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中爱情故事里的男性形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13407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聊斋志异》中爱情故事里的男性形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聊斋志异》中爱情故事里的男性形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聊斋志异》中爱情故事里的男性形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聊斋志异》中爱情故事里的男性形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聊斋志异》中爱情故事里的男性形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聊斋志异》中爱情故事里的男性形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聊斋志异》中爱情故事里的男性形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聊斋志异》中爱情故事里的男性形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聊斋志异》中爱情故事里的男性形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聊斋志异》中爱情故事里的男性形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聊斋志异》中爱情故事里的男性形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聊斋志异》中爱情故事里的男性形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聊斋志异》中爱情故事里的男性形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聊斋志异》中爱情故事里的男性形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聊斋志异》中爱情故事里的男性形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聊斋志异》中爱情故事里的男性形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聊斋志异》中爱情故事里的男性形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聊斋志异》中爱情故事里的男性形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聊斋志异》中爱情故事里的男性形象.docx

《《聊斋志异》中爱情故事里的男性形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聊斋志异》中爱情故事里的男性形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聊斋志异》中爱情故事里的男性形象.docx

《聊斋志异》中爱情故事里的男性形象

《聊斋志异》中爱情故事里的男性形象

学号:

2008011629

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士学位论文

 

题目《聊斋志异》中爱情故事里的男性形象

学生张力丹

指导教师刘中文教授

年级2008级

专业汉语言文学

系别中文系

学院文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聊斋志异》中爱情故事里的男性形象

学生姓名张力丹

指导教师刘中文教授

年级2008级

专业汉语言文学

 

2012年1月

课题来源:

题目自选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聊斋志异》,共491篇,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作品中塑造了很多的典型艺术形象,除了其深刻的反封建意义,他的爱情故事得到了更多关注,被多次拍成电视剧,树立了丰碑式的文学价值。

本文以小说中男性人物不同的爱情为核心,从人物形象、作者内心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证,展现的是作者自己的思想世界,投射自己的愿望追求,正如《聊斋志异·自志》中说的“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作者是在通过叙写鬼怪故事,倾吐自己的胸中块垒。

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聊斋志异》出自清顺治、康熙年间山东淄博穷秀才蒲松龄之手。

他穷困潦倒、科场失意,还有一些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愤世嫉俗的性格,这本书作为中国文言小说的一座高峰,为他赢得了许多同代人难以企及的文学声誉和历史地位。

国外早在十八世纪后期,《聊斋志异》就已经传播到了海外,引起了海外研究者的兴趣。

迄今为止,它仍是被翻译成外文最多的一部中国古典小说。

《聊斋志异》在海外研究主要在对《聊斋志异》的流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聊斋志异》对后代文学创作及人们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产生的影响;研究史研究主要梳理研究者对《聊斋志异》科学研究的历史;诊释研究则注重人们对《聊斋志异》的理解与评价,注重在理解与评价的变化中,《聊斋志异》“意义”的创生与更新。

国内从《聊斋志异》写作完成直到今天,人们对《聊斋志异》的看法和态度经历了曲折的变化过程。

在清代,人们主要从伦理道德和社会历史的角度进行认识,或侧重于蒲松龄谈狐说鬼的才情,或侧重于蒲松龄孤独愤懑的情感状态,或侧重于《聊斋志异》反映社会道德理想、有益世道人心的作用。

二十世纪以来,人们则努力使《聊斋志异》融入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从政治、文化、心理等方面进行认识,或把《聊斋志异》与当下时代的政治需要结合起来,或力图揭示《聊斋志异》所内含的文化意义和民族心理特征。

在历史的流转中,《聊斋志异》的经典性地位逐步得到确立,成为清代文言小说的代表,它所内含的特定的文化因素沉淀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符号。

二十世纪以来的《聊斋志异》诠释,其根本特征是使《聊斋志异》不断进入现代化的历史范畴。

因此,国内外发展趋势表明,对此课题的研究不仅更加深入细致,而且更富有主题的时代性。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研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

1、主要内容:

根据《聊斋志异》中的爱情故事,对爱情故事里多为衬托的男子进行分析,据其初遇时的表现、遇事时的反应、遇色时的状态,面对困难时的挣扎和最后人物的结局,将他们进行分类,并且根据每个人的相似或不同,勘探作者蒲松龄的内心世界。

2、研究方法:

分点论述,得出结论。

3、主要问题:

(1)对爱情故事里多为衬托的男子进行分析。

(2)将男子进行分类并阐述。

(3)勘探作者蒲松龄的内心世界。

4、解决办法:

(1)与指导教师研讨,确定论述主题和视角。

(2)阅读大量专业资料,搜集例证,形成个人观点。

(3)对观点进行论述,得出结论。

 

课题研究起止时间和进度安排:

1、2011年12月—2012年1月中旬:

确定选题范围,拟订论文题目,撰写开题报告。

2、2012年1月中旬—3月初:

阅读相关资料,积累写作素材,形成论文思路。

3、2012年3月初—4月初:

形成论文初稿。

4、2012年4月—5月: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修改。

5、2012年5月初:

确定终稿。

 

课题研究所需主要设备、仪器及药品:

 

 

外出调研主要单位,访问学者姓名:

 

 

 

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2012年1月

教研室(研究室)评审意见:

 

同意开题。

 

外国文学教研室(研究室)主任(签字)

 2012年1月

院(系)审查意见:

 

____________院(系)主任(签字)

    年月

学士学位论文

 

题目《聊斋志异》中爱情故事里的男性形象

学生张力丹

指导教师刘中文教授

年级2008级

专业汉语言文学

系别中文系

学院文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2年5月

 

《聊斋志异》中爱情故事里的男性形象

张力丹

摘要:

根据《聊斋志异》中的爱情故事,对爱情故事里多为衬托的男子进行分析,据其初遇时的表现、遇事时的反应、遇色时的状态,面对困难时的挣扎和最后人物的结局,将他们进行分类,并且根据每个人的相似或不同,勘探作者蒲松龄的内心世界。

关键字:

男性形象钟情男负心汉蒲松龄的内心世界

《聊斋志异》,共491篇,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作品中塑造了很多的典型艺术形象。

在诸多人物形象中以女性形象尤为出众,不管是人、妖还是狐,都栩栩如生,而男子们大多为配角、引线,为烘托佳人而存在,但总有那么几个男性人物,活跃在我们眼前,性格形象、样貌清晰。

在这篇文章中,主要介绍的就是《聊斋志异》中爱情故事里的男性形象。

在爱情里的男子,无非两种:

钟情,负心。

尽管如此,蒲松龄笔下的男子们依旧有着相似又有着明显的不同,钟情的男子或是刚毅,或是懦弱,或是痴狂,或是乖巧,因而即使有着深刻的爱情,结局却不一定都是完美;而负心汉们,也因各自的贪婪和欲望,有着自己悲哀的结局。

而作者这样的写作,展现的是他自己的思想世界,投射自己的愿望追求,正如《聊斋志异·自志》中说的“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1],他是在通过叙写鬼怪故事,倾吐自己的胸中块垒。

一、重情重义、为爱痴狂的钟情男

在《聊斋志异》中的爱情故事,都不是一直在风和日丽、鸟语花香中甜蜜、顺当进行的,总有几重矛盾、几层波澜,这也使美好的爱情受着各样的诱惑,因而也有着各样的结局。

(一)终成眷属的情人

情痴,顾名思义是指那些痴迷于爱情,对爱情执著追求、忠贞不二的人。

他们为爱痴狂,甘愿为心爱的人赴汤蹈火,出生入死。

[2]

这里的男子大都是情痴,所以他们生死不渝的爱情多次感动了地府里的冥王,终使一对对的情侣们死而复生,生死相随。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情之至者,鬼神可通”[3]。

1、独爱一生

(1)不惜生死的情痴

这是群书生,但为了红颜知己安危和幸福,不顾一切、舍生忘死。

比较典型的如《阿宝》中的情痴孙子楚。

孙子楚“生有六指”,是个老实、憨厚甚至木讷的人,有人故意用歌妓逗他,他都会“頳颜彻颈,汗珠珠下滴”,因而人们称他为“孙痴”。

久而久之,他就以其才名、痴性和六指闻名遐迩。

但就是这痴性带给了孙子楚无限的好运。

朋友的捉弄让他对阿宝提亲,而阿宝的两次刁难体现了其痴性:

“渠去其枝指”,孙子楚便“以斧自断其指”,结果“大痛彻心,血溢倾注,滨死”[4],躺了三天三夜才起床;“请去其痴”,弄得子楚无所适从,又无法当面解释,因而万念顿消。

而一次意外,初见阿宝,痴性变成痴情,“女起,遂去”,“生犹痴立故所,呼之不应”,“至家,终日不起,冥如醉,唤之不醒”[5],应了那句玩笑话“魂随阿宝去耶”,如果第一次见阿宝丢去魂魄,使阿宝印象深刻,那第二次见到阿宝,再次灵魂出壳,托身鹦鹉,侍奉左右则就是天要打动阿宝,使阿宝下定下嫁的决心,最终结成良缘。

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痛失六指,换得真情,其诚其心,有几人堪比。

而能和孙子楚断指丢魂相提并论的恐怕只有乔生的割肉乐死了吧。

乔生在《连城》中,也是个“为人有肝胆”、用情专一的情痴。

他为了心爱的女子连城,“自出白刃,刲膺授僧”,以救其性命。

对于钱财分文不收,只为了“聊以报知已耳”,“相逢时,当为我一笑”,所谓情到深处便是痴,几次生死反复,用情之深,实在是痴情。

只是和孙子楚“因为性痴则志凝,志凝则又情笃,专一和遇挫折而百折不回”[6]的精神相比,乔生只是时而恸哭,缺少一份男子气息,多了一些女性柔情。

(2)不以貌取人的情愫

大部分的故事里,女子大都始终拥有俊丽的容颜,如果容貌也算作是真爱中的一种考验,那《瑞云》中的贺生一定会顺利过关。

贺生,余杭人,“才名夙著”,当瑞云美若天仙时,他自言“穷踧之士,惟有痴情可献知己”,“得近芳容,意愿已足,若肌肤之亲,何敢作此梦想”[7],然而在瑞云由美女变成丑八怪被人讥笑时,他站出来,倾其所有赎出瑞云。

即使瑞云都嫌弃了自己的容颜,希望贺生纳妾时,贺生义正言辞、斩钉截铁地告诉她:

“人生所重者知己。

卿盛时犹能知我,我岂以衰故忘卿哉”[8]。

面对他人的讥笑,他只是对瑞云的感情更深了,可见,这是个真诚、善良、不离不弃、有责任的痴情郎。

所以上天又恢复了瑞云的美貌,这是坚持的人应得的结果。

《辛十四娘》中的冯书生也是经历过此种考验的人,冯书生“少轻佻,纵酒”,机缘巧合之下,一见钟情了辛十四娘并娶之回家,可以说波折很少,后虽经历风雨,也只是让二人的感情更加深厚,但他对辛十四娘真是痴心,即使辛十四娘亲自安排了女孩侍奉,也拒不接纳,后辛十四娘容颜更改,“渐已衰老半载,暗黑如村妪”,然而冯生“敬之,终不替”,用情至深不言自明。

(3)相思成病的情种

因一见钟情而生病的情种很多,比较喜欢的有这样两个人:

《晚霞》中相知相爱,为生寻死的阿端和《阿绣》中执着追寻,明辨真假爱人的刘子固。

《晚霞》中,阿端与晚霞的相知相爱相守的过程很是艰辛,但这正是纯正爱情不断深化的过程。

阿端是个敏捷灵巧的斗龙船表演者,一次意外让他去了龙宫,认识了那个相互爱慕、钟爱一生的人——晚霞。

两人首次见面就惺惺相惜,“既归,凝思成疾,眠餐顿废”,得知晚霞投江自杀,“端大骇,涕下不能自止。

因毁冠裂服”[9],想跟着晚霞一起去死,用脑袋猛撞江水,行为甚是激烈,追随之心不言自明,幸而上天怜惜,两人人间复活,自此恩爱。

而《阿绣》中的刘子固,真可以说傻得可爱。

为了日日见到心爱的阿绣,每天必去的买扇子、香帕、脂粉等,并且“密置一箧,无人时,辄阖户自捡一过。

触类凝想”[10]。

后来女子迁居,他“神志乖丧”,“忽忽逐减眠食”,得知“阿绣已字广宁人”,便“低头丧气,心灰绝望;既归,捧箧啜泣”[11],可见其爱的浓烈。

难能可贵的是,有狐女两次假扮阿绣,他人分辨不明时,刘子固可以真切的辨析哪个是他的爱人,实是真心。

不仅如此,《阿纤》中深深恩爱,日日思念的三郎;《婴宁》中不语不食,久久追寻的王子服;《白秋练》中坚持不懈,为其求生的慕生;《花姑子》中急于寻找,险些丧命的安幼舆等等都是值得提提的情种。

(4)狂放刚毅的情郎

这还是痴人情恋,但面对一份忠贞的爱,他们显得狂放刚毅,倜傥不群。

比如《章阿瑞》中始终与亡妻相守,对阿瑞照顾周全的戚生;《伍秋月》中慷慨仗义、为救爱人勇杀冥吏的王鼎;《青娥》中挖墙而见、只求亲近的霍生等等,比较突出的算是《鲁公女》中的张于旦。

张于旦追随的也是一段一见钟情,生死相恋的爱情。

张于旦“性疏狂不羁”,爱上的正是才貌出众、性格活泼的鲁公女,女子暴卒后,张生对其灵“敬礼如神明,朝必香,食必祭”,倾吐相思,终于感动少女,与其幽会。

此后两人形影不离,张生为鲁公女诵经五千零四十八遍,使其投生顺利,并有了15年盟约,自己“怅怅而归,志时日于壁上。

因思经咒之效,持诵益虔”[12],十五年期满,终成眷属,实在爱慕。

其实还有两个人值得一说:

《聂小倩》中的宁采臣和《长亭》中的石太璞。

宁采臣并不像电视剧中那样是个呆傻的没有欲望的柔弱书生,相反,他义正言辞,很注重礼节,是集合了豪、廉、重、信的正人君子,实在是不能不招人喜爱,不仅在没有名分前,多次正容、咄之甚至叱责可爱的小倩,“卿防物议,我畏人言,略一失足,廉耻道丧”,“速去,不然,当呼难舍生知”[13],对不义之财也言“非义之物,污我囊橐”,而后更是肝胆相照,即便带回了家,也未越礼法,直到成亲之后,遇到危险,也奋力相救,实在是真真难得的汉子。

这样和石太璞并列,真是不应该。

《长亭》中的石太璞,也算个钟爱的人,只是其他靠威胁得来的爱情,对丈人睚眦必报的残忍,让人有些讨厌。

2、双美的爱情

在《聊斋》的世界有这样的爱情:

三个人的痴心,双美的爱情。

爱上两个女子,抱得娥皇女英。

不能说他们不专情,他们对每个都爱,都不放弃,都平等相识,而这一类男子,多情之余还有着自己的个性。

像是陶望三,《小谢》里双拥阮小谢、乔秋容的男子,他风流潇洒,果敢刚毅,“有婢夜奔,生坚拒不乱”,两个女孩子刚出现的时候,怎样挑逗都不理睬,久而久之,三人和谐而处,教书练字,活得好不快活。

后来陶望三受难,得二人相助,更是对她们不离不弃。

陶望三叱责“鬼物敢尔”,和表白“相对丽质,岂独无情?

但阴冥之气,中人必死。

不乐与居之,行可耳;乐与居之,安可耳。

如不见爱,何必玷两佳人?

如果见爱,何必死一狂生”[14],都生动形象、恰如其分的展现了自己的个性特点。

在这里可以说说《青梅》中的书生张介受,这是个孝子,品学端正,拥得的是青梅和喜儿,相对于陶望三来讲,张介受缺少了一份热血和仗义的男子汉气息,所以一路以来他的娶亲和学业都是青梅在规划。

但是二人有一个共同点,是全书人物中少之又少的品行:

斥责非礼的结合。

张介受在青梅自献时,同样严词利语地拒绝:

“昏夜之行,自好者不为,而谓贤者为之乎?

夫始乱之而终成之,君子又犹曰不可,况不能成,彼此何以自处”,“卿速退,瓜李之嫌可畏也!

”[15],这也将张介受诚实正直的个性表露了出来,所以他们欣然地抱得两个佳人归,没有得到任何抱怨和背弃,算是上天给的奖励。

如果说以上两个男子有相似之处,那《庚娘》、《香玉》也可以并列而谈。

这是两个特别的结合故事。

《庚娘》中的金大用是拥有两妻的人物:

庚娘,唐女。

必须要说,他对庚娘是爱情,在众人以为庚娘遇害,劝说其迎娶唐女时,他以“我方寸已乱,何暇谋人”、“且将复仇,惧细弱作累”、居丧等为辞拒绝,而后听说庚娘复仇死亡的传闻,金大用更是坚定地说:

“家有烈妇如此,何忍负心再娶”,可以说金大用是个痴情人。

而对于唐女,时隔一段之后虽是娶了她,更多的原因应该是报恩。

金大用在安葬父母时,是唐女披麻戴孝,尽了儿媳的礼数,后又不肯离开,时刻跟随。

幸而好人好报,庚娘最后归来,三人和谐共处。

可以说这是一个忠妻不负情的男子。

而《香玉》中黄生的两个“妻子”也是不同的,“香玉吾爱妻,绛雪吾良友也”[16]。

在结局上,生时三个人很少有机会共处,而黄生更是痴情至情之人,所以顾念了一辈子,最后和香玉、绛雪同为花,共存亡。

相对比较,金大用是有些气概的,而黄生则显得柔弱,所以常常呜咽,小泣,恸哭。

这样的情人故事还有《陈云栖》、《巧娘》、《嫦娥》、《莲香》等。

其中让人不太喜欢的就是《莲香》中的桑晓,这个故事结局是好的,桑晓拥有了莲香和李氏,但不得不说他是个不听劝诫的好色之徒,为此险些多次丧命,幸而他个不肯舍弃的人,所以给了他幸福的结局。

3、有爱无果的伴侣

有美好结局的爱还是好的,而没有结局的爱情更值得惋惜、可怜,然而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这里的男子是真心的爱慕,可不能不说他们的心太懦弱,他们的爱不够死心踏地,所以才怀疑,会错过,最后无果。

正如蒲松龄自己说的“人不能贞,亦其情之不笃耳”[17]。

比如《爱奴》,徐生和爱奴的爱情,相对比较是一帆风顺的,只有短暂的别离,无其他阻碍,是收到了祝福的结合,而相依相守的条件只有一个:

“切勿强以饮食,若使灵气一散,则游魂亦消矣”[18],但幸福只有一年时光,徐生的无知与粗俗,强行灌酒,使爱女消散,使他们的爱情没有结局,徐生再伤心悔恨也已无济于事。

而《葛巾》中的男子常大用相对于徐生,就显得太不通达了。

常大用初见葛巾,就在“眩迷之中”了,痴心到第二天回想的时候,已经相思成病,“憔悴欲死”,即使是鸠汤毒药,也愿怅然喝下,可见其痴心绝对,也终于打动葛巾,成双成对,葛巾还将自己的妹妹玉版嫁给其弟,两对四人,安居乐业,他们相濡以沫、白头到老的的幸福唾手可得,然而,平稳的生活给了常大用怀疑的条件,“托故复诣曹,入境资访”,甚至来试探葛巾姐妹是不是牡丹花妖,最终葛巾姐妹伤心愤恨地离开,再没有出现。

这样的结局只能说是自作自受。

而这些爱恨情仇中,最懦弱、可恨的男子,无异是《吕无病》中的孙麒。

孙麒本是洛阳贵公子,巧合之中和吕无病相遇,因其知书达理而结合在一起,两人相依相伴,孙麒甚至不肯再娶,后在无病的坚持下,孙麒娶了另一个知书贤惠的妻子许氏,三人很是和谐,然而许氏病逝后,孙麒不听无病的意见,娶了“色果艳,而娇已甚”的王氏,常常吃醋妒忌,欺辱无病,可恨的是孙麒竟因其美貌而包容,当王氏“时怒迁夫婿,数相闹斗”之后,孙麒开始厌倦头痛,独自而眠,最后他做了一个最不负责任的选择,“托故之都,逃妇难也”,独留了无病和孩子阿坚在家,导致无病被折磨致死,阿坚也是死里逃生。

是他的懦弱让贤德的无病死去,一段爱情无果,实在是咎由自取。

二、忘恩负义、贪财好色的负心汉

现代负心汉就是那些玩弄别人的爱情,抛弃痴心女子,朝三暮四,对感情不专一的男人。

然而在蒲松龄笔下的负心汉有着很大不同:

有妻有妾,性爱不一是允许的,喜新不弃旧也是可以的,负心之人实在只有抛弃和剥夺名分的才算是。

在《聊斋志异》中,有这样几个典型,尽管有差距,但改变不了他们贪婪、自私、残忍、忘恩负义的共同本性。

(一)喜新厌旧的负义

一直以来对爱情不专一是喜新厌旧的常用解释。

比较突出的就是《阿霞》、《武孝廉》。

《阿霞》中的男主角景星是名文登,“少有重名”,在阿霞对陈某的无礼大声拒绝时,“逾垣来窥”,使“陈释女”。

阿霞以为是终身托付之人,景星却为了能和新欢无阻,将“从子十年,未尝有失德”的结发妻子驱逐出门,而阿霞再也没有出现,景星因弃妻的罪恶使原本属于他的禄秩被剥夺了,这个薄幸之人始终家贫,最后娶了一个“搢绅家婢,甚丑悍”的女子,就像作者所说的“人之无良,舍其旧而新是谋,卒指巢覆而鸟亦飞,天之所报亦惨矣!

”[19]。

相对比较,《武孝廉》中石举人的一命呜呼更是天的报应。

石某人的爱情是在“囊资赴都”的路上相遇的,女子在他重病,将被扔弃的困境中救了他,石某的病痊愈之后,与女子结为夫妻,并拿了女子的钱到京城谋事,“相约返与同归”。

最终誓言变成食言,石某攀附权贵成了官员之后露出了真面目,“念妇腊已高,终非良偶,因以百金聘王氏女为继室”并“德州道避”,对女子多次的登门置之不理,“戒阍人勿通”,甚至还想杀她,最后女子收回当年救治的药,“石中夜旧症复作,血嗽不止,半岁而卒”。

这个薄情之人,辜负狐女,不仁不义,盛年而已,死有余辜。

(二)见金忘情的负心

这里有两个典型故事:

《丑狐》和《云翠仙》;这里有两个负心人:

穆生和梁有才;他们的经历都和金钱直接挂钩:

暴富和失财,他们的绝情都很相似:

欲杀害和欲卖妻,他们的结局都很惨痛:

几代贫困和客死牢房。

穆生是个连冬衣都没有的贫困书生,正巧碰上富有但是“颜色黑丑”的女狐求“共温冷榻”,本来是被吓的“大号”,而“女以元宝置几上”,穆生就欣悦接受,可见其见金色起的本性。

一年后穆生富有地像个土财主,而这时,穆生的另一个本色显露了:

薄情寡义。

穆生“心厌之,聘术士至,画符于门”,这个丧身辱行的贪心汉最终落得几代家贫,实在痛快。

而《翠云仙》中的梁有才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开始他的秉性就被定格在“渠寡福,又荡无行,轻薄之心,还易翻覆”[20]的形象,而且还无赖酗酒赌博,最终连妻子的首饰嫁妆都被变卖,由轻薄、做作开始,到为了得钱,想“货为媵,金可得百;为妓,可得千”[21],这剧烈的冲突形成鲜明对比,其妻翠云仙最终看清了梁有才的丑恶嘴脸,愤恨离去,最终不义的流氓无赖落得病死狱中的结果,真是活该。

(三)始乱终弃而致人死地的负信

如果说始乱终弃和喜新厌旧有着相似的成分,那《窦氏》中的南三复负心到致人死地的程度,实在是罪大恶极。

首先南三复是“晋阳世家”,自然会有一些花花公子的习性,追女孩子方面真是精通,懂得“具粟帛往酬,借此阶进”,他利用小女子情窦初开的心情,在窦氏对他“捉臂狎之”的行为拒绝时,他说“倘获怜眷,定不他娶”,还“指矢天日,以坚永约”。

这份坚定的誓言却恰如其分地印证了南三复的的卑鄙猥琐、无耻无情。

窦氏有了身孕,“男遂绝迹不往”,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承”“置之”,在窦氏抱着孩子去找他时,“男戒勿内”,最终“女抱儿坐僵矣”,而南三复的财大气粗使他逃过法律的制裁,不过,他最终还是“坐发冢见尸,论死”。

实乃是天意,这种欺诈爱情的无耻之徒,实在不值得怜惜。

(四)盲孝休妻的负情

这是少有的暴力的婚姻。

《珊瑚》中的负心汉叫安大成,娶妻陈氏珊瑚,但遇上一个“悍谬不仁”的婆婆,常常“诲淫”“诟责”她,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大成不但不帮珊瑚,还鞭打她,憎恨她,最终逐出珊瑚,在其自杀后,仍旧“盛气逐珊瑚”,最终他娶了恶媳妇,自作孽地承受痛苦。

安大成,现代人心中的负心汉,在作者看来却是正义的,他所书写的好结局是因为“人以为孝友之报云”[22]。

其实安大成算是欺善怕恶的,所以珊瑚在时,可以欺辱珊瑚,而娶了恶妻,又不能保护母亲,实在是不明事理,不孝不爱。

三、男性形象与蒲松龄内心世界的密切关系

尽管这些男子有着不同的经历、结局,但是有着共同的框架,就是过着平庸、失意或困苦生活的书生遇到风流美丽的狐女,两厢爱恋,迷恋的近乎疯狂,最后摆脱困顿无聊的境地。

而这正体现了蒲松龄的一些个人经历,反映他的内心世界。

人们常说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而这人生两大得意事件更是蒲松龄殷切的期望。

首先在科举考试方面,不要说整部书籍,仅仅在爱情故事里,就有很多书生是以落地考生身份出现的。

例《青凤》中的耿生;《连琐》中的杨于畏;《葛巾》中的常大用;《章阿端》中的戚生;《花姑子》中的安幼舆等等。

他们绝大多数没有中过举,境遇穷愁潦倒,不少人流落他乡,或居住他人花园别院……总而言之,蒲松龄在他们身上投射了自己的身影。

同样在很多故事的末尾,那些正直的、真诚的书生或者其后人们会金榜题名。

大概是因为他自身在科举考试上的屡战屡败,所以青云直上的为官生涯是他刻骨铭心的梦想,因而那些他所喜欢的正面书生都得到了好结局,比如《聂小倩》中宁采臣登进士;《红玉》中冯相如领乡荐;《阿宝》中孙子楚“抡魁,明年举进士”,他把自己圆不了的梦实现在笔下的人物中,进而在幻想中得到自身价值的肯定。

而且很多故事里,都是女子帮助男子考上功名的,也可以说这是作者殷切的希望,他希望能有贵人相助,飞黄腾达,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

在蒲松龄笔下的很多故事,都用了因果报应的手段。

相信蒲松龄是相信头顶三尺有神明的,所以很多人为的躲避最终还是被上天惩罚,比如《窦氏》,而善恶有报的手段包括取消其功名,比如《阿霞》,可见对作者来讲功名有多重要了。

在爱情上,蒲松龄笔下投入爱情的男子、女子们是敢于大胆追求,大胆争取的,但从陶望三、张介受等双拥的故事看,作者是赞成一夫多妻制的,是封建的,而有时候也会想双美的爱情是不是也和作者有着无限的关系,比如他贤惠的妻子刘氏和传说中的知己顾青霞。

说到封建思想,作者有着一些封建观念,这是在作者脑中根深蒂固的。

比如百事孝为先,所以《珊瑚》中的安大成,因为母亲而无礼地暴虐妻子,仍然可以“人以为孝友之报云”而得到原谅,获得一个美满的结局。

同时子嗣观念在蒲松龄的思想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因而故事中很多男性再娶或是休妻的原因就是为了传宗接代。

蒲松龄笔下的男子,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可以为爱人千里追踪,像王桂庵、刘子固;也可以断指、割肉,像孙子楚、乔生。

蒲松龄对他们生死相随追求爱情的精神加以热烈的讴歌,而对始乱终弃者,如南三复等也是以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