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第30.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1223812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1.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第30.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第30.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第30.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第30.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第30.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第30.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0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第30.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0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第30.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0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第30.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0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第30.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第30.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第30.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第30.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第30.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第30.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第30.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第30.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第30.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第30.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第30.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2页
亲,该文档总共10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第30.ppt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第30.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第30.ppt(10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第30.ppt

第30课时通过激素的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回扣基础要点一、激素调节的发现、概念和作用特点及方式,必备知识梳理,1.发现,沃泰默观点:

胰腺分泌胰液只受调节,斯他林和贝利斯,假设:

在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实验:

提取液静脉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稀盐酸,小肠,混合,研磨,注入,神经,胰液素,促,盐酸,黏膜,2.概念:

由(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

3.特点:

(1)微量和;

(2)通过运输;(3)作用于、。

挖掘教材P29图2-13的信息解读

(1)激素分子运输血液循环,不通过导管。

(2)靶细胞上受体蛋白识别相应激素。

内分泌腺,高效,体液,靶器官,靶细胞,提醒

(1)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只起调节作用。

(2)激素的本质是有机分子,功能上是信息分子。

(3)激素只是改变细胞的代谢,并不直接参与生命活动。

(4)激素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器官、细胞,但只有靶器官、靶细胞能识别并接受信息改变代谢。

4.方式:

调节,分正、负反馈调节两类。

激素之间的关系有两类: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为关系;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为关系。

反馈,拮抗,协同,二、人体内的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激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睾丸,甲状腺,胸腺,释放,生长,雌性激素,胰岛,胰高,血糖素,点拨胰腺既有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含各种消化酶;又有内分泌部胰岛分泌调节血糖的激素。

若胰管受阻,影响食物消化但不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经血液运输)。

三、激素调节实例1.血糖平衡的调节,非糖,消化吸收,氧化分解,糖原,某些氨基酸,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甲状腺,甲状腺,3.体温调节的中枢是,感受器为感受器,增加产热的激素为激素和素。

4.水平衡及调节的中枢位于,渴觉中枢在,相应激素激素,由下丘脑分泌,释放,靶器官,加强对水分。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温度,甲状腺,肾上腺,下丘脑,大脑皮层,抗利尿,神经细胞,垂体后叶,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练一练1.(2008江苏生物,22)如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激素分泌过多B.缺碘时激素和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C.图中共有3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D.垂体还能分泌与激素有相似生理效应的激素,解析分析图可知下丘脑分泌的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的为促甲状腺激素,为甲状腺激素。

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图中和箭头不存在反馈调节关系,共有2处箭头存在反馈调节关系;垂体还能分泌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一起对生长发育有着调节作用。

答案C,2.填表,答案小;大;少;多;多;少,四、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1.体液调节的概念:

激素、二氧化等,通过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是其主要内容。

化学物质,体液传送,激素调节,准确、比较局限,体液,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3.二者的关系

(1)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的调节,此种状况下,体液调节可看作调节的一个环节。

(2)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缺少甲状腺激素则患。

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呆小症,神经,构建知识网络,高频考点突破考点一血糖的平衡与调节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提醒

(1)血糖的来源有a、b、c三条途径,其中主要来源是a,即消化、吸收食物中的糖类;去路有d、e、f三条途径,其中主要去路为d,即机体细胞氧化分解葡萄糖,为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体现了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2)d过程进行的场所: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由糖类转化的某些氨基酸只能是非必需氨基酸,是通过转氨基作用形成的。

(4)若A为血糖、B为糖原,则AB中B既可为肝糖原也可为肌糖原,而BA或AB中B只能代表肝糖原。

2.血糖平衡的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提醒

(1)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

促进考点一1中d、e、f途径和血糖向细胞内转移;抑制考点一1中b、c途径。

(2)升高血糖的是胰高血糖素,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考点一1中b、c途径;肾上腺素也可升高血糖,其作用为促进考点一1中b、c途径,在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的同时,又可释放热量增加产热维持体温。

故肾上腺素在血糖调节和体温调节中都发挥作用。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互为拮抗关系,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互为协同关系。

3.糖尿病的病因、防治及检测

(1)病因:

胰岛B细胞受损伤,胰岛素分泌不足,糖代谢出现障碍。

(2)病症:

“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体重减轻。

(3)尿糖的测定方法实验组:

斐林试剂1mL+糖尿病患者尿液0.1mL蓝色砖红色沉淀。

对照组:

斐林试剂1mL+正常人尿液0.1mL蓝色无变化。

12min,加热,混匀,12min,加热,混匀,(4)曲线解读图甲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浓度曲线判断根据含量和变化波动幅度去判断,含量多而且波动幅度大的A为正常人,B为糖尿病患者。

图甲,图乙正常人和血糖异常患者的血糖浓度的曲线判断根据初始浓度和波动范围去判断,波动范围在0.81.2g/L且起点也在该范围中b为正常人;a为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c为低血糖患者。

图乙,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相对含量的变化曲线判断根据进食后曲线的波动趋势进行判断,即进食后含量增加的a为胰岛素,进食后含量减少的b为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

对位训练1.下图为人体内环境中血糖的调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激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B.、激素间既有协同作用又有拮抗作用C.激素分泌量的增加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D.图中的结构A还可分泌醛固酮调节无机盐平衡,解析据图可判断结构A为下丘脑,激素为胰岛素,激素为胰高血糖素,激素为肾上腺素,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胰岛素是降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是升血糖的激素。

答案C,2.下图表示人进食后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对含量的变化,其中两条曲线表示健康人两种激素的变化趋势,另一条曲线表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变化趋势,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解析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将使血液内胰岛素含量上升,胰高血糖素含量下降,故a为正常人进食后胰岛素含量的曲线,c为正常人进食后胰高血糖素含量的曲线,b为糖尿病患者进食后胰岛素含量的曲线;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人体血糖平衡过程中是拮抗作用。

答案D,A.曲线b表示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

B.在曲线c上升时,人体下丘脑还可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

C.曲线a表示的激素是人体内惟一能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

D.人体通过a、c激素的协同作用,可使血糖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

考点二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1.分级调节基本模型,2.实例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模型及信息解读

(1)模型,

(2)解读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垂体直接调节,垂体对甲状腺的调节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实现。

下丘脑可以通过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调节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量,实现对甲状腺的间接调节。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活动受体内甲状腺激素浓度的影响。

甲状腺激素浓度高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少,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TSH)少;反之,则多。

甲状腺激素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

若胰管受阻,影响食物消化但不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经血液运输)。

3.分级调节模型及信息解读

(1)图示,

(2)解读:

反馈分正反馈和负反馈两大类。

正反馈:

加强并偏离静息水平,如血液凝固、排尿排便、胎儿分娩、池塘污染后鱼类死亡更加剧污染等。

负反馈:

偏离后纠正回归到静息水平,生物体中更常见,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等。

对位练习3.(原创题)下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

下列与该图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寒冷会促使X分泌激素a。

B.Y除能分泌激素b外,还能分泌生长激素以及多种促激素,因而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C.缺碘地区人的血液中激素b含量低于正常值。

D.Z结构的活动只受Y结构的控制。

解析B中X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的调节枢纽;缺I甲状腺激素合成少,通过负反馈使X、Y活动加强,a、b增多,引起甲状腺肿大,同时Z除受Y的控制外,还受神经控制和“I”的影响。

答案A,4.下图表示正常哺乳动物体内多种分泌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

以下对该图中相关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激素A和B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B.图中激素C在血液中的含量能起到反馈调节的作用C.手术摘除成年小白鼠分泌图中激素C的腺体,一段时间后,该小白鼠表现为细胞氧化分解代谢增强D.图中激素C作用的靶细胞是肝脏和骨骼肌,解析图中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激素C为甲状腺激素。

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高时,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素的分泌量减少,从而调节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

手术摘除甲状腺后,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细胞氧化分解代谢减弱。

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几乎为全身所有的细胞。

答案B,考点三体温恒定的调节过程1.体温的平衡:

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动态平衡。

2.热量来源:

有机物氧化分解放能,如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3.体温调节的中枢:

下丘脑;感受器为温度感受器,分冷觉和温觉感受器。

4.体温调节的方式: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热能(体温来源),酶,ATP,5.体温调节的图解,特别提醒1.体温调节的有关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但主要是甲状腺激素。

2.“寒战”指骨骼肌不自主收缩,“起鸡皮疙瘩”指立毛肌收缩,二者都是增加产热的途径。

3.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温度感受器是感受温度变化速率的“感觉神经末梢”,它不只分布在皮肤,还广泛分布在黏膜及内脏器官中。

4.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要对这种平衡加以分析。

可以这样说,产的热多,散的热多;产的热少,散的热少。

外环境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当外环境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减少,散热也减少。

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

5.高烧不退的病人不应加盖棉被。

因为高烧不退,体温调节功能暂时丧失,加盖棉被不但不会排汗,反而影响了热量的散失。

对位训练5.(2008山东理综,3)2008年1月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

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体温下降机体耗氧量降低皮肤血管收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A.B.C.D.解析人是恒温动物,在寒冷环境中会加强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来增加产热量,同时通过收缩皮肤血管降低散热量。

D,6.成年健康小白鼠下丘脑的部分结构被破坏后,其代谢状况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如下图,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解析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下丘脑的部分结构被破坏后,小鼠不能保持体温恒定,环境温度降低,酶活性下降,代谢减弱。

D,考点四水平衡调节过程1.图示过程(说明:

“+”表示促进,“-”表示抑制),2.信息解读

(1)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

(2)神经调节:

感受器: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神经中枢:

下丘脑;渴觉中枢:

大脑皮层。

效应器:

垂体后叶。

(3)体液调节:

激素名称:

抗利尿激素;分泌部位:

下丘脑神经细胞;释放部位:

垂体后叶。

靶器官:

肾小管、集合管。

作用:

加强对水分重吸收。

结果:

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

提醒下丘脑部分神经细胞既能分泌激素,又能传导神经冲动。

对位训练7.(2008海南生物,10)给动物饮相同量的清水,与对照组动物相比,一段时间会出现尿量减少的实验动物是()A.输液不久后的动物B.患糖尿病的动物C.切除垂体的动物D.摄入过多食盐的动物解析摄入过多的食盐,会引起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调控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的排出。

D,8.“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作出了重大部署,对婴幼儿奶粉进行了三聚氰胺全国专项监督检查。

三聚氰胺在水中微溶,故婴儿食用含三聚氰胺高的奶粉可形成结石,医生建议成人大量饮水就可以排除结石。

如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B.渴觉中枢、肾小管、抗利尿激素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C,解题思路探究思维误区警示易错分析1.对激素与酶相关知识辨析不清,提醒激素和酶都不是细胞的能量物质和组成物质,有些激素作为信息分子能改变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代谢。

2.对下丘脑的功能掌握不全面

(1)下丘脑地位和功能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

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

下丘脑又是植物性神经功能十分重要的中枢。

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感受:

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传导:

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分泌:

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

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

调节:

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2)下丘脑部分调节作用如图所示:

纠正训练1.如图所示的是酶、激素、蛋白质、抗体四者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2、3分别表示激素、酶、蛋白质B.能产生4的细胞一定能产生3C.能产生3的细胞一定能产生1D.物质1都是由专门器官产生的,解析抗体都是蛋白质,大部分酶是蛋白质,一部分激素是蛋白质。

所以图中1、2、3、4分别表示激素、蛋白质、酶和抗体。

不是所有细胞都能够合成激素,激素由专门的细胞合成(动物是内分泌器官等细胞,植物是一定部位如根尖),故选项C、D均错误。

能产生激素、抗体的细胞当然能产生酶,因为激素、抗体的合成的化学反应都需要酶催化;而事实上,只要是活细胞都会产生酶(人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因为新陈代谢是生物体中全部化学变化的总称,其中的化学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

答案B,2.8岁的小明因一次意外不幸使得他的下丘脑受到损伤,可能会导致他的()睾丸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影响体温调节受到影响血糖调节受到影响水平衡的调节受到影响言语活动功能障碍A.B.C.D.解析考查下丘脑的功能。

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从而通过垂体分泌相应的促激素作用于相应的腺体。

另外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还与血糖的调节关。

D,知识综合应用重点提示通过“神经和体液对血糖、体温、水平衡过程的协调调节”的考查,提升“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典例分析下图是人体部分组织示意图,a、b、c、d代表人体不同激素,请据图回答:

(1)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兴奋只能由A传到B,而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

(2)如果人体内激素d分泌过多时,下丘脑分泌的和垂体分泌的就会减少,这是一种机制。

(3)当人处于饥饿状态时,图示中是增多,在机体内通过促进和的过程,维持机体的血糖平衡;在激素调节过程中,它和b肾上腺素(具有升血糖的作用)的关系是。

解析A和B之间形成一个突触,兴奋在经过突触时,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且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在突触上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

激素d为甲状腺激素,若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多,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这是反馈调节。

当人在饥饿时,血液中葡萄糖浓度下降,此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c增多,在机体内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来升高血糖浓度。

在血糖调节中,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能升高血糖浓度,二者的关系是协同作用。

答案

(1)神经递质只存于突触小泡中,且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或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反馈调节(或负反馈调节)(3)c胰高血糖素肝糖原的分解一些非糖物质的转化协同作用,互动探究

(1)血糖调节和体温调节中共有的激素为上图中哪种?

(2)从下丘脑垂体性腺、肾上腺、甲状腺的作用过程分析体现激素调节的什么方式?

提示

(1)b肾上腺素。

(2)分级调节。

随堂过关检测题组一血糖的平衡及调节1.如图为血糖的生理调节过程,判断错误的是(),A.血糖升高可直接刺激胰岛分泌C,从而使血糖降低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B.血糖下降刺激下丘脑,通过神经支配胰岛分泌从而使血糖上升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C.C与D表现为拮抗作用D.血糖平衡是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解析根据C能够使血糖下降,判断C是胰岛素;D能够使血糖上升,判断D是胰高血糖素。

血糖升高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体液调节。

C、D维持血糖稳定,表现为相互拮抗。

血糖下降刺激下丘脑,通过神经支配胰岛分泌D,从而使血糖上升的过程应该属于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

答案B,2.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双选)()A.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B.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D.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解析强体力劳动消耗大量能量,分解大量葡萄糖,需要不断分解糖原等加以补充,这时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大量出汗会通过机体反应来保持体内水分,与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密切相关。

AC,题组二内分泌腺及其激素的功能3.(2008海南生物,5)青蛙垂体提取液中有促进雌蛙排卵的激素,该激素作用的器官()A.甲状腺B.胰腺C.卵巢D.肾上腺解析垂体能够分泌促性腺激素,以促进性激素分泌,雌性激素可促进雌性动物卵巢成熟并维持正常的生殖功能。

C,4.甲状腺激素在恒温动物体温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当正常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时,一般不会出现()A.有机物分解加强B.O2消耗量增加C.ATP形成增多D.产热量大于散热量解析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物质氧化分解,增加产热的功能,但由于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产热量和散热量相对平衡,以确保体温的恒定,故D项错误。

D,题组三体温恒定及其调节5.张占海博士率领的中国南极科考队于2005年1月18日首次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

当他们由温暖的棚内来到寒冷的棚外时,下列生理变化与图示相符的是()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身体耗氧量的变化肾上腺素分泌量汗腺的分泌量A.B.C.D.,A,6.(2009安徽理综,30)在人体体温的神经体液调节中。

下丘脑是,调节产热活动最重要的激素是。

人在寒冷的环境下会出现寒战,这是机体通过增加产热,有利于维持体温恒定;剧烈运动后,机体降低体温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和增加散热。

体温调节中枢,甲状腺激素,骨骼肌收缩,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B.沃泰默实验其中一组对照组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定时检测,解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

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三组,其中一组为实验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将神经剔除。

斯他林和贝利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答案A,2.(2008上海生物,4)由同一器官分泌且生物效应相反的一组激素是()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B.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D.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解析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的生理功能是升高血糖浓度,两者为拮抗作用,且两者都由胰岛分泌。

A,3.(2009广东卷,17)下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1升清水及饮1升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饮清水后约1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B.饮清水后0.5h,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C.在3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D.3h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解析饮清水后,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液生长量增多,排出大量尿液从而使血浆渗透压升高;饮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基本不变,尿液生成量不会迅速增加;3h以后,通过尿量的调节,血浆渗透压及血浆总量最终恢复到初始值,尿量的曲线将重叠。

答案D,4.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B.增加、增加、减少、不变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D.增加、增加、减少、降低解析本题以恒温动物所处环境的温度变化为核心命题点,考查了恒温动物的细胞呼吸、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及酶活性的影响因素等知识点,综合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本题易错选D,但要是注意到人是恒温动物,体内酶活性不变,那就可快速排除D。

B,5.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抗利尿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仍具活性B.水盐平衡调节通过神经激素调节完成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D.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使尿量减少解析抗利尿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被分解。

A,6.下图是血糖的激素调节示意图,若以“+”“-”分别表示促进和抑制作用,则依次是()A.+,-,+,-,+,-B.+,+,+,+,-,+C.-,-,-,+,+,-D.+,+,+,+,+,+,B,7.雄性幼犬与母犬一样是蹲着排尿的,但性成熟以后便采取抬起一条后腿的排尿方式。

如果给雄性幼犬注射雄激素,会使未成年的幼犬也采取抬起一条后腿的排尿方式。

根据以上事实,可以推知()A.雄犬的排尿方式主要受激素的调节B.雄犬的排尿方式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C.性成熟雄犬的排尿方式是模仿学习的结果D.雄性幼犬的排尿方式是一种趋性行为解析注射雄激素前后,雄性幼犬的排尿方式不同,说明在此排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主要受激素的调节。

趋性是动物对环境因素刺激最简单的定向反应,如趋光性等;模仿是指幼年动物对年长者的行为进行学习的过程。

趋性和模仿都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A,8.据图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激素B.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C.下丘脑可调节垂体的活动D.血液中含有较高的甲状腺激素对垂体、下丘脑有抑制作用,解析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的是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分泌的是甲状腺激素。

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较高时,会反过来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答案A,9.人体在下列哪些情况下会出现尿量增多的现象()剧烈运动天气转冷患糖尿病静脉点滴1L生理盐水高温下劳动A.B.C.D.解析天气转冷,汗液减少,为保持水平衡,尿量增多。

糖尿病病人原尿中葡萄糖增多,使肾小管重吸收水减少,尿量增多。

静脉点滴生理盐水,使体内水分增多,尿量增多。

剧烈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