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及一些难点归纳.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14735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点符号及一些难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标点符号及一些难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标点符号及一些难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标点符号及一些难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标点符号及一些难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标点符号及一些难点归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标点符号及一些难点归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标点符号及一些难点归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标点符号及一些难点归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标点符号及一些难点归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标点符号及一些难点归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标点符号及一些难点归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标点符号及一些难点归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标点符号及一些难点归纳.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标点符号及一些难点归纳.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标点符号及一些难点归纳.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标点符号及一些难点归纳.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标点符号及一些难点归纳.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标点符号及一些难点归纳.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标点符号及一些难点归纳.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标点符号及一些难点归纳.docx

《标点符号及一些难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点符号及一些难点归纳.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标点符号及一些难点归纳.docx

标点符号及一些难点归纳

标点符号及一些难点归纳

标点符号的种类和用法

什么是点号?

表示停顿和语调(句子里声音的高低、快慢和轻重)的符号叫点号。

点号有七种:

句号(。

)、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问号(?

)、感叹号(!

)。

句号、问号、感叹号的位置在句子的末尾,叫句末点号。

逗号、顿号、分号、冒号的位置在句子的句中,叫句中点号。

什么是标号?

在写文章的时候,有时需要引用别人的话,有时对所说的话需要加以解释,有的词、语、句需要强调,有时词语或段落需要省略,有些专用名词需要标明,有些事物需要区别分类等等。

在书面语言里,这种表示词语的特殊性质和某中作用的符号,叫标号。

标号有十一种:

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专名号()、间隔号(·)、连接号(—)、隐讳号(×)、虚缺号(□)。

考点聚焦

历年高考对标点符号的考查有两个特点:

1.单项考查多集中在问号、括号、引号、书名号、顿号等易错、易混之处;

2.综合考查多集中在引号与冒号、逗号、句号的混合运用,括号与书名号、引号、句号的混合运用,顿号与逗号、分号、句号的搭配编排等。

考查题型有两种:

1.选择题。

选择题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提供四种不同的语境每一语境侧重考查一个错误点,让考生选出使用正确的一项;另一种是提供一个综合语境下面列出四种不同的标点选项,让考生从种选出恰当的一项。

2.改错题。

改错题往往与语法错误、逻辑错误掺杂在一起。

考生颇感困惑难点:

1.问号,该不该用;若该用,用几个,放在何处。

2.括号,句内括号与句外括号有什么不同,括号前、后和括号内的内容收束时加不加标点。

3.引号前加冒号还是逗号,引号后加不加标点;若加,是在引号里面,还是在引号外面。

4.顿号,用还是不用,什么情况下必须用,什么情况下不能加。

 

考点要求: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能力层级是表达应用。

一、顿号。

顿号是句中较短的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点号。

以下情况不用顿号:

1.表示概数的地方不用顿号。

例如:

①他有三十六、七岁了。

②这个青年有二、三十岁。

【分析】“六”“七”表示零数的概况,“二”“三”表示整数的概况,其间均不用顿号。

2.太短的并列成分间不用顿号,也不用其他点号。

例如:

①中、小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②张明把自己的烦恼,(、)苦闷,一股脑儿地向王校长倾诉着,他说话中间还不停地叹着气

【分析】例①句的“中”“小”是及短的并列关系,仅凭读音自然停顿便可区别,故不用停顿。

而“德”等五个方面虽看似及短,但他是“德育”等的缩略,用顿号。

例②句中的“烦恼,苦闷”是小并列,同例①句中的“德、智……”一样,应改为顿号。

3、缩写的集合词不用顿号

一些词语,如父母、中小学生、干群、干警等是一些缩写的表示集合群体意义的词语,它们之间结构紧密,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

这次“实战演习”的成功,与广大的指、战员的积极参与和努力是分不开的。

“指战员”是一个集合词,“指”是指导员,“战”指战士。

“指战员”中间不能用顿号隔开。

4、并列谓语、补语不用顿号

并列词语或短语作谓语、作补语,并列成分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你要不断学习、进步、工作。

(正:

你要不断学习,进步,工作。

这篇小说写得真实、动人。

(正:

这篇小说写得真实,动人。

“学习、进步、工作”和“真实、动人”分别作谓语、补语,中间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5.较长并列成分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如:

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流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地陶醉了。

【分析】三个“这……”都是并列关系,但稍长,故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6.词语之间习惯上前面用顿号,后面一处用“和”(若“和”后还需要用连词,一般先用“及”,再用“以及”。

)例如:

义理、考据和辞章及相互关系是古人早就重视的问题。

【分析】主语是几个短的并列成分,前用顿号,后用“和”再用“及”符合习惯用法。

7.为了强调、突出,即使可用顿号,也应改用逗号。

(通过延长停顿来突出强调)例如:

祖国啊,您伟大、富强!

【分析】“伟大”“富强”本可用顿号,但为了突出强调,则应改为逗号。

8.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也不用其他点号。

例如:

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分析】“和”前的顿号不应该使用,应去掉。

9.并列成分间已有问号和叹号,不应再用顿号,也不用其它点号。

例如:

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

”、“向孔繁森致敬!

”的口号。

【分析】前一个口号后用了叹号,引号后不应用顿号,也不能用其他点号。

10.并列成分较少时不用顿号,也可不用任何点号。

例如:

①我们要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

②县里的医生跳下汽车,就立即参加诊断、医疗。

【分析】例①中两个动词不用顿号也能自然显示其并列关系,不应用顿号,也不用其他点号。

例②“参加”的宾语只有两个并列成分,不用顿号也不用其他点号自然也能显示其并列关系,故应去掉。

【难点提示】顿号的运用抓住两个难点

1.并列词语结合得紧,中间不用顿号,但表序数时要用顿号。

2.并列词语中又有并列词语时,大并列中的停顿用逗号,小并列中的停顿用顿号。

【误区迷津指点】

①这篇文章至少有三、四个病句。

②第三四组的同学下午体检。

③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④公司常年坚持节能管理的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做到节能工作常抓不懈。

⑤旅游景点大都承担着对广大群众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责任,景区门票价格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

都需要充分论证。

⑥小道理,是指站在个人的立场,局部的立场,眼前的立场上看,有道理;而大道理,是指站在大多数人的立场,整体的立场,长远的立场上看有道理。

⑦例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分析】例①不用顿号隔开。

例②中“三四”表序数用顿号隔开。

例③中大并列短语中的停顿不用顿号,要用逗号。

所以这句中的第前四处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例④表示并列的句子,如果第一层用了顿号,第二层就该用逗号。

据此,“年结算制度”后就该用逗号。

例⑤句中“景区门票价格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也都是特指问,因而两个顿号应该为问号。

例⑥因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所以“个人……”“局部……”“眼前……”之间也用顿号,下句中的“大多数……”“整体……”“长远……”之间也用顿号。

例⑦属于较为复杂的句子,有的看似词语,实则是独立分句,中间不能用顿号,应用逗号隔开。

二、分号。

1.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间的停顿。

例如:

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2.在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也用分号。

例如:

我国年满十八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这个句子中的句号如果改用逗号便不易分辨前后两层意思,如果改用句号,又会把前后连贯的意思割断,所以用分号。

【难点提示】使用分号应注意两个难点:

1.单句排列,要求气势贯通,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

例如: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2.并列关系句,分句较短的用逗号不用分号。

例如: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误区迷津指点】

①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7亿。

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精神风貌如何,不仅关系到年轻一代自身能否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②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分析】例①按照表示句子之间的并列第一层用逗号,第二层用分号。

的规定分号应改为逗号。

例②句中分号运用有误,可加冒号,表示总结上文。

三、冒号。

冒号是使用在提示语后面或前面、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的标点。

1.用在书信、发言稿开头的称呼语后面,有引起他人注意的意思;用在“某某说”之后,表示下面是引用的话,用冒号。

2.用在总括话后面,表示后面要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

例如:

纺线有几种姿势:

可以坐着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的站着

3.用在总括话的前面,表示总结上文。

例如:

她(祥林嫂)一手提着竹蓝,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裂:

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4.用在解释说明性的话之前。

例如: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现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行,然后……

5.用在提示话的末尾,表示后面有要说的话、所想的内容或所作的分析例如:

我想: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在“某某说”的后面的点号的使用

如果“某某说”在引语前,它后面一般用冒号,也有人用逗号。

例如:

(1)同伴让我一起去看看,我心情黯淡地说:

“算了,不看了,你们去吧。

(2)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朱自清《背影》)

如果“某某说”在引语后,它后面要用句号。

例如:

“让大家笑笑,有什么不好?

我又不少了些什么。

”他说。

如果“某某说”在引语中间,它前后的引语是一个人的话,它后面要用逗号。

例如:

“他不信,”砌成台子的全体石块一齐说,“马上给他看看,把他扔下去!

如果“某某说”后面不是直接引语,而是转述“某某”话的大意,“某某说”的后面一般用逗号。

例如:

女朋友去看了回来报告说,最喜欢那套短打紧身的悬短花色皮衣,很孩子气的。

【难点提示】使用冒号应注意四个难点:

1.冒号的提示作用要发挥到句子末尾,也就是说,冒号要管到句末。

如果要管几句话或一段话,一般要用序次语或引号标明。

例如:

①记者在北京一些小学采访,不少老师反映:

这一两年,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反映出的劳动观念淡薄,劳动习惯差,自理能力低,不珍惜劳动成果等问题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存在。

(冒号所管的内容为“这……等问题”,没有管到句终,且只作主语,所以应将冒号该为逗号)

②……必须重申党的纪律:

㈠个人服从集体;㈡少数服从多数;㈢下级服从上级;㈣全党服从中央。

(用序次语进行了标明)

③他接着说:

“最近这儿连降暴雨。

老妈已到北京去了。

小红上了高中。

”(冒号管了三句话用引号标明)

2.下文和提示语的内容不一致时,不能用冒号。

例如:

她喊了一声:

“跟我来!

”就向前冲锋。

【分析】冒号前后没有提示与被提示的关系,将冒号去掉

3.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用冒号。

例如:

当学术委员宣布:

张一同志获得博士学位时,大厅里想起了热烈的掌声。

【分析】因停顿较短和不能管到句终,故应将冒号去掉

4.“某某说”“某某想”后不是直接引用,不能用冒号;放在所说话或引用语之间,前后话是一个整体,中间用逗号而不用冒号。

例如:

①毛泽东说过,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勇气。

(不是直接引用毛泽东的话)

②“这个问题,”李明说,“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某某说”放在所说话中间,前后话是一个整体,中间用逗号而不用冒号。

③“落后就要挨打。

”邓小平同志告戒我们说。

(“某某说”放在引用语后,不用冒号)

【误区迷津指点】

①“还站着干嘛?

”妈妈大声训斥我:

“还不快去把房间收拾收拾,等会儿老师来了,看你怎么办……”

②《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

“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③“学习就怕‘认真’二字。

”张老师说:

“‘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④“从我懂事时起,就有两个最大的愿望,”大熊猫轻声回答道:

“一个是把我的黑眼圈儿治好,还有一个是照张彩色照片。

⑤讲述一件事情,希望人了解;阐述一道理,希望人明白;提出一请求,希望人应允,交际总是有目的的。

⑥大学毕业的时候,几乎每个同学都抱有成就一番事业的强烈愿望。

正所谓: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分析】例①句的冒号应改为逗号,因为前面的话也是妈妈说的。

例②句的冒号应该删掉,因为保留句子就被读破了。

例③句的冒号应该改为逗号,因为前面的话也是张老师说的。

“某某说”放在引用语之间,前后话是一个整体,因而中间用逗号而不用冒号。

例④同例③。

例⑤句前面讲了三层意思,用了两个分号隔开,层次很清楚,最后一句是概括总结,“交际”前用逗号显然不妥,应该用冒号,因冒号有总结上文的用法。

例⑥句“所谓”后的冒号应去掉,否则,它跟句尾引号外的句号就不协调。

四、问号。

问号使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的点号,运用问号应注意以下问题。

1.用在特指问句中,每个问句末均用问号。

例如:

①可爱的,我将拿什么来比拟你呢?

我怎么比拟得出呢?

②除了他能去,谁呢?

你吗?

你能吗?

2.选择问句,在句末用问句,句中用逗号。

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此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

例如:

①我奇怪到:

“你是朝鲜同志,还是中国同志?

②对这样的青年,我们是应该支持他呢,还是应该指责他呢?

3.主语和谓语倒置的句子,问号应放在句末,谓语后只能用逗号。

例如:

①安排工作了吗,这些新来的同志?

②你就去吗,小栓的爹?

③到底去不去?

我的小姑奶奶。

(问号改为逗号,句末句号改为问号)

4.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也可以用问号。

例如:

①青你稍微挪一下凳子好吗?

②你来一下好不好?

5.反问句和正问句的句末用问号。

例如:

①两个词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②朱自清用的那个词好在那里?

③朋友们,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吗?

你不觉得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值得自豪吗?

6.表示疑问的独立词,句末用问号。

例如:

①怎么②为什么?

③什么?

7.生年、卒年不详,或者疑问的,可用问号表示。

例如:

①曹邺(816—?

),贵州人。

②崔嬴(704?

—754),河南开封人。

【难点提示】问号运用要突破三个难点

1.在一个句子中用了疑问代词但全句是陈述句的,句末不用问号。

2.选择问句中的停顿不能用问号。

3.问话中含有称呼语的,无论称呼是在前还是在后,问号用在句末。

【误区迷津指点】

①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懂得什么是爱国主义?

什么是共产主义?

什么是资本主义?

如何防止精神污染?

②学生到底是称赞我什么呢?

是有几处画得好?

还是勇气可嘉?

什么都敢画?

或者根本就不是称赞?

只是一种对于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安慰?

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同志们。

”厂长严肃地说。

④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

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⑤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

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分析】例①中用了四个疑问代词,但是后面四个句子充当“懂得”的宾语,整个句子是陈述语气,句末都不能用问号前三个改为逗号后一个改为句。

例②中的第一个问号用的对,第二、三个应改为逗号,因为句中的“是……还是……敢画”是个选择问句,中间是两处停顿应改为逗号。

第四个问号用得对,第五个问号应改为句号。

例③是一个倒装句问号置于句末才能追却表达出疑问或反问语气,问号应移到句末“同志们”后。

例④是非疑问句用了问号,虽有疑问词“谁”,但仍然是陈述句,应改逗号。

例⑤句不是疑问句而是陈述句,句中应用逗号,句尾应用句号。

【误区迷津指点】

①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

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②她独自一人在林间小路上走着、想着、感动着,几乎忘记了一切:

已分不清天上淅淅沥沥飘洒着的是雨还是雪?

也不知道自己脸上缓缓流淌着的是水还是泪。

③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茫,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呐喊助威呢,还是掉头而去?

④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死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

⑤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

黛玉道:

“只刚念了四书。

”黛玉又问妹妹读何书?

贾母道:

“读的什么书,不过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⑥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

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

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分析】例①至例⑤句都不是问句,虽然含有疑问词,所以都不该使用问号。

例①、②句中的第1个问号应改为逗号,第2个改为句号。

例③、④句中的问号改为句号。

例⑤句中的两个问号都改为问号。

例⑥句是选择问句。

对于选择问句来说只能在结尾用一个问号中间要用逗号。

所以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再如2005年普高试题:

①我翻阅《茶经》,寻思着是什么样的感动让陆羽写下了这本书?

是喜欢喝茶?

还是在品酌之中体会茶汁沿喉缓缓而下,与血肉之躯融合之后的那股甘醇?

②姚明在整个NBA赛季中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成为关注的目标。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是他得体行?

他的亲切?

还是他的什么?

③谁找我们来凿墙的?

是您老人家吧?

先凿哪面墙呀,是都凿了哇还

是留下一面啊?

【分析】例①问号有两处错误,一是第2个问号是选择问,应改为逗号。

第1个问号一句中虽然有疑问词“什么样”,但问号前的内容都不能独立成句,而只是充当整个句子的宾语,整个句子并非疑问句,所以,应改为句号。

例②句“是……还是……”仍是选择问,句中的前两个改为逗号。

例③句中的几个分句都是特指问,因此“先凿哪面墙呀”后面应改成问号。

五、句号。

句号放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陈述句完了之后的停顿。

句子无论长短,只要结构完整,意思独立的陈述句,句末都应该用句号停顿。

例如:

①请把门关上。

(语气舒缓的祈使句)

②今天我们必须去。

(强调的陈述句)

③下课了。

(独立词、无主句)

【难点提示】文末点号位置的确立应抓两个难点

1.引文独立成句,引文末的点号方在引号内。

如果引者是把引语作为完整独立的话来用,那么为了保持引语的完整独立性,末尾的标点应该放在引号之内。

例如:

总之,在任何工作中,都要记住: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吴晗《说谦虚》)

2.引文不能独立成句,只充当作者表达的句子中的成分,引文末点号应该放在引号外,如不需要停顿就不用点号。

由于位置不同,功用也不同,表达某种功能时,它只能在其固定位置上不能随意改换,否则,就会造成标点的错用。

例如:

罗伯特·舒曼说:

“一磅铁只值几文钱,可是经过锤炼,就可以制成几千根钟表的发条,价值累万”。

因此他劝告人们“要好好利用天赋给你的一磅铁。

如果引者只是把引语作为自己的话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末尾不能有标点,标点须放在引号外面。

例如:

从火车上遥望泰山,几十年来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

3.引语末尾的标点如果是问号或叹号,那么即使作为作者的话的一部分,一般也要予以保留。

【分析】例句两处引文末尾的点号都用错了。

第一引文独立成句引文末的句号应该放在引号内。

第二处引文充当句子中的一个成分,句末句号应该放在引号外。

4.倒装成分之间不用句末点号。

例如:

多美啊!

济南的冬天。

【误区迷津指点】如2004年普高试题

①以前可能是因为年龄小,不知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②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

”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

”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

③“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

”洪明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

④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分析】所引用的话如果已经成为作者所说话的一部分,那么所引话的末尾,即后引号里就不该使用任何标点;如果需要在所引用话的末尾停顿,那么,应该在后引号后加合适的标点。

据此,例①句中后引号前的句号应该删掉,例②句中两个后引号前的句号,移到后引号后。

凡是独立引用,句末标点都应该放在后引号前。

所以,例③句中最末的句号应移到后引号以里。

例④句引用的“神形兼备,充满生机”,是作为作者自己的宾语,引文不能带引号,应把句号移至引号之外,作全句末尾的标点。

再如2005年普高试题

①李老师教导他的学生说:

“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②“留住济南”图片展深深吸引了观众。

那小巷,那泉水,那绿草青苔,已经成了难已寻觅的影子—真可谓“梦忆深深深几件,一街一街总关情。

【分析】例①句中引用的话是独立的,末尾的句号应放在句号的里面;例②句恰好相反,引用的是句子的一部分,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外。

六、引号。

引号是表示文中引用等的标号。

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1.直接引用。

(引号内的内容必须忠实于原文)例如:

①毛主席教导我们说: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②媒人走后,小芹跟她娘说:

“我不管!

谁收了人家的东西谁跟人家去!

2.表示特殊意义或突出强调。

例如:

①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②更有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他们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现在却静静地坐着

温雅得和闺女一样。

(引号中所说的路指二万五千里长征之路)

③从某中意义上来说,“说”就是做。

3.表示特殊称谓。

例如:

①老根据的人民做的鞋是“量天尺”。

②“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

4.表示讽刺、否定。

例如:

①这样的“理论家”,实在还是少一点好。

②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地挂过去,

叫做“发扬国光”。

5.表引用成语、熟语、谚语俗语、歇后语,还有一些另人注意的词语,要标引号。

例如:

①我说的“恰倒好处”,也不是中庸之道。

②这里,有一个“邯郸学步”的故事颇能发人深省。

6.用于某中特定的名称、简称、节日、纪念日的数字部分、重大历史事件

用数字标示的部分,专有名词、象声词、音译词要标示引号。

例如:

①人们把豆腐店里的杨二嫂,叫做“豆腐西施”。

②“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

③在“五卅”运动前夕鲁迅就发表了《灯下漫笔》。

这篇杂文。

④“乌兰牧骑”这支队伍,一直活跃在草原上。

【难点提示】使用引号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的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次类推。

例如:

(一位大娘)接着解释:

“收豆子、红薯的时候,獾正肥哩。

肉香、油多。

俗话说‘八斤獾肉七斤油’啊。

2.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例如:

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例如:

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4.如果只把别人的话大意说出,不照原样引述,则不用引号。

例如:

他说过,没有人的时候是一定要关门的。

5.如果引文连着有好几段,每段开头都应用一个前引号,直到最后一段的末了才用一个后引号。

【误区迷津指点】

①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站厂”的2号机组核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

②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治理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③有关专家指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