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201300篇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68576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41 大小:24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201300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1页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201300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1页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201300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1页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201300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1页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201300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1页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201300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1页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201300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1页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201300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1页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201300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1页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201300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1页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201300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1页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201300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1页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201300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1页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201300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1页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201300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1页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201300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1页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201300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1页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201300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1页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201300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1页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201300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1页
亲,该文档总共2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201300篇含答案解析.docx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201300篇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201300篇含答案解析.docx(2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201300篇含答案解析.docx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201300篇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201-300篇(含答案解析)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田猎之获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

惟其所以不得,则狗恶也。

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

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

田猎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选自《吕氏春秋·不苟论》)

(注释)①州里:

乡里。

②惟:

思,考虑。

③疾;奋力,用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齐人有好猎者(______)

(2)狗良则数得善矣(______)

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3.齐人“田猎之获,常过人矣”的原因是什么?

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4.(题文)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

(2)人不知而不愠

(3)吾日三省吾身

(4)与朋友交而信乎

(5)不逾矩

(6)学而不思则罔

(7)温故而知新

(8)人不堪其忧

(9)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0)于我如浮云

(11)逝者如斯夫

(12)匹夫不可夺志也

(13)博学而笃志 

(14)仁在其中矣

青衣捕盗①

有聂姓者,以人命诬服。

公昭雪之,献女书儿为婢。

公鉴其诚,纳之。

公夫人御下严,箕帚而外,课以针指②。

书儿不能学,日加鞭挞,俯首顺受而已。

后公以挂误③,解组归。

时枣树林有盗首曰赛张青刘标。

公稔④之,戒备而行。

时已薄暮,闻林中鸣镝声,公股栗,夫人色如土。

侍从仆御,无不色变。

书儿从容进曰:

“么么鼠辈,何敢犯大人驾?

如渠⑤不欲生,婢子手戮之可也。

”乞公前骑,徒手而去。

叱盗曰:

“贼狗奴,识得河南聂书儿否?

”盗笑臼:

“我辈但要得钱儿钞儿,书儿何所用哉!

”书儿怒曰:

“若辈死期至矣,敢戏言!

”盗亦怒,骤发一弹,书儿右手启两指接之;又一弹,接以左手;第三弹至,以口笑迎之,噙以齿,腾身而起,吐口中丸,大笑曰:

“贼奴技止此耶?

”一盗解铁拐而前,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

笑曰:

“尔娘灶下棒,亦持来恐吓人,大可笑也。

”群盗罗拜马前乞命。

书儿曰:

“汝等何足污我手。

”喝令去。

从容回骑,禀白于公曰:

“托大人福庇,幸不辱命。

”公及夫人皆异之。

继而问曰;“汝具此妙技,何不能拈一针?

”书儿曰:

“长枪大剑,婢子年十一二时,搏弄惯矣。

一针入手,不知作何物,是以不能学耳。

”又问:

“鞭挞时何便俯首受?

”曰:

“老父命婢子来报公大德,小有忤犯,是报怨也,婢子何敢!

(注释)①选自清代沈起风《谐铎》,有删减。

青衣,古代指牌女。

②针指:

此处指缝纫、刺绣等针线活。

③挂误:

这里指官吏受牵累被处分撤职。

④稔(rěn);熟悉。

⑤渠:

第三人称。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公鉴其诚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惶诚恐

B.时已薄暮莫辞酒味薄厚积薄发

C.汝等何足污我手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挂齿

D.公及夫人皆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见异思迁

6.用“/”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

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

大笑曰:

“贼奴技止此耶?

8.同样是刻画女中豪杰,为何本文浓墨重彩地描写书儿与强盗厮杀的过程,而《木兰诗》中有关战场厮杀的内容却一笔带过?

写出你的发现。

文言文阅读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须臾,钱凤④入,屏⑤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⑥眠。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

“不得不除之!

”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⑦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王右军:

王羲之。

②减:

不足。

③大将军:

王敦。

④钱凤:

人名,字世仪。

⑤屏:

通“摒”,让手下退出。

⑥孰:

熟。

⑦从:

纵。

9.解释加点词语。

①甚爱之:

②右军犹未起:

③诈孰眠:

④相与大惊:

10.文章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共两处)。

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

12.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不得不除之”?

用自己的话回答。

13.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宮中之事,事无大小。

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甲)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别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徳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4.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有所广益/精益求精计日而待/不计其数

B.不求闻达/知书达理由是感激/实事求是

C.夙夜忧叹/优心如焚庶竭驽钝/尽心竭力

D.察纳雅言/温文尔雅临表涕零/涕泪交流

15.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

(甲)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翻译:

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品行高低不同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理解:

请葛亮之所以推荐向宠是因为向宠人品好,军事才干突出,深得刘备赞誉。

(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翻译: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情,都会为桓帝、灵帝二位君主深深叹息,并对他们感到痛心和遗憾。

理解:

刘备痛心和遗憾的原因是桓、灵二帝亲近小人,疏远贤臣,造成了东汉的衰败灭亡。

(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

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关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理解:

诸葛亮于“倾覆”时接受任务,是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和临终托付大事的恩情。

16.为国尽忠是中华传统美德。

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的两则(链接材料),概括说明为国尽忠在诸葛亮、魏征、岳飞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一)

太宗①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②入卧内,访以得失。

征雅③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

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

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

太宗尝劳④之曰:

“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

”其年,迁尚书左丞。

(节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链接材料二)

嗣⑤当激厉士卒,北逾沙漠,尽屠夷种。

迎二圣⑥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⑦,主上奠枕⑧,余⑨之愿也。

(节选自岳飞《五岳祠盟记》)

注:

①[太宗]李世民,唐代皇帝。

②[征]魏征,唐初政治家。

③[雅]平日,向来。

④[劳]慰劳。

⑤[嗣]随后,接下来。

⑥[二圣]指被金兵俘虏北去的宋徵宗和宋钦宗⑦[虞]优處,忧患。

⑧[奠枕]安枕。

⑨[余]指岳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资治通鉴》两则

江左夷吾

①奔琅邪王睿,睿以为军谘祭酒。

前骑都尉谯国桓彝亦避乱过江②,见睿微弱,谓曰:

“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何以济!

”既而见王导,共论世事,退,谓曰:

“向见管夷吾,无复忧矣!

新亭③对泣

诸名士相与登新亭游宴,周

中坐叹曰:

“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

”因相视流涕。

王导愀然变色曰:

“当共戮④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对泣邪!

”众皆收泪谢之。

[注]①周

(yǐ):

西晋时大臣、名士,下文的琅邪王睿指司马睿,东晋元帝。

桓彝是谯国人,曾任骑都尉,西晋大臣。

王导,元帝即位后任丞相。

②避乱过江:

西晋灭亡,王室渡江流亡江左(今南京一带)。

③新亭:

故址在今南京市东南。

④戮:

通“勠”,并力,勉力。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见睿微弱,谓曰(__________)

(2)因相视流涕(__________)

(3)王导愀然变色曰(__________)

(4)众皆收泪谢之(__________)

18.选出与“众皆收泪谢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A.举目有江河之异

B.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C.送孟浩然之广陵

D.友人惭,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

1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

20.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

(用“/”断三处)

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何以济

21.王导是个怎样的人?

结合两则短文简要分析。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横无际涯受任于败军之际

B.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

C.去国怀乡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D.至若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微斯人,吾谁与归?

2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为主,描写景象是为了引出“览物之情”。

B.文中的“迁客骚人”触景生情,因物(景)一暗一明而引发情一悲一喜。

这是作者反对的“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感态度。

C.文中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叙事扼要,写景生动,议论简明,衔接极其自然,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悲喜之情。

D.文中大量运用四言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等,结构相同,整齐对称,增强了表达效果。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邑令。

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令怪之,黎明物色②。

轴在地而猫蹲其旁。

逮③举轴,猫则踉跄逐之。

以试群猫,莫不然者。

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释】①轴:

画卷。

②物色:

观察。

③逮:

等到。

25.26.【甲】文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评价画作精美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27.2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佛印绝类弥勒

(2)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3)一士人善画 

(4)旦而过之,轴必坠地

29.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31.3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画作的精美具体表现在哪里。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3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心乐之    

何陋之有

B.全石以为底  

不足为外人道也

C.以其境过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乃记之而去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5.第一段中“伐竹取道”能否删去?

说说你的理由。

36.本文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谈。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①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②中空。

嘐嘐聱聱③,声在橐中。

曰:

“嘻!

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

“异哉!

是鼠之黠也。

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

乌在其为智也。

……若有告余者曰:

“……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

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④:

此不一之患也。

言出于汝,而忘之耶?

”……

——苏轼《黠鼠赋》

注:

①拊(fǔ):

拍。

②橐(tuó):

袋子。

③嘐嘐(jiāo)聱(áo)聱:

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

④虿(chài):

蝎子一类的毒虫。

3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其一犬坐于前犬:

______

(2)橐坚而不可穴也穴:

______

(3)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见:

______

(4)不能无变色于蜂虿于:

______

38.翻译下面的语句。

(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2)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39.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结局截然不同,原因分别是什么?

40.两文均“叙事”而“达意”,但体裁和表现侧重点不同,试作简要说明。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回答问题。

4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媵人持汤沃灌汤:

______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敝:

______

(3)略无慕艳意略无:

______

(4)预君子之列预:

______

(5)假诸人而后见也诸:

______

4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3.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豪华的生活?

44.从第一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些?

45.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4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见往事耳

(2)即更刮目相待

(3)及鲁肃过寻阳

4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8.鲁肃为什么主动与吕蒙“结友”?

49.文中侧面写吕蒙的句子是哪一句?

表现了吕蒙的什么变化?

50.用原文回答。

(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2)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51.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

请予以说明。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①问侍臣:

“创业与守成②孰难?

”房玄龄曰:

“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

”魏征曰:

“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上曰:

“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

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

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①上:

指唐太宗。

②守成:

保持成就。

③草昧:

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

④忽:

不注意,不重视。

52.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

(______)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

(______)

(3)创业与守成孰难孰:

(______)

(4)征与吾共安天下安:

(______)

53.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断三处)

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5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____________)

(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__________)

55.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文第二段用对比的方式论证了文段的论点,试对此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

(2)【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_________)

56.解释下列词语。

(1)略无阙处略无:

(_______)。

略,(____)。

“阙”通(_______)。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非:

自,(______)。

[亭午](_______)。

亭,(________)。

[夜分](________)。

[曦(xī)]。

这里指(_______)。

(3)重岩叠嶂:

[嶂(zhàng)]。

(_________)

(4)至于夏水襄陵:

[襄(xiāng)](_________)。

(5)沿溯阻绝:

[沿]。

[溯(sù)]。

(_________)

(6)或王命急宣:

[或](________)。

[宣](________)。

(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_______)。

[御](________)。

[疾](________)。

(8)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_______)。

[湍]:

(_______)。

[回](_______)。

(9)绝巘多生怪柏:

[巘(yǎn)](_________)。

(10)飞漱其间:

[漱(shù)](________)。

(1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荣](______)。

[峻](_______)。

[良多](_________)。

良,(_______)。

(12)属引凄异:

[属(zhǔ)引](_______)。

属,(_____)。

引,(______)。

(13)不见曦月:

[曦](_______)。

(1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旦](_______)。

[肃](________)。

(15)哀转久绝:

[哀](_______)。

[转(zhuǎn)](_______)。

(16)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沾](_______)。

[三](_______)。

与朱元思书

吴 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从流飘荡 

(2)急湍甚箭

(3)泉水激石

(4)蝉则千转不穷

(5)经纶世务者

58.翻译下列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59.本文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60.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少述足下:

某①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

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②,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

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

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

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

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诸不一一,千万自爱!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乙)

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

“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

”其相与如此。

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③。

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

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④,两公皆自忘其穷达⑤。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⑥谈经学,抵暮乃散。

荆公曰:

“退即解舟⑦,无由再见。

”少述曰:

“如此,更不去奉谢⑧矣。

”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

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

(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

(注释)①某:

我,谦称。

这里是王安石自称。

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

②燔:

焚烧。

③睽:

背离,不合。

④惟相劳苦:

只是相互安慰。

⑤穷达:

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

⑥剧:

流畅,痛快。

⑦解舟:

退居江湖。

⑧奉谢:

奉,敬辞。

奉谢,表示谢意。

61.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离家乡B.谋官不顺C.财物受损D.身体不适

6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63.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

64.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

65.王安石和孙少述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

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课内阅读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