趾屈无力

膝无力

背伸无力

跖屈无力

膝反射减弱

无反射

踝反射减弱

压迫腰4神经根

压迫腰5神经根

压迫s1神经根

6.确诊用CT,如是要看有没有神经损伤用MRI

首选MRI①股骨头缺血坏死②膝关节韧带损伤③脊髓损伤

首选CT:

腰间盘突出

二、治疗

1.非手术治疗约80%的病人可经非手术治疗而缓解或治愈。

2.手术治疗影响行走,影响脊髓功能的首选手术。

第十节非化脓性关节炎

1.骨关节炎(OA)

骨关节炎(OA)是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完整性破坏,是最常见的风湿性疾病。

一、病因

与高龄、女性、肥胖、遗传因素有关

二、临床表现

好发于负重较大的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

(无腕关节)

1.关节弹响--骨关节炎(手指弹响--手部狭窄性腱鞘炎)

2.疼痛休息可以缓解,称为休息痛、静止痛

3.晨僵:

晨僵提示滑膜炎的存在,时间比较短暂,一般不超过30分钟

4..第一腕掌关节因骨质增生可出现“方形手”。

三、治疗

1.首选:

口服对乙酰氨基酚

2.药物无效的可以关节清理术,不行人工关节置换术。

2.强直性脊柱炎

1、在运动系统里面只要骶髂关节出问题了,考的就是强直性脊柱炎。

2、X线晚期脊柱呈典型的竹节样改变。

3、实验室检查:

90%患者HLA-B27阳性。

疼痛特点:

静止痛、活动后反而减轻

3.类风湿关节炎(RA)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RA发病与CD4+淋巴细胞有直接关系,是滑膜组织发生的慢性炎症。

二、临床表现

1、最早侵犯的是近侧指间关节。

2、最常见:

全身对称性四肢小关节梭形肿胀。

3、关节畸形:

呈天鹅颈、纽扣花样畸形。

4、活动指标:

①类风湿结节②晨僵>1h。

三、实验室检查

1.血沉、C反应蛋白:

它的增高说明本病的活动性。

2.类风湿因子(RF):

不特异。

阳性不一定都是RA,RA病人也不一定都是阳性。

3、最特异: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

四、治疗

1.抗风湿药(首选:

甲氨蝶呤)+非甾体抗炎药

2.晚期药物无效:

关节置换。

4.痛风

1.病因就是高尿酸血症

2.最容易累及:

第一跖趾关节。

3.午夜起病,疼痛剧烈(常由饮酒诱发)。

4.确诊:

偏振光显微镜,关节滑液或痛风石中可见呈针形的尿酸盐结晶(确诊)

5.首选治疗药物:

用秋水仙碱缓解疼痛,不能根治。

第十一节骨与关节感染

化脓性感染:

出现寒战高热

1.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化脓性骨髓炎)

1、致病菌:

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2、好发于12岁以下儿童。

3、好发于①胫骨上段和股骨下段②大腿下方疼痛③小腿膝下方疼

4、确诊:

局部分层穿刺

5、治疗抗感染

早期联合应用大剂量抗生素。

①症状消失,不能停药,继续使用3—6周。

②抗生素治疗后48~72小时仍不能控制局部症状时立即手术:

钻孔引流、开窗减压冲洗。

2.慢性血源性骨髓炎(不考)

有三大症状:

经久不愈的溃疡、窦道形成、有死骨排出,只要出任何一个就可以直接诊断慢性骨髓炎。

3.化脓性关节炎

1、寒战高热+髋关节、膝关节疼痛

2、早期诊断:

关节穿刺关节液检查

3、治疗:

全身大量抗生素+关节抽液、关节内注入抗生素。

第十二节结核

肺结核—>骨结核—>脊柱结核—>腰椎结核

1.脊柱结核

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全身关节结核,其中以腰椎的发病率最高。

1、最典型表现:

拾物试验阳性。

2、腰大肌上出现寒性脓肿。

寒性脓肿出现晚,是病人就诊的最早体征。

3、X线表现“椎间隙狭窄”

4、治疗:

术前抗结核2周再手术。

2.髋关节结核

1、腹股沟和臀部出现寒性脓肿。

2、临床表现

①“4”字试验

②髋关节过伸试验

③托马斯征Thomans

只要出现这几个试验阳性,指的就是髋关节结核

3、治疗:

抗结核药物治疗,一般维持两年

第十三节骨肿瘤

1.骨软骨瘤

属于良性,没有特异临床表现

1.主要长在长骨干骺端突起----骨疣。

2.骨软骨瘤是骨生长方向的异常。

表现为:

窄小或宽广的蒂与骨相连

2.瘤样病损

一、骨囊肿

X线出现外界清楚的圆形、椭圆形透亮区,只要出现这个就是骨囊肿

二、动脉瘤性骨囊肿

X线也是外界清楚的膨胀性圆形、椭圆形透亮区

三、骨纤维异常增殖综合症:

X线显示受累处膨胀变粗,皮质骨变薄,髓腔扩大呈磨砂玻璃状

3.潜在恶性骨肿瘤

骨巨细胞瘤

1、良恶交界性肿瘤。

2、好发年龄20~40岁,主要症状为疼痛和肿胀

3、典型X线表现为呈肥皂泡样、乒乓球样改变。

4、治疗:

刮除植骨

4.恶性骨肿瘤

骨肉瘤

1、是高度恶性的骨肿瘤

2、X线见Codman三角、日光射线征、骨膜反应

3、碱性磷酸酶升高

4、确诊:

病理活检

5、治疗:

术前大剂量化疗+根据侵润保肢或截肢+术后大剂量化疗

肿瘤表面皮温增高,静脉怒张,出现这个就是骨肉瘤

5.转移性骨肿瘤

1、常发生骨转移的肿瘤依次为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肾癌等

2、全身核素骨扫描是检测转移性骨肿瘤敏感的方法。

尤文肉瘤:

X线呈葱皮样变。

主要应与化脓性骨髓炎相鉴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