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04861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6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docx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docx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

 

成都高新实验中学

2008—2009年下期七年级历史学科学案

 

制作人:

钟颖

 

成都市高新实验中学2008—2009年下期七年级历史学科

总第1课时

课题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学习目标】

记住隋统一全国的时间,唐太宗的姓名和年号,隋唐两朝的都城,了解“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理解“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学生概述隋文帝及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措施,培养和提高概括能力;探寻“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对唐太宗的评价,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认识国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领悟国家统一以及正确的方略、政策是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重要前提。

【预备知识和方法】

1、《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

2、阅读、分析、归纳能力;

3、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方法;

【新知探究与学习流程】

一、预备知识检查:

上册书中我们学习到了哪些国家统一的历史时期和分裂的历史时期?

二、课题引入:

学生阅读本课导言,认识提出的问题,体会历史上“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特点。

三、新知识点:

(一)隋统一全国与“开皇之治”:

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隋朝建立的时间?

建立者及其年号?

都城?

2、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

3、历史上把隋文帝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称为“”,为什么在他统治时期会出现盛世局面?

(二)隋朝的灭亡与唐朝的建立:

本子目是阅读子目,学生阅读教材,解决以下问题:

1、隋朝灭亡的时间?

2、为什么隋朝只存在了37年?

隋朝与秦朝有何相似之处?

3、唐朝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三)“贞观之治”:

阅读教材第三子目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唐朝第二个皇帝是谁?

他的姓名?

年号?

2、为什么在他统治时期会出现“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

(请从唐太宗的政治、经济、法律、教育、民族政策五个方面归纳回答)

3、你怎样评价唐太宗?

请结合史实说明。

四、过关练习:

1、隋朝一举灭亡江南的陈朝,结束分裂局面是在()

A.581年B.589年C.626年D.618年

2、隋文帝时,国家富庶,社会繁荣,史称()

A.“贞观之治”B.“开皇之治”C.“开元盛世”D.“文景之治”

3、下列哪个朝代和隋朝最相似?

()

A.秦朝B.汉朝C.明朝D.清朝

4、贞观年间,向唐太宗提出意见或建议最为突出的是()

A.魏征B.长孙无忌C.房玄龄D.杜如晦

5、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下面问题。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材料中的“朕”指谁?

(2)这句话体现了当时的什么政策?

(3)这种政策的效果如何?

 

【课后反思】

1、在本课的学习实践中,你认识的重点知识是:

2、你仍然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是:

 

成都市高新实验中学2008—2009年下期七年级历史学科

总第2课时

课题走向全盛的唐朝

【学习目标】

记住记住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唐玄宗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开元盛世;了解武则天及唐玄宗的治国政策和唐朝盛世局面的繁荣景象;理解盛世局面的形成过程和原因。

学生归纳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治国政策,培养归纳、综合、概括能力。

学生评价武则天,进一步掌握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学生分析盛世局面形成原因,认识到事物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

学习唐朝繁盛局面,认识到中国唐朝在世界上的地位,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预备知识和方法】

1、隋朝和唐朝初年的两个盛世局面及其形成原因;

2、全面认识历史人物、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新知探究与学习流程】

一、预备知识检查:

1、古代皇帝一般都有自己的年号。

下列哪一个是隋文帝的年号:

A.武德  B.开皇  C.贞观  D.大业

2、为改善民族关系,唐太宗实行什么政策?

A.发动战争 B.和亲  C.恩威并施 D.驱逐出国

3、请写出隋文帝和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的名称:

、、

二、课题引入:

学生阅读本课导言,认识中国封建社会最强盛的时期是什么时期?

三、新知识点:

(一)女皇武则天:

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武则天称帝的时间?

国号?

2、武则天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政治、经济措施?

对国家有什么影响?

3、武则天去世后,墓前立了一块高大的石碑,但是碑上一个字都没有,因而叫“无字碑”。

你能给她写个碑文吗?

(内容是对她的简要评价)

(二)“开元盛世”:

阅读教材第二子目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唐玄宗的姓名?

统治前期的主要年号?

2、唐玄宗统治前期采取了哪些统治措施?

和唐太宗的统治措施相比有哪些相同之处?

这些措施有什么影响?

3、思考:

唐玄宗前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中国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那么这种盛世局面的形成是不是唐玄宗一个人的功劳呢?

你认为有哪些原因?

4、隋唐时期出现了三个盛世局面,先后是:

、、

,请比较分析出现这些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四、过关练习:

1、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690年,她改国号为。

2、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在()

A.唐玄宗统治前期B.武则天时期C.唐太宗时期D.唐玄宗统治后期

3、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是()

A.开元  B.天宝  C.贞观   D.开皇

4、开元年间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5、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下面问题。

“忆昔开元全盛时,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1)这几句诗出自谁的诗作?

(2)“开元”是哪个皇帝的年号?

(3)这几句诗的内容反映了哪一盛世局面?

6、连线。

请将下列皇帝的名字和历史上出现过的治世局面连接起来

唐太宗            开元盛世

唐玄宗            开皇之治

隋文帝            贞观之治

【课后反思】

1、在本课的学习实践中,你认识的重点知识是:

2、你仍然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是:

成都市高新实验中学2008—2009年下期七年级历史学科

总第3课时

课题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发展

【学习目标】

记住科举制创立时间和主要标志,能够总结归纳唐朝科举制的内容,通过学习认识到这一制度既有利于隋唐统治者控制人才,又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人才,学习辨证地看问题。

通过比较古今考试制度,培养比较分析能力。

【预备知识和方法】

1、你知道古代科举考试前三名分别叫什么吗?

2、隋唐时期出现的三个盛世及相关人物;

3、制度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判断它是否是好制度要看它是否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新知探究与学习流程】

一、预备知识检查:

1、请将下列相关知识连线:

隋文帝李世民开元盛世

唐玄宗杨坚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隆基开皇之治

2、思考:

以上三个盛世局面出现的相同原因有哪些?

二、课题引入:

三个皇帝都非常善于用人,那么当时是用什么办法来选拔人才呢?

三、新知识点:

(一)科举制度的创立:

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三国到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员采用(制度)。

2、到了隋朝,为什么不再延用这项制度呢?

3、科举制创立:

(皇帝)时,下令“分科举人”。

(皇帝)时,开设。

标志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4、你认为科举制度的创立起了什么作用?

(二)科举制度的发展:

阅读教材第二子目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科举制度得到很大发展,是在(朝代)。

2、课本P15页“读读”这句话你看懂了吗?

说的是什么意思?

武科:

考试武功(武则天时为选拔军事人才设立)

3、唐朝科举制度的内容最重要的是:

文科:

其次的是:

4、你怎么理解唐朝“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5、唐朝科举考试的程序:

(州府)(进京)录取(由考查后量才任用)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

阅读教材第三子目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科举制度的出现表明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从为主转变为以

为主。

2、这一制度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3、科举制度的实施与唐朝的繁荣有何关系?

4、隋唐科举考试与今天的考试制度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过关练习:

(一)选择:

1.科举制度创立于:

A.三国时期B.南北朝时期C.隋朝时D.唐朝时

2.科举制度正式创立时的皇帝是: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高宗D.唐太宗

3.开创“殿试”先例的皇帝是:

A.隋炀帝B.武则天C.唐高宗D.唐玄宗

4.唐朝时,皇帝要选择有特别技能的人应通过:

A.明经考试B.进士考试C.殿试D.制举

5、唐朝时录取率很低且在科举制度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A进士科B明经科C明算科D武举

(二)判断正误:

1、科举制度正式创立的标志是隋文帝设立了进士科。

()

2、明经科不需要背诵。

()

3、常科考生“初试”合格后才能参加“省试”。

()

4、“省试”一般在州府进行。

()

5、进士科侧重诗赋和时务策写作。

()

6、进士科的录取率明显高于明经科。

()

(三)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材料二一位唐朝官员说:

“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什么选官制度?

(2)材料二中“前代”指哪个朝代?

从材料二你能说出唐朝占主导地位的考试吗?

【课后反思】

1、在本课的学习实践中,你认识的重点知识是:

2、你仍然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是:

 

成都市高新实验中学2008—2009年下期七年级历史学科

总第4课时

课题唐朝的民族关系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时学习,应该知道唐朝与周边主要少数民族交往的史实,记忆唐朝边疆主要少数民族(北、南、西南地区)及政权名称;著名少数民族首领及被唐朝册封称谓,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会(能)从《唐朝边疆各族分布图》及“唐蕃会盟碑”中提取有效信息。

【预备知识和方法】

1.知道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都为祖国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我国古代北方主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3.收集文成公主入藏的小故事;去过西藏、大理的同学提供有关图片资料。

【新知探究与学习流程】

一、预备知识检查:

1.你知道藏族、维吾尔族在唐朝叫什么吗?

2.讲一个与文成公主入藏有关的小故事

二、课题引入:

学生阅读本课导言。

三、新知识点:

(一)唐与吐蕃的关系:

学生阅读课文18—20页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唐朝时,吐蕃生活在什么地区:

吐蕃是(民族)的祖先。

2、统一吐蕃各部、建立强大政权的首领是:

,都城在(今西藏)。

3、唐朝与吐蕃的两次联姻:

(皇帝)把(公主)嫁给吐蕃赞普;

(皇帝)把(公主)嫁给吐蕃赞普;

4、唐蕃正式结盟:

年,建立了会盟碑,至今在拉萨门前。

(读19页碑文,理解唐蕃的友好关系)

(二)唐与南诏的关系:

学生阅读课文20—21页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唐朝时,云南洱海一带的六诏是和(民族)的先民建立的。

8世纪初,唐朝扶持其中比较强大的统一了各诏,建立了南诏政权,中心在。

2、南诏首领被(皇帝)册封为(封号)。

3、学生阅读小字、图片等资料,了解唐朝与南诏的经济文化交流。

(三)唐与回纥的关系:

学生阅读课文21—22页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回纥是今天哪一个民族的祖先:

2、回纥曾经两次出兵帮助唐朝,请问是哪两次?

3、回纥首领被(皇帝)册封为(封号)。

4、学生阅读小字、图片等资料,了解唐朝与回纥的经济文化交流。

四、过关练习:

(一)选择题:

1.唐朝时居住在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人是当今哪个民族的祖先?

()

A.藏族B.白族C.维吾尔族D.苗族

2.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政权,其都城在()

A.洛阳B.逻些C.安西D.北庭

3.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了()

A.尺带珠丹B.皮罗阁C.骨力裴罗D.松赞干布

4、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的是()

A.唐高祖B.唐太宗C.唐玄宗D.唐中宗

5、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和同为一家”的是()

A.尺带珠丹B.皮罗阁C.骨力裴罗D.松赞干布

6、唐玄宗册封谁为云南王?

()

A.尺带珠丹B.皮罗阁C.骨力裴罗.D.松赞干布

7、唐朝时的回纥是哪个民族的祖先?

()

A.藏族B.维吾尔族C.白族D.黎族

8.唐玄宗册封谁为怀仁可汗?

()

A.骨力裴罗B.尺带珠丹C.松赞干布D.皮罗阁

9.755年安史之乱发生后,帮助唐军收复了长安和洛阳的是()

A.吐蕃兵B.南诏兵C.回纥兵D.突厥兵

【课后反思】

1、在本课的学习实践中,你认识的重点知识是:

 

2、你仍然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是:

 

成都市高新实验中学2008—2009年下期七年级历史学科

总第5课时

课题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时学习,应该知道日本谴唐使及唐朝对外友好交往史实,记忆与唐友好交往主要国家及人物,理解唐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原因,认识中国在当时世界先进地位;学习鉴真、玄奘为弘扬中华文化不畏险、勇于开拓的精神

【预备知识和方法】

1.汉朝对外交流的重要通道是什么?

与哪些国家交往?

2.一个国家能够大规模对外交往的前提是什么?

3.基本的读图、提取信息的能力(《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

4.中华文化(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新知探究与学习流程】

一、预备知识检查:

1、西汉时期,张骞开通的中外交流的主要通道是:

汉朝时,中国与亚洲的、、欧洲的都有交往。

2、你知道<<西游记>>里的唐僧是以谁为原型创作出的文学形象?

3、举一两个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的例子。

二、课题引入:

学生读本课导言。

三、新知识点:

(一)中日文化交流(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

学生阅读24—26页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什么是遣唐使?

来华的目的是什么?

次数?

2、跟随遣唐使来华的还有什么人?

其中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主要贡献的突出代表有:

、、。

3、阅读小字内容了解他们的事迹,读26页李白的诗《哭晁衡》。

学生阅读26—27页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4、唐朝时,为中日两国交流作出贡献的中国高僧是,他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促进了日本、、和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两国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

(学生读郭沫若咏鉴真诗进一步认识)

(二)中印文化交流(玄奘西行):

学生阅读27—28页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中国古代称为天竺,天竺是(宗教)的发源地。

2、唐朝年间,僧人从出发,长途跋涉,到天竺学习佛经,为中国和印度半岛的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

3、玄奘西行的原因是什么?

4、回国后,玄奘和弟子翻译了大量佛经,他还完成了《》,记录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等情况,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高僧、

和。

四、过关练习:

选择题:

1.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的日本人不包括()

A.空海B.玄奘C.阿倍仲麻吕D.吉备真备

2.六次东渡日本的唐朝高僧是()

A.鉴真B.玄奘C.空海D.晁衡

3.中国古代称印度半岛为()

A.波斯B.大食C.大月氏D.天竺

4.下列对玄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曾历经艰险到天竺学习佛学B.他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C.他是我国古代著名高僧、旅行家和佛经翻译家D.他生活在隋朝时期

5.753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时,在位的唐朝皇帝是()

A.唐太宗B.唐高宗C.唐中宗D.唐玄宗

6.李白诗“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中的“晁卿”是()

A.空海B.阿倍仲麻吕C.吉备真备D.玄奘

7.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讲授的是()

A.《诗经》B.唐诗C.儒家经典D.佛学理论

8.不畏艰险,长途跋涉到天竺学习佛学的是()

A.鉴真B.玄奘C.空海D.晁衡

【课后反思】

1、在本课的学习实践中,你认识的重点知识是:

 

2、你仍然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是:

 

成都市高新实验中学2008—2009年下期七年级历史学科

总第6课时

课题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时学习,应该:

知道:

建立辽、宋、西夏、金政权的民族首领及建立时间和重要的盟约。

记忆并理解或掌握:

辽、宋、西夏、金之间通过和议维持和平关系的意义。

会(能):

分析民族关系发展特征,对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与和进行评价。

二、预备知识和方法

学习本课时之前,必须掌握下列知识或方法:

1.唐朝的发展以及最后的灭亡。

2.能够分析历史事件形成原因;初步具备对比相似问题的能力

3.初步掌握阅读和归纳的方法;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识读图的方法

三、新知探究与学习流程

1、预备知识检查

唐朝的民族关系如何?

2、课题引入

生:

学生阅读前言。

师:

唐朝时与吐蕃、南诏、回纥的关系如何?

3、新知识点

(1)、辽、北宋、西夏的建立

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完成下表:

政权

建立时间

民族

建立者

都城

北宋

西夏

(2)、辽、西夏与北宋的战与和

政权

战的表现

和的表现

辽与北宋

1004年的()

1005年,签订()

西夏与北宋

1044年,

(3)、南宋和金的对峙

①、金的建立:

年,族,建立者:

,都城:

②、金灭辽:

③、金灭北宋:

④、南宋的建立:

年,建立者:

,都城:

⑤、金与南宋的战:

(抗金英雄)与岳家军

⑥、金与南宋的和:

年,订立和约。

四、新知检阅

例1、北宋的都城是()A东京B临安C南京D燕京

例2、与南宋对峙的政权是()A辽B西夏C金

五、天天清A

1、连线题

辽1127年赵匡胤

西夏916年完颜阿骨打

北宋960年赵构

金1038年耶律阿保机

南宋1115年元昊

2、填空题

(1)辽的都城是,西夏的都城是,北宋的都城是,金的都城是,南宋的都城是:

(2)辽与北宋议和的时间是,史称。

(3)南宋与金的斗争出现的抗金英雄是。

六、课后反思

1、在本课的学习和实践中,你认识到的重点知识是:

 

2、你仍然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是:

 

成都市高新实验中学2008—2009年下期七年级历史学科

总第7课时

课题南方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时学习,应该:

知道:

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最主要表现,记忆并理解或掌握:

南方经济快速发展,各方面已经超过北方,从而改变了以前以黄河流域为经济重心的全国经济格局,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会(能):

概括南方各方面发展的标志性表现,对图片能进行分析和解读。

【预备知识和方法】

学习本课时之前,必须掌握下列知识或方法:

1、南方经济的初步发展

2、能够分析历史事件形成原因;初步具备对比相似问题的能力

3、初步掌握阅读和归纳的方法;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识读图的方法

【新知探究与学习流程】

一、预备知识检查

南方经济在三国和南北朝时期的初步发展

二、课题引入

生:

学生阅读前言。

师:

南方经济在三国和南北朝时期的初步发展

三、新知识点

(一)、农业的发展

1、灌溉和耕作技术的提高

学生看42页图片,思考这些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有什么作用?

2、耕地面积的扩大

3、作物种植区域的扩大和经济作物的大量栽培

南方著名的水稻产区是:

和一带。

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是:

(二)、手工业的进步

1、棉纺织业:

时,棉纺织业在南方兴起。

2、制瓷业:

著名的瓷业生产中心是。

(三)、商业的繁荣

1、纸币的出现: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解决以下问题:

(1)纸币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世界上最早发行和流通的纸币是,是时出现在

地区的。

南宋时,发行的纸币是。

(3)学生看44页图片,思考:

“北宋纸币”这幅图是不是交子?

为什么?

2、商业城市:

既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又是繁荣的商业城市的是。

3、对外贸易:

两宋时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是和,政府在这些港口设置(机构)管理对外贸易。

(四)、经济重心南移

学生阅读课文45页内容,思考解决以下问题:

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什么?

2、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从时开始,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以后,南移的速度加快;在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

3、有哪些表现可以说明南方已经成为国家的经济重心?

四、新知检阅

例1、南方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是()

A汴京B临安C成都D中都

例2、世界上最早出现和流通的纸币是()

A交子B会子

五、天天清:

(选择题)

1.两宋时期,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是()

A.小麦B.粟C.大豆D.棉花

2.“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人们赞誉的是()

A.青瓷B.白瓷C.青白瓷D.三彩瓷

3.棉纺织业开始成为我国古代手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行业是在()

A.北宋B.南宋C.唐朝D.元朝

4.两宋时期我国著名的瓷业生产中心是()

A.景德镇B.扬州C.定州D.杭州

5.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名称是()

A.会子B.交子C.银票D.铜钱

6.两宋时期,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有()

①广州②泉州③张家港④刘家港,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7.两宋政府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

A.市舶使B.盐运使C.海关D.布政使

8.南方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是在()

A.三国时期B.唐朝中期以后C.五代时期D.两宋时期

9.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

A.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B.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

C.北宋时期的东京地区D.南宋时期的临安地区

六、课后反思

1、在本课的学习实践中,你认识的重点知识是:

 

2、你仍然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是:

 

成都市高新实验中学2008—2009年下期七年级历史学科

总第8课时

课题宋代的社会生活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时学习,应该知道:

宋代衣、食、住、行的变化情况和东京、临安城市生活的基本情况,记忆并理解或掌握:

宋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会(能):

对宋代社会的变化进行分析和概括,并能从图片中提取信息

【预备知识和方法】

学习本课时之前,必须掌握下列知识或方法:

1、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初步了解

2.能够分析历史事件形成原因;初步具备对比相似问题的能力

3.初步掌握阅读和归纳的方法;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识读图的方法

【新知探究与学习流程】

一、预备知识检查

填空题:

(1)南方制瓷业的中心是,太湖流域的和是著名的水稻产区,是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

南宋的是重要的政治中心和繁华的商业城市。

(2)两宋时期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