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66009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0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污染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环境污染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环境污染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环境污染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环境污染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环境污染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环境污染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环境污染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环境污染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环境污染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环境污染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环境污染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环境污染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环境污染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环境污染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环境污染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环境污染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环境污染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环境污染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环境污染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污染教案.docx

《环境污染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污染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污染教案.docx

环境污染教案

  环境污染

教学目标:

  知识及技能:

初步了解什么是环境和环境问题。

培养学生搜集材料、评价的能力。

  过程及方法:

通过学生课前搜集材料,教师制作课件,小组讨论汇报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感,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让学生知道环境污染和人类生存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地球平面图和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环境污染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要求认真观察,稍后请谈感受。

(播放课件)

  2、谁来说一说看了这组图片你的感受如何?

如果你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心情会怎样?

  3、接下来再请同学们观看一组图片。

(播放课件)此时此刻你又有什么感受?

如果你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心情又会怎样?

  4、同学们你们为什么和刚才的感受截然不同呢?

  5、对,同学们说得真好。

地球-----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她像母亲一样养育着我们,可是科技的进步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在改善我们生活的同时,也使我们身边的环境遭受着严重的破坏。

这节课我们就以环境污染为话题来研究身边的环境问题。

(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深化认识(以下几咱污染现象是随意出现的,只要孩子提到,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找出危害以及污染的原因)

  

(一)垃圾污染

  1、描述自己的生活环境?

  有乱扔、乱堆垃圾现象。

引出垃圾污染

  2、出示图片,这些图片熟悉吗?

这是老师在昌图大街拍到的,同学们,当你们路过这些地方时,会有什么感受?

或有什么想法?

  3、说一说垃圾污染会造成什么危害?

  4、那这些垃圾又是哪来的呢?

  5、调查班级中乱丢垃圾的数,引导同学要爱护环境,不要乱扔乱丢垃圾。

  

(二)水污染

  除了以上我们所了解的,你们还知道其他环境污染方面的情况吗?

老师知道同学们在课前搜集了很多的资料谁愿意和同学们分享?

  1、生:

汇报污染的名称,原因及危害。

(2-3名同学)

  2、水污染的危害这么大,又是谁破坏的呢?

(人类)

  3、如果有很多人都往干净的水里倒垃圾、杂物,干净的河水就会被弄脏,水就会受到污染,也就危害了人们的生活。

我们要爱护水源,保护水源,保护好身边的环境,你们能做到吗?

  4、以组为单位互相交流,小河脏了或水受污染应该怎么办了。

  (三)大气污染

  1、除了垃圾污染、水污染你还调查到了哪些污染?

  生汇报:

我调查的是(空气污染)

  2、空气污染会有哪些危害呢?

  3、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动植物的生长离不开空气,可是据统计全世界有1.25亿人生活在空气混浊的城市里。

1.25亿呀,听到这个数字你有什么感受?

  (四)沙尘暴

  1、沙尘暴的形成:

当风力大到一定强度,狂风就会把沙尘吹起来,再加上不稳定空气加速对流的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更高这就是沙尘暴

  2、沙尘暴危害有多大呢?

请看大屏幕。

  3、什么原因导致沙尘暴呢?

  4、沙尘暴的形成及我们小学生有关系?

老师给同学算一笔帐。

  (五)噪音污染

  1、噪声污染的原因:

  工厂或矿厂施工的机器声;歌厅等娱乐场付出来的声音;汽车鸣笛声;楼房装修机器声、、、、、、

  2、危害

  影响人的睡眠质量造成疲倦。

  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

  科学研究发现,噪音可刺激神经系统,使之产生抑制,长期在噪音环境下工作的人,还会引起神经衰弱症候群(如头痛、头晕、耳鸣、记忆力衰退、视力降低等

  三、知识延伸,深入了解

  1、出示有关环境节日

  生:

齐读

  2、当然我国也已经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我们的环境。

(出示课件)

  四、从我做起,促进参及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保护环境依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行,是靠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共同努力,那么,作为新时代的小主人,今后我们应该怎样从自身做起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呢?

下节课我们将对这个问题进行具体的研究。

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五、板书设计:

  7、保护环境

  垃圾污染水污染

  大气污染沙尘暴

  附:

  教学反思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

  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活及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具体包括:

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在增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课题之一。

  本单元《环境污染》这一课设计了“地球怎么了”和“小小汇报会”两个板块,意在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现状及破坏生态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环保意识,并能用实际行动被我们的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

  挖掘教材,以情换情,创设情境,以情融情,课外延伸,以情促请。

以情动人,以情育人,永远是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要坚持的教学原则以及所要追求的教学境界。

本课通过四个教学活动,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三维目标都得到了落实,教师的角色转变的也很好,能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了组织、引领、指导、协调的作用,同时也是学习者。

关注了学生的主体激活,构建了有效的课堂教学。

  教学一开始,教师就向学生展示了两组图片,通过对比,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被污染的环境会威胁到我们的健康,甚至是生命。

适时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新知的欲望及对有关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

  教师在第二个环节中,让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研究身边的环境污染现象,这种污染会带来哪些危害?

教师让学生在课前自己搜集材料,这样让学生了解除了书中的几种污染以外的其他方面的污染。

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锻炼、提高了学生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师充分构建了合作交往的空间,让学生同舟共济共同突破教学难点,夯实了基础,提高了教学效率。

  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

终身难忘。

体验是无法传达的。

体验是组织和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心理品质,转化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必经过程。

道德认知的获得,道德情感的升华,道德行为的产生都离不开体验。

通过体验来感悟已经成为品的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

营造了情感体验,亲身感悟的氛围,回归生活,这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

  人类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反过来环境又为人类带来了什么呢?

教师通过让学生阅读书中的环境警示,让惊人的数据提醒我们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环境质量及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并且教师还让学生阅读了有关环境的保护法律条文,从而增强了学生的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的重难点得以突破。

环境污染的危害

设计理念

新课程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

新课程对生物学教师和生物学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生物学教师要通力打造一个融启发性、创造性、自主性、交互性于一堂的生物课堂教学氛围。

本节课从设计思路上,力求使学生用各种形式,如口头汇报、实验活动、研究报告、多媒体演示文稿等向老师、同学展示他们围绕“环境污染的危害”这一主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小组进行探索、学习的研究结果,同学间进行交流、讨论和评价,教师通过灵活组织、适当点拨学生的交流研讨活动,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等目标层次上均得到发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一个探索者,研究者成长为保护环境的主人。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试验修订本(必修)高中《生物》第二册第九章的第二节。

是在学习了“生物及环境”的基础上学习本节内容的,教材紧密围绕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音污染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展开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章节。

学生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生物及环境”的相关知识,对生物圈,生态系统以及生态平衡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已具备了一定的学科内综合能力,况且作为高二学生已经在化学中学了酸雨,在物理中已经学了声音的度量单位分贝,并具备了一定的上网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环境质量现状,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其自学能力,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参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堂讨论和自主发言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及实践,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

开放式、探索式、研究性的自主学习。

通过实践、社会调查、查询环保网站等相关资料,从不同角度去体会,感知环境污染的危害,从现象的感知中升华知识。

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创设情景

 

发放学习目标及有关讨论题,提供实验的材料及查询的网站。

 

理解学习目标,明确实验思路,上网浏览相应网站。

 

确立问题

自主探究

 

指导学生确立自主探索的子课题

1通过调查法调查当地的环境污染情况。

2通过实验法验证重金属Hg对生物的危害。

3通过讨论法让学生区分水华和赤潮,水体富营养化和生物的富集作用。

4通过网络查询法指导学生自主探讨环境污染方面的实例,并归纳总结环境污染的危害。

5通过查询法查询化学、物理学科书籍,弄清酸雨的PH值,声音的度量单位分贝等学科间的知识。

分成五个小组,分别就老师确立的五个子课题展开实际探究性操作。

 

 

 

 

 

 

 

 

 

 

 

 

 

 

激兴导学

以唐诗人李白赞美大自然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为导入语

大屏幕展示以下文稿系列图片

(1)大自然美好风光——蓝天、白云,花、鸟、虫、鱼

(2)受污染后的恶果图片——美国洛杉矶化学烟雾事件的图片,秃山荒岭、浓烟滚滚、以及水污染等的图片和解说资料(来源于网络下载资料)。

观看大屏幕演示文稿,身心颤动,体验污染危害,涌动环保激情。

交流

兼融

 

归纳

整理

 

 

 

 

 

 

 

 

 

组织学生,让各小组汇报调查结果、实验结果,当地污染状况,并提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让学生展示他们所收集到的图片、资料。

 

 

各小组围绕不同侧面的情景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分享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1组:

空气质量调查组从当地冬季煤炭燃烧引入大气污染问题,介绍:

(1)什么是大气污染?

(2)我国大气污染属于什么型污染?

主要的污染物是什么?

(3)目前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

(4)当地大气污染源有哪些?

(5)大气污染的危害有哪些?

 

 

2组:

水质调查组

从水的重要性谈起,汇报当地水质情况,分析水污染的原因。

汇报验证被Hg污染的水对水蚤生命活动的影响的实验结果。

(1)水污染包括哪几个方面?

当地水污染情况如何?

(2)讨论为什么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鱼类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3组:

固体废弃物调查组

从当地生活垃圾已成为污染城市环境的隐患归纳出

(1)什么是固体废弃物?

其污染的危害有哪些?

(2)讨论为什么说固体废弃物是“放在错误地点的原料”?

 

 

4组:

土壤污染小组

从绿色食品引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焦点访谈等栏目有关土壤污染的报道。

 

 

5组:

噪音污染调查组

首先结合物理知识介绍声音的度量单位分贝,随后,用所找资料很有说服力地解释了为什么说噪音污染是一种“隐形杀手”?

 

启发引导

发散思维

 

再次鼓励学生自由畅谈,培养其发散思维。

“搭起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

自由发言,凸现出了学生极强的表现欲望。

 

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出示问题:

(1)归纳自己周围存在哪些环境污染?

有什么治理方法?

(2)请预测未来环境的发展趋势?

 

积极发言,各抒己见,都热切地表示从自身做起,倡导同学及家人都立即树立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和和责任感。

 

课后强化

 

鼓励学生利用校园网络资料在网上发布以“保护环境,拯救自己”为题的倡议书。

 

除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再次上网收集环保信息资料,丰富环保知识,并自发建立了“环保好少年”网站。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课题名称: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授课班级:

六(5)

学时:

1课时

课程标准

 

内容标准: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活动建议:

1、联系实际,撰写有关环境治理或生态保护小论文,并展示交流;2、举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主题班会,制定本班爱护环境的守则;3、结合实际,及家人交流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并参及宣传环境保护的活动,为改善本地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知识体系由两部分组成: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包括内涵及外延;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两部分实质在说一个问题——揭示人类活动的不合理激发了人地关系的矛盾,产生了环境问题,并从目前出现的环境问题多,到原因分析,让我们认识到人类活动是引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我们应关注资源、环境问题。

教材的呈现方式灵活多样:

13幅图组成图像系统呈现表象、3个阅读材料拓展知识面、4个活动加深学生体验。

最终教材想通过学生活动为主的体验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资源观和环境观。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具有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思想,了解了人口的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掌握了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等知识。

并且本节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学生容易产生兴趣。

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比较活跃,比较喜欢合作学习,利于课堂讨论、分析的展开。

设计思想

 

从课标要求及教材分析,可以看出:

本节课重在激发学生对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的深刻认识,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得到一种情感上的共鸣——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为此本设计遵循这样的教学理念,即以乡土地理为载体,采用案例分析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讨论、分析、归纳,明确人类面临主要环境问题的学习思路,试图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采用正、反案例,帮助学生运用辩证统一的方法认识事物,而且通过鲜明对比,能够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并及学生生活相结合设计了课外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及技能

1.说出环境问题的概念、区分环境问题的类型。

2.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措施。

  过程及方法

1.通过分析法、归纳法,总结环境问题的概念及类型。

2.通过案例法分析环境问题的原因。

3.通过讨论法,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逐渐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为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奠定一定的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环境意识及其环境问题分析方法。

【难点】学习环境问题分析方法。

教学模式

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及教学媒体

案例分析法、归纳法为主,讨论法、谈话法、讲授法、读图法为辅。

湘教版教材、学案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1

 

曾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养”的诗句描绘过美丽的大草原,而现在我们家乡的天空不再那么蓝,水不再那么清,草也不再那么绿了,你发现身边的环境问题了吗?

你能说出一两个环境问题吗?

学生举例:

沙尘暴、小黑河污染、热电厂污染空气、草原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出现土地荒漠化、宠物狗随地大小便、冬天变得比以前暖多了等。

 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环境问题

什么是环境问题呢?

今天,我们来认识环境问题。

激发学习兴趣、明确主题

 

先学后教

环节2

 

读人类及环境关系模式图,提取信息:

1、人类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

2、人类将生产、生活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

根据老师引导,分析环境问题的形成:

1、人类向环境攫取物质和能量超出环境能够提供的限度,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问题。

2、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出现环境污染。

看书P86后,归纳:

环境问题:

是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分类:

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及环境污染。

引导学生根据人类及环境的关系分析环境问题。

引导学生,明确环境问题可由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引发,但目前主要由人类活动造成。

注意应指出分类方法不一。

从人地关系出发,抓住引发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以学定教

环节3

 

案例一:

内蒙古草原资源减少及生态破坏

(资料来源:

2009年全国地理课程及教学论学术年会会议报告《内蒙古草原及牧民》)

                        (单位:

万亩)

 

20世纪80年代

本世纪初

草原面积

减少面积

占减少面积%

牧区草原面积

97417.81

94731.4

2686.4

46.09

半农半牧区

11292.02

9399.14

1892.88

32.47

农区林区

9496.89

8247.13

1249.76

21.44

合计

118206.7

112377.7

5829.04

100

全区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共70159.04万亩,占全区草场面积的62.4%,占可利用面积的75%,比80年代草原三化面积增加了37555.24万亩,全区平均年三化草原增加1630.19万亩。

讨论:

1、通过统计数据表对比分析,说明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资源如何变化?

2、草原资源减少及草原生态破坏的方式有哪些?

   3、你还能举出其他资源减少或生态破坏的例子吗?

学生分析:

在减少,而且牧区草原减少的比例高。

讨论:

气候变暖、超载放牧、挖药材、搂发菜、捕捉鸟类、用不合理的方法灭鼠、捡牛粪、采矿等。

 

举例:

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减少,可可西里藏羚羊的捕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亚马孙热带雨林遭破坏等。

引导分析:

人口增长过快,引发资源短缺,而人类活动是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

 

通过案例分析认识到我们应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案例二:

乌梁素海“黄苔”事件

(资料来源:

内蒙古环保局报告文献)

乌梁素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是内蒙古自治区黄河流域内最大的淡水湖泊。

在2008年,湖面积为29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0.7m。

乌梁素海的来水主要为三条排干,其余为黄河凌汛期补水和山洪补水。

最大的一条为总排干,长198公里,除农田退水外,还汇集了沿途乌拉特后旗、杭锦后旗、临河区、五原县4个城镇的生活污水和7家企业的工业废水。

另外两条排干为农田排水。

来水中农田退水比例超过70%,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合计约占3%。

在2008年5月中旬开始,黄藻开始在该保护区核心区东大滩水面上大量出现。

进入7月以后,随着气温升高,黄藻迅速蔓延,大片水域被覆盖,覆盖面积达6万多亩。

发生“黄苔”的藻类属于绿藻。

分析:

1、“黄苔”事件发生的原因?

2、它会带来哪些危害?

3、请你为环保部门提供一些解决措施。

讨论、归纳

1、自然原因

夏初温度适宜、长时间没有降雨、湖泊静水环境。

2、人文原因

农田退水中氮、磷含量较高,湖泊水体氮,尤其是氨态氮含量较高,适合“黄苔”藻类生长;加之,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多年积累的污染物,使得水体长期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学法指导:

地理成因应从自然原因及人文原因两方面分析。

案例分析,明确环境问题的思路:

分析原因(自然原因及人文原因)—思考危害—提出解决措施—从自我做起,保护环境

1、影响鱼类的生长,甚至死亡,从而会影响渔业的发展。

2、影响水生植物的生长,破坏湖泊水体环境。

3、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危害:

环境、人类。

1、加强工业污水达标排放和日常监督工作;2、高温缺雨季节,可增加黄河生态补水;3、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4、加快研究农田退水区科学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和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控制农田退水的氮、磷含量。

解决问题应从原因抓起。

如果让我们分析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等其他环境问题,你将如何分析?

案例三:

蒙牛工业园区的环保措施

(资料来源:

内蒙古蒙牛企业旅游接待部调研)

 

蒙牛位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工业园区,开展了绿色环保生产,形成了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

在生产过程中,变废为宝,将废水、废渣污染物转变成下一环节生产的资源,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具体流程如上图。

分析:

蒙牛采取了哪些环保措施?

工业生产流程中的污染物处理:

牛粪作为有机肥绿化草坪、生产蔬菜、回归牧场、沼气发电,废水灌溉草坪、蔬菜、树木、牧场、周边农田,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绿色旅游,植树节组织员工上山植树,这种绿化荒山、空地,变废为宝的工业发展模式,形成了牧场养殖、奶牛生产、有机肥循环、蔬菜大棚、沼气发电的绿色产业链,是值得工业、企业,以及我们每一位地球公民学习的。

引导学生边看流程图,边分析牛粪、废水的处理。

认识地理事物应持有辩证统一的思想,环境污染、破坏及环保是人类利用环境的两种相反的结果,我们更应保护环境。

环节4

1、下列环境问题的表现,主要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

①亚马孙的热带雨林被大量砍伐  ②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③土地荒漠化加剧        ④博帕尔泄漏事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读图回答:

下图是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态恶性循环示意图,请按因果关系推理,选择下列适当环节内容的代表字母,填入图中适当的空白方框内(每一个字母限用一次)。

A.土壤肥力衰退 B.毁林开荒 C.旱灾加剧

D.毁草开荒 E.土地破碎 F.粮食单产下降

环节5

 

学生找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建立知识体系,进行小结。

 

检查、指导、作总结。

例如:

 

【课外探究】你在生活中有哪些浪费资源或污染环境的行为?

你将如何做?

请以“环保需要每一个人”写一篇小短文。

【板书设计】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  环境问题的概念及类型

1、概念

2、类型

二、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案例分析)

1、资源短缺

2、生态破坏

3、环境污染

【学案作业题答案要点】

“自主学习”、“学会学习”部分作业题答案要点见本教案前文。

课堂练习答案:

1、C;2、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依次为B、D;A、C、E;F

选做题答案:

(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为A、C、B、D;

(2)人口的增长;经济活动的增加,以及传统的发展方式下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消耗;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3)控制人口数量;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协作等。

《保护环境》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体会环境问题对人类发展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爱护环境的情感,明确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科学的发展观。

知识目标: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学会宣传国家政策,提高认识和处理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关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