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高压氧舱工作人员教学提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18844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用高压氧舱工作人员教学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医用高压氧舱工作人员教学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医用高压氧舱工作人员教学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医用高压氧舱工作人员教学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医用高压氧舱工作人员教学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医用高压氧舱工作人员教学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医用高压氧舱工作人员教学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医用高压氧舱工作人员教学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医用高压氧舱工作人员教学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医用高压氧舱工作人员教学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医用高压氧舱工作人员教学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医用高压氧舱工作人员教学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医用高压氧舱工作人员教学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医用高压氧舱工作人员教学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用高压氧舱工作人员教学提纲.docx

《医用高压氧舱工作人员教学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用高压氧舱工作人员教学提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用高压氧舱工作人员教学提纲.docx

医用高压氧舱工作人员教学提纲

 

医用高压氧舱工作人员

岗位职责及管理制度

 

一、医用高压氧舱工作人员职责

二、操作人员守则

三、安全操作规程

四、巡回检查制度

五、维修保养制度

六、定期报检制度

七、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八、培训教育制度

九、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十、应急救援预案

 

XXXXXXXXXXXXX

XXXX年XX月XX日

 

医用高压氧舱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及管理制度

XXXXXXXXXX

一、医用高压氧舱工作人员的职责:

医师职责

1.负责一定范围的医疗、护理、教学、科研工作及行政管理工作

2.负责本科室的门诊及院内外会诊工作,掌握高压氧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进行全面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制定治疗方案,做好观察记录。

3.根据病情决定是否需要医务人员配舱治疗,及时作出适当处理。

每疗程结束后作出病情及疗效小结。

4.每次治疗前后均应巡视病人,注意病情变化。

5.坚守工作岗位,尤其有危重病人抢救时,不得擅离职守。

6.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杜绝差错事故。

7.参加科内的业务学习和专业培训工作,担任带教老师,知道进修、实习人员的训练学习。

8.负责对病人进修高压氧舱治疗知识的宣传和安全教育。

护士职责

1.认真进修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医嘱,按时完成治疗、护

理工作

2、认真做好进舱治疗的安全教育,眼的检查进舱人员的安全措施;发放面罩并

指导应用,详细介绍进舱须知

3、负责氧舱操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治疗方案

4、认真填写各项护理、治疗及操作记录

5、参加教学和科研工作,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6、做好清洁卫生和消毒隔离工作

操舱人员职责

1、高压氧工作人员必须经卫生部指定的机构进行严格的专业培训学习,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2、熟练掌握高压氧舱系统各主要设备和装置的结构性能及使用操作方法

3、树立安全意识和责任感,熟悉高压氧对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影响以及可能发生的副作用

4、开舱前,认真检查各种设备、仪表、供氧系统,确保正常运转

5、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坚守岗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不准聊天、看书报、听广播和看电视。

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氧舱厅室及操纵台。

6、严格执行进舱须知各项要求

7、严格执行治疗方案,不得擅自改动

8、加减压过程中,应及时指导病人做耳咽管调压动作,防止各种气压伤,并认真观察和了解病情。

9、遇有病情变化和机械故障时,应立即报告,并协助妥善处理,以确保病人安全。

10、准确填写操舱记录。

11、治疗结束,进行舱内清扫工作,彻底通风、消毒,并保证各种设备仪器处于就绪状态,以供随时使用。

12、熟练掌握氧舱应急情况处理规则,并定期进行演练。

二、操作人员守则:

1、在院领导和医务部门直接领导下开展各项管理工作。

2、由院医疗器械科和保卫科科负责氧舱设备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

3、高压氧工作场所,如治疗厅室、氧气间、机房等,需备消防器材,并严禁吸烟。

4、医院设有消防安全员,定期检查消防器材和安全状况,及时消除隐患,确保氧舱各部安全。

5、定期每年对氧舱进行强检。

对存在的问题必须整改后才可正常投入使用。

6、爱护氧舱设备不得随意搬动、拆卸或外借仪器设备。

7、保持氧舱厅室整洁安静,禁止无关人员入内,维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8、非本科室人员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进入本科室参观。

参观者必须由指定人员陪同,并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三、安全操作规程

1、无关人员不得擅自进入机房。

2、机房内不得存放易燃物品和其他杂物。

各种油料应放入专用容器,存入油库或指定地点。

3、机房内应设有消防器材,并应定期维修保养及检查更换。

4、机房内严禁吸烟,明火作业时,应有专人警戒。

5、机房内的机械设备必须有专人负责管理,使机械设备保持完好状态,出现故障要及时排除。

6、机器运转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岗位,而应经常监视各种仪表的工作情况并做好记录。

7、机房管理人员离开机房时,应切断电源,关好门窗。

8、保持设备和室内清洁整齐。

四、巡回检查制度

1、每月进行一次日常检查,包括电源、管路、气密性、舱内用品、舱内装置,及时发现问题。

2、3个月进行一次中检查,包括电气部分的仪表捐表,各管路气密性,检查减压器阀门,空调性能。

3、3年进行一次大检查,包括全部仪表、舱内电气线路、全部阀门。

4、全部管路、测氧仪、温度仪、紧急呼叫仪等。

五、维修保养制度

日常保养制度

1、保证各舱室正常开舱使用所必备的条件。

2、保证氧舱各附属系统设备正常运行所必备的条件。

3、保证压缩空气系统所规定的压力值及贮气量。

4、定期对动力机械系统添加或更换润滑油。

对空调装置添加制冷剂。

5、操作人员应严守岗位,随时巡视设备运行情况,并对各系统设备在安全运行中进行外部巡视。

6、设法排除设备在运行中出现的一般性故障。

7、对贮气罐、油水分离器、空气过滤器、空气冷凝器等,定期进行排污处理。

8、开机及停机时应检查各阀门开关位置是否正确。

9、经常擦拭设备以保持清沽,不得留有有无及水滴。

10、各种仪表应按期送检。

11、作好每班工作记录。

维修工作制度

1、医用高压氧舱设备的维修必须委托具有维修保养资格的部门对其进行保养、维修。

维修工作要尽量保持设备的完整性。

2.、维修时,带电设备一定要先切断电源,并挂上警示标志,以防他人合闸。

带电作业时,除选用合适的安全工具外,并由一人监护,一人工作。

3、拆卸压力容器时,一定要先行卸压,防止伤人事故。

加压舱系统需维修时,一定要在病人出舱后,方可进行。

4、机器设备安装完毕后,须反复试机。

试机前,应清理好场地;试机时,要有专业人员在场。

大修后的空气压缩机还要进行磨合运行。

5、机器设备大检修时,对调整或更化的器材、零件,改换的项目等,均应详细记录,作为本单位高压氧治疗设备的技术档案资料。

六、定期报检制度

1、根据质量管理监督部门的规定进行定期报检,提前一个月报检。

2、在氧舱进行维修、改造后,重新报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七、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1、建立氧舱设备技术档案,包括氧舱完工图纸,制造资料(焊接、耐压检验、质量合格证、安全阀的调试等)安装资料。

2、使用维修、改装更新等原始资料应详细记录入档,为中修、大修及正确操作、保养作科学依据。

八、培训教育制度

1.氧舱工作人员除具有相应的学历外,必须经高压氧培训班的学习,持上岗证上岗。

2.氧舱技术人员要具有中等专业或中等机电专业以上学历,参加氧舱设备技术培训

班学习并取得氧舱操作上岗证。

3.定期参加!

地区组织的压力容器安全法规及有关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4.有计划的组织业务学斗,了解新设备、新仪器、学习有关国家新的标准、法规、规程,并定期进行技术考核。

九、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为积极预防、妥善处理高压氧舱安全事故,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其它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规定,安全事故发生后应按下列程序报告。

一、氧舱发生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

二、科室领导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特种设备主管职能科室,要求查明事故位置和简要原因,上报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领导组,组长下达应急救援预案处置的指令,同时通知领导组成员迅速赶往事故现场。

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外,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与事故种类相关的有关安全职能部门。

三、医用高压氧舱发生安全事故后,应当根据事故的类别、性质严格按阳泉市第二人民医院《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规定的事故报告程序报告。

同时科室应当立即做到:

1、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2、严格保护事故现场;

3、及时报告;

四、事故报告程序

1、事故发生后,不论何种情况,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或逐级报告科室负责人直至院领导。

2、院领导接到事故报告及伤亡人数后,应立即报行政上管局及质量技术监督局。

3、发生伤亡人数事故应立即组织抢险,并保护事故现场。

五、事故报告的内容方式

1、事故的基本内容包括,事故设备的基本情况,发生事故的部门,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伤亡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伤害程度及事故简要经过和l原闪。

2、事故报告方式可用电话、电传或其它快速方式。

3、事故报告要准确及时。

十、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总则

1、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特种设备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医院在用特种设备事故造成的损失,保证人员生命安全,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指导思想。

遵循预防为主,常抓不懈的方针,和自行处理与社会力量处置相结合的原则,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2、本预案为阳泉市第二人人民医院本院区域内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程序和组织原则。

本预案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要求,确定特种设备使用科室为本院特种设备事故抢险救援手斗室。

3、本预案所称特种设备事故,是指在本院区域内使用特种设备的科室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人身安全和财物损失的事故,包括以下的事故:

3.1蒸汽锅炉爆炸事故;

3.2高压消毒设备爆炸事故;

3.3医用高压氧舱爆炸事故;

3.4货物升降起重机设备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

3.5压力容器(含固定、移动式如氧气瓶、二氧化碳气瓶、液化气瓶)泄漏、爆炸事故;

3.6压力管道泄漏、爆炸事故。

4、事故类型及可能造成的灾害分析

4.1一般事故,是指无人员伤亡,设备损坏不能正常运行,且直接经济损失50对元以下的设备事故。

4.2严重事故,是指造成死亡工1--2人,或者受伤19人(含19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以及无人员伤亡的设备爆炸事故。

4.3重大事故,是指造成死亡3-9人,或者受伤20-49人,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上500万元己以下的设备事故。

4.4特大事故,是指造成死亡10~29人,或者受伤50-99人,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含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设备事故。

4.5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死亡30人(含30人)以上,或者受伤(包括急性中毒,下同)100人(含10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含1000万元)以上的设备事故。

5、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应当贯彻统一领导、专业分工、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6、各特手中设备使用科室,应当建立严格的特种设备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理责任制,切实履行各自职责,积极配合处理事故应急抢险救援工作,保证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应急处理机构和职责

1、成立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领导组,由主管院长任组长,副院长任副组长,成员科室为医院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器械科、保卫科、总务科、药剂科;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总务科或器械科。

所有成员必须保证24小时通信畅通。

2、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领导组职责:

2.1负责本"预案"的编制与修订。

2.2组建应急预案救援专业队伍,并组织实施和演练。

2.3检查督促做重大事故的预防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2.4组织指挥特种设备使用科室对特种设备事故现场应急抢险救援工作,控制事故蔓延和扩大。

2.5核实现场人员伤亡和损失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抢险救援工作及事故应急处理的进展情况。

2.6落实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部署的有关抢险救援措施。

3、组长的主要职责

3.1负责召集、协调各有关科室和特种设备使用科室的f3~场负责人研究现场救援方案,制定具体救援措施。

3.2负责指挥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4、副组长的职责:

负责组织实施具体抢险救援措施工作。

5、各成员科室及使用科室负责人职责:

5.1、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现场的断电、断水、断气等,切断危险源等紧急事项,联系质检、消防部门等,尽一切可能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5.2、协助总指挥负责事故抢险,人员撤离,事故报警情况通报等事故处置工作;

5.3、协助总指挥负责设备抢险,抢修的现场指挥;

5.4、协助总指挥负责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5.5、事故结束后,协助事故调查工作。

6、各成员科室任务分工

6.1办公室提供事故救援信息向社会如实公告事故发生、发展和救援情况。

6.2医务科、护理部负责组织救护队现场救护,指挥伤员转送,全力抢救伤员。

6.3保卫科负责组织事故现场的安全警戒、人员疏散、交通管制、受害人员营救、火灾扑救、现场及周围区域治安秩序维护。

6.4器械科负责组织医疗器械、卫生材料的供应,并对事故所涉及的特种设备提出救援技术措施。

6.5总务科负责组织负责救援物资的供应、保障救援的通信畅通,并对事故所涉及的特种设备提出救援技术措施。

6.6药剂科负责组织药品供应。

三、预防与应急措施

1、特种设备的使用科室,应当根据本规定和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制度职责。

2.特种设备使用科室制度、职责应包括以下内容:

2.1本科室的特种设备数量、安装位置分布情况;

2.2操作人员守则,安全操作规程和在日常运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可引发事故的故障类型、征兆、应对措施;

2.3制定相应的设备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的职责。

2.4维修保养制度、定期报验制度、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3、货物升降起重设备和医用高压氧舱设备必须委托具有维修保养资陆的部门对其进行保养、维修。

4.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容易引发事故的特种设备列为危险监控设备,依法实行重点监控。

锅炉房、供应室、手术室、药库、高压氧胎治疗主、氧气供应站等科主使用的及其它容易引发群死群伤事故的特种设备均列入危险监控设备范围。

5、各使用科室应根据本科室设备的特点和应急救援方案的规定,配备必要的设备、工具、救援物品等物资储备。

6、各使用科室应定期组织本科室的事故应急处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和应急演习。

7、使用科室应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日常性维修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按照有关规定要求按期安排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验。

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后,使用手斗室应当及时报告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8、事故报告程序与现场保护

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事故科室应当立即做到:

8.1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8.2严格保护事故现场,

8.3及时报告:

8.3.1事故报告程序

8.3.1.1事故发生后,不论何种情况,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或逐级报告科室负责人直至院领导。

8.3.1.2院领导接到事故报告及伤亡人数后,应立即报当地政府及质量技术监督局。

8.3.1.3发生伤亡人数事故应立即组织抢险,并保护事故现场。

8.3.2事故报告的内容方式

8.3.2.1事故的基本内容包括,事故设备的基本情况,发生事故的部门,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伤亡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伤害程度及事故简要经过和原因。

8.3.2.2事故报告方式可用电话、电传或其它快速方式。

8.3.2.3事故报告要准确及时。

四、应急响应

1、一般事故响应程序及处置规定

若发生一般事故,由特种设备使用科室所属部门启动一般应急处置预案,当事故有可能引发重大事故或特别重大事故时,应及时向|工级汇报。

2.重大事故响应程序及处置规定

若发生重大事故,应采取以下应急救援措施:

2.1最早发现者应立即采取措施,切断事故源,并向科室领导报告。

2.2科室领导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特种设备主管职能科室,要求查明事故位置和简要原因,上报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领导组,组长下达应急救援预案处置的指令,同时通知领导组成员迅速赶往事故现场。

2.3领导组迅速向上级机关及质量技术监督局报告。

2.4特种设备使用科室及主管科室应迅速查明事故原因,若泄露着火等事故,能通过切断介质等紧急处理措施消除事故的,则应立即处理,若事故不能控制的,应向领导组报告,并提出救援的具体措施意见。

2.5救援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应听从组长的命令,开展抢险救援工作,若有必要则需穿好个人防护服等用品。

2.6领导组成员在现场的,应根据事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救援人员立即开展救援工作,若事故扩大无法自救,应紧急请求社会帮助。

2.7事故发生主管部门,应迅速查明事故部位和范围,视能否控制,迅速通知相关部门负责人执行,并视情况根据领导组决定通知扩散区域或指导采取简易有效的保护措施。

2.8安全保卫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负责治安和交通指挥,组织纠察,在事故现场周围设岗,划分禁区,设立警戒线,并进行巡查。

2.9抢险抢修队伍达到事故现场后,根据指挥部下达的指令,迅速进行设备抢修,控制事故扩大。

2.10医疗救护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应立即救护伤员,并迅速送往相关临床科室抢救。

2.11当事故得到控制时,应立即成立由主管领导、职能部门领导及事故科室领导参加的事故调查小组,调查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成立设备抢修小组。

3、特别重大事故响应程序及处百规定

特别重大事故是灾难性的,一且发生,响应程序如下:

3.1最早发现者,主即报告特种设备事故的;急救援领导组,出组长及时上报上级领导及政府部门。

3.2各成员科主按职责划分,听从总指挥(组长)的命令,迅速组织全体员工进行伤员救助,组织现场人员撒到安全地带。

3.3若发生大型爆炸事故,在抢险自救的同时,必须在第一时间向消防部门报警。

3.4若伤亡严重,险情难以控制,总指挥应及时争取社会救援。

五、应急响应终结

应急响应终结后,应认真进行下述工作:

1、事故科室及时如实地收集、汇总事故情况,并向领导组递交应急事件及应急处理过程的全部有关信息、事故调查报告及应急汇总报告。

2、领导组组织评审会,对《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在事故处理中的可操作性及存在问题进行评审,及时修改完善《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六、《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有关规定和管理制度

为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准确和有条不紊的处理事故,尽可能减少事故伤亡及财产损失,平时必须做好紧急救援的准备工作,落实岗位责任制和各项制度。

1、应急救援领导组机构人员,每年初根据人员变化进行调整,确保救援组织人员的落实。

2、成员科室按照分工做好应急物资器材的准备,指定专人保管,定期检查保养。

3、定期进行救援训练和学习。

4、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检查制度,年底进行应急救援工作总结评比并表彰奖励。

七、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人员通讯录

组长:

姓名:

XXX(职务)

电话:

XXXXXX(宅电?

办电)

手机:

XXXXXXXXXXX

副组长:

XXXX(XXX)

XXXXX(XX)

XXXXXXXXX

XXX(XXX)

XXXX(XX)

XXXXXXXXXX

成员:

姓名:

XX职务:

XXXX电话:

XXXXX

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