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调综合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1858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63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调综合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元调综合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元调综合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元调综合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元调综合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元调综合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3页
元调综合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3页
元调综合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3页
元调综合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3页
元调综合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3页
元调综合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3页
元调综合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3页
元调综合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3页
元调综合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3页
元调综合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3页
元调综合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3页
元调综合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3页
元调综合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3页
元调综合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3页
元调综合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元调综合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元调综合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调综合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元调综合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爆炸

煤的干馏

5.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固体物质加热后全部变成气体

澄清石灰水在空气中变浑浊

气体物质发生爆炸

用活性炭除去有毒气体

6.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现象②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均高于80℃

现象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低于80℃

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现象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7.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关系合理的是(  )

原子团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所以原子团在任何反应中都不可拆分

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某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纸张燃烧后余烬的质量比原纸张的质量小,所以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8.(2014•西宁)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石墨和金刚石均属于碳的单质,所以二者性质完全相同

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不可能是化合物

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的组成中一定含有C元素和H元素

9.(2010•常州模拟)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四个推理中正确的是(  )

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化合物都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燃烧发光放热,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氮气是无色的气体,无色的气体一定是氮气

10.推理是学习化学知识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原子和分子都是微观粒子,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所以分子也不能再分

因为氢气和氧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所以使用氢气前都要验纯

因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1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的原子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氧气中含有氧,则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二.填空题(共17小题)

12.(2014•常德)常温下M、N、P、Q是四种常见的无色气体,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已省略,X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M _________ ;

N _________ ;

P _________ ;

Q _________ ;

(2)CH4与M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

该反应属于 _________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13.(2014•齐齐哈尔)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其中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且丙是常用的建筑材料.请回答:

(1)甲的一种用途是 _________ 

(2)写出乙转化成丙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3)甲和乙的化学性质不同,写出一点 _________ .

14.(2014•大庆)已知A、B、C、D、E、F、G、H、I、X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E、G为常见金属单质,E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高的金属,G呈紫红色,I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所形成的常见气体单质;

人体胃液中含有A,可帮助消化.根据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反应物和产物均已给出)

(1)E的名称是 _________ ,H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 ;

X的作用 _________ .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

(3)实验室检验I气体的方法:

 _________ .

15.(2014•抚州一模)A﹣F是六种初中常见的物质,其中C、E为氧化物,E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6,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1)C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 ;

写出D物质的一种用途:

 _________ 

(2)反应A﹣F的基本类型为 _________ 

(3)反应E→D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

16.(2014•夹江县模拟)现有ABCDEFGHI九种物质,有如图所示的相互转化关系:

已知常温下,单质甲、F匀为黑色固体,化合物乙、单质H匀为红色固体,ACDEG匀为无色气体,且气体A中只含两种元素,他们质量比为3:

1.

(1)写出A在G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

(2)写出D与乙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

(3)写出F与蓝色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

(4)写出C﹣I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

17.(2014•黄冈模拟)甲~己六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己是无色溶液,能在某种黑色固体物质催化下,生成可供给呼吸的气体.(部分反应物、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转化)

(1)丙的化学式 _________ .

(2)己→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 .

(3)若戊转化成甲发生的是置换反应,则丙→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 

(4)若乙生成甲和丁在常温下能进行,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 .

18.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物质分类的方法依据不阳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法.但根据概念的范围大小,不同类物质问存在有一定的关系.

(1)根据所学知识分别填写上面两图圆圈的横线,使其符合相应关系.

(2)现有下列物质①空气②含氮16%的碳酸氢铵③二氧化硫④石灰水⑤碱式碳酸铜

⑥液氧⑦冰水共存物⑧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剩余物⑨氧化镁⑩铜

用序号填空:

属于混合物的是 _________ 、属于单质的是 _________ 、属于化合物的是 _________ 、属于氧化物的是 _________ 、含有氧分子的是 _________ .

19.

(1)混合物是由 _________ 物质混合而成,纯净物是由 _________ 物质组成.通常纯净物由 _________ 分子构成,混合物由 _________ 分子构成;

在研究物质性质时,一般取用的是 _________ .

(2)物质由分子构成时,分子是 _________ 的最小粒子,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 _________ ,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 _________ .物质的分子间有 _________ ,通常气体容易被压缩的原因是 _________ ,液体、固体不易被压缩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 _________ .

20.“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四类物质中:

①只含有一种分子的物质一定属于 _________ ;

②含有两种以上分子的物质一定属于 _________ ;

③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属于 _________ ;

④含两种以上元素的物质一定不属于 _________ ;

⑤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 _________ ;

⑥由一种原子构成分子的纯净物一定是 _________ .

21.Ⅰ、如图1、2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的条件.查阅资料可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1)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除提高温度外,主要还起到 _________ 的作用.

(2)若将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不能观察到燃烧现象,从而再次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_________ .

(3)如果白磷和红磷靠近些,白磷先起火,红磷会随后着火,这是因为 _________ .

(4)如图3,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实验初始阶段发现 _________ ,由此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Ⅱ、用图4所示装置研究“活性炭吸附能力与温度变化的关系”.烧杯中未加NH4NO3溶解之前,导管中液面与烧杯中的平齐,将NH4NO3固体加入到水中搅拌,观察到两侧玻璃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不同且右高左低.

(1)由于试管内气体的压强 _________ (选填“增大”或“减小”),使得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2)NH4NO3固体溶于水 _________ (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3)活性炭吸附气体的能力随温度降低 _________ 而增强.

(4)如果将NH4NO3固体换成 _________ ,则烧杯中的导管口会冒出气泡.

2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燃烧的条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C、D四个实验.请根据各个实验分析:

(1)A与C比较,设计较严密的是 _________ ,因为 _________ 

(2)B与C比较,B实验设计的改进之处是 _________ ,这样改进的构想是为了说明 _________ .

(3)D实验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 .这说明 _________ ;

当森林或草原发生火灾时,灭火的重要措施之一是,阻止火在火势发展前砍掉树木杂草开出防火道势蔓延,就是采取 _________ 的原理.

(4)“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而在实验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该实验明显与要求不符,所以将实验进行改进.请你思考同学改进实验的原因:

(出现与“实验绿色”化不相符的现象) _________ ;

你有何建议:

用大烧杯把整个实验仪器罩住.(写出需要添加的实验仪器即可).

23.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A实验中水的作用是 _________ .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

(2)某同学用B装置(气密性良好)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因红磷量不足,其结果明显小于1/5,接着他将装置中水倒出,马上又用此装置进行了第二次实验(红磷过量,气密性良好),发现结果还是明显小于1/5,其原因是 _________ .

(3)乙同学设计的如图C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装置可以制备H2、O2、CO2气体,但Ⅱ装置只可以收集其中的 _________ 气体.

②当打开K2、关闭K1,利用I、Ⅲ装置可以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

若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烧杯中应放入的试剂是 _________ .

24.设计并完成以下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a.探究燃烧的条件;

b.测定空气中的氧气的含量.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熔点44.1℃,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实验步骤】

Ⅰ将足量白磷和红磷分别放在A,B两个大试管中;

Ⅱ在试管口分别套上白色、红色的瘪气球,并用细线固定住,然后将其同时浸在盛有80℃热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

Ⅲ取出A试管,待 _________ 后,将其倒立在冷水中,在水下取出气球,用毛玻璃片盖好,取出试管.

【实验现象】

1,步骤Ⅱ中,A试管中白磷燃烧,产生白烟.同时,白色气球 _________ ;

2,步骤Ⅱ中,B试卷中的红磷无变化;

3,步骤Ⅱ中,热水中的白磷 _________ 但不燃烧;

4,步骤Ⅱ中,最终试管中的水约为试管体积的

【问题讨论】

(1)现象1中,白气球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2)现象1与3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现象 _________ (填序号)说明燃烧需要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3)如开始实验时气球未捏瘪,则最终A试管中水的体积中将 _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5.(2013•揭阳)如图表示实验室用稀H2SO4、CuO、Fe粉三种物质,制取铜的两种实验方案.

(1)若按方案1制取铜,步骤II反应的现象是 _________ ;

(2)若按方案2制取铜,步骤I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

(3)两种方案比较,方案 _________ 更好,理由是:

26.(2009•山东)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根据上图回答以下问题:

(1)将仪器a与d连接,一般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 ;

(2)图乙所示的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_________ ;

(3)利用装置丙能进行的实验是 _________ (填写序号)

A.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B.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C.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4)图丙的气体发生装置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要使装置更加完善,可选用图丁中的 _________ (填写仪器序号)代替图丙中的 _________ (填写仪器名称).

27.使12g镁分别在一定量氧气中燃烧,得如下实验数据:

请回答:

(1)第 _________ 次实验,镁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

(2)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

答: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所给氧气的质量g

4

8

16

生成氧化镁的质量g

10

20

28.如图,A与B是实验室常用来制取气体的装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B表示正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中还缺少的仪器是 _________ (填名称),并将其画到相应的位置,图中棉花的作用是 ___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实验完毕,为防止水倒吸,应 _________ .

(2)若想制取CO2,应选择图中的 _________ (填“A”或“B”)装置;

若想用装置A来制取干燥的氧气,使用的药品是MnO2和 _________ (填化学式),并在瓶 _________ (填“①”或“②”)中加浓硫酸.

(3)A装置气密性的检验:

先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然后 _________ ,若 _________ ,则该装置漏气.

三.解答题(共2小题)

29.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1)图1的海水中含有大量氯化钠,氯化钠是由(填离子符号)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构成;

(2)图2的试管A中的气体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 .

(3)分析图1可知,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 _________ ;

A.水分子不断运动

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氢、氧原子不发生改变

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4)如图③和④是两个简易净水装置.若对某河水水样进行初步净化:

使用装置③时,应沿 _________ (填仪器名称)慢慢向漏斗中倾倒河水,并注意液面始终要低于滤纸边缘;

使用装置④时,活性炭的作用是 _________ (填序号).

A.沉淀B.吸附C.过滤D.使硬水软化

(5)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发生两个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如图表示.C与D的化学性质相比,稳定性强的是 _________ ;

D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___ .

30.某化学兴趣小组按如图所示装置(固定装置已省去)开展有关探究性实验.已知,过氧化氢足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开关K1和K2均处于关闭状态.实验步骤如下:

Ⅰ.打开K1、K2,观察现象;

Ⅱ.关闭K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观察现象;

Ⅲ.打开K1,观察现象;

Ⅳ.回收锥形瓶中的二氧化锰,洗净仪器放回原处.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___ ;

(2)步骤Ⅲ观察到试管①中的现象是:

有气泡从导管中冒出、 _________ ,试管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该反应的类型是 _________ 反应(填“化合”、“分解”或“置换”);

(3)实验完毕后,回收二氧化锰的实验操作是 _________ 、洗涤、干燥;

(4)由步骤Ⅱ、Ⅲ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___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由图可知:

①铁和稀盐酸反应;

②可能含有稀盐酸,一定含有氯化亚铁;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

镁>铁,故镁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铁和氯化镁;

③一定无稀盐酸,可能含有氯化亚铁,一定含有氯化镁,固体可能为:

铁、铁和镁.

解答:

解:

由图推测:

图①铁和稀盐酸反应;

图②可能含有稀盐酸,一定含有氯化亚铁;

如果有稀盐酸,则镁与稀盐酸反应;

图③一定无稀盐酸,可能含有氯化亚铁,一定含有氯化镁,固体可能为:

铁或铁和镁.故分析可知:

A、②中溶液可能含有盐酸,故错误;

B、③中一定没有盐酸,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②中加入镁粉时不一定有气泡冒出,因为可能没有稀盐酸了,故错误;

D、③中的固体一定是铁,可能为铁和镁的混合物,故错误.

故选:

点评: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熟练的处理相关题目.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压轴实验题;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判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组合.

A、①中铁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即Fe>Cu;

③中铜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即Fe>Cu;

该组合无法得出Ag、Cu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选项错误.

B、②中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即Cu>Ag;

④中铁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即Fe>H;

该组合无法得出Fe、Cu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选项错误.

C、④中铁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即Fe>H;

⑤中银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银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H>银;

D、②中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即Cu>Ag;

该组合能得出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Fe>Cu>Ag,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氢气的制取和检验.菁优网版权所有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用金属锌和稀硫酸溶液制取氢气,属于固液常温型,根据氢气的密度及水溶性来选择收集装置,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用金属锌和稀硫酸溶液制取氢气,属于固液常温型,BC属于固液常温型,但B装置长颈漏斗的末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装置错误,不能选用.

氢气密度比空气的小,难溶于水,可选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

故他们所选用的实验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C和D或F.

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菁优网版权所有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据此分析判断.

A、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过程中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石灰水变浑浊也可能是饱和的石灰水通过升高温度析出氢氧化钙固体而变浑浊的,因此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爆炸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物理爆炸,例如锅炉爆炸,一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