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学入门知识大全.xls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11830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XLS 页数:84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水学入门知识大全.xls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风水学入门知识大全.xls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风水学入门知识大全.xls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风水学入门知识大全.xls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风水学入门知识大全.xls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风水学入门知识大全.xls_第6页
第6页 / 共84页
风水学入门知识大全.xls_第7页
第7页 / 共84页
风水学入门知识大全.xls_第8页
第8页 / 共84页
风水学入门知识大全.xls_第9页
第9页 / 共84页
风水学入门知识大全.xls_第10页
第10页 / 共84页
风水学入门知识大全.xls_第11页
第11页 / 共84页
风水学入门知识大全.xls_第12页
第12页 / 共84页
风水学入门知识大全.xls_第13页
第13页 / 共84页
风水学入门知识大全.xls_第14页
第14页 / 共84页
风水学入门知识大全.xls_第15页
第15页 / 共84页
风水学入门知识大全.xls_第16页
第16页 / 共84页
风水学入门知识大全.xls_第17页
第17页 / 共84页
风水学入门知识大全.xls_第18页
第18页 / 共84页
风水学入门知识大全.xls_第19页
第19页 / 共84页
风水学入门知识大全.xls_第20页
第20页 / 共84页
亲,该文档总共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风水学入门知识大全.xls

《风水学入门知识大全.xl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水学入门知识大全.xls(8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风水学入门知识大全.xls

中国风水学与天文学按照现代科学观点,天文学是研究宇宙星象(即天象)性质、关系及运动规律的理论。

它的研究对象是辽阔空间中的天体。

近百年来,根据其研究的性质及运用属性,由古天文学逐渐演变为两大分支:

一是现代天文学,是以精密观测和计算为基础,与人世关系脱离,成为一门只研究天外星体本身现象的纯科技;二是星象学,西方称星辰学,是根据天象关系及运动规律来推测和预测人世事务吉凶规律的学问,亦即是研究天体对地球及人类的影响关系的学问。

现代天文学和星象学同宗同源,但后者,备受科学的歧视和冷落,以至称作“迷信”、“伪科学”,这实欠公允。

人类的今天与昨天是发展关系,承袭关系,人类历史上的古科技,由于认识工具原始,具有“感知”特点,其信息获取及类比推理显得粗糙,欠准确精密,但她毕竟也是优存劣汰,指导人类的生产生活,由蛮荒走向今天的文明。

而且,其中也闪烁着伟大的认知和发现。

星象学最重要的科学命题是天体与地球及人类有着相互影响关系。

而且这种关系是有规律的,由天体的异常变化可以预知和推测地球及人类的吉凶祸福。

现代天文学的发展也再次证明天体与地球及人类之间这里所说的“方法”包括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的内容。

“指现代宇宙学研究的对象。

存在着某种相互影响关系。

实际上,现代天文学也已不再是单纯的理论科技,它同时也肩负着预测地球及人类命运的使命。

那么,何谓星象?

什么是星象学?

现代人知之甚少。

星象是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各种现象。

简单概括为:

太阳、月亮及太阳系各行星的运行周期路线位置及光象;二十八星宿的位置、区域及其光象;太阳黑子、日食、月食、彗星、流星、新星、极光等星曜异变情况;日月星辰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变化情况等等。

星象学,在西方称星辰学,分为两大部分:

占星术和星命术。

中国,在汉代萌芽,唐代形成体系。

占星术是根据各种星象的异常变化来预测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及人类社会中的异常事变的学说和技术。

开元占经是集中国古代占星术理论之大成的巨著;汉墓出土的竹简文书五星占是中国古代占星术的生动实例;天文志是中国古代占星术及其实例的渊薮。

星命术是古代根据日月五星四余二十八宿及其运行变化关系来预测和判断个人命运吉凶祸福的学说和操作技术。

唐朝李虚命书三卷,张果星字为其典籍,宋代徐子平等人发展。

占星术主要用于国家朝廷的军国大事上,受其影响最深的是社会上层;而星命术则主要为个人推测命运吉凶祸福,通行于社会中下层。

但作为星象学一个整体,中国古天文学,还有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历法的计算与编制。

推演出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阴阳”历法。

它是中国科技、政治、军事、经济及文化等领域的宇宙时空参照系,有很多内容,至今沿用,功不可没。

中国风水学“理气说“来源于古天文学中国古天文学和星象学根据月亮(太阴)的盈亏和太阳的行程,确立了地球一年四季十二个月的“时间”序列。

并由此,把“时间”扩充到天体和宇宙的“空间”,形成了按照中国地理的“星象分野”之学,即二十八宿与地球表面的对应关系,天文的名称叫做分野。

这是中国古文明的“时”“空”统一观念,即宇宙观。

为进一步探索宇宙物理的变化与人事演变的微妙关系打开了大门。

由此,产生了“知天”、“知命”、“反身而诚”而合于天心的中国风水学说。

北宋五大儒之一邵康节,在其观物内篇和观物外篇合集而成的皇极经世的千古名著中,他把人类世界的历史寿命,根据易理象数和古天文星象学的法则,归纳为一个简单易记的公式。

这个公式叫做“元、会、运世”。

一元包含十二会(会是指每月的月初和月尾,即晦朔之间,便是日月相会的时间);一会包含三十运(运是指每月之中,地球本身运转三十次);一运包含十二世(世是指一天中的十二时辰);一世包含三十年(每一时辰,有三十分)。

即:

一世30年为一世十二世30x12360年为一运三十运30x123010800年为一会十二会301230x12126900年为一元简化公式为:

30(年/世)x12(世/运)x30(运会)x12(会元)126900元一元便是代表这个世界的文明形成到毁灭终结的基数,由开辟以后到终结的中间过程之演变要经过十二会。

用现代地球物理的概念,就是一个冰河时期。

一会是10800年,约一万年。

天由于会开辟,即十二辟封的复势开始,约有一万多年。

然后形成了地球,是用丑会,十二辟卦的地泽临卦,如一年中的十二月天气变冷,这和现代的地球物理学说一样,在那时代,地球因冷却而慢慢冻结起来,表面凸出的是高山,凹下的成为海洋。

到了有人类存在天地间,已是进入了十二辟卦的泰卦,三阳开泰,为寅会。

由尧甲辰年登位那一年作标准而开始计算。

我们现在是处在“午”会(见十二辟势图)。

历史上的“烧饼歌”,“推背图”均源自于邵雍的皇极经世。

为便于记忆,年配上“天干”“地支”,于是“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的观念为中国风水学说奠定了理气(三元)理论基础。

干支法为天干记日,地支记月。

山海经记述了十日十二月的传说,大荒南经:

“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海外东经:

“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

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大荒西经:

“帝俊之妻常羲,生月十有二。

”在现今出土的甲骨文中,已经有完整的天干与地支,并且排列成六十甲子的形式,用于记日。

现在我们采用的甲子年是从黄帝甲子年一月一日开始计算下来的。

天干有十个: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根据群书考异说,“甲者拆也,言万物割符甲而出也”“乙者,万物初生,曲孽而未申也”。

天干是取象种子从甲壳中生出,破土而出的状态。

很像菜市场的“豆芽菜”的形象。

地支有十二个:

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

子,“孽也,阳气始萌,孽生于下也。

”丑,“纽也,寒气自屈也”。

也是取象天地万物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天干地支的先后不是简单的先后次序,而是通过生物的发生、少壮、繁盛、衰老、死亡、再生而体现宇宙气场的变化规律。

天干地支是中国祖先的天文坐标系统。

甲与子、乙与丑依次组合,成为六十甲子。

六十甲子来源于土水木三星。

天文学证实,这六十年恰是三星的会合周期c木星绕太阳一周约十二年,土星绕太阳一周约三十年,两者最小公倍数是六十年,而水星是五十九年回到原方位。

例如:

1966年3月23日河北邢台发生72级大地震,上推六十年,1906年12月23日新疆玛纳斯发生8级地震;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78级地震,上推六十年,1917年7月31日吉林浑春发生75级地震。

六十年是土、木、水与地球会合周期,在地球对应的区域,地球引力增大,加大了发生地震的外因。

三个六十甲子是一百八十年,这就是三元运气说。

现代天文学证实,一百八十年恰是“九星连珠”的会合周期,当天上的九大行星同处于太阳的一侧,分布在一个小的扇面内时,成为行星的大会合,民间叫九星连珠,古人认为这是很危险,地球将有大灾变。

“花甲”花甲之年“是指人进入六十岁以后暮年危险期,“生于上元吉,生于下元凶”是一百八十年“九星连珠”的危险周期。

由甲子年推得的“九星连珠”应满足如下两个条件:

(1)五大行星一金木水火土的冲、留、合状态,参同契称之为“五纬错顺”。

(2)五大行星冲、留、合天象状态对应地球所处的区域。

五大行星的冲、留、合天文学的概念:

合,是指地球轨道外的行星,火、木、土等,当它们运行到太阳的背后时,它们和太阳在视天球上处于同一位置,叫合;对于地球轨道内的行星,一个运行周期内有两次合,一次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称下合;另一次它同地球分在太阳两侧,称上合。

留,随着外行星由西向东移动的速度愈来愈慢,最后好像住了下来,叫留。

冲,然后外行星开始由东向西逆行,当地球绕过太阳,与外行星处于太阳同侧时,地球与外行星距离最短,叫冲。

地球轨道内的水、金二星叫内行星。

它们不能与太阳分居地球两侧,所以没有冲,而只能居地日之间,叫上合或下合。

例如:

1982年13月,金、水二星在南半球“下合”,又有木星产同一纬度上对应。

三星对应区域是澳大利亚中、南部及南美南非相同纬度一带,13月又恰是南半球雨季。

因此预报上述时间和地区将有百年不遏的大洪水。

事实竞如预报的一样,1月下旬,南非马达加斯加发生洪水灾害;南美秘鲁河水泛滥;澳大利亚北降水20050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49成,属特大暴雨量。

3月中旬,南美玻利维亚中部发生洪水,淹死十万头牛。

中国风水学在涉及建筑事务的一系列活动中,诸如:

选址、规划、设计、营建、时间等,不像西方仅仅考虑太阳的采光一个因素,而是把太阳、月亮、地球围绕太阳运行一周天的过程中,所对应的二十八星宿及彗星流星雨群等都纳入了其参照坐标系。

用现代观点分析这是非常科学的。

风水学入门讲义编者按:

人类一直在追求和平的环境和健康的体魄,然而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一些看似不相干的事,却往往联系得如此紧密,大大超出了人类现有的认识水平。

对于许多民族和国家的人来说,不会认为自身的健康和自己的住宅以及过世家人陵墓的方位、地势等问题有太大的关系。

但在中国,这个问题已经历了数千年的验证。

也许用全息论的观点,可以做出一点勉强的解释。

前言中国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内容繁多,其中包含的“风水学”更显得博大精深,为中国炎黄子孙几千年来的经济、文化以及科技的发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像一颗灿烂的明珠,永放光芒。

自古以来,人们用风水知识进行趋吉避凶、解除病苦和贫困,乞求子孙的繁荣、福禄的旺盛、仕途的顺昌、爵位的升迁等方面,均依赖选择、改变风水来实现。

因此,古人总结为:

风水之道“夺神功,改天命。

”风水知识浩如烟海,笔者只能以所学之微不足道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风水学的基本含义二、谈风水学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三、浅谈风水知识的基本内容

(一)形势

(二)理气四、罗盘的发明和应用五、风水对人体生命的影响六、学习风水的现实意义本帖最后由道士老六于2008-7-1201:

18编辑一、风水学的基本含义风水这一名字起始于中国晋朝托名为郭璞(公元276324年)所著的葬书。

书曰:

“葬者,乘生气也。

”经曰: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便有止。

故谓之风水”。

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又曰:

“浅深得乘,风水自成。

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

夫土者之体,有土斯有气,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

”在这以前人们把风水文化称为堪舆学。

玄灵修真辞典中说:

“堪舆,属传统文化方术之一,堪舆风水之术,在我国民间流传较广,天地的代称,淮南子许慎注:

“堪,天道也。

舆,地道也。

”即风水,指住宅基地或坟地形势,也指相宅、相墓之法。

还可理解为:

堪者仰观天象,舆者俯察地气。

辞源说:

“风水,指宅地或坟地的地势,方向等。

”辞海说:

“风水。

也叫堪舆。

也指相宅、相墓之法。

”风水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

风水理论的核心是人,它追求的目标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与统一。

在天、地、人三者之间,既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又不偏废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注重天时、地理、人和之间的协和自然美。

故有人又称风水学是“地球磁场与人类关系的学问”,也有人称它为“美学”,还有人称它为“环境学”、“元素学”、“软科学”等等。

其范围包括住宅、宫室、寺观、陵墓、村落、城市诸方面,其中涉及陵墓的称为阴宅,涉及人居住方面的称为阳宅。

风水对居住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基址的选择,即追求一种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能满足的地形条件;二是对居住形态的处理,包括自然环境的利用与改造,房屋的朝向、位置、高低大小、出入口选择,道路、供水、排水等因素的安排;三是在上述基础上添加某种符号(即理气),以满足人们避凶就吉的心理需求(摘风水探源序)。

风水学有时还叫地理风水或简称地理学,很早以前还有称其为青乌、青乌术的等等。

二、谈风水学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中国人对地理风水的意识产生很早,“上古之时,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在那种危机四伏的自然条件下,人们先以树木为巢舍,后来在了解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中,首先对居住环境进行了改造。

大约在六七千年前的原始村落半坡村遗址,“选址多位于发育较好的马兰阶地上,特别是河流交汇处离河较远的,则多在泉近旁。

”西安半坡遗址就座落于渭河的支流浐河阶地上方,地势高而平缓,土壤肥沃,适宜生活和开垦。

由此可知,那时的部落对居住环境已有所选择,并且这种选择是建立在对地理环境和风水知识有所认识的基础之上,懂得居住方位与日照和风寒的关系。

如半坡中间的房子朝东,围绕大房子氏族成员的房子多朝南,即表现出“喜东南,厌西北”的特点,遗址四周有防御性豪沟;沟北、南有公共墓地,居住与墓地分开(风水探源)。

到了殷周时期,已有卜宅之文。

如周朝公刘率众由邰迁豳,他亲自勘察宅茔,“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

”(诗经?

公刘)到了战国与先秦时期,是风水理论的形成时期,司马迁史记?

樗里子传载:

战国秦惠王异母弟樗里子,生前自选地于渭南章台之东,预言:

“后百岁,是当有天子宫夹我墓。

”至汉兴果然,长乐宫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

反映了当初活人的住宅和死人住宅的选择规律。

秦代朱仙桃所著的搜山记,成为风水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汉代时,人们已将阴阳、五行、太极、八卦等互相配合,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对宇宙总体框架认识的理论体系。

这个框架是风水学的理论基石,对风水的应用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使风水由以前人们只是用于卜宅、相宅的机械活动,升华到理论阶段。

这时的风水理论不但包括了择地,而且包括了择日,王充论衡中对择日的论述甚为精辟,已有了“太岁头上不敢动土”的理念。

秦汉时期有关风水的专著,除葬书外,见于汉书艺文志的还有堪舆金匮、宫宅地形等。

这些书已被失传,今日无法找到。

魏晋南北朝时代,风水理论已经逐渐完善,如托名郭璞的葬书一直被推崇为风水理论的“经典”。

同时他还著了葬书锦囊经。

当时的风水师也颇受推崇,如管辂以占筮、相术、相墓著称于世,据说他经过魏将母丘俭的墓,曾“依树哀吟。

”人问其故,曰:

“树木虽茂,无形可久,碑诔虽美,无后可守,玄武藏头,苍龙失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已备,法当灭族。

”后来果然应验。

郭璞之母死后,他选地于暨阳的一块地安葬,四周全为水,有人认为地方不好,水一涨就会淹没墓地,郭璞预言以后此地大水干涸。

果然过了不久,大水退去,墓四周几十里都成了上等良田,从此郭璞名声大震,后来人们因郭璞著葬书被推崇为风水祖师。

唐宋时期,风水学普及最突出的表现是葬书的流行、罗盘的广泛使用。

青囊奥语的诞生,使风水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理论,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和流源。

这是由当时的历史环境和科学的发展所决定的。

隋末到唐时,李播、李淳风父子作天文大象赋、大衍历、李淳风负责编篡的晋书、隋书中的天文志等诸多的天文书籍,皆对天上各大星座作了详细的描述,使风水之学与天地相对应。

在地理学上则兴起了对山川地形进行考察的热忱,从而促进了风水学理论应用于对山川地形的踏勘。

唐代高僧一行在公元710年就提出了磁偏角的叙述。

李淳风、禅师一行因此而被后世尊为风水一代宗师。

唐代佛道盛行,与风水学互相渗透,尤其是道家“气”的学说,以及易经、太极、阴阳、八卦等理论,成为后期风水学的理论核心。

新的风水理论十分繁杂,总括起来可以分为两大流派。

一是江西派称为形势派,也叫峦头派;二是福建派称为理气派,也叫宗庙派。

江西派肇于赣州杨筠松、曾文迪、赖大有、谢子逸等名宗师,其专以山川的起止为主体。

以龙、穴、砂、水、向相配为内容,杨筠松被尊奉为风水祖师,后世称其为杨救贫,名益,简称杨公。

扬公是窦州人,掌灵台地理之官,金紫光禄大夫,遇黄巢起义时,窃风水禁书玉函经秘本逃隐民间。

后来他著有疑龙经、撼龙经、葬法十二杖、青囊奥语等。

为风水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书一直被推崇为至宝。

理气派也叫理法,是从时间和空间上考察人体与地理、气候、地极、磁波等变化的关系。

之交派在实践中总结出形势为体,理气为用,体用结合的道理。

到明清时代,风水发展到了极点,风水活动遍及民间及至皇室。

明朝开元时的刘伯温就是一位风水大师,他对风水学也有很大的影响。

后期蒋大鸿对地理风水在杨公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个新的阶段。

所著地理辩证是以挨星为理气的主要内容,为近代风水理论的经典。

清末沈竹礽大师又著沈氏玄空学,对蒋公的理论作了深入浅出的著述,已被尊为当今风水理论的重要经典。

明清两代风水论著繁杂纷呈,伪书泛滥,使初学者无所适从,常因真伪理论的矛盾而被困惑。

常言说: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正因为伪书得以盛行一时,江湖术士流行,为民间造葬行术,带来了中国近代史上腥风血雨的大悲荡。

从本质上看,风水学产生于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需要,其理论来源于人们长期观察自然和改造自然地理环境的实践,因而其理论与应用都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并被证明是科学的。

三、浅谈风水知识的基本内容地理风水总括而讲,它包含形势(也叫形法)和理气两大系统。

这里先谈形法,再谈理气。

(一)形势形势也叫形法、峦头。

它研究的是我们能够用肉眼直观的山川河流的形状和势态。

认为:

“气者,形之微;形者,气之著。

气隐而难知,形显而易见。

经曰:

地有吉气,土随而起,化形之著于外者也。

气吉,形必秀润、特达、端庄;气凶,形必粗顽、欹斜、破碎。

”(风水探源)。

这就在抽象的“气”与自然环境具体形态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只要认真深入地观察自然形态,便可知其“气”之吉凶,推导阴阳宅之祸福,可归纳为龙、穴、砂、水、向,被称为地理五诀。

这是把自然环境要素归纳成为龙、穴、砂、水四大类,根据这四大类本身的条件及其相互关系决定阴阳宅的向位及布置,就是立向。

所以对这四大类要素的考察和勘踏构成了风水形法的主要内容,称作“寻龙、察砂、观水、点穴”。

又按地理的特点分为山龙和平洋两种概念。

就论龙来讲,山龙的“龙”是指连绵不断、起伏盘旋的山峦、峰岭,亦称为“龙脉”。

而对千里茫茫的大平原,被称为“平洋”地带,以江河溪流为龙脉。

二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以下分别作以说明。

1、山龙中国的地形特点是西高东低,大部分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江河多为由西向东流,又是多山脉,少平原的地势形状。

故古人说其特点是“天倾西北,地倾东南。

”昆仑山之右边虽处中国西北,而实为世界之龙祖,故称为世界屋脊。

它是地球上所有山脉的祖根。

昆仑顶峰有太极、分阴阳、八方,故生八卦,然后胚生各支山脉分行世界各地。

因此中国龙脉大体有三条,北方艮龙、中原震龙、南方巽龙。

这三大干龙同出昆仑。

分出无数的支小干龙,小干龙又分支龙、小支龙,如大树分枝一般。

下面对山龙的龙、穴、砂、水及立向一一说明寻龙:

为什么把山脉称为龙呢?

这是由山峦的特点而命名的,丘陵地带的山、岭、峰、峦一个接着一个,“山外青山楼外楼”,连绵起伏,蜿延盘旋,忽东忽西,与神话中的龙非常相似,故名曰“龙”。

经曰:

“地脉之行止起伏曰龙。

”“龙者何?

山之脉,土乃龙之肉,石乃龙之骨,草乃龙之毛。

”又从要使用的穴地来说,把背靠的山峰称作“入首龙”,连接入首龙的山体称龙身。

寻龙也叫审龙,就是追溯审察入首龙的根蒂与行渡,溯本求源,审气脉、别生气、分阴阳。

就龙身而言,又分上格、中格、下格三个等级。

上格龙者千里迢迢,万里行程,跌宕起伏,宛若江河流动,浪淘波涌,龙身行尽,到头结穴,称千里来龙,千里结穴,而且前迎后送,左右夹护,如王候出行,浩浩荡荡,气势磅礴,形象整肃,令人生畏。

此等龙结地必出王候将相,不可等闲视之。

中格龙者百里来龙百里结穴,虽然龙脉左盘右旋,也有护卫的,但因来脉行程欠远,地力不及千里来龙壮观,故称中格龙。

十里来龙十里结穴,孤龙单行,无护卫,无迎送,随处结穴,即称为下格龙。

但得穴暖气聚,也得小康人家,便是平民之家。

龙之气脉正如高压电线,将电流源源送来,经变压送入用户,又如人体之动脉血管,将血液输送全身各细胞。

上格龙之气脉必经渡峡穿账、束气、顿账、入账等驳换之后灌入穴中,故称龙脉。

龙脉分祖宗山、父母山,祖宗指山脉的出处,即群山的起源之处,父母山即山脉的入首到头处。

见图示。

龙之宗族关系示意图:

龙有九说:

回龙形势蟠迎,朝宗顾祖。

如舐尾之龙,回头之虎;出洋龙形势特达,发迹蜿延。

如出林之兽,过海之船;降龙形势耸秀,峭峻高危。

如入朝大座,勒马开旗;生龙形势拱辅,支节楞层。

如蜈蚣爪,玉带、瓜藤;飞龙形势翔集,奋飞悠扬。

如雁腾鹰举,两翼开张,凤舞鸾翔,双翅拱抱;卧龙形势蹲踞,安稳停蓄。

如虎屯象驻牛眠犀伏;隐龙形势磅礴,脉理淹延。

如浮棑,仙掌、展诰、铺毡;腾龙形势高远,峻险特宽。

如仰天壶井,盛露金盘;领群龙形势依随,稠众环合。

如走鹿驱羊,游鱼飞鸽。

大干龙结地为都市,小干龙结地为集镇,支龙为村庄。

龙身气壮,人丁旺盛,龙身弱小,出人稀少,故谓之“山主人丁水主财。

”比如向前有一尖耸高峰,可称为笔峰,若遇上格龙入首作穴,即出人尊贵,向上笔峰可称为宰相笔,主生杀之权柄;中格龙作穴,出人聪秀,向上之笔峰可称作秀才笔,作家等,文章传世;下格龙作穴,即出人卑贱,笔峰可称作阴阳画笔等,谚曰:

“富贵须从龙身看,祸福再向砂水断。

”点穴:

穴,就是我们所要勘察的风水宝地的“点”,用于阳宅基地的中心点和阴宅的金井(指葬人的坟坑)。

古人说:

“寻龙易,点穴难,三年寻龙,十年点穴。

”足见点穴的难度和重要。

传说唐朝李淳风与袁天罡二位大师为皇室勘寻风水宝地时,一个先在所点穴位上埋了一个铜钱,接着一个也来点穴,在穴位上插了一根针,经主人察看,针恰好插入钱孔。

说明了点穴的传奇和微妙。

这个故事是真是假,无须赘述,但点穴是十分严格的,常言说阳宅一片,阴宅一点,这一点的堪定就在天心十道上下功夫。

天心十道的求法就是先通过审龙透气定出穴位的经度,再以经线为“轴”,在“轴”之上下看左右护山,前后适中,左右合度,在察看的过程中注意心领神会,上不伤龙,下不脱气,过高如将穴点在人之额头,高寒被风吹叫伤龙;太低离主龙主脉过远,露胎,力量微弱叫脱气。

静道僧著入地眼中说:

“点穴要高不斗煞,闪不离脉,低不犯冷。

”斗煞即伤龙,犯冷即脱气,伤龙者子孙败绝,脱气者亦子孙败绝。

龙脉皆从主山灌入穴中,安葬一般都是从人之百会穴灌气,也有左耳或右耳灌气的。

“藏风聚气是真穴”。

山龙的穴场力求藏风聚气。

风吹气荡,真气难留,经曰:

“座下无有真气脉,面前空叠万重山。

”真气不聚,先人尸骨地下受寒,子孙贫困凋零,衣食不保。

玄空秘旨曰:

“苟无生产入门,粮艰一宿。

”穴场又称明堂,分为小明堂与大明堂。

也有的书中将阴宅之穴场比作女性的生殖器,小明堂即穴之切身四周的护卫砂,比作女性之小阴唇,大明堂以穴位之稍远的护卫为界度,或百步以外,或稍远的护砂称大明堂,比作女性之大阴唇。

还有将穴场比作皇帝的宫殿,天子坐正中,大臣分列左右两边,排衙唱诺,身后龙椅作靠,前有几案,案前摆设御印、笔架、文房四宝,案外之山如朝如揖等等。

又按穴场的形状称作“莲花形穴”,“将军坐账穴”,“螳螂捕蝉穴”察砂:

所谓砂即指穴场以外四周形成明堂的峰峦,古人将它以二十八宿之四兽命名。

即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晋朝地理大师管辂所指的“玄武垂头,青龙失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是说明魏将母丘俭的坟砂水不吉,导致灭族。

玄武就是主龙脉的代称,朱雀是向上对面的山和水,二者合管主之儿孙中弟兄的二、五、八等房。

若主峰低陷,向上开口张风射穴,二、五、八房败绝。

穴场左边的山水叫青龙,主管长、四、七房,诗曰:

“青龙位上起高峰,长房必定出公卿。

”青龙位如短缺空旷,长、四、七房必然败绝。

穴之右边的山水称白虎,主管三、六、九等房分。

此方若丰满圆秀,三、六、九房就发达,反之败绝。

此是形法中最灵验、最准确的道理。

如有怀疑,可亲自验证,方知真实不虚。

在男女之间又分男左女右,穴之左边主男辈,右边主女辈。

如当你走进他人旧坟,一见白虎高压,胜过青龙、玄武,或尖砂恶水射穴,若心领神会感到它面目狰狞可怕者,虽不入户,也不用调查,就能断下定义:

这家人定然是妇人管家,女辈争强好胜,婆媳战斗,昼无宁日。

故谚曰:

“宁叫青龙高万丈,不让白虎压一尺。

”穴之对面的山水全称朱雀,就山而言,小明堂内眼前有土埠或圆台,或一字状之土台,都称作案砂。

即眼前之“书案”。

案者“高应齐眉、低应齐脐”。

谚曰:

向上千朝,不如本堂一案,有案者必贵砂也,定发科举官职无疑。

明堂之外隔水的山称朝山,再远隔一水之山称官山,近为朝,远为官。

以它们的形状又可以象形为丹凤、天马、金鱼、蛾眉、犀牛、龟、蛇、狮、象等动物类。

还可称为银屏、玉带、展诰、牙旗、交剑、仓库、文笔等,皆为富贵之砂形。

所谓“贱砂”者,如有提箩砂者出乞丐,掀裙暴花砂水者男嫖女娼,探头山现出贼盗,偷牛盗马天下之山形数不尽,称不完。

就由你触景生情吧!

(编者按:

虽是触景生情,实为信息相通。

)观水:

水就是大小明堂所见之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