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期末复习老师划的重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12316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学概论期末复习老师划的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艺术学概论期末复习老师划的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艺术学概论期末复习老师划的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艺术学概论期末复习老师划的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艺术学概论期末复习老师划的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艺术学概论期末复习老师划的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艺术学概论期末复习老师划的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艺术学概论期末复习老师划的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艺术学概论期末复习老师划的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艺术学概论期末复习老师划的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艺术学概论期末复习老师划的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艺术学概论期末复习老师划的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艺术学概论期末复习老师划的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艺术学概论期末复习老师划的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艺术学概论期末复习老师划的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艺术学概论期末复习老师划的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艺术学概论期末复习老师划的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艺术学概论期末复习老师划的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艺术学概论期末复习老师划的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艺术学概论期末复习老师划的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艺术学概论期末复习老师划的重点.docx

《艺术学概论期末复习老师划的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学概论期末复习老师划的重点.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艺术学概论期末复习老师划的重点.docx

艺术学概论期末复习老师划的重点

艺术概论第一章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理论”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1,客观精神说:

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柏拉图:

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是真实的,的,影子的影子,摹本的摹本,和真实隔着三层。

,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2模仿说:

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是现实主义反映论的蓝本,这个在欧洲文学史上逾千年而不衰文学原则,是在古的再现”希腊时期形成的。

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特体系阐明美学概念,他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亚里士多德3仿。

4“艺术生产”理论究竟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呢?

A.艺术产生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B.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关系的“不平衡关系”D.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艺术的特征:

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5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艺术形象6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

关于艺术形象,有以下三方面7,A.艺术形象的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B.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D.艺术形象的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主体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8,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A.

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B.

D.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第二章

1,艺术起源的五种观点:

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劳动说

2,游戏说是关于艺术(或者说文明)起源的重要学说之一。

主要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来的,后来的艺术史家曾把艺术起源的这席勒种说法称之为“斯宾塞理论”。

席勒—3,表现说:

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主要理论基础,就是强调艺术应当“表现自我”。

认为艺术起源于己于人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需要。

即认为世界上只有“我”是存在的,其他一切都是“我”的表象或“我”的主观意志所创造的。

把这种“唯我论”引入造型艺术理论,就必然要否认造型艺术与外界事物或社会生活的关系,而主张造型艺术只是“自我”的表现,是“我”的意志、意识、感觉或情感的表现。

4,劳动说:

A.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

代表人物:

毕歇尔、希尔恩、马克思德索、普列汉诺夫。

正确性:

首先,劳动是原始艺术最主要的表现对象。

其次,史前艺术在内容与形式方面都留下了大量的劳动生产活动的印记。

但是,过分注意劳动与艺术发生的直接关系,也不免有些简单化。

劳动以外的其他社会生但却不是社会生活的全部。

劳动是人类社会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艺术的生产是以人的手由于劳动而达到活的内容,也与艺术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此外,也就是但艺术起源主要的是指社会学意义和心理学意义上的推动力,的高度完善为前提的,还很难判从这一意义上来探讨劳动与艺术的关系,说指原始人最初的创作动机究竟是什么,定它在艺术起源方面的作用究竟如何。

,将结构主义符号学与精神分析学结合起来,用于研究马克思法国结构主义者阿尔都塞5,

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用于意识形态批评研究。

认为社会的发展不是一或者说是结构的辩证法,并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他提出了“多元决定论”认为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是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

6,艺术的产生虽然的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是为什么?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事实上,巫术在原始社会中同样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

对于原始人来说,巫术具有特殊的实用性,他们甚至认为巫术的作用远远大于工具,拥有巨大的威力。

原始社会中的这种巫术礼仪活动,同原始人的采集,狩猎等生产活动和社会群体交往活动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渗透到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各个方面的原始文化。

正是在这种原始文化的土壤上,艺术才得以产生和发展起来。

第四章

1,中国艺术的发展具有其深远的影响?

A.哲学对艺术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

B.哲学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出现了一批哲理性的艺术作品

C哲学对艺术的影响,更表现现在它能起到促进艺术潮流形成的作用

D.哲学对艺术的影响的相对的,并不是每个艺术家都在自己的作品中表露哲学观点,更不是每个艺术作品都非得具有哲理性

艺术与道德的这种特殊关系主要有三种观点,2A.是把艺术完全当做道德教育的手段,否认艺术与道德的根本区别

B.另一种观点却截然相反,完全否认艺术与道德的内在联系,认为表现道德内容会损害艺术

D.第三种观点则承认艺术与道德的紧密关系,认为二者互相影响,具有内在的联系,同时又承认二者的根本区别,用寓教于乐取代道德说教。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3道德:

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包括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活动等内容。

道德是社会的道德,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4、道德与艺术的这种紧密联系表现在两方面。

1)、道德影响艺术:

①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要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题材、情节、人物、思想性、倾向性、内在意蕴等体现出来。

艺术反映生活,常常包含有道德的内容。

托尔斯泰三部曲触及伦理道德问题。

②作家、艺术家的世界观和道德观对艺术创作有重大的影响。

作品融入作家、艺术家自己的道德评价和道德判断。

(2)、艺术影响道德:

①艺术作品对人民群众的道德教育作用。

影响道德观念评价和道德行为选择。

②影响社会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的改变。

五四新文化运动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影响深远。

区别。

范围:

艺术不只反映道德关系,反映范围更广。

并非一切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道德内容。

艺术却是以形象来具体地描写、道德是以概念、原则和规范来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式:

刻画或表现这种关系。

具有道德内容的艺术作品需“寓教于乐”,化善为美,潜移默化。

评价标准:

道德评价以“善”为唯一标准;审美评价以“真善美”的统一作为标准。

艺术中的道德内容:

①再现社会生活的艺术种类如文学、话剧、戏曲、电影、电视等,受道书法、实用工艺等也有道德因素的德的影响然更加明显。

②非再现艺术种类如建筑、音乐、渗入。

如建筑体现出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观念,又如音乐的伦理教化作用。

艺术与科学的区别:

、5(艺术)人类进行审美创造的最高形式/本质上:

(科学)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总和(艺术)求美,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审美需要/目的上:

(科学)求真,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艺术)艺术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强调情感因素思维上:

(科学)主要运用抽象思维,强调理性因素/(艺术)主观色彩很浓,反映并评价/具体上:

(科学)客观冷静地对待事物,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生活,表现情感(艺术)艺术作品必须具有独创性成果上:

(科学)科学理论具有普遍性/,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渗透和影响。

6②为艺术创造了①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使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的产生。

美学与科学为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③艺术与技术、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也促进了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自身相互促进,深刻影响人类生活,的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例如系统④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对艺术观念和美学观念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的发展。

论、控制论、信息论、模糊数学等观点和方法,已经被运用到艺术创作和艺术研究之中,成大→⑤大众传播媒介→艺术商品化和消费化倾向为某些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的观点和方法。

众审美水平降低实用艺术第五章

工主要是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实用艺术:

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

特征:

实用原则与美观原则相结合,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

是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通称,是人类用物质才来哦修建或构筑的居住和活动场所。

建筑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建筑艺术:

是指按照美的规律,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美观”。

建筑的三条基本原则:

“实用、巩固、早在2000年前,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提出了可分为北方大型皇家园林与江南小型私东方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代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以及阿拉伯式园林。

家园林两大体系。

)、欧洲园林(以法国园林为代表)与人类的日常生活一般是指在造型和外观上具有审美价值,工艺美术:

又可称为实用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工艺美术直接受到物质材料和生产技术的制约,相关的一类美术品的总称。

风格和民族特色。

3、民间工艺艺术品、特1、经过艺术处理的日常生活实用品2工艺美术主要包括三大类:

种工艺艺术品

现代设计或工业设计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产品设计2、环境设计3、视觉设计

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

①实用性与审美性有机统一。

A.应当对实用性作比较宽泛的理解。

实用艺术应当分别符合人类不同实际活动的需要。

B.实用艺术以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为基本特点,但对于大多数实用艺术品,实用是为主的,审美应当从属于实用,服务于实用。

.实用艺术与生产技术具有紧密的联系,物质材料对实用艺术有直接的制约和影响。

C.

.实用艺术应考虑成本等问题,尽量降低成本,具有低消耗和高使用价值。

D.实用艺术是最普及最常见的大众艺术,在美育中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E审美性反实用艺术中的实用性与审美性二者是有机统一的。

实用性是审美性的前提和基础,过来也可以增强实用性。

二者相互促进,密不可分,构成了实用艺术最基本的原则和特征。

当今审美性在实用艺术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②表现性与形式美有机统一。

表现性应当是实用艺术一个重要的美因而,实用艺术注重表现某种朦胧抽象的情调和意味。

实用艺术的表现性比其他电影等再现艺术的根本区别。

学特征,也构成了它与戏剧、小说、艺术更加偏重于形式美。

所谓形式美,主要指各种形式因素的有规律的组合,从而形成了某些共同的特征和法则,它包括色彩、线条、形体等因素,也包括对均衡、多样统一等形式法则。

形式美是表现性的外部体现,表现性是形式美的内在灵魂。

③民族性与时代性有机统一。

时代性,首先在于它总是表现出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的情感和理想。

第六章:

造型艺术

造型艺术:

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

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静态的视觉艺术。

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绘画艺术:

绘画是指造型艺术中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是一门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艺术手段,在二度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党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从世界绘画的两大体系来看,以中国画为代表的东方绘画和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

同西方绘画相比,中国画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以下四个方面:

1、首先表现在工具材料上,往往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上或绢帛上作画2、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即可移动的远近法),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设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

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比较:

西方绘画的审美趣味,在于真和美。

西方绘画追求对象的真实和环境的真实。

为了达到逼真的艺术效果,十分讲究比例、明暗、透视、解剖、色度、色性等科学法则,运用光学、几何学、解剖学、色彩学等作为科学依据。

概括地讲,1、如果中国绘画尚意,那么西方绘画则尚形2、中国绘画重表现、重情感,西方绘画则重再现、重理性3、中国绘画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西方绘画则主要由光和色来表现物象4、中国绘画不受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西方绘画则严格遵守空间和时间的界限。

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画坛三杰”:

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

摄影艺术按题材来分,可以分为:

肖像摄影、风光摄影、舞台摄影、体育摄影、建筑摄影。

书法艺术:

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从而打到美学的境界。

造型艺术党的审美特征:

1、造型性与直观性2、瞬间性与永固性3、再现性与表现性。

造型艺术的表现性,集中以下三个方面:

1、它主要表现出对象内在的精神气质2、造型艺术的表现性在于它传达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3、艺术家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去进行艺术创造。

第七章:

表情艺术

的主要种类:

音乐和舞蹈表情艺术

表现生活感受的一种传达思想感情,:

音乐是指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

)表现性时间艺术。

、女声音乐分类:

音乐可以根据人们歌唱的特点,分成男声(包括高音、中音、低音三种)还可以根据演唱的方式分为独唱、齐唱、(包括高音、中音、低音三种)和童声三类。

声乐重唱、合唱、对唱、伴唱等多种形式。

近年来,我国声乐一般又被划分为民歌唱法、美声唱民歌唱法,可细分为汉族民歌与少数民族民歌,在演唱方法上大多法和通俗唱法三大类。

比较自然质朴,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音乐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主要包括:

旋律、节奏、和声、复调、曲式、调式、调性等。

,它把高低、长短不同的乐音按照一旋律:

称得上是音乐最主要的表现手段(音乐的灵魂)定的节奏、节拍以至调式、调性关系等组织起来,塑造音乐形象,表现特定的内容和情感。

是音乐最基本的表现手段,它是指音响的长短、强弱、轻重等有规律的组合,它是旋:

节奏律的骨干,也是乐曲结构的主要因素,使乐曲体现出情感的波动,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古典乐派,浪漫乐派,近现代欧洲音乐史上最重要的音乐流派:

节奏、表现和构运用舞蹈语言、舞蹈艺术:

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图等多种基本要素,术样式。

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来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舞蹈:

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等多种基本要素,样式。

舞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之一。

原始社会图腾舞蹈活动是图腾崇拜的重要内容,歌、舞、乐三者合为一体。

舞蹈自古以来就和人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原始舞蹈模拟狩猎活动或战争场面。

表演艺术:

是指通过演员表演并借助舞台来完成的艺术形式,除音乐、舞蹈外,还包括戏剧、戏曲、曲艺等艺术种类。

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

抒情性与表现性。

表演性与形象性。

节奏性与韵律美。

节奏是表情艺术的生命。

第八章:

综合艺术

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

戏剧艺术。

戏曲艺术。

电影艺术。

电视艺术。

戏剧:

从广义上讲,戏剧包括话剧、戏曲、歌剧、舞剧,乃至目前欧美各国影响广泛的音乐剧等。

从狭义上讲,戏剧主要是指话剧。

戏剧是在舞台上由演员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为观众当场表演的一门综合艺术。

戏剧艺术的三要素:

剧本、演员和观众。

戏曲:

指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总称。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地有300多个剧种,其中包括全国性的剧种如京剧、昆曲,也包括地方戏如川剧、秦腔、河北梆子等。

在世界上,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剧,被称为三种古老的戏剧艺术。

中国戏曲具有自身的审美特征。

尤其是表现在综合性、程式化、虚拟性这三个方面。

电影艺术:

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是20世纪最重要的文化现象。

通过画面、声音和蒙太奇等电影语言,在银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再现和表现生活。

由于电影诞生在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剧、建筑之后,所以常被人们称作“第七艺术”。

1895年12月28日晚,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一家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放映了他们自己拍摄的《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短片,这一天被电影史家们定为电影正式诞生的日子,标志着无声电影时代的开始。

电影的样式分为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四大部类。

电影艺术的综合性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其一,它是各门艺术的综合;其二,它是科学与艺术的综合;其三,

它是美学层次上的综合。

蒙太奇包括以下三层含义:

1、从技术层面上讲,蒙太奇就是剪辑2、从艺术层面上讲,蒙太奇应当是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事方式,不但镜头与镜头、段落与段落,甚至画面与声音均可构成蒙太奇组合关系3、从美学层面上讲,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独特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创作方法。

蒙太奇在电影中起到的作用:

蒙太奇不仅体现在后期剪辑之中,而且也体现在前期的文学剧本和分镜头剧本,乃至各个创作部门合作完成的整个创作拍摄过程之中。

从这个意义上讲,蒙太奇思维是影视艺术独特的思维方式。

电视艺术。

电视艺术作为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电视屏幕上播出的各式各类文艺节目,其中包括:

电视剧,电视综艺节目,电视艺术片,电视专题文艺节目,以及音乐电视(MTV),电视文艺谈话类节目,电视娱乐节目(如游戏类,益智类,乃至新近出现的真人秀节目)等等。

电视文艺还应当包括直播或播映的电视文学、电视音乐、电视舞蹈、电视曲艺杂技、电视戏曲、电视戏剧、电视电影,乃至于诸多艺术类型的电视节目如艺术体操、冰上舞蹈、时装表演等等。

电视剧是电视艺术的主要类型。

电视剧的品种较多,主要包括单本剧、连续剧、系列剧或小品等。

电视自己独具的特征:

1、电视和电影分别采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技术原理,加上电视荧屏较小,清晰度较差,难以表现众多的人物和较大的场面,在镜头运用方式上多用中、近景和特写,少用远景和全景,场景转换不宜太快,以便让电视观众弄清人物和剧情。

2、电视的介入性形成了这门艺术的观赏特点,观众可以随意选择收看并当场评论,电视剧应当照顾到观众的兴趣,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吸引观众,在情节、场景、表演诸方面根据观众的审美心理作特殊的艺术处理,给观众以想象的空间和介入的机会,尽量使观众对剧中人物产生移情和共鸣。

3、电视的迅速性形成了这门艺术更加生活化的特点,许多电视节目和晚会可以现场直播;电视剧制作周期短,成本较低,又拥有轻便灵巧的技术设备,室内戏较多等特点,因而能够深入生活,及时将现实生活中人们关心的问题用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与此同时,电视剧在剧情内容、演员表演、服装道具、环境布置等方面,都要求更加亲切、自然和生活化,直接和逼真地反映生活。

总之,由于电视的传播特性、技术特性和艺术特性,以及电视观众独特的收视环境、收视条件和收视行为,尤其是电视艺术仅仅是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使得电视艺术从创作、传播到接受都有许多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值得人们去认真加以研究。

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1、综合性与独特性2、情节性与主人公3、文学性与表演性

第九章:

语言艺术

1,语言艺术的载体:

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

诗歌:

文学的基本体裁之一,用语言塑造形象来反映生活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

分类:

按照作品的性质和塑造形象的方式不同,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按照诗歌的历史发展和语言有无格律,又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2,散文三大类:

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散文

3,什么叫“小说”:

是一种以叙事故事,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文学体裁,他的特点是在生活素材的基础上用虚构的方式来再现生活。

小说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

4,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1)间接性与广阔性。

(2)情感性和思想性。

(3)结构性与语言美。

下篇:

艺术系统

艺术生产的全过程包含: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部分或三个环节。

,或者说之间的关系:

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只有经过这样两个过程(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

是两个阶段(“生产”与“消费”)才能最终产生和实现。

第十章:

艺术创作

1,什么是艺术家:

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是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总称。

2,艺术家的特点:

艺术家应当具备艺术的天赋和艺术的才能,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和技巧,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艺术的修养,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来满足人们特殊的精神需要即审美需要。

A、艺术家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和分工。

由于艺术生产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艺术家各有分工。

既包括以个体劳动方式进行创作的文学作家、雕塑家、画家等,也包括以集体劳动方式进行创作的戏剧艺术和影视艺术的编剧、导演、演员、美工等等。

B、真正的艺术家往往具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

艺术是一种自由自觉的生产,艺术家绝不把艺术作为谋生或获取名利的手段,而是看作自己毕生的事业和追求,并为之奉献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生命。

在作品中熔铸这种炽热的感情,一切伟大的作品都是艺术家的呕心沥血之作。

C、艺术家具有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能力。

艺术生产需要艺术家将强烈的主观因素渗透其中,艺术家自身的感受、情感、思想、心境、愿望、志趣等对艺术创作活动至关重要义。

D、艺术家具有卓越的创造能力和鲜明的创作个性,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离开了创新,文学艺术就失去了生命。

艺术独特性是艺术生产的一个重要特征。

艺术创作是人类一种高级的、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

艺术家必须不断地超越前人、同代人,超越自己。

E、艺术家必须具有专门的艺术技能,熟悉并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和专业技巧。

具有艺术表现的技巧和艺术传达的能力。

3,艺术创作从主客体两个方面来看,都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从创作客体来讲,社会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艺术创作不能离开客观现实社会生活;(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和灵感。

因而,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就显得十分重要,对于进行二度创作的表演艺术家们来说,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这种观察与感受分为直接体验与间接两种情况。

直接体验,是指艺术家在生活中亲身的所见、所闻、所感、所遇,是基本的,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成为创作的原料,激发感情,产生联想想象)。

间接体验,是指艺术家从他人的言谈和著作中社会生。

所吸取的生活经验,是必要的,是艺术创作的补充(扩大视野,拓展生活积累,诱发创作灵感))活推动艺术家提高技巧,超越生活,超越传统,自成一家。

从创作主体来讲,艺术家总是属于一定的时代、民族和阶级,艺术创作归根结底受着一定社会生活方式的制约,也与艺术家本人的生活实践与生活经历密不可分。

(艺术家对社会生活作出判断和评价,自觉或不自觉的表明自己的态度或倾向,从主观方面也折射和体现出社会生活的影响来。

4,如何培养艺术才能:

艺术才能,指艺术家创造艺术形象的能力,它是先天禀赋和后天训练培养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创造力

5,怎样成为艺术家:

艺术家的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

艺术才能,是指艺术家创造艺术形象的能力,它是先天禀赋和后天训练培养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创造力。

无庸讳言,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常常具有超出常人的艺术天赋和才能,但更有赖于后天的刻苦训练和培养,和长期的、艰苦的、勤奋的艺术实践。

艺术生产需要艺术家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

艺术家的文化修养包括深刻的思想修养,深厚的艺术修养,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方面的广博知识。

艺术家的文化修养也需要长期勤奋的学习和实践。

艺术创作活动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

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活动7.

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一定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法技巧,通过艺术的加工创造,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想感情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将自己的审美意识物态化为艺术作品。

8,艺术创作过程:

三方面或三个阶段。

三者相互渗透、密不可分。

(1)艺术体验活动。

艺术创作准备阶段,起始阶段,酝酿阶段,艺术创作的基础。

定义:

所谓艺术体验是指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把艺术家长期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形成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乃至萌发不可遏制的创作欲望。

特点:

这种准备或酝酿的过程是自觉的或不自觉的,有意或无意的,时间或长或短。

艺术体验需要艺术家仔细地观察生活,深切地感受生活,认真地思考生活,饱含情感的切身体验。

作用:

深切的生活体验和丰富的感性积累,不仅为艺术创作奠定了雄厚坚实的基础,而且常常成为艺术家艺术创造内在的心理动力或诱因,成为重要的创作动机。

(体验积累,灵感迸发,不吐不快。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