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_医学伦理学.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1192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PPT 页数:242 大小: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医科大学_医学伦理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2页
中国医科大学_医学伦理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2页
中国医科大学_医学伦理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2页
中国医科大学_医学伦理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2页
中国医科大学_医学伦理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2页
中国医科大学_医学伦理学.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42页
中国医科大学_医学伦理学.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42页
中国医科大学_医学伦理学.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42页
中国医科大学_医学伦理学.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42页
中国医科大学_医学伦理学.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2页
中国医科大学_医学伦理学.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2页
中国医科大学_医学伦理学.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2页
中国医科大学_医学伦理学.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2页
中国医科大学_医学伦理学.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2页
中国医科大学_医学伦理学.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2页
中国医科大学_医学伦理学.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2页
中国医科大学_医学伦理学.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2页
中国医科大学_医学伦理学.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2页
中国医科大学_医学伦理学.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2页
中国医科大学_医学伦理学.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2页
亲,该文档总共2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医科大学_医学伦理学.ppt

《中国医科大学_医学伦理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医科大学_医学伦理学.ppt(2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医科大学_医学伦理学.ppt

1,医学伦理学,2,总论:

医学伦理学的概念、基本理论与方法,3,第一章医学道德与医学伦理学,第一节道德、伦理、伦理学第二节医学道德与医学伦理学第三节当代医学伦理学:

生命伦理学,4,医学是一种爱人之学、人道之学,因为医学是属人的,医学从来就与伦理学同源。

5,第一节道德、伦理、伦理学,一、道德“道”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德”是指立身根据和行为准则,指合乎道之行为。

道德说明人的品质、原则、规范与境界。

西方原本无“道德”特指的词,是由罗马哲学家西塞罗和塞涅卡,作为伦理学的译语,使用了“moralis”,由此产生道德这一正式概念,他的语源是“mos”,与希腊文“ethos”相近,意谓习俗和习惯。

6,心中的道德法则,康德有一句名言:

“有两种伟大的事物,我们越是经常、越是执着地思考它们,我们心中就越是充满永远新鲜、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

”道德是人生存的终极目的,德行是终极的善,是最高的善;道德是人类崇高的理想,它每一刻都在影响着伦理、法律以及这个社会;,7,二、伦理与伦理学,

(一)伦理1)“伦”是中国词源中的类、辈、关系、次序,“理”为道理、原理、条理、法则。

2)“伦理”一词源于西方,我们接受的是西方的词义。

伦理是指人际关系的法则,是自由实现的法则。

8,“伦理”词源,Ethics与ethik,来自希腊语的ethikaethos,原指动物不断出入的场所,住惯了的地点,后引申为“习俗”、“习惯”,发展为由风俗习惯养成的个人性格和品行。

好的品行、德行才是“德性”。

既然是源于“风俗”,出入的空间,一定有规定的道和路径,有具体的按某一方向走行的路线。

因此“伦理”主要指行为的具体原则。

9,“伦理”“道德”与“法律”,“伦理”与“道德”,在通常的语境和注释中易于被混用,在伦理学中,它们是有差异的。

道德表达的是最高意志,主要是一种精神和最高原则,伦理表述的是社会规范的性质。

道德是伦理的精神基础。

道德是“你最好应该”;伦理是“你必须应该”;法律则是“强迫应该”或“不应该你就违法”,10,

(二)伦理学,伦理学(ethics)是以道德现象作为自己研究的客体、即研究有关道德和伦理问题的学科,包括道德和伦理问题的理论和实践。

伦理学分为规范伦理学和非规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分为普通规范伦理学和应用规范伦理学,非规范伦理学包括描述伦理学和元伦理学。

11,一般认为,医学伦理学属于应用规范伦理学。

也有学者主张,医学伦理学特别是生命伦理学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应用伦理学,应有其独立的伦理学体系。

12,第二节医学道德与医学伦理学,一、医学道德

(一)医学道德医学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一般指医务生活中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可简称为“医德”。

它是社会一般道德在医学领域中的具体表达,是医务人员自身的道德品质和调节医务人员与病人、他人、集体及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规范的总和。

13,医学道德的基本原则,医学道德规范必须接受医学道德基本原则的指导,是判断和评价医学行为的道德标准。

医学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14,

(二)医学道德规范,医学道德规范是医务人员在各种医学活动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是医学道德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是医务人员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普遍规律的反映。

医学道德规范分为普遍医学道德规范和特殊医学道德规范;前者指所有医务人员必须遵守的规则,后者指特殊专业或特殊部门应遵循的规则。

15,医学道德规范的内容,医学道德规范的内容主要有:

公正与平等地对待病人;诚实与慎言守密;信任、尊重与爱护同行;热爱医学事业,不断进取,钻研与发展医学科学技术;廉洁奉公与文明行医等。

16,(三)医学道德范畴,医学道德范畴是医学道德实践的总结与概括,是医学活动中人自身以及人的本质关系的反映,是普遍道德范畴在医学活动中的特殊表现。

它作为一种信念存于医务人员内心,指导和规约其行为。

医学道德范畴是对医学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补充,也是医学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内化。

医学道德范畴的内容有医学道德权利与义务、医学道德责任与良心、医学功利与荣誉等。

17,二、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medicalethics),是运用伦理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医学领域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问题的一门学问。

由于医学不同于其它科学技术,其本身就含有伦理因素,医学临床实践、医学科学研究和其它医学活动过程中都体现了伦理价值和道德追求,因此,医学伦理学是伦理学与医学的一门相互交融的学科。

18,医德学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医德学是义务论的,只研究医务人员如何遵循以及遵循什么样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其核心是医患关系;医学伦理学应该是价值论的,它除医患关系外,还注重对医务人员间、医务人员与社会之间、医学与社会间的关系。

生命伦理学是医学伦理学发展的现代阶段;少数人提出,生命伦理学可以称为后现代意义中的医学伦理学,它的内容已经扩展到对卫生政策、生命技术、生态、人性与死亡道德问题的研究和争论。

19,三、医学伦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医学伦理学的演变经过四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1)希波克拉底时代医学道德和人们朴素的自然观、道德观相连;2)黑暗的中世纪以祷文为代表的医学道德规范,具有浓厚的神学色彩,医学伦理学以神正论为指导,其表达几乎是宗教教义的具体化;3)文艺复兴时期以后人正论取代了神正论,人道主义开始唤起良知,自由、平等与博爱深刻地影响了医患关系,这是人类伦理思想也是医学伦理学发展的重要时期;,20,4)近现代到后现代时期医学道德日益由医生、病人等个体的道德发展为社会公益道德,哲学上的价值论、功利主义、公益论开始影响和指导医学伦理选择,高新生命科学技术和新的死亡观念以及发达的经济社会背景,使医学伦理学理论不得不发生重大转折,医学伦理学开始向生命伦理学过渡,生命伦理学逐渐兴起、形成与发展,医学伦理学进入后现代时期。

21,第三节当代医学伦理学:

生命伦理学,一、医学伦理学的扩展与向生命伦理学的过渡生命伦理学的兴起源于以下五大背景:

1)医学模式的转变2)从义务论哲学到价值论哲学的转变3)新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4)经济发展与卫生经济社会5)卫生制度改革,22,二、生命伦理学的定义、学科体系与研究内容,

(一)生命伦理学的定义1)波特指明:

“生命伦理学是利用生物科学以改善人们生命质量的事业,同时有助于我们确定目标,更好地理解人和世界的本质,因此它是生存的科学,有助于人类对幸福与创造性的生命开具处方。

”2)生命伦理学另一位权威定义出自于生命伦理学百科全书主编莱克(Reich),他的定义是:

“对生命科学和卫生保健领域中人类行为的系统研究,用道德价值和原则检验此范围内人的行为。

”,23,生命伦理学是对生命诸问题的道德哲学注释,是对人类生存过程中生命科学技术和卫生保健政策以及医疗活动中道德问题的伦理学研究,是有关人和其它生命体生存状态和生命终极问题的学科;它应包括:

理论生命伦理学(元生命伦理学和文化生命伦理学)和应用生命伦理学(医务伦理、生命与死亡伦理、卫生经济与医疗保健政策伦理、生态伦理)两部分。

24,

(二)生命伦理学的研究内容、学科体系与方法,生命伦理学的主题一直在变化,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根据美国学者的意见,生命伦理学应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某些医学行为准则的形成为标志,可称为“医学伦理学阶段”;第二阶段即“医学伦理学向生命伦理学过渡阶段”;第三阶段是“生命伦理学形成阶段”;,25,第四阶段为“生命伦理学的发展阶段”。

国外有学者把这一阶段称为“人口保健的生命伦理学”,它包容了所有传统医学伦理学内容,并且超越了医患关系的范围,应用生物学、人类学、管理学等诸多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对卫生保健的多种因素进行研究,除高新生命科学技术中的各种难题外,它把目标集中在为什么与如何解决人类平等享有医疗保健的权利上。

26,生命伦理学研究内容和理论框架,理论生命伦理学包括元生命伦理学(或生命伦理学理论)和文化生命伦理学:

元生命伦理学(或生命伦理学理论)主要研究生命伦理学的道德哲学基础、学术思想渊源、发展史、基本原则与科学本质、规律、评价体系、生命伦理学语言和逻辑、思想动力以及研究方法与教育策略;文化生命伦理学主要探究文化人类学传统、宗教、民族心理、风俗、社会经济形态以及教育水平和自然生态等因素对生命伦理学学科的影响,同时研究由于文化偏好的不同而形成的医学选择的差异与生命伦理学和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等。

27,应用生命伦理学学科范围,可分为四部分医务伦理学包括:

临床决策和行为的伦理原则、病人及医生的权利(或权力)与义务、医患及医际关系、医务人员的道德修养等;生命与死亡的伦理学包括:

生命科学研究的伦理问题、人体受试者的权益保护、高新生命科学技术应用中的伦理问题、脑死亡、临终关怀、生命质量和安乐死等;卫生经济与医疗保健政策伦理学包括:

卫生经济伦理问题、医疗改革、保险与医院工作、医院伦理委员会、卫生政策与法制建设等;生态伦理学包括:

生态与环境保护、大地或地球伦理、动物权利保护等。

28,三、学习和研究当代医学伦理学的意义与方法,

(一)学习与研究当代医学伦理学的意义医学伦理学是医学及其相关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是实践医学与临床医学教育必经的桥梁,是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联系的纽带,是医学人文学科的核心,它是生命科学变革时代的航标。

29,

(二)当代医学伦理学研究方法,思辩的分析与认识方法,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的方法,即思辩与实证的方法相结合;逻辑推理和社会调查、定性与定量、案例分析与整体判断以及实证性与评价性相结合的研究策略。

以基本理论与原则为基础,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与判断,学会辨别善恶是非,最后获得行动选择的方案。

30,第三章当代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与理论背景,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第二节价值哲学及其理论第三节功利主义伦理思想第四节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第五节境遇伦理学与伦理相对主义第六节人道主义与义务论第七节中华传统道德第八节伦理学的理论功能,31,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马克思主义完整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道德现象进行全面和系统研究的道德哲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体系主要包括理论伦理学、经验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三个有机的构成部分。

32,第二节价值哲学及其理论,价值哲学也称价值论,本质上是通过对价值问题进行哲学探讨而使人类能够更智慧地生存的学问。

价值问题的研究在方法上有两种相互联系的不同范式,一种是哲学的本体论的和认识论的范式,这是价值论研究彻底性的保证;另一种范式是现实化的即社会哲学的和实践性的,是与价值问题研究现实性的要求相一致的。

33,医学伦理学与价值哲学的关联性,1当代生物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道德问题,单纯靠以义务论为根据建立起来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已经无法应对,价值哲学和价值论伦理学引进医学道德领域十分必要。

2在面对医学进步带来的道德困惑时,必须通过道德上的利弊权衡与合理的价值判断,人类才可能会走出困境,医学伦理学向生命伦理学的延伸正是价值哲学应用的具体体现。

34,第三节功利主义伦理思想,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也译作功用主义、效益主义和效用主义等。

从功利主义伦理思想的角度来看,功利主义是一种强调人的行为的功利后果和对他人、对社会的普遍功利效用,并以此作为对人的行为道德价值判断和评价根据的伦理学理论体系。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代表和反映这种伦理思想本质的著名的功利原则。

35,现代功利主义伦理学的两大代表性派别,行为功利主义(act-utilitarianism),主要观点是强调根据具体情况下的具体行为所产生的效果来确证一个行为的正当性。

准则功利主义(rule-utilitarianism),强调人的行为的道德价值要根据这一行为与某类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则是否具有一致性来加以确证。

36,功利主义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对旧有生命道德观念的冲击和对新生命道德建立的渴望,要求社会在科学进步和道德控制之间作出抉择,功利主义伦理学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这种选择提供理论上的有效支持。

功利主义伦理学理论在生命伦理学中的作用:

生命质量的确定、生命价值判断、死亡方式的选择、有限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医疗卫生事业的宏观决策等几乎所有的生命道德都离不开功利主义上的判断。

37,第四节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一、存在主义哲学和伦理学存在主义是从现象学观念中生长出来的、对20世纪人类文化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西方哲学和伦理学思潮。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本质上不是一种哲学伦理学理论,而是起源于19世纪勃兴于20世纪的一股世纪性的反传统的思潮。

38,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丹麦哲学家和思想家基尔凯戈(S.A.Kierkegaard)是存在主义的鼻祖,他在对近代唯心主义伦理思想进行尖锐批判的基础上,用一种本体化的人学方法陈述和论证了他的人生哲学和伦理思想。

海德格尔(M.Heidegger)的“原始伦理学”以“人是什么”和“人怎样活着”这种人学本体论为主题,对人的存在、意义或价值作了原始具体的而非抽象理性的、本体现实的而非规范理想的本体化层次上的伦理观照。

萨特(Jean-PaulSartre)从哲学的高度和以文学艺术方式对现代存在主义进行了深刻而又形象化的发挥,从而占据了存在主义无可替代的地位。

39,二、实用主义哲学和伦理学,实用主义以“有用即真理”为基本原理。

是美国民族脱胎于欧洲文化母体创生出来的一种具有鲜明美国特征的道德思想,并以现代美国文化和“美国精神”骨核的姿态纳入整个现代西方伦理学发展历史的整体构成之内。

40,实用主义的基本特征:

表现为求实主义的哲学观;真理多元论和相对论;个人主义的价值观;行动主义的实践观和“民主主义”的政治观。

“有用即真理,有利即有价值,有效即人类之永恒的信仰”。

(詹姆士实用主义)道德工具主义的伦理学。

价值目的论的自然主义价值观。

41,生命伦理学与实用主义伦理学,实用主义伦理学属于现代美国,也是现代西方伦理学说中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

整个伦理学由理论形态的向应用伦理学实践性方向的转向趋势的形成,与实用主义哲学由一种理论学说变成一种统辖美国现代文化系统各方面的基本精神的现实有直接的关系。

生命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以及具有自身明显特征的个案研究方法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实用主义哲学和伦理学的直接影响。

42,第五节境遇伦理学与伦理相对主义,一、境遇主义伦理学主要代表人物:

美国当代著名的基督教神学家、医学伦理学家弗莱彻(J.Fletcher),他在20世纪50年代写就了道德与医学一书之后,60年代出版了他的伦理学代表作境遇伦理学新道德论。

43,作为行为方法的境遇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弗莱彻):

境遇伦理学主张伦理方法的性质就是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作出道德决断,以具体的境遇和实际经验作为道德评价的标准在道德判断中把实用主义和相对主义结合起来,44,境遇主义伦理学与医学伦理学:

境遇伦理学与医学伦理学产生的社会和科学背景是相同的,在一定意义上说,境遇伦理学的形成与解决医学伦理和生命伦理中的问题有直接的关系。

境遇主义伦理学的创始人弗莱彻本身就是一个著名的医学伦理学和生命伦理学家,他几乎与创建境遇主义伦理学的同时完成了几部医学伦理学和生命伦理学的著作。

在一定意义上讲,境遇主义伦理学就是为诸如医学伦理学和生命伦理学这样学科来构建一般伦理理论和道德规则的。

45,二、伦理相对主义,对伦理相对主义的两种理解:

一是在现代西方相对主义哲学大气候影响下出现的道德相对主义思潮;二是现代西方伦理学中的一种理论。

伦理相对主义:

认为一切道德原则都仅仅相对于一定的文化或个人的选择方式而有效,不存在普遍适用的道德原则。

46,伦理相对主义对生命伦理学的意义:

由于任何特定文化都会有不一致甚或相反的观念或假定,如果我们要对生命伦理问题找到合乎理性的、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答案,就要求我们去考察各种概念、理论、方法和价值,批判地同时又是宽容地看待它们的优点和缺陷。

在现代的多元社会中,只有相互尊重彼此不同的道德观念,用协商对话的方式达到一致,生命伦理学才能通过跨学科、跨文化的讨论得到发展,社会也就可以更好地处理同技术迅速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引发的伦理难题。

47,第六节人道主义与义务论,一、人道主义及其理论人道主义(humanism)是一种几乎可以渗透进人类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具有深厚历史渊源的人类精神、观念和思想。

人道主义是历史、是哲学、是思潮、是运动、是观念、是理论,也是实践。

从哲学和伦理学的意义上看待人道主义,主要是指一种以人为本,给人以更真实的人性的本体认识,充分尊重人的价值的人学哲学观念和道德观念。

48,医学人道主义,人道主义与医学的紧密结合,造就了医学人道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人道主义原则的本质和医学的人学本质具有内在的统一特性医学人道主义在传统的著名医学文献中有充分的体现医学人道主义思想源于与医学同样的人类对生命的追求和渴望,对受到病痛折磨的生命的同情和关心,对人在社会生活中平等权利的尊重医学人道主义最早是直觉和朴素的一种恻隐之心驱使下的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观念,49,人道主义理论在当代医学伦理学和生命伦理学中的地位和方式正在发生着改变,人道主义的义务论本性在生命科学技术带来的对传统道德的强烈冲击面前发生变化,对什么是人道主义和怎样才能体现人道主义的问题要作出符合时代进步和科学发展的反思和调整。

传统人道主义中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已经在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被破坏面前遭到质疑。

人类中心主义,是建立在把人类与自然界截然割裂开来的狭隘观念上的,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生态的严重破坏对人的健康和发展带来的伤害则是根本性的和不可逆的。

50,二、义务论,义务论从词源学意义上说就是关于责任、应当的理论义务论以道德规范和戒律的形式表达人们关于怎样行为和生活的道德要求和道德观念,从这样的意义上说,义务论又称准则论义务论始终在历史上的伦理学思想和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51,伦理学发展史上的义务论的类型:

宗教伦理学的神学义务论:

把道德义务归结为上帝的旨意和神灵的启示的伦理学义务论。

这种义务论把人的道德义务的根源与宗教信仰的对象统一起来。

目的论的义务论:

认为人的道德义务建立的基础是人的感性需求。

认为义务是人的感觉欲望的要求,行为正当与否取决于该行为本身的现实的或预期的效果,即以行为所实现的利益、好处等非道德价值为标准来衡量人的行为的善与恶。

这种义务论又被称之为效果论的义务论。

道义学的义务论或者“本务论”:

认为人的义务根源于人的内在理性的义务论。

认为人的道德义务源于先验的善良意志,是善良意志发出的命令即所谓的“道德律令”,道德评价的标准是根据人的行为的动机、意向、行为所遵循的规则等道德的因素,而不去考虑行为结果对人对己的利与害。

这种义务论又称之为“动机论”,代表人物是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

52,义务论与医学伦理学,传统的医学伦理学(医德学)是以义务论为指导的关于行为规范和行为禁律的文本,传统的医学伦理学是以义务论为轴心的体系生命伦理学高举义务论、公益论和价值论三面大旗带领现代生物医学的发展走出道德困境,义务论既不能退出历史舞台,也不能继续独自担纲医学伦理学发展的重任,53,第七节中华传统道德,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以伦理道德为基本内涵的文化构成;伦理道德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生活的一种实际性的支配力量;中华传统文化留给了我们异常丰富的伦理和道德遗产,儒家伦理思想是其中主流,对中国的道德传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54,一、人文精神,以人神分离为前提;注重德行设计;“惟德是辅”、“惟惠之怀”成为基本的人文主义戒条;人文精神在中国的春秋中后期和战国时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55,儒学代表着中国文化精神的流向:

“仁者爱人”是“仁”的中轴和总纲;本体论上表现了人对客观本体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物我关系时表现的是贱视物、重视人的思想;处理人我关系时的基本准则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处理日常人伦关系时,强调“仁者”要弱己强人,对长者、对婴幼、对老弱要尊重,要理解,要做到与人为善;在社会关系上,也就是在社会组织生活中,要寻名分做事,恪尽职守,以父子关系的“子孝父”来建立君臣关系的“臣忠君”原则。

56,二、“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天人合一”是儒家重要的价值观思想。

这种思想强调不仅要爱人,而且要爱万物。

“仁爱”与“厚德载物”的思想包含着对天赋予自然规律的认识论意义。

儒家伦理思想以天与人互不相违为理想的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观念。

在儒家伦理思想中,从“天人”到“物我”,再到“人我”表现着一种伦理道德认识的思想进程,凸显了儒家伦理学说强调人情及人的重要性伦理思想的特点。

57,三、中庸德行观,中庸德行观的基本内容:

其轴心是作为道德规范的“诚”其理想的人格载体是“君子”其最高的境界则是“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58,中华传统道德对医学伦理学的影响作用:

传统中的一般伦理道德观念和思想对塑造医学主体的人格特征和规范一般的社会行为具有深刻的影响作用;中国伦理道德的传统对构成医学道德的基本原则特别是义务论和道义论意义上的道德规范有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传统道德的思想系统中包含着重要的医学伦理思想和观念。

中国医学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都有具有重要影响的医学大家和闪烁着医学道德光辉的重要医学道德文献诞生和得以保存下来。

其中仁爱救人、清廉正直、精湛医术、不畏艰难、勇于创新、谦虚好学、献身医学的精神和道德信仰,都对中国医学伦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59,第八节伦理学的理论功能,描述性伦理学:

即从对社会道德状况进行客观描述,再现道德实际来建立伦理的伦理学类型;规范伦理学:

侧重于道德规范的论证和说明,总结、创新和建立伦理道德规范体系,并在伦理理论和道德实践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理论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

元伦理学:

从分析道德语言(概念、判断)的意义和逻辑功能入手对道德研究的伦理学,属于元伦理学或者称之为分析伦理学。

60,第四章医学伦理学基本原则与应用,第一节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第二节医学伦理学的应用原则第三节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的应用,61,第一节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是指一些一般性指导原则,这些原则被作为伦理学规定和评估人类行为的基本理由。

国际公认“自主、不伤害、行善与正义”是最核心的内容。

医学伦理学基本原则是指医学道德的最一般的道德原则,是构建医学道德规范的最根本、最一般的道德根据,贯穿在医学道德体系的始终。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是尊重自主、切勿伤害、医疗行善、公平正义。

62,一、行善原则,

(一)行善原则的含义行善原则始终是一条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道德原则,它要求人们在医学活动中,恪守这样一个道德信条:

努力行善,扬善抑恶,做好事,不做坏事,制止坏事,做一个善良的人、道德的人。

(二)行善原则的主要要求行善原则的基本精神是做好事、不做坏事、制止坏事。

这一精神实质要求从业人员善待生命、善待病人、善待社会。

63,二、尊重原则,

(一)尊重原则的含义尊重原则又可称尊重自主原则内容包括尊重病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病人的生命和生命价值,尊重病人的权利等。

尊重原则可以延伸为被广泛使用的自主原则或病人自主原则,宽容原则也源于尊重自主原则。

(二)尊重原则的基本要求1尊重患者的人格2尊重患者的自主选择权3尊重患者的隐私权,64,三、医疗公平原则,

(一)关于医疗公平的理解所谓医疗公平(MedicalJustice),就是根据生命权的要求,按合理的或大家都能接受的道德原则,给予每个人所应得到的医疗服务医疗公平原则又可称公正原则,公益原则是其延伸,只是突出对公共利益的强调主要内容包括:

1底线保障2机会平等3贡献分配4调剂分配,65,

(二)医疗公平的具体应用,在医学实践中,应用医疗公平原则,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内容的整体性2内容之间的优先次序3内容与其实际兑现之间的差距,66,四、不伤害原则,

(一)不伤害原则的含义不伤害原则,也可称有利无伤原则。

所谓不伤害,是指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其动机与结果均应该避免对病人的伤害。

医疗技术本身存在两重性。

在目前的医疗实践活动中,任何医疗措施都是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