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培训说明生物.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19650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培训说明生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培训说明生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培训说明生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培训说明生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培训说明生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培训说明生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培训说明生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培训说明生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培训说明生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培训说明生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培训说明生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培训说明生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培训说明生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培训说明生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培训说明生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培训说明生物.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培训说明生物.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培训说明生物.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培训说明生物.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培训说明生物.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培训说明生物.docx

《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培训说明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培训说明生物.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培训说明生物.docx

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培训说明生物

2017年度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

生物

实验一:

用显微镜观察单子叶植物茎横切片(6分)

实验器材准备:

1.确保显微镜的镜头清洁,成像清晰,镜筒无自行下降现象,反光镜无固定不稳现象。

实验前显微镜设置的状态:

显微镜要对好光,视野明亮,物镜镜头与载物台约保持2cm的距离。

每个学生考试前教师要注意检查。

桌面最好有固定光源,以便于观察。

2.玻片可放在培养皿中。

准备纱布和擦镜纸作为备用,以便玻片和镜头不清洁时擦拭玻片和镜头。

评分说明:

1.安放玻片,2分。

将玻片正面朝上轻放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玻片的两端。

玻片放反扣1分、不压扣1分。

2.调焦,2分。

缓缓下降镜筒,直到物镜镜头接近玻片。

物镜下降时,眼睛必须从侧面看着物镜下降,不从侧面看着物镜下降扣1分,玻片被压碎扣1分。

3.观察,2分。

一只眼注视目镜,另一只眼睁开,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至视野中出现物像,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另一只眼闭上扣1分,观察不到物像扣1分。

调焦过程可以重复,直到观察到清晰的物像,是否使用细准焦螺旋不作为扣分点。

对物像的清晰程度,考虑到每个人眼睛焦距的差异不作过高要求。

4.整理器材。

取下玻片,放回原处,将显微镜恢复到实验前状态,物镜镜头距载物台的距离不作过高要求。

实验二:

认识显微镜的结构(6分)

实验器材准备:

制作①②③④⑤⑥六个标签,用标签在显微镜上标示出6个结构。

考试时由学生依次说出各个标签所指示结构的名称。

标签最好用不干胶贴制作以便随时调换。

考试时标签的顺序最好经常调换。

注意标示的结构要明确清晰,使学生很容易看到。

评分说明:

说错一个结构扣1分。

实验三:

探究种子中是否含有淀粉(6分)

实验器材准备:

1.浸泡过的玉米种子(够半天的用量)放入烧杯(100mL)中,加水保持湿润。

2.稀碘液放入棕色的滴瓶(带滴管)中,贴上标签。

蓝墨水放入透明的滴瓶(带滴管)中,贴上标签(用于干扰)。

3.其他:

准备托盘(规格为20cm×26cm左右),将单面刀片、镊子、培养皿、小木板等放在托盘中。

评分说明:

1.设计并实施实验,3分。

将玉米种子放在小木板上,用刀片将其纵向切开,直接在实验台上切的扣1分。

将一滴碘液滴在种子的纵切面上,观察颜色变化,选错染液或不滴加染液扣2分。

2.展示实验现象,汇报结果,3分。

将实验现象给老师过目,说出实验原理、现象和结论:

淀粉遇碘变蓝,1分。

在玉米种子的切面上滴加碘液,部分变蓝,1分,说明玉米种子中含有淀粉,1分。

叙述应完整准确。

3.整理器材。

将用过的玉米种子放入污物杯,其他实验器材复位。

实验四:

观察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6分)

实验器材准备:

1.菜豆种子容易解剖,且胚芽等结构清晰。

掌握好浸泡时间,可实验前1-2天浸泡,放入冰箱冷藏室中备用。

2.考试前,将浸泡好的菜豆(够半天的用量)放入烧杯(100mL)中,加水保持湿润。

3.其他:

单面刀片、镊子、解剖针、培养皿。

4.准备托盘(规格为20cm×26cm左右),将培养皿、镊子、解剖针等放在托盘中。

评分说明:

1.解剖种子,1分。

可用手直接将种皮剥去,分开两片合拢着的子叶。

也可用刀片在种皮上划一个小口,用镊子将种皮剥去,方法不作要求,有此过程即可。

(种子剥碎的可重新换材料,不扣分。

不剥去种皮,直接将种子分成两半的扣1分。

2.用解剖针指出种皮及胚的各部分结构,5分。

应指出种皮、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指错一个结构扣1分。

3.整理器材:

将解剖过的种子放入污物杯,其他实验器材复位。

实验五:

制作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6分)

实验器材准备:

1.番茄可一切两半放在培养皿中,每半天更换一次。

2.载玻片(2片左右)、盖玻片(5片左右)放入培养皿中。

吸水纸放到纸杯中,学生用时自己抽取,至少放够半天的用量。

3.清水放入透明的滴瓶(带滴管)中,贴上标签。

4.其他:

纱布、镊子、解剖针。

5.准备托盘(规格为20cm×26cm左右),将滴瓶、培养皿、纱布、镊子、解剖针、番茄等放在托盘中。

评分说明:

1.准备,2分。

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有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的动作即可,不擦拭的扣1分。

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清水,不滴的扣1分。

2.取材,2分。

用解剖针挑取少许番茄果肉,把番茄果肉均匀的涂抹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

挑取的不是果肉的扣1分,没有涂抹动作扣1分。

3.盖盖玻片,2分。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未用镊子夹盖玻片扣1分,盖玻片直接平放扣1分。

可用吸水纸将多余的清水吸干。

4.整理器材:

将番茄放回原处,将用过的载玻片和盖玻片洗净放回原处(有清洗的过程即可,方法不作要求,盖玻片如果出现破损不扣分)。

实验六: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16分)

实验器材准备:

1.确保显微镜的镜头清洁,成像清晰,镜筒无自行下降现象,反光镜无固定不稳现象。

实验前显微镜设置的状态:

目镜已安装好,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转换器上两个物镜位于通光孔两侧,镜筒降到最低处。

每场学生考试前教师要注意检查。

桌面最好有固定光源,以便于对光和观察。

实验前显微镜应放在实验台一角。

2.稀碘液的浓度要配置好,浓度太低染色效果不好,影响实验结果,实验前要检测染色效果。

3.洋葱鳞片叶可切成细长条,放入小烧杯中。

清水放入透明的滴瓶(带滴管)中,贴上标签。

稀碘液放入棕色的滴瓶(带滴管)中,贴上标签。

4.载玻片(2片左右)、盖玻片(5片左右)放入培养皿中。

吸水纸放到纸杯中,学生用时自己抽取,至少放够半天的用量。

5.其他:

单面刀片、纱布、镊子、解剖针、小块木板、擦镜纸、污物杯。

6.准备托盘(规格为20cm×26cm左右),将滴瓶、培养皿、纱布、镊子、解剖针、小块木板、吸水纸、洋葱等放在托盘中。

评分说明:

1.准备和取材,3分。

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有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的动作即可,不擦拭的扣1分。

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清水,不滴或错滴成稀碘液等的扣1分。

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上划“井”字,用镊子撕取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把撕取的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可用镊子和解剖针或只用镊子将表皮展平,材料超出盖玻片或明显折叠扣1分。

2.盖盖玻片,2分。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未用镊子夹盖玻片扣1分,盖玻片直接平放扣1分。

3.染色,1分。

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染色过程可重复2-3次,最后可用吸水纸将多余的染液吸干。

不染色或方法错误(如将盖玻片揭起来滴加染液等)扣1分。

4.取镜与安放,1分。

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距实验台边缘约7cm。

取放显微镜时,考虑到学生中有左撇子的情况,不强调左右手,单手取镜扣1分。

显微镜放置的位置不易准确评判不作扣分点。

5.对光,3分。

上升镜筒,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扳物镜转动扣1分,用高倍镜对光的扣1分,对光或观察时另一只眼闭上扣1分。

6.安放玻片,2分。

将玻片正面朝上轻放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玻片的两端。

玻片放反扣1分、不压扣1分。

7.调焦,2分。

缓缓下降镜筒,直到物镜接近玻片。

物镜下降时,眼睛必须从侧面看着物镜下降。

一只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至视野中出现物像,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不从侧面看着物镜下降扣1分、玻片被压碎扣1分。

调焦过程可以重复,直到观察到清晰的物像,是否使用细准焦螺旋不作为扣分点。

8.观察,2分。

视野昏暗扣1分,只要观察到表皮细胞物像即可,看不到物像的扣1分。

考虑到每个人眼睛焦距的差异,对物像的清晰程度、染色程度、是否有气泡等不作要求。

9.整理器材。

用过的洋葱、吸水纸等放入污物杯,载玻片和盖玻片洗净放回原处(有清洗的过程即可,方法不作要求,盖玻片如果出现破损不扣分),显微镜恢复到实验前状态。

实验七:

制作叶片的下表皮细胞临时装片(6分)

实验器材准备:

1.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植物叶片,如菠菜叶、蚕豆叶等。

2.清水放入透明的滴瓶(带滴管)中,贴上标签。

3.载玻片(2片左右)、盖玻片(5片左右)放入培养皿中。

吸水纸放到纸杯中,学生用时自己抽取,至少放够半天的用量。

4.其他:

纱布、镊子、解剖针、污物杯。

5.准备托盘(规格为20cm×26cm左右),将滴瓶、培养皿、纱布、镊子、解剖针等放在托盘中。

评分说明:

1.准备,2分。

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有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的动作即可,不擦拭的扣1分。

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清水,不滴的扣1分。

2.取材,2分。

取一片植物叶片,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相对捏紧叶片,斜向用力,撕开叶片,用镊子取一小块下表皮(或直接用镊子撕取一块叶片的下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展平。

取上表皮的扣1分,材料超出盖玻片或明显折叠扣1分。

3.盖盖玻片,2分。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未用镊子夹盖玻片扣1分,盖玻片直接平放扣1分。

可用吸水纸将多余的清水吸干。

4.整理器材:

将用过的叶片等放入污物杯,载玻片和盖玻片洗净放回原处(有清洗的过程即可,方法不作要求,盖玻片如果出现破损不扣分)。

实验八:

显微镜的对光(6分)

实验器材准备:

确保显微镜的镜头清洁,成像清晰,镜筒无自行下降现象,反光镜无固定不稳现象。

桌面最好有固定光源,以便于对光。

实验前显微镜设置的状态:

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放置在实验台的一角,目镜安装好,最小光圈对准通光孔,转换器上两个物镜位于通光孔两侧,镜筒降到最低处,反光镜的位置不作要求。

评分说明:

1.取镜与安放,1分。

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中央略偏左,距实验台边缘约7cm。

取放显微镜时,考虑到学生中有左撇子的情况,不强调左右手,单手取镜扣1分。

显微镜放置的位置不易准确评判不作扣分点。

2.对光,5分。

转动遮光器使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否则扣1分。

上升镜筒,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扳物镜转动扣1分,用高倍镜对光扣1分。

一只眼注视目镜,另一只眼睁开,另一只眼闭上扣1分,同时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视野昏暗扣1分。

3.整理器材。

转动遮光器使最小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位于通光孔两侧,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降到最低处,显微镜放回原处。

实验九: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6分)

实验器材准备:

显微镜,需要安装低倍和高倍两个物镜镜头。

准备两个或两个以上目镜镜头,考试期间由监考老师随时更换。

评分说明:

1.指认并说出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指错一个扣1分。

2.分别写出目镜和两个物镜的放大倍数,写错一个扣1分。

3.计算出该台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计算错误扣1分。

实验十:

制作酵母菌临时装片(6分)

实验器材准备:

1.制备酵母菌培养液。

将100mL清水倒入锥形瓶中,加入5g蔗糖,用酒精灯煮沸后冷却。

将2-3g酵母粉倒入蔗糖溶液中,制成酵母菌培养液。

酵母菌培养液放入透明的滴瓶(带滴管)中,贴上标签。

2.载玻片(2片左右)、盖玻片(5片左右)放入培养皿中。

吸水纸放到纸杯中,学生用时自己抽取,至少放够半天的用量。

3.其他:

纱布、镊子、稀碘液(或亚甲基蓝)。

4.准备托盘(规格为20cm×26cm左右),将滴瓶、培养皿、纱布、镊子、吸水纸等放在托盘中。

评分说明:

1.准备,1分。

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有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的动作即可,不擦拭的扣1分。

2.取材,1分。

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酵母菌培养液,不滴的扣1分。

3.盖盖玻片,2分。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未用镊子夹盖玻片扣1分,盖玻片直接平放扣1分。

可用吸水纸将多余的清水吸干。

4.染色,1分。

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染色过程可重复2-3次,最后可用吸水纸将多余的染液吸干。

不染色或方法错误(如将盖玻片揭起来滴加染液等)扣1分。

5.推测,1分。

配制酵母菌培养液时,需添加蔗糖等营养物质,由此可以推测酵母菌细胞结构中没有叶绿体。

写错扣1分。

6.整理器材:

将用过的载玻片和盖玻片洗净放回原处(有清洗的过程即可,方法不作要求,盖玻片如果出现破损不扣分)。

实验十一:

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充足的空气(6分)

实验器材准备:

1.大豆或玉米种子100粒放入烧杯(200mL)中备用。

种子选取完整、粒大饱满的,提前半天浸泡备用。

2.两个200mL烧杯,分别贴上标签甲、乙。

另准备一100mL烧杯,盛放清水。

3.其他:

准备托盘(规格为20cm×26cm左右),将烧杯、镊子、滴管等放在托盘中。

评分说明:

1.设计并实施实验,3分。

各取不少于10粒且数量相等的种子平铺在两个烧杯底部,每个烧杯中种子数量少于10粒扣1分,两个烧杯中种子数量不相等扣1分。

将清水分别加入两个烧杯。

一个加入适量水;另一个加入过量的水,能使种子完全淹没在水中。

加入的水量应合适,两个烧杯中的水量应有明显差别,两个烧杯中水量都较多或两个烧杯中水量均较少扣1分。

2.分析实验,向老师指示出该实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水适量的为对照组,水过量的为实验组,指示错误扣1分。

在保证温度适宜且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该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空气。

填写空气或充足的空气均给分,填写错误扣1分。

3.预期结果。

预期哪一组种子会萌发,并向老师汇报。

水适量的组会萌发,回答错误扣1分。

4.整理器材。

将用过的种子放回原处(如果将种子扔掉不扣分),水倒入水池中,其他实验器材复位。

实验十二:

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16分)

实验器材准备:

1.确保显微镜的镜头清洁,成像清晰,镜筒无自行下降现象,反光镜无固定不稳现象。

实验前显微镜设置的状态:

目镜已安装好(建议使用16倍目镜镜头),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转换器上两个物镜位于通光孔两侧,镜筒降到最低处。

每场学生考试前教师要注意检查。

桌面最好有固定光源,以便于对光和观察。

实验前显微镜应放在实验台一角。

2.生理盐水浓度要准确,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

稀碘液的浓度要配置好,浓度太低染色效果不好,影响实验结果,实验前要检测染色效果。

3.生理盐水放入透明的滴瓶(带滴管)中,贴上标签。

稀碘液放入棕色的滴瓶(带滴管)中,贴上标签。

4.消毒牙签:

要准备一端尖,一端钝的。

可整包或整盒放在实验台上,由学生自己取用。

吸水纸放在纸杯中,学生用时自己抽取,至少放够半天的用量。

5.载玻片(2片左右)、盖玻片(5片左右)放入培养皿中。

6.其他:

纱布、镊子、一次性杯子、擦镜纸、污物杯。

7.为学生准备漱口用水。

8.准备托盘(规格为20cm×26cm左右),将滴瓶、培养皿、纱布、镊子、吸水纸、消毒牙签、一次性杯子放在托盘中。

评分说明:

1.准备和取材,3分。

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有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的动作即可,不擦拭的扣1分。

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生理盐水,不滴或错滴成稀碘液等的扣1分。

清水漱口后,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刮几下,不漱口或刮取部位错误的扣1分。

2.盖盖玻片,2分。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未用镊子夹盖玻片扣1分,盖玻片直接平放扣1分。

3.染色,1分。

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染色过程可重复2-3次,最后可用吸水纸将多余的染液吸干。

不染色或方法错误(如将盖玻片揭起来滴加染液等)扣1分。

4.取镜与安放,1分。

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距实验台边缘约7cm。

取放显微镜时,考虑到学生中有左撇子的情况,不强调左右手,单手取镜扣1分。

显微镜放置的位置不易准确评判不作扣分点。

5.对光,3分。

上升镜筒,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扳物镜转动扣1分,用高倍镜对光的扣1分,对光或观察时另一只眼闭上扣1分。

6.安放玻片,2分。

将玻片正面朝上轻放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玻片的两端。

玻片放反扣1分、不压扣1分。

7.调焦,2分。

缓缓下降镜筒,直到物镜接近玻片。

物镜下降时,眼睛必须从侧面看着物镜下降。

一只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至视野中出现物像,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不从侧面看着物镜下降扣1分、玻片被压碎扣1分。

调焦过程可以重复,直到观察到清晰的物像,是否使用细准焦螺旋不作为扣分点。

8.观察,2分。

视野昏暗扣1分,只要观察到细胞物像即可,看不到物像的扣1分。

考虑到每个人眼睛焦距的差异,对物像的清晰程度、染色程度、是否有气泡等不作要求。

9.整理器材。

将用过的牙签、吸水纸、一次性杯子等放入污物杯,载玻片和盖玻片洗净放回原处(有清洗的过程即可,方法不作要求,盖玻片如果出现破损不扣分),显微镜恢复到实验前状态。

实验十三: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6分)

实验器材准备:

1.生理盐水浓度要准确,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

稀碘液的浓度要配置好,浓度太低染色效果不好,影响实验结果。

2.生理盐水放入透明的滴瓶(带滴管)中,贴上标签。

稀碘液放入棕色的滴瓶(带滴管)中,贴上标签。

3.消毒牙签:

要准备一端尖,一端钝的。

可整包或整盒放在实验台上,由学生自己取用。

4.载玻片(2片左右)、盖玻片(5片左右)放入培养皿中。

吸水纸放在纸杯中,学生用时自己抽取,至少放够半天的用量。

5.其他:

纱布、镊子、一次性杯子。

6.为学生准备漱口用水。

7.准备托盘(规格为20cm×26cm左右),将滴瓶、培养皿、纱布、镊子、吸水纸、消毒牙签、一次性杯子等放在托盘中。

评分说明:

1.准备,2分。

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有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的动作即可,不擦拭的扣1分。

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生理盐水,不滴的扣1分。

2.取材,1分。

清水漱口后,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刮几下,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

不漱口或刮取部位错误的扣1分。

3.盖盖玻片,2分。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未用镊子夹盖玻片扣1分,盖玻片直接平放扣1分。

4.染色,1分。

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染色过程可重复2-3次,最后可用吸水纸将多余的染液吸干。

不染色或方法错误(如将盖玻片揭起来滴加染液等)扣1分。

5.整理器材。

将用过的牙签、吸水纸、一次性杯子等放入污物杯,载玻片和盖玻片洗净放回原处,有清洗的过程即可,方法不作要求,盖玻片如果出现破损不扣分。

实验十四:

观察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6分)

实验器材准备:

1.菜豆种子容易解剖,且胚芽等结构清晰。

掌握好浸泡时间,可实验前1-2天浸泡,放入冰箱冷藏室中备用。

2.考试前,将浸泡好的菜豆(够半天的用量)放入烧杯(100ml)中,加水保持湿润。

3.其他:

单面刀片、镊子、解剖针、培养皿。

4.准备托盘(规格为20cm×26cm左右),将培养皿、镊子、解剖针等放在托盘中。

评分说明:

1.解剖种子,1分。

可用手直接将种皮剥去,分开两片合拢着的子叶。

也可用刀片在种皮上划一个小口,用镊子将种皮剥去,方法不作要求,有此过程即可。

(种子剥碎的可重新换材料,不扣分。

不剥去种皮,直接将种子分成两半的扣1分。

2.用解剖针指出种皮及胚的各部分结构,5分。

应指出种皮、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指错一个结构扣1分。

3.整理器材:

将解剖过的种子放入污物杯,其他实验器材复位。

实验十五:

探究种子中是否含有无机盐(6分)

实验器材准备:

1.小麦种子可放在培养皿内,用水浸软,但水不要过多过湿,以便于扎取。

解剖针的尖端保证尖锐。

2.其他:

准备托盘(规格为20cm×26cm左右),将镊子、酒精灯、火柴等放在托盘中。

评分说明:

1.设计并实施实验,3分。

取一粒浸软的小麦种子,扎在解剖针的尖端1分,直接在实验台上扎的扣1分。

点燃酒精灯,把种子放在火焰上燃烧,直到剩下一些不再燃烧的灰烬为止,未将种子燃烧彻底的扣1分。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否则扣1分。

2.展示实验现象,汇报结果,3分。

说出实验原理、现象和结论:

无机盐不能燃烧,1分。

种子燃烧后剩下的灰烬为无机盐,1分;说明种子中含有无机盐,1分。

叙述应完整准确。

3.整理器材:

将用过的种子和火柴放入污物杯,其他实验器材复位。

实验十六:

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6分)

实验器材准备:

1.稀碘液的浓度要配置好,浓度太低染色效果不好,影响实验结果,实验前要检测染色效果。

2.洋葱鳞片叶可切成细长条,放入小烧杯中。

清水放入透明的滴瓶(带滴管)中,贴上标签。

稀碘液放入棕色的滴瓶(带滴管)中,贴上标签。

3.载玻片(2片左右)、盖玻片(5片左右)放入培养皿中。

吸水纸放到纸杯中,学生用时自己抽取,至少放够半天的用量。

4.其他:

纱布、单面刀片、镊子、解剖针、小块木板、污物杯。

5.准备托盘(规格为20cm×26cm左右),将滴瓶、培养皿、纱布、镊子、解剖针、小块木板、吸水纸、洋葱等放在托盘中。

评分说明:

1.准备,2分。

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有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的动作即可,不擦拭的扣1分。

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清水,不滴或错滴成稀碘液等的扣1分。

2.取材,1分。

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上划“井”字,用镊子撕取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把撕取的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可用镊子和解剖针或只用镊子将表皮展平,材料超出盖玻片或明显折叠扣1分。

3.盖盖玻片,2分。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未用镊子夹盖玻片扣1分,盖玻片直接平放扣1分。

4.染色,1分。

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染色过程可重复2-3次,最后可用吸水纸将多余的染液吸干。

不染色或方法错误(如将盖玻片揭起来滴加染液等)扣1分。

5.整理器材:

将用过的洋葱、吸水纸等放入污物杯,载玻片和盖玻片洗净放回原处(有清洗的过程即可,方法不作要求,盖玻片如果出现破损不扣分)。

实验十七:

用显微镜观察青霉装片(6分)

实验器材准备:

1.确保显微镜的镜头清洁,成像清晰,镜筒无自行下降现象,反光镜无固定不稳现象。

实验前显微镜设置的状态:

显微镜要对好光,视野明亮,物镜镜头与载物台约保持2cm的距离。

每个学生考试前教师要注意检查。

桌面最好有固定光源,以便于观察。

2.玻片可放在培养皿中。

准备纱布和擦镜纸作为备用,以便玻片和镜头不清洁时擦拭玻片和镜头。

评分说明:

1.安放玻片,2分。

将玻片正面朝上轻放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玻片的两端。

玻片放反扣1分、不压扣1分。

2.调焦,2分。

缓缓下降镜筒,直到物镜镜头接近玻片。

物镜下降时,眼睛必须从侧面看着物镜下降,不从侧面看着物镜下降扣1分,玻片被压碎扣1分。

3.观察,2分。

一只眼注视目镜,另一只眼睁开,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至视野中出现物像,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另一只眼闭上扣1分,观察不到物像扣1分。

调焦过程可以重复,直到观察到清晰的物像,是否使用细准焦螺旋不作为扣分点。

对物像的清晰程度,考虑到每个人眼睛焦距的差异不作过高要求。

4.整理器材。

取下玻片,放回原处,将显微镜恢复到实验前状态,物镜镜头距载物台的距离不作过高要求。

实验十八:

用显微镜观察番茄果肉细胞(16分)

实验器材准备:

1.确保显微镜的镜头清洁,成像清晰,镜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