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04672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4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4.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1、会认6个生字。

会写8个字。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2、抓住文中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生字、词)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实物——葫芦,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

葫芦可以作中药,能治病。

[设计意图:

以实物导课,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学习情境,有利于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之中。

]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

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

芦:

字音是l*,第二声。

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

3、读了课题,你们头脑中也许产生了一些疑问,说说看,你们想知道什么?

学贵有疑,会读书,会思考,就一定能有更多的收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看看,刚才你们自己提出的问题,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呢?

(生自由读课文)

课堂是最动听的声音,是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刚才大家读得真不错。

谁来说说自己的读书所得?

2、会读书,爱思考,你们可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

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到生字,开动脑筋,看能不能自己把课文中的生字学会?

3、检查读书情况:

老师考考大家,怎么样?

1)看,老师把课文中难读的这些“拦路虎”请到大屏幕上来了,你们认识吗?

认读生字:

盯、葫、芦、藤、邻、哇、慢、每、言、挂、棵、治

指名读,正音.

2)给生字找个好朋友吧,读读看,怎么样?

每天、奇怪、快慢、一棵树、自言自语、好哇、挂包、治病、葫芦藤、邻居、盯着

3)下面这关,可就考你的眼力了,比比看,谁记得最快,谁写得最好!

你们觉得哪个字最难写,最难记?

咱们先一起来练一练

师在田字格中板书学生提出的字,边写边记,口头组词语。

说话容易做好难。

很多时候,觉得写这个字很简单,可真正写起来,写好还真的不容易呢。

怎么样?

自己拿起笔练写一个吧!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边记边在课本上的田字格里描红。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提醒书写姿势要正确,书写要规范。

4、拦路虎被你们制服了,再读书就更容易了。

你再读读这篇文章。

过一会儿,咱们来个读书比赛。

怎么样?

谁愿意发起挑战,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大声地读给同学们听?

5、指名接读课文。

正音,评价

6、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就将文章读得通顺流利了,从你们津津有味的表情中,我发现你们还若有所思呢。

的确,只有细细地品读,才能品出其中的味来!

那么,这篇文章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

学生交流。

三、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一、复习导入:

看课件,读词语。

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朗读感悟课文1、4自然段。

朗读交流第1自然段:

1、细读品味:

1)、课件两幅插图:

仔细观察,这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说话人的表情;葫芦叶子;葫芦三个方面说一说。

2)、请你找出课文中和这两幅图对应的段落,是哪两段?

朗读交流第一段:

自由读一读第一段,选你读得最好一句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A、第二句:

他种的葫芦怎么样?

结合理解:

**再看板画,请小朋友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葫芦怎么可爱呀?

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喜欢吗?

那我们该怎样读呢?

自由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B、读一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你能把那个人爱葫芦的心情读出来吗?

指名读,齐读。

老师每天给小朋友上课。

小朋友每天都做什么事呢?

请你也用“每天”说一句话。

C、第一句:

老师指着板书,听小朋友读了这一句话,老师觉得刚刚这儿的画有点问题,你发现了吗?

说说原因。

理解:

长满,长满绿叶与小葫芦这么可爱有什么关系?

你说得对,请你帮老师改正。

这棵葫芦长得真美,你能不能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评价:

抓住色彩

D、说话:

看图上这么可爱的葫芦,请小朋友想象一下,长大了会是怎么样的?

指名说话,并指名板画。

E、机动:

一起想象画

F、齐读这一段课文。

朗读交流第4自然段:

1)、师:

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以后会长得那么好,可结果,看了图,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多可惜的葫芦啊!

你能来读一读这一段话吗?

指名读,齐读。

2)、我们刚刚一起读了第一段和第四段,再对比这两幅图,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看图说话:

1、顺序出示图2、图3、图4,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棵葫芦藤有什么变化?

(1)如:

从第二幅图上看出叶子上长了一些蚜虫,但是叶子还是绿油油的。

(2)从第二幅图上看出虫子越来越多了,叶子上面都有小窟窿了。

花儿也有点蔫了。

(3)从第三幅图上看出叶子变黄了,小葫芦也不再是绿绿的,油亮油亮的了,也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当叶子上刚出现一些蚜虫的时候,种葫芦的人看到了是怎么想的?

请你读一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学习: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那个人想的是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你能把这个意思读出来吗?

再读这句话。

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盯着看出什么?

课文前面为什么说每天看几次,这里用盯着,你读懂了什么?

3)、请你看着这葫芦藤,学着种葫芦的人,盯着葫芦,自言自语的说一说。

3、朗读这一段。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当邻居让他治虫时,那个种葫芦的人是怎么说的?

请你读读第3自然段,找出种葫芦的人说的话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

2、交流,结合指导:

想一想种葫芦人的话是什么意思?

三、拓展训练:

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第二年,种葫芦的人重新种了一棵葫芦,他会怎样做?

[设计意图:

让学生换位思考,认识到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并能改正自己的错误。

]

四、布置作业

在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教学反思:

课文讲述的是一则寓言故事:

种葫芦的人由于不了解叶子和葫芦之间的关系,到最后,原本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都落光了。

本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明白其中的道理。

部编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感悟和体验。

因此,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15.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继续培养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熟读课文,理解“倒塌、堵塞、叮嘱、开凿、垒、长年、欣欣向荣、敬仰、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3.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课前准备〕

1.教师查阅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制作有关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字词,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了解预习,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课前都读过那些古代的神话故事呢?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题目就叫《大禹治水》(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读完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

大禹为什么要治水?

怎样治水的?

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

从学生课外预习入手,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针对课题,引导质疑,为学文创设条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二、自主读文,独立识字

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

怎样治水的?

结果如何?

请同学们走进课文,边读边想,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先自己解决。

2.有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吗?

请组长组织小组同学互相学习。

3.在刚才小组学习中,还有那些字你们觉得容易读错和写错呢?

根据学生的情况重点指导:

“丘、禹、野”几个难检字的读音和写法和妻、凿、雄的部首、写法;会通过词语辨别多音字“处”与“塞”

4.学会了生字,小组比赛读课文达到熟读课文。

三、解决问题,理清层次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你一定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说。

2.上古时代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印在了人们心里。

对于这个故事,你们刚才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还记得吗?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那些地方写了大禹为什么要之水?

那些地方写了大禹怎样治水的?

那些地方又写了结果如何呢?

引导学生学会默读,解决问题。

3.根据学生的回答,理出文章的层次,第一部分

(1)描写了洪水肆虐的危害;第二部分(2-4)主要写大禹率领民众治水的过程;第三部分(5)些治水的结果——洪水终于退了,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回归整体,朗读检测

1.请同学们分段读文,熟读课文。

2.检测学生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字词,学生交流、改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学习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大禹治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呢?

作者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二、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1.今天让我们再次沿着时间的隧道,走进这个远古时代的动人故事。

请同学们自己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你能从中读懂什么?

能获得那些信息?

一会儿要通过抢答题接受检查,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2.出示抢答题,检测学生自渎情况:

(1)从那些词语可看出洪水对人们的危害大?

(2)文中出现两个人物分别是谁?

他们什么关系?

(3)鲧和禹分别用什么办法治水,请概括回答。

(4)鲧临死前对儿子禹说了一句什么话?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鲧和禹治水的结果如何?

三、走进文字,自主学习

1.刚才我们大家说了,禹治水和他父亲不同,他父亲主要采取堵的方法,禹主要采取疏通的方法,那么,禹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请同学们走进课文第二部分,一边默读一边画出描写禹做法的词语,写写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提升:

(1)引导学生抓“开凿、挖通、垒起、引到”体会禹的卓越的战略眼光和超群的智慧,相机指导朗读。

(2)引导学生从“常常、泡在、只好、才、仅仅、就、却”等词语体会大禹抛家舍业的奉献精神,相机指导朗读。

4.创设情境,引导想象。

(出示图画、配音乐)同学们,大禹为了治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请你们想想大禹每次都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写下来。

5.引导交流所想的内容,进一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三、讨论探究,升华情感

1.孩子们,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呢?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

大禹卓越的战略眼光、超群的智慧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请同学们自读补充的有关大禹治水的小故事。

2.读后交流体会。

〔板书设计〕

洪水肆虐

大禹治水{治水过程智慧超群无私奉献

洪水退却

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近距离地了解大禹,认真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动人的故事,既而谈谈自己对大禹的看法。

更深一步理解大禹的英雄形象。

这一环节学生在各抒己见的同时,也就统揽了全文,理解了大禹这一英雄形象。

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16.朱德的扁担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认读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3.让学生感受革命领导人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读文。

●教学媒体

投影、生字卡、教学光碟。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认读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都认识哪些革命伟人呀?

2.你认识他吗?

读“朱德”,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师补充朱德生平:

朱德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

他在长期的军事生涯特别是革命战争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

可以说,他是一位很会打仗的大将军。

但是,今天,等你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会感受到朱德的另一面。

2.指读课题。

读了这个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质疑课题。

简单介绍扁担:

扁担,有用木制的,也有用竹做的。

无论采自深山老林的杂木,还是取之峡谷山涧的毛竹,其外形都是共同的,那就是简朴自然:

直挺挺的,不枝不蔓,酷似一个简简单单的“一”字。

我认为扁担具有杠杆作用,不仅为我们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省力。

3.就让我们去课文中看看。

二、新授课

1.自读课文三遍,并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读。

(2)出示词语,指名读。

3.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1)指读第一段,正音。

说说时间、地点和人物。

从这一段里,你知道了什么?

(2)指读第二段,正音。

这段讲了什么?

(3)指读第三段,正音。

看看一共有几句话。

齐读第三自然段。

现在你能解决刚才的疑问了吗?

回答刚才的问题。

4.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观察每个字,说说它是什么结构。

3.师在黑板上范写,生在书上或本上写。

4.说一说什么字怎样写。

扩词。

5.生描红、临写。

四、布置作业

课内:

抄写字词、组词、扩词。

课外:

抄字词,听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并能运用相关句型。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感受革命领导人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

2.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什么?

3.大家看,朱德同志正挑着扁担向我们走来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小朋友们自己快速地读一读课文,看看,朱德同志是什么时候,在哪里挑扁担呢。

2.指读相关自然段(第一自然段)。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会师”是什么意思?

当时朱德同志带领着革命起义队伍,而毛泽东带领了八路军,他们的目的地都是井冈山。

经过一段时间,他们都到达了井冈山,互相碰面了。

这叫…会师。

(2)井冈山上就是朱德的队伍了。

山下是日本鬼子。

你能说出,红军是哪部分队伍吗?

(山上的队伍)

(3)那正是咱们的队伍。

虽然占据了山上这个有利位置,但是,山下就是……生:

敌人。

你感觉红军所在的地方怎么样?

(危险)

3.请你读出危险的感觉。

指读第一自然段。

4.齐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井冈山不仅是个危险的地方,它让红军们面临了另一个困难。

请你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

看看,红军的困难在哪里。

2.指名说。

(粮食不够)

3.你从哪里看出来?

指读相关句子(第一句)

4.要粉碎敌人的围攻,除了储备足够的粮食,还有没有别的办法了?

(没有)你从哪个词语里看出来的?

(必须)

5.是呀,你能给“必须”换个词语吗?

(只能、只有、一定……)

6.再指读第一句。

你能用必须说句话吗?

7.指读第一句话。

你知道了什么?

(井冈山的粮食不多;红军要去茅坪挑粮食)

8.茅坪在哪里?

(山下很远的地方)。

9.交流。

指读。

你从这里看出了什么?

(1)茅坪很远。

“五六十里”,说明远。

指读。

(2)路难走。

“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想象,走的时候会遇到哪些困难?

10.这位战士,这么难走的路,你愿意去挑粮吗?

为什么呀?

11.书本上战士们是怎样的心情?

指读第三句。

从哪里看出来。

12.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朱德有几根扁担?

2.交流答案。

(两根)

3.你怎么知道是两根?

(第一根朱德挑了之后,被一个同志藏掉了,于是他找了第二根)

4.为什么这个同志要藏朱德的扁担呢?

自己读第2-3句话。

思考。

5.指读。

6.朱德怎样挑粮的?

指读相关句子。

7.挑了多少粮食?

(满满的一担粮食)反复指读,读出多。

8.采访:

朱德同志,你挑那么多粮,累不累?

你什么心情呀?

为什么?

9.大家知道吗?

白天,朱德要关心战士的身体,要检查军队情况,要观察敌人动向;晚上,他又要担心大家有没有休息好,有没有挨冻、饿着,他还要侦查敌情。

你感觉朱德的工作怎么样?

(很多,很繁重)

10.所以,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生接读。

11.这位小战士,你干嘛要藏朱德的扁担呀?

为什么呢?

12.朱德同志丢了扁担之后,又是怎么做的呢?

自读第4句话。

13.交流。

回答问题。

14.你认为朱德做扁担花了多少时间?

(一夜),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连夜)指读。

你还从这个词语看出了什么?

15.朱德的第二根扁担什么样?

(刻了朱德记)

16.为什么要刻呢?

(不要再丢了)这三个字表示什么?

(表示这根扁担是朱德的)

18.采访:

小战士,你还想藏朱德的扁担吗?

为什么?

四、总结

1.齐读全文。

2.课文学完了,你想对朱德同志说些什么呢?

3.大家看,这样一位伟大的革命领导人他毫不摆架子,却和战士们一起挑粮,我们都要尊敬他呢。

还有哪些革命伟人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一起记下他们的名字:

毛泽东、邓小平、陈毅、朱德。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复述。

●课堂板书

第27课朱德的扁担

五六十里

一道去挑粮

山高路陡

教学反思:

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粹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表现出广大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课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感人场面。

课文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

课文最后三句提到“扁担”,与题目呼应,既点明了课题,又深化了内涵。

 

17.难忘的泼水节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认 12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

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并准确运用生词造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了解。

教法、学法:

教法:

“创设情境、媒体辅助法、范读法,引导点拨法”等。

学法:

“讨论法、朗读法、勾画圈点法、自读自悟法”等。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释课题,导入新课。

     1.师:

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2.板书“泼水节”,解题。

    师:

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

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

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沾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4.补齐课题---“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

    今天,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

它到底特殊在哪儿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指名读。

(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给他纠正)

3.再读思考: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在带有生字的下面做记号。

4.检查初读情况。

5.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

(重点理解:

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2.指名读第2 自然段,边读边想:

这段告诉了我们?

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二)学习课文3自然段。

1.带着问题读第三自然段:

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画出有关语句。

(1)句子1:

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展示象脚鼓图片。

(2)句子2:

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这句中有一个比喻,生动形象。

(3)句子3:

人们欢呼着:

“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2.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烈的场面读出来吗?

(三)看图,细读第四自然段。

1.师:

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

(出示课本插图)谁来说说“今天”周总理穿的什么样的衣服。

周总理为什么要这样打扮呢?

2.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并反复读一读。

(四)读、议第五自然段。

(1)男生读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女生读描写傣族人民泼水的句子。

(2)男生扮演周总理,女生扮演傣族人民,一边泼水一边祝愿,想想怎么说呢?

 

启发想象: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

周总理把水泼到年轻人身上,祝愿——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

(五)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总结全文。

正因为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令人难忘的”,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读生字,齐读,点名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老师朗读,同学们闭上眼睛感悟课文中所写的画面,引导学生感受这个特别的中的氛围。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思考:

(1)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3)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二、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并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不容易写好。

2.重点指导:

“恩”上半部不是“田”;“泼”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凤”不要写成“风”;“鲜”,鱼字旁的最后一笔是“提”;“寿”下边的“寸”要写小一些;“脚”三个部件的高矮不同。

3.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自己写的字,大家互相评一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