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考综谈高考综合能力测试.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069872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高考综谈高考综合能力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谈高考综谈高考综合能力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谈高考综谈高考综合能力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谈高考综谈高考综合能力测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谈高考综谈高考综合能力测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谈高考综谈高考综合能力测试.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谈高考综谈高考综合能力测试.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谈高考综谈高考综合能力测试.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谈高考综谈高考综合能力测试.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谈高考综谈高考综合能力测试.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谈高考综谈高考综合能力测试.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谈高考综谈高考综合能力测试.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谈高考综谈高考综合能力测试.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谈高考综谈高考综合能力测试.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谈高考综谈高考综合能力测试.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谈高考综谈高考综合能力测试.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谈高考综谈高考综合能力测试.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谈高考综谈高考综合能力测试.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谈高考综谈高考综合能力测试.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谈高考综谈高考综合能力测试.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谈高考综谈高考综合能力测试.doc

《谈高考综谈高考综合能力测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高考综谈高考综合能力测试.doc(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谈高考综谈高考综合能力测试.doc

....

.

.

.

谈高考综合能力测试,巩固基础知识是秘诀

整理掌握知识点

    综合考题目的实用性很强,和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要考生通过所学知识解释或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所以对付综合考,学会灵活运用知识点十分重要。

综合考试,把课本上面涉及的理论点整理了一遍,因为综合考试,文理是不分家的。

实际操作也好,灵活运用也罢,都建立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

    转换思维看新闻

    许多人把拓宽知识面等同于多做习题,我觉得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对于综合考试来说,题海战术是没有效果的,因为题目的可变性很大,你不可能去猜题。

去年的题目中有两道涉及世贸组织和APEC会议的时事选择题,还有一道关于轨道交通的物理题。

要回答这些题目,光靠书本知识是不行的。

高三时间比较紧,我的窍门是,每天利用晚饭时间看电视新闻,从中获得大量信息。

同时有意识地把这些时事或生活现象,用所学知识去解释,这是一个思维转换的过程。

    不做偏题和难题

去年是第一届大综合能力考试,许多同学如临大敌,找来很多参考书、习题册。

那些参考书上的习题,有的很偏很难,有点像智力测试题目。

可等考试后才发现,其实综合考并不会很难。

做自我总结,理清思路,将其中的知识点总结归纳出来。

长期积累,当看到这类题目时,就会知道可能涉及到哪些知识点。

2003年高考将更注重基础

明年高考改革和今年保持很大的连续性,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1998年,教育部提出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基本思路,即要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三个有助于”原则。

今年,全国除了台湾外都实施了“3+X”方案。

其中,湖北等省实行的是“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广东、上海、河南试行“3+大综合+1”;江苏试行“3+大综合”。

专家说,明年全国高考科目改革的模式会有两种方向:

一是注重单学科的作用,把综合学科作为资格参考。

二是注重综合科目测试,而把单学科作为高校选拔的参考。

但是无论哪一种考试模式,都要更加注重基础,遵循“三个有助于”原则。

明年命题有7大趋势

1、正确理解“来自教学大纲,不拘泥于大纲”的原则。

在命题设置上,要尊重中学教学大纲,但是不能超纲;不拘泥于大纲,在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还要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2、在试题设计上,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

在今后的高考试题中,会增加应用型试题和能力型试题。

3、试题的取材要密切联系当前我国和世界的政治、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变化。

而数学应用试题的信息来源一定要真实可靠。

4、试题以单学科知识和能力为主导,增加综合测试能力。

后者力争要打破传统观念,向跨学科能力过渡。

5、今后的高考试卷要适度缩短,以给考生思考的时间。

过去的试卷长、题量大,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熟知事物的反应速度;改革后的试卷减少了题量,可以留下时间给学生充分思考。

6、在试题的布局上,要有利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这是认识的一般规律,有利于考生更好的发挥。

7、随着高考人数的增加,试题难度会适度降低,但是仍然会保持高考的选拔功能。

明年高考提前一个月,只要教育部没有大的科目改革措施,明年的命题思路会和今年的保持一致。

今年高考各科命题的特点如下:

语文:

体现综合性和能力性特点。

表现为主观题增加,客观题减少;试题思辨性和实用性提高;联系了社会实际,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

数学:

保持高考改革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今年的试题严格按照《考试说明》命题,这也是今后的命题思路。

表现为重视教材内容的考查;不回避以前考过的重要内容;减少运算量,加大思维量;降低试题的入口难度;考查了主干内容。

其中,应用题的考查是一个重点,今年该类试题有以下特点:

A、应用题的信息来源要真实可靠;B、应用题的个数明显在增加;C、注重考查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及应用的能力。

应用题的命题原则是关注社会现象,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及探究的能力;考查实践动手能力;开放情景设置,实现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尊重学生的个性。

此外,今年数学高考试题还突出了归纳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英语:

重视听、读、写能力的考查;加重语法实用的考查,重视语言的交际能力。

在今后的高考复习中,要扭转重知识传授、轻能力的考查;要意识到学习语法的目的在于应用;阅读理解是复习的重中之重,要以此带动词汇学习,提高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

文科综合:

1、强调主干知识的考查,所考内容在教材中占主要地位。

不鼓励学生死记硬背所有的知识点。

2、建构基础知识的框架和体系。

这一点要落实在课堂上,在课堂上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

3、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应用、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学生要善于观察,提高分析信息和图表的能力,具备多角度的综合思维方法。

4、处理好单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5、反映了热点问题,有机地结合书本上的基础知识。

在复习中要关注焦点、重大的时政热点,但这些都要通过基础知识反映出来,所以,基础不能扔。

理科综合:

以能力测试为指导,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今年试卷结构的特点完全符合《考试说明》上的要求;试题的难度有梯度,突出了高考的选拔功能;强调了基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强调包括推理、实验推究、获取知识能力的考查。

由于研究性学习重视方法和过程的探究,不重视结果,它在高考中暂时难以体现。

今后还要加大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试卷的差异,表现为减少相同、相似题的个数。

重点院校不扩招

今年我国高考计划招生270万人,其中本科150万。

由于专科和高职超过了招生计划,今年实际的招生人数超过了280万人。

2003年我国高考招生将继续保持稳定,不会超过当年招生总人数的5%。

重点院校明年不扩招,将集中力量扩大研究生的办学规模。

明年的保送生政策和今年保持一致,不会超过当年高考总人数的2%。

并且,政治思想是选拔保送生的一条重要标准。

明年,复读生人数会增加,部分省市将提高复读生的录取分数线。

谨防四大复习误区

今年的高考试题没有超出考试大纲的要求,试题以单学科为主,没有过分强调综合科目的测试。

但在复习中,全国部分地区的中学出现了这样一种不好的倾向:

过早地进行跨学科交叉渗透,过分强调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过分迷信名师名校模拟试题,反而忽视了基础

知识的训练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造成高考失误。

误区一:

过早进行跨学科交叉渗透,忽视建构学科知识体系。

有些教师、考生和家长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对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存在恐慌和忧虑心理,认为综合科目的满分为300分,每小题分值很高,于是就把目光放在“X”上,过早进行跨学科交叉渗透,有的家长要求考生一进入高三就做跨学科交叉渗透的题目,有的学校在高三上学期就进行综合科目的模拟测试。

这造成有些考生由于未打好扎实的基础,忽视建构学科知识体系,从而严重影响考生的身心健康。

误区二:

过分强调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忽视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近两年来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试题以现实问题立意命题,试题以社会热点、焦点和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为立意命题。

由于总复习时间紧,就集中精力分析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而忽视了全面打好基础,忽视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误区三:

过分迷信已实施“3+X”地区“名师”的讲课和名校的经验,忽视从本校教学实际出发。

误区四:

过分强调大量使用已实施“3+X”高考改革方案的外省名校试题进行强化训练,聘请名校名师猜题押题,突击训练“活题”、“难题”,扰乱了教学计划。

纵观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的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测试目标及测试内容,可以概括为基础性、综合性、多元性等多种基本要求,其中基础性最重要。

阅卷专家评析今年试题

在昨日的2002年高考理科试题评析暨高三教学研讨会上,我省高考化学评卷组组长陈永熙和生物评卷组组长程汉华评析了今年高考试题,并对2003年高考复习提出了建议。

化学

试题特点:

强调基础要求学活

今年化学试题立足于基础知识,注重知识的应用,与社会生产、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加大了实验的考查比重,强化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

纵观2001、2002年高考化学试题,命题依据仍然是《教学大纲》中包括的必修和选修内容。

由于今年是网上评卷,评分细则一经统一便不能改动,这是和手工改卷最大的不同点。

而有的考生未答到关键的得分点,导致失分。

从考试内容来看,今年的试题不再像以前强调知识面的覆盖,而是强调如何学活基础知识;不是强调复杂的化学计算,而是强调对原理的理解。

在今年试题中,由于考生书写不规范导致失分的现象较多。

比如第24题,有不少学生吃亏于没有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计算结果,因而得分不高。

还有20分的实验题,全省有2.02%的考生得0分,平均分也只有10分,原因之一就是语言不规范。

复习要点

1、加强基础教学

每年高考试题的题型虽然变化莫测,但仍注重基础方面的知识。

而有不少学校宁可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涉足题海战术,却忽略了提高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得不偿失。

2、规范化教学势在必行

在今年的试题中,有机结构式、元素间成键的位置如何连接,往往有许多学生出现错误,结果得0分。

再如化学方程式中,按规定凡是书写不规范(大、小写不分)、元素符号写成中文(不按题目要求答题)、未配平等均计0分。

许多基本的化学反应条件、化学专业用语中出现了错别字,严重影响了得分,不少同学因此得0分。

这些情况应该引起考生和教师的高度重视。

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还应指导学生严格按指定的位置答题。

今年有部分考生答错位置,文不对题,结果得0分。

3、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目前在我省的中学中,按教学大纲开足实验课的很少,而开设计性实验的学校更少,造成不少学生是在黑板上、试卷上“写”实验。

近年来,实验考试题的比重逐渐增加,分值也较高。

而考生在实验题上的得分普遍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动手少,对实验中各设置的功能缺少认识,分析问题思辨的能力差,同时缺乏准确科学的语言来表达。

因此,在准备明年的高考中,一定要注重实验教学。

4、注意学科之间的交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复习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运用,还要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化学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还要注意逻辑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等方面的修养。

在今年的阅卷中,就看到有学生把气体“排出”写成“追出去”、“赶出去”等不规范用语。

生物

试题特点:

理解题型增加紧跟社会热点

今年生物试题不仅考查了基础知识,还对实验过程正确与否及对实验结果的观察进行了考查。

生物试题虽然只占理科试卷300分中的60分,但题型紧跟当今社会热点问题。

覆盖面不是太广,也没有超出教学大纲上的要求。

试题的难易程度属中等,既注重了基础,又强调了实际应变能力。

并且,今年的单纯记忆型试题减少,理解型试题增加了。

复习要点

注重基础知识;必须重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对试题情景的分析;加强实验教学中的实践性和探索性。

全国高考提前进行高中政治课程调整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由于从明年起全国高考将提前一个月进行,为适应这一改革措施,教育部日前下发了《关于调整高中思想政治课有关教学内容的方案》的通知,对现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了删减。

高中一年级:

《经济常识》的前言、一单元、二单元、三单元、八单元都有删减。

高中二年级:

《哲学常识》的一单元、二单元、五单元、七单元都有删减。

高中三年级:

《政治常识》的前言、一单元、二单元、三单元都有删减。

高中其它学科的教学内容也作了调整,但变化不大。

2002年大综合测试目标及应试对策

在完成学科内综合复习的基础上,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门学科的科学整合,应对文理大综合的测试,是3+大综合高考复习第二阶段的重要任务。

要在大综合测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必须把握综合测试的考核目标及内容,落实科学的复习对策。

  一、大综合考试的目标及内容解读

  考核目标:

  

(1)了解识别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

  

(2)分析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

  (3)评价自然领域和社会领域中有关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4)体现基本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考核内容(含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

  

(1)再认或再现所学的自然科学或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的、核心的概念与结论。

  

(2)理解相同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之间的区别,以及不同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

  (3)根据文字、图表、数据、公式等所给背景材料,分析说明有关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存在和变化发展的状态、原因、趋势。

  (4)对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多角度、多层面的描述。

  (5)正确评价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

  (6)体现经济繁荣、社会公正、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

  如何正确、全面把握这十条原则性、概括性的考试要求,并把它内化到复习备考过程中,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去理解:

  第一,“了解识别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考核目标,主要通过再认或再现所学的自然科学或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的核心的概念与结论,“理解相同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之间的区别,以及不同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等考核内容来实施和体现。

是否“了解”体现在能否“再认”或“再现”,能否“识别”,体现在能否“区别”与“联系”。

  “再认”或“再现”,关键是记忆,对六门学科中许多的名词、术语、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最基本的概念与结论必须记忆,因为这是理解和应用的基础。

“识别”,关键是比较,只有通过全面深入的比较,才能真正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作出正确的鉴别和选择。

由于大综合试卷不可能对六个学科的概念和结论进行覆盖,考核内容是基本的、核心的概念与结论,所以各学科必须明确最基本的概念和结论是哪些,并在复习中强化。

同时对这些概念与结论的形成过程、内涵和外延、区别与联系要全面掌握,能灵活运用这些概念与结论,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分析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一考核目标,主要是通过以下考核内容来实施和体现的:

“根据文字、图表、数据、公式等所给背景材料,分析说明有关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存在和变化发展的状态、原因、趋势”;“对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多角度、多层面的描述”。

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要具备以下几项能力:

(1)能读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资料的能力。

即能理解图表的主要内容及特征,能读懂一般性科普类、政史类文章,并能根据有关资料得出相关的结论。

要求考生具备分析处理数据、观察图形、图象并发掘其中的隐含信息,并按内在联系抽象归纳、逻辑地统摄规律的能力。

(2)分析理解能力。

在综合能力考试中,理解能力一般包括三个层次的要求:

用不同的词汇表达已知知识,或将已知知识从一种表述形式转化成另一种表述形式;不仅能识别构成有关问题的各个因素、环节,而且清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跨越相关学科知识本身去对结果作出推论,或通过已有条件扩展相关学科知识。

(3)综合能力。

对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就是综合。

多层面的描述,则突出学科内的知识能力的综合,多角度的描述,则突出学科间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大综合考试的内涵在这里得到最有效的落实,我们必须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第三,“评价自然领域和社会领域中有关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作用和意义”以及“体现基本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等考核目标主要通过以下考核内容来实施和体现。

“正确评价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体现经济繁荣、社会公正、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趋向”。

要达到以上测试目标,要求考生通过对各门学科的学习,全面、科学地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树立起科学的自然观、社会观,进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正确评价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

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能一分为二地评价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和社会事件及其影响,在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评价中体现出其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是科学实现其社会文化职能的主要形式,包括自然科学发展所形成的优良传统、认知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

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包括理性意识、情感体验、生命追求、价值观念和实践规范。

大综合考试以现实问题立意命题,考核内容以及考生的作答范围和方式,不仅涉及到事实问题,也涉及到价值问题。

所以我们对这方面的考核目标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四,在综合能力测试中,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依据《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学科内容的安排,并非事先有一个固定的比例,而是服从、服务于人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的固有逻辑,不搞学科知识的“拼盘”,强调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对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以利于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上命题的指导思想,是对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及内容的高度概括,将在具体的考试内容和形式中加以体现。

命题指导思想就是我们复习的指导思想,考试目标就是我们复习的目标,只要我们把握考试目标、切透考试内容、提高应试能力,我们就能取得大综合考试的理想成绩。

  二、大综合考试的应试对策

  大综合考试的应试对策应围绕一个目标、二个重点、三个阶段去落实,即明确考试目标,突出能力立意,学科内综合二个重点,抓好学科内综合、学科间综合、应试训练这三个阶段。

基本对策是立足学科,夯实基础,注重渗透,贵在贯通,联系实际,拓宽视野,优化训练,重在能力。

科学调适,创出佳绩。

  下面就关键性的对策提出四点备考建议。

  1.科学整合

  大综合,大范围,涉及六门学科。

试题中既涉及学科内综合,又突出学科间综合,既要求知识的综合,又侧重能力的综合;既立足于学科知识,又拓展到自然、社会科技等知识;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际应用,文字、数据、图表、情景、知识、能力,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科学的测试。

如何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进行高效的复习,提高应试能力,关键在科学的整合。

整合的过程就是综合的过程。

目前一般学校都已基本完成学科内综合的复习,即六门学科内单一知识点过渡到多知识点综合,完成了学科知识网络体系的建立,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得到落实。

现在要开始由学科内综合向学科间综合的过渡,再由学科间的拼盘式的综合过渡到学科间的融合。

各学科教师要自觉地围绕大综合考试的目标要求,指导学生,把学科内网络化知识组合成学科间联系的立体化知识思维网络。

六门学科的知识构建和思维体系关系如下:

  根据以上关系,要明确各学科在大综合考试中的地位,同时利用现实的重大的事件作为背景材料,各学科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展开讨论,使各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得到整合,围绕WTO问题、9.11事件问题、水土资源问题、环境保护问题、邪教问题、安全生产问题、基因工程问题、诺贝尔奖等重大科技成果问题、公民道德教育问题等展开各学科的综合复习,要有选择,抓大放小,由大到小,渗透辐射,要有计划,学科内强化列学科间的小综合,最后达到大综合。

要明确任务,各学科通力协作,要突出重点,纲举目张。

经过科学的整合,我们的考生就能统揽综合的全局,适应大综合要求的考核。

  2.有效调控

  大综合,浅知识,相对“3+2”和“3+小综合”考试来说,难度要小。

但如何正确把握,有效调控,是实施高效复习的关键。

目前复习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深度广度问题,教师放不下,学生不放心,由于受原来“3+2”及“3+小综合”复习惯性的影响,由于大综合还没有形成数量较大、设计成熟的试题库,所以复习的深、广度一方面受教师的个人理解决定,另一方面受一些练习卷的试题导向决定,处在一种心中无数的复习状态,于是形成一种共同的复习态势,宁深勿浅,宁滥不精,但同时又遇到科目多、时间紧的矛盾,所以能否正确调控复习的深度广度,将成为能否取得大综合考试优异成绩的关键,也是师生在复习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

我认为,首先要明确,因为综合程度大,涉及学科多,试题难度在某一个学科上不可能挖得很深。

由于涉及学科多,对某一个学科来说,命题时只能是最基本、最核心的主干内容,所以大综合的试题难度就某一学科来说要小于“小综合”,这是总的定位。

其次因为大综合考试的内容是高中的必修内容。

所以较难的选修内容可明确地不列入复习范围,并在练习中严格选择,不予涉及。

第三,考试说明对各学科的考核内容与要求作了明确的界定,对了解、理解、应用等不同的能力层次要求都有比较明确的说明,这是我们复习中最权威的依据,对相关知识与能力的复习我们要按这些要求去落实。

第四,综合测试的考核目标和能力,考生经过长期的学习、生活积累,在掌握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已初步具备,我们在高三复习中也不可能重新准备,要相信我们的考生能经得起综合测试的考验。

这一点也是综合能力测试的特点所在。

明确以上四点,切透考试说明,我们就能取得最大的复习效益。

  3.注重能力

  大综合重能力,命题以能力为立意。

由于综合能力考试所涉及的知识,多以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呈现出来,所强调的能力,重要是学习能力,即选择、加工、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注重能力培养关键是学习能力,大综合试题的构成有三个要素,背景、知识、能力、解题的过程是一个信息的加工过程。

也是能力的体现过程。

所考核的实际上就是接受信息(包括已经学过的知识和观察社会、课外活动所接受的知识,做过的实验所提供的信息,考卷上背景材料所给出的信息等等)和处理信息(将这些信息进行调用、筛选、转换、重组)和输出信息(文字、图表、关系式、数据等表达方式)这三个信息处理过程中有一个出问题就说明能力培养不到位。

接受信息要能适应各种信息源,选择有效信息,处理信息要能删除无效信息、排除干扰信息,调用原有贮存的信息并进行分析、比较、推断、解释、应用、评价,输出信息要全面、准确、规范,这包括了整个解题过程,在复习中要各学科协调,强化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4.适应训练

大综合,高效益。

2002年江苏高考大综合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

这对高考夺高分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强化适应训练,提高应试能力必须从现在抓起。

一要综合提高各学科平衡发展,所以学科内综合的训练将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同时学科间综合逐步到位,以适应大综合试卷的考核。

二要积累材料,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科技,广开信息渠道,掌握背景材料,对重大社会、科技热点问题给予关注。

三要自我反思,消除失分因素,针对自己基础知识弱、或审题能力弱、或知识迁移弱、或文字表述弱、或读图识图弱等薄弱环节进行专项治理,减少失分就是争分。

四要心理调适,不断提高应试心理素质,不要被新材料、新题型、新背景所吓倒,相信自己的能力与素质,信心就是成功。

高考是知识、能力、生理、心理的大考核,大综合考试只要知识面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掌握科学的应试策略,不少非“尖子生”也考出了惊人的好成绩。

要说与往年相比,今年政治题的一大特点是:

热点不热。

南宁二中的岑德进老师说,往年的主观题主要考热点,但今年的政治题有点出乎考生的意料:

加入世贸组织、扩大内需、加强整顿市场秩序、反恐、关注弱势群体等热点问题都没有出现。

岑老师认为,政治试题不能体现当前中心工作,这不能不说是个缺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