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高中语文_3篇(共24页)157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1230865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反思高中语文_3篇(共24页)157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教学反思高中语文_3篇(共24页)157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教学反思高中语文_3篇(共24页)157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教学反思高中语文_3篇(共24页)157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教学反思高中语文_3篇(共24页)157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教学反思高中语文_3篇(共24页)157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教学反思高中语文_3篇(共24页)157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教学反思高中语文_3篇(共24页)157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教学反思高中语文_3篇(共24页)157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教学反思高中语文_3篇(共24页)157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教学反思高中语文_3篇(共24页)15700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教学反思高中语文_3篇(共24页)15700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教学反思高中语文_3篇(共24页)15700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教学反思高中语文_3篇(共24页)15700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教学反思高中语文_3篇(共24页)15700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教学反思高中语文_3篇(共24页)15700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教学反思高中语文_3篇(共24页)15700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教学反思高中语文_3篇(共24页)15700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教学反思高中语文_3篇(共24页)15700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教学反思高中语文_3篇(共24页)15700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反思高中语文_3篇(共24页)15700字.docx

《教学反思高中语文_3篇(共24页)157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反思高中语文_3篇(共24页)15700字.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学反思高中语文_3篇(共24页)15700字.docx

教学反思高中语文

  教学反思高中语文篇一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

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三,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

现在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表现

  1、漠视语文

  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

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

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

  这些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自慰。

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

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

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4、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

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

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

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二、成因

  1、认识的偏差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你就得一点一滴的垒和砌,嫌麻烦就不行。

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

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语文学习》杂志有一句醒目的标题语: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这句话含义是丰富的,但它至少说明一点: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把语文学习仅局限于课内是不行的。

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语文成绩提高的渐进性。

较之其它学科,高考语文更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这就是所说的&;渐进性&;。

语文学习往往会出现花了一些时间而看不出成效的现象,但是只要能坚持不懈,付出定有回报。

有些学生的功利心太强,一旦努力没有效果,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殊不知一旦抛开语文不学,或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很快就会看出退步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

还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近几年来,为有利于对考生能力的测试和人才的选拔,高考命题材料几乎全部取自课外,有些教师和学生便产生了一种错觉,课本对高考已经没有作用,于是,本来就有投机心理的学生对复习资料倍加青睐,却把语文课本束之高阁。

殊不知,&;教材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语),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正所谓&;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2、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不强。

学生偏科,因素很多。

进入高中,尤其是高三,还偏科,重理轻文,则主要是因为理科的题目透明度高,答案标准,成就感强,而文科的题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时间做了,也不知对否。

特别是写作类题目,有时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自认为不错,常常因偏题等原因被老师判为不及格。

与其这样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去解理科题目,&;解题目多带劲,解出一道难题多够刺激&;。

就是喜欢文科的同学也宁可花时间在政治、历史上,因为这些学科投入少,见效快,在这种心态下,一些本来对语文感兴趣、语文学得较好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热情。

再加上高三复习阶段,各科老师都感到课时紧,任务重,往往通过发资料、做作业的方式挤学生的课余时间,真是&;无边作业萧萧下,不尽资料滚滚来&;,学生的课外时间都忙于完成这些需要上交的书面作业,不知不觉就把&;语文学习要多读书&;这些无需上交的&;软作业&;抛到九霄云外了。

  三、调控措施

  1、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动,行动能优化心态。

高中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学认为凭着十多年积累的老底够了,&;我不需要学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

笔者曾在学生高二时搞过一个试验,让学生分析、提炼、积累课本中的作文素材。

每个班分成6个组。

一个小组负责一册课本和读本的内容。

每个小组指定一个组长。

组长负责把本书里的重要课文分配到人。

然后收集整理的资料,并加工处理,如修改、装订等。

准备工作做好后,班上组织交流。

最后教师收齐,装订成册,作为一个学生课题来处置。

这样,原来不够重视课本的人,懂得了课本的价值;原来感到作文无料可写的人,也大有收获。

因而,他们再也不小看课本,高三时候,还有一些学生在自觉梳理所有课本里的知识材料。

他们再也不认为课本无用了。

  因此,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

  2、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

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也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教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中,虽然我不善于创设诱人的情境,但我感到应该朝这方面努力。

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

如复习古典诗歌的艺术创作手法时,《诗经》里&;赋&;与&;兴&;手法的运用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

朱熹关于&;赋&;&;比&;&;兴&;的定义虽然准确简洁,但老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会感到既难以理解,又枯燥无味。

怎样才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

我在讲&;赋&;和&;兴&;时引入了同学们喜欢和熟悉的流行歌曲。

讲&;赋&;时,在解释了&;赋&;的含义实际上就是直接进行叙述或描写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词: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美丽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指明这种从多方面进行描写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古代所说的&;赋&;。

讲&;兴&;时,我引了《纤夫的爱》的歌词:

&;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妹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么想&;,讲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含义。

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

卢梭说: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

&;我想,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3、分解大目标,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俗话说,&;信心是成功之舟&;。

自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

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而导致失败,这在生活中司空见惯。

自信心对于高三学生更为重要。

高三学生考试频繁,情绪波动大,一旦哪门学科有两次考试&;滑坡&;,马上就自暴自弃,这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妨搞一些小的专题性的竞赛,如注音、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对高分获得者及时表扬和奖励,因为教师的&;表扬和奖励&;代表着一种&;权威&;的认可,它能够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

学生学语文,最怕的有作文、现代文阅读和诗歌鉴赏。

在开始进入诗歌鉴赏复习阶段,我采用了分解法教学:

了解诗歌的常识&;&;鉴赏诗歌的形象&;&;灌输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训练答题步骤&;&;品味诗歌语言&;&;最后,每人上交一篇关于谈诗歌鉴赏技巧的小论文。

经过几周的训练,学生觉得&;诗歌鉴赏也就这么回事情嘛,没有什么好怕的&;。

但是,有一个普遍现象值得重视&;&;他们的阅读量有限,他们的鉴赏水平太低,必须强调他们多做练习。

否则,理论并不能很好地指导他们的实践&;&;准确鉴赏诗歌,这才是真正的难点。

但无论怎样,我通过做这样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畏惧心理,这一点,仍然是有效的。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奖励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至少不会降低其效果&;,&;奖励是人的一种本能性的追求&;。

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教学反思高中语文篇二

  本学期担高二两个班的语文,日子过的真快,不知不觉期中考试已经结束,反思这匆忙的两个月的教学,我感悟颇深:

  首先,我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把教学重点放在了阅读教学上,语文该学什么?

怎么学?

这是学生很困惑的问题,只有明白这些,学生才有学习动力,也同时掌握语文学习信息途径和方法。

长期以来,学校教学中形成的一个怪圈,就是师生天天教和学,天天练语文,可是最缺乏成就感的学科却是语文,没有学生敢说自己语文学得好,没有语文教师敢说自己的语文教得多好。

问题的原因在于:

语文能力的提高,取决于一个基础的问题,那就是语言材料的丰富。

一个人语言贫乏,必然带来思维的贫乏;而思维的贫乏必然影响学习能力的提高。

不论是思维还是语言,都要*积累才能丰富;语言能力是由无数点点滴滴细小琐碎的知识汇聚而成。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聚沙成塔&;的过程。

所以,通过这一学期的教学,我让学生感受&;积累&;的重要,体会精读和合作探究的重要。

我对学生明确要求:

两条腿走路,课内外结合;一手抓基础,一手抓训练。

  其次,单元教学法具体操作还需细心揣摩。

本学期我在散文和文言文教学中,按照高三复习的策略,每个单元重点贯穿学法指导,然后再涉及几个知识,能力、情感方面的要点,关注学生答题的规范,但学生基础差,能力有限,不少学生还不能掌握其中的学法,只能支离破碎的掌握一点,结果在期中考试时学生得分并不理想;在学生现在基础相对薄弱和课时紧张的情况下如何更有效进行单元教学,如何大范围的贯彻学法指导,将是下一阶段要面对研究的问题。

再次,谈谈学生的考试结果。

本学期高二学生要会考,所以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听课&;偷鸡摸狗&;,有的对语文不太感兴趣认为语文成绩非常偶然,知识点落实情况不太好,完成作业不认真,所以基础部分得分情况不好。

平时在课堂上虽强调过,但没有经常训练,以及基础知识巩固不到位,导致部分学生试卷未完成。

在作文审题上,不懂抓关键句,虽然我进行过系统的审题立意训练,但面对材料时,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跑题。

因此下一阶段,要花时间督促学生将知识点落实到位,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并对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对症下药&;。

  这学期的课堂阅读教学,我要求自己&;且慢开讲,且慢启发&;,慢慢改掉以往为赶教学进度而置学生的感受于不顾的教学套路。

语文学习是一个体味、浸染的过程,不能一味追求快节奏,必须让学生保持宁静、平和的心境,这样才能保证对课文的独立阅读及对问题的独立思考。

有时,我也会先布置思考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这样,学生读的方向、思考的重点就明确了,教学预设的教学目标也就顺利达到了。

俗话说:

&;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可枝荣。

&;&;读&;就是语文教学的根。

非读无以广积,它可以发展学生观察、想象、思维等能力,通过阅读激发出来的思维,犹如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

  另外,我在教学中也特别注重写作教学工作。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重点,在高考试卷中,占了很大的分值。

再来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实事求是的说,以前,我们有点&;空&;,每次作文的教学程序都是收作文、看作文、下评语、讲评这几个&;固定招式&;,然后又布置新作文,进入下一轮&;固定招式&;的批改模式。

难道就没有一个更好的批改作文的方法了吗?

我试图改进,一开始是轻批改过程而重讲评过程,即轻对个体作文的批改而重对优秀作文的表扬和差作文的讲评式修改,还将学生的优秀作文展出交流,以&;激励优秀带动后进&;。

这样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总觉得不尽如人意,关键是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后来,我在作文批改中引进&;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让学生按小组互评,把本小组最优秀的作文和最有问题的作文写出评语,交给老师,全班交流。

这样,可以真正让学生参与进来,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下一阶段,教师要完善自己的教学,扬长避短,争取让学生的基础变得扎实,让学生学习成绩有明显进步。

而这一切,必须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方法做基础。

阅读方法有好多种,也许,有的老师喜爱齐读,但是,我认为,教学中,齐读是可以的,但小说和散文是不合适齐读的,因为学生要照顾读得整齐,因而无法用心感悟、体味课文,只能是&;和尚念经&;罢了。

所以,我在讲授散文和小说时,每节课都会留给学生默读的时间,此时教室里虽然一片静悄悄,而学生的大脑却处于亢奋状态。

默读能让他们真正进入文本、感悟文本、沉浸于文本。

默读,因为给了学生更多的空间,恰恰能使学生从文本中获得丰富而独特的心灵体验,真正感受到课文语言的魅力。

  当然,以上都是我在教学中的不太成熟的反思,我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教学反思高中语文篇三

  亲切的笑容,温柔的声音,委婉的动作,听的人如沐春风。

语文课是美的天地,我害怕把课堂弄得像战场,我希望带着孩子们像游览名胜一样,参与其中身心俱乐,心灵有收获身体也得到放松,那真是个美好的理想。

  教学反思

(一)

  3月7日,离XXXX年高考还有三个多月的时间,每年到这个时候,我都感觉复习的脚步有点乱。

相关的考点基本上都有所涉及,但是没有一个明显的从感性到理性,从部分到整体,从浅显到深度的规划,总有一种想提提不起来放放不下去的感觉,无奈之下,只好用做题代替讲课,这样下去,出现的结果就是学生的成绩大差不差,老师也没闲着。

一场备考大战就在不停的做题当中结束了。

我总觉得在这场备考中,我们丢失了很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

是师生共同攀越知识高峰的决心信心么?

不像是,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怎么总是那么的迷茫困惑;在面对胜败的时候,怎么总是患得患失,无所适从;在高考完之后,怎么是那么空虚无助,知识好像没有改变命运。

我想改变,至少从现在会为下一年的真正收获而去耕耘不息。

  正在复习文言文部分,学生手里有资料,把相关的基础知识总结的相当详细完备,还有相应的练习题,可是学生做起来真的很被动。

课本上的文言文也学完了,我知道学生并没有把需要掌握的知识梳理出来,而是依然留在了课本上。

每次讲文言文,我都要做很多的铺垫,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学生对文言文实在是有畏惧心理的。

我本打算把资料上的题做做,我在仔细的讲讲就了事算了。

但我想变变,想和学生共同啃啃这个骨头,尝尝其中的滋味。

昨天看了一个老师提供的编故事学习文言虚词的方法。

我就在课堂上随意实验了一下,真的没有期望很高。

但是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我先让同学们自己复习一下18个虚词,然后要求他们编一个故事,其中贯穿一个虚词。

我怕同学们不积极,或懒得做,我就自己临阵磨枪编了起来,如果学生不配合,我可以自圆其说。

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同学主动地把她写的交给我看,我示意她写到黑板上,接下来,陆续就上来了三个同学,我一看我没机会写了,就趁着他们正在板书时把我写的给大家念了一下,我可以感觉到大家很感兴趣。

我下去随便看看了,发现好多同学都动了笔。

上来的四个同学,一个做了一首诗,其他三个写的都是很像文言文的。

同学们的表现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他们的水平也远远超过了我这个老师,我真的好好反思了。

  这次教学,让我对文言文的教学有了很多想法,要赶快形成书面文字,以备来年备考用。

  教学反思

(二)

  今天是3月8日,很值得纪念的日子。

我正在忙碌而有序地思考我的教学,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去迎接探索实践前行带给我的心路颠簸。

  假如让我重新带高三,在文言文教学方面,我会这样做:

首先让学生准备一个厚一点的,纸质稍好点的本子,告诉同学们这个本子将记录我们备考文言文的全部基础知识,以及我们透过文章背后挖掘出的内涵及其对我们思想的影响。

其次我在备课方面要加强力度,平时的教学扎扎实实,从知识到能力,从过程到方法,从情感态度到价值观,都要落实在每一篇文章的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熟悉高考的考点,做好高考和日常教学的衔接。

最后,是等到离高考还有三个月,基础知识也讲完了,要带领着学生做一个总结,一个很重要的总结,除了知识以外,还有一点就是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习惯、方法、品质的不断规范和强化,然后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提出要求,师生共同去追求知识和能力的一个较高的融合境界。

  反思这一年的文言文教学,总体来讲是失败的。

基础知识的积累没有一以贯之,到最后就是随便讲讲了之了。

由于自己水平有限,阅读面窄,对文章内容及艺术的把握也很勉强。

还好的一点是,平时领着学生做的题比较多,学生虽然对古文畏惧一些,可拿着题还是能对付一二的。

可真要面对高考了,师生心里还是没底的。

  过去了的不说了,问题是现在,还剩下三个月的时间,如何让学生在这块知识方面有信心呢?

老师应该给学生什么钥匙呢?

这些又如何该用最少的时间实现呢?

  有一个基本的思路是,必须通过做题把知识和能力贯穿进去。

问题的关键就是选题,要选高质量的题(做历年的高考题是个不错的选择);其次就是备课的力度,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心里踏实下来。

识记的内容,必须要求学生掌握利用早读的时间加强记忆。

学生已没有时间去总结,老师就先列一个框架出来,让学生把日常的基础知识补充进去。

  下午有一节课,先把我的教学思想告知学生,取得学生的支持。

接下来就是具体准备材料了。

初步打算是以高考题为纲,把知识系统化,把古文熟悉化。

  下午第一节课,我如实地向同学们阐释了我的文言文教学困惑以及构思。

同学们沉默了,我知道他们也有同感,我立即给他们打气,让他们相信师生努力一定可以渡过难关。

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在上考场之前,提起文言文或者想起文言文,同学们心里会有底有数,不能马上要上战场了,有同学苦恼地问老师,文言文怎么做啊?

那是多让人心惊的事呀。

那个数那个底来源于平时老师和学生一起积累的知识以及技巧。

这样的话,离考试越近越不会慌,只要反复地巩固积累的知识就行了。

还有三个月,我们如何选题?

如何巩固知识?

同学们动了起来,看来他们看到了希望。

我提出建议,高考题质量高,可以主攻,可是19套太多了,时间不够用,需要选作。

同学们讨论了起来,我鼓励单独站起来表达。

一个同学站起来说,既然质量都很高,可以选作双号或单号,可是我们可以做完,老师要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评讲,恐怕时间来不及。

我当时真的很感动,一是说明学生听懂了我的讲话,二是说明学生站到了我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这让我很自豪。

我想这不是问题,挑战自己的备考力度是老师的天职。

师生达成了共识,夜里有夜自习,就要进入正式演练了。

我得在夜自习之前把课备好。

  以下将会详细记录9套高考题中文言文部分的讲解过程。

  要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思想,并能在教学中主动运用。

基础知识的积累要明确详细概括,涉及到具体的课本内容。

督促学生做笔记,还有就是及时的巩固复习识记。

  教学反思(三)

  3月8日夜自习三节课,评讲了全国Ⅱ卷中的文言文。

由于是第一次开始操作,我用心编织着课堂的每个环节,以期达到师生心灵的高度交流和融合。

第一次形成一个好的模式,学生以后就可以自然而然地主动学习了。

我一直把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当成我的教学目标之一。

  课堂流程如下:

第一节课,我提前到,检查同学们准备试卷和笔记本情况(老师的督促很关键,不可放任自流,高中生不会做笔记的大有人在,这是一个养成教育问题),提出明确的要求:

20分钟做题,20分钟自我检查(对答案,看翻译,查字典)。

时间上同学们把握的还可以,可能是文章不是太难吧。

快下课时,我让两个同学把自己最初的翻译板书到了黑板上,供第二节评讲用。

第二节课,我开始评讲,先对答案,统计了三道选择题的全对人数,有三分之一多,然后挑了一个同学背诵我提供给大家的古文翻译原则,并且提示大家,我将随时提问这个原则,因为那就是我们古文应考和平时训练的法宝。

那个同学回答的不是太熟练,我觉得一个抽象知识的总结是需要时间的,更重要的是在每个时间段里对知识的默默消化,而老师总认为这个问题很简单,学生肯定会,而实际上学生不会,也可能根本就没引起注意。

学生毕竟是学生,需要老师的督促,引导,才能从一个层次到另一个层次,而老师往往高估了学生。

当然有时,也会低估了学生。

只有适时地检查统计,师生真正的思维交流才能有较准确的判断,才能有教学相长的局面。

就像这个古文翻译原则,我在班里重复了无数遍,我想当然地认为,同学们肯定烂熟于心了,其实不然,而且很不然。

我想得坚决打倒乐观主义,躬耕于教室才行。

接着我开始领着同学们按照那个原则给黑板上两位同学评分。

结果两位同学总分都是7分,但小题得分有区别。

一个同学是知道那个知识点,但掌握不是太全面,即省略的部分要补出来并用括号括起来,他没有带括号,我说这是规范问题要注意。

一个同学在翻译时加进了自己的过多的理解,我说这是精确问题,要注意。

规范和精确的训练是有效的对付应试的策略。

同学们有同感。

接着,我就开始领着同学们疏通文意。

交代了两个阅读文言文的小门路,一是放慢思维,文言文是高度凝练的语言,想和看要一致,横向思考要多于纵向思考,而大部分同学会看很快,看着看着就摸不到文路了。

二是古文中单音字多,也就是一字一义,如果看不明白时,不妨这样去试试。

我在讲的时候,让同学们拿着笔,把我读的时候停顿的地方用笔断开,方便理解。

我把一些生字,重要的字词、句式都给同学们指了出来,讲完后,我让一个同学读了一遍文章,基本还行。

接着,我在文中挑了几个重要的实词,延伸到文外,把它们的重要意思略做了一下总结。

板书到了黑板上。

  完成以上教学,用了两节半课的时间,由于是第一次,我的阐释语言多了些,以后就用两节课完成以上内容。

同学们做一节,我讲一节。

每讲新课之前要求同学读熟上一篇,凡是读不熟的要抄三遍原文。

另外老师提到的知识要一一整理到专门的本上,方便以后复习时用。

  教学反思(四)

  黑板的边上原来是同学们轮流记录名言,已经持续了一个学期了。

我要求从3月9日开始轮流记录成语。

同学们很赞成。

3月9日,我去上早读,成语如约而至。

早读情况也很好,同学们都在朗读或背诵语文。

学生的主动学习语文是我最大的欣慰。

我想在讲古文期间,穿插一些小的插曲,调节一下气氛。

于是就临时决定,每次上课之前,让同学们用黑板上的成语说话,可以是一句也可以是一段话。

早读之后,就是我的课。

我说有三个任务,先是挑同学读昨天夜自习讲的古文并且要兑现惩罚措施。

挑了三个同学,读的都还可以。

这用去了10分钟时间。

接下来,用黑板上的成语造句。

我一看到那个成语是侃侃而谈,我就一下子想到了娓娓道来、夸夸其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谈笑风生、喋喋不休六个成语,我就板书了下来,我以为同学们会争先恐后的说,没想到只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