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功率因数电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07087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功率因数电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功率因数电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功率因数电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功率因数电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功率因数电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功率因数电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功率因数电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功率因数电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功率因数电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功率因数电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功率因数电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功率因数电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功率因数电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功率因数电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功率因数电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功率因数电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功率因数电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功率因数电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功率因数电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功率因数电源.docx

《高功率因数电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功率因数电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功率因数电源.docx

高功率因数电源

高功率因数电源(E题)

摘要

本设计由四个模块电路构成:

整流滤波,DC—DC变换部分,PFC校正和显示模块。

整流滤波采用两级组成,前级为消除干扰电路,后级为整流电路。

DC—DC变换部分为Boost电路。

PFC校正采用UCC28019。

显示模块由霍尔电流传感器及单片机共同协作完成。

本设计功率因数高、抗干扰能力强为特长,具有输入电压范围宽、输出电压稳定且连续可调、过载能力强的特点。

关键词:

Boost电路;功率因数,PFC校正;

一、方案论证

在本设计中,核心采用PFC校正技术,因此重点对PFC控制方案的选取进行论证。

1、DC—DC变换方案

方案一:

使用PWM斩波后利用高频变压器隔离升压的方案。

由于高频变压器的加工设计等问题,加工难度大,使用受到限制,而且其电压需要高频整流滤波,电压毛刺较大,电路结构复杂,线路之间的影响较大。

方案二:

采用带PFC的Boost型DC—DC升压器。

该电路有专用的控制芯片,容易实现,电路结构简单,同时采用PFC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功耗低,输出电压范围宽。

输出电压波形中毛刺也比方案一要小。

本设计采用方案二。

2、PFC控制方案

方案一:

选用TI公司的UC3854。

UC3854封装引脚多,从而导致应用电路复杂,线路之间的干扰较大,因此产品的噪声较大。

对焊接工艺要求较高,而且调试电路的难度较大。

UC3854组成的PFC电路还需要调节电压放大器电流、放大器和乘法器。

方案二:

选用MC33260芯片,MC33260跟随升压操作具有所需电感较小和价格便宜的优点,但由于存在潜在的EMI问题,需要一个设计精巧的输入滤波器,难度较大。

方案三:

选用TI公司的UCC28019。

UCC28019交流输入市电电流总谐波畸变率低,功率校正因数高,抗干扰能力强,封装引脚较少,PFC控制部分电路相对简单。

只需调节一个放大器的补偿网络即可,高压起动源直接接在高压输入端,光耦直接接到IC的端子,不再处理放大器的补偿,前沿消隐做在IC内部,IC外部只有电流取样。

这样的做法使设计的步骤减少了。

综合比较,选择方案三。

3、总体框架

由以上各模块方案论证,得出总体框架设计如图1-1所示,本设计核心运用了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其基本原理如下:

消除EMI干扰后,经过桥式整流、滤波得到直流电源。

通过功率因数校正技术控制Boost升压电路的开关工作频率。

利用单片机MSP430中的A/D转换,将电流、电压通过LCD显示出来。

图1-1

二、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

任务中要求负载电流最大为2A,输出电压Uo稳定在36V,由这两个条件可求出最大输出功率,因此可首先计算出最大输出功率

=UoIo=2A

36V=72W

最大RMS输入线电流由以下参数确定

根据以上计算,可算出最大输入电流

1、桥式整流滤波电路

本电路的目的在于从50Hz、220V的交流电压中得到直流电压。

电路图及参数见附录1所示。

由于MOSFET管工作时频繁的开关,因此对电路的干扰较大,在整流电路前加入EMI滤波电路,从而达到降低噪声的作用。

设计中还加入了压敏电阻VAR1,当电路中回路电流过大时,压敏电阻VAR1闭合保险丝F1熔断从而达到保护电路的目的。

当输入为220V交流电压时,首先经过隔离变压器降至18V左右交流电压。

再经过保护和滤波后输出端接入整流桥,整流部分选用了全波桥式整流电路,输出为直流电压。

在选择二极管时,其额定正向电流必须大于流过它的平均电流ID,其反向击穿电压必须大于它两端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VRM。

由此确定整流二极管的参数。

2、Boost升压电路

本设计采用Boost升压斩波电路,计算输出电容C4,假定输出电压最低不低于30V,则可

图2-1 Boost电路见右上图

算出C4最小值 

由于C4大于或等于7738

F,因此本设计中选用10000

F。

计算出Boost电路中电感的值。

本设计中采用0.1mH。

3、PFC控制电路

PFC控制部分的电路设计见附录1,芯片管脚3电流信号的采集通常采用串联一个电阻,这种方案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开关电流通过MOSFET开关源串连的分路电阻转换为一个电压。

该分压电阻从源极(地)连接到输入整流器返回引脚3。

这种检测电流的方法会产生一个负电压,这对于IC而言并不理想,但方案容易实现,所以本方案采用串联一个电阻。

经计算

,本方案用0.05

4、连续可调输出电压电路

本设计通过编程,用单片机控制数字电位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从而达到输出电压连续可调的目的,同时将电压数值显示在LCD。

将芯片X9312管脚5和管脚6窜连接入电路中即可实现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如图2-2。

图2-2

图中R10、R6、Rx(X9312)组成的局部电路该电路可实现输出电压在30V到36V之间连续可调,局部电如右图所示。

Rx为数字位器X9312。

由UCC28019管脚6的特性可知,a点的电压为5V,R10为8k

由此可得出R6及数字电位器的范围最大为9.6k

                     

流经干路中的电流为:

  

5、测量及显示电路

a、功率因数测量电路,电路图如图2-3所示,

根据公式

进行编程,即可算出功率因数。

图2-3功率因数测量电路

b、设计测量输出电压、电流电路图如图2-4所示,该电路采用霍耳传感器采集电流信号,提高了采集信号的精度,减小了测量误差。

单片机内部具有D/A转换功能,通过编程即可将输出电压、电流显示在LCD上。

图2-4

三、测试方法与数据

1、测试方法

a、调节输入电压,使隔离变压器副端输出电压在15V~19V之间,用数字万用表测出隔离变压器负端电压。

在改变电压的同时用数字万用表测输出端电压及负载的电流,数据如下表:

输出电压Uo(V)

15

16

17

18

19

平均值

输出电压Uo(V)

34.82

35.53

36.0

36.06

36.03

35.67

误差绝对值

3.28%

1.31%

0%

0.17%

0.08%

0.97%

THD

4.76%

4.56%

5.03%

4.43%

4.34%

4.62%

λ

0.96

0.97

0.98

0.97

0.98

0.97

注:

输出电流为2A,标准输出电压为36V

b、改变负载电阻的大小(控制电流在0.5A~2A,用数字万用表测出输出端电流、电压,数据如下:

次数

1

2

3

4

5

平均值

输出电流Io(A)

0.5

1.0

1.5

1.8

2.0

输出电压Uo(V)

36.02

36.03

36.10

35.98

35.97

36.02

误差绝对值

0.06%

0.08%

0.03%

0.06%

0.08%

0.06%

注:

主电路输入电压为18V,标准输出电压为36V

c、调整隔离变压器的输入电压,但必须保证副边电压在15V~19V之间,用数字万用表分别测出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并与测量电路进行比较,共测量5组数据,填入下表中:

次数

1

2

3

4

 

平均误差

实测

(V)

30.01

32.04

33.98

36.01

LCD显示

(V)

30

32

34

36

误差绝对值

0.03%

0.13%

0.06%

0.03%

0.05%

2、测试仪器

(1)数字万用表

(2)双踪示波器GOS—6051(50MHz)

(3)失真度测试仪

四、测试结果分析

1、输出电压分析

本电路实现了输出电压可稳定在30V~36V之间任一整数数值,经计算,误差的绝对值小于0.05%,超过指标要求。

改变负载电阻阻值的大小,输出电压扔稳定在预先设定值。

2、经示波器显示,隔离变压器副边电流I2的波形为正弦波,失真度为4.62%。

    

3、电路的功率因数为0.97,优于题设中的指标。

4、输出电压和电流测量电路,误差绝对值小。

误差分析

综合分析可知测试电路中可能带来的误差因数有:

1、测输出电流时接触点之间的微小电阻造成的误差。

2、电流表内阻传入回路造成的误差。

3、测试隔离变压器副边电压、电流时示波器造成的误差。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改进

1、减小接触点的微小电阻。

2、根据电流表的内阻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

  

3、用示波器进行测量时采用手动同步。

           

4、采用更高精度的元件。

以上测试结果表明,相关指标达到或超过试题的设计要求,所设计方案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毛兴武等.功率因数校正原理与控制IC及其应用设计-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王兆安等.电力电子技术-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张乃国.电子电源技术与应用-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4  

 

附录1:

整体电路图

 

附录2:

LCD及显示键盘与单片机接口电路

附录3:

图3—1副电源电路图

确定输入电容C3

输入电容CIN由输入纹波电流和输入纹波电压决定

因此可以计算出输入电容:

 

附录4:

主程序:

通过键盘的按键对采样显示、设置电压、过流保护、电源关断等进行设置

Main:

#include

#include"stdio.h"

#defineuintunsignedint

#defineucharunsignedchar

#include"lcd1602.h"

#include"key.c"

#include"adc.c"

#include"setv.h"

#include"cos.h"

voidsetv(void);

//系统初始化

voidinit_lcdport()

{

P5DIR|=0xff;

P3DIR|=BIT2;

P3DIR|=BIT3;

P3DIR|=BIT5;

return;

}

intmain()

{

WDTCTL=WDTPW+WDTHOLD;//关闭看门狗

init_lcdport();

lcd_init();

initKey();

clr();

while

(1)

{

if(value==16)

{

clr();

lcd_display(5,"start");

value=0;

}

if(value==12)

{

clr();

lcd_display(5,"end");

//断电

value=0;

}

if(value==11)

{

clr();

value=0;

setv();

}

if(value==13)

{

clr();

value=0;

lcd_display(0x00,"thevoltageis:

");

adc

(1);

}

if(value==14)

{

clr();

value=0;

lcd_display(0x00,"thecurrentis:

");

adc(0);

}

if(value==15)

{

clr();

value=0;

lcd_display(5,"Cos=");

cos();

_EINT();

}

}

}

voidsetv()

{

P4DIR=0XFF;

P4SEL=0;

P4OUT=0x00;

for(inti=0;i<300;i++)

{

if(P4OUT&~(BIT1))

P4OUT|=BIT1;

else

P4OUT&=~(BIT1);

}

while

(1)

{

staticintm;

if(value<9)

{

clr();

m=value;

showsetv(m);

value=16;

}

if(value==9)

{

clr();

m=m+1;

showsetv(m);

value=16;

}

if(value==10)

{

clr();

m=m-1;

showsetv(m);

value=16;

}

if(value==12)

{

clr();

lcd_display(5,"EXIT");

//断电

value=0;

break;

}

}

}

电压设置程序:

#include

#defineuintunsignedint

#defineucharunsignedchar

//intss[]={duiyingdemaichong}

intbujin=0;

voidint_clk()

{

uchari;

BCSCTL1&=~XT2OFF;//打开XT振荡器

BCSCTL2|=SELM1+SELS;//MCLK8MandSMCLK1M

do

{

IFG1&=~OFIFG;//清除振荡错误标志

for(i=0;i<100;i++)

_NOP();//延时等待

}

while((IFG1&OFIFG)!

=0);//如果标志为1继续循环等待

IFG1&=~OFIFG;

}

voidint_pwm(inta)

{

staticintshuchu=0;

P4DIR=0XFF;

P4SEL=0;

if((a-shuchu)>0)

{

bujin=a-shuchu;

shuchu=a;

P4OUT=0x04;

//1v1ko=shixia

TACTL=TASSEL_2+TACLR;

TACCTL0|=CCIE;

TACCR0=8000;//PWM信号周期1kHz

TACTL|=MC_1;

}

if((shuchu-a)>0)

{

bujin=shuchu-a;

shuchu=a;

P4OUT=0x00;

//1v1ko=shixia

TACTL=TASSEL_2+TACLR;

TACCTL0|=CCIE;

TACCR0=8000;//PWM信号周期1kHz

TACTL|=MC_1;

}

}

voidpwmsetv(intm)

{

inta=m;

int_clk();//初始化时钟

int_pwm(a);//初始化PWM

//结束

}

voidshowsetv(intm)

{

lcd_display(5,"setVout:

");

uchartable1[]="Voutput:

";

lcd_display(18,table1);

lcd_display(28,"V");

lcd_showchar(26,keywords[3]);

lcd_showchar(27,keywords[m]);

pwmsetv(m);

}

#pragmavector=TIMERA0_VECTOR

__interruptvoidTimerA_ISR(void)

{

TACCTL0&=~CCIE;

TACTL|=MC_0;

if(P4OUT&~(BIT1))

P4OUT|=BIT1;

else

P4OUT&=~(BIT1);

staticintdex=0;

if(dex

{dex=dex+1;

TACCTL0|=CCIE;

TACTL|=MC_1;

}

else

{

P4OUT&=~BIT3;

P4OUT|=BIT3;

P4OUT|=BIT1;

TACCTL0&=~CCIE;

TACTL|=MC_0;

dex=0;

}

for(inti=0;i<100;i++)

for(intj=0;j<10;j++);}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