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复习重点重中之重.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07533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邓复习重点重中之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毛邓复习重点重中之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毛邓复习重点重中之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毛邓复习重点重中之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毛邓复习重点重中之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毛邓复习重点重中之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毛邓复习重点重中之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毛邓复习重点重中之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毛邓复习重点重中之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毛邓复习重点重中之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毛邓复习重点重中之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毛邓复习重点重中之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毛邓复习重点重中之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毛邓复习重点重中之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毛邓复习重点重中之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毛邓复习重点重中之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毛邓复习重点重中之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毛邓复习重点重中之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邓复习重点重中之重.docx

《毛邓复习重点重中之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邓复习重点重中之重.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毛邓复习重点重中之重.docx

毛邓复习重点重中之重

毛邓复习重点

第一类名词解释

一)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2、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三个代表: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6、可持续发展:

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件事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二)1、一切从实际出发:

毛泽东指出:

“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邓小平强调,我们在每个时期,处理各种方针政策问题时,一定要从当前的、现实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实际出发。

江泽民把这个思想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既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注意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时间和新的发展。

2、实事求是: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情,“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既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既我们努力探讨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并按照规律办事。

3、解放思想:

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4、三大作风:

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三)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既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三大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四)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一化三改:

“一化”既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既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五)1、社会主义本质:

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共同富裕:

人民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物质生活的普遍充裕和文化生活的普遍丰富,它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3、知识经济:

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以科技创新的速度,方向决定成败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应用之上的新型经济。

六)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现代化:

落后国家采取高效率的途径,赶上先进工业国的过程,包括经济领域工业化,社会领域城市化,价值观念领域理性化。

七)1、改革:

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适应我国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三个有利于:

既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3、经济特区:

是指在对外开放上国家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和实行特殊管理的体制的经济区域。

八)1、经济体制:

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表现为具体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方式,涉及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领域。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调节作用的经济运行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3、社会主义公有制: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任何人或者集团不能凭借生产资料的占有来占有和分配劳动者的剩余劳动。

4、股份制:

以入股的方式,把不同所有制的资本集中起来,统一经营使用,按股份分红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5、按劳分配:

是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既按照劳动的数量、质量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要求。

6、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九)1、国体:

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既国家的权利由社会的哪个阶段的哪些阶级掌握。

2、政体:

主要是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既体现国体的具体政治制度。

3、人民民主专政:

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

4、政治体制:

是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是指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

十)1、文化:

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政治并列的,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

十一)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第二类简答题

一)1、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现和主要内容?

答: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毛泽东领导我们党,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毛泽东又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思想和方针。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毛泽东系统地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问题。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毛泽东精辟地论证了革命斗争中政策和策略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毛泽东根据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个基本观点,提出过许多具有长远意义的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

6)党的建设理论,在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极其艰巨的人为,毛泽东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2、怎样正确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答:

1)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概括,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和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这个科学判断,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有了更加清醒的思想准备。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邓小平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把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长处和社会制度的优越性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们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找到了一种新的实现形式,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答:

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具进。

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时候,中国特殊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提出了推进理论创新的新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党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方针。

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的根本方针。

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重大课题提供了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

4)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答:

思想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在社会主义国家,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就是指各个方面都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过程要有持续性、连续性。

重大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具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二)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在每个时期,处理各种方针政策问题时,一定要从当前的、现实的,已经发生的重大变化的实际出发,“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即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2)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指出:

只有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3)实事求是,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求“就是我们认真去研究,即我们努力探讨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这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施保证。

 

2、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

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即我们努力探讨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并按照规律办事。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现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求真务实:

胡锦涛指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

四者之间的关系:

1)实事求是内在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2)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

3)它们即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三)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1)新民主主义的对象: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在近代中国社会里,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从总体上说,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们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2)新民主主义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人民大众,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动力是工人和农民,最基本的动力是中国无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先进的生产关系相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于组织纪律性等一般无产阶级的共同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2、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总之,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就是新民主主义政治。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业。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3、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内容和重大意义?

答:

依据是: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1)中国不是一个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2)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约80%左右,是新民主主义的只要力量。

3)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在农村长期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

4)中国走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现实的可能性,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条件,又使红色政权获得了存在和发展的缝隙。

内容:

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

意义:

1)理论意义:

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理论。

它不是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独创性的发展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

2)实践意义:

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四)1、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答:

1)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这是为党的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物质基础。

2)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3)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4)当时的国际形式也有利于中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世界形成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封锁和孤立政策,只有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支持和援助中国,这为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2、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答: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相合作的道路,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广大农民从封建剥削制度下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度正确的阶级政策;

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第二阶段主要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三阶段是发展高级社。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所谓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所谓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在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

毛泽东指出,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只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国家对合营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定股定息。

3.把资本主要工商业者改造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五)1、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答:

概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科学内涵:

1)把解放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

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是邓小平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实践内在统一的基础上认识社会主义的一个创造,也是他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个具有更高概括性范畴的重要原因;

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的,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

2、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答: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促进生产力尤其是先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

2)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为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途径。

3)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她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

4)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先进生产力是用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生产力。

六)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答:

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1)从社会主义性质来说,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从社会发展程度来说,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如何让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答:

基本路线的含义: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过节而奋斗。

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久治安的根本要求。

四项基本原则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3、试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答:

1)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500美元,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2)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在增长一倍,人均GNP800——1000美元,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3)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七)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答: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1)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2)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它们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3)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4)毛泽东指出,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既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丰富和发展:

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3)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