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1章 化学实验 第3节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64922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3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1章 化学实验 第3节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1章 化学实验 第3节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1章 化学实验 第3节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1章 化学实验 第3节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1章 化学实验 第3节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1章 化学实验 第3节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1章 化学实验 第3节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1章 化学实验 第3节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1章 化学实验 第3节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1章 化学实验 第3节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1章 化学实验 第3节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1章 化学实验 第3节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1章 化学实验 第3节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1章 化学实验 第3节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1章 化学实验 第3节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1章 化学实验 第3节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1章 化学实验 第3节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1章 化学实验 第3节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1章 化学实验 第3节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1章 化学实验 第3节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1章 化学实验 第3节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案.docx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1章 化学实验 第3节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1章 化学实验 第3节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1章 化学实验 第3节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案.docx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1章化学实验第3节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案

第3节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考试说明

1.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

(1)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2)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3)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3.实验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命题规律

以物质的制备、物质的性质探究为载体,考查气体物质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实验的设计及评价能力是历届各地高考的必考点。

1.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五项基本原则

2.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步骤

3.实验方案评价的四大原则

(1)可行性原则

①分析实验方案是否科学可行;

②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合理;

③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方便;

④实验效果是否明显。

(2)绿色化学原则

①实验过程中是否造成环境污染;

②原料是否无毒、安全、易得;

③原料利用率是否较高;

④反应速率是否较快。

(3)安全性原则

(4)规范性原则

(1)化学实验从安全角度常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①净化、吸收气体及熄灭酒精灯时要防止液体倒吸;

②进行某些易燃易爆实验时要防爆炸(如H2还原CuO应先通H2,气体点燃前先验纯等);

③防氧化(如H2还原CuO后要“先灭灯再停氢”,白磷切割宜在水中进行等);

④污染性的气体要进行尾气处理;有粉末状物质参加的反应,要注意防止导气管堵塞;

⑤防吸水(如实验取用、制取易吸水、潮解、水解的物质时宜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达到实验目的)。

(2)化学实验从规范性角度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①冷凝回流(有些反应中,为减少易挥发液体反应物的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需在反应装置上加装冷凝回流装置,如长玻璃管、竖装的干燥管及冷凝管等);

②易挥发液体产物(导出时可为蒸气)的及时冷却;

③仪器拆卸与组装顺序相反,按照从右向左,从高到低的顺序;

④其他(如实验操作顺序、试剂加入顺序、实验方法使用顺序等)。

1.草酸亚铁晶体的化学式为FeC2O4·2H2O,它是一种淡黄色结晶粉末,加热时可发生如下分解反应:

FeC2O4·2H2O

FeO+CO2↑+CO↑+2H2O。

(1)请你用下图中提供的仪器(可以重复选用,但每种仪器至少选用一次),选择必要的试剂(供选择的试剂:

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饱和碳酸钠溶液、CuO、无水硫酸铜、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碱石灰),设计一个实验,检验FeC2O4·2H2O加热时分解产生的气态产物(包括水蒸气)(部分加热装置和夹持仪器在图中略去)。

填写下表(可以不用填满,也可以补充)。

仪器符号

仪器中所加物质

作用

A

草酸亚铁晶体

加热草酸亚铁晶体得到气态产物

D

NaOH溶液

(2)按照题目提供的装置和要求设计的实验明显存在的一个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结束后,在A装置试管中有黑色固体粉末(混合物)产生,倒出时存在燃烧现象,产生上述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仪器符号

仪器中所加物质

作用

C

无水硫酸铜

检验H2O

D

澄清石灰水

检验CO2

除去未反应的CO2

D

澄清石灰水(无此步不扣分)

检验CO2是否已除尽

C

碱石灰

干燥CO

B

CuO

CO与CuO反应生成CO2

D

澄清石灰水

检验CO与CuO反应生成的CO2

(2)未对尾气进行处理,会造成环境污染

(3)FeC2O4·2H2O分解产生的CO将部分FeO还原为粉末状的单质铁,铁粉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燃烧

解析 

(1)设计实验检验FeC2O4·2H2O加热时分解产生的气态产物,可先用A装置加热晶体使之分解,然后用盛无水硫酸铜的C装置检验气态产物中的水蒸气;再将剩余气态产物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D装置中检验CO2;最后检验CO时要注意排除CO2的干扰,即先将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D装置以除去CO2,然后将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D装置以检验CO2是否除尽,再将气体通过盛有碱石灰的C装置干燥CO气体,接着通过装有炽热氧化铜的B装置使CO反应生成CO2,最后将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D装置以检验有CO2生成即可。

(2)凡涉及有毒气体的实验均需要进行尾气处理。

2.铝氢化钠(NaAlH4)是有机合成的重要还原剂,其合成线路如图所示:

(1)铝氢化钠遇水发生剧烈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lCl3与NaH反应时,需将AlCl3溶于有机溶剂,再将得到的溶液滴加到NaH粉末上,此反应中NaH的转化率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制取无水AlCl3。

①A中所盛装的试剂的名称是________。

②点燃D处酒精灯之前需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其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变A、B和D中的试剂就可以用该装置制取NaH。

最好将B试管中原来的________改为________。

如果操作不当,制得的NaH中可能含有________杂质。

答案 

(1)NaAlH4+2H2O===NaAlO2+4H2↑

(2)反应生成的NaCl沉淀在氢化钠表面,阻止了AlCl3和NaH进一步反应

(3)①高锰酸钾 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A中发生反应,待D中充满黄绿色气体时点燃酒精灯

(4)饱和食盐水 NaOH溶液 Na、Na2O2(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 

(1)NaAlH4中H显-1价,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H2:

NaAlH4+2H2O===NaAlO2+4H2↑。

(2)反应生成的NaCl不溶于有机溶剂,附着在NaH的表面,阻碍了反应的进行。

(3)①浓盐酸与MnO2在加热条件下或浓盐酸直接与KMnO4反应可制得Cl2;②本实验是用生成的Cl2将装置中的空气赶走,所以当D中充满黄绿色气体时再点燃酒精灯。

(4)NaH可由H2和Na在D中反应制得,所以A中是活泼金属,如Zn,生成的H2中会混有HCl和水蒸气,而原来制取的Cl2中混有的挥发的HCl可使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水蒸气可用浓硫酸干燥,而除去H2中的HCl可用NaOH溶液;如果操作不当会使装置中混有空气而生成Na2O2,或生成H2的量不足而有部分Na未参与反应,如果H2干燥不充分还可能导致Na与水反应生成NaOH,所以混有的杂质可能是Na、Na2O2和NaOH等。

物质性质实验设计与评价题的解题策略

性质验证型实验题的关键是结合题目要求和所给的仪器、装置以及所给的试剂了解命题的意图。

一般思路是:

1.[2016·全国卷Ⅱ]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制备Fe(OH)3胶体

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

B

由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

将MgCl2溶液加热蒸干

C

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

加入稀硝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比较水与乙醇中氢的活泼性

分别将少量钠投入到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中

答案 D

解析 制备Fe(OH)3胶体时,应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A错误;将MgCl2溶液加热蒸干将得到Mg(OH)2,欲得到无水MgCl2,应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蒸干,B错误;向混有CuO的Cu粉中加入稀HNO3,Cu也会与HNO3发生反应,C错误。

2.[2016·江苏高考]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经过制取氨气、制取NaHCO3、分离NaHCO3、干燥NaHCO3四个步骤。

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 C

解析 制NH3需要用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加热进行反应,A错误;CO2应从长导管进短导管出,B错误;制得的NaHCO3为固体,用过滤法分离,C正确;加热时NaHCO3会分解,D错误。

3.[2016·四川高考]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某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

B

常温下,将铁片浸入足量浓硫酸中

铁片不溶解

常温下,铁与浓硫酸一定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C

向某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

溶液颜色不变

该食盐中一定没有添加KIO3

D

向苯酚钠溶液中滴加乙酸溶液

溶液变浑浊

相同条件下,乙酸的酸性一定比苯酚强

答案 D

解析 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可能是CO2或SO2,则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O

或HCO

或SO

或HSO

,A错误;常温下,铁片遇浓硫酸发生钝化,是化学变化,B错误;淀粉溶液遇碘单质变蓝,而遇KIO3不变蓝,则溶液不变色,只能证明该食盐中不含碘单质,不能证明该食盐中一定没有添加KIO3,C错误;溶液变浑浊说明有苯酚生成,可证明酸性:

乙酸>苯酚,D正确。

4.[2015·全国卷Ⅱ]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

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

选项

①中物质

②中物质

预测②中的现象

A

稀盐酸

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

立即产生气泡

B

浓硝酸

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

产生红棕色气体

C

氯化铝溶液

浓氢氧化钠溶液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D

草酸溶液

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溶液逐渐褪色

答案 D

解析 稀盐酸滴入Na2CO3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先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开始没有气泡产生,A错误;浓硝酸与Al发生钝化,无红棕色的NO2生成,B错误;将Al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开始无大量白色沉淀,C错误;草酸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KMnO4溶液的紫红色褪去,D正确。

5.[2015·山东高考]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NaI溶液时出现黄色沉淀

Ksp(AgCl)

B

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

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溶液上层呈橙红色

Br-还原性强于Cl-

D

加热盛有NH4Cl固体的试管,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

NH4Cl固体可以升华

答案 C

解析 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NaI溶液时出现黄色沉淀,说明Ksp(AgCl)>Ksp(AgI),A错误;不能排除原溶液中只含有Fe3+的可能,B错误;向NaBr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后溶液分层,且上层呈橙红色,说明Cl2置换出了Br2,能说明Br-的还原性强于Cl-,C正确;加热NH4Cl固体时发生分解反应,生成NH3和HCl,NH3和HCl在试管口处遇冷又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H4Cl,不是升华,D错误。

6.[2017·全国卷Ⅰ]凯氏定氮法是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的经典方法,其原理是用浓硫酸在催化剂存在下将样品中有机氮转化成铵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铵盐,然后通过滴定测量。

已知:

NH3+H3BO3===NH3·H3BO3;NH3·H3BO3+HCl===NH4Cl+H3BO3。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作用是________。

(2)b中放入少量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

f的名称是________。

(3)清洗仪器:

g中加蒸馏水;打开k1,关闭k2、k3,加热b,蒸气充满管路;停止加热,关闭k1,g中蒸馏水倒吸进入c,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打开k2放掉水。

重复操作2~3次。

(4)仪器清洗后,g中加入硼酸(H3BO3)和指示剂。

铵盐试样由d注入e,随后注入氢氧化钠溶液,用蒸馏水冲洗d,关闭k3,d中保留少量水。

打开k1,加热b,使水蒸气进入e。

①d中保留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e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采用中空双层玻璃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取某甘氨酸(C2H5NO2)样品m克进行测定,滴定g中吸收液时消耗浓度为cmol·L-1的盐酸VmL,则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样品的纯度≤________%。

答案 

(1)避免b中压强过大 

(2)防止暴沸 直形冷凝管

(3)c中温度下降,管路中形成负压

(4)①液封,防止氨气逸出 ②NH

+OH-

NH3↑+H2O 保温使氨完全蒸出

(5)

 

解析 

(1)加热水蒸气时,若关闭k1,b中压强增大,a可起安全管的作用,防止烧瓶内压强过大,造成事故。

(2)碎瓷片可防止蒸馏水在加热时暴沸;f是直形冷凝管。

(3)关闭k1后形成密封体系,水蒸气冷凝,管路内形成负压,导致g中水倒吸入c中。

(4)①d中保留少量水可以起到液封作用,防止生成的NH3逸出。

②铵盐与碱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离子方程式为NH

+OH-

NH3↑+H2O。

e采用中空双层玻璃瓶可起到保温作用,使生成的氨气尽可能地逸出,以减小实验误差。

(5)由题给化学方程式NH3+H3BO3===NH3·H3BO3、

NH3·H3BO3+HCl===NH4Cl+H3BO3,根据氮原子守恒可得关系式:

C2H5NO2~N~HCl。

n(C2H5NO2)=n(N)=n(HCl)=cV×10-3mol,则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

×100%=

%;样品的纯度≤

×100%=

%。

7.[2016·天津高考]水中溶氧量(DO)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通常用每升水中溶解氧分子的质量表示,单位mg·L-1。

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生活饮用水源的DO不能低于5mg·L-1。

某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列装置(夹持装置略),测定某河水的DO。

Ⅰ.测定原理:

碱性条件下,O2将Mn2+氧化为MnO(OH)2:

①2Mn2++O2+4OH-===2MnO(OH)2↓

酸性条件下,MnO(OH)2将I-氧化为I2:

②MnO(OH)2+I-+H+―→Mn2++I2+H2O(未配平)

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I2:

③2S2O

+I2===S4O

+2I-

Ⅱ.测定步骤:

a.安装装置,检验气密性,充N2排尽空气后,停止充N2。

b.向烧瓶中加入200mL水样。

c.向烧瓶中依次迅速加入1mLMnSO4无氧溶液(过量)、2mL碱性KI无氧溶液(过量),开启搅拌器,至反应①完全。

d.搅拌并向烧瓶中加入2mLH2SO4无氧溶液,至反应②完全,溶液为中性或弱酸性。

e.从烧瓶中取出40.00mL溶液,以淀粉作指示剂,用0.01000mol·L-1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记录数据。

f.……

g.处理数据(忽略氧气从水样中的逸出量和加入试剂后水样体积的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以上无氧溶液时,除去所用溶剂水中氧的简单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

(2)在橡胶塞处加入水样及有关试剂应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

①滴定管 ②注射器 ③量筒

(3)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配平反应②的方程式,其化学计量数依次为____________。

(5)步骤f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步骤e中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某次滴定消耗Na2S2O3溶液4.50mL,水样的DO=________mg·L-1(保留一位小数)。

作为饮用水源,此次测得DO是否达标:

________(填“是”或“否”)。

(7)步骤d中加入H2SO4溶液反应后,若溶液pH过低,滴定时会产生明显的误差。

写出产生此误差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至少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将溶剂水煮沸后冷却 

(2)②

(3)使溶液混合均匀,快速完成反应

(4)1,2,4,1,1,3

(5)重复步骤e的操作2~3次

(6)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9.0 是

(7)2H++S2O

===S↓+SO2↑+H2O、SO2+I2+2H2O===4H++SO

+2I-、4H++4I-+O2===2I2+2H2O(任写其中两个)

解析 

(1)升高温度,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故配制无氧溶液时,可将溶剂水煮沸后冷却。

(2)在橡胶塞处加入水样及有关试剂应选择注射器。

(3)烧瓶中加入溶液后搅拌的作用是使溶液混合均匀,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4)标出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利用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结合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

MnO(OH)2+2I-+4H+===Mn2++I2+3H2O。

(5)定量测定实验中,常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减小测定误差,故步骤f为重复步骤e的操作2~3次。

(6)步骤e中用Na2S2O3溶液滴定I2,淀粉作指示剂,故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为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测定过程中,由关系式:

2S2O

~I2~MnO(OH)2~

O2知:

n(O2)=0.01000mol·L-1×4.50×10-3L×

×

×4.50×10-5mol,故水样中的DO=

×4.50×10-5mol×32g·mol-1×

=9×10-3g·L-1,即9.0mg·L-1;由于9.0mg·L-1>5mg·L-1,故作为饮用水源,此次测得DO达标。

(7)Na2S2O3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歧化反应生成S和SO2,且生成的SO2可被I2氧化。

另外,在酸性条件下I-也可被氧气氧化。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9分,共81分)

1.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下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

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

选项

a中的物质

b中的物质

c中收集的气体

d中的物质

A

浓氨水

CaO

NH3

H2O

B

浓硫酸

Na2SO3

SO2

NaOH溶液

C

稀硝酸

Cu

NO2

H2O

D

浓盐酸

MnO2

Cl2

NaOH溶液

答案 B

解析 由题给装置可知,本装置可以用于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型、收集方法为向上排空气法、防倒吸型尾气处理方式的气体的制取。

A项,NH3收集用向下排空气法,不符合;C项,铜和稀硝酸反应不能产生NO2,且NO2的吸收不能用水,可以用NaOH溶液;D项,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Cl2需要加热,本装置不能满足。

2.下列选项中,为完成相应实验,所用仪器或相关操作合理的是(  )

A

B

C

D

海水蒸馏得到淡水

测量Cl2的体积

过滤

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盐酸

答案 B

解析 海水淡化,利用水的沸点低,选择蒸馏法,而图中冷却水的方向不合理,应下进上出,A错误;氯气不溶于食盐水,可排饱和食盐水测定其体积,则图中装置可测量Cl2的体积,B正确;过滤需要玻璃棒引流,图中缺少玻璃棒,C错误;NaOH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盐酸,NaOH溶液应盛放在碱式滴定管中,仪器的使用不合理,视线应注视锥形瓶,D错误。

3.下列各项操作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

A

分离Fe2O3、Al2O3

将混合物置于足量的NaOH溶液中,然后依次进行过滤、洗涤、蒸发、灼烧四项操作

B

确定KCl中是否含有NaCl

做焰色反应实验,观察焰色是否显黄色

C

确定FeCl2是否完全变质

取少量已变质的FeCl2晶体于试管中,逐滴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

除去Fe粉中的I2

加热使I2升华

答案 B

解析 过滤、洗涤后可得到Fe2O3和NaAlO2溶液,NaAlO2溶液经蒸发、灼烧无法得到Al2O3,A错误;Na元素的焰色反应显黄色且能掩盖K元素的紫色,B正确;Cl-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错误;加热时Fe粉与I2能发生化合反应,D错误。

4.[2017·山西晋商四校联考]下列实验中,所选取的分离装置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目的

装置

原理

A

氢氧化铁胶体的纯化

胶体粒子不能通过滤纸,离子及小分子可以通过滤纸

B

分离苯中的溴苯

苯(0.88g/mL)和溴苯(1.5g/mL)的密度不同

C

粗盐提纯

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D

除去环己醇中的环己烯

环己醇的沸点(161℃)与环己烯的沸点(83℃)相差较大

答案 D

解析 氢氧化铁胶体的纯化应该选用渗析的方法,故A错误;苯与溴苯互溶,应该选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B错误;粗盐提纯应该选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粗盐中的难溶物,故C错误;环己醇和环己烯的沸点相差较大,可以选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D正确。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称取2.0gNaOH固体

先在托盘上各放1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g砝码,左盘上添加NaOH固体

B

配制FeCl3溶液

将FeCl3固体溶于适量蒸馏水

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NH

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D

验证铁的吸氧腐蚀

将铁钉放入试管中,用盐酸浸没

答案 C

解析 NaOH具有强吸水性和腐蚀性,不能放在滤纸上称量,A错误;配制FeCl3溶液时,为防止水解,可将其先溶解在盐酸中,然后稀释至所需浓度,B错误;NH

能够与碱反应生成NH3·H2O,受热分解产生NH3,C正确;在酸性条件下,铁发生的是析氢腐蚀,D错误。

6.实验室用贝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并收集CO2气体,下列装置中合理的是(  )

答案 B

解析 收集CO2气体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导气管应长进短出,A、D错误;C项中长颈漏斗应插入液面以下,错误。

7.有关实验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装置可制取干燥纯净的NH3

B.图乙装置可以完成“喷泉”实验

C.图丙装置可直接测量Cu与浓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

D.图丁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备Fe(OH)2

答案 B

解析 氨气密度小于空气,所以应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A错误;氯气极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形成压强差,所以能形成喷泉,故B正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所以不能直接测量,故C错误;铁作阴极,铁电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则溶液中不能生成氢氧化亚铁,故D错误。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编号

预期目的

实验操作

比较水和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泼性强弱

用金属钠分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