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南三门峡市高三学生综合能力竞赛.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74137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南三门峡市高三学生综合能力竞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南三门峡市高三学生综合能力竞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南三门峡市高三学生综合能力竞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南三门峡市高三学生综合能力竞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南三门峡市高三学生综合能力竞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考南三门峡市高三学生综合能力竞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考南三门峡市高三学生综合能力竞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考南三门峡市高三学生综合能力竞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考南三门峡市高三学生综合能力竞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考南三门峡市高三学生综合能力竞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考南三门峡市高三学生综合能力竞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考南三门峡市高三学生综合能力竞赛.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考南三门峡市高三学生综合能力竞赛.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考南三门峡市高三学生综合能力竞赛.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南三门峡市高三学生综合能力竞赛.docx

《高考南三门峡市高三学生综合能力竞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南三门峡市高三学生综合能力竞赛.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南三门峡市高三学生综合能力竞赛.docx

高考南三门峡市高三学生综合能力竞赛

2014年高考(23)河南三门峡市高三学生综合能力竞赛

高考模拟

2014-09-121627

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三学生综合能力竞赛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人类文明的第一行脚印,是踩在湿漉漉的河边的。

通过逐水而居,原始人获得了一种简朴然而充满希望的生活和初级生产方式,并对河流产生了亲和、依赖和畏惧,推动了人类想象力和终极观念的形成。

在很大程度上,人类早期文明又称大河文明。

在黄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恒河、印度河流域,通过洪水周期性泛滥和引水灌溉,形成了最早的农业,并诞生了与之适应的科学技术、政治文化和社会分工。

而且,通过河流,纷争不已的部落和相互隔膜的族群获得一种标志性的文化认同,产生了一种后来被称为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倾向。

在此基础上演化和提升的民族精神,形成现代民族国家的本土文化品格和深层意识形态;反过来,这些源于河流或在河流背景下生成的认同和倾向又进一步赋予河流以一种崇高品格,使河流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和传统文化的载体。

河流的文化生命就这样产生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战场上,国都沦陷,山河破碎,一曲悲愤雄浑的《保卫黄河》,却成为连接重庆和延安、前线与后方的共同旋律,成为超越所有党派的精神旗帜,动员起抗日救国的巨大力量。

改革开放新时期,黄河作为民族摇篮,为成千上万的海外华人寻根问祖、顶礼膜拜提供了可知可感的实体和空间,成为凝聚民心、引领民气的“精神图腾”。

河流文化生命在于它的超越性。

你可以通过河流的故事触摸一段历史,一个族群;你也可以通过历史的故事复活一条河流,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你甚至可以通过知识、经验和想象把河流和历史抽象成一种符号,赋予它更加丰富和充满变数的内涵。

这时,河流文化生命就由超越性而获得了一种稳定的虚拟性,是各民族发生、成长和可持续繁衍的文化资源。

在地球景观中,没有什么比河流更神奇、微妙和难以穷尽的了。

河流是最具运动性、可视性和永恒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

有声有色、奔腾不息的河流焕发了所有大地景观的活力,激发了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自然情怀,产生了独特的河流美学,掀开了地球自然和生物史诗中瑰丽、壮美和绵长的诗意篇章。

从中国的《诗经》《黄河大合唱》、俄罗斯的《伏尔加船夫曲》到美国的《老人河》,河流成为文学和文艺创作的源泉。

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音乐和诗歌。

不能想象没有河流滋润的人类情感和文学作品,就像不能想象没有文学和音乐伴随的河流一样。

浩荡的巨川,湍急的洪水,柔美的溪流,神奇的峡谷,作为历史文化的空间载体,艺术创作的永恒母题,想象力的起点和极致,作为人与宿命搏斗的见证,在人文史上具有经久不衰的原初价值。

河流不仅仅是经济资源、战略资源,还是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是全人类亟待保护的珍贵的自然遗产。

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不仅仅是经济的可持续性,还必然意味着河流以及河流审美和文化价值的可持续性。

                                                             (节选自《河流的文化生命》一书)

1.下列关于“河流文化生命”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河流与人类文明有着密切关联,正是河流使原始人类获得了简朴的生活和初级的生产方式。

B.人类早期四大文明的形成,都与大河有关,因此大河文明就是人类早期文明的代称。

C.河流的活动和人类对它的利用,形成了最早的农业,和与之适应的科技、政治文化和社会分工。

D.源于河流或以河流为背景所生成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倾向,使得河流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在民族凝聚力基础上演化和提升的民族精神,形成了现代民族国家本土文化品格和深层意识形态。

B.河流承载着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和民族的历史息息相关,也是一个民族可持续繁衍的文化资源。

C.《保卫黄河》超越了党派和地域,在抗日战争和改革开放时期都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

D.河流激发了人类的想象力和自然情怀,滋润着人类的情感,成为文艺创作的源泉,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河流作为人类想象力的起点和极致,是艺术创作的永恒母题,在人文史上具有经久不衰的原初价值。

B.我们可以通过河流触摸历史,把河流和历史抽象成一种符号,赋予河流更加丰富和充满变数的内涵。

C.河流不仅焕发了所有大地景观的活力,而且还是重要的经济资源、战略资源和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

D.河流是人类珍贵的人文遗产,河流审美和文化价值的可持续性,也意味着一个社会的经济可持续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

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

少时阴贼①,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

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

然其自喜为侠益甚。

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

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②。

非其任,强必灌之。

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

解姊怒曰:

“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

”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

解使人微知贼处。

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

解曰:

“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

”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

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解出入,人皆避之。

有一人独箕踞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

客欲杀之。

解曰:

“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

”乃阴属尉史曰:

“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③时脱之。

”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

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

箕踞者乃肉袒谢罪。

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洛阳人有相仇者,邑中贤豪居间者以十数,终不听。

客乃见郭解。

解夜见仇家,仇家曲听解。

解乃谓仇家曰:

“吾闻洛阳诸公在此间,多不听者。

今子幸而听解,解奈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

”乃夜去,不使人知,曰:

“且无用,待我去,令洛阳豪居其间,乃听之。

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

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

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

解入关,关中贤豪知与不知,闻其声,争交驩④解。

太史公曰:

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

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

谚曰:

“人貌荣名,岂有既乎!

                                                         (节选自《史记•游侠列传》)  

注:

①阴贼:

内心残忍。

②嚼:

把酒喝尽。

③践更:

秦汉时的一种徭役。

④驩(huān):

喜悦 欢欣。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既已振人之命              振:

通“赈”,救助

B.不矜其功                  矜 自夸

C.解使人微知贼处            微:

暗中

D.有一人独箕踞视之          箕:

簸箕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郭解不喜炫耀的一组是 (    )

①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                 ②解使人微知贼处

③解奈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

     ④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⑤乃夜去,不使人知                      ⑥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

A.②③⑤     B.①②④     C.①⑤⑥     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                                  (    )

A.郭解虽然年少时为人残忍,也伤害过很多人,但后来就改变行为,能够非常友善地对待他人。

B.郭解姐姐家的孩子惹怒别人被刺身亡,郭解抓到凶手后,了解了真实情况后公正处理了此事,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C.虽然郭解并没有什么实际权力,但在人们心中的威望较高,有时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到他那里也会得到较好的解决。

D.太史公认为相较于美名而言,人的相貌如何并不重要,能够长久被人称道的是美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

(5分)

(2)乃阴属尉史曰:

“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时脱之。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菩萨蛮

王安石

数家茅屋闲临水。

单衫短帽垂杨里。

今日是何朝。

看予度石桥。

梢梢新月偃。

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

黄鹂三两声。

注:

此词为王安石晚年罢相后回到金陵卜居于半山时所作。

8.词的前两句中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5分)

9.“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主要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分,每空1分)

10.

(1)既替余以蕙纕兮,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2)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____________;盈虚者如彼,__________  。

(苏轼《赤壁赋》)

(3)轮台东门送君去,_________。

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黄 昏

萨特

诺尔曼•葛尔特茨比坐在海德公园的长凳上。

这是三月初的一个傍晚,暮色苍茫,笼罩大地,只有那微弱的月光和点点星星的亮光冲淡着昏暗的夜幕。

马路和人行道都空落落的。

然而,就在这样的夜色中仍有不少被人们遗忘的小人物在活动着。

他们有的荡来荡去,无声无息;有的把自己点缀在长凳和木椅上,毫不显眼,在昏暗中,他们的身影已无法辨认清楚。

葛尔特茨比此时觉得眼前的景色与他的心情完全和谐。

黄昏,在他看来,是失败者的时刻。

经过奋斗仍不免遭到惨败的男男女女,在这日薄西山的时候纷纷出来活动,躲避着好奇者的寻根问底。

长凳另一端,就在他身旁,坐着一位老先生。

从他的神态里,可以看出他正在和社会抗衡,但是他的气概已趋衰退。

坐了一会儿,老人起身离去,慢慢消失在黑暗中。

空出来的位子几乎立刻就被一个年轻人占据了。

但是他面部的神情并不比那位老人开朗,嘴里还狠狠地骂了一声,好像是要强调: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能使他称心如意。

“看来您心情不好啊。

”葛尔特茨比说道,心想他这番表演准是为了引起自己的注意。

年轻人转过身来,脸上的神情非常坦然。

但是葛尔特茨比反而因此一下子警觉了起来。

“要是陷入我的困境,您的心情也好不了,”他回答说,“我干了一件有生以来最傻的事。

“是吗?

”葛尔特茨比不动声色地问道。

“我今天下午到的伦敦,本打算在伯塔刚尼安饭店落脚,”年轻人接着说道,“可是到了那儿我才发现,饭店已经被拆掉了,我只好去了另一家旅店。

到了我的住处,就出去买香皂了——我讨厌旅店里的香皂,可自己又忘记准备了。

我在街上溜达一会儿,在酒吧喝了杯酒,又逛了逛商店,然后转身回旅馆。

就在这时候,忽然意识到,我根本没记住旅馆叫什么,更不知道它在哪条街上。

这多么尴尬!

我在伦敦又举目无亲。

我出来的时候,身上只带一先令。

买了块香皂,喝了杯酒,也就花得差不多了,只怕要落得个流浪街头,无处栖身了。

年轻人讲完这段故事后,出现了片刻沉寂。

这种沉寂是意味深长。

“您大概想,我讲的这段遭遇荒诞无稽吧。

”年轻人随后委屈地说道。

“这事也并非不可能。

”葛尔特茨比像法官审理案件似的说。

听完,年轻人精神为之一振,“我大概得到河堤上过夜了,除非能找到个够朋友的人,他能相信这是确有其事。

不管怎么说,我很高兴,因为您并没有认为我这段遭遇过于荒唐。

年轻人往这最后一句话里倾注了不少热情,就好像有意向葛尔特茨比表示,他基本上已经具备了够朋友的人的必要条件。

“然而,”葛尔特茨比慢吞吞地说,“这段故事里的破绽就在于您拿不出那块香皂来。

年轻人连忙向前探身,在大衣口袋里忙乱地摸了起来。

他一下子跳了起来。

“准把它丢了。

”他怒气冲冲地嘟囔了一声。

“一个下午就丢了家旅馆,又丢了块香皂,这只能说明您存心粗枝大叶。

”葛尔特茨比接着说道,可是年轻人没等他话音落地就走了。

他顺小路溜掉了,头昂得高高的,表情高傲。

“说来怪可惜,”葛尔特茨比想道,“整个故事中只有出去买香皂有说服力,然而在这细节上露了马脚。

他要有一点先见之明,就应该事先准备下一块新的香皂。

想到这里,葛尔特茨比站了起来,准备离去。

就在这时候,他惊讶地喊了一声。

只见地上,在长凳边上,躺着一个崭新的椭圆形小纸包。

除了是块香皂,还能是什么!

准是那年轻人一屁股坐下来的时候从衣兜里掉出来的。

说时迟,那时快,葛尔特茨比立刻去寻找这位年轻人的踪影。

就在他感到无望的时候,忽然发现那个人正站在马车道的路边上,神态犹豫地站着。

当他听到葛尔特茨比呼喊他的时候,他带着几分敌意,好像准备自卫似的猛然转过身来。

“能证明您那段遭遇真实性的重要证人找到了,”葛尔特茨比说道,伸出手来把香皂递了过去。

“您走后,我在地上发现的。

我曾经对您不信任,您一定要原谅。

您如不嫌弃,我可以借给您一枚二十先令的金币……”

年轻人连忙接过金币,放进兜里。

“幸好给你找着了。

”年轻人感激地说道,声音还有点呜咽。

他急忙跑开了。

“这孩子真可怜,差点哭出声来。

这对我也是个教训,不能自作聪明,不能仅仅凭一时的情况就给一个人下判断。

葛尔特茨比顺着原路往回走去。

经过那条长凳时——他看到一位老先生在长凳下面和四周望来望去,捅来捅去。

葛尔特茨比认出这就是刚才同他坐在一起的那位老人。

“您丢什么东西了,先生?

”他问道。

“对了,丢了一块香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一段中提到那些小人物“荡来荡去、无声无息”“有的把自己点缀在长凳和木椅上,毫不显眼”,是为了说明他们是一群被社会遗忘的人。

B.年轻人讲完故事后出现了片刻意味深长的沉寂,这沉寂里有年轻人想引起对方同情照顾的心理,也有葛尔特茨比对其故事有无破绽的思索。

C.年轻人的诡计被识破之后,顺着小路溜掉了,头昂得高高的,表情高傲。

这一份高傲,是对葛尔特茨比的不满,是对自己行为的肯定与满足。

D.本文主要使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葛尔特茨比和年轻人的形象,而塑造老人的形象主要采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

E.在文中塑造了三个失意者的形象,意在通过他们之间的曲折故事,来巧妙揭示小说“坏人防不胜防”的主题。

(2)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视角来叙事,请结合文本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的诺尔曼•葛尔特茨比有哪些性格特征?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篇小说的情节设计精巧,题目也富有深意。

请你就题目“黄昏”和情节、主题之间的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

(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记傅雷

杨绛

说起傅雷,总不免说到他的严肃。

有一次,几个客人在客厅里谈得热闹,阵阵笑声,傅雷自己也正笑得高兴。

忽然他灵机一动,蹑足走到通往楼梯的门旁,把门一开,只见门后哥哥弟弟背着脸并坐在门槛后面的台阶上,正缩着脖子笑呢。

傅雷一声呵斥,两个孩子在“噔噔噔”一阵凌乱的脚步声里逃跑上楼。

梅馥忙也赶了上去。

在傅雷前,她是抢先去责骂儿子;在儿子前,她却是挡了爸爸的盛怒,自己温言告诫。

等他们俩回来,客厅里渐渐回复了当初的气氛。

但过了一会儿,在笑声中,傅雷又突然过去开那扇门,阿聪、阿敏依然鬼头鬼脑并坐原处偷听。

这回傅雷可冒火了,梅馥也起不了中和作用。

只听得傅雷厉声喝斥,夹杂着梅馥的调解和责怪:

一个孩子想是哭了,另一个还想为自己辩白。

傅雷回客厅来,脸都气青了。

梅馥抱歉地为客人换上热茶,大家又坐了一会儿,辞出,不免叹口气:

“唉,傅雷就是这样!

有人说傅雷“孤傲如云间鹤”,傅雷却不止一次在钟书和我面前自比为“墙洞里的小老鼠”。

傅雷的自比,乍听未免滑稽。

但傅雷这话不是矫情,也不是谦虚。

我想他只是道出了自己的真实心情。

傅雷曾告诉我们:

某某“朋友”昨天还在他家吃饭,今天却在报纸上骂他。

这种事不止一遭。

傅雷讲起的时候,虽然眼睛里带些气愤,嘴角上挂着讥诮,总不免感叹人心叵测、世情险恶,觉得自己老实得可怜,孤弱得无以自卫。

他满头棱角,动不动会触犯人,又加脾气急躁,止不住要冲撞人。

他知道自己不善在世途上圆转周旋,他可以安身的“洞穴”,只是自己的书斋。

他也像老鼠那样,只在洞口窥望外面的大世界。

他并不像天上的鹤,翘首云外,不屑顾视地下的泥淖。

傅雷对国计民生念念不忘,只潜身书斋,作他的翻译工作。

一九五四年在北京召开翻译工作会议,傅雷未能到会,只提了一份书面意见,讨论翻译问题。

傅雷信手拈来,举出许多谬误的例句,他大概忘了例句都有主人。

他显然也没料到这份意见书会大量印发给翻译者参考,他拈出例句,就好比挑出人家的错来示众了。

这就触怒了许多人,都大骂傅雷狂傲。

平心说,把西方文字译成中文,至少也是一项极繁琐的工作。

译者尽管认真仔细,也不免挂一漏万,译文里的谬误,好比猫狗身上的跳蚤,很难捉拿净尽。

假如傅雷打头,先挑自己的错作引子,或者挑自己几个错作陪,人家也许会心悦诚服。

假如傅雷事先和朋友商谈一下,准会想得周到些。

傅雷对于翻译工作无限认真,不懈地虚心求进。

他经常写信和我们讲究翻译上的问题,具体问题都用红笔清清楚楚录下原文。

傅雷从不自满——对工作认真,对自己就感到不满。

他从没有自以为达到了他所追求的翻译标准。

他曾自苦译笔呆滞,问我们怎样使译文生动活泼。

他说熟读了老舍的小说,还是未能解决问题。

我们以为熟读一家还不够,建议再多读几家。

傅雷怅然,叹恨没许多时间看书。

有人爱说他狂傲,他们实在是没见到他虚心的一面。

傅雷翻译传记的时候,是在“阴霾遮蔽整个天空的时期”。

他要借伟人克服苦难的壮烈悲剧,帮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他要宣扬坚忍奋斗,敢于向神明挑战的大智大勇。

可是,智慧和信念所点燃的一点光明,敌得过愚昧、褊狭所孕育的黑暗吗?

对人类的爱,敌得过人间的仇恨吗?

向往真理、正义的理想,敌得过争夺名位权利的现实吗?

为善的心愿,敌得过作恶的力量吗?

傅雷连同他忠实的伴侣,竟被残暴的浪潮冲倒、淹没。

傅雷已作古人,人死不能复生,可是被遗忘的、被埋没的,还会重新被人记忆起来,发掘出来。

                                                                             (本文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傅雷两次偷偷打开门,阻止孩子偷听大人讲话,并呵斥、赶跑他们,既显示了傅雷身上的孩子气,

表现他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严父。

B.夫人梅馥在傅雷训斥孩子时,一面抢先责骂儿子,一面挡住丈夫的盛怒。

这些表明在教育孩子的问

题上,她与傅雷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

C.傅雷在北京翻译工作会议时,举出许多别人翻译的谬误,杨绛对他的做法提出委婉的建议,认为他

的做法过于直接,应该先从自身挑毛病。

D.傅雷在听从了朋友们的建议后,曾熟读老舍的小说,想让自己的译文生动活泼,可惜没有再多读几

家书,以致未能解决译笔呆滞的毛病。

E.通过记述傅雷在文革动荡年代中的一些生活往事,让我们感受到一个真实而生动的翻译家形象,也让

我们反思那段惨痛的历史。

(2)傅雷为什么自比为“墙洞里的小老鼠”?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3)朋友们爱说傅雷固执,杨绛却认为他很随和;有人说傅雷狂傲,杨绛却说他虚心,这是否矛盾?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4)在文革初期,傅雷不堪受辱,以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

有人认为傅雷应该忍受委屈活下来,这样会翻译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你对此是如何看的?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在《虞美人》这首词中,南唐后主李煜的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无穷无尽。

B.中国女子柔道选手袁华在人声鼎沸的赛场上能做到充耳不闻、心静如水,而一旦发力,就令对手不寒而栗。

C.安倍晋三一上台就在外交领域采取了一系列动作措施,其中最为日本媒体津津乐道的就是“战略性外交”。

D.收入差别过大,导致骨干教师流失,对那些师资力量本就不厚实的普通学校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闯黄灯罚6分”的“史上最严交规”之所以引起人们的争议,是由于公安部有关部门在制定这一规则时,没有广泛听取民意,没有科学决策等原因造成的。

B.歼-15飞机是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首型舰载多用途战斗机,它具有作战半径大、机动性能好、载弹量多等特点,被誉为凶猛强悍的空中“飞鲨”。

C.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

D.“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2014年6月27日,“蛟龙”号海试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米,再创中国载人深潜记录。

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语言没有视觉的形象性         ②它不过是一群声音符号的组合

③诗歌表现思想感情的媒介是语言 ④但诗的语言却能在读者的头脑里构成栩栩如生的形象

⑤这靠的是什么?

就是读者的联想。

⑥这些声音符号本身没有形象

A.③①②⑥④⑤   B.③④⑤⑥②① C.①④②⑥③⑤ D.①⑤⑥③②④

16.2014年某省高考作文阅卷组对考生作文失分的集中因素进行随机抽查,结果如下

项目名称      具体内容              所占比例

语言表达      句子、词汇、修辞      39.45%

层次结构      层次、过渡            19.75%

思想内容      中心、材料、分析      33.90%

其他          书写、标点             6.90%

(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                     (2分)(不超过30字)

(2)看了这一统计结果,你对同学的建议是                       (3分)

17.据调查.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6分)

(1)针对这一现象,请你为电视台拟写一条公益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0字以内。

(3分)

(2)如果发现在校园里有同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