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与哲学.ppt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86602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6.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与哲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医学与哲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医学与哲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医学与哲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医学与哲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医学与哲学.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12页
医学与哲学.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12页
医学与哲学.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12页
医学与哲学.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12页
医学与哲学.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2页
医学与哲学.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2页
医学与哲学.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2页
医学与哲学.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2页
医学与哲学.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2页
医学与哲学.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2页
医学与哲学.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2页
医学与哲学.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2页
医学与哲学.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2页
医学与哲学.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2页
医学与哲学.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与哲学.ppt

《医学与哲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与哲学.ppt(1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学与哲学.ppt

1,第二讲医学与哲学

(一),医学人文学院孙伟,2,第一部分哲学与西医学,简述医学和哲学的关系:

1.作为医学的哲学2.医学中的哲学3.关于医学的哲学4.医学哲学,3,1.作为医学的哲学“作为医学的哲学”又可称之为“医学的哲学”,在这种关系形式中哲学是主动的、建设性的和综合的,它以思辨的方式使用概念以产生医学的解释,为医学提供一个理性的、先验的前提。

医学史上不乏思辨地利用作为医学的哲学例子。

4,2.医学中的哲学在“医学中的哲学”这种关系形式中,哲学家或医学家将哲学作为研究的形式工具,考察作为研究对象的医学本身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是认识论问题,也可以是非认识论问题。

这里的哲学并不直接服务于医学理论或医学实践,而是用来揭示医学中逻辑结构的分析工具。

5,3.关于医学的哲学“关于医学的哲学”这种关系形式,涉及对医学进行哲学反思的有关内容,着重探讨在医学中从知识理论直到医学道德诸方面有重大意义的一般性哲学问题。

例如,把医学作为一种行为活动,作为一种人与人的关系加以哲学思考,研究精神和自我的哲学问题等。

6,4.医学哲学严格意义上的“医学哲学”,是一种狭义的医学哲学,这种关系形式论及与医学相同的主题,但又不同于医学自身的内容和方法。

它把医学自身、医学的内容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哲理性拷问,做医学自身无法做的事情。

批判地、反思地考察医学,探索医学的行为和现象的意义,并将其同医学哲学中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等超越医学的问题联系起来。

它从医学事实开始,并寻求这些事实所揭示出来的抽象概念。

7,问题:

如何从哲学发展的历史看西方哲学和西医学的关系?

8,第一部分哲学与西医学,第一节古代哲学对西医学的影响一、人是特殊的物质本体

(一)世界物质本原学说的基本内容毕达哥拉斯的本体论思想是西方医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万物的本原是一。

从一产生二。

从完满的一与不定的二中产生出各种数目,从数产生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面;从面产生出体;从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事物,产生出四种元素:

水、火、土、气。

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相互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古希腊哲学家和医生恩培多克勒认为,水、火、土、气是生化万物的四个根:

“从这些元素生出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事物,生出树木和男人女人、飞禽走兽和水里的鱼以至长生不老的尊神”,“这四种元素按不同的比例相结合就形成不同性质的东西。

比如,肌肉是由四种等量的元素混合而成的。

神经是由火和土与双倍的水混合而成的”。

9,10,

(二)希波克拉底的“四体液”学说希波克拉底的“四体液”不是自然哲学的套用,而是借助于自然哲学的本体论建构了医学的本体论:

“人体内有血液、黏液、黄胆液和黑胆液,这些要素决定了人体的性质。

人体由此而感到痛苦,由此而赢得健康”。

.,11,1.希波克拉底医学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源于自然哲学而不囿于自然哲学是希波克拉底医学哲学思想的特征。

“不了解人的人便不可能了解医学。

”,.,12,2、希波克拉底医学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1)医学普遍问题的研究第一,医学的性质:

医学是最具特色的艺术。

第二,早期诊断:

希波克拉底对早期诊断分析符合现代医学关于“病前状态”、“无症状”的观念。

第三,病人个体差异,13,第四,遗传问题:

希波克拉底认识到遗传对健康和疾病的意义:

“人的种子来自于人体的各分,健康的起因在健康部分,疾病的起因在有病的部分。

”第五,生理和心理的关系第六,预后:

对预后的分析有利于医疗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医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第七,医学哲学的研究对象:

医学哲学研究对象是医学实践中普遍性的问题。

14,

(2)医学哲学思维方法的探讨希波克拉底提出要整体综合研究疾病的“普遍性质和特殊性质”,研究病人社会的、自然的状况。

希波克拉底颖悟到逻辑思维方法对医学的意义:

“医生靠自己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思维开始他们的生涯。

”他是首先提出在临床思维中运用类比方法、推理方法并运用于诊断的医生。

反思是哲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

15,(3)希波克拉底医学哲学思想评价希波克拉底的医学哲学不能避免历史的局限。

希波克拉底的医学哲学思想为西医学的理论建构提供了深刻的精神内核和方法借鉴;希波克拉底为医学哲学铸造了基本的理论范式,16,二、人是独有的精神本体

(一)亚里士多德生物阶梯说人的灵魂可以分为三个等级:

植物灵魂(主司营养、生殖)、动物灵魂(主司感觉、欲望)和理性灵魂(主司智慧)。

(二)盖伦医学理论的两面性亚里士多德的生物阶梯说成为盖伦的三灵气学说的哲学基础。

17,三、人的灵魂和肉体的冲突

(一)宗教哲学对医学的束缚在医学发展的历史上,宗教和医学有着悠久的渊源关系。

即使是在中世纪,“宗教和医学也有着共同的目的创造生命的完美”。

但是,灵魂和肉体背反使宗教和医学区分开来:

牧师治疗灵魂,医师治疗机体。

中世纪宗教和医学的冲突反映了人的灵魂和肉体的冲突。

18,三、人的灵魂和肉体的冲突

(二)文艺复兴对医学发展的推动人文主义者高举人性的旗帜,用新兴的文化向腐朽的宗教观念猛烈冲击,使被禁锢了千余年的文化和科学技术从宗教神学的枷锁下解放出来。

这一时期医学家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热情与日俱增。

19,第二节近现代哲学对西医学的影响近现代哲学对医学的影响主要是方法论。

其中,笛卡尔、培根、拉美特里、马克思、恩格斯等哲学家的认识论思想对医学的影响尤为显著。

20,一、笛卡尔和培根的哲学思想对医学的影响

(一)二元论哲学调和宗教与医学的冲突笛卡尔提出了二元论世界观:

“物体和心灵分属两种实体,彼此不相关。

物体的根本属性是广延性(占有空间),心灵的根本属性是思维。

有广延性的东西不可能思维,能思维的东西必无广延性;思维、意识不以物质为转移,不是物质的产物,物质也绝无产生思维和意识的能力。

”笛卡尔从哲学的角度断言,医学应专心研究人体的生理功能,而把灵魂的问题留给上帝和他的代理人(教会)来处理,

(二)实验和归纳是医学认识的新工具弗兰西斯培根是16世纪英国杰出的哲学家。

他的认识论,主要是经验论和归纳法是近代医学重要的认识工具。

培根把归纳法应用于医学,强调病史对认识疾病的发生具有特殊的作用。

他主张医生必须对病理解剖学进行细致的实验研究,必须广泛研究比较解剖学。

培根的哲学观点成为近代实验医学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近代医学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无不与之有关。

21,(三)医学迈入实验医学体系的新时代实验科学的兴起对医学在研究方法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医学家开始用当时的物理、化学、数学等科学知识作为医学研究的工具,采用自然科学技术的新成就与实验的方法研究人体和医学问题。

22,二、机械论哲学思想对医学的影响

(一)机械认识论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是医学机械论的奠基认为,宇宙是一个巨大的机械系统,在其中,上帝是所有运动的“最初起因”。

物质的基本特性是广延性、可分性和运动性。

笛卡儿说,给我运动和广延我就能构造出世界。

按照笛卡儿的解释,人体本身也是另外一种“尘世间的机器”。

23,16、17世纪包括医学在内的各门自然科学,以分门别类类的方式,独立地、深入地、静态地进行研究。

17、18世纪医学越来越带上了机械论和还原论的色彩,物理医学派就是典型的代表。

18世纪法国医生拉美特里充分运用18世纪医学所取得的成就,从生理学、医学的角度阐述一系列唯物主义和无神论观点,详尽地论述了心灵对肉体、精神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对宗教神学唯心主义展开批判,在当时的水平上唯物主义地解决了思维和存在这一哲学基本问题。

24,还原论,是把高级运动形式归结为低级运动形式,用研究低级运动形式所得出的结论去代替对高级运动形式的本质认识的哲学或科学哲学观点。

还原论认为复杂事物的本性,总是可以被简化变为更加简单,更加基本的想法或说要素。

每一种事物都是一些更为简单的或者更为基本的东西的集合体或者组合物;世界或系统的总体运动,是其中每一个局部或元素的运动的总和。

25,还原论方法,还原论方法采用由确知局部或部分特性,再通过求和来了解整体特性。

其基本假设是整体可以分割为多个部分,所有部分之总和等于整体。

手段就是对研究对象不断进行分析,恢复其最原始的状态,化复杂为简单。

还原论认为局部的相加等于整体,各种现象都可被还原成一组基本的要素,各基本要素彼此独立,不因外在因素而改变其本质。

通过对这些基本要素的研究,可推知整体现象的性质。

认为是宇宙可以象一台机器一样被还原成各个零件,只要知道各个零件的运动规律,就可以推知整个宇宙的规律,因而宇宙像一台钟表一样是完全被确定的。

26,还原论方法的优点:

近世科学技术所应用的几乎全部方法都是还原论方法。

还原论方法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用这种方法建立起来的科学理论,不仅具有精确严密的特质,还具有强大的预言能力,这种预言经得起实验的检验。

还原论的另一个优点是,每当预言失败时,或者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发生重大偏差时,人们能够根据逻辑和理论推导上溯到起点,调整理论预设或假定,从而建立起新的理论,做出新的预言,实现理论创新。

27,还原论方法的缺点:

第一,实验室的实验,往往是孤立、隔离地进行研究。

第二,把事物发生作用的种种关系割裂开来,即从复杂现象中撇开总的联系,只取出个别现象的因果关系,进行研究。

第三这种以解剖实验分析为基础的方法,导致医学家认为人体是它的各组成部分的机械组合,抹杀了器官与人体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28,

(二)爱因斯坦的物理学机械论爱因斯坦是一代科学巨匠,他冲决了牛顿物理学思想的束缚,他的思想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认为生命现象可以归结为物理过程,物理学的定律也适用于生命领域:

“作为理论物理学结构基础的普遍定律,应当对任何自然现象都有效。

有了它们,就有可能借助于单纯的演绎得出一切自然过程(包括生命)的描述”。

29,三、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对生命本质的揭示黑格尔认为,生命现象是自然界发展过程中的高级阶段,具有同机械、物理、化学现象相区别的本质特征。

黑格尔用辩证法的语言揭示生命的实质:

生命是“对立面的再生过程”。

30,恩格斯发挥了黑格尔的这一思想:

“生命首先是在于:

生物在每一瞬间是它自身,同时又是别的东西。

所以,生命也是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的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解决的矛盾;矛盾一停止,生命也就停止,死亡就到来。

”19世纪中叶,人类对生命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进步,如人工合成尿素已经成功,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进展。

恩格斯概括和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这些研究成果,深刻地提出了“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的哲学思想。

31,第三节当代科学主义、人本主义思潮对西方医学的影响一、科学主义思潮对医学的影响

(一)科学主义思潮的兴起和特点兴起:

科学和理性在反对封建主义和宗教迷信的战役中威力毕现之后,又在科学技术的昌明、现代工业崛起的时代潮流中出演主角。

32,科学主义思潮流派纷呈,学说繁杂,但其基本特点是:

推崇自然科学,主张哲学应效仿自然科学,放弃或拒斥传统的“形而上学”的研究;以科学发展中和科学自身内的哲学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分析方法作为主要手段,致力于对具体科学知识的综合或逻辑、语言的分析,强调人的认识能力只能停留在实证的范围内。

33,

(二)科学主义思潮对医学的影响由于科学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密切,因此,科学哲学的认识方法对医学的影响很大。

如科学哲学中的分析哲学流派和逻辑实证主义都十分强调还原方法,要求在科研和哲学研究中把研究对象还原为最小单位并在逻辑上加以证实。

34,二、人本主义思潮对医学的影响

(一)人本主义思潮的兴起和特点兴起:

黑格尔之后,一部分哲学家力图突破传统的存在、理性、逻辑的框架,把对万物之存在的研究转变为对人之存在问题的探求。

同时,两次世界大战血腥与残酷的现实、高科技含量的核武器和疯狂军备竞赛可能带来的灾难,引起了人们对科学主义危险性的警惕,深深地激起了一些哲学家们的反思。

我国思想界把这一脉思想归约为人本主义。

35,特点:

人本主义思潮以人和社会问题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关注人的生存、人的自由、人的本质、人的价值等问题,关注生存环境、社会环境、社会危机等社会问题。

36,

(二)人本主义思潮对医学的影响20世纪以来,在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医学人文精神不断升温,医学观念、医学理论、医学教育乃至应用医学都折射出人本主义思潮的基本理念。

医学观念方面如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和广泛地被接受,安乐死、临终关怀、医学目的等医学人文观念的广泛传播,37,三、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认识方法的整合

(一)两种认识方法从分野到整合科学主义思潮高举科学的旗帜,推崇经验实证,排斥人的主观因素,远离形而上学。

但科学这一人类文化奇葩,无法离开人类精神世界的温床。

人的认识和主观因素,一直和科学哲学的理论形影不离。

人文主义思潮的哲学家们,突出人的主体存在,探讨人的生存意义,揭示人的主体价值,大写的人始终是其哲学活动的主旋律。

但科学在改变着世界的同时也影响着人的生活。

科学一人本这种新的认识方法正在全球知识界、文化界萌生。

38,

(二)科学一人本方法对医学的影响西方科学哲学和人本主义哲学日渐渗透融合,呈现出从科学和人的“二元对峙”向科学、人、语言、社会、文化等多元交织转化的局面,科学一人本的哲学思维方式影响着医学,人们对医学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关系认识加深了。

39,重温希波克拉底对医学人文品格的揭示:

在希波克拉底看来,“许多人被称做医生,却很少人名副其实”。

那么,名副其实的医生应该具有哪些品格呢?

第一,以病人的生命为重,做医学的仆人。

第二,高尚的医学人文品格和深厚的人文修养。

第三,合理的知识结构。

第四,虚怀若谷的胸襟。

第五,超越世俗的爱人之心。

40,41,思考题:

如何从哲学发展的历史看待西方哲学和西医学的关系?

42,第二讲医学与哲学

(二),医学人文学院孙伟,43,问题,如何看中国哲学和中医学的关系?

44,第二部分哲学与中医学,第一节“天人合一”与中医整体观一、“天人合一”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天人合气:

天地为阴阳二气而生,人为天地之气而成。

归根到底,天、地、人同出一气,是气演化过程中的不同存在形态。

45,第二部分哲学与中医学,

(二)天人相应:

“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

(三)天人同理:

人与天地不仅同气相应,而且遵循共同的规律,即同理。

(四)天人相参:

既然人与天地同原、相应、同理,人们就可以通过天地认识人体,也可以通过人体的生理病理规律,进而认识天地;或以天地自然验证关于人体的认识,以人体验证关于天地自然的认识。

素问气交变大论指出:

“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

”对于医家来说,主要兴趣不在于通过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去认识、把握天地自然变化规律,而在于通过天地自然现象来认识、把握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规律。

46,47,二、“天人合一”思想是自然观与方法论的统一自然观,把天、地、人视为一体,统一于一气,具有共同的规律。

方法论,为医家认识人体提供了一个总原则,即整体观。

主张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置于世界万物的总联系之网中加以考察和认识,从而为中医学的病因学、养生学、治疗学奠定了思想基础。

48,第二节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学纲领方法论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一起并称为阴阳五行学说,是古人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方法论。

引用于医学领域后,成为指导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成为中医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阴阳五行学说不是神秘的玄学,它是古人建立在观察事实基础上的具有科学内涵的理论。

49,阴阳学说,就是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运动变化规律的学说。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在阴阳二气的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的。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一、阴阳学说与中医学“死生之本”,50,

(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1.阴阳的基本概念2.阴阳的基本特征3.阴阳的属性特征4.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51,1.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所以,阴阳并不专门代表个别具体的事物或现象,而是代表相关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意义。

52,2.阴阳的基本特征,53,3.阴阳的属性特征,阴阳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可运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分类归纳。

(1)阴阳的普遍性,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的属性特征具有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和可分性。

54,阴阳属性的划分,一定要在相关事物或现象的范畴之内。

(2)阴阳的相关性,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即相互关联的基础上。

如:

天与地,是对宇宙而言;男与女,是对性别而言;上与下,是对方位而言。

返回目录,3.阴阳的属性特征,55,(3)阴阳的相对性,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随着特定条件的改变,具有明显的相对性。

即阴阳的属性是通过与自己的对立面比较而确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可相互转化。

3.阴阳的属性特征,56,(4)阴阳的可分性,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无限可分的特点。

表现为无论属阴还是属阳的事物或现象,随着划分的范围或条件的变更,阴阳的每一方还可以再分阴阳,以至无穷。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阴,阳中有阳;阴阳之中再分阴阳。

素问.金匮真言论,返回本节,返回目录,3.阴阳的属性特征,57,阴阳所具有的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和可分性的特点,对揭示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返回本节,返回目录,3.阴阳的属性特征,58,4.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对立制约,返回本节,返回目录,59,

(1)阴阳的对立制约,对立阴阳两个方面的属性截然相反,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关系。

制约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特性,是相互牵制、相互约束的关系。

阴阳对立制约是指自然界的一切相关事物和现象,其阴阳两个方面都存在着相互斗争和相互抑制的关系。

最终对立与制约达到动态平衡,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4.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60,

(2)阴阳的互根互用,指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之间,始终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为用的关系。

互根阴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互用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阴阳双方相互资生、相互促进和相互助长。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4.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61,(3)阴阳的消长平衡,此长彼亦长:

阴随阳长;阳随阴长此消彼亦消:

阴随阳消;阳随阴消,含义是指阴阳双方的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

原因阴阳对立制约导致阴阳互为消长,阴阳互根互用导致阴阳皆消皆长。

阴阳互为消长,阴阳皆消皆长,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此长彼消:

阳长阴消;阴长阳消此消彼长:

阳消阴长;阴消阳长,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4.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62,(4)阴阳的相互转化,含义指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各自相反方向转化。

内在因素互根互用是转化的内在根据。

消长平衡是转化得以发生的前提。

“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4.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63,达到相对的动态平衡,阴阳运动的相互联系,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学说最根本的原理,阴阳运动的形式,阴阳消长阴阳转化,4.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64,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人与天地相应也”,素问,人体的阴阳平衡是生命的根本,应与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相适应。

因此,人体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关系,是人体生存和健康的必备条件。

返回本节,返回目录,65,2.用阴阳归属人体组织结构,返回本节,返回目录,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66,3.用阴阳概括生理功能,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

阳气(阳)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阴精(阴)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就是阴阳保持协调平衡的结果。

返回本节,返回目录,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67,阴阳失调,阴盛,阴阳偏盛,实寒证(阴胜则寒),伤阳,兼阳虚(阴胜则阳病),阳盛,实热证(阳胜则热),伤阴,兼阴虚(阳胜则阴病),阴虚,阴阳偏衰,虚热证(阴虚则热),不能生阳,阳虚(阴损及阳),阳虚,虚寒证(阳虚则寒),不能生阴,阴虚(阳损及阴),阴不制阳,阳不制阴,4.用阴阳说明病理变化,返回本节,返回目录,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68,阴阳寒热病机示意图,正常,实寒证,虚热证,实热证,虚寒证,返回本节,返回目录,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69,5.用阴阳来指导疾病诊断,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根本机理在于阴阳失调,因此,在临床上,只有分清阴阳,抓住疾病的本质,才能有效地指导临床辨证。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70,阴阳属性归类,返回本节,返回目录,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71,6.用阴阳来指导疾病治疗,

(1)确定治疗原则,A.损其有余:

阴或阳一方偏胜但未损及对方,此为实证,应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

阴盛,阴阳偏盛实证,实寒证寒者热之(热性方药),伤阳,兼阳虚(酌加温阳药),阳盛,实热证热者寒之(寒性方药),伤阴,兼阴虚(酌加养阴药),泻其有余,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返回本节,返回目录,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72,阴虚,阴阳偏衰虚证,虚热证补阴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阳虚,虚寒证补阳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补其不足,B.补其不足:

阴或阳一方偏衰或阴阳俱损时,此为虚证,应补其不足,即虚则补之。

返回本节,返回目录,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73,C.阴病治阳、阳病治阴,阴虚不能制阳而导致阳相对偏盛的虚热证,即“阴虚内热”,治宜补阴以制阳,此即“阳病治阴”;,阳虚不能制阴而导致阴相对偏盛的虚寒证,即“阳虚外寒”,治宜补阳以制阴,此即“阴病治阳”。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明张景岳,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74,

(2)归纳药物性能,寒、凉属阴,一般寒性或凉性药物,能减轻或消除疾病的热象。

温、热属阳,一般温性或热性药物,能减轻或消除疾病的寒象。

A.归纳药性:

药物分为寒、热、温、凉四性,又称四气。

返回本节,返回目录,75,B.分析五味:

五味是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滋味。

滋味不同,药效不同。

辛、甘属阳;酸、苦、咸属阴,以药物之性纠正机体阴阳之偏,返回本节,返回目录,76,(3)阴病治阳、阳病治阴,阴虚不能制阳而导致阳相对偏盛的虚热证,即“阴虚内热”,治宜补阴以制阳,此即“阳病治阴”;,阳虚不能制阴而导致阴相对偏盛的虚寒证,即“阳虚外寒”,治宜补阳以制阴,此即“阴病治阳”。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明张景岳,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77,2.归纳药物性能,寒、凉属阴,一般寒性或凉性药物,能减轻或消除疾病的热象。

温、热属阳,一般温性或热性药物,能减轻或消除疾病的寒象。

(1)归纳药性:

药物分为寒、热、温、凉四性,又称四气。

返回本节,返回目录,78,

(2)分析五味:

五味是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滋味。

滋味不同,药效不同。

辛、甘属阳;酸、苦、咸属阴,以药物之性纠正机体阴阳之偏,返回本节,返回目录,79,二、五行学说与中医学人体系统的构筑,木、火、土、金、水这五类物质是自然界中最主要的五类物质,它们之间各有特性但又相互依存而不可分离,因此古人也就利用它们的特性及其相互关系来对自然界中一切事物进行归类和说明,因此,原始的五行概念便被抽象发展成为了五行学说,成为了一种哲学概念,常常和阴阳学说一起,成为了古代用以认识和分析事物的一种思想方法和理论工具,并贯穿到古代各种学术之中。

80,

(一)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五行的特性,事物的五行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