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复习资料参考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70273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言文学复习资料参考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汉语言文学复习资料参考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汉语言文学复习资料参考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汉语言文学复习资料参考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汉语言文学复习资料参考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汉语言文学复习资料参考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汉语言文学复习资料参考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汉语言文学复习资料参考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汉语言文学复习资料参考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汉语言文学复习资料参考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汉语言文学复习资料参考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汉语言文学复习资料参考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汉语言文学复习资料参考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汉语言文学复习资料参考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汉语言文学复习资料参考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汉语言文学复习资料参考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汉语言文学复习资料参考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汉语言文学复习资料参考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汉语言文学复习资料参考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汉语言文学复习资料参考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语言文学复习资料参考资料.docx

《汉语言文学复习资料参考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言文学复习资料参考资料.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汉语言文学复习资料参考资料.docx

汉语言文学复习资料参考资料

2012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文学改良争议》胡适(1917)《建设的文学革命论》(1918)

《文学革命论》陈独秀(1917)

《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周作人(1918)

《寄陈独秀》钱玄同(1917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

《我之文学改良观》刘半农(1918

(以上的要注意创作的原因)

《狂人日记》鲁迅人物:

赵贵翁、陈老五

《伤逝》鲁迅人物:

子君、涓生、阿随、小官太太

《阿Q正传》鲁迅人物:

赵太爷、地保、王胡、假洋鬼子、小尼姑、吴妈、赵白眼、赵思晨、茂松,假洋鬼子

《理水》鲁迅人物:

舜爷、阿禹、鸟头先生

《在酒楼上》鲁迅人物:

吕纬甫、阿顺、长富、老发奶奶、阿昭

《孤独者》鲁迅人物:

魏连殳(shu)、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秋夜》《灯下漫笔》《拿来主义》《雪》鲁迅

《故乡》鲁迅人物:

宏儿、闰土、杨二嫂、水生

《药》鲁迅人物:

华老栓、华小栓、驼背五少爷、花白胡子、夏瑜、阿义、夏四奶奶

《祝福》鲁迅人物:

鲁四爷、卫老婆子、祥林嫂、柳妈、阿毛、贺老六

《孔乙己》鲁迅人物:

孔乙己咸亨酒店

《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郁达夫人物:

陈二妹《银灰色的死》、《迟桂花》

《柚子》王鲁彦《地之子》台静农《怂恿》彭家煌

《超人》冰心人物:

何彬、禄儿、程姥姥《寄小读者》《繁星》《春水》

《故乡的野菜》、《乌篷船》周作人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朱自清

《潘先生在难中》叶圣陶人物:

潘先生、潘太太、阿大、阿二、王妈

《春桃》许地山人物:

春桃、刘向高、李茂

《沉思》王统照人物:

韩淑云琼逸

《祝土匪》林语堂

《或人的悲哀》、《海滨故人》庐隐《菊子夫人》《鸠绿媚》叶灵凤《木樨》陶晶孙

《梦里的微笑》周伟全

《一只马蜂》丁西林人物:

吉老太太、吉先生、余小姐

《三块钱国币》《妙峰山》《压迫》

《获虎之夜》田汉人物:

魏福生、魏黄氏、魏莲姑、李东阴、何维贵、黄大傻

《名优之死》《关汉卿》

《林家铺子》茅盾人物:

林小姐、林老板、朱三阿太、寿生、张家嫂

《莎菲女士的日记》丁玲人物:

莎菲、苇弟、凌吉士、毓芳、剑如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包身工》夏衍人物:

芦柴棒,拿莫温《上海屋檐下》

《丈夫》沈从文人物:

老七、五多、水保

《为奴隶的母亲》柔石人物:

春宝、秋宝,春宝娘《二月》()、《三姐妹》

《竹林的故事》《桃园》《莫须有先生传》废名

《山峡中》艾芜人物:

小黑牛、夜白飞、鬼冬哥、野猫子《南行记》

《梅雨之夕》施蛰存《江干集》

《夜总会的五个人》穆时英人物:

胡钧益、郑萍、黄黛西、季洁、缪宗旦、林妮娜、长脚汪

《两个时间的不感症患者》刘呐鸥

《缀网劳蛛》许地山尚洁、长孙可望、《命命鸟》《春桃》《商人妇》

《子夜》茅盾人物:

吴荪甫、赵伯韬、朱吟秋、杜竹斋、孙吉人、王和甫、吴老太爷、林佩瑶、李玉亭、、雷鸣、徐曼丽,刘玉英、冯云卿、莫干丞、屠维岳、李麻子

《蚀》三部曲:

<幻灭><动摇><追求>茅盾

《农村三部曲》:

<春蚕><秋收><残冬>茅盾

《爱情三部曲》:

<雾><雨><电>巴金

《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巴金

《寒夜》巴金人物:

汪文宣、曾树生、汪母

《家》巴金人物:

高老太爷、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觉慧与鸣凤、冯乐山、高克安、高克定、婉儿、许清如

《骆驼祥子》老舍人物:

刘四、虎妞、小福子、阮明、陈二奶奶、老马、二强子、

《月牙儿》《断魂枪》《茶馆》

《边城》沈从文人物:

翠翠、船总顺顺、傩送、天保、

《萧萧》人物:

花狗,萧萧

《小城三月》萧红人物:

翠姨《生死场》、《呼兰河传》

《八月的乡村》《第三代》萧红

《篱下》《矮檐》萧乾《果园城记》《里门拾记》芦焚

《鹰之歌》丽尼

《囚绿记》陆蠡(注意这个名字的写法)

湖畔四诗人:

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

三美:

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

诗歌作品名作者:

鲁迅旧体诗四首(惯于长夜、自嘲、无题、亥年残秋偶作)

胡适《尝试集》新诗三首(蝴蝶、老鸦、梦与诗)沈尹默《月夜》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大白《卖布谣》康白情《草儿》

.郭沫若(凤凰涅槃、炉中煤、天狗、匪徒颂、屈原)

.冰心(超人、繁星春水、寄小读者).俞平伯(假如你愿意、风中)

.汪静之《蕙的风》.冯雪峰《山里的小诗》应修人《妹妹你是水》

.潘漠华《离家》.徐志摩(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沙扬娜拉、我不知道风)

闻一多(忆菊、太阳吟、死水、一句话).陈梦家《一朵野花》

朱湘《采莲曲》邵洵美《季候》林徽因《别丢掉》

冯至《我是一条小河》《十四行》穆天木《苍白的钟声》

冯乃超《红纱灯》王独清《我从café中出来》

二、名词解释

双簧戏

一封是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以反对文学革命。

一封是刘半农写答信对王敬轩的信逐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文学研究会

于1921年由周作人、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等人在北京发起,主张文学为人生,倾向现实主义,反对文以载道,反对将文学作为消遣的工具。

贡献:

开创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潮流;,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会刊:

《小说月报》。

创造社

1921年由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人在东京发起,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的表现做着自己“内心的需求”,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和“灵感”,作品大多侧重自我表现,倾向于浪漫主义。

主要的刊物有《创作周刊》、《创造日》等。

新月社

1923年由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秋实等人在北京发起,成员大多数是旅英美的留学生,成立后,其内部逐渐形成一个诗人群,由此产生新月诗派,主张自由主义,提倡新格律诗,以《新月》杂志为主要阵地。

语丝社

1924年由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人发起,其创作主要是以幽默的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批判和文化批评的随笔体,又称“语丝体”,对现代散文影响较大,办有《语丝》周刊。

湖畔诗社

“五四”时期著名的诗歌社团。

1922年成立于杭州,由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共同发起。

他们四人诗合集《湖畔》得名,诗歌以写作爱情诗出名,带有“五四”时代青春特点。

代表作有汪静之的《蕙的风》

“精神胜利法”

出自鲁迅的《阿Q正传》,以虚幻的精神优胜取代现实中的劣败处境的精神状态或思维方式,屈服于现实,不敢与现实抗争的精神病态,是鲁迅对国人的一种普遍的精神病态的艺术表现。

《女神》

诗集,郭沫若著。

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

连同序诗共57篇。

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

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槃》、《炉中煤》、《日出》、《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

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野草》

早期象征派

20世纪20年代的一个诗歌派别,代表人物有李金发、穆木天等,他们诗歌的创作移植了法国象征派的技巧,注重象征和暗示,注重是人的直觉和内心体验,作品有浓郁的现代主义气息,代表作有《弃妇》等。

自叙传抒情小说

是“五四”文学革命时期由创造社的郁达夫、郭沫若等创造的,他们不注重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再现,而是本着自己的内心要求进行创作,将“表现自我”的主观性推至极端,开创了浪漫抒情小说的新样式。

冰心体

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的话,倾诉自己的真情,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

其中“心中要说的话”即“爱的哲学”,即宣扬自然爱,母爱,儿童爱。

有对下层人民的同情,探索人生的惆怅,对祖国,故乡,家人,大海的眷恋,也有对基督教义,泰戈尔哲学等内容的融会其间。

“五四”问题小说

1919年开始到20年代初,由于五四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巨大影响,以冰心等人为代表的一批青年作家致力于问题小说的创作,提出“人生究竟是什么”的严肃问题,题材涉及家族礼教,婚恋家庭等诸多方面的,形成了中国第一个小说浪潮,代表作有《超人》

左联

1930年由鲁迅、冯雪峰、柔石、夏衍等人在上海发起,全名“左翼作家联盟”,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苏俄文艺作品,提倡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加强对文艺创作的引导,编印刊物《萌芽》、《北斗》等。

京派小说

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学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代表作家有周作人,废名等。

“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

“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

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

海派小说

海派的概念是与京派对立的,最初这两个名词是沈从文在上世纪30年代挑起的一场文学争论中提出的,上世纪30年代写实小说和抒情小说流派基本上分别被京派和海派所分割。

30年代中国沿海商业文化、消费文化的产物。

上海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大都市,得风气之先,但也是西方思潮与中国封建余毒交杂,社会矛盾尖锐,阶级对立严重的地方。

清末才子佳人小说、“五四”后的新才子佳人小说、上海滩的腐朽社会风气、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对海派小说的形成都有影响。

海派没有成立过正式的组织,也未发表过宣言,之所以人们将其视作一派,是由于海派作家在思想倾向、艺术趣味和创作方法上有某些共同的特点。

对都市文明既有幻灭,又有欣赏的挖掘。

浪漫主义

新感觉小说

1930年代出现在上海的一个现代主义文艺范畴的小说流派。

主要人物有穆时英、施蛰存、刘呐鸥品。

其创作思想受到弗洛伊德学说和日本新感觉派小说的影响,运用精神分析与直觉、变形等现代派手法,去表现现代都市男女浮躁迷惘的心灵状态,他们大多在《文艺工场》《现代》上发表作

现代派

三十年代著名的诗歌流派。

得名于1932年5月由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

代表人物是戴望舒,卞之琳等。

现代派诗歌是二十年代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诗歌的延续与发展,其创作主要受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影响。

早期代表作有《雨巷》等。

东北流亡作家群

东北流亡作家群:

日本侵入中国东北之后,东北作家大规模流入内地,并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小说创作群体。

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舒群、罗烽等,其中“二萧”是主将。

这些作品大量表现东北的文化风俗,表现东北人民在抗战中的“生的坚强”。

主要作品有萧红的《呼兰河传》、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端木蕻良的《鹚潞湖的忧虑》等。

冰心

冰心,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

原籍福建福州人,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创造了清丽、典雅的“冰心体”的写作风格,擅长写“小诗体“短诗,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代表作:

《繁星》、《春水》等

巴金

巴金,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

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

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他创造的“青年世界”和富有青春热血气息的文学作品为新闻学做出了不可替代的提出贡献,代表作有《家》等。

茅盾

茅盾、原名沈雁冰,浙江嘉兴乌镇人,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批评家,是开创“社会剖析小说”的代表作家,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提倡者和实践者,代表作《子夜》《林家铺子》等

老舍

原名舒庆春,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北京人,他创造的市民世界和具有浓郁北京味的小说追求民族化、个性化,在新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代表作有《四世同堂》《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等。

三、简答题

(1)、《野草》的特点

内容上:

1、对于世俗社会及黑暗政治的抨击

2、是作者暗夜中顽强求索的精神记录

3、是苦闷、彷徨与孤寂情绪的诗意抒写

艺术上:

1、构思新颖,想象丰富

2、瑰丽,冷艳的色彩和奇诡深邃的意象

3、象征性的表达,具有浓烈的诗情

4、语言优美精炼,有诗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2)、《女神》的主题意蕴(主题思想)

1、对丑恶世界的否定、诅咒和反抗

2、对光明美好世界的憧憬与礼赞

3、对五四个性解放精神的张扬与体现

4、对科学、民主、独立、自由的呼唤与追求。

(3)、《女神》的艺术成就

1、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大胆的幻想与夸张,奇特的比喻和象征,新颖的构思为新诗的创作开拓出广阔的空间

2、火热的激情,气势宏大壮阔的意象构成了诗歌的主要体系,具有雄奇壮阔之美

3、不拘一格,灵活和谐的自由体形式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意义

1、集中体现了五四高潮时期的时代精神

2、开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3、新诗的奠基之作,开创了新的诗体和诗风

4、对诗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4)、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质

1、浓郁的抒情性和主观精神的充分投入,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2、雄辩的逻辑性和诗与政论的完美统一

3、鲜明的形象性和类型形象的成功创造

4、犀利辛辣的讽刺和轻松诙谐的幽默文体

(5)、许地山的小说特色(缀网劳蛛的艺术特色)

1、具有宗教感的人生哲理的抒发

2、异域风情和传奇色彩

3、浓重的抒情意味和丰富的想象

4、新颖的象征和隐喻

(6)、简述闻一多的“三美”原则

1、建筑美:

句、节、外形的整齐、均匀

2、绘画美:

语言的形象性、色彩性、意象的立体生动与直观

3、音乐美:

音韵的和谐,悦耳优美。

(7)、郁达夫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

1、(自我的写真)小说具有“自叙传”色彩,作品以个人的感情生活体验为线索,在主人公的身上往往浸透着作者本人强烈主观色彩的“零余者”形象。

2、(伤感的抒情)作品以抒情为艺术中轴,通常没有完整的情节,注重抒发主人公的情感和对心境的描写。

3、(结构的散文化)小说的结构不是以情节为中心的,而是以情绪为中心,随着感情的波动起伏而推动发展,使小说的抒情效果得到强化。

4、(流丽、清新的文笔)作者文笔饱含情感,下笔行云流水,富有色彩和节奏,清新,流畅。

(8)、京派小说的特色

1、赞颂纯朴原始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2、在原始幽静的乡村生活中寻找精神寄托

3、融写实、抒情、象征为一炉

4、语言简约古朴、活泼明净,风格平和而隽永悠远

(9)老舍“京味市民小说“的主要特色

1、以小说构建一个广大的“市民世界”,几乎包括了现代市民阶层生活的所有方面

2、关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人的命运,“文化”制约中的世态人情和生活方式,在文化批评视野中展开市民世界的生活图卷

3、浓郁的北京地方文化色彩,自然的语言表达,幽默的气质和鲜明的民族风格。

(10)、“五四”乡土小说的主要内容

1、反映农村经济的凋零破败和农民生活的痛苦与悲惨

2、关注劳动妇女的命运,描绘农村妇女的不幸和苦难

3、表现宗法制农村中愚昧、野蛮的习俗和农民精神上的病态

价值:

(11)、新感觉派小说的主要特色

1、在快速的节奏中表现半殖民地大都市中的畸形与病态

2、注重人物的内心分析,注重人物潜意识的描写,热衷对病态人格和畸形心理的展示

3、借用西方意识流手法和电影镜头的切换手法,常采用幻觉、通感,反讽等手法将主题感觉外化。

(12)、简述《沙菲女士的日记》中沙菲女士的形象:

1、莎菲的形象是其作品里“五四”退潮后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的知识女性中的典型形象。

2、在她身上有对封建礼教的背叛,追求“真的爱情”“个性解放”,但这个社会不能满足她的冲动欲望,于是她放弃,颓废,堕落的生活方式表现自己对社会的失望与反抗。

这是其矛盾性的体现。

3、莎菲的苦闷,是“五四”使其获得个性解放的急进青年,在革命低潮中陷入彷徨无助的真实写照。

其中包含着深刻的历史批评,也对当时青年的时代苦闷起到了发人深省的作用。

(13)、茅盾小说的艺术成就

1、题材的选择和主题的开掘时代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创立了有明确的政治功利性的“社会剖析小说”。

2、在人物塑造上,注重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注重心理剖析和社会的发展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3、在艺术结构方面,在谋篇布局方面独具匠心,以政治斗争的变化作为故事发展的核心人物众多,线索繁杂,布局宏大,有开阔的艺术视野。

(14)、《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1、围绕主人公命运来展开情节,线索单纯而引人入胜

2、通过富有特征的肖像描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表现主要人物性格及发展变化

3、注重对北京特有风俗、人文景观和文化趣味的展示和表现

4、语言生动、朴素、幽默、极具表现力

(15)《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写一个纯朴的农民进入城市后不断燃起勇气和希望却一次次失望和绝望后堕落,精神毁灭的故事,具有社会悲剧、人生悲剧,也是家庭悲剧和心灵悲剧的多重性。

悲剧原因:

1、社会政治黑暗导致最卑微的人生理想破灭

2、畸形家庭带来精神肉体的重压和人格独立性的丧失

3、丑恶环境、道德沦丧引诱他走向“无底的深渊”

4、自身的狭隘、保守、盲目、自私妨碍了他的觉醒

祥子悲剧的典型性

1、对社会的控诉和批判

2、对小生产者和城市贫民文化性格中负面因素的批判

3、对病态的城市文明、人际关系的忧虑和反省

(16)《骆驼祥子》中虎妞的形象分析

1,、小说中最具有生活气息和艺术生气的世俗人物形象,与祥子的悲剧命运有着密切联系

2、爽快、泼辣甚至粗鄙合理与变态的情欲相交的矛盾性格

3、她畸形而又充满世俗味的言行体现着市民社会中“下九流”的特点

4、剥削者、受害者,牺牲品,既让人讨厌又让人同情

(17)沈从文“湘西小说”的主要特点

1、从内容上,赞美刚建完美而充满“野性”的人性

2、审美上,擅长展现古朴的具有牧歌情调的生活画面,追求悠然恬淡的艺术情趣

3、艺术风格上,纯净自然,具有浓厚的文化意蕴和乡土色彩

(18)《边城》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内容:

1、通过对爱情、亲情以及乡邻之谊等风俗民情的细致描绘,展现出真善美的边城人民,表现出作者对淳朴自由,充满生命力的理想世界的向往

2、作品好像一出意境悠远的人间爱情悲剧,在作品中的人身上表现出了淳朴的人性美

3、韵味隽永的笔墨,绘出的是作者心中理想的化的世界

艺术特点:

1、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风俗画色彩,作者注重描写边城风俗和人情味的湘西风土人情

2、将社会背景与社会矛盾淡化、虚化,将人物诗意化,表现人物微妙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3、语言朴质而清新,含蓄而自然

4、艺术风格朴素、恬淡,悠远而秀美

(19)简析郭沫若浪漫主义诗歌的艺术特点

(1)想象奇特,雄奇的风格,以浪漫主义手法展开新颖奇特的艺术构思创造一个又一个意境

(2)形式自由,追求与内在情绪相一致的节奏

(3)常借助神话和历史故事,塑造理想化的典型形象,抒发自己的激越感情

四、论述题

1.《阿Q人物》性格特征?

1)阿Q是一个被剥夺的一无所有的贫苦农民,阿Q又是一个深受封建观念侵蚀和毒害,带有小生产者狭隘保守特点的落后,不觉悟的农民。

他不敢正视现实,以健忘来解脱自己的痛苦;狂妄自大,有“看客”式的无聊和冷酷,如像人们夸耀自己看到过杀革命党。

“圣经贤传”的思想,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他有着守旧的心态,对钱大少爷称之为“假洋鬼子”;他违强陵弱的卑怯和势力。

2)阿Q的不觉悟,表现在他对“革命”的态度和认识上。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阿Q最初“一位革命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深物而痛觉之”。

当现实的阶级压迫将他逼到绝境,在他朴素的阶级直感中,产生了“要投降革命党”的愿望。

但是,不是政治上的真正觉醒,他对革命的认识十分幼稚,糊涂,错误。

阿Q这种革命观,是封建传统观念和小生产狭隘保守意识合成的产物。

2.《阿Q》的性格特征(精神胜利法)及意义?

(一)阿Q思想性格最突出的特点是他的精神胜利法。

1)闭眼睛。

他用夸耀过去来解脱现实的苦恼,他连自己姓什么也说不清,却还夸耀“我先前——比你阔多啦!

你算什么东西。

2)忘却。

他挨了“假洋鬼子”的哭丧棒,便用“忘却”将屈辱抛到脑后。

3)向更弱小这泄愤,在转嫁屈辱中得到满足,如别人欺负阿Q,他便欺负小尼姑和小d

4)自轻自贱。

别人说他头上的癞疮疤,他却认为别人“还不配”。

他被别人打败了,就自轻自贱承认自己是虫豸。

5)自欺欺人。

如挨了打,会说这是儿子打老子,更夸张的说自己打自己,打的都是一个人。

(二)《阿Q》的意义:

1)《阿Q》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他画出了国人的灵魂,暴露了国民的弱点,达到了“接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效果。

是鲁迅长期关注和探讨“国民性”的结果。

鲁迅把阿Q性格作为国民性的最劣表现加以鞭挞,因而就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2)《阿Q》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作品揭示的阿Q精神,作为一种历史的和社会的“病状”,在当前乃至以后一段时间内,阿Q精神虽不再占主导地位,但依然可以见到其影子。

3、为什么说《阿Q正传》是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形象总结。

  鲁迅写《阿Q正传》的本意就是要“暴露国民的弱点”,“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而作者将阿Q方在辛亥革命的历史环境中来描写,写阿Q的革命,特别是写阿Q革命的失败,必然要对辛亥革命有所表现,有所评价。

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未庄以及城里的各种人在革命中的表现。

由于辛亥革命没有发动群众,更没有依靠广大的农民群众,没有启发他们的觉悟,没有引导他们从自发的革命走向自觉的革命,反而依靠地主阶级,其结果也就是不言而喻的:

以牺牲农民的利益向封建势力妥协。

当官的依旧当官,举人老爷摇身一变成了帮办民政,带兵的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而要求革命的、受压迫和剥削最深的贫苦农民阿Q却被当作抢劫犯抓了去,成了新政府“惩一儆百”的牺牲品。

因此,描写阿Q革命的失败,就形象地写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形象地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4、以《寄小读者(通讯七)》为例,分析说明冰心散文的风格特色。

冰心的《寄小读者(通讯七)》通过描写太平洋和慰冰湖的美景来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家乡、母亲的思念之情,不仅景色妩媚动人,而且总也断不了乡思离愁。

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自然景色之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创造出诗一般的美妙意境,既体现了冰心散文感情真挚、委婉含蓄、表现细腻的风格,又体现了冰心散文笔调轻倩灵活、文字清新隽丽的特点。

5、《子夜》

简析吴荪甫的形象。

20世纪30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途中末路英雄的形象代表,色厉内荏,外强中干。

他有发展中国独立民族工业的雄才大略,有着活跃的生命力,有刚毅、顽强、果断的铁腕和魄力,更有现代科学管理的经营之才。

然而他生不逢时,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他在与背后有着帝国主义撑腰的买办资产阶级的搏斗中,不能不感到自己在政治、经济上的软弱无力。

这种软弱性投影在他的心灵、性格上,就形成了他本质上软弱的一面,使他时而果决专断,时而狐疑惶惑,时而踌躇满志;时而垂头丧气,时而胸有成竹,时而举措乖张,最后导致了精神上的崩溃。

(3分)

吴荪甫性格的复杂性,包含着极其深刻的社会内容,充分表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而吴荪甫的悲剧命运正说明了:

在帝国主义及买办阶级的压迫下,国内军阀混战和工农革命兴起的不稳定政治环境下,中国民族工业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是永远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结合作品分析《子夜》在心理刻画方面的艺术特色。

运用心理刻画的方法来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茅盾小说的一大特点。

在塑造吴荪甫的形象时,作者始终注意对他的心理进行细腻地描写。

如他在收服屠维岳时的精明自信,在组建益中公司时的踌躇满志,在镇压工人运动时的暴躁不安,在公债市场上与赵伯韬“斗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