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上山回风联络巷施工技术安全措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69928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轨道上山回风联络巷施工技术安全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轨道上山回风联络巷施工技术安全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轨道上山回风联络巷施工技术安全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轨道上山回风联络巷施工技术安全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轨道上山回风联络巷施工技术安全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轨道上山回风联络巷施工技术安全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轨道上山回风联络巷施工技术安全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轨道上山回风联络巷施工技术安全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轨道上山回风联络巷施工技术安全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轨道上山回风联络巷施工技术安全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轨道上山回风联络巷施工技术安全措施.docx

《轨道上山回风联络巷施工技术安全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轨道上山回风联络巷施工技术安全措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轨道上山回风联络巷施工技术安全措施.docx

轨道上山回风联络巷施工技术安全措施

肥田煤矿矿建工程C标段

 

轨道上山回风联络巷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重庆中环建设有限公司

肥田煤矿矿建工程C标段项目经理部

2014年12月16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1

二、主要生产系统.....................................................................................................................2

三、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3

四、技术保障措施......................................................................................................................4

五、安全保障措施......................................................................................................................6

 

轨道上山回风联络巷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况

轨道上山回风联络巷位于轨道上山K0+280.8m处,按照方位27°,+5‰坡度施工53.8m与回风上山贯通。

现根据业主安排,轨道上山密闭启封后立即组织施工轨道上山回风联络巷,该联络巷施工采用耙斗机配合皮带运至1285回风联络巷,经420刮板运输机运至进风斜井大倾角皮带,然后经过大倾角皮带运至地面。

1、巷道井下位置参数

据肥田煤矿总工办下发的《21采区轨道上山回风联络巷施工图》,该巷道开口位置在轨道上山K0+280.8m,由于开口位置位于轨道上山碛头正前方8.9m处,因此将分为两段施工,先按坡度-5‰施工轨道上山20m,再施工轨道上山回风联络巷段,具体参数详见表1。

表1.井下坐标位置表

序号

巷道名称

坐标

坡度

工程量

(m)

坐标类型

X

Y

Z(底)

1

轨道上山回风联络巷

起点

2934129.20555334455408

35560128.6154

1337.175

-5‰

20

终点1

2934147.595

35560120.755

1340.703

2

开口点

2934137.53

35560125.078

1337.130

+5‰

53.82

终点1

2934191.789

35560152.72

1337.613

2、巷道设计参数

轨道上山回风联络巷掘进宽度为4600mm,净宽4400,净高3500mm,墙高1300mm。

采用锚网喷支护,锚杆间排距为800mm×800mm、Φ=20mm、L=2500mm;锚索为Φ21.6mm、L=6300mm的钢绞线,间排距为800mm×800mm;网片采用2000mm×1000m、Φ=6.5mm钢筋网片;喷射砼强度为C20,喷厚100mm。

平面位置及施工参数详见附图1:

《轨道上山回风联络巷平面布置及施工断面图》。

3、措施编制依据及目的

措施编制依据主要有:

《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煤矿防治水规定》【2009】、《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009年版】、建设单位施工图纸,9-5、9-4钻孔资料、《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3-2010)、《贵州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及《水城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瓦斯抽采及防突文件汇编》等。

为确保本巷道安全顺利地施工,特编制此措施以指导施工。

二、主要生产系统

1、运输系统

由于目前轨道上山碛头距离轨道1285车场岔口处281m,因此需调整轨道上山现有运输系统,拆掉1285回风石门处翻矸架,把绞车移至轨道上山1285岔口处上方10m处,按照轨道上山方向安设,同时调整轨道,使材料设备能顺利运送时工作面,整个轨道上山回风联络巷的运输方式如下:

(1)排矸

轨道上山回风联络巷施工迎头使用PB-90耙斗机装矸至皮带运输机运至轨道上山1285回风联络巷岔口处,然后通过1285回风联络巷溜子将矸石运送至进风斜井大倾角皮带后通过皮带运至地面。

(2)材料

轨道上山回风联络巷施工所用材料的运输路径为:

地面2m(直径2m)绞车下放至进风井1285车场后,再用2.5T蓄电池机车运至轨道上山1285车场,再用调度绞车提升至轨道上山耙斗机出,然后人工搬运至轨道上山回风联络巷工作面。

2、通风系统

该巷道使用2台FBD-2×30KW的局扇向迎头供风,局扇安装在进风井+1285车场内。

新鲜风路径为:

地面→进风斜井(负压)→1285车场(局扇)→轨道上山回风联络巷迎头;

污风路线为:

轨道上山回风联络巷迎头→轨道上山→1312轨道联络巷→1312回风石门→回风上山→回风斜井→地面。

通风系统详见附图2:

《轨道上山回风联络巷通风系统及逃生线路图》。

3、供电

(1)电压等级:

660V。

(2)最大供电负荷:

局部通风机专用电源60kW,动力电源70kw。

(3)供电:

由1285变电所直接向迎头供电。

(4)电缆悬挂

电缆采用电缆挂钩悬挂,电缆的悬挂顺序由上而下为通讯线、监测线、信号线、动力电缆。

每间隔1m安装1个电缆挂钩(或拉钢绞线吊挂电缆挂钩),电缆悬挂弛度应一致。

电缆接线盒采用铁丝单独悬挂。

4、供风、供水系统

(1)供风、供水管道

采用Φ108mm钢管供风,Φ20mm钢管供水,钢管接至距碛头20~40m处采用软管送至碛头。

(2)供风路线

地面空压机房→回风斜井→1312石门→1312轨道联络巷→轨道上山→轨道上山回风联络巷迎头。

(3)供水路线

地面空压机房→回风斜井→1312石门→1312轨道联络巷→轨道上山→轨道上山回风联络巷迎头。

5、排水

排水路线:

碛头(自流)→进风井1285车场水沟(自流)→进风斜井水沟(自流)1250集中排水仓(离心泵抽排)→进风斜井K0+360m处水仓(离心泵抽排)→地面。

3、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1、施工方法

(1)施工方法

采用钻爆法施工。

(2)施工安排

根据轨道上山回风联络巷设计,轨道上山需先按-5‰坡度向前施工20m后,在退回碛头11m,按照方位27°,+5‰坡度施工轨道上山回风联络巷,待轨道上山回风联络巷施工至距离回风上山20m时,启封回风上山密闭,恢复回风上山通风,等待轨道上山回风联络巷贯通(贯通措施另行编制)。

(3)施工定向

由测量人员按规定及时准确延放中、腰线;施工队严格按现场标定中腰线组织施工。

2、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准备(定位)及安全检查→施工炮眼→装药联线→爆破及排放炮烟→安全检查及临时支护→顶部锚网及锚索施工→喷射混凝土作业→转碛头及出矸→下一循环。

(2)钻眼爆破

使用YT-28型风动凿岩机配合Φ22mm中空六角钢、Φ42mm“一”字形钻头施工炮眼,爆破掏槽方式为楔形掏槽。

使用3级煤矿许用安全乳化炸药、1-5段毫秒延期电雷管,正向装药大串联,MFB-100型放炮器起爆,全断面一次爆破成巷。

爆破图表详见附图3:

《轨道上山回风联络巷全断面爆破图表》。

3、巷道支护

(1)临时支护

碛头炮后顶板采用戴帽木点柱作临时支护。

临时点柱采用直径不小于200mm的圆木,柱帽厚度不小于80mm、宽度不小于150mm,长度不低于300mm的半圆木板,点柱长度与巷道高度相匹配,数量不小于3根。

(2)永久支护

永久支护采用“锚网喷+锚索”的支护方式,支护前先彻底进行找顶,支护参数为:

1)施工钻具:

锚杆采用风动锚杆机配合Φ28mm钻头湿式打眼。

2)锚杆规格:

锚杆为Φ20mm×2500mm无纵筋螺纹钢锚杆。

3)锚杆托板:

采用金属托板;规格:

长×宽×厚=150mm×150mm×10mm。

4)锚固剂:

锚杆采用2支CK2350树脂锚固剂进行端锚固。

5)锚杆间排距:

锚杆间、排为800×800mm。

6)锚网规格:

锚网Φ6.5mm,1000*2000mm,网格100mm*100mm。

7)锚索规格:

Φ21.6mm钢绞线,L=6300mm。

8)锚索间排距:

锚索间排距为1600mm*1600mm。

9)锚固剂:

锚索采用4支CK2350树脂锚固剂进行锚固。

10)C20喷射混凝土配合比为:

水泥:

石粉(粗细骨料:

细骨料=0.3):

水=1:

4.64:

0.72

4、技术保障措施

1、技术准备

在巷道挂口施工前,由工程部测量组认真复核图纸,确认图纸无误后在现场进行测量放样。

待措施经公司、监理部及业主审批后,立即对工人进行技术安全交底,所有入井作业人员必须学习本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后方可入井作业。

2、技术要求:

(1)锚杆

1)锚杆孔深误差控制在0~+50mm。

2)锚杆托盘紧贴岩面,与岩层面夹角不低于75°,外露长度30~50mm。

3)锚杆张拉力≥80KN。

(2)锚索

1)锚索应在碛头施工时与锚杆同时安装。

2)锚索孔深误差控制在0~+200mm。

3)锚索外露不得大于250mm。

4)搅拌树脂药卷10~15min后张拉锚索,张拉预紧力≥120KN。

(3)喷射混凝土

净高、净宽允许偏差为-50~+100mm,要求喷平、喷实、喷严,严禁有露筋现象。

且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为±50mm。

3、支护方式为“锚+网+喷”的支护方式,施工中严禁使用过期、硬结、破裂等变质失效的锚固剂。

4、井下运输、存放树脂锚固剂应注意避免受压、受折、受热、已破损或废弃的树脂锚固剂严禁使用。

5、安装树脂锚固剂时,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的顺序和数量在锚杆孔中放置锚固剂。

6、网片必须在锚杆施工前按设计施工完毕,并紧贴岩面、严禁存在网兜,且网片与网片之间的搭接必须扣紧,并保证10cm的搭接长度。

7、锚杆安装前要用压风扫孔,清除积水、岩渣。

并检查锚杆孔的质量(深度与角度)、锚杆构件是否齐全以及待装药卷是否硬化、过期或损坏等(对已硬化、过期或损坏的药卷严禁使用)。

8、锚杆施工必须使用锚杆钻机,使树脂锚固剂充分搅拌混合。

并使用快速安装工艺,即搅拌树脂锚固剂、上托盘、拧紧螺母一次完成。

严禁用锤击或风锤搅拌的方法安装锚杆。

9、锚杆安装后,应使托盘紧贴钢筋网片、网片紧贴岩面。

必须采用扳手拧紧螺母,及时对所有锚杆进行二次紧固。

保证锚杆抗拔力不小于80KN。

10、喷射混凝土前,先用水冲洗岩帮并找净巷道内的活矸,调节好风压和水灰比,按先顶后墙、先凹后凸的顺序喷浆,喷嘴距岩面0.8m~1.2m,按螺旋轨迹一圈压半圈均匀喷射,喷射以后表面光泽,无干斑、下坠为宜。

11、喷射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速凝剂的质量以及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喷浆料要求搅拌均匀,喷射无裂隙,厚度不得小于规定值。

喷射时,由专人按3~5%撒速凝剂。

12、喷射砼表面光洁平整,无凹凸现象,不能有蜂窝、麻面、空洞和赤脚及穿裙等现象。

13、一次喷射完毕,应立即清理、收集回弹物,并应将当班材料用尽;当班喷射结束后,必须卸开喷头清理水环和喷射机内外部的灰浆或材料。

14、如遇断层、顶板破碎等地质构造情况时,另编制特殊地段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经公司审批后施工。

5、安全保障措施

1、施工前,应对碛头后方电缆、风水管、开关等设备设施进行保护,确认遮挡完好后方能进行爆破作业,以免开始恢复作业时放炮作业损坏。

2、工作面严禁空顶作业,工作面配齐3根带帽木点柱作临时支护。

临时点柱采用直径不小于200mm的圆木,柱帽厚度不小于80mm、宽度不小于150mm,长度不低于300mm的半圆木板,点柱长度与巷道高度相匹配,数量不小于3根。

3、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和“物探先行、钻探验证、钎探保证”的措施。

钎探探眼布置详见附图4:

《轨道上山回风联络巷钎探设计图》。

4、加强瓦斯管理:

(1)碛头瓦斯传感器距碛头不大于5m,回风侧瓦斯传感器距回风口10m~15m,且均安设在风筒另一帮。

瓦斯传感器吊挂位置距巷顶不大于300mm,距巷帮不小于200mm。

(2)“瓦电”闭锁和“风电”闭锁系统做到每周校验一次,应确保灵敏可靠,并作好试验记录。

5、防尘管理:

(1)放炮喷雾器安设在耙岩机前,距碛头15~30m范围内,喷嘴均朝向碛头,喷雾时水雾能封闭巷道全断面。

(2)防尘水幕在碛头及回风侧各安设一组,碛头组距碛头15~50m以内,回风组距回风口20m以内,喷嘴均朝向碛头,喷雾时能封闭巷道全断面。

(3)个体防护要佩戴防尘口罩和湿式打眼和耙岩机装矸前洒水喷雾。

6、巷道每隔50m在供水管道上安装一个消防闸门。

7、轨道上山回风联络巷耙斗机处、放炮地点及站岗警戒地点各安设一部矿用防爆电话直通项目部调度室,每台电话上贴上井下各个地点的电话号码,电话每周进行检查其完好性。

8、加强灾害预防管理,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瓦斯、水害及火灾险情,及时进行人员撤离,其逃生路线均为:

轨道上山回风联络巷→轨道上山→进风井1285车场→进风斜井→地面。

逃生路线详见附图2:

《轨道上山回风联络巷通风系统及逃生线路图》。

9、专人撤人站岗警戒。

爆破作业必须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及“三人联锁放炮”制度,爆破后,警戒人员必须接到班组长亲自通知后,方可撤除警戒,不准私自脱岗。

“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放炮前,放炮员将警戒牌交给施工单位的当班班长,当班班长接到警戒牌后,检查顶板和支护情况,经检查无误后派人设好警戒后,才能将自已携带的放炮命令牌交给瓦检员,瓦检员经过检查瓦斯、煤尘合格,工作面及其附近无不安全隐患后,将自已携带的放炮牌交给放炮员,放炮员发出放炮口哨进行放炮。

放炮后,放炮员、瓦检员、当班班长必须共同巡查放炮地点,若通风、瓦斯、煤尘等情况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爆破效果达到预期目的,顶板与支护情况完好,三牌各归原主,否则,必须立即处理,处理完好后,方可三牌各归原主,完成一个“三人连锁放炮”循环。

警戒牌、放炮牌、放炮命令牌,由施工单位统一订做,一套三枚,分别发给各有关单位的放炮员、瓦检员和当班班长保管使用。

放炮牌只能在规定的三人之间进行,严禁他人代替。

换一次牌只能放一次炮,严禁换一次牌连续多次放炮。

共设置一个警戒点,1#警戒点(兼放炮点)设置在1285车场靠近轨道上山岔口处;爆破作业时撤出掘进工作面、轨道上山、1285回风联络巷矸联络巷及回风流所经过地方的全部人员。

站岗警戒及撤人路线详见附图5:

《轨道上山回风联络巷放炮撤人及站岗警戒示意图》。

10、加强斜坡提升运输管理,斜巷运输严格执行“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移动式挡车栏阻车器等安全设施必须齐全有效。

其它未尽事宜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有关规定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