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83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docx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docx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

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

(试卷分值:

15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对于神话学来说,《诗经》的文献资料价值是很突出的。

首先,《诗经》虽然成书于东周时代,但作为一部搜集广泛的上古诗歌总集,却保存了原始时代和奴隶制社会早期的思想观念、风俗人情以及神话传说等等。

其中有不少材料直接取自民间,更是值得珍惜。

再者,《诗经》是可以歌诵的诗歌作品,通过口耳相授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其内容和字句为人所共知,难以篡改和作伪,因而能够更多地保持其原貌。

同样一则神话,几部古籍分别记录,《诗经》所记往往具有独特价值。

《大雅·生民》不但是著名的姜嫄弃子和后稷生而灵异神话的最早记录者,而且比其他文献的记载更加详细具体,更加接近于原貌,因而也更加富于神话特征。

对于姜嫄临产,后稷出生的具体过程,敢于不加回避地直接进行描述,反映了初民的质直和朴野。

而后来的文献如《史记》记录这则神话虽也较详细,但对上述细节却遮遮掩掩。

对于姜嫄所以要抛弃这个新生婴儿,只是笼统地说“以为不祥”便转了笔锋。

至于是什么不祥,则未作任何说明和解释。

这样一来,文字虽然“雅驯”了,但原始神话的色彩也大为减弱了。

可以想到,如果没有《大雅·生民》的最早记录,姜嫄与后稷的神话也许永远地沉埋于不可复现的远古了。

《诗经》中关于禹的记载很少,而且与后代文献所记绝然不同。

关于大禹的神话,我们现在所知的如大禹与其父鲧的关系,禹继舜位成为夏代开国君王等等,一律不见之于《诗经》,而全部是通过春秋战国时代的文献,如《国语》、《左传》、《山海经》的记载而流传下来。

至于春秋时期以前禹是什么样子,有什么事迹,当然十分引人注意。

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上述文献记载的性质,而这对于评估神话学文献是很重要的,因而《诗经》记载也就尤其值得注意。

《大雅·韩奕》:

“奕奕梁山,维禹甸之。

”《商颂·长发》:

“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

”前者说大禹治山,后者说大禹治水,仅仅限于改造山河,治理洪水,其他内容均无涉及。

不但没说与夏朝的关系,而且连他的世系也不清楚,既不知其父鲧和祖父颛顼,也不知其祖先为黄帝。

殷周典籍《尚书》中关于禹的记载基本也是如此,这可以证明《诗经》的记载确实可信。

既然如此,那么春秋以后典籍关于禹的那些记载肯定不会是信史,而只能属神话传说。

这就是说,作为史学对象它们没有足够的品格,而作为神话学的对象却具备了比较充分的条件。

由此不难看出,作为神话学的重要文献,《诗经》在禹的神话传说方面虽然没有提供什么资料,但却对鉴别禹的神话传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节选自赵沛霖《论<诗经>的神话学价值》)

1.下列关于《诗经》对于神话学的文献资料价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经》是可以歌诵的诗歌作品,通过口耳相授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因而能够更多地保持其原貌。

B.《诗经》中有不少材料直接取自民间,所以文献资料价值大,更是值得珍惜。

C.《诗经》成书于东周时代,比《国语》、《左传》、《山海经》等文献成书早,所以文献资料价值更大。

D.《诗经》保存了原始时代和奴隶制社会早期的思想观念、风俗人情以及神话传说等等,文献资料价值很突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诗经》记载姜嫄弃子的神话比《史记》更详细具体,更加接近于原貌。

B.《诗经》中关于禹的记载很少,而且与《国语》、《尚书》所记绝然不同。

C.《诗经》是著名的姜嫄弃子和后稷生而灵异神话的最早记录者。

D.《诗经》作为神话学的重要文献,对鉴别禹的神话传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没有《大雅·生民》对姜嫄与后稷生而灵异的神话的最早记录,那么这一神话就不会流传千古了。

B.《诗经》中没有记录大禹与其父鲧的关系,也没说其祖先为黄帝以及禹继舜位成为夏代开国君王等等。

C.如果《诗经》对于姜嫄临产、后稷出生的具体过程遮遮掩掩,其原始神话的色彩也会大为减弱。

D.春秋以后的典籍关于禹的那些记载作为史学对象它们没有足够的品格,所以不会是信史,而只能属神话传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17分)

凝望生命的绿草地  

    

  站在故乡低缓的山坡,那一片葱茏的绿色,再次摄住我的心魄。

那些肆意生长的青草编织出如锦的地毯,上面缀着些许无名的小花,红的,黄的,蓝的,白的……星星一样眨着调皮的眼睛,像是在向我讲诉着有关岁月不老的往事。

在我童年永不褪色的记忆里,那片向远方浩浩荡荡伸展的绿色汪洋,最适合描述的词语应该是“广袤”或者“一望无际”。

而现在,那四周散布的杂乱的采石场,已将草地逼仄成了那样小小的一方。

忍不住俯下身去,我已沟壑纵横的手掌,再次轻轻地抚过那些柔柔的小草,绵绵的记忆便悠悠地飘然而来。

翩翩年少的我,曾经整天整天地奔跑于那片长满快乐的绿草地上,采花、逐蝶、听鸟鸣、编草帽、挖野菜……累了,便躺在那松软如毡的草海里,仰望蓝天飘动的白云,嗅着泥土的馨香,一任阳光活泼泼地撒满周身,一任玫瑰色的梦幻在微风里轻轻地摇荡。

草地是温柔的,那么多年的异乡漂泊后,我只需在草地上慢慢地坐一会儿,就能抖落满身漂泊的疲惫。

就像面对一位久已音讯杳无的老朋友,我们只需那样静静地对坐着,就仍能够从彼此不再年轻的眼睛里,读到时光不曾更改的那份情意。

即使无言,相信那份洗却铅尘的真真的情愫,也会像那株蓝色的打碗花,自自然然地绽开。

草地是幸福的,年年岁岁,它总会放飞无数缤纷的憧憬,总会收获无数的悲欢离合。

每一株小草、每一朵小花,都见证过世事沧桑。

草地是坚忍的,经历了那么多风吹雨打,那么多的犁耕火烧,很多的草根被掘出了,很多的生命已湮灭了,它依然无怨地守护着那个山坡,依然张扬着绿色的主旋律。

草地是诗歌的,在枯黄的季节里,有期盼的种子在悄悄地萌动,在葳蕤的日子里,有沉思的花朵在倾诉着生命的感悟。

春风秋雨吹不散的韵脚,寒霜暴雪也压不乱的节奏,是云卷云舒的淡定与从容。

草地是散文的,随便的一缕风,随意的一声鸟鸣,甚至一只迅疾跑过的田鼠,都会为我打开跳跃的灵感,都会让我禁不住身心清爽地放飞思绪,沿着一个青翠的主题,法而无法地恣意铺展满怀的情思。

而我最愿意做的一件事,还是默默地坐在那里,凝望那块绿草地。

我知道,生命中总有一些东西是永远无法割舍的,一个人无论走多远、走多久,他心灵的深处总有一方深情凝注的天地如影相随,总有一份特别的温润会在不经意间不约而至,瞬间便会引领蓬勃的思绪跨越人世的万水千山,便会沟通了古往今来。

凝望那块草地,我看到了大地的宽厚与慈爱。

给每一粒种子以希望,给每一条根须以滋润,无论岁月馈赠的是贫瘠还是肥沃,干旱还是洪涝,很多似乎坚硬如岩的注定也是完全可以打破的,就像那些从来不肯低头的草,什么样的风霜雪雨都没法打败生长的信念,就像我们生活中那些屡遭磨难的人们,他们的骨子里拒绝靠近“倒下”“退缩”“沉沦”这类的东西。

凝望那块草地,我听见了岁月徐徐吹送的感慨:

谁能够真正地了解一株小草的心事呢?

谁又能够真正地参透大地无声的箴言呢?

谁没有过青春葱茏的时光呢?

谁没有梦想夭折的泪水呢?

谁没有目睹过生命无奈的凋零呢?

是见识过太多太多衰与荣的草地,在不动声色地告诉我:

只要是在行走着,就有光荣和梦想,就有遗憾和失落,就有欢欣和苦痛……我们的幸福,不在于我们已拥有了什么,而在于我们可以选择应该拥有什么。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古老的农谚里面包容着沉甸甸的智慧,寄寓着浓浓的情感。

每个人都不过是一株简单而卑微的小草,一株会思考的小草,但汇聚起来就是一片博大而深邃的草海,就是一片历经生命辉煌与暗淡的思想汪洋。

身在其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以感恩的心情,仰望头顶的天空,拥紧足下的大地,不卑不亢地绽露生命青翠的本色。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散文洞穿了草木精神,抒发了对人生、对生命的思考。

绿草地以及绿草地上一株株小草都给人以启迪。

B.作者记忆中“广袤”的绿草地如今被采石场“逼仄成了那样小小的一方”,对比中有对现实环境的不满。

C.文章语言生动,如“那片向远方浩浩荡荡伸展的绿色汪洋”“抖落满身漂泊的疲惫”等,给人以美的享受。

D.文章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除个别处记叙外,以抒情、议论为主,笔法灵活。

 

5赏析文章划线语段。

(6分)

⒍凝望生命的绿草地,作者有哪些有关人生和生命的思考?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8分)

二、古诗文阅读(本大题共7小题,共38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9分)

史宁字永和,建康(袁)表氏人也。

宁少以军功拜别将。

迁直阁将军、都督,宿卫禁中。

寻加持节、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贺拔胜为荆州刺史,宁以本官为胜军司,率步骑一千,随胜之部。

值荆蛮骚动,,三鸦路绝,宁先驱平之。

因抚慰蛮左,翕然降附,遂税得马一千五百匹供军。

寻除南郢州刺史,及胜为大行台,表宁为大都督。

属魏孝武帝西迁,东魏遣侯景率众寇荆州,宁随胜奔梁。

梁武帝引宁至香磴前谓之曰观卿风表终至富贵我当使卿衣锦还。

宁答曰:

“臣世荷魏恩,位为列将,天长丧乱,本朝倾覆,不能北面逆贼,幸得息肩有道。

傥如明诏,欣幸实多。

”因涕泣横流,梁武帝为之动容。

在梁二年,胜乃与宁密图归计。

宁曰:

“朱异既为梁主所信任,请往见之。

”胜然其言。

宁乃见异,申以投分之言,微托思归之意,辞气雅至。

异亦嗟挹,谓宁曰:

“桑梓之思,其可忘怀?

当为奏闻,必望遂所请耳。

”未几,梁主果许胜等归。

大统二年,宁自梁归阙,进爵为侯,增邑三百户。

久之,迁车骑将军、行泾州事。

时贼帅莫折后炽寇掠居民,宁率州兵与行原州事李贤讨破之。

转通直散骑常侍、东义州刺史。

十二年,转凉州刺史。

宁未至而前刺史宇文仲和据州作乱。

诏遣独孤信率兵与宁讨之,宁先至凉州,为陈祸福,城中吏民皆相率降附。

仲和仍据城不下,寻亦克之。

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凉西凉二州诸军事、散骑常侍、凉州刺史。

十五年,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进爵为公。

孝闵帝践阼,拜小司徒,出为荆襄淅郢等五十二州及江陵镇防诸军事、荆州刺史。

宁有识画,谙兵权,临敌指挥,皆如其策,甚得当时之誉。

及在荆州,颇自奢纵贪浊,不修法度。

尝出,有人诉州佐曲法,宁还付被讼者治之。

自是有事者不复敢言,声名大损于西州。

保定三年,卒于州。

谥曰烈。

(节选自《周书·史宁传》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武帝引宁至香磴前∕谓之曰∕观卿风表∕终至富贵∕我当使∕卿衣锦还

B、梁武帝引宁∕至香磴前∕谓之曰∕观卿风表∕终至富贵∕我当使∕卿衣锦还

C、梁武帝引宁∕至香磴前∕谓之曰∕观卿风表∕终至富贵∕我当使卿∕衣锦还

D、梁武帝引宁至香磴前∕谓之曰∕观卿风表∕终至富贵∕我当使卿衣锦还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蛮”,先秦非华夏民族的泛称之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为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B、“桑梓”,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后人往往用“桑梓”代指故乡。

C、“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归阙”意为返回京师。

D、“践阼”,原指古代踏上阼阶主位,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宁成就始于少年。

史宁少年时立下战功,授别将。

升任直阁将军、都督,宿卫皇

宫。

随即加持节、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衔。

B、史宁既感恩又重情。

史宁在梁期间向梁武帝陈情,述说不忘昔日魏恩,感激梁武帝

收留之情,也委婉表达了效忠于梁之心。

C、史宁作战善用谋略。

宇文仲和叛乱时,史宁先到凉州,说服凉州城中官民,使之归

附,削弱宇文仲和力量。

不久就攻克凉州城。

D、史宁晚年名声不好。

史宁晚年在荆州,奢侈放纵,不整治法令制度。

有人控诉州佐枉法,

史宁就把此人交给那个州佐治罪。

1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寻除南郢州刺史,及胜为大行台,表宁为大都督。

(5分)

⑵、宁曰:

“朱异既为梁主所信任,请往见之。

”胜然其言。

(5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题(9分)

时运①(其一)(并序)

陶渊明

序:

时运,游暮春也。

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景独游,欣慨交心。

迈迈时运,穆穆良朝。

袭我春服,薄言东郊。

山涤余霭,宇暧微霄。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注】①时运:

指春、夏、秋、冬四时之运行。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序中的“春服既成”化用《论语·先进》中的“暮春者,春服既成”,采用了用典的手

法。

B、开头两句的“迈迈”、“穆穆”两个叠词,声调悠长,使整首诗的节奏平缓。

“迈迈”形容时间一步一步地推进,“穆穆”形容春色温和宁静。

C、五、六句主要通过对山峰、云雾、天宇和云霄这些意象的描绘,营造了虚无缥缈的意境。

D、这首诗模仿《诗经》的格式,用四言体,诗题取序首二字,诗前的小序,点明全篇的主旨。

12.清代的学者沈德潜认为“有风自南,翼彼新苗”中“翼”字写出了性情。

请结合诗句对“翼”字做简要赏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⑴、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表明坚持理想和追求,纵然死多少次也绝不后悔。

⑵、《归园田居(其二)》中用远景镜头描绘出村庄的平静、朦胧和安详特点的诗句是:

“____,____”。

⑶、《赤壁赋》中,指出从不变的角度来观察,则万物与我们都无穷无尽的语句是:

“____,____”。

⑷、《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7小题,共26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耐心和勇气常能帮助我们去对付那些善于搅合的人,把事情一件件弄清楚,不要让对方有顺手牵羊的机会。

B.曾经一文不名的马云,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创办了阿里巴巴,并且凭借他的毅力和智慧,成为中国年轻一代创业者的楷模。

C.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理应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想到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连初中都读不下去了。

D.实验既终,书籍置之不理,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1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B.政府应与共享单车公司“牵手”,通过共享用户数据、建立单车使用诚信系统等方式共同引导共享单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C.艾灸疗法能健身、防病、治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广泛使用艾灸法,能激发、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D.在现代社会,人与人的交往更加密切,文明用语就显得至关重要,因为它有助于人们增进理解和交流,甚至对于个人事业成功也有着重要影响。

1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昨日,本人不慎丢失《论语》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

B.您的文章,我已经看了,对其中不妥的几处,我想斗胆加以斧正,明天我会到府上拜望详谈。

C.这本《唐诗三百首》是我语文启蒙老师惠赠给我的,虽然时过多年而且破损不堪,但我一直珍藏着它。

D.很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演讲,评委老师们的点评,让我受益匪浅,衷心感谢各位的洗耳恭听!

17.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巴金早期的作品的确不算精美圆熟,特别是包括《家》在内的早期小说,不属于那种可以反复去推敲细读的作品,但,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很能抓住读者的心。

A.其善于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词汇、动势强烈的句式以及富于抑扬力度的语调造成一种浓烈的审美氛围,单纯、朴素、流畅,激情充溢,以情动人

B.其富于抑扬力度的语调、动势强烈的句式以及善于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词汇造成一种浓烈的审美氛围,单纯、朴素、流畅,激情充溢,以情动人

C.其单纯、朴素、流畅,激情充溢,以情动人,善于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词汇、动势强烈的句式以及富于抑扬力度的语调造成一种浓烈的审美氛围

D.其单纯、朴素、流畅,激情充溢,以情动人,善于用富于抑扬力度的语调、动势强烈的句式以及充满感情色彩的词汇造成一种浓烈的审美氛围

18.请补写出空缺处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一致。

()(4分)

人生中的每一场磨难,都是毕生宝贵的财富。

战国时的爱国诗人屈原,仕途坎坷,枉遭放逐,悲愤之余,成就千古诗篇《离骚》;汉代著名史官司马迁,命途多舛,惨遭宫刑,忍辱负重,写成史学巨著《史记》;     

19.下面是某校“激情浪漫校园舞”比赛的初步构思框架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字(5分)

20.家风,即门风,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

某校开展“优良家风,我传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