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13283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14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1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1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1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1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1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1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1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1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1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1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1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1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1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1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docx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docx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8.051.0.3

课程名称: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开课(二级)学院:

社会科学部

课程性质:

必修课

学分:

4学分

学时:

56学时

前期课程:

微观经济学、管理学

授课对象:

卫生管理专业(本科)

考核方式:

考试50%

论文50%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知识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力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运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解释市场经济中常见的一些经济现象,理论联系实际。

Thestudentsarerequiredtomasterthebasicconcepts,theoriesandskillsofMacroeconomics,andpossesstheabilitytoanalyzeandexplainthecommoneconomicphenomenaofmarketeconomywiththeknowledgelearnedfromthissubject.

大纲内容:

一、前言

【课程目的】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类、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核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经济学等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理论,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并能够运用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分析观察问题。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掌握以下基本概念和理论:

国民收入、乘数理论、货币供给理论、货币需求函数、IS曲线、LM曲线、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经济增长模型等。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流量与存量等内容。

【教学内容】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3.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4.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5.经济变量的流量与存量。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含义及核算的方法、国民收入核算的五个总量的关系、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国民收入核算中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关系等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民收入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1.产出等于收入

2.产出等于支出

3.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1)两部门经济流量循环模型。

(2)三部门经济流量循环模型。

(3)四部门经济流量循环模型。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1.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2.国内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的关系。

3.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4.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5.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

6.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

7.国民生产总值考核指标的局限性。

(1)国民生产总值估算中的缺陷。

(2)国民生产总值无法反映福利状况。

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基本方法

1.所得或收入法

2.产品支出法

第四节国民收入核算中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关系

1.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关系。

2.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关系。

3.四部门经济中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关系。

第五节潜在的国内生产总值

1.潜在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1)潜在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

(2)潜在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决定。

2.国内生产总值缺口及奥肯定律

(1)通货膨胀缺口和通货紧缩缺口。

(2)奥肯定律。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目的要求】

从本章开始,研究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即说明社会的总需求水平是如何决定国民收入水平的,也就是撇开货币因素讨论总需求与国民收入的关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宏观均衡的概念、存货投资调整机制、二、三、四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及乘数理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

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前提条件

2.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

(1)均衡产出的概念。

(2)均衡产出模型。

第二节消费函数、储蓄函数与社会总需求

1.消费函数

2.储蓄函数

(1)储蓄函数的概念。

(2)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

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4.长期消费函数和短期消费函数

第三节消费函数之迷与消费理论的发展

1.消费函数之迷

2.相对收入假说

3.持久收入的假说

4.生命周期假说

第四节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

1.消费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

2.储蓄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

第五节乘数理论

1.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动态模型

2.乘数原理

(1)乘数的含义。

(2)乘数模型。

(3)乘数的图示说明。

(4)乘数理论的适用性。

第六节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

1.政府的收入和支出

(1)政府收入来源和支出的方向。

(2)政府收入和支出与总需求。

2.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1)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模型。

(2)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变动。

3.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1)政府支出乘数。

(2)税收乘数。

(3)转移支付乘数。

(4)平衡预算乘数。

4.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

(1)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模型。

(2)外贸乘数。

5.通货紧缩缺口与通货膨胀缺口

(1)通货紧缩缺口。

(2)通货膨胀缺口。

6.节俭的悖论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第四章国民收入与利息率

【目的要求】

为了全面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必须引入货币因素,考察货币市场均衡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货币供给理论和货币需求理论,以及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对均衡利率的影响;掌握货币市场到产品市场的利率传导机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货币供给理论

1.货币与银行制度

(1)货币及货币的职能。

(2)货币核算标准。

(3)现代银行体系。

(4)存款准备金制度。

2.货币的创造

3.影响货币供给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货币需求

1.金融资产与货币需求

(1)货币需求的含义。

(2)有价证券决策。

2.交易方程与剑桥方程

(1)交易方程。

(2)剑桥方程。

3.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

(1)交易动机货币需求的含义。

(2)货币需求的平方根定理。

4.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

(1)预防动机货币需求的含义。

(2)最优预防动机货币需求量的决定。

5.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

(1)投机动机货币需求的含义。

(2)投机动机货币需求的决定。

(3)凯恩斯陷阱。

6.货币需求函数

(1)货币需求模型。

(2)货币需求曲线。

第三节货币市场的均衡及其对产品市场的传导机制

1.货币市场的均衡过程

2.货币供给对货币市场均衡的影响

3.资本的边际效率

(1)资本边际效率的含义。

(2)资本边际效率大小的决定因素。

4.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

(1)投资边际效率的含义。

(2)投资函数。

第四节企业投资理论

1.企业固定投资

2.企业存货投资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

【目的要求】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运用IS-LM模型对政府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分析。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和效应及效应大小的决定因素;了解不同经济学学派产生政策分歧的原因;能够运用IS–LM模型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并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的手段的运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货币供给理论

1.货币政策极其影响因素

(1)货币政策的含义。

(2)货币政策的工具。

2.货币政策效应

(1)货币政策效应的含义。

(2)货币政策大小的决定因素。

(3)货币政策乘数。

3.流动性陷阱、古典情况与货币政策效应

(1)流动性陷阱情况下的货币政策效应。

(2)古典情况下的货币政策效应。

第二节财政政策及财政政策效应

1.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与财政政策

(1)功能性财政。

(2)权衡性财政。

(3)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

2.财政政策手段

(1)政府支出。

(2)转移支付。

(3)税收手段。

(4)国债。

3.财政政策效应极其影响因素

(1)财政政策的含义。

(2)财政政策效应大小的决定因素。

4.挤出效应

(1)挤出效应的含义。

(2)挤出效应大小的决定因素。

(3)流动性陷阱情况下的挤出效应。

(4)古典情况下的挤出效应。

第三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混合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2)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2.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混合使用

(1)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混合的类型。

(2)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混合的形式及适用的经济形势。

(3)政策的时滞。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第六章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掌握货币市场与产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

为分析政府宏观经济政策效应打下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

第一节产品市场的均衡:

IS曲线

1.IS曲线的推导

(1)IS曲线的含义。

(2)IS模型的推导。

2.IS曲线的斜率

3.IS曲线的移动

4.IS曲线的扩展

(1)三部门的IS曲线。

(2)四部门的IS曲线。

第二节货币市场的均衡:

LM曲线

1.LM曲线的推导

2.LM曲线的斜率

(1)斜率的形式。

(2)斜率的决定。

3.LM曲线的移动

第三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IS–LM模型

1.IS–LM模型

(1)IS–LM模型的含义。

(2)IS–LM模型的推导。

2.均衡的调整

(1)市场的失衡状况。

(2)由失衡到均衡的调整。

3.均衡的变动

4.凯恩斯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第七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

【目的要求】

通货膨胀和失业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同时也是衡量国民经济运行状态的焦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通货膨胀的含义及衡量标准、通货膨胀的分类、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等内容;掌握失业的概念及分类;重点掌握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关系的理论—菲利普斯曲线。

【教学内容】

第一节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的定义及衡量

(1)通货膨胀的定义。

(2)通货膨胀的衡量标准。

2.通货膨胀的类型

(1)按照通货膨胀的程度划分。

(2)按照通货膨胀的预期划分。

(3)按照通货膨胀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划分。

(4)按照通货膨胀的成因划分。

3.通货膨胀的成因

(1)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2)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3)进口型通货膨胀和出口型通货膨胀。

第二节失业与通货膨胀

1.失业

(1)失业的概念。

(2)失业的度量。

(3)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

2.菲利普斯曲线

3.萨缪尔森和索洛读菲利普斯曲线的发展

4.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5.理性预期学派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否定

第三节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及其治理

1.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1)通货膨胀对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效应。

(2)通货膨胀对就业和产出水平的影响。

2.通货膨胀的治理

(1)紧缩需求的政策。

(2)收入政策。

(3)指数化政策。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第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理论

【目的要求】

本章主要研究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基本理解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的含义,经济出现波动的原因和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了解并掌握最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增长模型以及乘数与加速原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济增长理论的概述

1.经济增长的涵义和特征

(1)经济增长的涵义。

(2)经济增长的特征。

2.经济增长的源泉

(1)生产要素供给的增长。

(2)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剩余。

第二节经济增长模型

1.哈罗德—多马模型

(1)哈罗德模型的前提。

(2)哈罗德模型。

(3)有保证的增长率、实际增长率、自然增长率。

2.新古典增长模型

(1)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前提。

(2)新古典增长模型。

3.新剑桥增长模型

(1)新剑桥增长模型的前提。

(2)新剑桥增长模型。

(3)罗默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4.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第三节经济周期

1.经济周期的阶段和特点

(1)经济周期的涵义。

(2)经济周期的阶段。

2.乘数与加速数交互作用模型

(1)加速原理。

(2)汉森—萨缪尔森模型。

3.经济波动的上限和下限

4.政府对经济波动的控制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第九章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均衡与调节(选讲)

【目的要求】

各国经济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任何一国经济在不同程度上都是开放经济。

本章把宏观经济的国民收入理论扩展到开放经济条件下进行分析,以说明一国经济的运行与世界经济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

1.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1)绝对成本论和比较成本论。

(2)相互需求理论。

(3)马歇尔的国际贸易理论。

2.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1)资源禀赋论。

(2)里昂惕夫之迷。

(3)人力技能与人力资本理论。

(4)技术进展和技术差距说。

(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6)偏好相似理论。

3.国际收支与外汇市场

(1)国际收支平衡表。

(2)外汇与汇率。

4.汇率的决定

(1)固定汇率。

(2)浮动汇率。

第二节外在均衡曲线

1.外在均衡

(1)外在均衡的涵义。

(2)外在均衡函数。

2.外在均衡曲线(BP)

3.BP曲线的移动

第三节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

1.内在外在的同时均衡

2.国民收入均衡的自动调整

(1)国际收支失衡的价格自动调整。

(2)国际收支失衡的收入调节机制。

(3)货币机制的自动调节。

(4)国民收入均衡的汇率调节。

第四节开放经济和宏观政策

1.一国的政策选择

2.固定汇率下的内外均衡

3.浮动汇率下的内外共同均衡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注意:

内容较多的课程尽量以章为主,但必须涵盖所有节的内容。

内容较少的课程如任选课等可以稍作详细,写到相关章节。

三、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内容

实验时数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第四章国民收入与利息率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

第六章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

第七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

第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理论

第九章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均衡与调节

总复习

4

8

6

5

6

14

6

7

2

2

 

 

合计

60

四、大纲使用说明

1.大纲使用对象、层次和对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的不同要求。

2.对讲课内容顺序安排的要求。

3.允许主讲教师进行根据教学实际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但必须写明调整的范围和其它要求。

五、主要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大出版社,2000年;

《西方经济学》,厉以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尹伯成,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二版2000年;

《现代西方经济学》,宋承先,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张培刚、厉以宁,湖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

《经济学》第16版,萨缪尔森、诺德豪斯,麦格尔——希尔公司,1998年;

《经济学》上册,曼昆,三联书店与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总则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统称为经济学,在我国被称为西方经济学。

当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如何进行最有效的配置,以使得人类的无限欲望得到最大满足的一门理论经济学。

经济学作为理论经济学,在不同程度上构成了许多经济学科如管理经济学、公共财政学、市场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学等的理论基础。

宏观经济学是以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即宏观经济运行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理论经济学。

它试图通过对社会总体经济行为的研究,来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的运行以及如何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

本课程要求以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作为先行课程,教材的选择应以适合本科经济专业和管理专业学生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

※第一章 导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模型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模型

§宏观经济的长期增长与短期波动

§宏观经济学的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什么是宏观经济学的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第二章宏观经济运行的衡量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学生掌握GDP的核算、通货膨胀及其衡量、失业及其衡量。

第一节经济活动的价值:

GDP的核算

一、GDP的含义

二、衡量GDP的三种方法

三、与GDP相关的几个概念

※第二节通货膨胀的衡量与价格指数

一、通货膨胀

二、价格指数

※第三节失业的衡量

一、充分就业与失业

二、失业率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GDP?

GDP的衡量方法有哪些?

2、什么是通货膨胀和通货膨胀率?

3、什么是价格指数?

常见的价格指数有哪几种?

第三章收入和支出: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学生掌握总需求、总产出、消费函数、乘数、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决定模型、三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决定模型和四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决定模型。

第一节总需求和总产出

 

※一、总需求及其构成

※二、总产出

三、均衡产出

第二节消费函数和总需求

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二、消费函数和总需求的关系

第三节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决定模型

一、消费函数与收入的决定

二、储蓄函数与收入的决定

※三、简单收入决定的动态模型

第四节乘数

一、投资乘数

※二、政府支出乘数

※三、税收乘数

※四、平衡预算乘数

第五节三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决定模型

一、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

※二、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第六节四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决定模型

一、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

※二、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总需求和总产出?

2、什么是乘数?

乘数发挥作用的机理和条件是什么?

3、简述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决定模型。

4、简述三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决定模型。

5、简述四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决定模型。

第四章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均衡:

IS-LM模型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IS曲线与产品市场的均衡、LM曲线与货币市场的均衡、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非均衡及其调整。

第一节投资的决定

一、实际利率与投资

二、资本边际效率的意义

第二节IS曲线

一、IS曲线及斜率

※二、IS曲线与产品市场的均衡

第三节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函数

一、货币需求

二、货币需求函数

第四节货币供给函数

一、货币供给

※二、货币供给函数

第五节利率的决定

一、利率决定于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二、均衡利率的决定

第六节LM曲线

一、LM曲线及斜率

※二、LM曲线与货币市场的均衡

第七节IS-LM模型: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一、一般均衡条件下的利率和收入

※二、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

※第八节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非均衡及其调整

一、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非均衡

二、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非均衡及其调整

【复习思考题】

1、简述IS曲线与产品市场的均衡。

2、简述LM曲线与货币市场的均衡。

3、简述IS-LM模型: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4、简述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非均衡及其调整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学生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类型、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和挤出效应、货币政策的效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的极端情况和政策组合。

第一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一、财政政策

二、货币政策

第二节财政政策的效果

一、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

二、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第三节货币政策的效果

一、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

※二、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第四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的极端情况

一、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二、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第五节政策组合

一、膨胀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二、膨胀性财政政策和膨胀性货币政策

三、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四、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膨胀性货币政策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挤出效应?

2、简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3、请举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混合使用的实例。

※第六章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汇率、存在对外贸易条件下的产品市场均衡、资本的国际流动与国际收支平衡、IS-LM-BP模型和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的非均衡及其调整。

第一节国际收支平衡表与汇率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含义及其编制原则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

三、汇率

第二节存在对外贸易条件下的产品市场均衡

一、存在对外贸易条件下的IS曲线

二、存在对外贸易条件下的产品市场均衡

第三节资本的国际流动与国际收支平衡

一、净资本流出函数

二、BP曲线

三、资本的国际流动与国际收支平衡

第四节IS-LM-BP模型:

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的均衡

一、IS-LM-BP模型

二、资本完全流动下的IS-LM-BP模型

三、资本不完全流动下的IS-LM-BP模型

四、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的均衡

第五节开放经济中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

一、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

二、浮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

第六节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的非均衡及其调整

一、内部经济均衡与外部经济的非均衡及其调整

二、内部经济非均衡与外部经济的非均衡及其调整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国际收支平衡的确切定义。

2、利用IS-LM-BP模型分析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的均衡。

3、简述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

4、简述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的非均衡及其调整。

※第七章AD-AS模型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学生掌握总需求曲线的推导、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和位置、长期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和不同供给假设条件下的政策效应。

第一节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二、总需求曲线的斜率

三、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第三节长期总供给曲线

一、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基本假设

二、长期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三、长期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第四节短期总供给曲线

一、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基本假设

一、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三、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第五节不同供给假设条件下的政策效应

一、不同供给假设条件下的财政政策效应

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