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行业季度分析报告第度.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12706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讯行业季度分析报告第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通讯行业季度分析报告第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通讯行业季度分析报告第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通讯行业季度分析报告第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通讯行业季度分析报告第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通讯行业季度分析报告第度.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通讯行业季度分析报告第度.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通讯行业季度分析报告第度.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通讯行业季度分析报告第度.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通讯行业季度分析报告第度.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通讯行业季度分析报告第度.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通讯行业季度分析报告第度.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通讯行业季度分析报告第度.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通讯行业季度分析报告第度.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通讯行业季度分析报告第度.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通讯行业季度分析报告第度.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通讯行业季度分析报告第度.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通讯行业季度分析报告第度.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通讯行业季度分析报告第度.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通讯行业季度分析报告第度.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讯行业季度分析报告第度.doc

《通讯行业季度分析报告第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讯行业季度分析报告第度.doc(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通讯行业季度分析报告第度.doc

行业季度分析报告

通信行业

(2007年2季度)

要点提示

Ø二季度,通信行业发展继续面临良好的外部宏观经济环境。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二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1.9%,比第一季度11.1%的增长速度提高0.8个百分点,国民经济增长高位趋快。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06768亿元,同比增长11.5%,比上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增幅为多年所少有。

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5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2%,增幅高于上年同期4个百分点。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11元,同比增加31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3%,增速高于上年同期1.4个百分点,高于一季度1.2个百分点。

Ø二季度,信息产业部颁布WCDMA和CDMA2000为中国通信行业标准,发布涉及三大3G技术的130项推荐性通信行业标准,中国3G进程又有实质性突破;信息产业部、国家发改委明确了电信资费改革的方向,积极推进降低移动电话资费水平,消费者从中受益,但将加剧国内电信市场竞争格局失衡程度;信息产业部继续加强对信息服务市场的监管,移动信息服务市场的监管一直是监管的重点。

此外,信息产业部还发布实施《800MHz数字集群通信频率台(站)管理规定》、《业余无线电台呼号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完善无线电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发布《关于“十一五”期间自然村通电话工程的实施意见》,正式启动在全国正式启动自然村的村村通电话工程,农村市场将是中国电信未来的主要增长点。

Ø上半年,我国通信业总体运行平稳。

电信业务总量持续快速增长,电信业务收入在年初增速下降后逐步回升;移动用户发展加快,互联网用户进一步宽带化;行业投资同比有较大增长;区域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通信发展加快;资费总体水平进一步下降;电信行业企业继续处于较强景气状态。

第二季度,我国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企业景气指数为165.4,比上季度提高1.6点,比同期全国企业总体景气指数高19.4点。

1-6月全国电信业务总量累计完成868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0%;全国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51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9%。

Ø预计下半年我国通信行业将继续面临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国民经济将继续高位运行,全年有望保持11%左右的增长速度。

通信行业将继续平稳运行,电信行业企业景气程度有望继续保持在高位。

信息服务市场将继续是政府监管的重点领域,SP的规范经营势在必行。

随着监管的逐步到位和竞争的日趋激烈,SP行业也凸现了并购重组的商机。

32

2007年2季度中国通信行业分析报告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任何购买、收存和保管本报告各种版本的单位和个人,未经北京国研网信息有限公司允许,不得将本报告转借他人,亦不得随意复制、抄录、拍照或以任何方式传播。

否则,引起有碍作者著作权之问题,将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欢迎读者对本报告提出任何问题或建议。

同时,由于任何研究都会具有一定程度的不足或局限性,因此,本报告仅供读者参考。

北京国研网信息有限公司不承担读者由于阅读或使用此报告引起的投资、决策等行为风险。

2007年2季度中国通信行业分析报告目录

目录

正文目录

1二季度通信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5

1.1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5

1.2产业政策与监管动向解读 6

1.2.1中国3G进程又有实质性突破 6

1.2.2政府积极推进降低移动电话资费水平 7

1.2.3信息产业部加强对信息服务业务市场尤其是移动信息服务市场的监管 8

1.2.4积极推动《电信法》立法,完善无线电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 9

2上半年通信行业运行状况分析 11

2.1电信行业企业景气程度分析 11

2.2电信业务收入情况分析 12

2.2.1电信业务量保持快速增长,业务收入增速逐月回升 12

2.2.2各项电信业务收入增长势头各异 13

2.3用户发展情况分析 15

2.3.1移动电话用户快速增加拉动电话用户总数保持较快增长 15

2.3.2固定电话用户数增长缓慢,增速趋缓 15

2.3.3移动电话用户保持快速增长,用户数突破5亿户 18

2.3.4宽带接入用户保持快速增长,手机上网渐成风气 20

2.4业务开展情况分析 22

2.4.1移动电话对固定本地业务的替代效应持续增强 22

2.4.2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长途业务和IP电话的替代效应也在加强 23

2.4.3移动短信业务量保持较高增长速度 25

2.5电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分析 25

2.6四大上市基础电信公司用户发展情况分析 26

3通信行业发展趋势展望 31

3.1电信行业企业将继续处于较高景气状态 31

3.2信息服务市场将继续是政府监管的重点领域 31

3.3国内电信竞争格局短期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 32

图目录

图11999-2007年上半年电信业务增长趋势和经济增长趋势比较 5

图22003年1季度-2007年2季度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企业景气指数走势 11

图32005年1季度-2007年2季度电信业务总量与收入增长趋势比较 12

图42003年-2007年上半年电信主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趋势比较 13

图52006年上半年电信业务收入构成情况 14

图62007年上半年电信业务收入构成情况 14

图72005年6月-2007年6月全国电话用户用户数发展趋势 15

图82002年上半年-2007年上半年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月均增加数量走势 15

图92006年6月-2007年6月全国固定电话月均净增用户数变化趋势 17

图102005-2007年同期东、中、西部新增固定电话用户比较 17

图112007年6月固定电话用户排名前十的省份 18

图122005-2007年同期东、中、西部新增移动电话用户比较 19

图132007年6月移动电话用户排名前十的省份 20

图142006年6月-2007年6月全国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接入用户增长趋势 21

图152006年6月-200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和年增长率发展趋势 21

图16不同上网方式网民规模示意图 22

图172005年3月-2007年6月固定本地与移动本地通话量同比增长趋势比较 23

图182005年3月-2007年6月三种方式长途电话通话时长同比增长趋势比较 23

图192006年上半年长途电话通话时长的构成情况 24

图202007年上半年长途电话通话时长的构成情况 24

图212005年3月-2007年6月全国移动短信业务量同比增长趋势 25

图222002年6月-2007年6月全国电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长趋势 26

图232007年上半年四大运营商每月新增电话用户数量比较 27

图242006年6月-2007年6月中国移动的电话用户月增长趋势 27

图252006年6月-2007年6月中国联通GSM用户和CDMA用户各月净增数量对比 28

表目录

表12006年6月-2007年6月电信业务收入变化情况 12

表22006年6月-2007年6月全国固定电话和无线市话用户发展情况 16

表32006年6月-2007年6月移动电话用户和移动分组数据用户增长情况 19

表42007年上半年固定本地与移动本地通话量比较 22

表52006年6月-2007年6月全国电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长情况 25

表62007年第二季度通信行业主要通信能力 26

表72006年6月-2007年6月中国电信电话用户增长情况 29

表82007年上半年中国网通各月主要运营数据 29

2007年2季度中国通信行业分析报告通信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二季度通信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1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第二季度,我国通信行业发展继续面临良好的外部宏观经济环境。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二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1.9%,比第一季度11.1%的增长速度提高0.8个百分点,国民经济增长高位趋快。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06768亿元,同比增长11.5%,比上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47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55454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41844亿元,增长10.6%。

第二季度经济增速加快,主要是因为世界经济比预期要好,加之部分企业对出口退税和关税政策调整的提前反应,抢在7月1日前突击出口,导致二季度出口对经济增长拉动力量异常增大。

从发展趋势来看,国民经济总体运行平稳,保持较快增长速度。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增幅为多年所少有。

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5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2%,增幅高于上年同期4个百分点。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11元,同比增加31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3%,增速高于上年同期1.4个百分点,高于一季度1.2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快速增长态势。

在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宏观环境下,中国电信行业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业务量保持快速增长,业务收入增长率持续回升。

上半年,全国电信业务总量累计完成868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0%;全国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51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9%。

图11999-2007年上半年电信业务增长趋势和经济增长趋势比较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信息产业部

1.2产业政策与监管动向解读

今年二季度,信息产业部颁布WCDMA和CDMA2000为中国通信行业标准,发布涉及三大3G技术的130项推荐性通信行业标准,中国3G进程又有实质性突破。

信息产业部、国家发改委还明确了电信资费改革的方向,积极推进降低移动电话资费水平,消费者从中受益,但将加剧国内电信市场竞争格局失衡程度。

信息产业部继续加强对信息服务市场的监管,移动信息服务市场的监管一直是监管的重点。

此外,信息产业部还发布实施《800MHz数字集群通信频率台(站)管理规定》、《业余无线电台呼号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完善无线电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发布《关于“十一五”期间自然村通电话工程的实施意见》,正式启动在全国正式启动自然村的村村通电话工程,农村市场将是中国电信未来的主要增长点。

1.2.1中国3G进程又有实质性突破

继2006年1月20日信息产业部把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中国标准”TD-SCDMA公布为中国通信行业标准后,2007年5月16日,信息产业部又将欧洲提出的WCDMA和美国提出的CDMA2000颁布为中国通信行业标准。

在TD-SCDMA、WCDMA、CDMA2000系列通信行业标准发布后,今后国内外积极参与TD-SCDMA、WCDMA、WCDMA2000产品开发生产和运营的企业,将在产品需求定义、设备合作开发、系统集成应用等方面有更加一致的认识,技术和市场分工将进一步明确,同类设备的性能和指标越来越具有可比性,从而形成更加成熟的产业环境。

信息产业部在其网站发布WCDMA和cdma2000通信行业标准的同日,同时公布了《关于发布〈2GHz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技术要求:

移动台〉等130项通信行业标准的通知》(信部科[2007]238号)和《〈2GHz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技术要求:

移动台〉等130项通信行业标准简介》。

《通知》发布了涉及CDMA2000、WCDMA、TD-SCDMA等三大3G技术的130项推荐性通信行业标准。

这些标准自发布之日(二〇〇七年五月十五日)起施行。

信息产业部发布了关于CDMA2000、WCDMA、TD-SCDMA三大3G技术的130项推荐性通信行业标准,这是针对三大3G标准确定的具体细则。

130项行业标准的颁布,为3G标准的本土化确定了路线图,也扫清了3G商用道路上的一个障碍,标准颁布之后,电信运营商和通信设备商才能够更顺利地办理设备进网手续,并进行相关技术设备测试。

在战略规划方面,国家发改委5月14日在其网站上公布《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该规划是未来五年推动我国高技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规划》强调,“十一五”期间,要重点发展信息产业,率先做强通信制造业,“重点发展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重点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网建设”;要组织实施新一代移动通信专项工程:

“按照率先做强通信产业的需要,加强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技术的开发,推进相关标准的制定。

继续推动TD-SCDMA等第三代移动通信及其增强型技术产业化,构建系统设备、终端、核心芯片、关键元器件、软件、仪器仪表等产业配套体系。

发展基于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应用软件和服务内容产业。

规划和适时建设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

到‘十一五’末,建成全球移动通信研发及生产基地。

”该规划高度重视高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提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首要原则就是“自主创新”,把自主创新作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基点,“十一五”时期高技术产业要努力实现自主发展能力的不断增强。

政府大力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将惠及TD-SCDMA产业链,使国内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受益,电信服务业也将成为创新技术应用的重点领域。

1.2.2政府积极推进降低移动电话资费水平

4月27日,信息产业部、国家发改委对移动电话资费调整明确提出了3项思路:

一是积极推进移动电话单向收费,在整体资费水平逐步降低的前提下,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全面的单向收费。

电信企业新出台的资费方案均应为单向计费的资费方案,对双向计费方式的资费方案政府主管部门不再进行审批。

二是降低移动电话国内漫游费,下调国内漫游费价格上限,允许企业自主向下浮动。

三是进一步清理套餐资费,要求电信企业简化套餐形式,提高透明度。

电信企业在设计资费方案时,不得借机涨价,不得提高资费水平。

手机漫游费下降可期。

信息产业部、国家发改委4月底已经启动了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评估程序,拟对移动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进行下调;5月8日信息产业部开始征求用户对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的意见,计划于今年12月公布上限调整方案。

信息产业部的调查显示,63.77%的用户认为,手机国内漫游通话费和本地通话费标准应当相同,即漫游费为零。

落实信息产业部有关单向收费的要求,电信企业的移动电话单向收费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广。

以北京和上海为例:

今年5月23日,北京移动推出了“被叫全免计划”,对用户的本地接听电话实行免费,主叫和月租费则保持不变。

但用户只能到营业厅办理该项业务,同时还需要签署“承诺在网一年”的协议,其间不得销号、转网。

由于“被叫全免计划”存在过多的限制,所以引发了较大的争议。

7月中旬,北京移动表示,从8月1日起,北京移动将废除此前关于“全球通用户使用‘被叫全免计划’须在网一年”的限制规定,尚未办理“被叫全免计划”的全球通用户(“畅听99”套餐用户除外)将自动升级为单向收费。

从7月起,上海移动已经开始针对标准全球通用户实行“本地被叫全免计划”,手机资费由双向改为单向。

除了推进移动电话资费水平持续下降外,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还积极调整不合理定价方面。

5月31日,信产部发出《关于降低移动电话停机保号业务资费上限标准的通知》(信部清[2007]266号),通知表示:

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并征求相关方面意见,现将移动电话停机保号业务资费的上限标准由20元/号/月下调为5元/号/月;在停机保号期间,附加在移动电话上的其他业务功能,不得再收取费用;移动电话停机保号业务资费的具体标准,由各省级电信企业报当地通信管理局和同级价格主管部门备案后执行。

该通知自2007年7月1日起执行。

移动电话资费水平持续明显下降,消费者从中受益最大。

但是,持续较快降低手机资费对各运营商影响各异,中国移动受益最大,联通影响有限,单纯的固网运营商将受较大冲击,国内电信市场竞争格局失衡程度将加剧。

手机资费持续下降,将加速移动业务对固定电话的替代效应,移动电话用户和话务量将保持较快增长,移动运营商将从中受益。

中国移动规模效应、品牌效应更加明显,通过用户数和话务量强劲增长完全可以弥补资费单价下降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对中国移动而言,单向收费对于中国联通来说很难形成较大的规模效应,但也会从移动加速替代固话的趋势中受益。

但是,随着移动资费的持续较快下降,固话业务单向收费、低资费的优势将全部丧失,固网运营商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固网运营商发展新电话用户困难,原有用户流失,业务增长趋于停滞甚至会出现负增长。

现在国内电信市场已经是中国移动一家独大,严重失衡,实施单向收费和降低漫游费,移动业务对固话的替代性竞争进一步明显,中国移动市场垄断地位将进一步增强,迫切需要通过重组或调整市场准入政策来形成有利于竞争、有利于消费者、有利于技术进入的有效的市场竞争格局。

加快电信行业重组已经列入有关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但因为涉及面广,问题复杂,还处在设计、研究、考虑有关方案阶段,预计中国将在3G牌照发放之前进行电信业重组优化市场格局。

1.2.3信息产业部加强对信息服务业务市场尤其是移动信息服务市场的监管

一直以来,信息服务业务市场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也是政府监管部门监管的重点。

2007年2季度,政府继续加强对信息服务市场尤其是移动信息服务市场的监管。

除了继续开展行风建设、阳光绿色网络工程等活动,公安部、中央宣传部、信息产业部等10部门联合行动,从2007年4月开始,在全国组织开展为期半年的依法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

为铲除网络色情的生存土壤,在市场管理方面,今年信息产业部将重点加强虚拟主机、主机托管等互联网接入服务市场管理,全面规范清理互联网接入服务,使不法分子以互联网为载体散布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对于取得经营许可的互联网接入服务商,要加强行业监管,特别是网站备案制度的落实。

对无证经营的,坚决取缔和规范。

在技术保障方面,鼓励支持企业研究开发并提供具有过滤淫秽色情信息功能的服务,尽快推广使用绿色上网软件,为青少年提供健康的网络环境。

自6月11日起,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组织取得跨地区IDC和ISP业务经营许可的100多家持证企业,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互联网接入服务市场自查自纠活动,从而在源头上打击互联网和手机上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等违法犯罪活动。

5月15日,信息产业部发出《关于严厉打击信息服务企业恶意侵害消费者利益行为的通知》(信部清[2007]236号),要求各级电信监管部门应继续加强监管力度,依法查处SP企业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违规行为,特别是对一些恶意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要严厉打击;基础电信企业应积极配合电信监管部门做好调查取证工作和后续处理工作;各级电信监管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通信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信息产业部令第10号),依法查处各类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规行为;各级电信监管部门和各基础电信企业集团公司应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建立违规企业信息通报制度,运用社会公众媒体对违规企业予以曝光。

针对SP企业收费违规行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和各基础电信企业集团公司应于每月15日前,分别将上月行政处罚情况(包括罚款、责令整改、停业整顿等)和违约处理情况(包括全网接入和本地接入SP企业)报送信息产业部。

6月15日,信息产业部又发出“关于针对社会反映热点问题加强信息服务业务市场重点整治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进一步加强对信息服务业务(特别是移动信息服务业务)市场的重点整治,大力查处违规行为,严厉惩治违规企业,完善建立市场治理长效工作机制,有效净化信息服务业务市场环境。

对当前SP业务市场的整治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群发短信诱骗消费,不明扣费,未明码标价,不良信息内容,虚假宣传等。

具体实施措施包括:

统一公示SP企业有关信息,方便广大群众举报监督;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强重点监督检查;建立SP企业不良行为公示制度。

此外,信息产业部还要求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建立五个机制,实现对SP管理的闭环。

值得注意的是,信息产业部不仅通过各种专项行动、检查整治措施来加强对信息服务业的监管,而且希望在通过热点问题的解决来带动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

信息产业部拟以此次整治工作为契机在全国推动并逐步完善几项作为长效管理机制的措施。

一是强化基础运营企业管理机制,即落实基础运营企业的责任制度,强化其在信息服务管理中的发现、监督、处置机制。

今年年检中,已要求基础企业积极配合,对年检“限期整改”企业,基础企业将在整改期间停止其上新业务;对年检“不合格”企业,将停止其接入。

通过将此做法用机制方式予以固化,进一步明确基础企业加强对信息服务业务的管理责任。

二是建立SP企业不良行为记录公示机制:

信息产业部已就建立增值企业信誉机制开展近一年的研究,包括组织专家研究、征求省局和企业意见、起草管理办法等,企业的不良行为记录公示作为信誉机制建立的第一步,实施简单、可行,可在SP市场率先推行建立不良行为记录公示机制。

另外,清算司已经建立了SP企业违规通报机制,每季度对外通报SP企业违规收费行为情况。

三是建立拨测监测机制:

去年已初步建成“SP市场行为评测系统”,可实现对SP企业北京业务情况的实时拨测,已在今年许可证年检和日常服务质量监督中发挥重要作用,可将此系统向各省推广。

此外,清算司已经建立了定期业务拨测机制,每季度组织相关人员对SP业务收费行为进行一次拨测检查,对于发现违规行为及时处理并公开曝光。

增值企业面临越来越严格的监管环境,洗牌在所难免。

1.2.4积极推动《电信法》立法,完善无线电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

国务院法制办与信息产业部年中在湖北召开《电信法》立法座谈会,分别听取部分省通信管理局和湖北六大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对《电信法》的修改意见。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基传、信息产业部副部长蒋耀平、国务院法制办工交司司长赵晓光等出席会议。

与会者从全国电信市场监管的实际出发,对《电信法》中有关电信市场准入、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电信资源、电信资费、电信普遍服务和用户权益保护、电信建设与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等内容提出了修改意见,一致呼吁《电信法》应尽早出台,使电信市场监管工作真正实现有法可依,保障电信市场的健康和谐发展。

除了积极推动《电信法》立法,信息产业部还新发布了一些部门规章,完善无线电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

2007年4月3日,信息产业部发布了《800MHz数字集群通信频率台(站)管理规定》,自2007年5月1日起执行。

该《规定》包括800MHz数字集群通信网使用的频段、频率的申请和审查、频率和台(站)管理、不同数字集群通信技术体制兼容的频率使用要求及无线电发射设备技术特性要求等内容。

《规定》的发布,使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能够合理、有效地安排800MHz数字集群频率资源,提高对频率和台(站)的管理效率,有利于提高频率申请和审批效率;引导无线电频率使用部门在方案设计、设备选购和操作使用中合法、有效地使用无线电频谱资源,充分发挥数字集群的调度作用,保证不同技术体制的数字集群系统的正常使用。

4月27日,信息产业部发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