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69124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发展规划.docx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发展规划.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发展规划.docx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修改稿)

为了适应学院的改革和发展,适应我国加入世贸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特制定北京物资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系统掌握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实务和操作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企业从事实际进出口业务,在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从事外经贸管理和协调工作,为有志进一步深造的同学,奠定必要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知识基础。

本专业的发展思路是强调突出学生外语水平应用、计算机和网络平台上的实务操作能力水平。

结合报关员、外销员等职业资格考试,为学生就业和进一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

1.知识结构

(1)掌握马克思主义原理和基本思想,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2)具备系统、扎实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基础,熟练掌握进出口贸易专业知识。

(3)掌握会计、统计、财政、税收、法律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宏观政策及微观市场分析能力。

(4)熟练掌握基础英语、专业英语知识,掌握一定的计算机软件及网络知识。

(5)具有应用写作、文化、艺术等知识。

2.能力结构

(1)分析研究能力:

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的基础及专业理论功底,具备国际市场及国内市场的分析能力,能够判断相应的市场趋势。

(2)实务操作能力:

熟悉进出口业务流程,对拟订合同、合同履行、单证制作、审核等环节具备较强的实务操作水平。

(3)市场开拓能力:

具有良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恰当的应变能力以及社交能力等,具备较强的市场调研、市场开发能力。

(4)组织管理能力:

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可以协调不同环节、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

(5)外语应用能力:

熟练地阅读与翻译市场信息,掌握用外语进行商务沟通能力,用外语拟订合同、制作单据的能力。

(6)计算机应用能力:

能熟练地应用各种常用操作系统和Office系统的各种办公软件,熟练地运用外贸软件。

3.素质结构

(1)政治素质: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法制观念:

具有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遵纪守法,并能将有关的法律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4)道德水准:

具有较强的责任心与事业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5)文化修养:

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一定的艺术品味和礼仪风范

(6)健康体魄:

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生理卫生习惯。

(三)培养过程

1.修业年限及学分设置

修业年限一般为4年,最长不超过6年,最低不少于3年,最低修业学分不得低于160学分。

2.课程设置

(1)通识课:

包括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法学概论、应用写作、计算机基础、英语,体育等。

(2)学科基础课:

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经济法、管理学原理、财经英语等。

(3)专业课:

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世界经济概论、国际结算、中国对外贸易、国际商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技术贸易、国际经济合作、商务谈判、外贸口语、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模拟等。

3.学分、教学时间分配及实践活动安排:

总学分160,其中课内总学分140,教学实践环节20学分。

详见2004级教学计划。

二、学科基础

1.办学条件及年经费投入情况

我专业目前拥有专业教师9人,可为本专业协助开课的院内教师3人。

无专门办公场所,无专门配备的办公设备。

上课有学院统一安排教室。

没有专门的实验室。

2.学科核心竞争力和梯队形成机制

本专业的学生生源相对较好,应当说一方面前些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热潮余温尚存,另一方面本院位处北京的区位优势使多年来在外地招生的生源质量相对较高。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我国专业设置的时间较长,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代表的专业建设相对较为成熟,我院在此专业上的可参考性较强。

教学梯队的形成有学院定向培养和院外引进两种方法。

一部分教师从我院教师中选拔后送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定向培养,另一部分从其他学院引入。

3.现有的优势和特色

目前我国共有205所高校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如: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等。

仅北京地区就有25所高校。

可以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设置遍布各类、各地高校。

但真正形成特色的不多。

最具代表性的应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北京对外贸易学院)成立于1954年7月,成立之初即设立了对外贸易经济系对外贸易专业,1997年院系调整,现有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合作、经济学、金融、运输与物流五个学系。

目前拥有专任教师50名。

(其中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系23名)。

有王绍熙、薛荣久、王健、陈欣、刘圆、王林生等一批在国际贸易领域一流的学者。

它所倡导的宗旨是为中国未来的企业经营与管理者、经济政策决策者和学者提供一个事业成功的跳板,使学生在不断变化和激烈竞争的涉外经济贸易活动中,担负起领导者的责任。

它认为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她是一个创造知识的场所。

为实现大学对高水平教学和科研的承诺,它致力于学术水平的提高,鼓励新的学术思想并为此提供优良的环境。

可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建设历史悠久、面宽、师资力量雄厚,对学生培养的定位层次高。

教育部公布的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名单中,国际贸易学科即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我院于1990年开办外贸专业,迄今为止已有十一届本科毕业生。

应该说,在专业和课程建设上,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有一定的师资力量,但从我院的实际情况来看,与同类院校相比并不具备横向优势和特色。

在一定的时期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这样的专业建设程度还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

我们应将其作为学习的榜样。

三、师资队伍

目前,我专业专任教师共9名,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师情况表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历

专业

王桂芝

1948.8

教授

博士生

国际贸易

郝玉柱

1961.8

教授

硕士生

财贸经济

张琦

1964.4

副教授

硕士生

贸易经济

陈景同

1965.5

讲师

硕士生

国际贸易

王红霞

1966.12

讲师

硕士生

工商管理

李彤

1967.4

讲师

硕士生

企业管理

毛艳

1971.1

讲师

硕士生

物资经济

冉京

1966.8

助教

本科生

国际政治

陈延晶

1977.

助教

硕士生

国际贸易

(注:

冉京在国外学习,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返回承担教学任务;陈延晶系今年刚毕业分配来的教师。

骨干教师:

郝玉柱、王桂芝、张琦、陈景同、王红霞、李彤、毛艳、冉京、陈延晶。

(均承担主干课程)其中:

45岁以上有1名,35岁至45岁有5名,35岁以下2名。

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合理。

目前情况下教授、副教授比率为33%;在45岁以下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比率为77%,具有博士学位比率为11%。

我院重点专业建设的目标是:

专业教师中,教授、副教授比率≥45%;45岁以下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比率≥9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率≥20%;院级以上重点培养教师≥3人;获省部级以上奖项的教师≥1人。

目前,本专业教师承担课程的情况见表2:

表2:

专业教师承担课程情况表

课程名称

主讲教师

是否多媒体

是否双语

是否有配套实验

国际贸易

郝玉柱、张琦、毛艳

国际贸易实务

王桂芝、陈景同

国际结算

陈景同、张琦

国际商务

王桂芝

商务谈判

李彤

国际经济

技术与合作

王红霞

电子商务

毛艳

(注:

郝玉柱老师还承担西方经济学课程,《世界经济概论》由教务处盛浩老师承担,《国际运输与保险》由物流系老师承担,《世界经济地理》、《中国对外贸易》由经济学教研室朱群芳老师承担)

从目前来看,本专业教师开设专业课程7门,待开《国际商务写作》、《国际技术贸易》、《国际经济合作》、《世界经济概论》、《国际实务模拟》、《国际贸易运输与保险》、《海关实务》、《世界经济地理》、《中国对外贸易》等9门课程。

加上对外专业开设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本专业需承担的课程应为17门。

按每门课程由2-3位教师讲授的情况,每位教师承担2-3门课程,加上本专业对外专业开课的情况,总共需要近14名专业教师。

目前9名专任教师,本专业至少应再增加5名专业教师。

计划教师承担课程情况见表3:

表3:

计划教师承担课程表

课程名称

承担课程教师

国际贸易

郝玉柱、张琦

国际贸易实务

王桂芝、陈景同

国际结算

陈景同、张琦

国际商务

王桂芝、陈延晶

商务谈判

李彤、冉京

国际经济技术与合作

王红霞、×××

电子商务

毛艳、×××

国际商务写作

冉京、×××

国际经济合作

王红霞、×××

国际技术贸易

王红霞、×××

世界经济概论

盛浩、×××

国际实务模拟

毛艳、李彤、×××

国际贸易运输与保险

刘俐、×××

海关实务

×××、×××

中国对外贸易

朱群芳、×××

世界经济地理

朱群芳、×××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毛艳、陈延晶

外贸口语

冉京、×××

国际贸易热点问题分析

郝玉柱、×××

(注:

×××为所缺教师,表中计有12名,考虑每位教师担当2-3门课的情形,所以暂估缺5名教师)

可见,我专业师资相当缺乏,需通过自主培养和积极引进两条途径达到重点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从年龄和职称来看,应注意适当引进高学历、高职称、可以双语教学的教师。

见表4。

表4:

拟引进教师情况表

目前

增加

目标

职称

教授

2

1

3

副教授

1

3

4

讲师

6

1

7

年龄

45岁以上

1

1

2

45岁以下

8

4

12

增加的教师主要承担《国际商务》、《商务谈判》、《国际经济技术与合作》、《国际技术贸易》、《国际经济合作》、《电子商务》、《国际商务写作》、《世界经济概论》、《国际实务模拟》、《国际贸易运输与保险》、《海关实务》、《世界经济地理》、《中国对外贸易》等课程。

另外,从师生比来看,我专业学生人数在12个班,约480人,加上春招班3个班,约120人,学生总数在600人左右,而目前教师人数9人,师生比为1:

67,而教育部规定的合格比例应在1:

26,差距较大,如教师增至14人,则师生比为1:

43,考虑到基础部、社科部等公共系部,应比较合理。

本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较高,郝玉柱老师被评为全院十佳教师,其他教师也得到了同行和学生的认可。

科研成果较丰富。

近年来的论文、课题研究均有较好的表现。

详情见附件2。

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1、职称比例不尽合理。

目前2名正教授,1名副教授,4名讲师,2名助教的比例达不到我院重点专业建设的目标。

中级和初级职称偏高,高级职称尤其是副教授缺乏。

此种情况的出现和这部分教师科研成果的缺乏有关。

其中的原因一部分是由于教师主观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是这部分教师一直承担了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

下一步应鼓励和支持这部分教师多出科研成果以解决其职称问题。

在教学任务的安排上,适当减少其承担课量;吸引其参加学科和课程建设,以多出科研成果。

2、双语教学能力不足。

现有课程中,只有《商务谈判》在尝试双语教学,其它课程还未开。

突出学生外语水平应用的建设目标不仅要靠学生基础英语水平的提高,如提高四、六级过级率,更重要的是提高其专业英语水平和外语口语水平,显然单靠一两门课是无法实现此建设目标的。

因此,扩大课程的双语教学覆盖面,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深化其英语应用能力是必然的选择。

目前的双语教学不适应此要求。

或者说,师资水平在此方面是有欠缺的。

解决的途径:

一是在引入的教师中要求双语教学能力;二是加大对现有师资的英语培训力度,对35岁以下的教师进行重点培训。

三是加大对双语教学的支持力度,在师资培养上适度倾斜。

3、多媒体教学能力不足,教学手段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专业承担的课程大部分适合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加课堂的信息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部分课程因教师计算机应用问题还未开设,已开设多媒体教学的课程主要由任课教师自己设计,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进一步的提高。

下一步应结合重点课程、一般课程的建设,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合作,完善课程多媒体开设和提高已有课件的质量。

四、课程建设情况

(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有以下特点

1、英语课学习明显较多,而且课程内容也较为丰富,如开设了高级英语听说、高级英语文章选读译、英语翻译与写作等课程。

2、注重人文培养,如开设有中国文化概论、欧洲文明史、心理学、世界宗教概论、社会学等,要求学生选修两门。

3、专业任意选修课课程虽然数量不是很多,但与本专业贴得较近。

(二)课程设置存在着以下缺陷

相比较而言,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过去的课程设置存在着以下缺陷:

1、英语课(双语课)开设力度不够;

2、专业选修课选择余地小,专业性不是十分突出。

3、配套实验课设置欠缺。

因此,在2004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过程中,我们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如增加了《商务谈判(双语)》、《国际商务写作(英语)》、《国际结算(双语)》课程,加强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增设了《海关实务》、《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加强其专业应用水平;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调整为《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技术贸易》,增设了《外贸热点系列讲座》,删掉了《世界市场行情》,使课程设置更符合实际的需要。

目前,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国际商务》、《商务谈判》、《国际经济技术与合作》、《电子商务》等七门主干课程。

50%的课程实现了多媒体授课。

在课程建设方面,尚有50%的课程未实现多媒体教学,这是课程建设下一步的重点之一。

课程建设的重点之二,是推行课程的双语教学。

重点建设之三,是配套实验课程建设。

《国际贸易》曾经参与院级优秀课程建设、现在《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和》作为下一步优秀课程建设正在进行中。

本专业的目标为:

将《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建成院级精品课程和优秀课程。

《国际贸易实务》建成北京市精品课程;

因此,配合院里重点课程、一般课程建设,计划在2-3年内,重点对《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进行课程建设,使之成为院级精品课程;将《国际贸易实务》建成北京市市级精品课程。

课程建设小组人员构成:

《国际贸易》课程小组:

郝玉柱、张琦、王红霞、毛艳、陈延晶;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小组:

王桂芝、陈景同、毛艳、李彤、冉京。

(三)课程设置努力的方向

1.制作《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多媒体课件,2005年8月之前完成投入使用;

2.修订完善《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大纲,使之真正成为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纲要”,2005年2月之前修订完毕;

3.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解决目前存在的讲授内容不统一的情况,2005年8月之前完成;

4.编写配套习题,使学生加深课程理解,巩固所学知识,2006年2月之前完成;

5.对专业领域内的重点、疑难问题进行集体研讨和交流,长期进行;

6.建立配套的实验课程,2005年8月之前完成。

(注:

这其中需院里帮助解决教师集体备课的场所问题)

五、教材情况

目前选用教材情况见表5。

表5:

选用教材情况表

课程名称

所选教材

备注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1997年新编本,陈同仇、薛荣久主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优秀教材

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贸易实务》第三版,黎孝先主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11重点学科教材建设

国际结算

《国际结算》,张红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国际商务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李尔华著,

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

商务谈判

《国际商务谈判-理论实践与案例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1世纪

精品立项教材

国际经济

技术与合作

《国际经济合作》,卢进勇等著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5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原理》,王全胜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面向21世纪

电子商务专业核心教材

教材选优率达到100%,新近出版的教材所占课程的比率为100%。

作为重点专业,专业目标是公开出版《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材。

专业必修课程选用省部级或面向21世纪教材比率≥80;选用外语原版教材≥3种;采用双语教学的专业课程≥3门。

建设期内,本专业将出版教材2部,(其中: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于2004年9月出版);选用英文版教材3种(《国际商务》、《国际结算》、《商务谈判》);采用双语教学课程3门(《国际商务》、《国际结算》、《商务谈判》)。

六、实践情况

1.实验室建设和管理

原实验室与证券、期货专业共用,配备近70台计算机,引入一套外贸教学软件,但软件的应用未开展起来。

管理由系里统一进行。

现因学院调整,实验室不确定。

但相应建设应进行。

在建设期内,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应能满足《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电子商务》等课程及《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课的教学需要。

《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电子商务》的实验建设规划为配套课程需要;《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课为综合性实验课程,可满足实务模拟、部分实习之用。

为此,将成立《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开发小组,小组人员:

郝玉柱、毛艳、陈景同、李彤。

申报2004-2005学年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改革立项,于2005年8月之前开出课程,写出配套实验指南。

2.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受市场因素影响,本专业一直未建成稳定的实习基地。

按照重点专业建设要求,应建成相对稳定的教学基地3个,建成1门课程的网上运行的多媒体资源库。

拟通过多条途径,如教师联系、学生家长联系、建立实验室模拟实习环境和外聘专家指导的方式来完成。

在2005年8月之前,联系三家相对稳定的进出口企业作教学基地。

3.毕业环节

学生的毕业经过毕业实习、论文写作和论文答辩环节。

毕业实习以学生自已联系为主。

论文写作和论文答辩均按学院统一的时间安排进行。

七、教改情况

表6: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近年发表教改成果情况表

立项项目及论文

项目参加人

成果

教师评价制度体系的探讨

郝玉柱、毛艳

课题(2003年院优秀成果奖)

关于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洪岚毛艳

论文(《中国流通经济》02增刊)

提高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

应采取的对策

郝玉柱

论文(《中国流通经济》02增刊,获02年度教改论文二等奖)

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郝玉柱

论文(《中国流通经济》03增刊,获03年度教改论文一等奖)

拟结合课程建设情况,完成的教改项目:

1.《多媒体课件在国际贸易专业核心课的应用与效果》,完成教改论文

2.《双语教学在国际贸易专业核心课的应用与效果》,完成教改论文

3.《国际贸易实务模拟》,配套实验指南

八、教学管理

1.教学文件

大多数教学文件已制定完成。

见表7。

表格7:

教学文件制定情况表

项目

情况

备注

教学计划

定期修订

教学大纲

定期修订

课程表

院里排定

课程教案

待完善

考试题

需进一步修改

表8:

教学执行情况表

项目

执行情况

教师授课纪律

良好

听课情况

良好

教学经验交流制度

待完善

考试命题

规范

考试过程

规范

试卷评判

规范

毕业论文指导、写作、评判及答辩

规范

正在进行和拟进行的工作有:

(1)建立年度教学计划的评审、反馈和修订机制;

(2)重点编写《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的详细教学大纲,2005年2月之前完成;

(3)讨论课程教案的编写形式与内容;

(4)重新审查考试卷库的有效性,及时进行修改;

(5)建立系级教师授课纪律检查小组,完善听课、教学经验交流制度;

(6)提出学院考试过程的改善意见;

(7)探讨试卷评价的更有效方法;

(8)结合导师制提高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质量;

(9)建议建立系级图书资料室。

九、教学效果

教师广泛运用多媒体、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课堂。

通过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教师自评等多种方法监控教学质量,保证教学质量。

总之,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在建设期内,力争使本专业的第一志愿上线考生报考率≥120%,实际录取平均分高于同批同类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20;学生国家英语四级水平考试累计通过率≥90%;学生考研平均录取率≥10%;在校三、四年级文科每100名学生公开发表论文≥4篇;参加各类教学和科研竞赛活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0%;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综合反映满意和比较满意≥90%。

从目前来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的学生已呈饱和之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本专业学生的需求应是较稳定的一种状态,所以我们应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重点提高本专业的办学质量,力争办出特色,成为北京市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方面的一所特色学校。

十、硕士点专业申报

总体来看,我专业具备硕士点专业申报的潜力,并积极准备国际贸易专业硕士点的申报。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2004年11月3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