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设施施工企业建造师及技术人员消防知识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22435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91 大小:11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设施施工企业建造师及技术人员消防知识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1页
消防设施施工企业建造师及技术人员消防知识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1页
消防设施施工企业建造师及技术人员消防知识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1页
消防设施施工企业建造师及技术人员消防知识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1页
消防设施施工企业建造师及技术人员消防知识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1页
消防设施施工企业建造师及技术人员消防知识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1页
消防设施施工企业建造师及技术人员消防知识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1页
消防设施施工企业建造师及技术人员消防知识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1页
消防设施施工企业建造师及技术人员消防知识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1页
消防设施施工企业建造师及技术人员消防知识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1页
消防设施施工企业建造师及技术人员消防知识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1页
消防设施施工企业建造师及技术人员消防知识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1页
消防设施施工企业建造师及技术人员消防知识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1页
消防设施施工企业建造师及技术人员消防知识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1页
消防设施施工企业建造师及技术人员消防知识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1页
消防设施施工企业建造师及技术人员消防知识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1页
消防设施施工企业建造师及技术人员消防知识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1页
消防设施施工企业建造师及技术人员消防知识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1页
消防设施施工企业建造师及技术人员消防知识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1页
消防设施施工企业建造师及技术人员消防知识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91页
亲,该文档总共19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防设施施工企业建造师及技术人员消防知识3.docx

《消防设施施工企业建造师及技术人员消防知识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设施施工企业建造师及技术人员消防知识3.docx(19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消防设施施工企业建造师及技术人员消防知识3.docx

消防设施施工企业建造师及技术人员消防知识3

消防设施施工企业建造师及技术人员消防知识

第三套

一、单选

1、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D的现象,称为燃烧。

A.火焰、发光B.发光、发烟

C.火焰、发烟D.火焰、发光和(或)发烟

2、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必要条件是C。

A.可燃物、助燃物、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B.可燃物、氧气、引火源

C.可燃物、氧化剂、引火源

D.助燃物、温度、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3、近代链式反应理论认为:

燃烧时一种自由基的链式反应,其反应机理大致可分为D三个阶段。

A.链引发、链催化、链终止

B.链分解、链传递、链活化

C.链引发、链催化、链还原

D.链引发、链传递、链终止

4、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都称为C。

A.助燃物B.还原剂

C.可燃物D.燃烧产物

5、与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为A,也称为氧化剂。

A.助燃物B.引火源

C.可燃物D.燃烧产物

6、下列物质中,C不可作为氧化剂。

A.氧气B.氯气

C.氢气D.氟气

7、大多数物质的燃烧时一种A的化学氧化过程。

A.放热B.吸热

C.聚合D.热量不变

8、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的区别在于是否存在D。

A.可燃物浓度B.氧气含量

C.点火能量D.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9、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发生的A现象。

A.物理B.化学

C.氧化D.还原

10、一般碳氢化合物的气体或蒸气在氧含量低于B时不能维持燃烧。

A.16.4%B.15%

C.18%D.20%

11、下列物质中,C一旦受热后能自动释放出氧,不需外部助燃物就可发生燃烧。

A.氯酸钾B.硝酸铵

C.赛璐珞D.环氧乙烷

12、液体或在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活在称为B火灾。

A.A类B.B类

C.C类D.D类

13、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A类火灾的是A。

A.纸张B.钾

C.石蜡D.沥青

14、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B类火灾的是D。

A.麻制品B.煤气

C.木材D.原油

15、液化石油气火灾属于C火灾。

A.A类B.B类

C.C类D.D类

16、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C。

A.一氧化碳和水蒸气B.乙炔

C.丙烷、丁烷、丙烯、丁烯D.甲烷

17、C类火灾指A火灾。

A.气体B.液体

C.固体D.金属

18、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D类火灾的是D。

A.木材B.汽油

C.煤气D.钾

19、下列选项中,D是化学灭火方法。

A.隔离法B.窒息法

C.冷却法D.抑制法

20、窒息法灭火的主要灭火机理是C。

A.减少可燃物B.降低温度

C.降低氧浓度D.降低燃点

21、泡沫灭火剂灭火的主要机理是A。

A.降低温度、降低氧浓度B.抑制链式反应

C.减少可燃物D.稀释可燃物

22、干粉灭火剂灭火的主要机理是C。

A.降低氧浓度B.降低温度

C.抑制链式反应和降低氧浓度D.降低氧浓度和降低温度

23、A主要依靠冷却和窒息作用灭火。

A.水B.干粉灭火剂

C.沙土D.卤代烷灭火剂

24、七氟丙烷灭火剂主要依靠D灭火。

A.降低温度B.降低氧浓度

C.稀释可燃物D.破坏和制止链式反应

25、卤代烷灭火剂主要依靠D灭火。

A.降低温度B.降低氧浓度

C.稀释可燃物D.破坏和制止链式反应

26、IG541灭火剂主要依靠B灭火。

A.降低温度B.降低氧浓度

C.降低燃点D.破坏和制止链式反应

27、二氧化碳灭火剂主要依靠B灭火。

A.降低温度B.降低氧浓度

C.降低燃点D.破坏和制止链式反应

28、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机理的本质是A。

A.物理作用B.化学反应

C.抑制链式反应D.物理作用和化学反应

29、下列物质中,除C外的气体可用于降低氧浓度进行窒息灭火。

A.二氧化碳B.氮气

C.氯气D.氩气

30、在液体表面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嫩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A。

A.闪燃B.自燃

C.燃烧D.爆燃

31、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B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称为闪点。

A.环境B.液体

C.气体混合物D.蒸气

32、C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

A.燃点B.自然点

C.闪点D.氧指数

33、在低于某液体的A温度下,就不可能点燃它上面的空气和蒸气的混合物。

A.闪点B.自然点

C.燃点D.沸点

34、液体的闪点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同系物的闪点随C的增加而升高。

A.分子含碳比率B.分子含氧量

C.分子量D.氢原子的含量

35、液体同系物的闪点随其沸点的增加而A。

A.升高B.降低

C.不变D.成比例降低

36、液体同系物中异构体的闪点A正构体的闪点。

A.低于B.高于

C.等于D.不一定低于

37、等比例的低闪点液体和高闪点液体形成的混合液,其闪点与这两种液体闪点的平均值的关系是A。

A.低于平均值B.等于平均值

38、车用汽油的闪点为-38℃,照明用煤油闪点为40℃,若将二者安1:

1的比例混合,则混合物的闪点C。

A.高于40℃B.低于-38℃

C.低于1℃D.高于1℃

39、B液体,其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属于甲类。

A.闪点<45℃B.闪点<28℃

C.闪点≤45℃D.闪点≤28℃

40、B的液体,其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属于乙类。

A.闪点<28℃B.28℃≤闪点<60℃

C.闪点=60℃D.闪点>60℃

41、D的液体,其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属于丙类。

A.闪点28℃B.闪点=28℃

C.28℃≤闪点<60℃D.闪点>60℃

42、下列物质中,B的闪点小于28℃。

A.丁醇B.甲醇

C.煤油D.柴油

43、下列物质中,D的闪点大于60℃。

A.汽油B.乙醚

C.煤油D.机油

44、下列物质中,C不属于甲类火灾危险性液体。

A.苯B.丙酮

C.樟脑油D.石脑油

45、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维持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B。

A.闪点B.燃点

C.沸点D.自然点

46、燃点对于可燃固体和B的可燃液体的防火,具有实际意义。

A.闪点较低B.闪点较高

C.浓度较大D.浓度较小

47、C时燃烧的开始,且以出现为特征。

A.着火,表面炭化B.受热分解,火焰

C.着火,火焰D.闪燃,温度升高

48、下列易燃液体的闪点分别为:

乙醚-45℃,乙烯醚-30℃,乙胺-18℃,甲乙醚-37℃,按闪点划分,其火灾危险性的排列顺序为C。

A.乙胺>乙烯醚>甲乙醚>乙醚

B.乙烯醚>乙醚>甲乙醚>乙胺

C.乙醚>甲乙醚>乙烯醚>乙胺

49、初始温度对液体燃烧速度的影响是B。

A.很小的B.初始温度越高燃烧速度越快

C.初始温度越高燃烧速度越慢D.没有规律的

50、对于同一种固体物质,其比表面积对燃烧速度B。

A.没有影响B.有影响,越大越快

C.有影响,越大越慢D.影响无规律

51、根据物质燃烧的机理可知,燃烧速率最快的是B。

A.胶体B.气体

52、液体在燃烧过程中,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液体蒸气被A达到燃点而燃烧,即蒸发燃烧。

A.分解、氧化B.裂变

53、固体可燃物必须经过B,固体上方可燃气体浓度到达燃烧极限,才能持续不断地发生燃烧。

A.加热、通风、蒸发B.受热、蒸发、热分解

C.受热、热分解D.热分解、蒸发

54、沸溢性油品是指含水并在燃烧时可产生热波作用的油品,这类油品含水率一般为C。

A.0.1%-2.0%B.0.3%-2.0%

C.0.3%-4.0%D.2.0%-6.0%

55、一般来讲,A的燃烧较为简单。

A.气体B.液体

C.固体D.含碳物体

56、在可燃气体的燃烧方式中,B往往造成爆炸,也称爆炸式燃烧或动力燃烧。

A.扩散燃烧B.预混燃烧

C.分解燃烧D.蒸发燃烧

57、管道、容器泄漏口已发生的气体物质燃烧,天然气井口发生井喷燃烧均属于A。

A.扩散燃烧B.预混燃烧

C.表面燃烧D.蒸发燃烧

58、物质无可见光的缓慢燃烧,通常产生烟和温度升高的现象,称为C。

A.闪燃B.自燃

C.阴燃D.爆燃

59、阴燃是A的一种燃烧方式。

A.固体B.液体

C.气体D.固体、液体、气体

60、下列物质中,B可能发生阴燃。

A.塑料B.煤

C.橡胶D.蜡烛

61、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发生的D变化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自燃燃烧起来的现象称为自燃。

A.物理、化学B.化学、生物

C.物理、生物D.生物、物理、化学

62、从物质燃烧的过程来堪,物质能够发生自燃的条件是A。

A.物质氧化的放热速率大于散热速率

B.物质氧化的放热速率小于散热速率

C.物质氧化的放热速率等于散热速率

D.物质氧化的放热速率小于或等于散热速率

63、固体可燃物颗粒C,比表面积,自然点越低。

A.越粗,越大B.越粗,越小

C.约细,越大D.约细,越小

64、下列物质中,B可能因吸附生热发生自燃。

A.锯末B.活性炭

C.金属硫化物D.硝化棉

65、油棉纱、黄磷发生自燃的方式是B。

A.分解生热B.氧化生热

C.聚合生热D.发酵生热

66、硝化棉、赛璐珞发生自燃的方式是A。

A.分解生热B.氧化生热

C.吸附生热D.发酵生热

67、在一定环境下,稻草、树叶发生自燃的方式是D。

A.分解生热B.氧化生热

C.聚合生热D.发酵生热

68、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材料在C混合气中,进行有焰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浓度称为氧指数。

A.空气B.氧气、空气

C.氧气、氮气D.氮气、空气

69、D是衡量可燃谷底物质燃烧难易程度的主要参数。

A.燃点B.自然点

C.闪点D.氧指数

70、下列物质的氧指数分别为:

聚乙烯17.4,聚氯乙烯46、聚氟乙烯22.6,氯丁橡胶26,上述4种物质中最难燃烧的是B。

A.聚乙烯B.聚氯乙烯

C.聚氟乙烯D.氯丁橡胶

71、对于建筑物中使用的窗帘、幕布、家具包布等装饰用纺织品,若材料燃烧性能为B1级,则氧指数应大于或等于D。

A.22B.26

C.27D.32

72、可燃固体生产和储存的火灾危险性为C。

A.甲类B.乙类

C.丙类D.丁类

73、下列物质中,B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属于甲类。

A.蚁酸B.二硫化碳

C.氨气D.氟气

74、下列物质中,A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属于乙类。

A.镁粉B.钾

C.动物油D.过氧化钠

75、下列物质中,C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属于丙类。

A.氧气B.松节油

C.蜡D.漂白粉

76、助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属于B类。

A.甲B.乙

C.丙D.丁

77、铁、铜的燃烧属于C。

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D.阴燃

78、木材、棉花的燃烧属于B。

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D.阴燃

79、硫、沥青的燃烧属于A。

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D.阴燃

80、木炭、焦炭的燃烧属于C。

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D.阴燃

81、如采用冷却灭火,对于木材燃烧必须将其冷却到A之下时,燃烧才会终止。

A.燃点B.闪点

C.自燃点D.沸点

82、如采用冷却灭火,对于汽油燃烧必须将其冷却到B之下时,燃烧才会终止。

A.燃点B.闪点

C.自燃点D.沸点

83、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气体,其爆炸下限B。

A.≤10%B.<10%

C.≥10%D.>10%

84、生产和存储物品的火灾危险性为乙类气体,其爆炸下限C。

A.≤10%B.<10%

C.≥10%D.>13%

85、在确定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时,使用、生产、储存C≥10%的气体为乙类。

A.爆炸极限B.爆炸上限

C.爆炸下限D.燃烧上限

86、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者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D。

A.爆震B.燃烧

C.轰燃D.爆炸

87、因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产大量气体和高温而发生的爆炸,称为B。

A.物理爆炸B.化学爆炸

C.粉尘爆炸D.核爆炸

88、D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称为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

A.易燃气体、水蒸气或粉尘B.可燃气体、水蒸气

C.易燃气体、水蒸气D.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

89、气体、蒸气的爆炸极限,通常以C表示。

A.浓度百分比B.质量百分比

C.体积百分比D.温度

90、爆炸温度极限D。

A.只有上限,没有下限B.只有下限,没有上限

C.没有上、下限之分D.有下限、上限之分

91、浓度高于爆炸上限的混合气体遇火源B。

A.可燃可爆B.不燃不爆

C.可燃不爆D.不燃可爆

92、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当含氧量增加时,爆炸下限B,爆炸上限,危险性增大。

A.上升,降低B.降低,上升

C.降低,降低D.上升,上升

93、充装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容器管径越小,爆炸极限A。

A.上下限之间范围越小B.上下限之间范围越大

C.上限越高D.下限越低

94、煤气的爆炸极限是B。

A.1%-5%B.4.5%-40%

C.15%-39.5%D.37.5%-46.5%

95、液化石油气的爆炸极限是A。

A.1.9%-33%B.4.5%-40%

C.5.3%-15%D.4.1%-74.2%

96、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浓度下限是B。

A.2.0%B.4.1%

C.4.7%D.5.0%

97、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的主要区别在于A。

A.爆炸发生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有无变化

B.释放能量多少不同

C.能否直接造成火灾

D.爆炸的威力不同

98、分成爆炸属于B。

A.物理爆炸B.化学爆炸

C.气体爆炸D.蒸气爆炸

99、粉尘爆炸的条件之一是粉尘必须具有C。

A.相当大的体积B.相当大的粒径

C.相当大的比表面积D.相当小的比表面积

100、A是粉尘爆炸的最大特点。

A.连续性爆炸B.较大压力持续时间较短

C.爆炸压力上升较快D.爆炸所需点火能量小

101、颗粒度大于A的粉尘一般无爆炸危险性。

A.10-3cmB.10-4cm

C.10-5cmD.10-6cm

102、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明火发生的爆炸,属于B。

A.物理爆炸B.化学爆炸

C.核爆炸D.蒸气爆炸

103、爆炸浓度下限是评定A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依据。

A.气体B.液体

C.固体D.气体、液体、固体

104、液体的爆炸温度下限就是该液体的B。

A.自燃点B.闪点

C.燃点D.沸点

105、物质爆炸极限范围越窄,其爆炸危险性C。

A.越大B.不变

C.越小D.与其无关

106、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中加入惰性气体,爆炸极限范围B。

A.增大B.缩小

C.不变D.忽大忽小

107、爆炸性混合物,当C时,爆炸放出的热量最多,产生的压力最大。

A.处于爆炸浓度下限

B.处于爆炸浓度上限

C.可燃物质的浓度增加到稍高于化学计量浓度

D.可燃物质的浓度远远超过化学计量浓度

108、明火焰是比较强的火源,火焰温度在C℃之间,它可以点燃一般的可燃物质。

A.200-800B.700-2000

C.500-800D.800-1200

109、烟头中心火焰温度一般为C℃。

A.500-600B.600-700

C.700-800D.800-900

110、气体可燃物形成的火焰由A组成。

A.内焰,外焰B.焰心,内焰

C.外焰、焰心D.焰心、内焰、外焰

111、醇类物质燃烧时,通常具有透明的B火焰。

A.红色B.蓝色

C.紫色D.橘色

112、D燃烧时,通常具有橘色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

A.醚类物质B.醇类物质

C.甲烷D.液态烃类物质

113、A的可燃物燃烧时,发出不显光(光暗或呈浅蓝色光)的火焰。

A.含氧量在50%以上B.含氧量在50%以下

C.含碳量在60%以下D.含碳量在60%以上

114、根据燃烧产物中含有一定量的A,可判别碳在空气不足的条件发生不完全燃烧。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

C.水蒸气D.甲烷

115、下列物质中,A是单质的燃烧产物。

A.五氧化二磷B.氯化氢

C.光气D.氰化氢

116、下列关于化合物的燃烧产物描述中,正确的是C。

A.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完全燃烧产物

B.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不然全燃烧产物

C.一些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除生成完全燃烧产物外,还会生成不完全燃烧产物

D.以上均不正确

117、下列物质中,B是最典型的不完全燃烧产物。

A.水蒸气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D.氰化氢

118、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其燃烧产物为C。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

C.水蒸气D.氮气

119、合成高分子材料完全燃烧后会产生D等有毒或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

A.碳、氢、硫的氧化物

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水蒸气、甲酸及某些可燃气体

D.氯化氢、氮氧化物、氰化氢

120、统计资料表明,C是造成火灾中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

A.火烧B.高热

C.吸入毒性气体D.脱水

121、许多物质的燃烧产物具有毒性,在火灾死亡人员中,有C左右时由于中毒或窒息死亡的。

A.20%B.60%

C.80%D.95%

122、C是火灾中致死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毒性在于对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高亲和性,阻碍人体血液中氧气的输送,引起头疼、虚脱、神志不清等症状。

A.二氧化碳B.二氧化氮

C.一氧化碳D.氰化氢

123、燃烧产物之一的A,在有些火场中浓度可达15%,它主要的生理作用是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烟气吸入量增加。

A.二氧化碳B.二氧化氮

C.一氧化碳D.氰化氢

124、烟气在建筑物内沿垂直方向流动时,流速大约是C。

A.1m/sB.2m/s

C.3-4m/sD.6m/s以上

125、控制可燃物是防火防爆的措施之一,其原理是A。

A.破坏燃烧爆炸的基础

B.破坏燃烧爆炸的助燃条件

C.破坏燃烧的激发能源

D.不使新的燃烧爆炸的基础

126、隔绝空气是防火防爆的措施之一,其原理是B。

A.破坏燃烧爆炸的基础

B.破坏燃烧爆炸的助燃条件

C.破坏燃烧的激发能源

D.不使新的燃烧条件形成,防止火势扩大

127、消除引火源的防火防爆的措施之一,其原理是C。

A.破坏燃烧爆炸的基础

B.破坏燃烧爆炸的助燃条件

C.破坏燃烧的激发能源

D.不使新的燃烧条件形成,防止火势扩大

128、阻止火势蔓延是防火防爆的措施之一,其原理是D。

A.破坏燃烧爆炸的基础

B.破坏燃烧爆炸的助燃条件

C.破坏燃烧的激发能源

D.不使新的燃烧条件形成,防止火势扩大

129、火灾中,关闭有关阀门,切断流向着火区的可燃气体和液体通道的灭火方法。

A

A.隔离法B.窒息法

C.冷却法D.抑制法

130、充惰性气体保护生产或储运燃烧爆炸危险的容器、设备,其基本原理和措施是B。

A.控制可燃物,破坏燃烧爆炸的基础

B.隔绝空气,破坏燃烧爆炸的助燃条件

C.消除引火源,破坏燃烧的激发能源

D阻止火势蔓延,不使新的燃烧条件形成

131、用不燃或难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属于防火防爆基本措施中的C。

A.隔绝空气B.消除引火源

C.控制可燃物D.阻止火势蔓延

132、防止撞击火星和控制摩擦生热属于防火防爆基本措施中的B。

A.隔绝空气B.消除引火源

C.控制可燃物D.阻止火势蔓延

133、留足防火间距、设置防火分隔属于防火防爆基本措施中的D。

A.隔绝空气B.消除引火源

C.控制可燃物D.阻止火势蔓延

134、阻止或隔绝新鲜空气进行燃烧区,稀释或降低燃烧区的氧浓度属于C灭火的原理。

A.隔离法B.冷却法

C.窒息法D.抑制法

135、使着火物与未着火物隔离,防止扩大燃烧范围属于A灭火的原理。

A.隔离法B.冷却法

C.窒息法D.抑制法

136、通过干扰抑制自由基,中断燃烧的链式反应属于D灭火的原理。

A.隔离法B.冷却法

C.窒息法D.抑制法

137、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于燃点之下属于B灭火的原理。

A.隔离法B.冷却法

C.窒息法D.抑制法

138、在灭火过程中,拆除毗连的可燃建(构)筑物属于A灭火。

A.隔离法B.冷却法

C.窒息法D.抑制法

139、封闭着火的空间进行灭火属于C灭火。

A.隔离法B.冷却法

C.窒息法D.抑制法

140、火场上不间断向着火物附近的未燃烧物喷水降温属于B灭火。

A.隔离法B.冷却法

C.窒息法D.抑制法

141、下列选项中,用于挡烟阻火和冷却分隔物的消防系统是D。

A.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B.干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C.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D.水幕系统

142、铁路车站、码头、机场的中转仓库其室外消火栓用水量可按相应耐火等级的C库确定。

A.甲类B.乙类

C.丙类D.丁类

143、夏季盛装易燃液体的桶常出现鼓桶现象,其原因是B。

A.易燃液体变质B.易燃液体受热膨胀

C.桶体本身质量不好D.人为原因

144、易燃液体储罐区构筑防火堤的作用是A。

A.防止液体外流和火灾蔓延B.阻止罐区无关人员进

C.防止罐体倒塌D.阻止小动物进罐区

145、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当气体蒸气比空气重时,电气线路应在较高处敷设或D。

A.接地保护B.穿铝管保护

C.穿锌管保护D.直接埋地

146、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的基本防爆型式主要有C种。

A.7B.8

C.9D.10

147、II类主题增安型冰具有正压型部件T4组的防爆标志是A。

A.ExepIIT4B.ExpeIIT4

C.ExedIIT4D.ExiaIIT4

148、IIB类隔爆型T3组的防爆标志是B。

A.ExpIIBT3B.ExdIIBT3

C.ExeIIBT3D.ExdIIBT3

149、车用汽油,按最大试验安全间隙或最小点燃电流分级属IIA级,按引燃温度分组属T3,其固定式灯具在1区应选用防爆性能不低于D型灯具。

A.ExeIIAT3B.ExdIIAT2

C.ExdIIAT1D.ExdIIAT3

150、II类爆炸性气体按引燃温度的高低分组,分为D。

A.T1、T2、T3

B.T1、T2、T3、T4

C.T1、T2、T3、T4、T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