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讲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92922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7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史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国近代史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中国近代史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中国近代史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中国近代史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中国近代史讲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中国近代史讲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中国近代史讲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中国近代史讲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中国近代史讲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中国近代史讲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中国近代史讲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中国近代史讲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中国近代史讲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中国近代史讲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中国近代史讲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中国近代史讲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中国近代史讲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中国近代史讲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中国近代史讲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史讲稿.docx

《中国近代史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史讲稿.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近代史讲稿.docx

中国近代史讲稿

中国近代史讲稿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本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840~1919)

绪论风云变幻的八十年----历史发展基本脉络:

1、中国“双半”社会开始形成时期(1840-1860);

2、中国“双半”社会程度加深时期(1860-1895);

3、中国“双半”社会基本形成时期(1895-1901);

4、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94-1919);

※几个基本线索

1.“两个过程论”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提出的著名论断:

“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

2.“三次革命高潮说”

胡绳在《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中,以阶级斗争的表现作为划分时期的标志,提出把近代史划分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三大革命运动高潮,三次革命高潮构成中国近代历史演进的基本线索。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出版的教科书和中国近代通史著作,基本是按照这个理论框架编写的。

3.“两种趋向论”

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实际上存在着两种趋向,一是从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独立)并向殖民地演化的趋向;一是从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并向资本主义演化的趋向。

前者是一个向下沉沦的趋向,后者是一个向上发展的趋向。

4.“三个阶梯说”或“四个阶梯说”

李时岳在《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中指出,中国近代史经历了农民战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四个阶段,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与近代中国人民政治觉悟的迅速发展,标志着近代中国历史前进的基本脉络。

强调要以“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的进步潮流或基本线索(“三个阶梯说”)。

如果把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历史基本线索中的最初一阶,则称为“四个阶梯说”。

5.“两个任务论”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

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据此,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斗争的历史,也就是说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为实现现代化而斗争的历史,并以此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

 

第一章中国近代历史是怎么开始的?

——两个历史落差的转换与中国近代历史的开始

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目标:

(一)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及其主要矛盾和主要特征,加深对近代中国社会基本国情和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认识。

(二)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三)通过了解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认识造成近代中国社会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四)了解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国侵略斗争的历史,认识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意义,继承、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五)了解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认识社会制度腐败必然导致失败的深刻历史教训,认识正是严重的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促使中国人民去努力探索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道路。

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思考:

(一)怎样认识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二)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四)了解1840-1919年间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五)了解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历程,总结其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认识近代中华民族觉醒的伟大历史意义。

主要内容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三、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

四、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中西“大分流”---中国的衰落与西方的崛起

•1、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2、世界近代史的起点

•3、14世纪以后,中西发展的不同路向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4年,清军入关,中国完成了一次改朝换代

(一)、古代中国的辉煌文明——西方“望尘莫及”

1、古老中国的辉煌文明

•西方学者论中国文化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中国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保持了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

赖肖尔:

《中国的问题》

汤因比:

《历史研究》(上、中、下)

•科技的发展。

生产和商业的发展:

秦、汉、唐、宋、元、明、清

孙中山说:

五百年前,中国是世界上顶强的国家。

国家的地位,好像现在的英国、美国一样。

英国、美国的强盛还是列强。

中国从前的强盛是独强。

对各弱小民族,中国完全是用王道感化他们。

他们是怀中国之德,甘心情愿,自己来朝贡的。

2、中世纪欧洲的落后

近代以前的相当长时间里,中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尤其是盛唐时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中心,是世界文化的高峰。

·“在唐初诸帝时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同西方世界的腐败、混乱和分裂成为鲜明对照”。

——英、威尔斯《世界史纲》

·“当欧洲还笼罩在黑暗年代的阴霾之中,中国官员就已精神抖擞,乘着装有指南针的轻便马车到各地去参观装置有固体颜料探空火箭的一些天文研究中心。

一千年之后,欧洲科学家在发动工业革命时,中国官僚却还在迈着固有的方步。

相形之下,他们已经不那么精力充沛了。

——[美]戴维

·“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往往是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以前更是如此,这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在3—13世纪,中国保持一个让西方人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李约瑟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3、人类的历史是地球史几十亿年的两千分之一,而人类历史的99%以上的时间又是漫长的原始社会。

人类有自己的文化生活只有五六千年,但是真正把科学技术广泛应用到生产上,并引起社会生产、生活的巨大变革还不到300年。

人们普遍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对人类社会进步起着推动作用,则只是近50年的事。

在人类历史中,有三次伟大的革命性转变:

•第一次:

发生在100万年前(300多万),原始生命经过亿万年的进化以后,出现了人类;

•第二次:

是公元前3000年(4000),人类从原始状态进入文明社会;

•第三次:

则是近几个世纪正在经历中的事,全世界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国家从农业文明或游牧文明逐渐过渡到工业文明。

□第一次革命性的转变——人类出现

4、人类学家认为:

世界上最早的人类出现于距今200-300万年前.其前身为古猿

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

——布莱克(美国)

5、地球科学的三大难题:

人类起源说——生命起源说——地球起源说

6、宇宙的年龄是150亿---200亿年

地球距今约46亿—50亿年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黑格尔

7、太阳距今约50亿年

太阳所在的系称银河系,它包含1000亿颗以上的恒星——1999《辞海》

□第二次革命性的转变——进入农业文明

8、社会形态:

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共产主义

•封建社会的科学文化高峰也是第一次生产力发展的高峰,发生在中国。

•由于中国以农业为中心的科学技术取得世界领先地位,使中国从公元前3世纪起,即秦汉时代就进入农业经济发达的社会成为封建大帝国。

•中国封建帝国的经济从秦、汉到唐、宋、元各代经久不衰,原因在于有科学技术做坚实的基础。

9、

(1)中华文明的显著特点

第一,源远流长。

早在七八千年前中华民族就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进行耕作。

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最早记录了我国的农事活动。

第二,博大精深。

中华民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在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历史、教育、文学等诸多方面,创造了曾经领先于世界或被世人至今奉为圭臬的思想和理论。

A、高度发达的建筑艺术

B、精致优美的青铜艺术

C、栩栩如生的雕刻艺术

D、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

E、闻名中外的绘画艺术

F、我国古代的文化名人

△雅斯贝尔斯的命题———“轴心时代”。

他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

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第三,影响深远。

中华文明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中华文明对人类进步与发展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中华文化有极大的辐射力,许多的亚洲国家,都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如日本、朝鲜、越南、缅甸等。

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张骞通西域、鉴真渡东洋,唐僧西天取经、郑和下西洋等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

□第三次革命性的转变——迈向近代社会

10、英国“产业革命”,使世界出现第二次生产力的高峰

世界第二次生产力高潮的前奏——文艺复兴运动

中国的四大发明输入欧洲,对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起到临产催生的作用,为欧洲科学文化带来了黎明。

由于中国四大发明输入欧洲等诸多因素影响,在意大利兴起文艺复兴运动,进一步推动和诱发了英国的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带动了西方经济的发展,出现工业发达社会。

•12世纪(南宋时期),中国造纸术传到欧洲。

•13-14世纪(元、明),中国的火药、指南针相继在欧洲得到推广使用。

•15世纪,印刷术传到欧洲。

指南针促进欧洲航海事业与探险事业的发展;火药成为消除欧洲各地封建割据的有力武器;指南针与火药构成帝国主义海上称霸的“一炮一舰”;造纸术和印刷术使欧洲科学文化得到迅速普及与提高,为新教创造了良好科学文化交流条件。

11、世界第二次生产力高潮的前奏——文艺复兴运动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三大诗人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万能天才”达·芬奇及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哥白尼和伽利略等。

•欧洲各国交通方便,联系密切,相互影响大,英国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思潮的冲击下,也涌现出了许多划时代的大思想家,如莫尔,培根,霍布斯,洛克莎士比亚等

•有“欧洲孔圣人”之称的培根的思想广为传播,深入人心,为英国科学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他们一方面为新生资产阶级的上台制造舆论,一方面为科学和生产的发展探寻方法。

•在长期的思想舆论准备之后,通过1640——1688年的革命,英国资产阶级取得了政权。

取得了政权的新兴资产阶级顺应历史,发展科学,抓经济建设。

这使牛顿、哈维,耐普尔等划时代的科学巨人和大发明家瓦特等应运而生。

•科学高潮引起了经济高潮。

1760——1830英国进行产业革命,到1880英国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共同的道路:

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与原有的旧体制再也不能相容的地步时,一场大的思想运动逐步掀起,涌现出一大批为新时代奠基的思想巨人,他们以各种形式批判旧制度、旧思想,宣传新观念、新主张,为社会的继续进步、为新社会的诞生寻求道路,探索方法,制造舆论。

深刻的思想运动,导致人们观念的根本改变。

接着,进行政治变革,推翻旧的政治制度,建立新的与社会进步方向一致的社会政治制度。

政治变革的成功,又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一步蓬勃发展,最终导致经济的空前繁荣。

——千年十大思想家总序

△案例导入:

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

1405-1433年,中国明朝的郑和从南京下关宝船厂出发,7次率庞大的舰队沿江、浙、闽、粤海岸南下复西行,最远到达非洲东岸肯尼亚的蒙巴萨,访问了亚非沿岸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1435年(宣德八年),他在归途中客死古里(今印度南部西海岸之科泽科德)。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一般每次达260余只,人员2.7万多。

宝船载重量估计为1500吨,长138米,最大的相当于一个足球场。

哥伦布航行4次,历时13年(1492-1504年)。

1492年哥伦布从西班牙开始美洲航海探险时所率领的船队只有3只帆船,最大的“圣玛利亚”号仅120吨,长34米。

另两只较小的船只有60吨和50吨。

 

郑和

哥伦布

航海次数

7次,1405——1433年,历时28年

4次,1492——1504年,历时13年

船只数目

一般多达260余艘

大型宝船60余艘

最少3艘,最多17艘

船只吨位、人数

宝船估计1500吨,

约27000人

100——200吨,最多约1500人,最少约90人

航行里程

中国至东非海岸

约15000海里

西欧至加勒比海岸

约4500海里

•例如,汉朝时期与西域各国的交流非常密切,丝绸之路把亚欧大陆紧紧地联结起来,成为一条具有重要意义的陆上通道,便利了中国与西方的经贸往来。

(汉人\汉族)

•盛唐时期的对外联系也非常活跃,唐朝长安成为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唐人街)

•宋元400年,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前所未有,同我国发生经济往来的国家,从东南亚直到非洲东岸及阿拉伯半岛.仅通过海路与我国经常发生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就有50多个,至元朝发展为100多个。

•明朝在15世纪前后,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成为我国对外关系史上的重要一页。

1405年,郑和率27000人开始了首下西洋的航程。

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87年,比达·迦马绕过好望角早92年,比麦哲伦环球航行早114年!

•“人类文化大别不外游牧、农耕、商业三类型。

商业、游牧型起于内不足、需向外寻求,文化特性常为侵略的。

农耕型可自给,无事外求,文化特性常为和平的。

•“中国为举世农耕和平文化最优秀之代表,绵延五千年之久,若能配合新科技之装备,而依然保有深度之安全感,则于世界人类文化和平必有大贡献。

——钱穆(史学家、国学大师)《中国文化史导论》

△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1)、“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

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

……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

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

(2)、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

第一段是:

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中国的政教分离、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

第二段是:

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3)、“李约瑟难题”很耐人寻味,它犹如科学王国一道复杂的“高次方程”摆在了世人面前。

众所周知,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也曾有过令人自豪的灿烂辉煌。

除了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外,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还有100种之多。

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的《中国,文明的国度》一书中曾写道:

“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然而,从17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却如同江河日下,跌入窘境。

据有关资料,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而到了19世纪,剧降为只占0.4%。

中国与西方为什么在科学技术上会一个大落,一个大起,拉开如此之大的距离,这就是李约瑟觉得不可思议,久久不得其解的难题。

(4)、李约瑟问题若干解释的回顾与评价

•解释一:

工商业畸型论(冷鹏飞,2002,第417-427页;田昌五、漆侠,1996,第一卷第66-84页;等等)a中国封建社会的工商业经济与农民自然经济的严重对立性。

即中国封建社会工商业的发展往往依赖于对农民的掠夺,而且商业资本积累后往往更多地是投入高利贷和土地兼并,而不是投入商品的扩大再生产。

b中国封建集权政府对封建工商业的直接介入与控制严重限制了工商业的健康发展。

·解释二:

政经制度缺陷论

李约瑟:

维护灌溉体系的需求,形成了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该体制内在的官本位价值体系则阻碍了重商主义价值观的形成。

钱文源:

中国封建社会为大一统的绝对专制权力所统治,因而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单一的主导意识形态所严密控制,这严重阻碍了中国知识分子在科学探索上的创造力。

王亚南:

建立在地主经济基础上的中国专制官僚政治有着极大的包容性与穿透力,它不但动员了中国传统的儒术、伦理、宗法习惯等等来加以统治,并还把可能对自己形成挑战的工商市民力量也消解在自己的统治中。

林毅夫:

技术发明由依靠经验向主要依靠科学和实验的转变。

而中国没能成功地实现这种科技创新方式的转变,是因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以科举制度为核心的政治官僚选拔制度,它使得知识分子无心于投资现代科学研究所必需的人力资本。

·解释三:

文化约束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韦伯,1987);《儒教与道教》(韦伯,1995)。

通过与基督教新教特别是其中的清教的对比,韦伯剖析了中国传统的儒教与道教特别是其中占主导的儒教其价值观念中所内蕴的多方面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关于宗教脱离巫术的程度的差别,在处理与现世之关系的态度上的差异,由此形成世俗伦理观念的诸多差异:

五大区别。

·解释四:

人口土地比率决定论Elvin(1973);唐宗明(Tang,1979);赵冈(Chao,1986)a中国在前现代时期人地比率不断上升的趋势b人地比率的不断提高,最终导致中国经济发展处于高水平均衡陷井中:

即人口太多,技术潜力已挖掘殆尽,这样产出的增加只能依靠人口的增加,而人口的增加又需要食物供给的增加――后者往往难以赶上前者。

c人地比率上升导致技术进步停滞的机制:

一方面,人地比率的上升意味着劳动力越来越便宜,资源和资本越来越昂贵,因此对劳动替代型技术的需求也因之降低;另一方面,人地比率的提高也意味着人均剩余的减少,这样中国积累不出足够的剩余来持续工业化。

·解释五:

不可逆演化论陈平(2000,第8-16页、第249-265页)

中西文明演化路径的分岔根源于两次重大的外部冲击(环境涨落)。

a中西文明的分岔首先起因于气候变动所导致的农业模式的分岔。

b中西文明演化的第二次重大分岔则起因于1453年的一次历史事件,导致从西方到东方的新航线的开辟。

c中国最终形成的单一小农经济的细耕农业模式以其自给自足的特点,势必也使其成为一种过于稳定的模式,这种过于稳定导致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5)、对李约瑟问题解答的要点

•封建社会内部市场经济的起飞严格依赖于外部刺激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经济系统相对封闭之根源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内外因的全面评估

•对外贸易因素的其它解释意义

(6)、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经济系统相对封闭之根源

•自然环境

主要是一个内陆国家,靠近海洋的地区不多,同时90%的国土为山地

•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中国在封建社会的大多数历史时期,相对于周边邻国而言都是先进的超级大国

•缺乏西方国家类似的机遇

从未出现如西方世界国家因新航路的开辟而带来对外贸易“快速”发展那样的契机

(二)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中国封建社会具有与其他国家所不同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结构,这样的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得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下面我们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四个方面来解读。

12、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的原因

(1)、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

•中国封建社会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但同时又束缚和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有较强的排斥力;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结合在一起,常常从事地租剥削、兼营商业或放高利贷,预示新的生产关系兴起发展之不易。

•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发展和社会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迟滞。

(2)、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结构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历代皇帝都不断加强皇权,维护“家天下”的君主专专制统治;隋唐以后用科举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比欧洲的公务员选拔制度要早好几百年),使官僚阶层有一定的开放性、流动性。

这种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与活力。

△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结构

•中国封建社会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突出父权、夫权、君权,以三纲五常为其伦理道德的基础,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显示出超乎寻常的稳定性,长期为封建统治服务。

同时吸收法家思想,严刑峻法,实行专制统治。

镇压异端,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中国封建社会之所以漫长,封建意识形态所起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父权、夫权和君权。

这样的制度在封建社会的早、中期起到了稳定和规范社会秩序的作用,但到后期保守性逐渐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对于中国落后的原因,有多种分析

◆自给自足自然经济◆重本轻末的传统◆闭关锁国政策◆自然条件

◆人口的压力◆官僚政治、文化◆超稳定结构◆亚细亚生产方式

◆多种因素论等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中西“大分流”:

中国的衰落与西方的崛

1、鸦片战争前夕的清王朝

(1)“虚骄”:

政治腐败;军事空虚;经济潇条;文化思想领域呆滞沉闷

(2)闭关自守、骄矜自大,对世界文明盲然无知

(3)22万八旗和66万绿营,武器落后,处在以刀矛弓箭为主的“冷兵器”时代。

(4)抬枪、土炮等工艺落后、质量低劣,保养漫不经心。

“在整整20个世纪中,中国一直是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国度。

但是在最近的200年中这个国家却在腐朽堕落,从而大大地落在了世界的后面。

一个简单的原因就是地理上及意识上的封锁断绝了信息的输入渠道……。

这样,中西就处在不同层次的较量之中,向来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封建主义的中国,抵挡不住资本主义的坚船利炮。

——参见《第三只眼睛看中国》

◆美国历史学家魏特夫在《东方专制主义》中提出“治水社会”理论和“东方专制主义”概念。

干旱、半干旱的东方国家都是“治水社会”,这种社会需要大规模的社会协作,而社会协作又需要强化纪律、从属关系和强有力的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