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活动探究.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1257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活动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活动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活动探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活动探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活动探究.docx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活动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活动探究.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活动探究.docx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活动探究

洛阳市第四十一中学李华

一、 教学背景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的探究部分内容。

该“活动与探究”以溶液的概念和形成等知识为理论指导,为后面学习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奠定一定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结构上看,本单元是整个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是学习第十、十一单元的重要基础,同样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

在预备知识方面,学生已经掌握溶液的定义和形成,在此基础上掌握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比较容易。

在实验技能方面,学生己经初步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操作简单实验。

此外,九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需通过激发好奇心来提高积极性,触发求知欲,培养化学兴趣,迎合其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身临其境的研究学习过程才能真正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另外数字化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用于化学探究不多,通过探究从而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距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 实验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理解物质在溶解时吸热、放热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二) 过程与方法

1 ,观察演示实验,练习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2 .合作探究实验,建立严密的思维角度,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 .通过使用数字化探究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学习探究、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实验探究的一般思维与方法,提前掌握压强差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小组实验和讨论中,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团结精神。

2.联系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养成用化学视角关注生活的习惯。

三、实验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大胆猜想

我们之前学习过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人们利用生石灰与水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制成了方便的自热米饭,让人们在野外没有开水的情况下也吃上了可口的饭菜。

而把盐溶解在水中这样的物理变化是否也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呢?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接着提问:

“物质溶解时只有放热现象吗?

”引导学生猜想,使其进一步掌握“猜想”的一般方法,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猜想结果大致如下:

物质溶解时可能放热、吸热或温度不变没有热量变化。

(二) 研究讨论,设计方案,启发诱导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明确活动目标根据给出的仪器(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和药品(NaCl、NH4NO3、NaOH固体、蒸t留水)进行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设计的方案可能有以下几种。

方案1:

往三个盛有水的烧杯中分别加人NaCl,NH」N()3,NaOH固体,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用手触摸烧杯外壁判断溶液温度变化。

方案2:

先测水温,再往三个盛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NaCl,NH.N(h,NaOH固体,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待固体溶解后测溶液温度,比较前后温度变化。

本环节让学生讨论交流、设计方案、动手实验,使其积极主动地进行实验创新,提高其化学兴趣和科学探究意识。

在对学生的方案给予肯定之后,请学生阅读教师提供的实验方案。

1 .取三只烧杯,各注入100mL水,再分别称量25gNaCl,NH4NO3,NaOH固体。

2 .将盛有水的烧杯放在磁力搅拌器上,加入固体并开始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同时利用温度传感器实时测量溶液的温度。

3. 将用手背小心触摸三只烧杯的外壁,有什么感觉?

4. 把实验后的溶液,倒入指定的容器内。

5. 将采集到的温度变化情况绘制成图像。

请同学将老师提供的方案与自己的方案比较,谁的方案更佳?

并说出理由。

总结设计实

验方案时应注意什么?

提醒学生在实验时要注意溶质和溶剂的用量,如溶剂水的用量过大,温度变化将变小,测量会有困难,要对实验条件作周密的考虑。

(三)再次实验探究,分析交流,加深印象

不使用温度计,如何通过实验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请同学对下列问题任选一个进行探究。

设想一种实验方案验证NaOH溶于水时大量放热。

设想一种实验方案验证NH4N03溶于水时大量吸热。

设想一种实验方案既能验证NaOH溶于水时放热,又能验证NHNO3溶于水吸热。

画出实验简图。

可供选择的用品有:

仪器(试管、烧杯、玻璃棒、锥形瓶、烧瓶、玻璃导管、橡皮管、U形管、气球、薄塑料片等)和药品(NHN)3、NaOH固体、蒸馏水),同学们还可以选用其它仪器。

设计的方案可能有以下几种。

方案1:

向刚停止沸腾的水中加入NaOH固体,水重新沸腾。

方案2:

向一个小烧杯中加入一些0©水,然后,在一小块薄木片上分散滴上几滴水。

将烧杯放在薄木片上。

向烧杯中加入硝酸铉,搅拌,静置一会儿观察,发现水结冰把烧杯和薄木片粘在一起了。

方案3:

如图1所示,锥形瓶上面套上气球,放在入刚配好的NaOH溶液中观察到气球鼓起来,再放入刚配好的NHaNOs溶液中,气球又重新变瘪。

方案4:

如图2所示,注入一定量的水于试管和U形管中,分别往试管中加入NaCl,NH4N03,NaOH,比较U形管液面变化情况。

教师及时关注各小组的谈论情况,学生想到的实验方案很多,对于学生的设计,老师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和肯定,学生很难想到的方案,老师要进行引导。

学生实验后请实验成功且现象明显的小组进行展示。

方案4中因学生实验过程中不易将U形管两侧液面调平,故在导管和U形管中间增加三通管和止水夹,使两侧液面更容易调节平衡。

(四)深入分析,巩固反馈,拓展应用

教师展示趣味实验,吞吐气球。

如图4所示,将吹好的小气球放在玻璃瓶的瓶颈中,然后把玻璃瓶分别放到刚配置好的NH’NO,和NaOH溶液中,观察气球位置的变化情况。

小组讨论分析实验方案3、4及教师趣味实验的原因,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引起容器内外产生压强差,教师使用压强传感器测定压强加以证实。

教师总结“压强差”在初中化学实验题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利用热胀冷缩引起的压强差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协助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容器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外产生压强差,见课本上册27页。

3. 协助判断反应或溶解过程的热量变化

(1) 利用压强差协助判断反应时的热量变化

(2) 利用压强差协助判断溶解时的热量变化(本节课内容)

4. 协助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第十单元探究证明CO,和NaOH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

“压强差”是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应用得较多的一个物理知识。

主要体现在与实验的装置原理或操作原理有关。

(五)总结分享

通过设计实验方案,你学习到了什么?

八、实验效果评价

(一) 分析能力的提升

通过分析对比传统学生分组实验与教师演示实验,对比发现使用传感器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化学课程的教学中,使探究过程更科学、实验现象明显而更有趣味性。

二次探究

(二) 操作能力的提升

从用手感触温度的变化、使用温度测定温度的变化,到通过气球的变化、U型管内液面的变化展示出来各种仪器药品的使用、注意事项,改进方案种类多、步骤多。

探究过程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并拓展了思维创新的空间。

(三) 思维方式的提升

学生分组合作进行讨论,通过选择、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绘制实验装置图,实验展示分享等方面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并增强中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还促进了学科知识的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