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有机化学复习策略.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72665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7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高考有机化学复习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浅谈高考有机化学复习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浅谈高考有机化学复习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浅谈高考有机化学复习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浅谈高考有机化学复习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浅谈高考有机化学复习策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浅谈高考有机化学复习策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浅谈高考有机化学复习策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浅谈高考有机化学复习策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浅谈高考有机化学复习策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浅谈高考有机化学复习策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浅谈高考有机化学复习策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浅谈高考有机化学复习策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浅谈高考有机化学复习策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浅谈高考有机化学复习策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浅谈高考有机化学复习策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浅谈高考有机化学复习策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浅谈高考有机化学复习策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浅谈高考有机化学复习策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浅谈高考有机化学复习策略.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高考有机化学复习策略.docx

《浅谈高考有机化学复习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高考有机化学复习策略.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高考有机化学复习策略.docx

浅谈高考有机化学复习策略

浅谈2010年高考有机化学复习策略

有机化学是高考化学中的一个非常活跃且永不衰落的领域,是历年高考必考内容之一,有机化学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物质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往往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

如何组织好有机化学的复习,是老师经常讨论的话题。

本人在此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不足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1.三年来全国各地理科综合试卷中有机化学试题分析

1.1三年来高考全国理科综合试卷中的有机化学试题分析

1.1.1三年来高考全国理科综合试卷中的有机化学试题分值统计

表1三年来全国理综试卷中有机试题分值统计

年份

卷型

化学总分

客观题

主观题

有机化学分值

占化学总分百分比(%)

题号

分值

题号

分值

2007

108

12

6

29

15

21

19.4

109

12

6

29

15

21

19.3

2008

108

8

6

29

16

22

20.4

108

6

6

29

17

23

21.3

2009

108

12

6

30

15

21

19.4

108

12

6

30

15

21

19.4

1.1.2三年来高考全国理科综合试卷中的有机化学试题知识点分布

表2三年来全国理综试卷中有机试题知识点分布

年份

卷型

题号

考查知识点

题型

分值

百分比

2007

12

元素分析、分子式的确定

选择题

6

5.6%

29

有机物的推断、名称与结构式的书写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类型

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与书写结构简式

框图推断

填空

15

13.9%

12

烃类分子式的推断

选择题

6

5.5%

29

银镜反应、酯化反应

同分异构体的结构推断

信息给予

填空

15

13.8%

2008

8

同分异构体的判断

选择题

6

5.6%

29

有机物的推断、结构简式的书写

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的罗列

酯化反应、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

酚类、醇类、羧酸和酯

框图推断

填空

16

14.8%

6

烷烃、石油加工

选择题

6

5.6%

29

酯的水解、醇的消去、烯烃的取代、

卤代烃的水解、醇的催化氧化、

醛的氧化、酯化反应、加聚反应

C=C键的加成

有机物结构简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

反应类型的判定

框图推断

填空

17

15.7%

2009

12

官能团的性质(酯基、羧基、酚羟基、双键、苯环上的甲基)

选择题

6

5.6%

30

烃的卤代、卤代烃的消去、

醛的氧化、酯化反应

元素分析(燃烧法确定分子式)

卤代烃的命名、双键加氢

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类型

官能团的位置异构

框图推断

信息给予

填空

15

13.9%

12

酯基、羧基、酚羟基与NaOH的反应

选择题

5.6%

30

元素分析(根据质量分数确定分子式)

酯的水解、C=C的加聚

醛基的氧化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同分异构体的罗列

框图推断

信息给予

填空

13.9%

1.1.3三年来全国理综高考有机化学试题特点

⑴立足基础,突出主干知识

考查要点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

①有机物分子式、结构简式的书写;②有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③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④典型官能团结构和性质;⑤同分异构体种类确定及结构简式的书写。

由于综合卷容量有限,因此考查有机知识点不强调覆盖面,考查的知识点随机性较大,课本上的任何一处都将可能成为“热点”。

⑵注重基础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

试题强调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注重于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第二卷的主观题基本上都是先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或结构简式,然后再到同分异构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考查考生运用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与社会生活、医药等方面的联系密切,关注社会热点

试题涉及许多在自然界、生产生活实际、科技最新成果或重大社会活动中常见的物质结构与性质。

例如,2008年理综Ⅱ第6题,关于北京奥运会火炬燃料;2009年理综Ⅰ第30题等。

这样试题侧重于自学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迁移能力的考查,有助于学生科学思维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⑷考查的形式变化不大

有机试题的类型为选择题和填空题,每年必考一道填空题。

选择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

填空题注重能力考查,一般分为5个小题大约5个空格考查5个方面知识点。

分值占化学科满分的比例的20%左右。

1.2新课程试验区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中的有机化学试题分析

1.2.1各地区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中有机试题的考查情况

表3各地区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中有机试题的知识点分布

年号

地区

题号

知识点

题型

分值

2007

北京

T6

加聚反应,加聚物

选择题

6

T25

分子式的确定,官能团的推断,结构简式的确定,有机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酯的水解,缩聚反应与缩聚物

推断题

25

宁夏

T7

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

选择题

6

T8

有机物除杂

选择题

6

T31-C

(选考)

烃分子仪器分析(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烃的结构简式与空间构形、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烷烃的氯代、卤代烃的消去、二烯烃的加成、卤代烃的水解,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类型

推断题

15

山东

T11

烯烃的结构,苯、乙醇、乙酸、油脂的性质,石油气的成分

选择题

4

T33

(选考)

官能团的名称、官能团的结构异构、取代反应的特征,芳香化合物的氧化反应

醇羟基的氧化和取代,有机物的合成路线

推断题

8

天津

T27

分子式的确定,官能团的位置异构,

反应类型,有机物推断,结构简式的书写,

官能团的演变(信息的获取与加工)

推断题

19

四川

T12

分子式的书写,有机物的空间结构,

醇、酚羟基和酯的性质

选择题

6

T28

酯化反应的特点,多羟基醇的结构简式和化学性质,醛基α-氢的活性和醛的歧化反应(信息给予),有机物的合成

推断题

12

T29

醚的结构特点,限制条件的有机物结构简式的书写二甲醚的制取

选择题

6

2008

北京

T25

酯化反应、取代反应的特点,官能团的名称,

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官能团结构异构和位置异构),酚羟基的性质,羧基α-氢的卤代,卤代烃的性质

推断题

16

宁夏

T8

有机物分子的空间构形

选择题

6

T9

醇与酸的对比: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用途

选择题

6

T36

(选考)

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结构简式的推断,

酯化反应的特点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的罗列与官能团的名称

推断题

15

山东

T9

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塑料与白色污染

选择题

4

T12

矿物油与植物油,乙醇的性质,石油化工,碳原子成键特点

选择题

4

T33

(选考)

官能团的识别和性质,信息推断(酯的水解、C=C加氢、羧基α-氢的卤代、卤代烃的消去、C=C的加聚)

推断题

15

天津

T7

合成技术的用途

选择题

6

T10

甘氨酸的结构

选择题

6

T13

有机实验方法(鉴别、渗析)

选择题

6

T27

卤代酸(类比卤代烃)的水解、消去,醇的消去和分子间脱水,C=C双键的加氢、加溴,有机酸的酸性,有机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官能团的名称,结构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的结构式。

推断题

19

四川

T6

葡萄糖的分子式

选择题

6

T12

官能团的识别和性质

选择题

6

T29

醛分子结构推断、醛的加氢还原,醇的消去、烯烃的加聚,芳香化合物官能团的位置异构

卤代烃的水解、芳香醇的氧化、芳香酸的酸性、酯化反应

推断题

16

重庆

T8

有机实验装置(乙烯的制备、乙酸乙酯的制备)

选择题

6

T11

苯酚、C=C、酯基、羧基的性质

选择题

6

T26

硝基苯的结构简式

填空题

2

T28

有机物结构简式的推断,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高分子化合物的类别,

炔与甲醛加成、酯的水解(碱性条件下)

推断题

16

2009

北京

T5

苯酚、油脂皂化、醋酸的酸性

选择题

6

T25

烯烃的取代和加成,官能团的名称、结构简式的书写,卤代烃的水解,酯交换反应,缩聚反应,酯的碱性水解,元素分析确定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有机物的分离方法(蒸馏)

推断题

16

宁夏

T8

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的化学环境

选择题

6

T9

烯烃的取代和加成

选择题

6

T39

(选考)

共轭二烯烃加溴,卤代烃的水解,醇的消去和氧化,羟酸分子内的酯化反应,同分异构体(位置异构),书写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

推断题

15

山东

T9

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

选择题

4

T12

甲烷的取代、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分、苯的性质,萃取,有机物的鉴别

选择题

4

T33

(选考)

醛的银镜反应、加氢,伯醇的氧化、消去,苯酚的加氢、显色反应,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书写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官能团的名称,物质的鉴别

推断题

8

天津

T1

维生素C、煤的深加工、聚脂纤维

选择题

6

T8

酯的碱性水解,酸还原为醇,醇与卤代烃的互变,卤代烃消去,系统命名法,书写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分子式、反应类型

推断题

18

四川

T6

高分子材料的认识

选择题

6

T7

银镜反应

选择题

6

T28

醇的消去,C=C加溴,卤代烃水解,

成醚、成酯的反应,信息的学习与迁移

书写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

推断题

14

重庆

T11

甲苯的氯代,苯酚的酸性,烃的燃烧,烷烃中氢原子的环境

选择题

6

T27

草酸的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实验探究(气体产物的检验、干扰成分的除去、现象与结论)

实验题

15

T28

糖的分类、单糖的名称,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反应类型,官能团与结构简式的推断,烯烃水化、醇的催化氧化,银镜反应

推断题

16

浙江

T7

高分子化合物的认识,蛋白质的结构,化石燃料,生物能源物质的开发

选择题

6

T11

根据键线式确定分子式,官能团的识别,燃烧耗氧,卤代烃中卤原子的检验

选择题

6

T29

书写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核磁共振氢谱,限制条件的同分异构体。

推断题

14

福建

T9

对常见有机物的典型性质的认识

选择题

6

T31

(选考)

系统命名法,官能团名称、特性,结构简式,高聚物的链节,限制条件的同分异构体

推断题

13

安徽

T8

线键式识别官能团

选择题

6

T9

有机实验操作(分液、制取乙烯)

选择题

6

T26

乙醛的氧化,酰氯的生成,

酯化反应,α-氢的活性,

推断题

12

1.2.2各地区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中有机试题的主要特点

纵观各地区(尤其是新课程实验区)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中有机试题的知识点分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⑴重视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的考查

有机化学中有机物分子式的推导、同分异构体的写法、官能团的识别和性质变化、有机反应类型和有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基础知识是永恒的考查方式,选修5中所学过的常见的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是永远的考查对象,聚合反应的考查时有出现,现代仪器分析方法成为提供有机物信息的一种新的方式。

以这些主干知识为载体,测试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也一定是明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中的有机主要内容。

⑵有机实验份量不大

这三年来考查有机实验的题目不多,而且大多是选择题,只有重庆2009年第27题(15分)也只是以草酸分解为载体,考查内容更倾向于无机实验,2009年北京第25题有一空是考查有机物分离方法,占2分。

估计2010年广东考查有机实验的方式可能有两种:

一是选择题,二是穿插在有机大题中设1~2个填空。

⑶对新信息的学习与迁移能力的考查是经典的热点

每年都有一些地区出现新信息给予的试题。

这些试题突出考查了考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推断能力、探究能力、新信息的加工迁移能力和表达能力。

表4三年来新信息给予题的统计

年号

地区

题号

分值

新信息内容

2007

天津

T27

19

片呐醇的氧化

四川

T28

12

羟醛缩合,醛基的歧化反应

2008

北京

T25

16

羧基α-氢的氯代,醇钠与卤代烃的偶联

重庆

T28

16

乙炔与甲醛加成

2009

四川

T28

14

α位卤原子与醛基的反应

安徽

T26

12

酰氯的生成,α-氢的活性,

⑷注重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

试题普遍强调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注重于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极少出现书本知识的简单再现的试题,大多通过有机物分子式、结构简式的确定以及同分异构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形式考查考生运用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⑸考题形式稳定,难度适中

有机试题基本上就是选择题(1-2题)和推断填空题(1题)。

选择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填空题注重能力考查。

试题难度都在0.6左右。

可以想见,2010年广东省的理科综合试卷中有机化学也不会有太难的题目,考查形式很有可能就是1道选择题和1道推断填空题。

⑹与STS紧密联系

试题注重把科技创新、生产、生活实际中的热点问题与考试内容结合起来。

有不少地区试题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和现代科学技术实际,考察学生敏捷地接受新知识、运用新旧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大了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开拓了新的思维空间,突破了思维惯性。

例如,2007年北京理综第5题关于“水立方”的ETFE膜材料,2007年山东理综第33题(选考)的乙基香草醛作食品增香剂,2009年安徽理综第26题用来制备抗凝血药的医药中间体等。

2.对2010年广东理综有机试题的猜想

研究历年来全国理综和各新课程试验区高考理综有机试题的特点,可以得到很多可资参考和借鉴的资料。

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本人认为:

2010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试卷的有机试题,属于中等难度层次,选择题应属于较低难度;非选择题以信息推断的形式出现的可能性较大,但涉及的官能团应是常见的有机物官能团,其性质变化则是典型的官能团的特性;考查内容仍然是有机化学常考的主干知识(包括官能团的名称结构、有机物的名称分子式和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指出反应类型、聚合物的基本结构等);有机实验可能会成为选择题的一个选项或者设计为大题的一个填空,应该不会成为一个独立的大题来考有机实验;选修5中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内容,不论是全国理综还是各地区的理综都不常考到,对于广东来说,《考试说明》中也大都是“了解”层次的要求,应该不会有太多的内容出现的。

3.2010年广东高考理综试卷中有机化学基础的考试内容和要求

刚刚颁布的《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对有机化学基础的考试内容和要求作了如下说明:

3.1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说明

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其中

了解:

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

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

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的化学问题。

3.2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说明

⑴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①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②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③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了解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

④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⑤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有机化合物;

⑥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⑵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①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②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

③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应用;

④了解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⑤了解上述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的类型,如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⑥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⑶糖类、油脂、氨基酸和蛋白质

①了解糖类的组成和性质,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开发上的应用;

②了解油脂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③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了解氨基酸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④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及重要作用;

⑤了解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⑷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①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②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③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④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

⑸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

4.考生非智力因素失分主要表现

从学生作业、单元测试和期末考试统计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一些不良表现造成失分,这样的失分并非学生不懂如何解题,而是因为其它非智力因素所致。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答非所问。

将“结构简式”写成了“分子式”或“方程式”,要求写化学名称的写成了俗名或化学式,要求写“A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却写成了“A”的结构简式等等。

②逾规失。

包括不在指定位置答题、书写不规范等现象。

将COOH写成COOH,书写苯环时忘掉中间的圆圈或者把六边形画得歪七竖八,分子式C9H10O3写成了C9H10O3或C9O3H10,将乙酸乙酯CH3COOC2H5写成CH3COOH5C2或CH3C-O-OC2H5,上下排列时将短线连在CH原子之间,等等。

③疏忽遗漏。

分子式漏掉C、H、O原子,如乙酸乙酯写成了CH3COOCH3;化学方程式遗漏条件,如酯化反应的条件不写或浓硫酸漏写“浓”字,或漏写加热;乙烯的加聚反应漏掉催化剂,或漏掉化学计量数n或聚乙烯下角标n;比较严重的错误是方程式漏写参加反应的或生成的小分子,如酯化反应的产物水等。

5.有机化学复习的策略与建议

在有机化学的总复习中,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侧重能力的培养,做到“以考纲为指导,以课本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核心”。

下面对有机化学的复习谈几点个人粗浅的看法,供大家商榷。

5.1遵循考纲,结合实际,制定复习计划

⑴遵循“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

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我们组织复习把握难度的依据,特别是《考试说明》规定了考试的性质、内容和形式、命题要求,明确地列出了有机化学的考试内容及一些题型示例。

在教师和学生明确了“考什么”、“怎么考”以后,就可以随时用它来把握复习内容的深广度,检测复习进度、质量和效果,及时查漏补缺,避免走弯路。

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这两个纲领性文件,让复习进行得更加有效。

⑵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制定复习计划和实施方案

①确定复习目标:

复习知识、训练思维、提高能力。

②策划复习安排:

合理安排好“讲”、“练”、“评”三个环节时间。

③选择复习方法:

针对学生实际,用不同的方法组织好“基础过关”、“能力提升”、“专题讨论”等不同层次的复习。

5.2适度关注热点和回归教材相结合

⑴重视课本的阅读,强调回归课本

理综在坚持以能力立意命题的同时,注意与课本中的基础知识相结合,以考查学科能力的命题方向,即回归课本。

例如2007年天津理综试卷化学试题27题的信息①就是选修5第51页的内容。

实际上许多高考题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类似的题型、相关知识点或者熟悉的反应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有机实验题近年很少出现,但仍是个重点内容。

在复习中要重视教材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并略加创新。

比较重要的实验有:

溴乙烷的水解和消去的科学探究,乙醇的消去反应,醛的氧化反应条件讨论,酯化反应,蔗糖和淀粉水解的科学探究。

⑵适度关注新科技成果及日常生活实际中化学问题

将最新的科研成果作为命题素材,考查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高考命题常见的形式。

这种题型具有“起点高、落点低”的特点,目的是引导考生跳出“题海战术”、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

一方面并不是每年与社会热点有关的有机物都能作为高考命题的载体;另一方面高考命题也可以回避社会热点。

实际上,只要是一种对于考生陌生的有机物都能考查出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考前训练中,建议大家对社会热点作适度关注即可,主要还是要通过相关训练,提升学生的能力。

5.3指导学生学会归纳,使有机化学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

有机化学知识的脉络非常清楚,在复习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自己归纳,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系统,使有机化学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

⑴以结构为主线,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

第一轮复习,指导学生以官能团为主线,把有机化学知识按“脂肪烃(烷、烯、炔)→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油脂→糖类→蛋白质→高分子化合物”的顺序,将各类物质的物理性质、代表物的分子式和结构简式、主要化学性质、制取方法、来源和用途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梳理;第二轮复习则要根据有机化学知识重点和考试热点可以设置“物理性质与用途”、“同分异构体”、“有机反应及类型”、“有机物推断”、“有机实验”、“有机物计算”等大专题,再下设“燃烧规律及其应用”、“能与氢气、氢氧化钠溶液、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的物质小结”“有机反应类型”、“高分子与单体”、“脱水方式归纳”等小专题。

打破章节之间、无机与有机之间的限制,进行学科内综合复习,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比如,有机化学重要反应类型归纳如下:

①取代反应:

包括卤代、硝化、水解(皂化)、酯化等

②加成反应:

碳碳双键;碳碳叁键;苯环;醛基;羰基

③消去反应:

β碳上有H原子的醇或卤代烃

④加聚反应:

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等

⑤缩聚反应:

二元羧酸与二元醇;羟基酸;氨基酸

⑥氧化反应:

与O2的反应(有机物的燃烧;烯烃、炔烃、醇、醛被催化氧化;酚在空气中被氧化);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C=C、C≡C、有侧链的芳香烃、酚、醛);-CHO与新制Cu(OH)2悬浊液或银氨溶液的反应

⑦还原反应:

与H2的加成反应等

⑧中和反应:

含酚-OH的物质;含-COOH的物质

⑨显色反应:

Fe3+与SCN-溶液;Fe3+与苯酚溶液;I2与淀粉溶液;HNO3与蛋白质

有机化学知识点较多,在复习中通过分析对比、前后联系、综合归纳,把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⑵归纳零星知识,将分散的知识条理化

一些有机物的物理性质,一些有机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