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12394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07 大小:10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语文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7页
语文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7页
语文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7页
语文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7页
语文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7页
语文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7页
语文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7页
语文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7页
语文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7页
语文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7页
语文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7页
语文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7页
语文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7页
语文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7页
语文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7页
亲,该文档总共10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教案.docx

《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案.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教案.docx

语文教案

 9 儿童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2、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别,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教学准备:

1、找几首儿童诗读一读。

2、了解《水浒传》里面的英雄人物。

(总第十七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朗读诗歌

1、出示课题《儿童诗两首》,说说你知道那些儿童诗。

可以说说诗歌的题目,也可以背诵其中的一两句。

2、朗读课文,能把诗歌流畅的朗读下来。

二、比较朗读,理解诗歌

1、反复朗读两首儿童诗,比较:

这两首儿童诗有什么不同?

2、在充分朗读、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

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区别:

组诗有小标题;每一节诗歌写的是不同的内容……

(2)《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

引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3)《我想》描写的是“我”的一些美好的愿望,《童年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的生活学习场景。

①说说《我想》描写了“我”的哪些愿望?

◇“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②说说《童年的水墨画》描写了哪些学习生活场景?

◇在街头看书◇在溪边钓鱼◇在江上游泳

③朗读诗歌,体会描写的愿望和场景

三、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1、指导学习《我想》

(1)朗读诗歌,想象体会“我”的愿望。

①朗读诗歌,说说“我”的那么多愿望中,那一个最令你神往?

②默默诵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

◇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

比如:

“牵着万缕阳光”是怎样的感觉?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飞呀,飞”是怎样的感觉?

③有感情的朗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

(2)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美好的愿望的?

具体说说。

◇春暖花开的时候,坐在绿绿的草地上……

◇在阳光下,春风中起舞……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指导学习《童年水墨画》

(1)朗读诗歌,比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①静静地在街头阅读《水浒传》。

②鱼儿钓上来了,鱼在草地上蹦跳。

③在江面上打水仗。

……

(2)细细朗读有关的诗句,体会其中的快乐。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四、诵读诗歌,感悟语言

1、自由诵读诗歌,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特别的句子。

(1)“牵着万缕阳光,/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2)“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3)“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

2、说说这些诗句特别在什么地方?

(1)很有韵味。

(2)语言中有图画。

……

3、朗读或背诵这些诗句。

五、作业

1、选择背诵诗歌。

2、 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二 难忘童年

(总第十八课时)

教学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的快乐,勾起对往日美好生活的回忆。

2、能清楚、具体地说自己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情。

教学重难点:

把故事讲述具体、清楚,并能注意表达方式,使其能引起听众的兴趣并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交际与写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

有关童年的音乐磁带。

收集有关童年的碟片及照片

 教学过程

一、歌曲回放,回顾往事

播放歌曲《送别》,在歌曲声中回顾本组内容。

指名请同学分别说一说《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讲述的内容。

二、打开记忆,回忆童年

1、我们的童年生活中有喜有乐,有悲有痛,你记忆深处留下的是什么故事呢?

老师先说一个自己记忆最深的童年故事。

2、请同学们也来说一说,要求:

清楚、具体。

3、同学们自由和同桌说自己最难忘的事情。

4、课堂交流,老师、同学及时做出评价。

三、积累内化,升华主题

1、请同学朗诵在上《儿童诗两首》时所写的小诗。

2、老师推荐书目:

《盛世繁花》、《一路风景》、《雾都孤儿》。

 

习作二

教学目标

1、看图作文——一场球赛。

要求把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写下来。

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并加上个性化的题目。

2、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3、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课前准备

1、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2、准备范文一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十九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说说,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

(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

(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②要根据我们的特点而展开。

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钓龙虾,可以是恶作剧,可以是有趣的经历……

4、全班交流:

有趣的经历和故事(共同讨论,选材是否新颖,是否能突出“有趣”。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读范文《童年趣事》。

(学生人手一份)。

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

有意思吗?

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

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3)“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

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

四、写出“有趣”,写出个性

1、请同学们把自己想好的题目告诉大家。

(材料可以是课文图中的内容)(“虎口”脱险、夏天的“雪花”、龙争虎斗……)

2、用心写一段开头。

3、全班交流自己写的开头,修改。

第二课时(总第二十课时)

一、用“情”写,写出“童趣”

1、朗读自己上节课写的开头,然后继续快速作文。

(可以选择自己的材料,可以选择课文中的《球赛》)

2、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3、在教师的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挂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

二、用“心”改,改出水平

1、请划出你自认为写的比较好的句子与大家共享。

2、再次修改。

在自改过程中,学生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缺补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习作过后的愉悦感。

3、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对于能把事情写清楚,很有个性化、真实性的作文和比较存在问题或问题较大的作文师生集体评改,随后学生修改作文。

 

第三单元

10 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参考课文下面的注释,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2、理解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的回答的巧妙之处。

3、认识3个生字,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二十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

   1、出示课题“杨氏之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说明:

“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2、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学生可能回答:

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

   教师小结:

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

3、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

4、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别和不同。

学生可能的回答:

很难读通顺;有些字没见过,不好认;意思不懂;句子很短……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1)学习生字“惠、曰、禽”,认读多音字“为(wèi++)”、“应(yìng)”。

(2)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讲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比较的知识,比如:

有些古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等。

二、熟读课文,理解意思

1、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随机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

3、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

比较困难的句子,可能需要教师重点指导:

“为设果,果有杨梅。

”省略了主语,前面要加上“小孩”。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难点是“夫子”的理解。

课文的意思:

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

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

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

水果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

“这是你们家种的水果吧。

”小孩应声回答:

“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三、质疑问难,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些有疑难?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总第二十二课时)

一、想象情境,感情朗读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句子: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

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

(孔君平可能是神态很随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认为他还是一个孩子,说话的语气可能有些傲慢、随意;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有挑战性。

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两人不同的语气。

二、深入理解,体会语言

1、思考:

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

(1)“应声答曰”说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一句没有正面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家”说起,寓意孔雀不是你们的家禽,杨梅当然就不是我们家的。

2、讨论:

(1)杨氏之子这样的回答,你觉得好不好?

(2)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说话的例子,说一说。

三、拓展延伸,综合学习

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要求。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

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板书设计:

10、杨氏之子

(巧妙应答机智幽默)

杨孔

此(杨梅)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教学反思:

 

 11 晏子使楚

 教学目标:

1、了解晏子出使楚国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由衷的佩服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2、理解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3、认识8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燕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二十三课时)

一、解释课题,导入课文

1、出示课题“晏子使楚”。

理解“使”,出使。

2、介绍晏子。

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

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

比如:

孔子、孟子等。

3、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课堂交流

(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3、尝试给课文分段

(1)那些段落是写三件事的?

(2)分段

三、再读课文,走近晏子

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

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

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

(1)最气愤的是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2)最高兴的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3、从楚王的变化中,你能说说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1、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

(让学生自由说理)

  转折点:

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

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

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怒发冲冲地 心平气和地 冷静地)。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总第二十四课时)

一、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读哪句话?

为什么?

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1)“这是什么话?

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插肩,脚碰脚。

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A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齐国首都临淄的人多。

B 这句话为后文做好伏笔,引诱楚王上当。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

A 理解这句话的推理,隐含了“楚国是一个下等国家”。

B 体会晏子的智慧和说话的技巧。

他为什么不明说?

3、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二)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找出晏子说的话,想想说的是什么意思?

   2、出示:

“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理解:

水土不服

   A 柑橘因为水土不服,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

B 齐国人因为水土不服,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

(2)这段话中隐含了什么意思?

(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3、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感情朗读,理解晏子

1、用一个词语来说说晏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临危不惧 口齿伶俐 热爱祖国 足智多谋 能言善辩……

2、想象一下,晏子长什么样?

面对楚王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让学生充分的说,并能结合课文的有关语言说出理由。

3、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

先分组准备,再课堂朗读。

三、观照全文,理解结构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抓住重点句:

“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趁机侮辱晏子,显现楚国的威风。

“从此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理解首尾呼应的关系。

2、比较课文中间每一次较量中楚王前后态度的对比,理解和开头结尾的关系。

   四、作业1、 摘录晏子反驳楚王的话。

2、 排练课本剧。

板书设计:

11晏子使楚

不尊重不敢不尊重

(反驳)

楚国是狗国

楚国是下等国

楚国社会风气不好

教学反思:

 

课外练笔辅导(总二十五课时)

教学目标:

会写愿意写

教学重难点:

突破学生“提起作文来头疼的现状”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作文作文,提起来头疼,是这样吗?

请同学们谈谈你们的体会。

(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指导)

2.请学生谈一谈开学以来我们学过了哪些课文?

有哪些人物事件令你难忘?

说出理由

3.你觉得要写好一篇作文,得注意什么?

4.请学生当场写小练笔

5.范文欣赏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沙漠中的狂风将洞窟上的沙丘迁过一轮又一轮,那些曾痴沙情于敦煌的身影已经不在,但从斑驳却绚丽的壁画上,从沙石中凿出的洞窟里,从那堆叠起的厚厚的卷宗之中,我们依然看得到他们专注的目光,那时不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灵魂闪耀。

  有一群人,他们并不富裕,却倾尽所有去千里之外的敦煌开凿一处朴素的洞窟。

那时在魏晋,那个政治黑暗、社会动荡的年代,百姓们不远万里前来苦炼、修行,是为了求得佛光庇佑,内心安宁。

敦煌的星空明净而又璀璨,映着他们无需道明的渴望与虔诚,清透又纯洁,让人不敢怀疑。

然而,每天的劳作时辛苦的,若想修炼成佛,仰望星空是徒劳的,唯有脚踏实地,才会使朝圣的心接近天空。

“叮叮,叮叮”,那骄阳下的不仅仅是百姓一下一下的刻凿,更是对佛、对灵魂的解脱的一声声发自心底的呼唤。

他们相信,脚踏实地的开辟出一个又一个洞窟,不问收获,惟问耕耘,终有一天他们仰望星空时的理想可以实现。

  数百年后的唐朝,又一群年轻的画师,他们从师父那里得知莫高窟,心向往之,愿穷尽一生去仰望星空,仰望并接近那一尊尊恬淡而又高尚的佛陀。

窟内,年复一年的作画,他们看不到悠远的天空,只在洞壁旁边,仰头,绘出美丽的飞天,绘出他们心中的极乐世界。

然而,他们却又不忘记星空这一最初的追求,他们的仰头,便是悄悄地、确有虔诚地祈求灵魂的提升。

他们脚踏实地,重复着单调枯燥的工作,但那笔下的人却愈发地美丽了,那神情愈发的安然了,那目光愈发的空灵了。

于是他知道,仰望星空只是一种姿态,它表达的是对崇高精神的矢志不渝的追求,而人们要做的,确实每一天勤苦修炼。

唯有如此,才有深受触摸星空的一天。

  一千年过去了,丰美的水草已成荒漠,但从画师笔下流溢出的色彩还在,因此,我们这些被世俗羁绊的人们,一见之下,便被带人了云端。

在那里所见的星空依然璀璨。

今日中国又有多少学者为了高贵的灵魂,为了所见的星空,在敦煌埋首研究,去续写前人的辉煌!

他们携着千年未曾改变的仰望星空的视角,却又脚踏实地,认真务实地整理着汗牛充栋的经卷,修缮着古迹,不久的将来,他们也将看到最多彩灼人的星光。

  你听,有多少人,还在转动着诵经筒,心中诵念着经书,将脚踏实地的修炼苦行进行着,将星空的美丽深藏于心底,永不忘怀。

仰望星空,是苦行的引领;脚踏实地,是一切理想的依托。

俯仰之间,你便收获了世上最高贵的禅意。

 

12 半截蜡烛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

4、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5、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握剧情;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的爱国情怀。

6、教学难点:

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基本情况。

2、 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第一课时(总第二十六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写法上很特殊的课文——《半截蜡烛》,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2、学生读课文,自由交换意见。

   3、课堂交流每个人自己的看法。

   学生的意见会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1)课文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2)整篇课文是对话的形式。

   (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4、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现在我们知道我们今天读的是剧本,读剧本和读课文有点不一样,你能读懂这个剧本吗?

轻声地读一读。

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2、课堂交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大意。

具体的说法可以有很多种,不要过于强调概括和简练,只要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转述出来,并能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经过,都应该得到鼓励。

   3、说说读剧本和读课文有什么不同?

你是怎么从剧本里读懂这个故事的?

   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回答,教学重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阅读感觉和体验,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不一定能明确的说出)读剧本更要联系上下文,联系具体的情景。

   三、深入阅读,感受形象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半截蜡烛的?

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想象体验:

半截蜡烛被点燃了,正在一点一点的熔化,如果秘密被德国鬼子发现,那会怎样呢?

   想象的空间很大,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1)德国鬼子对伯诺德一家的迫害;

(2)德国鬼子对地下活动的破坏等。

   对学生的想象要有引导,要求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而不是用概念化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象。

   3、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

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

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

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4、在这样的情况下,杰克怎么做,怎么说?

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

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天真冷。

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

5、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

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

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6、自由组合成小组,尝试表演这段故事。

四、内化形象,感悟语言

1、闭上眼睛,想象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谁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脑中的这个人物形象,写一写。

2、交流每个人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说一说,你的印象来自于课文中的那些词句,有感情的朗读。

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1、阅读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2、说说课文和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各有什么特点。

板书设计:

12半截蜡烛

(藏有情报的)半截蜡烛

点燃重新点燃夺回

吹灭端走端上楼

(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教学反思

  

 

 

13 打电话

 教学目标:

1、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能对相声感兴趣,喜欢听相声,试着说相声。

教学重点:

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教学难点:

了解相声语言的表达特点。

 课前准备:

1、相声《打电话》录音。

2、其他相声节目的录音。

第一课时(二十七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出示课题。

1、文艺节目可以分成歌舞类、语言类等,其中语言类节目中有一种很受欢迎的艺术形式是相声。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则相声——《打电话》。

2、说说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要求或希望。

   二、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

1、边浏览课文,边听相声《打电话》的录音。

   2、说说各自听后的感受。

学生的感受可能来自于相声本身的特点,更多的可能是来自于这则相声的内容,教师都要充分的肯定。

   3、边看课文边思考:

相声有什么特点?

   教学中不一定要给学生一个标准的答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随机引导概括,比如:

相声是两个人说的(其实还有一个人说的单口相声和多个人说的群口相声);相声的语言很幽默,引人发笑;相声不仅是说,还要唱……

   三、默读课文,体会相声中人物说话的特点

   1、默读课文,相声中的那个人是怎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