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学基础-第二章领导权力与制约重点辅导.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1184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领导学基础-第二章领导权力与制约重点辅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领导学基础-第二章领导权力与制约重点辅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领导学基础-第二章领导权力与制约重点辅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领导学基础-第二章领导权力与制约重点辅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领导学基础-第二章领导权力与制约重点辅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领导学基础-第二章领导权力与制约重点辅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领导学基础-第二章领导权力与制约重点辅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领导学基础-第二章领导权力与制约重点辅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领导学基础-第二章领导权力与制约重点辅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领导学基础-第二章领导权力与制约重点辅导.docx

《领导学基础-第二章领导权力与制约重点辅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导学基础-第二章领导权力与制约重点辅导.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领导学基础-第二章领导权力与制约重点辅导.docx

第二章领导权力与制约

一、 领导权力的起源

1、权力起源概说的七种代表性观点:

神权说;德仁说;智慧说;暴力说;契约论;资源说和接受论。

七种权力起源说,除了“神权说”夕卜,其他主张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同时也说明权力起源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与影响。

2^权力起源的因素

(1)人以劳动作为自身存在的前提。

(2)人具有高度的社会性。

(3)人的欲望具有无限性。

二、 领导权力的发展

1、 传统社会时期的领导权力

传统社会时期的领导权力是指与传统农业社会相适应的领导权力,这种领导权力的特点是:

(1)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的社会职能与国家政治权力的统治职能明显地交织在一起。

(2)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与宗教权力或迷信权力等曾经相互结合。

(3)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与宗法权力等血缘关系权力有根深蒂固的联系。

(4)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与经济权力有相当直接的关系。

2、 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

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是与现代工业社会相适应的领导权力,其与传统社会时期的领导权力相比,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

(1)现代社会领导权力的自主性非常明显,社会管理职能日益突出。

(2)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不仅实现了同外部权力的分离,其内部的功能分化也日益发达。

(3)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是一种法理型的权力。

3、社会转型期的领导权力

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国家里,传统社会时期的领导权力的特征依然部分地存在,而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的特征也已大量出现,但却尚未完全具备。

于是,在转型期社会,行政领导权力的现代性特征与传统性特征就盘根错节地交织在一起,这种转变中社会的领导权力可称为转型期的领导权力。

三、 领导权力的含义与本质属性

1、 权力的含义

权力一词来源于拉丁语“autoritas”,它通常有两种含义:

其一,权力就是意志与法令;其二,权力就是权势与权威。

综观古今中外对权力的研究,对权力的概念界定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力量说、能力说、控制说、关系说、零总和说等五种学说。

2、 领导权力的含义

所谓领导权力就是领导者(权力所有人),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在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中,对被领导者(权力相对人)做出一定行为与施行一定影响的能力。

这一定义大致包含的主要内容有:

(1)领导权力的主体。

包括党政机构的领导者、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者以及广大的社会组织中的领导者。

(2)领导权力的目标。

是要通过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令和各类政策来有效地实现国家意志。

国家意志在表现形式上都是以公共利益的面目出现。

(3)领导权力的作用方式。

领导权力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强制性地推行政令。

(4)领导权力的客体。

包括所有的居民以及由居民所组成的不同社会组织和社会集团,囊括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

3、 领导权力的本质

(1)领导权力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

(2)领导权力在本质上是一种阶级关系。

(3)领导权力在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

四、 领导权力的特征

1、 无形性;

2、 依附性;

3、可塑性;

4、对象性;

5、 强制性;

6、 交换性;

7、 垄断性;

8、 诱惑性。

五、领导权力的结构

领导权力的结构是指领导权力的各种构成要素依附于一定的组织机构并进行有序性的活动过程所构成的静态结构与动态结构的总称。

1、 领导权力的静态结构构成要素

(1) 领导权力主体

领导权力主体是指国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会组织的各级领导者,是在确定领导目标、履行领导职能、取得领导绩效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人或集团。

其特点主要有:

①在其位;②负其责;③用其权。

(2) 领导权力客体

领导权力客体是指领导权力作用的对象,即指领导活动中的被领导者。

总体上说,被领导者既接受领导者的领导,又参与领导活动的过程,监督领导者的工作,这就要求他们做到:

①服从领导;②支持领导;③监督领导。

(3) 领导权力载体

领导权力的载体是指领导权力与其主客体结合以后所形成的一种网络架构,它表现为领导权力关系及其制度安排的总格局,是领导活动赖以展开的组织依托与基本框架。

这种组织结构大致在纵向与横向两个方向上展开,同时这两个方向又相互交织,彼此渗透。

①领导权力载体在纵向上表现为金字塔式的层级结构,体现出领导权力主体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②领导权力载体在横向上表现为平行式的部门结构。

2、 领导权力的动态结构

领导权力的动态结构是由领导权力作用的方向、方式、轨道、层次、时间和结果等要素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权力运行模式,这种运行模式赋予领导权力的静态结构以生动的实际内容。

这主要表现为:

①领导权力是一种矢量,其作用方向和轨道具有明显的指向。

②领导权力的运行呈现明显的层次性,其中间过程存在许多中介。

③时间在领导权力的动态结构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④领导权力运行的结果。

五、 权力与权威的区别与联系

1、 权力与权威的共性

权力与权威的共同性在于能够指导、影响他人的意识和行动。

在权力与权威的指示与感召之下,人们改变了自己的想法,而按照权力与权威占有者的意志行事。

2、 权力与权威的区别

权力不等同于权威,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区别,这主要表现为:

(D权力与权威的来源不同。

在一个现代组织中,领导权力一般来源于法律、法规或组织规章条例的规定,具有外在的、法定的性质。

而领导权威则主要来源于个人影响力。

(2) 权力与权威的表现形式不同。

领导权力主要以职权形式出现,其所发挥的指引与影响作用是以强制性做后盾。

而领导权威则主要表现为领导者自身的良好素质,从而通过一种非强制性的影响力来统御被领导者与周围的人。

(3) 权力与权威的影响时限不同。

领导权力是通过命令、批示等强制手段产生影响的,具有直观、明显的特点。

这种权力随着职位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职务的终止而消失。

而领导权威则不同,它来自领导者的自身,通过领导者的崇高威望和优良品行感染并影响人们的言行,使人们在心理上认同,从感情上接受。

(4) 权力与权威的作用效果不同。

领导权力带有强制性和不可违抗性,在这种强大“外力”的作用下,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一般多表现为消极被动的服从,有时处于敢怒不敢言或敢言而不敢动的反抗状态。

而领导权威产生作用的前提是人们心理上的认可与感情上的接受,在这种“内动力”的作用下,人们对领导者时常表现出一种由衷的尊敬与主动的服从和依赖,并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领导者只有同时具备法定的权力与个性化的权威,才能实行最佳领导,并取得最好的绩效。

六、 权力与权利

权利是指人们依法享有的权益、权能,主要指法律承认并保护的人们从事的某种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权力与权利既共同点,也有很明显的区别。

1、权力与权利的共同点

权力与权利的共同点在于,二者都保护享有者本人的利益。

权力保护权力所有人的利益,权利也保护权利所有人的利益。

2、权力与权利的区别

(1)权力与权利享有的条件不同。

权利的享有者是自然人,而且是生而有之,只要生理条件符合法律规定的人都享有法定权利。

权力的享有者则不同,自然人享有权力是依靠自身的知识、能力、技术等素质,并具有支配他人或物的力量。

因此,自然人享有权力不是与生俱来,而要依靠自身的努力奋斗去获得。

(2)权力与权利实现的方式不同。

权利的实现方式是内向的,直接用于保护自己。

而权力的实现方式则是外向的,主要是通过支配他人来保护自己。

(3)权力与权利的制裁措施不同。

权利被侵犯之后,主要是依靠法律手段予以制裁,权利本身没有制裁措施。

权力则不然。

权力虽然也受法律保护,但除极少数重大的侵犯权力的行为才受法律制裁之外,绝大多数侵犯权力的行为立刻就受到权力的制裁,因为权力具有强制性,本身具有制裁措施。

七、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

1、 宏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

宏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主要是从与社会大系统诸要素的互动中探索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

(1)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服从于国家的政治制度

(2)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有利于公民权利的充分享有

(3)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与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

(4)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考虑民族传统文化的因素

2、 微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

微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主要是从行政系统内部各要素的联系中寻求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

(1)组织职能的配置是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的基础。

(2)组织是领导权力合理划分与配置的载体。

(3)组织人员是领导权力行使的主体。

总之,领导权力的划分与配置必须与社会大系统相适应,并充分考虑领导系统内部的各种要素,从而把各种要素相互融合与协调,才能达到领导权力划分与配置的科学化与合理化。

八、领导权力行使的原则

1、 正当性原则

2、 可行性原则

3、 民主性原则

4、 效益性原则

5、 权变性原则

九、领导权力行使的方法与艺术

1、 领导授权的含义

所谓授权,就是在组织系统内部,领导者将组织和人民赋予自己的部分职务权力授予下级行政机关或职能机构,以便下级机关能够在上级的监督下自主地行动和处理行政事务,从而为被授权者提供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客观条件。

2、 领导授权的特点与形式

(1)领导授权的特点

①领导授权在本质上是组织内部权力分配的特定形式。

②领导授权实际上是领导活动过程的一部分,其核心内容是上级领导给下属分派任务。

③领导授权是一种权责高度统一的行为。

(2)领导授权的形式

①根据在授权时所凭借的媒介的不同,可以将领导授权分为口头授权与书面授权。

②根据授权的规范性程度的不同,可将领导授权分为正式授权与非正式授权。

③根据工作内容的重要性程度、上下级的水平与能力等综合情况,可将领导授权分为充分授权、不充分授权、制约授权和弹性授权等形式。

3、 领导授权的原则

①适当原则。

②责任原则。

③可控原则。

④信任原则。

⑤考绩原则。

十、领导权力的腐败

1、 权力腐败的含义

在现代社会中,“腐败”概念一般被作为“权力腐败”概念的简称,它特指权力的蜕变。

即权力主体滥用权力或者偏离公共职责,借职务之便获取个人的特殊利益,从而使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病态变化的过程。

2、 权力腐败的特征

(1)权力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以权谋私;

(2)权力腐败的主要内容为寻租与造租;

(3)权力腐败的主客体趋向法人化与集团化;

(4)权力腐败的范围扩大,程度加深;

(5)权力腐败的新形势不断涌现。

3、 权力腐败的危害

(1)权力腐败直接损害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并可能造成危及根本的合法性危机。

(2)权力腐败直接消解了一个国家政治生活朝着民主化方面发展的积极力量。

(3)权力腐败阻碍了行政与经济体制的变革。

(4)权力腐败造成了社会经济资源的巨大浪费。

(5)权力腐败已经并将继续对经济收入的分配产生极其严重的不利影响。

(6)权力腐败完全可能造成优秀人才的外流和埋没。

(7)权力腐败会导致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下降。

十一、领导权力的制约

1、领导权力制约的含义与特点

(1)领导权力制约的含义

所谓权力制约,从一般意义上讲,就是对权力的限制与约束。

具体地说,就是享有制约权力的个人或者组织与群体,运用民主、法制与新闻舆论等多种手段,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对权力所有人与行使者所形成的特定的限制与约束关系。

(2)领导权力制约的特点

①权力制约关系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权力才能形成,单独的权力无法形成制约。

②权力制约关系是横向的,各种权力的地位是平等的或同层次的,而不存在隶属关系。

③权力制约的关系是双向的,各种权力之间的限制与约束是双向的。

2、 领导权力制约的本质要求

(1)权力制约主体活动的独立性。

(2)权力制约对象活动的公开性。

(3)权力制约关系的对等性。

(4)权力制约手段的强制性。

(5)权力制约机构的协调性。

3、 领导权力制约的基本功能

(1)权力制约的导向功能。

(2)权力制约的保障功能。

(3)权力制约的防范功能。

(4)权力制约的矫正功能。

(5)权力制约的惩诫功能。

(6)权力制约的调整功能。

十二、领导权力制约机制的建设

1、权力制约机制:

以权力制约权力

以权力制约权力这一机制的核心是分权,并使不同权力机构之间形成一种监督与被监督或相互监督的关系。

监督者负有监督的权力或职责。

以权力制约权力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的:

一是由一种高级的权力监督低级的权力;二是平行权力层级之间的监督与制约。

以权力制约权力这一种机制可以存在于民主社会,也可以存在于专制社会,不过在两种社会中的分权程度和保障目的有所不同。

西方分权制衡制度是建立在资产阶级民主的基础上,并且强调最高权力的分立与相互制衡。

我国的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制度建立在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之上的,它的目的是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被滥用,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侵害;同时这一制度的原则是分工制约,而不是西方国家的分权制衡。

2、 道德制约机制:

以道德制约权力

以道德制约权力这一机制的涵义是通过学习和教育的方法使社会或统治阶级对政府官员的要求内化为他们的道德信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培养他们勤政廉政为统治利益或公共利益服务的意识和品质,使他们能够自觉地以内心的道德力量抵制外在的不良诱惑,自觉地严格地要求自己,行使好手中的权力。

与“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机制相比,以道德制约权力的机制侧重于事先的预防,期望将问题解决在可能出现之前。

而前者侧重于事后的阻止或惩罚,以使已经出现的问题得到解决。

这两种制约机制哪一种更被看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某种人性观的影响。

现实中这两种机制往往是并存的。

3、 权利制约机制:

以权利制约权力

此种制约机制是民主社会所独有的一项治国战略。

它的主要涵义是,在正确理解权利与权力关系的基础上,恰当地配置权利,以使它能够起到一种限制、阻遏权力之滥用的作用。

它包含着两重意思:

(1)承认公民的权利,例如财产权、人身自由权和隐私权等,政府权力不能逾越它的界限而侵入公民的权利领域。

这样,公民的权利对于政府滥用权力起着一种阻碍与制约的作用,但是权利所起到的这种制约作用,是一种消极的制约作用。

(2)一些公民权利不仅具有这种消极的制约作用,而且具有一种积极的制约作用,也就是说,当政府逾越权力的法定界限、滥用权力或有不当行为时,这些权利可以保证公民做出一些积极的反抗,迫使政府收回它的权力触角或改变不当行为。

以公民权利制约政府权力这一机制的实质是使公民成为监督政府的力量。

以权利制约权力所要建立的是被统治者对于统治者的监督。

这是一种体现民主性质、与公民的民主地位相称的监督与制约。

舆论监督是以权利制约权力这一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民主性质的监督。

民主社会中,以权力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和以权利制约权力这三种机制是可以相互并存、相辅相成的。

4、 权力制约的制度建设

在制度建设中,我们要注意使三种制约机制相互配合和相互支持,因为对于有效制约权力的目的而言,这些机制是相辅相成,共同作用的。

权力的相互制约机制无法最终解决一个监督监督者的问题。

保证权力的相互制约机制正常运行,避免“集体腐败”和“官官相护”现象出现的一种有力措施,就是健全以权利制约权力的机制,使公共利益的主体一一广大公民承担起监督监督者的责任。

而同时,要发挥权利对权力的制约作用,又离不开公共权力的恰当配置和有效的相互制约。

道德与法纪教育可以培养官员的自律意识,有助于他们行使好手中的权力。

但是这种机制也离不开其他机制的配合。

它的教育内容应当有利于人民的根本利益,它的效果不仅需要来自权力的相互制约机制的强制力的支持,而且需要来自公民的舆论的评判。

另外,就是在每一种机制的内部也要注意相互配合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