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资料概论.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10509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心理学资料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资料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资料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资料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资料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资料概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资料概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资料概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资料概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资料概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资料概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资料概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资料概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资料概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资料概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资料概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资料概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资料概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资料概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资料概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心理学资料概论.docx

《普通心理学资料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资料概论.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通心理学资料概论.docx

普通心理学资料概论

0022《普通心理学》2013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

一、考试说明

《普通心理学》是教育和心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入门课,主要研究心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以及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的最一般的理论和规律。

本课程为闭卷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包括以下五种题型:

1、单项选择

根据题干,选择合适的选项,每一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可以采用直接选法、排除法等方法进行选择。

2、判断题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题干正误。

3、简答

根据题干要求,回答要点,无需展开论述。

4、论述

根据题干要求,回答要点,并展开论述,最好能结合实际,再整合进行说明。

5、材料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

二、复习重点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

1、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1)行为主义

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强调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外显的行为,研究决定行为的因素;个体行为的环境决定论;反对使用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的研究方法。

30年代以后,产生了新行为主义学派,承认有机体的内部心理活动对行为的作用,提出在刺激—反应之间存在一个中介变量。

代表人物有斯金纳等。

(2)精神分析

由奥地利精神医学家弗洛伊德创立。

精神分析学派强调潜意识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主张对人的潜意识进行分析,并认为人受潜意识支配。

它开辟了潜意识领域,扩大了心理学研究的范围。

(3)认知心理学

主张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和解释人的心理现象。

早期的认知心理学以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

(4)构造主义

这一学派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钦纳。

构造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

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精神状态三种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造的。

(5)机能主义

机能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安吉尔等。

机能主义心理学也主张研究意识,但他们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

(2)心理测验法是使用特定的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3)就科学严谨性而言,实验研究是心理学家的首选方法。

在可控制的情境下,研究者系统的操纵自变量,然后观察因变量随之改变而受到的影响,这一研究方法称为实验法,分为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

实验室实验是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

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实验室实验的缺点。

它是在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的环境中进行的。

减少了人为性,提高了真实性。

(4)个案法,要求对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3、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包括人的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个体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和社会心理现象(指个体在与他人或社会群体互动时所产生的心理现象或行为,又称团体心理现象)。

心理学把感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称为认知过程。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

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彼此接触的部位称为突触。

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延脑是生命中枢。

丘脑和下丘共同组成间脑,丘脑是个中继站,除嗅觉外,所有来自外界感官的输入信息,都通过这里再导向大脑皮层。

3、一个人在紧张时会感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这些反应是由交感神经系统控制的。

4、大脑皮层枕叶损伤将会引起视觉障碍。

5、对有机体的觉醒起主要作用的是网状结构。

6、大脑皮层可分为四个脑叶,各自的主要机能如下:

脑区

基本功能

额叶

运动控制、语言产生、以及注意、记忆、问题解决、人格。

顶叶

负责接收有关温度、疼痛、触压等方面的信息-机体的感觉区。

颞叶

听觉、语言理解、记忆等。

枕叶

视觉等。

3、大脑皮层的分区及其机能

初级感觉区,包括视觉区、听觉区和机体感觉区。

视觉区位于顶枕裂后面的枕叶内;听觉区位于颞叶的颞横回处;机体感觉区位于中央沟后面的一条狭长区域内。

初级运动区,即躯体运动区,主要功能是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空间的位置、姿势以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言语区,主要定位在大脑做板球场,若损坏了这些区域将引起各种形式的失语症。

布洛卡区损坏会引起运动性失语症,威尔尼克区损坏会引起听觉性失语症。

联合区,大脑皮层上发展较晚的一些脑区,与各种高级心理机能有密切关系。

可分为感觉联合区、运动联合区和前额联合区。

感觉联合区损坏会导致各种“不识症”。

运动联合区负责精细运动和活动的协调。

前额联合区与动机的产生、行为程序的制订及维持稳定的注意有密切关系。

第三章感觉

1、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2、感觉阈限和感受性

产生感觉需要具备两方面的条件:

一是具有一定的感觉能力;二是刺激物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

这就涉及到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问题。

(1)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觉阈限——这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2)差别阈限和差别感受性

差别阈限——这种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

差别感受性——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在电击实验中,电流刺激强度略增加,人感觉到的疼痛却增加很多,这种现象符合乘方定律关于刺激强度与感觉强度关系的论述。

3、视觉现象与分析:

棒体细胞是夜视器官,它们在昏暗的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明、暗;锥体细胞是昼视器官,在中等和强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视网膜上缺乏锥体细胞会导致色盲。

远处的山峰层峦叠嶂,但人们仍能辨别出它们距离的远近,这时利用的距离线索是空气透视。

4、声音的三个心理属性是音色、音调和响度。

5、韦伯定律:

为了引起差别感觉,刺激的增量与原刺激量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

K=△I/I,其中I味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K为一个常数,这个公式叫韦伯定律。

第四章知觉

1、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反映。

知觉并不是对客观世界完全真实的反映。

它受客观线索的影响,但并非不具有主观性。

2、知觉的基本特性

(1)人脑优先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选择性。

(2)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并用词语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这种知觉的特征叫做知觉的理解性。

(3)知觉的整体性,人们的知觉有把个别属个别部分综合成为整体的能力。

(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它的稳定性。

3、图形的组织原则。

(1)邻近性: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空间上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为图形。

(2)相似性:

视野中相似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

(3)对称性:

视野中,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4)良好连续:

具有良好连续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5)共同命运:

按共同方向运动的物体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6)封闭:

视野中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7)线条朝向:

方向一致的图形容易组被知觉为整体。

(8)简单性:

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4、似动,包括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和运动后效。

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叫诱发运动;注视瀑布的某一处一分钟,然后看静止的田野,会觉得田野上的物体有上升的感觉,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后效。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1、意识是一种觉知,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是一种高级心理状态,它分为不同的层次。

2、受意识控制的加工:

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调整。

受意识控制的加工经过大量练习,可以转化为自动化加工。

3、从大量的信息中选择出重要的信息给以反应,同时排除掉无意义信息的干扰,反映了注意的选择功能。

4、影响人不随意注意的因素

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影响因素:

(1)刺激本身特征:

强度,对比关系,运动变化,新异性等。

(2)人本身的状态:

需要、动机等因素。

5、注意的几种认知理论

(1)过滤器理论

(2)衰减理论

(3)后期选择理论

(4)多阶段选择理论

(5)认知资源理论

(6)双加工理论

第六章记忆

1、记忆并非是一部“录像机”,能够精确记录经历过的事件。

最早把实验法应用于高级心理过程研究的心理学家是艾宾浩斯。

2、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因此又叫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记忆负荷量和干扰因素对外显记忆的影响更大,在学习和测验阶段呈现方式的改变对内隐记忆影响大。

3、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前者是指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它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后者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这类记忆往往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逐渐获得;在利用这类记忆时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如何开车、游泳等运动技能的记忆是程序性记忆。

4、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也叫感觉登记,是记忆系统的开始,保持时间十分短暂;短时记忆对信息的保持大约为一分钟左右,编码方式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记忆容量为7±2。

长时记忆的编码有按语义类别编码、以语言的特点为中介进行编码、主观组织。

5、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

对遗忘的原因,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有下述四种:

(1)衰退说。

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

(2)干扰说。

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

一旦干扰被排除,记忆就能恢复,而记忆痕迹并未发生任何变化。

(3)压抑说。

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了,记忆也就能恢复。

(4)提取失败。

有人认为,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失的,之所以对一些事情想不起来是因为在提取有关信息的时候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

防止遗忘的方法有以下这些:

及时复习;正确分配复习时间;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

6、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学习后休息,比学习后继续学习其他材料记忆的效果好,这是由于倒摄抑制的作用小。

第七章思维

1、在发散生成测验中,说出某个物体的用途越多,发散思维越流畅。

2、定势是指由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定势有时候有助于问题解决,有时候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积极影响表现在解决类似问题时,倾向采取习惯的方式解决,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消极的影响表现为它限制形成假设的范围,并使所尝试的问题解决方法固定化。

陆钦斯(Luchins,1942)的容器量水实验证明了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3、功能固着指的是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

经验的作用会导致功能固着。

 

4、问题解决中的策略

(1)算法策略

算法策略就是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算法策略的优点是它能够保证问题的解决,但这种策略需要大量的尝试,因此费时费力。

(2)启发式策略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启发式的策略不一定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但其优点是省时、省力。

如果你面对一个比较复杂难解的问题,而要求解决问题的时间又很短,你最应采用该策略。

5、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1)知识表征的方式;

(2)定势;

(3)功能固着;

(4)动机;

(5)情绪

(6)人际关系。

第八章语言:

1、日常生活中,一个单词越是经常被使用,其识别得也越快,这种效应称为频率效应。

2、语言理解是指人们借助于听觉或视觉的语言材料,在头脑中建构意义的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

3、大脑皮层几个主要的语言区及其语言功能。

布洛卡区:

在左半球第三额回后部、靠近大脑外侧裂处。

功能:

语言运动中枢,掌管言语的产生或者说话;与语法加工有关;与语言调节机制有关。

威尔尼克区:

它的主要作用是分辨语音,形成语义,和语言的接受有密切的关系。

角回:

负责书面语言和口语之间的相互转化。

4、图式:

图式是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它说明了一组信息的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

5、乔姆斯基认为,语言能力一部分是先天的,我们生来有一种语言获得装置。

6、语言的特征

创造性:

人们使用有限数量的词语和合并这些词语的规则,便能说出无限数量的语句。

结构性:

任何语言符号都不是离散、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有结构的整体而存在的。

意义性:

语言中的一个词或一句话,都有一定的含义。

第九章动机

1、根据班杜拉的自我功效(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感建立的四种信息来源的基础是个体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情绪唤起。

要提高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体验成功;利用榜样的作用;言语的说服和情绪的唤起。

2、动机的唤醒理论。

对唤醒的偏好水平是个体行为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唤醒理论的三个原理:

(1)人们偏好最佳的唤醒水平;

(2)简化原理,即重复进行刺激会使唤醒水平降低;

(3)经验对偏好的影响。

3、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

不足或者过强工作效率下降。

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4、成就动机及其影响因素

成就动机是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完满的结果和成绩,并能超过他人的动机。

人们的成就动机是在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其中家庭特点和生活方式对个体的成就动机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发展独立性是培养成就动机的一种重要途径。

5、意志行动中的冲突类型

(1)接近-接近型冲突: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同时吸引人们,但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时就会出现这种冲突。

(2)回避-回避型冲突: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都是力图回避的,而又只能回避其中一个。

(3)接近—回避型:

同一物体或者目标对人既有吸引力又具有排斥力时出现。

(4)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

人们常常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标都具有吸引和排斥两方面的作用。

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由5个等级构成:

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7、动机的诱因理论

诱因是指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

诱因是由外在的目标激发的,只有变成了个体内在的需要,才能推动个体行为。

尽管吃饱了,但看到美食当前,还是忍不住又吃上了几口,这种现象可以用诱因理论来解释。

8、动机的归因理论认为动机是思维的功能,采取因果关系推论的方法从人们的行为中寻求行为内在的动力因素。

根据维纳归因理论,努力程度属于影响成败的内部不稳定可控因素。

第十章情绪和情感

1、情绪和情感世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和情感具有适应、动机、组织和信号功能。

情绪是以主题的愿望、需要等倾向为中介的一种心理现象。

与情绪有关的“快乐中枢”和“惩罚中枢”位于下丘脑。

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具有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

情感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性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

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基础上形成的,又通过情绪来表达。

情绪的变化反应情感的深度,情绪中蕴含着情感。

2、心境、应激与激情

心境:

持续时间较长,情绪强度弱,具有弥散性的特点;

激情:

持续时间短,情绪强度强,对身、心有巨大的影响。

应激:

情绪强度较强,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对身、心有巨大影响。

3、情绪和情感具有独特的生理唤醒、主观体验和外部表现。

生理唤醒是情绪和情感产生的生理反应;大脑的喜、怒、哀、乐等感受状态,是人的情绪在认识层面上的一种自我觉察,被称为情绪的主观体验。

外部表象通常称之为表情。

4、阿诺德的情绪“评—兴奋”学说。

该理论认为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

刺激——评估——情绪。

情绪的产生是对刺激情境评定的结果,是大脑皮层兴奋的结果。

它概括了詹姆士以来的情绪理论和20世纪中叶情绪生理学的研究成果,重视大脑皮层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提出了情绪通过大脑皮层认知评价才得以产生的重要观点,是情绪理论的一大突破。

5、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在情绪活动中,人需要对刺激事件与自己的关系进行不断评价,包括三个层次:

初评价:

确定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这对个体的适应生存很重要。

次评价:

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反应行为,在做出反应之前需要根据自己经验判断怎样做出合适反应。

再评价:

评价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这是一种反馈性的行为。

6、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适应功能:

情绪情感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动机功能:

情绪、情感能够激励人去行动,具有动机的功能。

组织功能:

情绪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作用,包括对活动的促进和瓦解两方面。

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7、如何应对挫折

(1)正确认识挫折:

我们应该认识到挫折是普遍存在的,是正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认识到挫折具有两重性,挫折并不都是坏事,它可以磨练人的意志,使人从中吸取教训,获得成长。

(2)改变不合理的观念:

不合理的观念能引起人的挫折感。

(3)改善挫折情境;暂时缓解紧张气氛,从朋友那里寻求安慰。

(4)总结经验教训,以积极冷静的态度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及时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

8、情绪调节的方法

(1)生理调节。

情绪生理性调节可以改变和降低处于高唤醒水平的苦恼。

如有研究发现,抑制厌恶可以降低躯体活动和心率,抑制悲伤可以降低躯体活动,但不能降低心率等。

(2)情绪体验调节。

个体体验过于强烈时,会自动进行调节。

如研究发现忽视可以有效地降低厌恶感,抑制快乐表情会降低快乐感等。

(3)行为调节:

通过控制和改变自己的表情和行为来实现,如抑制掩盖不适当情绪表达——有时虽然心情不好,还是要掩盖,以免影响他人情绪。

心情不好的时候对着镜子笑,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

(4)认知调节。

Dodge提出调节步骤:

唤醒需要调节情绪——解释导致的原因,发现改变情绪方式——做出改变决定,设定改变目标——进行调节反应——对反应进行评价等过程。

(5)人际调节。

属于环境调节或社会调节。

如他人的良好情绪,可以改善自己情绪,美丽的环境可让人感到赏心悦目等。

第十一章能力

1、最先编制出智力测验量表的心理学家是比娜。

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2个月的智龄。

2、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流体智力是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如知觉,推理能力,想象能力。

流体智力的发展:

先增加后降低。

一般在20岁后达到顶峰,30岁后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它很少受到文化知识的影响,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

晶体智力是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

晶体智力的发展:

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只是到了25岁以后,发展的速度才渐趋平缓。

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

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3、血缘关系、环境与智力的相关

关系与类别

相关系数

亲生父母与亲生子女(生活在一起)

0.50

同胞兄弟姐妹出生后在同一环境长大者

0.50

异卵双生子不同性别而在同一环境长大者

0.50

异卵双生子同性别而在同一环境长大者

0.60

同卵双生子出生后在不同环境长大者

0.75

4、韦克斯勒量表能计算出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全量表智商。

5、智力成分亚理论是对智力活动内部机制的刻画。

智力活动包括三个基本的过程:

元成分用于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心理过程。

操作成分表现为任务的执行过程,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

知识获得成分,用于获取和保持新知识的过程。

6、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由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

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

七种智力成分:

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

该理论积极的方面:

对教育实践产生重大的影响:

开发学生的多种潜能,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力特点的职业和爱好。

人才的评价:

建立更好的评价人才的标准,智力是多元的。

局限性:

低估了一般智力的重要性;缺乏实用的测量工具。

第十二章人格

1、人格五因素模型

塔佩斯(Tupes&Christal,1961)用词汇学方法对卡特尔的特质变量进行再分析,发现五个相对稳定的人格因素。

后来学者们经过进一步验证,形成了“大五因素模型”(bigfivefactorsmodel)。

五个因素分别是:

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和神经质。

2、在人格中,气质是由遗传决定的。

多血质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征是强、平衡、灵活。

学习时按部就班、多花时间、仔细、谨慎、扎实则属于粘液质。

3、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高级神经活动过程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强、不平衡

不可抑制型

强、平衡、灵活

活泼型

强、平衡、不灵活

安静型

抑制型

4、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5、根源特质是制约表面特质的潜在基础,是人格的内在因素。

首要特质是指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到一个人的各个方面的行为。

6、家庭的不同教养方式对儿童人格特点的影响

权威型:

对子女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由父母控制。

孩子表现:

消极、被动、依赖、服从、做事缺乏自主性等。

放纵型:

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甚至达到失控状态。

孩子表现:

任性、幼稚、自私、无礼、独立性差等。

民主型:

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正确指导。

孩子表现:

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善于交往、富于合作等。

7、人格差异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遗传与环境因素,包括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因素、早期童年经验和自然物理因素。

第十三章学习

1、强化

凡是能够使反应概率增加,或维持某种反应水平的任何刺激都可以叫做强化物,这一过程就叫做强化。

2、强化的分类

正强化——刺激出现,行为概率增加或行为变得更稳固。

如食物出现可增加鸽子压杠杆次数。

奖励是一种形式的正强化。

负强化——刺激消失,行为概率增加。

这时刺激多为厌恶性的,是有机体力图回避的。

例如白鼠受到电击,如果压杠杆,电击就会消失,那么压杠杆次数会增加。

负强化等同于惩罚。

3、如何有效、合理地组织复习

复习要及时;正确分配复习时间,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利用外部记忆手段;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三、重点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心理学派别和其代表人物匹配正确的是:

A构造主义—韦特海默(Wertheimer)B行为主义—铁钦纳(Titchener)

C格式塔—斯金纳(Skinner)D机能主义—詹姆斯(James)

()2.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3.就科学严谨性而言,哪种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