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河比赛技巧.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15065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拔河比赛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拔河比赛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拔河比赛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拔河比赛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拔河比赛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拔河比赛技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拔河比赛技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拔河比赛技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拔河比赛技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拔河比赛技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拔河比赛技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拔河比赛技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拔河比赛技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拔河比赛技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拔河比赛技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拔河比赛技巧.docx

《拔河比赛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拔河比赛技巧.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拔河比赛技巧.docx

拔河比赛技巧

拔河比赛技巧

拔河的一些基本动作:

握绳方法:

一般以右手在前为宜,左右手握绳处要靠拢不要分开,双手手掌朝上,握紧时双手略绞绳。

握绳的力量只要手不会滑动即可,用力过大容易疲劳,因此不必一开始就用力过大,做好姿势手自然就能握紧。

身体姿势:

身面正向前与绳垂直,挺胸、两肩自然后张,两臂夹紧身体两侧,使握绳处接近身体中心位置,绳索便自然从身体右侧腰处通过。

身体基本成一条直线倾斜。

握绳与上身的基本姿势,不论进攻还是防守都应贯穿始末而不变。

下身姿势:

双脚的宽度除“头绳”和“锚人”外,以一脚之宽为宜。

由于“头绳”和“尾绳”把握着一队的稳定,双脚略比其他队员宽些,“头绳”应比肩略宽一点为宜。

“锚人”则应更宽。

在拔河过程中只有下身需要运动,通过足部支撑点、膝关节、髋关节这三点的体轴运动发力进攻。

此外不论是进攻还是被拉动时,双脚始终不应抬起,以摩擦移动为宜。

防守和进攻:

预备动作:

预备时上身和握绳的基本动作不变,右脚向前跨一大步,身体略前倾。

裁判发令时左脚迅速前移,依靠向后的爆发力占得先机。

之前如裁判示意向左或向右调绳时,队员上身姿势保持不变,同时应通过脚的磨移来调整,不可倒手或大步调整。

防守姿势:

防守时采用低姿势,对方要拉动低姿势需要很大的力量,可施加对放很大的负担。

但要维持低姿势所耗费的体力也是很大的,且减少了脚的摩擦力,应饲机进行反攻。

进攻姿势:

由于低姿势无法进攻,进攻常采用中低姿势。

进攻时通过三点的体轴变化发力进攻,脚步的磨移幅度不应过大,更不可抬脚,全队的步调应该保持一致。

首先是人员的站位。

小个子在前、大个子在后以丁字步顺位交叉站位。

前腿120-130度,后腿90-110度,两脚的距离稍大于肩,这样既能节约空间,又能保证集体的合力直线作用于绳子。

最好穿鞋底有凹凸花纹的鞋来参加比赛,以发挥每个人的最佳能力。

其次是握法,一个好的握法是取胜的绝招。

传统的握法是双手握绳,两点一线,前后衔接。

但这样做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前后两人的间隔大,拉长的战线不容易控制直线用力,在势均力敌的竞争中,一点点的失误就会导致“摆尾”,以至全盘皆输。

我的体会是三点一线,两手加上“后”胳肢窝,紧紧地夹住绳子;

另外,后面的队员将后手从腋下伸进前面队员的两手中间位置握住绳子,这样一来,队伍的战线短,合力直线作用于绳子的效果明显,即使在队友失误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及时的调整。

第三是节奏。

加快进攻节奏,运用二分之一的节拍,采用1发力2闷劲的速战法,寸土不让,步步紧逼,打破对手用力节奏以及整体战术,给对手以压力,达到出奇制胜的功效。

最后是把握时机。

在比赛开始时就要提前稳住绳子,并由排头统一指挥,这时切不可麻痹大意,提前闷劲儿防止对方发力,以防措手不及,糊里糊涂地失败

一、拔河基本姿势的运用:

1.基本姿势:

不要弯蹲而应全身伸展

2.身体方向:

绝对不要身体侧向压绳

3.预备站姿:

膝盖外侧弯重心在后跟

4.肌肉力量:

手臂靠着身体双腿伸直

5.维持体轴:

保持全身最佳伸展状态

6.利用体重:

保持适当姿势不可太低

7.小腿角度:

用骨骼而非肌肉来支持

8.拔河开始:

使大腿保持在水平之上

二、双脚的宽度

双脚宽约同肩宽或比肩稍宽的自然姿势,脚站得太宽对大腿肌肉负担大而易疲劳,容易使体位变的过高;因此重心容易失去稳定而使绳索向旁移,以致踩出边线外。

三、姿势

拔河比赛从外表看来似乎力量大的一队一定会赢,其实采用正确的拔河姿势才可充分发挥力量。

1.高姿势:

以直立的状状态,尽量不要弯腰,不弯膝关节而以身体重心向后倾倒并能维持脚底部滑动的姿势。

优点:

体重可依赖骨骼支撑,则肌肉负担较轻;不易锁绳犯规,对地板而言脚底压力增大。

缺点:

难以腋下夹紧绳索,对握力的依赖度大增,增加手掌负担;重心位置高,一但失去平衡时容易为对方趁隙攻击

2.中姿势:

身体与对方正面相对,腰与膝适当弯曲的姿势,大腿的位置保持水平或稍高,随时准备能伸直脚状态的姿势。

优点:

身体重心比高姿势后倾,因此受到对方教大拉力时不容易失去平衡;膝与腰有适当弯曲因而加力伸直时,可得到很大力量(拉力);可增加脚对地面的摩擦压力。

缺点:

由于要维持膝与腰的弯曲状态,自己的体重以及对抗对方的拉力都靠肌肉力量支撑,增加肌肉负担,容易疲劳;难以长时间维持中姿势而容易产生动作变形。

3.低姿势:

腿的位置比中姿势更低的姿势。

优点:

从高姿势或中姿势刻意该为低姿势可以瞬间加大对绳索的拉力,采用低姿势需要浪费很大的力量,但同时可施加给对方很大的拉力负担。

缺点:

容易锁绳犯规及坐地犯规,为了维持低姿势,需要消耗很大的体力;脚底与地面摩擦力较弱,不能充分利用鞋底与地面的摩擦力。

五、锚人:

锚人是全队的主角。

锚人与其他队员不同,可把绳索从腋下绕过背部到另外一边肩上,再绕过腋下后夹紧。

把绳索夹在右腋下,挂在左肩又夹入左腋,这是最能发挥力量与的位置。

一、队形:

由高到矮。

因为拉的过程中,力是向斜下方,这样大家的力会统一。

二、绳要直,:

不能忽左忽右,如果有一人向左,一个人向右,那么就等于他二人没拔,那么队伍就等于少了两个人。

由其是最后控绳的,如果左右晃,那么大家的力再大也白拉。

三、拉前姿势:

前腿崩直,后腿弓步,身体重心向后倒。

蹲的越低越好,但要能使上劲为原则。

四、距离:

不能太大,也不可太小。

太大,绳子会左右晃,太小,人与人之间会冲撞,发不出力。

五、行进:

一起向后倒着走,重心不变,只是脚向后倒,面向对手,这样不会给人有偷袭的可能。

六、节奏:

拉拉队统一指挥。

遇到对手强,用长口令,例如:

(一人)喊:

“二****(拖长音)班”,(众人)喊:

“加***(拖长音)油”。

这样从心理上会增强耐力,虽然对手强,但从心理上给对手造成混乱,我们可以有机可乘。

七、信念:

拔的时候要有拼命的精神,再强的对手,也要拖到他怕。

八、耐力。

要知道当你没力的时候对手也没有,你的同伴还在拼命,那么那怕帮他一点点力气都有可能赢对手,所以一定要团结。

拔河技巧

经由运动学研究,拔河运\动是透过身体三组重要的关节组合运作的杠杆作用型态(图二),一为腿瞪力的膝关节(β),其最佳角度介于110度至160度间;二为躯干张力的髋关节(γ),其最佳角度介于90度至120度间;三为足部支点与地面的夹角(α),其最佳角度介于40度至60度之间。

 

拔河比赛的技巧和口号

1.重的人站在后面.最后一个拉绳子的人一定要越胖越好(当然要有劲).他要蹲的比较低.重心低一点不容易被人拉跑.

2.要穿脚底不平的鞋,摩擦力大嘛.

3.口号大家可以一起喊,也可以跟啦啦队一起喊,但是一定要整齐.,要一下一下有节奏的拉,才有效果.

4.人的重心要在后面.就是脚在前,身子在后.不要用手的劲要用身体体重来拉.

5.啥口号都无所谓.团结才是最重要!

(要士气高涨,找女生过来给男生倒水喝啊哈哈..初中生不要太过分

拔河比赛是一项参与广泛的集体项目,但是光靠蛮劲儿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本人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技巧与同行交流。

  首先是人员的站位。

小个子在前、大个子在后以丁字步顺位交叉站位。

前腿120-130度,后腿90-110度,两脚的距离稍大于肩,这样既能节约空间,又能保证集体的合力直线作用于绳子。

最好穿鞋底有凹凸花纹的鞋来参加比赛,以发挥每个人的最佳能力。

其次是握法,一个好的握法是取胜的绝招。

传统的握法是双手握绳,两点一线,前后衔接。

但这样做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前后两人的间隔大,拉长的战线不容易控制直线用力,在势均力敌的竞争中,一点点的失误就会导致“摆尾”,以至全盘皆输。

我的体会是三点一线,两手加上“后”胳肢窝,紧紧地夹住绳子;另外,后面的队员将后手从腋下伸进前面队员的两手中间位置握住绳子,这样一来,队伍的战线短,合力直线作用于绳子的效果明显,即使在队友失误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及时的调整。

第三是节奏。

加快进攻节奏,运用二分之一的节拍,采用1发力2闷劲的速战法,寸土不让,步步紧逼,打破对手用力节奏以及整体战术,给对手以压力,达到出奇制胜的功效。

最后是把握时机。

在比赛开始时就要提前稳住绳子,并由排头统一指挥,这时切不可麻痹大意,提前闷劲儿防止对方发力,以防措手不及,糊里糊涂地失败。

一、拔河基本姿势的运用:

1.基本姿势:

不要弯蹲而应全身伸展

2.身体方向:

绝对不要身体侧向压绳

3.预备站姿:

膝盖外侧弯重心在后跟

4.肌肉力量:

手臂靠着身体双腿伸直

5.维持体轴:

保持全身最佳伸展状态

6.利用体重:

保持适当姿势不可太低

7.小腿角度:

用骨骼而非肌肉來支持

8.拔河開始:

使大腿保持在水平之上

二、绳索握法:

绳索从右肘內侧通过,而右手腕向內绞,使手掌向上,左手放在右手前,手腕握法同右手,双掌都要朝上,左右手握绳处要靠拢不要分开。

握绳的力量只要手不会滑动即可,用力过大容易疲劳,因此不必一开始就太过用力,做好姿势手自然就能握紧。

※要領

1.手掌需保持朝上2.左、右手不要分开

3.不必过分用力4.向身旁拉的感觉

拉绳的力量几乎都经过手传达到绳索(小部份为腋下夹力);手的握力(持久力)不大或不正确,就无从发挥应有的力量。

三、双脚的寬度

双脚宽约同肩宽或比肩稍宽的自然姿势,脚站得太宽对大腿肌肉负担大而易疲劳,容易使体位变的过高;因此重心容易失去稳定而使绳索向旁移,以致踩出边线外。

四、姿勢

拔河比赛从外表看來似乎力量大的一队一定会贏,其实采用正确的拔河姿势才可充分发挥力量。

1.高姿势:

以直立的狀状态,尽量不要弯腰,不弯膝关节而以身体重心向后倾倒并能维持脚底部滑动的姿势。

优点:

体重可依赖骨骼支撐,则肌肉负担较轻;不易锁绳犯规,对地板而言脚底压力增大。

缺点:

难以腋下夹紧绳索,对握力的依賴度大增,增加手掌负担;重心位置高,一但失去平衡時容易为对方趁隙攻击。

2.中姿勢:

身体与对方正面相对,腰与膝适当弯曲的姿势,大腿的位置保持水平或稍高,隨時准备能伸直脚状态的姿势。

优点:

身体重心比高姿勢后倾,因此受到对方教大拉力时不容易失去平衡;膝与腰有适当弯曲因而加力伸直時,可得到很大力量(拉力);可增加脚对地面的摩擦压力。

缺点:

由于要维持膝与腰的弯曲状态,自己的体重以及对抗对方的拉力都靠肌肉力量支撑,增加肌肉负担,容易疲劳;难以长时间维持中姿勢而容易产生动作变形。

3.低姿势:

腿的位置比中姿势更低的姿势。

优点:

从高姿势或中姿势刻意该为低姿势可以瞬间加大对绳索的拉力,采用低姿势需要浪费很大的力量,但同时可施加给对方很大的拉力负担。

缺点:

容易锁绳犯规及坐地犯规,为了维持低姿势,需要消耗很大的体力;脚底与地面摩擦力较弱,不能充分利用鞋底与地面的摩擦力。

五、锚人:

锚人是全队的主角。

锚人与其他队员不同,可把绳索从腋下绕过背部到另外一边肩上,再绕过腋下后夹紧。

把绳索夹在右腋下,挂在左肩又夹入左腋,这是最能发挥力量与的位置。

我们的口号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参加比赛的人加油!

!

关于拔河取胜的技巧

今天我们讲到了力学中常见的力,其中讲到摩擦力时,书中有个例子是关于拔河的。

即,拔河过程中如果不考虑绳的重量(轻绳),那么,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不论双方谁的力气大,绳两端的拉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那么拔河胜负取决于什么呢?

拔河的胜负取决与双方所受地面施与的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

如果绳的拉力大于甲方的最大静摩擦力,那么甲方被拉动;反之,则甲方一直无法被拉动。

在拔河过程中如何增大最大静摩擦力呢?

由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f0m=F0N,我们知道可以通过增大静摩擦系数或者正压力两条途径增大最大静摩擦力:

一、增大静摩擦系数。

如穿上鞋底有凹凸花纹的鞋子,能够增大摩擦系数;选择比较粗糙的地面等等。

二、增大正压力的。

如选择体重越重的队员,重量大则对地面的压力越大。

大人和小孩拔河时,大人很容易获胜,关键就是由于大人的体重比小孩大。

还可以在关键时刻用脚使劲蹬地,在短时间内对地面产生超过自己体重的压力。

或者人向后仰,借助对方的拉力来增大对地面的压力等等。

拔河比赛的决胜因素

从拔河胜负的结果来看,负方一般会有三种不同的情况:

一是负方队员没有被拉倒,只是队员脚底打滑或者双脚被迫向前移动(或手中绳子打滑)而绳子中点被平拉过分界线;二是负方队员脚底没有滑动,而是被拉得失去平衡、向前翻倒使绳子中点越过分界线;三是负方队员被拉得既有平动又向前翻转而告负。

比赛过程中胜负未定之前的双方的反复拉锯式对抗都包含在这三种情况之中。

我们假定双方队员的手与绳子之间都没有相对滑动,绳子不伸长且质量忽略不计,队员的拉力方向与绳子之间的夹角都达到最小,每队队员拉绳子的合力为各个队员分力的矢量和。

双方各以一名队员为代表,对问题进行简化处理。

这样,队员身体的运动可以简单地分为身体重心的平动、绕以队员的前脚为支点的转动和既有平动又有转动三种情况[2]。

2。

1拉力克服摩擦力[2]

图1为A、B两队拔河时的示意图,受力分析如图2。

A队共受4个力作用:

重力GA、支持力NA、摩擦力fA和B队对A队的水平拉力TBA。

B队受力也是4个力,即GB、NB、fB和A队对B队的水平拉力TAB[1]。

对于A方,因为NA=GA,所受的合力FA合=TBA-fA;对B方,也有FB合=TAB-fB。

所以,无论对哪一方而言,平动时战胜对方都是对对方的拉力大于对方所受到的摩擦力。

例如,A方战胜B方,就是A拉B的拉力TAB战胜B所受的地面摩擦力fB,即TAB>fB,B失去平衡,绳子中点O向A方平动。

拉力T是弹力,是人体肌肉收缩产生的力,它与队员的身体综合素质有关,是拔河比赛中起主要作用的力学因素。

如果双方的拉力悬殊很大,则拉力大的一方必胜无疑。

当双方拉力相当时,若脚下摩擦力不够,必定自身滑动、失去平衡而落败。

所以,增大摩擦力使自身稳定,则能与对方的拉力抗衡而立于不败之地,也就能为本方增加获胜的机会。

根据ƒ=μN,可知增大摩擦力应从增大摩擦因素μ和增大正压力N入手,具体做法有以下四点:

1.增大摩擦因素μμ与场地地面的软硬、粗糙程度、场地地面的材料和对员的鞋底有关。

地面情况对双方都一样不用考虑,主要应当考虑选择坚固结实的、摩擦因数大的有较深较密沟纹的橡胶底鞋或车胎底的鞋,以尽量增大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2.增大正压力N在没有附加运动及没有竖直方向分力的外力作用时,由N=G=mg可知,体重较大的队员受的摩擦力也较大,所以应当尽可能选择体重较大的队员出场。

3.提高重心时增大正压力N若运动员突然升高身体重心,其向上加速度为a,则N=G+ma>G,即运动员用力向下蹬地,可增大正压力N>G。

但这个升高过程的时间很短,必须把握恰当的时机才能奏效。

(同理,运动员突然下蹲降低重心即重心向下加速时,N将小于G,将使摩擦力变小,这点要相当注意,要在摩擦力足够大时才可以用。

4.采取高重心姿势增大正压力N当对方排头队员处于低重心姿势或对方拉绳位置较低时,采取高重心姿势抬高拉绳,使对方的拉力变为斜向下拉,利用对方拉力的向下分力增大正压力N=G+TBAcosα>G。

如图3。

但高重心姿势不利于平衡拉力距,应用中应当把握好有利时机。

这3、4两种方法有很强的技术性,队员与指挥需要经过认真的训练才能运用自如。

由于摩擦力是阻力,它在一定的范围随对方的拉力增大而增大,只能被动地抗衡,令对方拉不动,最多不败,却不能战胜对方。

要战胜对方,必须有足够的拉力使对方失衡。

所以摩擦力是胜负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因素。

2.2拉力矩战胜重力矩

拔河队员除平动外,还存在着以前脚为支点的转动。

仍以A为例,对A起转动作用的是B方对A方的拉力TBA和自身重力GA产生的力矩,拉力矩使A向前倾倒,重力矩与拉力矩抗衡使A保持平衡,故重力矩在比赛中产生积极作用。

若本方对对方的拉力矩大于对方的自身重力矩,即可拉倒对方而获胜。

重力矩的大小与队员身体的倾角有关[3]。

队员为保持身体平衡,与地面的倾角必须小于呈后倾态。

设队员身高L,与地面倾角,如图4。

TBA作用于肩部约在身高0。

8L处,GA作用于重心约在0.6L处[1],若TBA0.8Lsinθ>GA0.6Lcosθ,则A方围绕支点O向前倾倒而落败;当拉力矩与重力矩平衡时,

TBA0.8Lsinθ=GA0.6Lcosθ即0.8sinθTBA=0.6cosθGA

此式表明,增大队员体重对增大重力矩也有显著作用。

同时,在对方拉力TBA一定时。

减小将增大重力力臂,增大重力矩,同时减小拉力臂减小拉力矩,有利于抗衡。

当≤时,cosθ>sinθ,对增大重力矩显著有利。

但太小不仅队员的灵活性降低而且会导致摩擦力减小造成新的不利。

在人的脚背自然绷直而且脚底都接触地面时,略大于。

这里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当摩擦(因数)足够时,可减小,队员取低重心后倾姿势。

当摩擦因数不足时,可适度增大。

经验表明,一般大约可以在30○<<75○范围内调整,这也因队员个人身体条件差异而不同。

对于出现既平动又转动的第三种情况,则是比赛中一方不慎受到对方的突然的强大的拉力袭击而乱了队形阵脚,这时拉力显著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拉力矩又显著大于自身的重力矩,队员们处于惊慌之中未来得及调整姿势,就又滑动又翻倒而落败,这场面一般出现在双方力量悬殊较大或一方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充分准备好的情况,这样的比赛常常数秒钟就见分晓,而且往往使败方马上形成意志落败,接下去就有可能会一败涂地。

2.3队员姿势的调整技巧

正确的身体姿势是队员身体保持平衡和发挥力量的可靠保证。

队员身体姿势不正确,往往既不能正常发挥力量又不能可靠地保持自己身体平衡而导致比赛失败。

但是队员的每一种身体姿势都有其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双方在比赛过程中,各队队员的身体姿势都会有变化,比赛中势均力敌的双方也还会有几次的反复才决出一场胜负,即会出现A队几乎要胜了,随即又被B队拉回到B队几乎要胜利了的场面,这种势均力敌的精彩场面有时会出3~4次甚至多次的反复。

要使比赛获胜,指挥员必须采取灵活机动的攻防战术,随时指挥队员调整好正确有利的身体姿势。

这里,我们简要分析几种姿势在比赛中的利弊。

1.高重心后倾姿势[4]。

见图3。

有利一面:

这种姿势的最大静摩擦力f=μN=μ(G+Tsinθ),可抵抗较大的拉力,又具有较大幅度的向后向下移动重心、施展爆发力的余地。

不利一面:

由于该姿势重心高,自身的重力臂小,使重力矩小,容易失去平衡而被拉倒,比赛中有时会因为没有把握好采用高重心姿势的时机,又为了保持平衡不翻倒,队员们不得不向前移步而负于对方。

同时也因为已经处于高重心姿势,失去了突然向上升高重心的施展爆发力的余地。

2.低重心后倾姿势[4]。

如图5。

有利的一面:

人体与地面的倾角小,重心偏后,显著地增大了重力臂(0.6Lcos),使重力矩显著增大,从而比高重心姿势能对抗更大的拉力矩。

当摩擦足够时,低重心姿势与高重心姿势对抗,其它因素相同的情况下,高重心姿势将落败。

不利的一面:

由于重心低,改变了对方拉力方向使之变为斜向上拉(但α很小,实际上远没有θ变化显著),拉力的向上分力将使人体对地面的正压力减小为N=G-Tsin,从而使人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

f=μN=μ(G-Tsinθ)变小,能抵抗对方的最大拉力也变小。

当摩擦因数μ不够大时,低重心姿势会造成脚下打滑而落败。

3.姿势调整。

赛场上的形势是瞬时即变的,取胜方必须根据需要随时迅速调整队员的身体姿势,使本方处于优势地位,才有可能取胜。

这要求运动员与指挥员密切配合,即时把队员调整到对本方有利的姿势而战胜对方。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以得到调整姿势的基本原则:

1)场地摩擦足够,处于高重心姿势被对方拉得要向前翻转时,全队应当适当降低重心保持平衡。

双方相持时,处于高重心姿势得队员可利用高重心姿势有较大幅度后移和降低重心的灵活余地,全队突然后移重心施展爆发力战胜对方。

2)摩擦因数较小(如水泥地面)时,宜采取高重心姿势以增大摩擦防止支点移动。

原处于低重心姿势一方,相持时可全队突然升高重心施展爆发力发动进攻。

在被对方拉动前移时,应当适当提高重心增大摩擦力防止滑动,同时可采取双脚有次序蹬地移步,因为静摩擦因数大于滑动摩擦因数,蹬地移步时,产生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因而有利地对抗对方拉力而保持身体平衡。

2.4指挥[5]与队员的素质

拔河是团队之间的智慧、精神意志和力量的较量,指挥相当重要。

没有好的指挥,全队就不可能紧密配合如一人发挥到最有力量的状态,就没把握抓住战机击败对方。

同时拔河又是一种实战,队员的个人素质也很重要,如个人力量、身高、体重、是否反映灵敏、是否会用力、是否服从指挥等等都要考虑,甚至是否有过实战经验,都不应忽略。

简而言之,队员既要有力,又要会施力,更要服从指挥即时施力才能取胜。

比赛中,如果两队势均力敌,指挥不力的一方必将失利;双方指挥水平相当,反应迟缓、不听指挥的队员人数较多的一方则必败无疑。

3挑选队员的原则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很容易归纳出以下几个挑选队员的原则:

(1)大力士原则全体队员的合拉力大于对方的最大摩擦力或拉力矩大于对方的重力矩才能获胜,每个队员的个人力量大,则全体队员的合拉力必定大,所以应当挑选体力大的大力士队员参赛。

(2)大体重原则在相同摩擦因素时,体重大,可获得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同时质量大者惯性也大,故体重大者占优势。

若比赛规则中(可以由比赛组委会规定)无队员体重的限制,应优先挑选大体重的队员。

(3)高大身材原则身材高大的队员对身体姿势的重心高、低的调节范围较大,可有效地改变和控制绳子拉力方向,对拉力矩、重力矩的调节也有较大的范围,在姿势调整中有条件产生最好的调整效果,同时队员身材高大还具有威慑对方心理的作用。

因此,其他条件相当的情况,优先选择身材高大的队员参赛。

(4)机敏原则队员机警灵敏、反映快捷,容易快速掌握比赛技术要领,容易组织训练,容易配合指挥适时施展爆发力,容易抓住战机而充分发挥集体力量优势。

4结论

综上所述,要取得拔河比赛的胜利,首先在挑选队员方面占优先;其次一定要让队员明白决定胜负的力学原理,使每一位队员都学会出大力把握什么时候出大力,掌握技术技巧,在知识、技术基础和服从指挥的参赛素质上占优先;第三,指挥要善于合理安排队员位置,身材高大、身手矫健的机敏队员占居排头与排尾以控制和稳定整个队伍,并认真进行技术、战术、指挥与配合上的战前训练,在实战准备上也要占先;第四,全体队员还要有必胜信心和顽强的斗志,与指挥及本方的拉拉队员们共同营造压倒对方的气势氛围,在精神力量上也同样要占先。

这样才能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首先是人员的站位。

小个子在前、大个子在后以丁字步顺位交叉站位。

前腿120-130度,后腿90-110度,两脚的距离稍大于肩,这样既能节约空间,又能保证集体的合力直线作用于绳子。

最好穿鞋底有凹凸花纹的鞋来参加比赛,以发挥每个人的最佳能力。

其次是握法,一个好的握法是取胜的绝招。

传统的握法是双手握绳,两点一线,前后衔接。

但这样做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前后两人的间隔大,拉长的战线不容易控制直线用力,在势均力敌的竞争中,一点点的失误就会导致“摆尾”,以至全盘皆输。

我的体会是三点一线,两手加上“后”胳肢窝,紧紧地夹住绳子;

另外,后面的队员将后手从腋下伸进前面队员的两手中间位置握住绳子,这样一来,队伍的战线短,合力直线作用于绳子的效果明显,即使在队友失误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及时的调整。

  第三是节奏。

加快进攻节奏,运用二分之一的节拍,采用1发力2闷劲的速战法,寸土不让,步步紧逼,打破对手用力节奏以及整体战术,给对手以压力,达到出奇制胜的功效。

最后是把握时机。

在比赛开始时就要提前稳住绳子,并由排头统一指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