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辅导员远程培训教学指导大纲中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2666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6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辅导员远程培训教学指导大纲中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心理健康辅导员远程培训教学指导大纲中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心理健康辅导员远程培训教学指导大纲中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心理健康辅导员远程培训教学指导大纲中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心理健康辅导员远程培训教学指导大纲中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心理健康辅导员远程培训教学指导大纲中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0页
心理健康辅导员远程培训教学指导大纲中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0页
心理健康辅导员远程培训教学指导大纲中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0页
心理健康辅导员远程培训教学指导大纲中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0页
心理健康辅导员远程培训教学指导大纲中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0页
心理健康辅导员远程培训教学指导大纲中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0页
心理健康辅导员远程培训教学指导大纲中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0页
心理健康辅导员远程培训教学指导大纲中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0页
心理健康辅导员远程培训教学指导大纲中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0页
心理健康辅导员远程培训教学指导大纲中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0页
心理健康辅导员远程培训教学指导大纲中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0页
心理健康辅导员远程培训教学指导大纲中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0页
心理健康辅导员远程培训教学指导大纲中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0页
心理健康辅导员远程培训教学指导大纲中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0页
心理健康辅导员远程培训教学指导大纲中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0页
亲,该文档总共9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辅导员远程培训教学指导大纲中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心理健康辅导员远程培训教学指导大纲中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辅导员远程培训教学指导大纲中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健康辅导员远程培训教学指导大纲中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6.人在社会群体中的行为

4.心理健康

21.0

4.1.心理健康基础

6.0

4.2.青少年心理健康

4.3.青少年的一般心理问题

4.4.青少年常见心理障碍

7.5

4.5.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与途径

5.心理健康辅导

11.0

5.1.心理健康辅导基础

4.5

5.2.心理健康辅导方法

5.3.心理健康辅导员的素质要求

5.4.心理健康辅导中的心理测验

6.青少年心理健康个体辅导

16.0

6.1.青少年心理健康个体辅导基础

6.2.青少年心理健康个体辅导的方式

6.3.青少年心理健康个体辅导的会谈技术

6.4.青少年心理健康个体辅导的常用方法

7.青少年心理健康团体训练

7.1.青少年心理健康团体训练基础

7.2.青少年心理健康团体训练的方法与技术

7.3.青少年心理健康团体训练的方式

7.4.青少年心理健康团体训练的内容设计

(二)个体辅导部分(建议学时)

1.自我类问题辅导

1.1.自卑

5.0

1.2.自主性问题

2.学习类问题辅导

2.1.厌学

2.2.注意力不集中

3.情绪类问题辅导

20.0

3.1.焦虑

3.2.恐惧

3.3.抑郁

3.4.情绪不稳定

4.人际关系类问题辅导

15.0

4.1.亲子关系问题

4.2.师生关系问题

4.3.同伴关系问题

5.行为类问题辅导

5.1.说谎

5.2.攻击性行为

5.3.吸烟

5.4.网络成瘾

6.成长类问题辅导

6.1.耐挫力问题

6.2.社会适应不良问题

6.3.青春期性问题

6.4.升学与就业问题

(三)团体训练部分(建议学时)

1.团体训练概述

-------

2.开始与结束活动

-------

3.自我认识与接纳

4.情绪管理

5.人际交往与信任合作

6.价值观与生涯规划

7.思维训练与潜能开发

8.团体训练设计案例

五、远程部分培训比重表

教学模块

章教学内容

比重(%)

1.理论知识部分

1.1.人类心理基础

3

1.2.心理发展

1.3.社会心理

5

1.4.心理健康

4

1.5.心理健康辅导

1.6.青少年心理健康个体辅导

8

1.7.青少年心理健康团体训练

6

2.个体辅导部分

2.1.自我类问题辅导

2.2.学习类问题辅导

2.3.情绪类问题辅导

10

2.4.人际关系类问题辅导

2.5.行为类问题辅导

2.6.成长类问题辅导

9

3.团体训练部分

3.1.团体训练概述

3.2.开始与结束活动

2

3.3.自我认识与接纳

3.4.情绪管理

3.5.人际交往与信任合作

3.6.价值观与生涯规划

3.7.思维训练与潜能开发

3.8.团体训练设计案例

总计

%

六、有关教学要求的说明

本大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按照了解、识记、理解、领会、应用五个层次规定了考生应达到的知识和能力层次的要求。

五个层次是依次递进的关系,各知识和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了解:

知道本课程中有关内容的基本背景和使用条件。

识记:

要求对下列知识内容能够识别和记忆,即能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有关内容并能记住。

  理解:

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地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理解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领会:

要求能够领悟有关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熟悉其内容要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能够根据考核要求做出正确的解释、说明和论述。

应用:

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运用,可分为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两级具体要求。

简单运用,是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所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去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综合运用,是要求在简单运用的基础上,运用所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运用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基础理论部分培训要点

第一册 

人类心理基础 

第一节基本认知过程

人类的基本认知过程(识记)

感觉知觉----意识和注意-----记忆-----思维

感觉的定义(识记)

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知觉的定义(识记)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领会)

人类通过感觉认识了事物的个别属性,通过知觉认识了事物的整体。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

意识的概念(识记)

意识是人对于内部和外部刺激的觉察和认识。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识记)

睡眠、催眠、白日梦

睡眠的过程(了解)

催眠术(了解)

注意的概念(识记)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种类(识记)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记忆的概念(识记)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记忆的基本过程(领会)

记忆包括三个基本的过程:

编码、存储和提取。

遗忘(识记)(领会)

思维的概念和主要表现(识记)(领会)

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

作为认识的高级形式,思维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

思维的种类(识记)

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推理的分类(识记)

推理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称为归纳推理;

另一类是根据一般的原理推出新结论的思维活动,称为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领会)

归纳推理是从有限的具体事例中得出一般的规则。

演绎推理则是根据一个普遍承认的原则为前提,推论到具体的事例,最后得到一个肯定结论。

一般来说,演绎推理较归纳推理更易得出正确的结论。

归纳推理在本质上就是概念的形成,而演绎推理则是属于问题解决的范围。

语言(了解)

第二节行为控制与调节

动机的概念(识记)

动机是指激发、维持、调节并引导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推动力量。

诱因的概念(识记)

诱因是能够引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动机产生的原因(识记)(领会)

动机的产生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使不同的人在同样的情境下会产生不同的动机,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下产生的动机也不相同。

在实际生活中,人的行为取决于内在需要和外在诱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内部需要可以推动行为指向特定的诱因,并最终引向某一具体目标。

目标达到之后,需要得到满足,动机水平随之下降。

课堂捣乱行为的动机(理解)

动机的种类(识记)

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成就动机(识记)

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因。

权力动机(识记)

权力动机是指支配和控制周围的人和环境的内部驱动力量。

学校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理解)

情绪的概念(识记)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的功能(识记)

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了解)

焦虑(识记)(领会)

焦虑是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是与未能满足需要、预料到失败或者意识到某种失败的可能性的心理感受联系在一起的心理紧张状态。

每个人都有焦虑的体验,只是由于焦虑的程度不同,人们对焦虑的意识不同而已。

适度焦虑还能促使个体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如果焦虑情绪持续时间太长,使人长期处于莫名其妙又无法摆脱的紧张状态,就是焦虑过度。

不同水平的焦虑(了解)

恐惧(识记)(领会)

恐惧是一种由于感觉面临危险而引起的令人不快的情绪。

过度的恐惧是对我们身上出现的正常恐惧的过度夸大。

恐怖症是指对于某些事物或特殊情境产生十分强烈的恐惧感。

抑郁(识记)(领会)

抑郁是指个体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些不良情境或事件的消极反应,是一种非特定时期的悲伤、不快乐或苦闷的情绪状态。

抑郁是一种复合性负情绪,它表现得强烈而持久。

抑郁不同于抑郁症,抑郁是开始显示一些抑郁表现,但并没有达到临床诊断的标准。

抑郁也会对青少年的行为、智力、人格等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发展成严重的抑郁症。

第三节人的心理特征

能力的概念(识记)

能力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领会)

能力反映了人们掌握与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水平,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础,能力的形成有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

(2)能力的高低也会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

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识记)(领会)

一般能力是指在各种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比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象力、创造力等。

其中抽象概括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

我们平时所说的智力就是指一般能力。

特殊能力是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比如,画家的色彩辨别力,它是顺利完成某种特殊的或某种专业性活动的心理条件。

人格的基本概念(识记)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人格的结构(识记)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气质(识记)(领会)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不可改变。

不同的气质类型(理解)

性格(识记)(领会)

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了许多社会道德含义。

性格和气质不同,它是后天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最核心的人格差异,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

所以性格具有好与坏之分,能最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

几种认知风格(了解)

自我调控系统的概念及构成(识记)(领会)

自我调控系统有时也称为自我意识,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和谐。

自我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弗洛伊德的“三我”结构(了解)

人格的形成(识记)(领会)

无论是人格的整体结构,还是某些具体方面的人格特质,都是在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交互作用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第四节学习

学习的概念(识记)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经典性条件反射(识记)

经典性条件反射是指将中性刺激(不会诱发反应)与一个能诱发反应的刺激一次或多次相匹配,致使中性刺激最终也能诱发同类反应的过程。

望梅止渴、画饼充饥都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识记)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在某种情境中,由于个体的自发反应产生的结果而导致反应强度的增加,并最终与某一刺激间建立起新的联系的过程。

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的是行为以及行为的结果。

行为的结果导致了个体提高了以后做同样反应的可能性。

这种能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称为强化。

能提高操作性反应概率的刺激,称为强化物。

强化物是操作性反射得以形成的关键因素。

强化(了解)

观察学习概念以及作用(识记)(领会)

观察学习又称模仿学习、替代学习,是指观察别人的行为方式及其行为后果(受奖或受罚),并在某种情境做出或者避免做出与之相似的行为。

观察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方式和态度,还可以矫正不良的行为方式、消极的态度和情绪体验。

个体也可以通过观察学习习得不良的行为方式和消极的态度。

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了解)

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识记)(领会)

生理发展水平、心理发展水平、学习动机、教学方法

学习动机以及学习动机的规律(识记)(领会)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并不能简单的认为学习动机越高,学习效率也越高。

实际上,中等程度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有最佳的效果,动机过强或者过低都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动机的最佳水平还和学习任务的难度有关。

第二章 

心理发展 

第一节心理发展基本理论

心理发展的基本含义(识记)

个体的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各方面特征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以低级的心理机能为基础,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领会)

阶段名称

包括的年龄阶段

阶段起始时间

学龄前期

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

6岁以前

少年期

小学阶段

6、7岁到12、13岁

青春期

中学阶段(包括初中和高中)

11、12岁到17、18岁

成年期

成年初期、中年期、老年期

18、19岁以后

各主要阶段的特征(领会)

成长

阶段

认知能力

个性与社会性

注意

记忆

言语

思维

最初即婴儿阶段主要是无意注意,逐渐地,有意注意才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婴儿的记忆以再认为主,幼儿的记忆在质和量两个方面都有了进步,有意记忆开始出现,记忆容量和保持时间都有了很大增长。

儿童在此阶段逐渐获得了语言能力。

具体表现为:

儿童掌握了基本的语法规律,词汇量和口头表达能力初步发展。

从直觉行动思维逐渐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婴儿与主要抚养者之间建立了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依恋,同伴交往开始萌芽;

幼儿的自我意识和道德认知开始发展,表现出了最初的侵犯行为和亲社会行为,同伴关系进一步发展,并且,儿童逐渐获得了性别认同。

有意注意开始发展,无意注意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记忆的目的性来说,有意记忆出现并逐渐占主导地位;

从记忆量来说,记忆的效率和记忆量不断增加;

从记忆的方法来说,从意义出发的、理解的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

从记忆的内容来说,词的、抽象的记忆在迅速发展。

口头言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独白言语占主导;

书面言语得到发展,发展水平最终赶上并超过了口头言语。

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渐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具有很强的具体形象性。

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自我认识形成;

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社会性认知和社会性交往逐步发展。

有意注意进一步发展,中学生逐渐能够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

从记忆的目的性来说,有意记忆进一步发展;

从记忆的方法来说,意义识记的能力更加提高;

从记忆的内容来说,对词的抽象识记能力也有了新的发展,能够记忆一些抽象的科学概念。

在词汇的掌握方面,初中生的词汇大大丰富起来;

在语法结构的掌握方面,初中生掌握了表示事物间各种复杂关系的语法结构;

在语言表达方面,独白语言迅速发展,书面语言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有主要地位,但是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是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等缺点。

自我意识发展出现第二次飞跃,个性特征中的反抗意识极为明显,人际交往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成年人的机械记忆能力有所下降,但是有意记忆、理解记忆占主导地位,而且记忆容量很大。

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是表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时期。

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价值观确立并趋于稳定。

心理发展的主要规律(领会)

1)先天遗传影响与后天环境影响并存

2)主动发展与被动适应并存

3)连续性与阶段性并存

艾里克森提出的“人生八个阶段”(理解)

第二节学龄前期儿童心理的发展

学龄前期儿童心理的发展总体状况(识记)(领会)

儿童从出生到婴儿期、再到幼儿期,其心理特征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

这些发展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注意力方面,婴儿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而幼儿的注意已经逐渐转变为有意注意,并且儿童对自己的注意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控制能力;

2)在记忆力方面,婴儿的记忆力主要表现为对事物的再认,而幼儿的记忆无论在质还是量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幼儿的记忆也逐渐发展为有意记忆,记忆的容量和保持时间都有了很大增长;

3)在言语方面,儿童从既听不懂也不会说,逐渐发展到了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

4)在思维方面,婴儿并不具备思维能力,但到了幼儿期,儿童的思维能力已经基本形成;

5)在个性和社会性方面,通过逐步的社会化过程,儿童逐渐形成了最初的个性和社会性特征。

幼儿记忆能力的培养(应用)

学龄前期儿童认知的发展(领会)

1)注意的发展

2)记忆的发展

3)言语的发展

4)思维的发展

学龄前期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领会)

1)婴儿情绪和社会性的最初发展

2)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

道德认知的发展

侵犯行为和亲社会行为

性别角色认同和性别化

同伴关系

儿童“自我意识”的发生(了解)

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了解)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解)

性别认同的概念(识记)

性别认同是对一个人在基本生物学特性上属于男或女的认知和接受,即理解性别。

性别角色认同是对一个人具有男子气或女子气的知觉和信念。

儿童获得性别认同和关于他所生活的社会认为适合于男人或女人的动机、价值、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的过程就是性别化。

同伴关系的概念及其作用(领会)

儿童的同伴关系是儿童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儿童间、特别是同龄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同伴关系在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同伴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

其次,同伴交往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他人反应的机会;

再次,同伴还是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考框架;

最后,同伴还是儿童得到情感支持的一个重要来源。

早期的同伴关系不良将会导致以后社会适应困难。

依恋(识记)

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第三节小学生心理的发展

小学阶段指6、7岁到12、13岁。

此阶段儿童经历着重要的生理、认知、社会性和情绪情感变化,他们开始运用语言控制自己的行为、影响他人的行为,与他人有效交流的能力逐渐增长。

儿童的社交圈不再局限于父母和兄弟姐妹,扩大到包括同伴、同学和老师,而且儿童开始能够借助一定的媒体和社会机构与他人进行交往。

与家人和同伴的交往、社会文化背景和大众传媒信息等多方面的内容,都可能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影响。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领会)

1)感知觉的发展

2)注意的发展

4)记忆的发展

5)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领会)

1)自我意识的发展

2)道德品质的发展

3)社会性认知的发展

4)社会性交往的发展

小学生学习的特点(领会)

1)学习兴趣特点

2)学习动机特点

3)学习态度特点

学习障碍(识记)

所谓“学习障碍”(LearningDisability)是指儿童在理解或应用语言的基本心理过程上,表现出一种或多种的异常状态,以致在听、讲、思考、说话、阅读、书写或计算时显得能力不足,这些异常就像有知觉障碍、脑伤、大脑功能失调、阅读缺陷失语症的情形一样,但此种障碍不包括视觉、听觉或运动障碍、智能不足、情绪困扰以及由文化、经济或教学环境不利因素所导致的学习障碍在内。

儿童发生学习障碍的影响因素(理解)

多动症或注意力障碍(识记)

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活动过度,同时很难将注意力较长时间集中在某一项活动上。

他们经常表现出过多随意动作,注意力涣散,还未想好就先开始行动。

这类问题被称作多动症或注意力障碍(AttentionDeficitDisorder,ADD)。

第四节中学生心理的发展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总体状况(识记)(领会)

中学阶段分为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

初中阶段又称青春期,这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个体面临身体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身体各方面机能都在快速发育并逐渐达到成熟;

但与生理发展相比,个体心理虽然也在发展,但是速度相对平稳,因此造成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种种矛盾出现。

高中阶段是个体身心趋于成熟的阶段,不仅生理发育已经成熟,智力发展也接近成人水平,个性和其他心理品质的发展也更加丰富和稳定。

初中生认知过程和学习活动的发展(领会)

3)语言的发展

5)学习动机的发展

6)学习态度的发展

7)学习兴趣的发展

8)学习能力的发展

初中生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领会)

初中生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特点为:

不平衡性和极端性。

1)自我意识高涨

2)反抗心理

3)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特点

4)人际交往上的新特点

初中生思维中的“自我中心”(理解)

反抗心理产生的原因(领会)

初中生反抗心理产生的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