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收益的确认与计量理论.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72031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产收益的确认与计量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资产收益的确认与计量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资产收益的确认与计量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产收益的确认与计量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资产收益的确认与计量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资产收益的确认与计量理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资产收益的确认与计量理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资产收益的确认与计量理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资产收益的确认与计量理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资产收益的确认与计量理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资产收益的确认与计量理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资产收益的确认与计量理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资产收益的确认与计量理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产收益的确认与计量理论.docx

《资产收益的确认与计量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产收益的确认与计量理论.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资产收益的确认与计量理论.docx

资产收益的确认与计量理论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资产、收益的确认与计量理论

 

地点:

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第四章财务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理论

第一节资产的确认与计量理论

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具体内容可以归结为资产、负债、业主权益以及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的确认与计量。

在这会计六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中,资产的确认与计量是最首要、最基本的,因为资产确认与计量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其他要素的确认与计量,资产确认与计量的结果构成了其他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基础。

一、资产的确认与计量理论概述

(一)资产的内涵

1.资产的定义

对资产实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

会计界众多人士、团体作出过各种尝试和努力,试图给资产以明确的定义,并因此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看法。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四类观点。

(1)未消逝成本观

(2)借方余额观

(3)经济资源观

(4)未来经济利益观

2.资产的特征

将资产定义为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应该说是比较符合企业持有资产的根本目的的,因为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它持有资产当然是为了获得未来的经济利益。

根据未来经济利益观,资产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资产蕴藏着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

(2)资产为某一特定主体所控制。

(3)资产的获得源于过去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

(二)资产的确认

无论是从会计理论的角度,还是从会计实务的角度来说,都需要我们对资产的确认标准作出更为明确的规定和解释。

一般来说,资产的确认标准有如下几种:

1.法定权利标准

2.经济业务的经济实质标准

3.稳健主义标准

4.资产价值可计量标准

(三)资产的计量

1.资产计量的目的

资产计量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问题。

会计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在账簿和资产负债表上记录和反映资产的价值。

资产计量的目的是多方面的。

(1)资产计量是收益计量的必需步骤

①资产计量是配比程序中的一个步骤

②资产计量是反映企业增值的一种量度

(2)资产计量是向投资者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手段

(3)资产计量可以向债权人提供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有关信息

(4)资产计量可以向企业管理当局提供经营管理方面的信息

2.资产计量中的计价概念

资产的计量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计价概念,一种是交换投入价值,即买价,它反映企业为了取得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产而牺牲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另一种是交换产出价值,即售价,它反映企业在未来可收取的预期现金数额,通常以企业出售产品所获得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来表示。

如果从可验证的角度来说,交换投入价值对于描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向投资者及债权人提供决策相关信息更为合适。

交换投入价值可以用历史成本、现时成本、未来成本等分别表示。

交换产出价值反映企业在未来可收取的预期现金数额,它通常以企业的产品或劳务通过交换或转换而最终脱离企业时所收到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的价值为基础,进行相应的折现程序后加以确定;当未来的交换价值不很确定时,可用现行交换产出价值来代替;此外,对于不存在正常的交换市场因而可根据形势的需要在不同市场上处置的资产,迫售价值也许是最恰当的计量基础。

尽管存在着多种可供选择的计价概念,但计价概念的选择必须依恃于计量的目的及使用该计价概念所需的前提条件。

二、流动资产的确认与计量理论

流动资产的内涵

1.流动资产的定义

流动资产是指在短期内能够转换成现金的资产,其转换期限通常为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

2.流动资产的特征

流动资产在以下三个方面不同于固定资产:

(1)使用期限的长短不同。

(2)耗用的方式不同。

(3)价值摊销的情况不同。

(二)流动资产的计量

流动资产包括货币性流动资产和非货币性流动资产。

1.货币性流动资产的计量

货币性流动资产是指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能够转变为确定数额货币的权利和要求权。

它包括各种形式的货币和货币要求权。

(1)货币

(2)应收项目

(3)货币性投资

2.非货币性流动资产的计量

非货币性流动资产是指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不能转变为确定数额货币的权利和要求权。

最典型的非货币性流动资产是存货。

非货币性流动资产区别于货币性流动资产的最基本特征是它们为企业带来的预期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

非货币性投资

(2)预付费用

(3)存货

如果要反映存货对企业的价值,产出价值也许是最好的计价基础;但如果商品的售价或其他交换价值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则成本或其他投入价值可能就是存货计价的恰当量度。

产出价值

②投入价值

三、固定资产的确认与计量理论

固定资产是企业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

固定资产计量的正确性不仅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且影响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未来经济利益。

固定资产的内涵

1.固定资产的定义

2.固定资产的特征

固定资产具有下述主要特征:

(1)固定资产指的是有形资产,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它们将用于促进其他商品的生产或用于向企业或其客户提供服务。

(2)固定资产具有有限的经济寿命,在使用期满时必须予以废弃或重置。

(3)固定资产所提供的服务通常超过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但也有一些例外。

(4)固定资产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固定资产的计量

在固定资产的计量中,可供选择的投入价值有历史成本和现行成本两种。

历史投入价值

以历史成本作为固定资产计价基础的理论依据是持续经营假设,即假定企业的经营年限长到足以收到固定资产所能提供的全部服务效益。

现行投入价值

一般认为,现行投入价格比历史成本更适用于计量企业的固定资产价值,在物价变动时尤其如此。

在现行投入价值中,最常用的是重置成本。

此外,也可以适用重估价值。

(1)现行重置成本。

现行重置成本指的是在现时市场上购置一台同类新设备所需花费的费用。

(2)重估价值。

所谓重估价值是指按一定程序所估计出来的固定资产的现行成本或现行价值。

固定资产的折旧

折旧的涵义

折旧的方法

成本分配方法的选择取决于以下因素:

(1)资产市场价值的降低与资产使用之间的关系;

(2)陈旧报废的影响;(3)预计的修理方式;(4)预计的操作效率上的降低;(5)资产提供的预期收入的变化;(6)资产的寿命期限、利息因素以及资产在使用年限后期的不确定性因素。

对这些因素考虑的结果,形成了多种折旧方法。

盘存法(InventoryMethod)。

所谓盘存法是指通过定期的资产估价来确定各期的折旧费用。

重置法(ReplacementMethod)。

所谓重置法是指以固定资产的重置成本作为本期的折旧费用。

产量折旧法。

产量折旧法又称变动费用法(VariableChargeMethod)。

这种方法假定资产价值的降低不是缘于时间的推移,而是因使用而致。

直线法(Straight—lineAllocation)。

直线法又称固定费用法。

它假定折旧是由于时间的推移而不是使用的关系造成的。

认为服务潜力降低的决定性因素是时间推移所造成的陈旧和损坏,而不是使用所造成的有形磨损。

递增费用法(Increasing—chargeMethod)。

递增费用法又称复利法。

这类方法主要适用于租赁企业和公用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

也适用于那些在使用年限中保险费和财产税递减,而操作效率、收入和维修费又基本稳定的固定资产。

递增费用法的主要优点是:

(1)在理论上符合折旧的经济意义;

(2)递增法可以使企业保持固定的投资收益率。

递增费用法的缺点是:

第一,能提供不变或递增服务的固定资产一般很少;第二,修理和维修费用通常是不断增加的;第三,在使用年限中,固定资产的操作效率通常是不断降低的。

递减费用法(Decreasing—chargeMethod)。

所谓递减费用法又称加速折旧法,指在固定资产使用的早期计提较多的折旧费用,以后折旧费用逐期递减,从而使固定资产的成本在使用年限中加快地得到补偿的一种折旧方法。

递减费用法包括:

(1)余额递减法(Declining—balanceMethod),即每期计提的折旧额是以固定不变的百分率乘上账面递减后的金额求得的。

(2)双倍余额递减法(Double—declining—balanceMethod),即在计提每期折旧时,用直线法折旧率的两倍去乘以该资产的期初余额求得。

(3)折旧年限积数法(Sum—of—the—years—digitsMethod),即在计算逐年的折旧额时,用应折旧固定资产的剩余使用年限与全部使用年限总和的比率去乘以这一资产项目在有效使用年限内应折旧的总额求得。

四、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理论

无形资产的内涵

1.无形资产的定义

无形资产至今仍未被确切地定义过。

它通常被认为是没有实体存在的资本性资产,其价值取决于赋予所有者的独占权。

无形资产之所以构成企业的资产,是因为它使企业拥有某些权利,或是使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并能够为企业带来长期收益。

2.无形资产的特征

(1)无实体存在是无形资产的一个重要特点。

(2)无形资产最重要的特点是其在未来期间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

(3)无形资产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通常不能直接用于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它不能与企业或企业的实物资产相分离,它的价值必须与有形资产相结合才能实现。

无形资产的计量

无形资产的计价

现行实务对无形资产的计价要求:

(1)外购的无形资产,若可明确辨认,则应在购买时以实际支付的价款计量各项具体的无形资产;若不可明确辨认,则在购买时资本化为商誉的价值。

(2)对自创或自行开发无形资产所发生的支出,如果不可明确认定为某一项无形资产而发生,或者能够明确认定为某一项无形资产而发生,但其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或受益年限很不确定,则应将该项支出作为期间费用处理;只有当该项支出具有确切的对象且成功的可能性和受益年限都很肯定时,才可将其资本化为无形资产的价值。

可以看出,现行实务对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明显受到谨慎性原则的支配。

无形资产的摊销

无形资产的价值应当在其发挥效用的期间内进行分摊,以便正确确定企业的各期收益。

无形资产的寿命期限不同,其价值的摊销方式也不同。

有限寿命的无形资产的摊销

无限寿命的无形资产的摊销

第二节权益的确认与计量理论

在现代会计理论中,广义地讲,权益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作为债权人权益的负债,另一方面是作为所有者权益的业主权益。

这两方面的权益构成了现代企业经济资源来源的全部内容。

一、债权人权益的确认与计量理论

债权人权益,即负债,是指企业全部经济资源中属于债权人的那部分权益。

(一)负债的涵义

1.负债的概念

2.负债的特征

负债这一基本会计要素的特征归纳总结如下:

1.负债是由以往事项所导致的现时义务。

2.负债在将来必须以债权人所能接受的经济资源来清偿。

3.负债的金额必须能够以货币加以确切地计量或合理地估计。

(二)负债的分类

负债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1.流动负债(currentliability),通常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

流动负债的特点是偿还期限短,一般是在债权人提出要求时即期偿付,或者是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付。

对流动负债还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再分类。

(1)按照其产生的原因,流动负债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A.在借贷过程中形成的流动负债。

B.在结算过程中形成的流动负债。

C.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流动负债。

D.在利润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流动负债。

(2)按照其应付的金额是否肯定,流动负债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A.应付金额肯定的流动负债。

B.应付金额视经营情况而定的流动负债。

C.应付金额须予以估计的流动负债。

2.长期负债,通常指偿还期限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即不需要即期偿付的债务。

长期负债除了具有负债的共同特点外,还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债务的偿还期限较长;

(2)债务的金额较大;(3)债务的偿还方式较多,主要有如下三种:

到期一次偿还本息、分期偿还本息、分期偿还利息,到期一次偿还本金。

(三)负债的确认

一般来说,负债的确认标准有如下几种:

1.法定义务标准。

所谓法定义务是指通过签定正式合同而产生的需要由法律强制力来保证执行的义务。

法定义务概念是传统会计中确认负债的一项重要标准。

2.公平或推定义务标准。

所谓公平义务是指由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所同意并且不需要由法律强制力保证即可执行的债务。

公平义务不是因为法律观念而形成的,它是因遵从社会习俗或商业惯例而具有约束力的。

3.经济业务的经济实质标准。

一项经济业务是否具有经济实质,主要取决于它是否能够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

这一标准着眼于债务合同是否已经执行,是否能对经济决策产生影响。

4.负债金额可计量标准。

负债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其金额必须能够以货币加以确切地计量或合理地估计。

(四)负债的计量

1.流动负债的计量

一般情况下,流动负债的未来应付金额均已由有关合同或协议作出了规定,考虑到其偿还的期限一般都比较短,折现额通常都不大,所以可以按未来应付金额直接将其计列于资产负债表中。

对于流动负债中的货币性项目,可以直接按上述原则计量;对于流动负债中的非货币性项目,即那些将在未来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商品或劳务的义务,一般应根据预定的或双方认可的价格来计量,而不管以后提供商品或劳务时相应的货币价值是否发生变动。

2.长期负债的计量

长期负债应根据未来将支付的所有款项的折现价值来计量。

这里,关键的问题是如何选择适当的折现率。

客观地说,最适当的折现率应该是现时市场利率,按照这一折现率计算出来的负债金额才是报表使用者所需要的,才真实地反映了企业所实际承担的经济义务。

(五)负债的确认与计量理论中的一个特殊问题—关于或有负债

或有负债(ContingentLiability)是指由于过去发生的某种约定、承诺或其它情况,而使企业承担的潜在的债务。

这种债务的最终结果如何目前尚不能确定,须视某种事项是否发生而定。

可能最终它将成为企业要负责清偿的真正债务,也可能最终发现它并不构成企业的债务。

但无论怎么说,至少目前它不是企业真正的负债。

二、业主权益的确认与计量理论

(一)业主权益的涵义

业主权益,即所有者权益,它与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产和需要在未来放弃经济利益的负债不同,它不能单独计量,通常被看作是按照一定的会计程序对资产和负债计量后所形成的结果。

它在数额上等于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如果要明确业主权益的真正涵义,我们必须首先研究不同的业主权益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说明业主权益的本质属性。

1.业主权理论

2.企业主体理论

3.剩余权益理论

4.基金理论

5.指挥者理论

6.企业理论

(二)业主权益的分类

业主权益代表着不同所有者对企业的要求权。

为了如实反映各业主所持有的权益,维护其利益,有必要根据企业的组织形式和业主权益的特点,对业主权益进行分类陈报。

在独资企业中,仅存在一个投资者,业主权益表现为这个单独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企业的产权关系简单、明了,因而无需对业主权益进行分类。

合伙企业与独资企业的情形基本类似,所不同的只是合伙企业存在多个投资者,而不是一个,因此,需要将业主权益按每个合伙人的权益大小进行分类,以反映每个合伙人的投资情况。

在公司制企业中,企业的产权关系比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要复杂得多,这就决定了公司的财务报表要对业主权益方面的情况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以向股东、债权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提供有关管理效率、经管责任和涉及他们过去、将来经济利益的信息。

目前,对公司制企业业主权益的分类方法主要有四种。

1.为反映公司的资金来源而做的分类

按照资金的来源,业主权益可以分为:

(1)实缴资本;

(2)资本盈余;(3)资产升值;(4)留存收益。

2.为反映对公司法定资本的限制而做的分类

在这种分类方式下,业主权益被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法定资本,另一部分是非法定资本。

3.为反映对公司股利分配的限制而做的分类

在公司制组织形式下,股利的分配不仅受到法律的限制,而且还会受到财务等方面的限制。

将业主权益划分为投入资本和留存收益是会计上自我施加的限制。

4.为反映对公司清算分配的限制而做的分类

(三)业主权益的确认与计量

1.货币资本保全概念坚持以投入资本的货币额保全为条件,因其用名义货币为计量单位,所以又称名义货币资本保全概念。

2.一般购买力资本保全概念,也称真实净权益保全概念。

这一概念将业主权益视为企业所有者在过去投入企业和在目前留在企业的其他属于他们的资产份额之和,按货币一般购买力计算的总和是资本保全的基础。

3.实物资本保全概念认为所保全的业主权益是按一定的实物量加以衡量的资本。

业主权益不是按发生业务时的名义货币单位度量,也不是按一定的货币购买力来计量,而是以一定的实物数量或按特定物价指数折算后的货币来计量。

第三节收益的确认与计量理论

一、收益的内涵

(一)经济收益

客观地说,收益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经济学中。

经济学中的收益我们一般称之为经济收益,企业收益可以定义为:

在期末和期初拥有同样多实际物质财富的情况下,企业在某一时期内可以消费的最大金额。

(二)会计收益

会计学中的收益我们一般称之为会计收益(accountingincome),它被看作是产出价值大于投入价值的差额。

或者说,会计收益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已实现的收入与相关的成本、费用之间的差额。

1.会计收益是基于企业实际发生的交易而确认的。

2.会计收益的确认要遵循收入实现原则,“实现”是对收益确定的检验。

3.计算会计收益时,成本、费用是按照历史成本原则计列的。

4.会计收益的确认以会计分期这一会计基本假设为前提。

(三)经济收益与会计收益之比较

1.两者界定的收益范围不同。

2.两者所依据的成本属性不同。

3.两者所体现的资本保全观念不同。

二、收益确认模式的选择

(一)经济活动模式与经济交易模式。

(二)本期营业收益模式与总括收益模式

三、收益计量理论的分析

(一)收益计量模式的选择

(二)收益计量方法的选择

关于收益的计量方法,一般认为有两种,即“收入—费用”法和“资产—负债”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