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综合题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945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3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综合题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中考化学综合题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综合题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docx

《中考化学综合题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综合题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综合题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docx

中考化学综合题大题培优易错难题及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它的鲜味来自于其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化学式是C5H8NO4Na,易溶于水,与AgNO3不反应),另外还含有NaCl,其它成分不考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味精中至少含有__________(填数字)种元素。

(2)称取5.0g味精配制成50g溶液,量取蒸馏水的量筒规格是_________(填字母)。

A.5mLB.10mLC.50mLD.100mL

(3)下图是配制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填字母)。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①③

(4)为测定NaCl在味精中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①向所配制的50g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充分反应,检验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静置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______(填化学式)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②在其它操作均正确的情况下,若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仰视刻度量取蒸馏水,则所配制溶液中,谷氨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所测定的味精中NaCI的质量分数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精确测定AgCl沉淀质量为2.87g,则该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___。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NaCl-58.5,AgCl-143.5)

【答案】6CBAgNO3偏小无影响23.4%

【解析】

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化学式是C5H8NO4Na。

(1)味精中至少含有碳、氢、氧、氮、钠和氯6种元素。

(2)称取5.0g味精配制成50g溶液,根据就近原则,量取蒸馏水的量筒规格是50mL,故选C。

(3)配制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④③,故选B。

(4)测定NaCl在味精中的质量分数。

①向所配制的50g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充分反应,检验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静置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AgNO3溶液,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②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仰视刻度量取蒸馏水,读数比实际少,则所配制溶液中,谷氨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小。

③精确测定AgCl沉淀质量为2.87g,则该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NaCl→AgCl,58.5→143.5,

,x=0.117g,

×100%=23.4%。

点睛∶量筒量程的选择应根据就近原则,量筒读数应平视。

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

2.低钠盐适合患有高血压、肾病、心脏病的患者服用,苹果酸钠盐(C4H5O5Na)是低钠盐的一种。

请回答:

(1)苹果酸钠盐口服液中含有的营养素有______种。

每个苹果酸钠盐分子中共有_______个原子。

(2)苹果酸钠盐碳、氧元素质量比为______。

(3)若某病人每天食用4.68g苹果酸钠盐,则该病人每天最多吸收____g钠元素。

(4)药店销售一种苹果酸钠盐口服液,治疗效果非常好。

该口服液的说明书如图,若某病人每天食用4.68g苹果酸钠盐,试计算该口服液中苹果酸钠盐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答案】2或3153:

50.6915.6%

【解析】

苹果酸钠盐(C4H5O5Na)是低钠盐的一种。

(1)苹果酸钠盐口服液中含有的营养素有蔗糖,苹果酸钠盐两种。

每个苹果酸钠盐分子中共有4+5+5+1=15个原子。

(2)苹果酸钠盐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4∶16×5=3∶5。

(3)若某病人每天食用4.68g苹果酸钠盐,则该病人每天最多吸收∶4.68g×

×100%=0.69g。

(4)若某病人每天食用4.68g苹果酸钠盐,该口服液中苹果酸钠盐的质量分数∶10g×3×x=4.68g,x=15.6%。

点睛∶化学式的意义∶⑴宏观意义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⑵微观意义①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②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⑶量的意义①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②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3.生活离不开水。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学校附近河流水质的状况进行调查研究。

(1)要除去水样中的不溶物,可采取的操作是_____。

(2)完成

(1)中的操作后,可用_____检验所得水样属于硬水还是软水。

(3)完成

(2)中的操作后,测定水样为硬水。

日常生活中,当水的硬度大并且担心病菌过多时,可以采取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和杀灭病菌。

(4)ClO2是一种安全的饮用水消毒剂,生产Cl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ClO2+X==2ClO2+2NaCl,方程式中X的化学式为_____。

(5)爱护水资源是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下列行为不属于节约用水的是_____。

A用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浇地B洗衣机洗衣服时不间断地边注水边冲洗、排水

C洗过菜的水用来浇花D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浸灌为喷灌、滴灌

【答案】过滤肥皂水加热Cl2C、D

【解析】

(1)要除去水样中的不溶物,可采取的操作是过滤;

(2)检验所得水样属于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肥皂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的是软水;(3)在日常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是煮沸;(4)根据X+2NaClO2=2ClO2+2NaCl可知生成物中有2个钠原子、4个氯原子、4个氧原子、在反应物中有2个钠原子、4个氧原子、2个氯原子所以还少2个氯原子,所以化学式是Cl2;(5)A、用工业废水浇地,会造成减产甚至绝产和水体的污染等,不属于节约用水;B、洗衣机洗衣服时不间断地边注水边冲洗、排水,会造成水的浪费;C、洗菜的水用来浇花,一水多用,能节约用水;D、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浸灌为喷灌、滴灌,能节约用水。

4.工业上常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烧碱,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久置的工业烧碱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样品中含有_________,接着又向烧杯中继续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已知氯化银是白色沉淀),得出结论:

样品中_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含有氯化钠。

(2)丙同学认为除了需要确认是否含有氯化钠外,还需要确认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于是,大家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另取少量样品溶解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硝酸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然后过滤、洗涤;

②取少量滤液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③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入硝酸银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

由此判断,实验①中滤渣的成分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3)根据以上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样品中无NaCl

B、样品中只有NaOH和Na2CO3

C、样品中无NaOH

D、样品中有Na2CO3、NaOH和NaCl

(4)配制100mL质量分数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1.11g/mL),需要质量分数40%的氢氧化钠溶液(1.43g/mL)_________mL,水________mL。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碳酸钠不一定CaCO3D19.483.3

【解析】

【详解】

(1)烧碱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变质生成碳酸钠,故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碳酸钠;由于事先“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加入硝酸银后有氯化银沉淀生成,可能是由于稀盐酸中的氯离子反应生成的,故不能确定有氯化钠;

(2)由上面的实验可知,溶液中有碳酸钠,故加入过量的硝酸钙后有碳酸钙沉淀生成;

(3)由实验①可知,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由实验②可知,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由实验②③可知,样品中含有氯化钠,故选D;

(3)100mL质量分数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1.11g/mL)的质量为100mL×1.11g/mL=111g,设需要质量分数4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x,则111g×10%=x×1.43g/mL×40%,得x=19.4mL,故加入水的质量为111g-19.4mL

1.43g/mL=83.3g,约83.3mL。

5.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制取装置如图1,请回答:

(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

Ⅰ_______________;Ⅱ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O2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填装置编号),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集一瓶较纯净的O2可以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_(填装置编号)。

(3)某同学利用空塑料输液袋收集二氧化碳(如图2),验满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__________(填“a”或“b”)端,如果熄灭则满了。

(4)小明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反应中固体总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3所示:

①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是__________g。

②计算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③请分析图中P点固体的成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试管锥形瓶BCaCO3+2HCl

CaCl2+H2O+CO2↑Fb9.6g24.5KClO3、KCl、MnO2

【解析】

(1)根据常见仪器解答;

(2)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解答解答;根据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较为纯净解答;(3)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输液袋倒置解答;(4)根据题中数据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解答。

(1)仪器Ⅰ是试管,仪器Ⅱ是锥形瓶。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碳酸钙固体与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实验室常温下制取氧气的原理是二氧化锰固体与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生成水和氧气;装置B适用于固液常温下制取二氧化碳或氧气,由于二氧化锰是粉末状固体,所以不能用装置C制备氧气,故实验室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O2的发生装置为B。

氧气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选用的装置为F。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利用如图空塑料输液袋收集二氧化碳,应从a口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空气从b口排出,验满二氧化碳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b端,如果火焰熄火,则收集满了。

(4)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固体减少的质量即为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0g﹣20.4g=9.6g;②生成9.6g氧气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3O2↑

24596

x9.6g

x=24.5g

③由图像可知,P点所示固体的质量还在继续减少,即氯酸钾还没有完全分解,所以P点处的物质有氯酸钾、二氧化锰和氯化钾。

6.

(1)新时代,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目前,我国已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______(合理即可)。

近年来,有些城市部分汽车的燃料改为压缩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在一定条件下,A和B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C和D.如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

②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是______。

(3)在托盘天平(灵敏度极高)两边各放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足量稀硫酸的烧杯,天平平衡。

向左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金属M,同时向右烧杯中加入相同质量的金属N,观察到从反应开始至结束天平指针始终偏向右边(注:

反应中都生成+2价的硫酸盐)则:

①M、N两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

②M、N两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答案】太阳能(合理即可)

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14:

3;M>NM

【解析】

【分析】

【详解】

(1)目前,我国已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氢能等。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①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②根据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C和D的质量比是28:

6=14:

3。

(3)①由题意可知,从反应开始至结束天平指针始终偏向右边。

在反应过程中天平的指针偏向右边,说明左边放出氢气的速率快,相同的时间内产生的氢气多,左边的金属比右边的金属活泼;由此可知,M与酸反应比N剧烈,金属M活动性比N的活动性强。

②由题意可知,从反应开始至结束天平指针始终偏向右边,说明到反应结束时右边产生气体较少,左边生成的氢气多,即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N产生氢气的量小于M,根据放出氢气的质量=

,金属的质量相等、化合价也相同,则产生氢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N产生氢气的量小于M,所以金属N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

7.化学就在我们们身边,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自行车作为常用的代步工具具,既轻便灵活,又符合环保要求。

右图是一款新型的自行车的示意图。

所标部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填序号,如有多项,只需选填一项,下同);属于合金的是_________。

(2)喝蜂蜜水可补充骑自行车所消耗的能量蜂蜜中富含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__________。

(3)青少年正处在身体发育期,除了适当的运动外,还应多喝牛奶、骨汤等,从中摄入_______元素(填一种金属元素)以促进骨骼发育。

(4)面料为“冰蚕丝”的运动服,其主要成分为合成纤维。

请你用化学方法鉴别“冰蚕丝”和羊毛丝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或

④或⑤糖类钙或Ca取样品灼烧,若有烧羽毛气味的则为羊毛丝,无烧羽毛气味的则为“冰蚕丝”。

【解析】

【详解】

(1)图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有塑料和橡胶,属于合金的是钢或不锈钢;

(2)喝蜂蜜水可补充骑自行车所消耗的能量,蜂蜜中富含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糖类;

(3)青少年正处在身体发育期,除了适当的运动外,还应多喝牛奶、骨汤等,从中摄入钙元素以促进骨骼发育。

(4)羊毛丝成分是蛋白质,灼热有烧焦羽毛味,合成纤维燃烧有特殊气味,取样品灼烧闻气味,有烧焦羽毛气味的为羊毛丝,无烧羽毛气味的则为“冰蚕丝”。

8.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金属材料关系十分密切。

(1)我国“蛟龙”号载人潜入器上使用了钛合金,钛合金放在海水中数年仍光亮如初,这是因为它_____。

(填字母代号)

a.易加工b.密度小c.熔点高d.耐腐蚀

(2)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用盐酸清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向含有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的质量等于加入锌粉的质量。

①请分析所得固体的成分_____。

②写出一个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钢铁是基本的结构材料,称为“工业的骨骼”。

实验室可利用下图装置模拟炼铁反应。

a

b

①写出A装置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虚线框内选择D装置用于吸收CO2并收集CO,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c接_____,_____接d。

③请设计实验证明C装置烧杯中溶质的成分。

_____(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5)国产C919大型客机上使用了大量的铝合金。

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冶炼铝,同时得到氧气。

计算电解20.4t氧化铝,理论上能生成铝的质量是多少_____?

【答案】dFe2O3+6HCl=2FeCl3+3H2O银、铜或银、铜、锌Zn+2AgNO3==2Ag+Zn(NO3)2或Zn+Cu(NO3)2=Cu+Zn(NO3)2Fe2O3+3CO

2Fe+3CO2ba取C中溶液适量,于试管中,先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证明有碳酸钠,然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如溶液变红则证明溶液中除有碳酸钠外,有氢氧化钠,如不变色,则溶液中只有碳酸钠。

10.8t

【解析】

【分析】

【详解】

(1)我国“蛟龙”号载人潜入器上使用了钛合金,钛合金放在海水中数年仍光亮如初,这是因为它耐腐蚀性强,故选d;

(2)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用盐酸清除铁锈的原理是氧化铁和盐酸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3)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锌>铜>银,向含有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每65份质量的锌生成216份质量的银,使固体质量增加;硝酸银完全反应后,加入的锌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每65份质量的锌生成64份质量的铜,使固体质量减少。

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的质量等于加入锌粉的质量,说明硝酸银、硝酸铜都与锌发生了反应。

①据上述分析可知所得固体的成分银、铜(锌刚好完全反应)或银、铜、锌(锌过量);

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2AgNO3=2Ag+Zn(NO3)2或Zn+Cu(NO3)2=Cu+Zn(NO3)2;

(4)①A装置玻璃管内发生反应为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Fe2O3+3CO

2Fe+3CO2;

②虚线框内选择D装置用于吸收CO2并收集CO,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c接b,a接d;

③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中的溶质一定有碳酸钠,可能有氢氧化钠,即溶质可能是Na2CO3或Na2CO3、NaOH;

设计实验证明C装置烧杯中溶质的成分的方法:

取C中溶液适量,放入试管中,先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生成白色沉淀,验证并除掉碳酸钠(排除对氢氧化钠的验证的干扰),燃烧向所得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如溶液变红则证明溶液中还有氢氧化钠,如不变色,则溶液中只有碳酸钠;

(5)设电解20.4t氧化铝,理论上能生成铝的质量是x

x=10.8t

9.如图为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制备、收集和性质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

(1)指出B装置中标号仪器名称:

①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装置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

为探究氨气的性质,小红利用图中F装置进行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黑色氧化铜粉末变成红色。

(提出问题)得到的红色粉末是什么?

查阅资料:

Cu2O是红色,易与稀硫酸反应:

Cu2O+H2SO4=CuSO4+Cu+H2O

(猜想假设)红色粉末是①Cu②Cu2O③_____

(设计实验)小明设计如下实验验证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2O: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红色粉未于试管中,加人足量稀硫酸

_____

红色粉末中含有Cu2O

(实验反思)小明设计的实验无法证明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原因是_____。

【答案】分液漏斗BECaCO3+2HCl═CaCl2+H2O+CO2↑ACu、Cu2O 固体减少,溶液由无色变蓝色氧化亚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铜

【解析】

(1)根据常见仪器解答;

(2)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解答;【猜想假设】根据猜想①②结合Cu和Cu2O都是红色解答;【设计实验】根据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分析解答;【实验反思】根据Cu2O+H2SO4=CuSO4+Cu+H2O解答。

(1)①是分液漏斗;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猜想假设】③Cu、Cu2O;【设计实验】取红色粉未于试管中,加人足量稀硫酸,固体减少,溶液由无色变蓝色,说明红色粉末中含有Cu2O;【实验反思】小明设计的实验无法证明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原因是氧化亚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铜。

10.小明进行H2O2溶液制O2的实验探究。

结合下列过程,回答有关问题。

(1)MnO2作催化剂,向5mL5%的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①写出用H2O2溶液制备O2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上述反应原理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O2,从所给装置图中选择并组装一套装置,其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为了确保实验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_________。

③检验O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收集的气体为O2。

(2)FeCl3溶液做催化剂

向5mL5%的H2O2溶液中加入2滴一定浓度的FeCl3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已知)FeCl3溶液中主要含有三种微粒:

H2O、Fe3+、Cl-

(问题)那种微粒对H2O2溶液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假设)假设一:

可能是H2O

假设二:

可能是Fe3+

假设三:

可能是Cl-

(分析)①假设一不可能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

操作

现象

其他条件不变,向H2O2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

无明显变化

其他条件不变,向H2O2溶液中加入Na2SO4溶液

无明显变化

其他条件不变,向H2O2溶液中加入Fe2(SO4)3溶液

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结论)②假设___成立,而假设一和另一种假设不成立。

③催化剂比较从循环利用的角度分析,_____(填化学式)更适合做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2H2O2

2H2O+O2↑BCE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集气瓶内过氧化氢溶液中溶剂是水二MnO2

【解析】

本题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氧气的检验,催化作用的探究等。

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在催化作用的探究时,运用控制变量的原理。

(1)①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2H2O2

2H2O+O2↑;②用H2O2溶液制备O2时,是固体与液体混合不需加热,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制得氧气中含有水蒸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水蒸气,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O2,从所给装置图中选择并组装一套装置,其连接顺序为B→C→E;为了确保实验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检验O2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收集的气体为O2;

(2)①假设一不可能成立,理由是过氧化氢溶液中溶剂是水;

②其他条件不变,向H2O2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Cl-对H2O2溶液的分解不起催化作用;其他条件不变,向H2O2溶液中加入Fe2(SO4)3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FeCl3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