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62686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docx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docx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

2017高三语文复习讲义——文言句式

目标:

复习掌握文言文各种特殊及固定句式;在了解句式用法、特点的基础上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复习内容:

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

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在这种句式中,“者”表示停顿,“也”表示判断)

例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惟”等表示判断。

如:

“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但要注意“是”在文言文中常常是作为代词表示“这”,例如:

“是寡人之过也”

例如:

(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3)四月惟夏,序属三秋

(4)梁父即楚将项燕。

(5)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6)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如: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2)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躁心也

4、判断句的活用——有些判断句并不是对名词概念进行解释,而只是表达上下句之间的因果关系。

例如:

(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后私仇也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良庖岁更刀,割也。

课堂练习:

高考例句翻译

(1)我非儒,奈何以儒者责我。

(2)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

(3)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也,所堕者大也。

(4)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二、被动句

(一)结构被动句

(1)智勇多困于所溺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臣诚恐见欺于王(4)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5)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6)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二)意念被动句

(1)洎牧以谗诛

(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矩,可怜焦土

(3)故刑当罪,则威;不当罪,则侮

三、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

“大王来何操?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

“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

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4)借助“是”将宾语提前,如:

“惟命是从”。

(5)“何……之有”句式中,将宾语提前,“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如“夫晋,何厌之有”

(6)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如:

“不然,籍何以至此?

”“余是以记之”

2、 定语后置

(1)用“之”使定语后置。

如: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用“者”使定语后置。

”如“缙绅而能不易其者”

(3)用“之……者”使定语后置如: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 状语后置

例如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农人告余以春及3、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4、 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如:

“甚矣,汝之不惠。

”“美哉,我少年中国。

在主谓倒装句中,谓语往往都是形容词。

反馈练习:

指出下列句式特点

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

2、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

3、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

4、何由知吾可也?

()

5、惟兄嫂是依()

6、大王来何操()

7、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

8、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9、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10、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1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

12、异乎三子者之撰()

13、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

()

14、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1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6、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17、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18、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19、古之人不余欺也()

20、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21、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高考语句翻译

(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2)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3)是区区者,何难之有?

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

(4)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

四、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

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

如:

“沛公谓张良曰: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3)自述省。

如:

“(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

如:

“(孟子)曰: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王)曰:

‘不若与人。

’”

2、省略谓语。

如: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

如:

“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

如:

“旦日飨士卒,为(余)击破沛公军”

5、省略介词“于”。

如:

“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注意:

省略句在高考中的考查有两种方式:

一是在文意理解中题中注意因为主语的省略而造成陈述事实的张冠李戴;二是翻译时注意省略句,尤其是主语的省略,因为古汉语主语的省略并不是承前省略,故一旦陈述的对象发生改变,一定要补出来;三是介词“于”的省略,如果介宾短语后置句中的“于”省略,那么翻译时也要注意句子顺序的调换。

例1:

2016江苏高考:

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

例2:

2016上海高考:

(羊祜)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

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例3:

南京三模:

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课外文言文阅读

晏子对曰:

“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

三王①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

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

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古者尝有处橧巢②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

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

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

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

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湿润,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

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

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

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

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

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

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

公之言过矣。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槀邑。

晏子辞曰:

“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

弊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

此婴之所为不敢受也。

公曰:

“是则可矣。

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晏子曰:

“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公曰:

“然则曷以禄夫子?

晏子对曰:

“君商渔盐,关市讥③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

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

“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

“齐安矣。

”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

“齐不加我矣。

【注】

三王:

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

橧(zēng)巢:

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

关市:

指集市。

讥:

稽查,盘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说:

同“悦”,高兴

B.土事不文,木事不镂文:

花纹

C.下之疾其上甚矣疾:

痛恨

D.宗君而处身宗:

尊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如此,则诸侯其至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服之轻重便于身青,取之于蓝

C.然则曷以禄夫子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D.关市讥而不征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B.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C.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D.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认为,古代圣王诚心诚意地爱护百姓,实实在在地对百姓行善,因此天下的人都感念其徳义而归附他们。

B.晏子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而是效法他们的节俭风尚。

C.面对景公的封赏,晏子并不领情,他毅然决然地予以拒绝,并且指出了景公穷奢极欲与穷兵黩武的危害性。

D.本文采用对话的方式,批评了景公治理国家的错误观点和做法,表达了晏子减少赋税、减轻刑罚等政治主张。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

(4分)

(2)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

公之言过矣。

(3分)

(3)是则可矣。

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3分)

固定句式

1、奈何、若何(为何怎么)

例:

未辞也,为之奈何?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如……何、奈……何(怎么办)

例:

如太行王屋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3、孰与……(与……相比谁怎么样)

例: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4、何……哉(也)(哪里怎么样呢)

例:

何可胜道也哉?

5、安……乎

例:

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6、何(以)……为(要这样做干嘛)

例:

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7、不亦……乎(不也是怎么样嘛)

例1、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

8、顾(直惟但)……耳(只是……罢了)

例: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9、无乃……乎(恐怕……吗)

例: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今少卿乃教以推进贤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10、得无……乎(该不会莫非)

例:

民生长于齐不盗,如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乎?

成反复思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11、其……邪?

其……邪(是……还是……)

例:

天色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呜呼!

其信然邪?

其梦邪?

其传之非其真邪?

12、曾……无(曾无)(竟然连……都不能)

例: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13、所以(表原因或表示用来……)

 例: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14、……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说的就是谁)

例: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例:

其李将军之谓也?

15、无以、有以(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有可以用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