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定价秦州区高考研讨会化学学科发言稿.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11711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定价秦州区高考研讨会化学学科发言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定价秦州区高考研讨会化学学科发言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定价秦州区高考研讨会化学学科发言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定价秦州区高考研讨会化学学科发言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定价秦州区高考研讨会化学学科发言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定价秦州区高考研讨会化学学科发言稿.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定价秦州区高考研讨会化学学科发言稿.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定价秦州区高考研讨会化学学科发言稿.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定价秦州区高考研讨会化学学科发言稿.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定价秦州区高考研讨会化学学科发言稿.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定价秦州区高考研讨会化学学科发言稿.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定价秦州区高考研讨会化学学科发言稿.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定价秦州区高考研讨会化学学科发言稿.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定价秦州区高考研讨会化学学科发言稿.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定价秦州区高考研讨会化学学科发言稿.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定价秦州区高考研讨会化学学科发言稿.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定价秦州区高考研讨会化学学科发言稿.doc

《高定价秦州区高考研讨会化学学科发言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定价秦州区高考研讨会化学学科发言稿.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定价秦州区高考研讨会化学学科发言稿.doc

2010年秦州区高考研讨会——化学学科发言稿

Usingtheresearchmethodofliterature,meansofobservation,behavioralapproach,conceptualanalysisandthepatternofinformation-seekingoflocalandoverseaswereanalyzedandcompared,Basicpatternstrategiesoftechnologyinformation-seeking

2010年秦州区高考研讨会——化学学科发言稿

天水市三中高三化学备课组景建江

受秦州区教研室和学校指派,我于2009年10月10、11日两天参加了由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举办的2010年高考研讨会。

在两天的学习中受益匪浅,今天我十分荣幸同我区的化学教学同仁一起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传达不到位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第一方面】学习安排

甘肃省2010年高考化学学科研讨会按照省教科所统一安排如下:

地点:

兰州三十三中

时间

内容

主讲人

10月10日上午

10月10日下午

《高考试题分析及高三复习的策略》

孟凡盛

10月10日下午

《新形势下高考命题分析与趋势研究》

李万祥

10月11日上午

《2010年高考化学备考策略》

娄致武

【第二方面】学习内容

《高考试题分析及高三复习的策略》——孟凡盛

I、主讲老师介绍

孟凡盛:

湖北省特级教师,武汉市“十佳”班主任,湖北省理科状元班主任,武汉市学科带头人。

(电话:

13971010833mengfs2002@)

II、主讲内容

一.基本概念

1.近三年高考命题特点:

注重与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结构、分散系、电化学等有关的基本概念的考查。

2.“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高考的知识内容和要求如下表:

内容

要求

1.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

原子团的定义

理解 

了解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理解

3.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理解

4.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了解

5.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理解

3.基本概念的复习策略

(1)根据概念的外延和内涵,认识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

(2)说概念 

课堂教学面临着从“灌输中心教学”转型为“对话中心教学”的课题,这一过程体现了教在主动中退让,学在吸收中进取。

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切实贯彻“学以致表”的理念,科学合理安排时间,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牢固。

二.基本理论

(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1.近三年高考试题特点

主要考查平衡移动原理、等效平衡;试题情景为图像或表格为主;难度中等。

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高考的知识内容和要求如下表:

内容

要求

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了解

2.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化学平衡的含义

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存联系

了解

理解

掌握

3.勒夏特列原理的含义

浓度、温度和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理解

掌握

(二)物质结构

1.近三年高考试题特点

物质结构部分比较重视化学键与分子结构的考查;近三年对周期律、长式周期表的结构、晶体的类型及其性质等无机化学的核心知识考查明显不够,估计2010年会加强该部分的考查。

近三年高考试题考查了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等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构、位、性”三者间的关系;化学键的分类、常见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合价、酸性氧化物的主要化学性质;分子的空间构型及分子极性的判断、电子式的书写、晶体的类型、元素的推断等。

2.物质结构高考的知识内容和要求如下表:

内容

要求

1.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理解

掌握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以第1、2、3周期的元素为例)

掌握

3.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氢键,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作用力

理解

了解

4.几种晶体类型(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及其性质

了解

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高考的内容和要求如下表:

内容

要求

1.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及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

掌握

2.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元素的原子半径、化合价以及单质、化合物的性质等)递变关系,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掌握

说明:

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IA和VII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物质结构部分的复习策略

高三复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既可以按“构建知识系统→讲解典型例题→满分冲刺训练”的程序进行,也可以精心设计一道(或一组)易错题,先进行训练,通过暴露错误,引起学生的注意,再进行知识系统构建。

前种教学程序会让学生不断增加信心,后种教学程序会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更牢固。

象“晶体的类型和性质”知识系统的构建,就可以采用后者。

从求知转向表现,倡导“学以致表”是课堂教学领域改革的一大趋势。

学生都有表现欲,表现欲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当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产生一种成功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会推动学生信心百倍地去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问题,获得新的提高。

表现性学习是通过学生在一定情境中的“表现”,来主动获取并巩固知识,它强调由内而外,以内养外,通过表现达到善待自我与欣赏别人的统一。

高三复习,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体现“以促进学生表现为本”的趋向,可以说高三复习,学生是不是能学得很有趣,是不是能有新的收获,都和教师的引导包括指导有极大的关系。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唤醒并保护每一位学生的表现欲,切不可无视或压抑学生的表现欲,每节课都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并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在不断的自我表现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三)电解质溶液

1.近三年高考命题特点

电离平衡部分比较重视盐溶液酸碱性的判断、中和滴定、弱酸电离程度和酸根离子水解程度的判断等;对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电化学(原电池原理和电解的原理及应用)考查不够。

近三年高考试题

考查了酸电离程度大小的判断及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大小的判断;中和滴定终点溶液酸碱性的判断、指示剂的选择;电解的原理及实验现象的描述;(NaHCO3)溶液酸碱性的判断(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教材不作要求,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当拓展。

);原电池的原理及实验现象的叙述

2.电解质溶液高考的知识内容和要求如下表:

内容

要求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的电离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理解

2.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概念,离子的概念

理解

3.水的电离,溶液的pH等概念

 酸碱指示剂(石蕊、酚酞、甲基橙)在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理解

了解

4.盐类水解的原理,盐溶液的酸碱性

理解

5.原电池原理

 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及一般防腐蚀方法

理解

了解

6.电解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理解

3.电解质溶液部分复习策略

当前,理解在教学中的价值被高度重视,“为理解而教”的时代悄然来临。

理解是教学目的和教学手段的有效统一。

化学学科高考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

了解、理解、综合应用。

了解是指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是指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涵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是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三个层次中,理解是关键,只有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熟练准确地“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只有理解了的知识,学生才能有效地进行综合运用。

三.化学用语

1.近三年高考命题特点

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与量有关或与操作有关);电子式的书写;分子空间构型的判断;分子极性的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正误的判断及书写。

“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较少。

启示:

复习时用实验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如补充做浑浊的苯酚溶液中滴加纯碱溶液变澄清的实验。

2.高考化学用语的内容和要求:

内容

要求

1.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熟记并正确书写

2.化合价的含义

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掌握

4.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理解

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电极反应式

3.化学用语部分的复习策略

总结归纳与量(与操作)有关的离子反应

写典型物质或基的电子式、结构式(或结构简式);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的形成过程归纳小结

四.化学反应规律

1.近三年高考命题特点

(1)重视复分解型离子反应规律的考查。

近三年在主观题中都考查了该知识点,是全国II卷化学部分的亮点,应该坚持!

水解反应规律的应用得到一定体现。

(2)重视热化学的考查。

在近三年的试题中都考查过反应热与化学键的关系、根据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图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的应用等知识;燃烧热、中和热及其测定等知识点有可能在以后的高考中出现。

(3)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应用在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中很少出现,在以后的高考试题中,有可能出现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书写教材上未出现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4)质量守恒定律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受到重视。

2.化学反应与能量高考知识内容与要求如下表:

内容

要求

1.化学反应的4种基本类型:

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掌握

2.氧化和还原、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

重要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能判断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能配平)

理解

掌握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及新能源开发等概念

了解

3.化学反应规律部分的复习策略

“新”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策略

所谓“新”化学反应是指教材上没有出现过,但根据教材上的反应原理,能正确理解的化学反应。

1.“新”水解反应

2.“新”复分解反应

3.“新”氧化还原反应。

五.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1.近三年高考命题特点

重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分散在化学用语、化学实验、基本理论部分进行考查。

近三年没有出现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的无机框图推断题!

就象有机框图题、实验装置连接题具有强大生命力一样,无机框图题不会也不可能被高考彻底抛弃,在以后的高考试题中重新出现该题型应在情理之中!

2.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高考知识内容和要求如下表

内容

要求

典型的金属(IA和IIA族)

1.典型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钠、镁为例)

2.IA、IIA族元素(单质、化合物)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3.最重要的两种碱性化合物(NaOH和Na2CO3)的性质和用途

了解

理解

掌握

典型的非金属(卤族元素)

1.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氯为例)

2.卤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3.卤化氢的性质和用途

4.盐酸的制备、性质、用途(以氯化氢为例)

5.几种重要的金属卤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6.HClO(次氯酸)的重要性质和用途

漂白粉的组成、性质和用途

了解

理解

了解

掌握

了解

了解

掌握

重点掌握典型金属和典型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与其性质的关系。

了解其他常见金属和非金属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

高考化学试题不仅有单纯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题目,还有以这些知识作为依托,结合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甚至联系有机化合物知识的题目。

3.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复习策略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一点也不过时。

知识,特别是系统知识对于人的发展的重要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认知科学实验证明:

系统化的知识便于回忆,系统化的知识的存在便于概括理解,有助于问题解决。

高三化学复习的课堂教学,要侧重培养学生系统思维的习惯和能力,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系统,把小的系统放到更大的系统中去。

要让学生站在系统的高度去学习知识,让每一知识都以系统中的知识的面貌出现。

这就如同一片树叶,如果把树叶摘下来交给学生,这片树叶很快就会枯死,学生手里只是一片枯萎的、孤零零的树叶。

而我们是让学生学习树上的一片树叶,这片树叶是整棵大树的一部分,充满生命的绿色。

关注“系统知识”的教育,才能使知识“充满活力”。

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很多,学生普遍感到易学易忘,要根据思维的顺序构建知识网络,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以利于学生牢固掌握。

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归纳小结

六.有机化学基础

1.近三年的高考命题特点

(1)主要考查了酯化反应及酯的水解(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反应,涉及的酯有醇羟基酯、分子内酯、酚羟基酯;官能团的性质及其之间的相互转化;多官能团有机物(含卤代烯烃、烯醇、烯醛、烯酸、烯酯等);有条件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同时考查了思维的品质:

思维的有序、思维的发散和收敛等);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简式的确定(计算与推理)。

(2)对有机反应类型的考查不够全面。

如加成反应、聚合反应(加聚和缩聚)、消去反应(醇消去与卤代烃消去反应的条件);有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等少有涉及;取代反应主要集中在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链烃基与苯基在不同条件下的卤代反应、苯环(苯、甲苯、苯酚)上的硝化反应很少涉及。

复习启示:

全面总结酯化反应及酯的水解反应,如酚羟基的酯化、多元醇的酯化、与无机含氧酸的酯化、生成高分子酯等。

重视其它反应类型的归纳与小结;重视不同反应类型之间关系的小结(如催化加氢反应既是还原反应又是加成反应;分子内酯化反应也是消去反应,酯、卤代烃、二糖的水解反应也是取代反应等)。

(3)对“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几乎没有考查过!

糖类、油脂、蛋白质(氨基酸)都是多(多个或多种)官能团有机物,其中多糖和蛋白质还是高分子化合物。

无论是从结构和性质,还是从存在与用途来看,“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都不应成为高考命题长期遗忘的角落!

近三年高考试题

考查了酚羟基的性质、酚酯的特性;烷烃的结构特点、主要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变化规律及烷烃的来源。

2.有机化学基础高考知识内容和要求如下表

内容

要求

有机化合物数目众多和异构现象普遍存在的本质原因

了解

基团、官能团、同分异构、同系列等概念

烷烃的命名原则

理解

掌握

有机化合物基本碳架结构(以典型的烃类化合物为例)

各类烃(烷烃、烯烃、芳香烃)中各种碳碳键、碳氢键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结合同系列原理加以应用)

了解

掌握

官能团在化合物中的作用

各主要官能团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以乙醇、溴乙烷、苯酚、乙醛、乙酸、乙酸乙酯、脂肪酸、甘油酯、多羟基醛酮和氨基酸等为例)(结合同系列原理加以应用)

了解

掌握

有机物的主要来源

石油化工、煤化工、农副产品化工和资源综合利用及污染和环保的概念

了解

了解

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了解

糖类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以葡萄糖为例)

了解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了解

重要合成材料的主要品种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由单体进行加聚和缩聚合成树脂的简单原理

了解

理解

综合应用各类有机化合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区别、鉴定、分离、提纯或推导未知物的结构简式。

综合多个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简式的产物。

3.有机化学基础的复习策略

用化学(或离子)方程式归纳典型有机物的性质、制备及其相互之间的转化写同分异构体

七.化学实验

1.近三年高考命题特点

2007年以实验室制乙炔为载体,通过简单易行富有创新的实验装置图,考查了如何准确测量气体的体积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非标准状况下根据题中信息进行气体体积计算的能力。

2008年以常见离子的检验为载体,考查了学生的推断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2009年以实验室制氨气为载体,通过一系列较为复杂的实验装置图,考查了氨的性质及氨水的检验、水的检验、氮气的收集等;试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2.化学实验高考的内容和要求

内容

要求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了解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掌握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掌握

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无机离子)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综合

运用

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1)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2)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或评价基本实验方案(3)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掌握

设计一些基本化学实验

综合

运用

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

近三年高考化学实验试题,从内容看主要考查了“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和“常见物质的鉴别”,从要求看重视对“综合运用”和“掌握”的考查。

3.化学实验的复习策略

(一)理解记忆复习实验操作

1、典型仪器的使用方法

2、药品的取用

3、装置气密性检查

4、收集、检验气体的操作

5、分离、提纯、鉴别的操作

6、判断实验已经完成的操作

(二)设计画图复习气体的制备

1.画固体(或液体)与液体不加热制备气体发生装置图

(1)教材原理可以制备:

H2S、SO2、NO、NO2、CO2、C2H2、H2

(2)改变原理可以制备:

HCl、Cl2、O2、NH3。

2.画块状固体与液体不加热制备气体装置图

3.画固体与固体加热制备气体装置图:

O2、NH3、CO(加热无水乙二酸)

4.画固体(或液体)与液体加热制备气体装置图:

Cl2、HCl、CO

5.画实验室制备乙烯装置图

6.画气体的制备、净化、收集、吸收装置图

7、画气体的净化装置图

8.画防倒吸装置

9、画量气装置图

(三)掌握3类实验题型

1、装置连接题

2、确定装置中的药品

3、定量实验题

(1)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3)中和滴定

(4)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5)中和热的测定

(6)混合物中某组分含量的测定

(7)相对原子(分子)质量的测定。

八.化学计算

1.近三年高考命题特点

主要考查了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反应热的计算、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计算、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

没有出现一道真正意义上的计算大题!

2.化学计算高考知识内容和要求如下表

内容

要求

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以及确定分子式的计算

掌握

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掌握

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掌握

有关物质溶解度的简单计算

掌握

有关溶液浓度(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掌握

有关溶液pH与c(H+)、c(OH-)的简单计算

掌握

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掌握

有关燃烧热的简单计算

掌握

以上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等知识内容中,具有计算因素的各类问题的综合应用

3、化学计算的复习策略

(1)混合物的计算列方程

(2)多步反应的计算找关系

九、重视试题研究

1、高考命题应多出“绝妙新题”

2、高考命题应纠正错题,杜绝错题

3、高考命题可以“借鉴”却不应“抄袭”

4、研发原创试题

⑴研发易错题⑵研发基础题⑶研发技巧题⑷研发较难题⑸改编高考题 ⑹改编竞赛题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新形势下高考命题分析与趋势研究》——李万祥

I、主讲老师介绍

李万祥:

兰州一中高级教师

II、主讲内容

一、网上阅卷

1、严密性,科学性2、准确性,公正性

二、高中新课程标准与高考

新课程标准改革进程

时间高一开始进入的省份 

2004年:

山东、广东、海南、宁夏

2005年:

江苏

2006年:

福建、浙江、安徽、天津、辽宁

2007年:

北京、湖南、陕西、吉林、黑龙江

2008年:

山西、江西、河南、新疆

2009年:

湖北、内蒙古、河北、云南

2010年:

甘肃、四川、青海、西藏、贵州、广西

三、2009年甘肃理综化学答卷分析

(一)、2009理综Ⅱ化学试题的主要特点

“稳定、基础、灵活”,突出考查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强化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的考查,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考查减少。

只有6分

淡化“热点”知识,强化能力考查(尤其是自学能力,从图像和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有所加强设计到内容30分),对重点知识多角度考查,体现学科内综合。

突出学科特色,强化对化学用语规范书写的考查。

直接要求写元素符号、分子式、的问题有9空,共占15分,写化学方程式(或热化学方程式)的问题12分。

第Ⅱ卷得分点大幅度增加,每空的赋分变小。

透新课程理念,在立意和设问方面有所创新

试题仍采用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命题方式。

加大了有机化学的考查力度,重视对有机推断的考查且出现了信息,加大了试题的难度.

加强了实验题与计算题题量共有60分

化学试题难度适中,但比去年同比难度上升较大。

难度系数恰好落在最佳区域

(二)2009年理综化学试题的美中不足与有待商榷的问题

1.知识点重复考查,导致一些重要知识遗漏

知识重复:

第27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考查了

(2)(3)(4)考察内容过多.

知识遗漏:

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电子式,结构式,电化学原理等

个别题目设问过于开放,问题不够明确,从而导致考生难于表述,参考答案也不够准确。

2.有机题难度较大,区分度太小,化学单科味道太浓

3.关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传统试题和探究性试题最大的区别是:

前者是给出路,带你往前走;后者是指定目的地,自己通过假设、分析、判断,选择如何走。

前者重“结果”,后者重“过程”。

四、新课程理念下高考给我们的启示

1.准确把握教学的度

(1)近三年高考全国2卷选择题命题特点

基础、稳定:

考查内容以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为主,适当兼顾有机、实验和简单计算。

旧题重组和翻新:

不回避陈题和常考题的重复使用。

淡化热点:

每个热点重现率下降,知识点分散性加大。

关注社会热点,加强知识应用。

选择题三年都考到的点:

与物质的量有关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有机物结构和性质同分异构体、电离平衡及水解平衡和溶液pH图表信息的归纳与应用

选择题两年考到的点:

离子反应方程式正误判断、、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

选择题只有一年考到的点:

反应热、胶体、化学平衡图像化学与STSE、化学实验、混合物计算原电池与电解

连续三年未考点: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应用、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问题、有关NA的应用题等。

(2)近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