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20728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x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x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结构的把握和语言的品味,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并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马克思作为伟人的人格魅力。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马克思在海格特公园的坟墓图片,简单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

板书课题:

从题目中能否看出文章的体裁和表达方法?

从讲话二字知道是演讲词,因此是以议论为主;从墓前二字可以知道这是悼念马克思的悼词,所以有记叙和抒情。

恩格斯写了马克思什么贡献?

二师生探究第三~六自然段,教师可用下列问题引导。

(注意:

以下设计的所有问题都要教师试教学进程而定,不是每个问题都要扔给学生。

马克思的贡献是什么?

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一般规律,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剩余价值,还有其他领域的发现。

如果教师还想从语言点方面多让学生探讨可使用下面三道题,如果不用可以不用考虑。

1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为什么要用达尔文的发现作比较?

2马克思还发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这里的还起了什么作用?

发现这个特殊的运动规律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3为什么还要概述其他领域的发现?

4马克思为什么能有这么多发现?

你可以做到吗?

参考答案:

1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人民先解决吃饭问题,才能谈到其它。

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不仅是指物质决定精神,而且包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而这个顺序在过去却是做得相反的。

这个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所以要用达尔文的发现作比较。

2还在这儿表明围绕马克思的丰功伟绩这个中心,把文章的意思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由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规律的发现让那些一直在黑暗中摸索的经济学家(他们看不清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和社会主义批评家们(他们诅咒资本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一下子豁然开朗了。

这一鲜明的对比,说明了马克思这一发现有着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3他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很多,而且都不是肤浅的,都有独到的发现,表明马克思作为一位科学家研究的领域的广度和深度,与马克思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相呼应。

4马克思的发现是他近30年呕心沥血,忍受着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贫困、疾病、丧子、亡妻、嫉恨、诽谤的折磨以及大量艰苦的研究才获得的成果。

正如马克思自己说的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这样的人实在是伟大的。

小结:

三个段落,围绕马克思的科学理论作者高度精确地概括了这个方面的丰功伟绩。

板书:

赞其功

三师生探究第二部分第二层(第六~七自然段)。

下列练习可做引导。

1马克思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主要的究竟指什么?

2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这句话的作用。

3第七段中第一次说明了什么?

4马克思做了哪些改造社会的工作?

参考答案:

1主要的是指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也就是说,就马克思伟大的理论创造而言,他的革命实践使他的理论有了生命力。

这里的主要的、首先,表明马克思的功绩是无与伦比的。

因为理论只有付诸实践,这个理论才是鲜活的。

2这句话是过渡句。

它既承上又启下。

承上是说:

由于马克思做理论的目的是追求科学在历史上的推动作用,表明他从事科学研究的崇高目的就是为了指导革命实践,所以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但这句话又是下文的论题,即他的革命实践印证了他理论的真实性,以及它对待科学的严肃态度和执着的追求,证明他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3第一次表明马克思亲身参加的伟大的革命实践,同他的理论创造一样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这是因为马克思不仅热烈地向群众宣传自己的科学理论(办、编小册子),而且顽强地领导着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最后卓有成效地创立了伟士的国际工人协会引导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了国际政治斗争的舞台,使无产阶级从自发斗争的阶级进步到自为的阶级。

4马克思参加了摧毁旧世界和创立新世界的伟大革命实践。

板书:

赞其功

四探究第二部分第三层(第八自然段)。

用下列练习引导。

1怎样理解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

2马克思逝世,整个欧洲和美洲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这与各国政府和资产者对他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这说明了什么?

3马克思有如此大的贡献,他的为人是否专横跋扈?

参考答案:

1无论性质怎样的政府,也无论什么资产者派别,都毫不例外地疯狂地嫉恨他,恶毒地诬蔑他。

马克思对此毫不在意,当作蛛丝轻轻抹去,表明马克思对敌人的极端蔑视的大无畏的人格精神和他追求自己理想的执着。

2这个对照说明马克思是无产阶级不可替代的导师,同时也说明他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真理,能给各国资产者以致命的打击,是资产者不可抗拒的敌人。

3不是,他没有私敌。

私敌是指以我为中心,以我的利害区分敌友,这是剥削阶级个人主义的一种表现。

马克思没有这样的敌人,说明他不存私念。

他是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全力以赴地与形形色色的敌对分子作斗争,因而他有许多敌人。

这些敌人都是无产阶级的敌人。

这个评价含蓄深刻,高度赞颂了马克思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伟大的人格魅力。

板书:

颂其德

五探究文章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

1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这是本文的结论,也是抒情的高潮。

正因为马克思在他的一生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如此卓越的贡献,所以在恩格斯看来,他的逝世将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后果呢?

不可估量的损失。

六探究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

依次抽出第一自然段中下列词语:

下午两点三刻,最、还、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同时依次撤换第一、二两自然段中的下列词语:

第一自然段中的停止思想,换成的心脏停止跳动,第二自然段中的第二个对于换成和,不可估量换成巨大,空白换成严重情况。

要求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改后文段,要求学生对照课文,仔细思考,逐一说明删去的词语为什么不能删去?

用来替代的词语为什么不能替代?

参考答案:

下午两点三刻:

写明具体时刻,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恩格斯来讲,对于整个世界来讲是多么的非同寻常,在这一时刻恩格斯没有在马克思身旁,终生的所挚友就这样静静地走了,恩格斯抱憾终生。

这一时刻更是令世人万分悲痛和无法忘记的。

最:

在这里是程度副词,突出了马克思在哲学界的无与伦比的地位。

还:

流露出在马克思临终时未能陪伴在他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的感情。

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破折号表示补充说明)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感情上的悲痛;同时也表明了马克思遗容的安详。

第一自然段中不用心脏停止跳动,而用停止思想,这不单是一般的因感情上的需要而用的讳饰的手法,而是为了突出马克思的伟大,因为他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

他的逝世,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失去了最睿智的、最重要的领袖

第二自然段用两个对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突出了马克思的杰出贡献;同时,表明了从两个方面领起下文的内容。

不用巨大,而用不可估量(无法估计和衡量),因为后者程度最高,强调了马克思逝世的损失之大。

不用严重情况,而用空白,因为前者内容宽泛,而后者则说明了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地位是没有人可以取代的,这是对马克思最确切的评价。

板书:

述其哀

指导朗读第一部分:

要求体会文章用词的精确,深沉的哀悼情调。

语速:

低沉、缓慢。

先由学生各自朗读,然后指名朗读,酌情指导。

请仔细体味课文中体现出马克思的精神:

思考一切,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等等。

七、作业:

要求:

假设自己来到马克思的墓前,以一位当代中国中学生的身份,站在今天的时代高度,联系中国现实,谈谈自己对马克思人格、学说看法。

课外阅读列宁文章《卡尔马克思》。

板书设计:

恩格斯

述哀不可估量的损失

歌功发现参加

颂德永垂不朽

推荐课外读物:

马克思17岁时所作: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的自白》(瓦奇金)

《马克思秘史》(沙叶新)

《回忆马克思恩格斯》(保尔拉法格等)

列宁《卡尔马克思》

教案点评:

1本文选取典型材料为论据,以严谨的结构论证论点的写作方法,层层推进,言简意赅,是议论文阅读训练的好教材,可以师生共同探究,教师设计几个问题作引导,只对重点、难点作适当讲授。

2本文是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和抒情的悼词,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对重要段落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章中蕴涵的强烈的情感。

教案示例2

恩格斯

教学目的:

这是一篇极富思想养料和人文精神的课文。

我首先应根据其本身的语文因素引导学生理解其结构特和语言风格,但决不能仅止于此。

剖析其结构和语言外壳的目的,是为了把握其思想内核,并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今天的中国和他们自己的人生。

具体说来,我力图充分挖掘本课的语文教育因素以达到如下目的:

1.开启思想闸门。

马克思不迷信权威、思考一切的思维品质,他伟大的创新精神,他重视实践并认为一切科学理论都必须根据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而发展的求实精神,无疑应该成为今天跨世纪中学生的精神养料。

2.进行人格熏陶。

马克思所以能为人类作出巨大的贡献,首先是他在青年时代其就立志为人类工作,并且具有目标始终如一的顽强意志。

我力求能让学生由衷地感到:

也许我们一时还难以完全理解马克思的不朽学说,但我们完全应该而且也可以学习他伟大的人格!

3.感受时代脉搏。

不能让学生觉得他们是在学一篇外国文言文,而应在分析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联系当今中国的改革实践,让学生深深感到我们今天改革的每一步推进都是对马克思学说的真正发展,也是对马克思最好的纪念。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结构的把握和语言的品味,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并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1.学生如果不适应这种研讨式的教学风格而出现启而不发的状况怎么引导?

2.放手让学生质疑研讨,如果出现一些我事前无法预料的思维火花时,我又如何驾驭课堂(既尊重学生的思考又不影响教学的节奏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今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180周年,由此引出话题:

调查:

读过《共产党宣言》的同学请举手。

(美国高中生的必读书。

卡尔马克思(1818-1883)是饮誉世界的思想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他以毕生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影响了20世纪的人类生活,并将继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2.提示学生:

以马克思精神学习这篇关于马克思的文章。

您喜爱的座右铭?

思考一切。

这是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和女儿的一次对话。

这充分反映了作为思想家、科学家和革命家的马克思一贯的性格,那就是独立思考。

这种独立思考精神,是马克思伟大创造精神的起点,也是我们今天每一位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可贵品质。

今天,我们应该以独立思考的精神来研究探讨这篇著名的文章。

学生、教师、作者平等对话。

二、朗读一遍课文(或快速默读课文),就其结构和语言思考提问(或写成纸条)。

三、师生研讨:

(以下只是可供选择的教学内容,而不是教学程序。

具体的教学步骤将以现场学生的思维状况随机而定。

[假设一]

学生问:

为什么恩格斯要说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引导:

不仅仅是婉语突出其思想家而且伟大(为什么?

)试从文中找出体现马克思思想贡献(理论贡献)的语句(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最伟大的的贡献是不是思想贡献?

(注意这样一句:

但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那么,什么是主要的呢?

对文中有关马克思伟大实践的论述(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在恩格斯看来,这两方面的贡献,那个更重要?

为什么?

(从语言入手:

远不是最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展示结构提纲。

⊙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一生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理论贡献:

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物质第一,精神第二。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

剩余价值

其他许多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实践贡献:

出版进步报纸和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

在巴黎等地各组织中的工作

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其中最伟大的贡献是什么?

(创立国际工人协会)

⊙恩格斯对这些贡献的评价有何不同?

(根据关键词)

如果让马克思来评价自己,他会认为自己的最重要的成就是什么?

(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因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为什么把最伟大的贡献排在最后?

(衬托)

⊙作者在总体评价马克思的功绩时,说的是对于战斗着的欧美无产阶级,对于历史学科,即先说实践后说理论,可是为什么在文章主体部分,作者论述时却先谈理论后谈实践?

展示结构提纲。

[假设二]学生问:

为什么文章的最后一句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要用一个将字?

引导:

这是充满信心的预见和憧憬当时,共产主义运动还刚刚兴起恩格斯一个将字,便说明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必将蓬勃发展为什么会如此充满信心?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因为马克思的理论是科学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的科学贡献究竟有哪些?

(在文中找有关内容)从发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恩格斯对这些贡献的评价有何不同?

(根据关键词)为什么把最伟大的贡献排在最后?

(衬托)作者在总体评价马克思的功绩时,说的是对于战斗着的欧美无产阶级,对于历史学科,即先说实践后说理论,可是为什么在文章主体部分,作者论述时却先谈理论后谈实践?

展示结构提纲。

[假设三]学生问:

怎么理解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

这句话?

引导:

仅仅是表现马克思的蔑视和大无畏气概吗?

你的特点?

目标始终如一。

(《马克思自白》)(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它的重负所压倒)比起马克思的宏伟目标,其他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

请从文中找出马克思为了自己的目标,做了多少事?

从理论贡献到实践指导分析关键词语展示结构提纲。

[假设四]如果学生不提问,或所提问题不涉及教学重点,那么,教师适时提出问题。

拟提问题(不全讲,根据情况选择提出):

⊙为什么恩格斯要说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怎么理解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

这句话?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它的重负所压倒)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为何要加一个将字?

⊙如何理解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注意这样一句: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这说明了什么?

(任何科学理论,贵在创新和发展。

⊙作者在总体评价马克思的功绩时,说的是对于战斗着的欧美无产阶级,对于历史学科,即先说实践后说理论,可是为什么在文章主体部分,作者论述时却先谈理论后谈实践?

说明:

以上问题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理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发表独到见解。

●结构提纲(根据课堂教学情况适时展示)

第一部分:

描述马克思的逝世

第二部分:

评价马克思的功绩

1.不可估量的损失(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

2.革命理论

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

许多领域有独到发现

3.革命实践

注重实践

参加实践

第三部分:

论述马克思的影响

敌人:

驱逐他,诽谤他,诅咒他

战友:

尊敬他,爱戴他,悼念他

第四部分:

预见马克思的不朽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课文中体现出马克思的精神:

思考一切,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等等。

对于今天中学生来讲,特别应该学习马克思志向高远的精神: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

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它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够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17岁时所作: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三)课外作文:

《在马克思墓前的思考》(随笔)

要求:

假设自己来到马克思的墓前,以一位当代中国中学生的身份,站在今天的时代高度,联系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事业,对马克思人格、学说及其命运提出自己的思考。

(不必面面俱到,侧重一点即可。

教案示例3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本文论述的严密的逻辑性,了解各段落之间的紧密联系。

2.把握重点语句,掌握关键词语。

3.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二、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论述的严密的逻辑性,了解各段落之间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难点:

把握重点句群、语句,掌握关键词语。

四、课型:

自读课

五、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

六、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解题,把握全文结构,分析3、4、5段。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检查预习。

课前要求学生结合书下注解并参考《世界历史》第二册第八章《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认真预习课文,做〔思考和练习〕第一题;课上通过对预习情况的检查,重点落实以下知识:

1.词语:

悼(do)词不可估量

纷繁芜(w)杂豁(hu)然开朗

肤(fū)浅衷(zhōng)心喜悦

卓(zhuō)有成效嫉(j)恨

诽谤(fěibng)诅咒(zǔzhu)

给(jǐ)予答复诬(wǖ)蔑

2.常识:

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生于德国,1883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3月17日葬于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

本文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在马克思的葬礼上用英语发表的讲话。

二、简介悼词的一般要求。

悼词一般分为四个部分:

1.介绍去世者的姓名、去世时间、地点、原因、享年等。

2.介绍去世者的简历。

3.颂扬去世者的主要业绩和主要的优秀品质等,肯定其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

4.给去世者以综合评价,寄托哀思,并慰问去世者家属。

三、让学生听本文的朗诵录音,并结合悼词的一般要求,思考本文的段落划分。

由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1段为第一部分,交代马克思逝世时的情况;第2至第8段为第二部分,评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和影响;第9段为第三部分,表达对马克思的悼念之情。

四、分析第二部分结构。

提问

(1):

马克思在哪些方面有伟大贡献?

第二部分中有没有关于这一点的概括性语句?

若有,该句在本部分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

在第二部分,恩格斯对马克思有科学家和革命家两个评价性称谓,表明马克思的贡献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

这一点在第2段中有明确而概括的语句来说明,即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其中,第一个对于,突出了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在无产阶级实际斗争中的领导作用,领起下文第7段;第二个对于,则突出了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杰出成就,领起下文第3、4、5段。

提问

(2):

①第二部分第6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②第8段首句正因为这样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①:

承上启下。

明确②:

第8段首句正因为这样的这样紧承第7段列举的马克思所参加的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第8段内容又是在叙述这些活动对马克思的影响,因此第8段应与第7段结合在一起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

五、讲解第3、4、5段。

提问

(1):

①第3段中简单事实后的冒号所领起的内容是什么?

②简单事实的内容与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中的规律是什么关系③如何理解这一规律?

④为什么要用达尔文的发现作比较?

明确①:

冒号领起的内容应到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明确②: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是单句,规律是此单句宾语的中心语;简单事实的内容是由六个分句构成的复句来说明的。

这个复句是对简单事实的解说,也是对单句宾语规律的进一步复指。

总起来说,这是个比较特殊的复杂单句。

明确③:

了解了复句中各分句间的层次关系便理解了这个规律。

[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

(状语前置,类比,突出了马克思这一发现的伟大历史意义,状语的提前)

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

//①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②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③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④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⑤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⑥而不是象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画线所标,是一个多重复句充当宾语,划出来的两层均为解正关系)

所以领起③④⑤⑥句。

因而领起⑤⑥句。

这六个分句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概括。

马克思第一次正确解决了存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指出物质资料的生产不仅是人类历史的起点,而且也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力量。

从而建立了正确的唯物史观,纠正了以往的唯心史观。

恩格斯仅用六个分句便将马克思的学说讲述得清楚明白,显示出他那高度的理论水平和概括能力。

提问

(2):

①第4段中不仅如此的此指的是什么?

②第5段中一生能有这样两个发现指的是哪两个发现?

③哪些重点句概括马克思作为科学家的伟大贡献?

明确①:

不仅如此的此即指代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由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又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即剩余价值学说,使文章内容又推进一层。

不仅如此是由一般向特殊的过渡和深入。

明确②: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指代的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个发现。

这句话是对3、4段的概括。

由两个发现过渡到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是由点到面的概括。

表明了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其研究领域之广(每一个领域),钻研之深(不是肤浅地研究),价值之大(都有独到的发现)。

如果天才如郭沫若所说,有直线型和球型两种的话,马克思该属于第三种,因为他既有直线型的精深,又有球型的广博,是二者兼而有之的天才。

明确③:

概括马克思在历史科学方面的伟大贡献的是:

他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剩余价值学说;作为科学家,他还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