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单元测试二+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16029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单元测试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单元测试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单元测试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单元测试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单元测试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单元测试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单元测试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单元测试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单元测试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单元测试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单元测试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单元测试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单元测试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单元测试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单元测试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单元测试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单元测试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单元测试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单元测试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单元测试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单元测试二+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单元测试二+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单元测试二+Word版含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单元测试二+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单元测试二+Word版含答案

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

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必修4

第二单元训练卷

语文

(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学界曾普遍认为,我国古代社会停滞以至僵化始于宋代。

其实,宋代是个竞争性强、开放性高的社会。

传统社会是封闭式的固态社会,人们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以及职业具有非运动性,和前代相比,宋代呈现较为明显的社会流动倾向。

社会流动是指人们的社会地位以及职业的变动,是社会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是社会富有活力与否的重要标志。

面对社会流动增大的现实,宋人张载在《经学理窟》)中说:

“今日万钟,明日弃之;今日富贵,明日饥饿。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往往世代为官,这种状况到唐代没有根本性改变。

宋代“朝廷无世臣”,士庶界限趋于消解,官民之间可以转化。

沈伦原是以教书为业的穷书生,后来官拜宰相,去世后,家道随之中落。

宋代政治上的流动与科举改革关系极大。

宋代“取士不问家世”“一切考诸试篇”,采取弥封、誊录等措施,平民子弟仕进的可能性增大。

明代学者胡应麟在《华阳博议下》中说:

“五代以还,不崇门阀。

”宋代门第观念相对淡薄,人们更加看重科举和官职,这些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前士庶不通婚、不交往的旧习俗有所改变,出现了“婚姻不问阀阅”“所交不限士庶”(朱熹《增损吕氏乡约》)等新现象。

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经济色彩浓重。

中唐前后,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

营利者往往“累千金之得,以求田问舍”,政治权力向经济力量屈服,宋朝政府不得不减少对土地买卖的限制和干预,土地作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土地所有权转换频率加快,以致“庄田置后频移主”(刘克庄《故宅》)。

苏洵曾感叹:

“富者之子孙或不能保其地,以复于贫。

”商人比田主风险更大,“有朝为富商,暮为乞丐者”,达官显宦同样难免。

对于经济上的社会流动,宋人概括道:

“富儿更替做。

我国古代,人们的身份被固化为四大类别——士农工商。

士列四民之首,商居四民之末。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四民由四种不同身份演变为四种不同的职业。

范仲淹《四民诗》便将四民一视同仁,并为商人鸣不平:

“转货赖斯民。

远近日中合,有无天下均。

上以利吾国,下以藩吾身。

”随着商人地位的提高,宋代士商相混。

苏辙渲染道:

“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

天下之士多出于商,某些贱商旧规被突破,商人之子摇身一变而为士,再变而为官者大有人在;官吏也经商成风,甚至一身二任。

大将张俊既是枢密使,又是临安大酒店太平楼主,还经营海外贸易;亦商亦官者,如茶商马季良官至兵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等。

社会流动规模过大,势必造成社会动荡。

宋代的社会流动尚属适度,这是宋代既富有活力、又不曾发生全国规模的民众反抗事件的重要原因。

当然,宋代的社会流动是有限的,贫者贱者上升的概率不大,远远不足以填平贫富贵贱分化、阶级阶层分野的鸿沟。

(摘编自张帮炜《从社会流动看宋代社会的自我调节与活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张载所说的“今日万钟,明日弃之;今日富贵,明日饥饿”来看,宋朝贫富变化急剧,社会动荡。

B.我国古代,士列四民之首,商人居四民之末;宋代商人地位有了提高,彻底改变了士尊商卑的传统观念。

C.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士商混淆,商人可以为官,官员也可以经商,有识之士对此提出尖锐批评。

D.宋代改变了前代门阀士族世代为官的现象,人们更加重视科举而不很看重门第,士庶可以通婚,有了交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较多引用了典型的、有价值的相关资料,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量,增添了文章的学术色彩。

B.文中把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宋代社会进行深入的对比,论证了宋代社会流动性强,开放性高的特点。

C.文中以原是穷书生的沈伦官拜宰相、去世后家道中落为例,论证了宋代官民身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本文从三方面论证了宋代社会流动的情况,从而肯定了适度的社会流动是宋代社会富于活力的重要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代科举“取士不问家世”“一切考诸试篇”,增大了平民子弟仕进的机会,促进了政治方面的社会流动。

B.贫富贵贱处于变动之中,士庶界限趋于消解,宋代社会各阶层的相互流动对社会进步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C.由于宋朝政府采取了宽松的土地政策,土地作为商品得以进入流通领域,从而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D.宋代的社会流动尽管不能填平贵贱、阶级的鸿沟,但体现了观念上的一些变化,增强了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你要好好爱自己

毕淑敏

你要好好爱自己。

这话来自一句叮嘱。

最早向我们说起它的人,可能是我们的父母,可能是我们的师友……他们也许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说:

冷了要添衣,热了要洗脸;不要熬夜,不要一忙就忘了吃饭;要和大家伙儿搞好关系,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早睡早起……

如果从来没有人对你说起过这些絮絮叨叨啰啰唆唆的话,那你的童年和少年加上青年时期,孤寂荒凉。

你未曾被人捧在手心,极少承接过温情。

不过,这没什么了不起的。

要紧的是——你要自己对自己说这句话——你要好好爱自己。

好好爱自己,是简单朴素的常识。

可是这世上有多少人,能够懂得能够记住能够做到呢?

放眼四周,谬爱种种。

有人年轻时不顾死活拼命挣钱,预约给自己年老的时候可以肆意享乐,他们以为这就是爱自己。

有人以为让罕见的山珍野味把肚腹撑得两眼翻白,这就是爱自己了。

有人以为把身体安置在一个庞大的屋舍内,再用很多名牌将自己掩埋,这就是爱自己了。

有人以为把自己的腿最大限度地闲置起来,抵达任何一个地方都由汽油和钢铁代步,这就是爱自己了。

有人以为让面容在层层化妆品的粉饰下,显出不合时宜的嫩相,严重者不惜刀兵相见大胆斧正自我,甚至可以将腿骨敲断以求延展下肢增加身高,就是狠狠地爱自己了。

有人以为让嘴巴说言不由衷之话,让表情肌做不是发自内心的谄媚之态,让双膝弯曲,让目光羞于见人,这都是爱自己。

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以上诸等,皆是对不起自己,害了自己。

爱自己是需要理由的。

我们的爱要想持之以恒,先要明白自己究竟是谁。

最明确的结论是——自己首先是一个身体。

千百万年进化的水流,将身体打磨成健全而温润的宝石。

大脑的功用是思考,而不是他人任意抛撒塑料袋的垃圾场;凡事用自己的脑袋想一想,做出最合乎理性的决定,这就是对自己的脑袋好。

眼睛要看洁净美好之物,看出潜在的危险,找到安全方向;眼睛还有小小的癖好,爱看草木的绿色和天空的湛蓝,爱看书本和笑靥;满足它的愿望,非礼勿视,这就是对眼睛好。

鼻子希望呼吸到清新的空气,闻到花香,不喜欢密不通风的腐朽之气和穹顶之下皆是雾霾,让它远离这样的环境,才是对鼻子的爱惜。

嘴巴希望讲的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话,摄入到富有营养的本色食品,而不是混杂三聚氰胺和地沟油的伪劣食物,不说口是心非的谗言。

双手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美好生活的物质基础,而不是扒窃抢劫和杀戮,这就是手的幸运了。

我们的脏腑希望它能劳逸结合,不要总是爆满,不要连轴转,不要被塞进太多赘物,不要无端地损耗它们的能量。

脊骨希望自己能够庄严地挺直,快乐向前。

这不但是生理的需要,也是心理的需要。

一个卑躬屈膝的人,谈不上尊严。

而没有尊严的人,不会好好对待自己,因为他看不起自己,以为自己只是蝼蚁之物。

我们的肩膀,希望能担负一定的担子。

不要太轻,那样就失去了肩负的责任;也不能太重,超过了负荷,肩周就会发炎。

双脚,希望坚稳地站立在大地之上。

那种为了显示自己比实际高度更高的内外增高鞋,骨子里是虐待双脚的刑具。

我们的皮肤,希望能顺畅地呼吸,而不是被厚厚的脂粉糊满,戴一张石灰盔甲。

我们的头发,希望按照它的本来面目,风中舒展。

黑就是黑,白就是白,黄就是黄;而不是像鸡毛掸子似的五颜六色,被反复弯曲和拉直,好像它是多变的小人。

我惊叹人体的奥秘,身体的每一个细枝末节,都遵循颇有深意的蓝图构建起来并完整地传承,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只有爱自己的人,才有可能爱别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断不会心细如发地爱别人。

爱己爱人都是一种能量,它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通过感知和模仿,通过领悟和学习,才慢慢积聚起来,直至蔚然成风。

所有人的身体,都理应洁净而温暖。

在身体里,还有无比尊贵的主宰,那就是我们的灵魂。

爱惜灵魂,是好好爱自己的最高阶段。

我相信在美好的身体里,一定安住着同样精彩的灵魂。

它是人类最优秀的价值观之总和,是我们瞭望世界的支点。

它凝聚了人类所信仰所尊崇所畏惧和所仰视的一切,在肉体之上,放射明亮光芒,穿透风雨迷蒙照耀着引导着我们。

如果这一世,你能爱惜身体珍重灵魂,那么从这个港口出发,你会成为一个身心平和的幸福小舟,一步步安然向前,驶入珍爱他人珍爱万物珍爱世界的宽广大海。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如果从来没有人嘱咐你“要好好爱自己”,那么你就从来没有被人捧在手心,没有承接过温情。

B.文章以要自爱、谬爱、如何爱、升华爱为线索,向读者传达了对个体生命的关爱,以及博爱的情怀。

C.作者认为,也许爱我们的人会一再叮嘱我们“要好好爱自己”,但具备“自爱”的自觉更重要。

D.文章多使用干脆利落的短句,节奏明快,读来如同亲朋邻里说话一样,亲切、自然,而又耐人寻味。

5.文章标题是《你要好好爱自己》,却从种种“谬爱”的表现写起,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用意?

请简析。

(6分)

6.结合文意,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好好爱自己”内涵的理解。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

”近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一句话一下子又成了网络热点话题。

话说得有些极端,但放在演讲的语境里,也并无不可,无非是劝说年轻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要有胆量,不必唯学历是举。

但舆论纷纷中,难免有人对这番话进行歪解,有的甚至从中推演出了一个极端的结论:

读书无用。

读了几年大学,还不如中学毕业就去做生意的同学,人家都有车有房了,自己却什么都没有……

的确,这些年来,大学教育的日益普及让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

如果把“有用”等同于物质上的成功,老实说,想通过读书上大学来实现“挣大钱”的梦想,的确没那么简单。

同时,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也给普通人创造了很多机会,即使没有大学学历,只要敢闯敢干,一路坚持下来也能有不小的斩获。

但这是否说明,我们就不需要读书了?

读大学,不仅在于学习知识,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储备“资本”,还有其更高的价值:

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培养训练自我学习的能力。

大学教育教给学生的与其说是具体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一种可以受益终生的素养。

读书的“有用”,就在于丰富个人素质的“无用”之用。

大学所带来的宏阔视野、丰盈见识以及价值观的塑造,其“回报”未必能用量化的金钱体现。

当然,“读书无用论”的回潮也值得社会反思:

我们的社会,通过知识获得的上升通道是不是变得更狭窄了?

但在这个越来越需要通过知识来创新发展的时代,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对读书丧失信心。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在1月3日晚上的直播中,两个90后网红姑娘原本只是在盘点近日收到的生日礼物,唯独对其中的书本不屑一顾,最后却演变成为撕书直播,并表示读书没用,自己从来不读书,照样做老板开跑车,给自己打工的都是大学生。

如今渐渐流传开的“读书无用论”,一是源于不少辛辛苦苦读书的年轻人,进入社会后取得的经济效益还不如不怎么读书的人多;二是源于读书多年,进入社会后,大部分知识内容都忘记了。

读书又有何用?

对于这个问题,有个外国网友的回答很有意思: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吃下了许多的食物,它们中的大多数对我来说已经消失并忘记了,但我确定其中有一部分变成了我的骨血。

我想,阅读也是一样的事情。

读书学知识,或许不能直接赚到钱,但是之所以还要学,并且不仅我们学,下一代还要学,是因为这些知识是正确的。

所以,网红们读不读书真的不重要,“你”读不读书才重要。

(选自“红网”,有删改)

材料三:

河南省卫辉市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薛屯村,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每年都会有三五名学生考上全国各地的大学。

近些年,该村考上大学的学生数量成倍上升。

截至目前,该村已经出了200多名大学生,甚至一条街上竟然有多名博士生。

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大有市场。

让人惊诧的是,却有极个别的农村走出了成百上千名大学生,成为远近闻名的“高考名村”。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就是这些村子为何能够如此重视教育?

有何经验可供其他地区借鉴?

这些“高考名村”的村民并非毫无缘由地对教育“情有独钟”。

有两点需要引起注意:

一是,这些“高考名村”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出过几个大学生,他们成为“知识改变命运”的鲜活案例,促使后人争相效仿;再者,就是尽管贫穷,但这些地区的村民并没有外出打工,而是过着简单的生活,全力供孩子读书,并时常向他们灌输教育改变命运的思想。

对教育的重视,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要想彻底剔除读书无用论的土壤,需要教育部门在制度层面上,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分布,诸如在高校自主招生、校长推介制、名校联合招考等教育改革举措中,向农村考生重点倾斜,从而疏通贫寒子弟向上层流动的通道。

这些“高考名村”所取得的经验,也在警示我们,要重塑贫困阶层对教育的信仰,既要树立和宣传正面典型人物,也要重点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

”材料一中“某位名人”在演讲中这样说,是激励年轻人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要有胆量。

B.大学教育能带给学生宏阔视野、丰盈见识以及价值观的塑造,大学教育的回报,不能完全用量化的金钱体现。

C.材料二中外国网友对“读书有何用”的回答巧妙地点出了读书的重要性,读过的书也许会忘记,但它们会变成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D.网红们读不读书不重要,因为作者认为他们不需要读书就可以成功,但是我们以及我们的下一代一定要读书。

8.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话作为引子,引出话题“读书无用论”,然后对读书的“无用”和“有用”进行论述,最后指出我们不能对读书丧失信心。

B.材料二用两个90后网红姑娘在直播中撕书并表示读书没有用的事件引出话题,对她们的行为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C.材料三以农村地区出现“高考名村”这一事件引出讨论,认为这些地区对教育的重视形成了良性循环,有丰富的经验可供借鉴。

D.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门户网站,但都针对“读书无用论”流行的现实进行报道,议论性较强。

9.如何扭转“读书无用论”的观念?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

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悦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

“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

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馀,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注],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

“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

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注】①釐(xī):

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B.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C.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D.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秀才:

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唐初设秀才科,后渐渐废去,仅作为对一般儒生的称呼,文中指优异的才能。

B.博士:

古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超迁:

越级提拔。

迁,在古代指官职升迁。

与“拜”“擢”“拔”“除”等词语同义。

D.改正朔:

改用新的历法。

正朔即正月初一。

夏商周以来,每更换一个朝代,也相应地改变一次历法,故有“夏历”“周历”之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

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

B.贾谊奉命制定新的法令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遭到朝中绛侯灌婴等人的

诽谤,说他年轻学浅,总想擅权弄事。

C.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便详细地说明,使文帝夜半前席。

D.贾谊多次上奏疏给皇上,反对分封,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否则将兴起灾难。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

(2)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远游①

杜甫

贱子何人记,迷芳著处②家。

竹风连野色,江沫拥春沙。

种药扶衰病,吟诗解叹嗟。

似闻胡骑走,失喜问京华。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诗人时在梓州(今四川三台)。

②著处:

处处,到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叙远游之迹:

远游多年,迷失方向,处处为家,因此,对远方的儿子非常惦记。

B.颔联既描写眼前之景,又即景寓情,以飘摇动荡的风竹、江沙隐喻自己的人生际遇。

C.颈联述远游之事:

强扶衰病之躯种药,借吟诗来排解嗟叹,字里行间充满悲苦之情。

D.全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层次分明,章法谨严,颇能体现杜诗沉郁顿挫之风。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6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

(2)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对比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

(3)《三峡》中,“,”两句描写了两岸重叠的悬崖峭壁雄伟的情状,若不是在正午半夜,从侧面烘托了山峰的幽深。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曾经,在成都最为大众化的茶馆,百姓自发写诗的热情十分高涨。

有好事者将自己写好的诗拿到茶馆里张贴,第二天再去一看,应对者已经如云。

和诗者,在茶馆里当仁不让地彼此打擂;茶客们,则在观看中地评点优劣,诗让人们自得其乐。

一座平民化的城市,才能够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和自己。

而一座有诗歌传统的城市,才能够如花开一般,处处都绽放出诗来。

成都的诗的传统,要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

杜甫如果当年不是选择了成都,却在别的地方盖一座草堂,那么情况就另当别论了。

诗的传统,其实就是一种的文化底蕴。

它靠的不是一时的推崇和追捧,而是漫长岁月的浸润,才化为了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

一如何绍基先生题写在草堂工部祠门前的楹联所述:

“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

”今天的草堂之所以仍是成都人民的文化圣地,(),并写出了后世我们所见到的“浑然天成而不见其刻划之痕”的诗句,也是因为杜甫自身及其诗歌的人民性,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

是他和他的草堂,让诗与这座城市的人们。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随心所欲平起平坐经久不衰水乳交融

B.直言不讳平起平坐历久弥新合而为一

C.随心所欲平分秋色历久弥新水乳交融

D.直言不讳平分秋色经久不衰合而为一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杜甫如果当年不是选择了成都,而是在别的地方盖一座草堂,那么情况就另当别论了。

B.如果杜甫当年不是选择了成都,却在别的地方盖一座草堂,那么情况就另当别论了。

C.杜甫如果当年不是选择了成都,反而在别的地方盖一座草堂,那么情况就另当别论了。

D.如果杜甫当年不是选择了成都,而是在别的地方盖一座草堂,那么情况就另当别论了。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并不是因为杜甫当年投奔到严武门下,在成都这座城市定居多年

B.不仅是因为杜甫当年投奔到严武门下,在浣花溪旁搭建了一间茅屋

C.并不是因为杜甫当年投奔到严武门下,在浣花溪旁搭建了一间茅屋

D.不仅是因为杜甫当年投奔到严武门下,在成都这座城市定居多年

20.下面是关于高中生零花钱的调查,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根据以上图表,请你提出两条对中学生合理花费零花钱的建议。

(6分)

21.下面是金龙峡景区给游客的道歉信,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

(5分)

亲爱的游客朋友:

您好!

近来,天气炎热,前往金龙峡避暑的游客络绎不绝。

虽然景区工作人员鼎力相助,但仍出现了上周末的拥堵事件,给您造成了巨大的不便,我们非常不好意思。

除了致歉也向您承诺,我们将把加强交通疏导付诸于行动,做好应急预案,避免再次出现此类拥堵情况。

同时,恳请自驾游客务必配合现场工作人员的疏导。

再次感谢您对金龙峡的错爱。

金龙峡景区

2018年8月1日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巴尔扎克有一个癖好,只用有缺口的杯子,买了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