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成都信息工程工程导论2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72718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考资料成都信息工程工程导论2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参考资料成都信息工程工程导论2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参考资料成都信息工程工程导论2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参考资料成都信息工程工程导论2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参考资料成都信息工程工程导论2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参考资料成都信息工程工程导论2实验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参考资料成都信息工程工程导论2实验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参考资料成都信息工程工程导论2实验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参考资料成都信息工程工程导论2实验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参考资料成都信息工程工程导论2实验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参考资料成都信息工程工程导论2实验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参考资料成都信息工程工程导论2实验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参考资料成都信息工程工程导论2实验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参考资料成都信息工程工程导论2实验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参考资料成都信息工程工程导论2实验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参考资料成都信息工程工程导论2实验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参考资料成都信息工程工程导论2实验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参考资料成都信息工程工程导论2实验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参考资料成都信息工程工程导论2实验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参考资料成都信息工程工程导论2实验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成都信息工程工程导论2实验报告.docx

《参考资料成都信息工程工程导论2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考资料成都信息工程工程导论2实验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参考资料成都信息工程工程导论2实验报告.docx

参考资料成都信息工程工程导论2实验报告

工程导论2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1.电阻特性实验

组长姓名

学号

班级

实验地点

实验日期

指导教师

实验用时

同组其他成员

一、实验内容(含实验原理介绍):

1利用万用表和直流电源,认知电阻色环;

2通过测量串并联阻值、分压的变化验证欧姆定律;

3了解电阻功率特性。

二、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万用表、直流电源;

2.学会认知电阻;

3.了解电阻的特性。

三、涉及实验的相关情况介绍(步骤、方法):

1.读出并记录几种电阻的色环,写出理论阻值,用万用表测量实际电阻,并记录,分析相对误差。

2.串联2个电阻,测量并记录理论值、实际值、相对误差。

3.并联2个电阻,测量并记录理论值、实际值、相对误差。

4.电阻与万用表串联接直流电源,测量流经电阻的电流值,验证欧姆定律。

5.先将可调电源调节为输出0V,再用220Ω电阻与万用表(电流档)串联接可调电源,用手捏住电阻,逐渐增大输出电压,观察电流与输出电压同步增大,体会电阻上的温度变化并记录。

四、实验结果(含程序、数据纪录及分析和实验总结等,可附页)

1.

电阻色环

色环读数

理论阻值(Ω)

测量阻值(Ω)

相对误差(%)

棕黑黑红棕

1002

10k

%

棕黑黑棕棕

1001

1k

2%

红红黑红棕

2202

22k

%

棕黑黑橙棕

1003

100k

%

红红黑黑棕

2200

220

216

%

2.

电阻

理论值(Ω)

测量值(Ω)

相对

误差(%)

电源

电压(V)

分压

电压(V)

电流(mA)

欧姆定律

U=I*R

串联

10k+10k

%

5

1k+1k

%

5

并联

10k,10k

%

5

1k,1k

1%

5

3.220Ω电阻功率实验:

电压

5V

10V

15V

20V

电流

手感温度描述

微热

烫手

很烫,烧出味儿

很烫,冒烟了

实验名称

2.电容特性实验

一、实验内容(含实验原理介绍):

如图:

利用函数信号发生器C、示波器B,了解电容的耦合作用和滤波作用。

 

图1图2

二、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函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

2.学会认知电容;

3.了解电容的特性。

三、涉及实验的相关情况介绍(步骤、方法):

1.按图1连接函数信号发生器、电容和示波器,将函数发生器设置成方波输出,分别改变电容值和函数发生器输出的频率,观察并记录示波器波形。

2.按图2连接函数信号发生器、阻容电路和示波器,分别改变电阻值、电容值和函数发生器输出的频率,观察并记录示波器波形。

四、实验结果(含程序、数据纪录及分析和实验总结等,可附页)

1.电容104,改变函数发生器频率

结论:

电容具有通交流,隔直流的作用,频率越大,电容对其影响越小。

频率

波形

1000Hz

10

Hz

100

Hz

1

Hz

2.函数发生器频率10Hz,改变电容

结论:

频率相同时,电容越小,耦合效果越好。

频率

波形

47u

10u

1u

104

3.电阻220,函数发生器频率1kHz,改变电容

结论:

对同一频率的波,电容越大,滤波作用越强。

频率

波形

47u

10u

1u

104

4.电容10u,电阻1kHz,改变函数发生器频率

结论:

相同的电容,对频率高的信号的滤波作用强。

频率

波形

1000Hz

10

Hz

100

Hz

1

Hz

实验名称

3.LED特性实验

一、

实验内容(含实验原理介绍):

如图:

利用直流电源、万用表,了解LED的特性。

二、实验目的:

1.了解电流与LED亮度的关系;

2.了解LED正负极的区分;

3.掌握在不同电压下为LED限流需用多大的电阻;

4.测量不同颜色LED的正向导通压降。

三、涉及实验的相关情况介绍(步骤、方法):

1.观察LED外形,确认正负极。

2.串联LED和1k电阻,调节直流电源输出2~15V,测量LED导通压降,计算流过LED的电流,观察亮度的变化。

3.串联LED和220Ω电阻,调节直流电源输出2~8V,测量LED导通压降,计算流过LED的电流,观察亮度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含程序、数据纪录及分析和实验总结等,可附页)

1.串联LED和1k电阻,调节直流电源输出2~15V

电压(V)

2

5

10

15

红LED

绿LED

1.832

电流(mA)

亮度描述

红灯:

发微光

绿灯:

基本不亮

红灯:

较亮

绿灯:

弱光

红灯:

明亮

绿灯:

微亮

红灯:

非常亮

绿灯:

较亮

2.串联LED和220Ω电阻,调节直流电源输出2~8V

电压(V)

2

4

6

8

红LED

绿LED

电流(mA)

亮度描述

红灯:

微亮

绿灯:

微亮

红灯:

较亮

绿灯:

较亮

红灯:

明亮

绿灯:

明亮

红灯:

非常亮

绿灯:

明亮

3.LED正负极描述:

4.红色LED正向导通压降:

左右绿色LED正向导通压降:

左右

实验名称

4.三极管电流放大和开关特性实验

一、实验内容(含实验原理介绍):

利用直流电源、万用表,了解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和开关特性。

图1图2

二、实验目的:

1.学会用万用表测量三极管的放大倍数;

2.了解三极管三极管放大作用;

3.了解三极管饱和导通时的开关作用。

三、涉及实验的相关情况介绍(步骤、方法):

1.测量三极管放大倍数;

2.图2中改变开关的接触点,测量R1上的压降,计算三极管基极电流和R1上的电流,计算放大倍数并记录,分析原因;

3.图1中改变R22阻值,观察LED的亮度是否变化,R2上的压降是否变化。

四、实验结果(含程序、数据纪录及分析和实验总结等,可附页)

1.三极管放大倍数测量值:

216

2.三极管电流放大实验记录

结论:

三极管对电流有放大作用,放大倍数约200倍左右。

基极电阻

集电极电阻压降

集电极电流

基极电流

实际放大倍数

100k

200k

3.三极管饱和导通(开关)实验记录

结论:

三极管具有开关作用,当饱和导通时,R2两端的压降基本不变,随着电流增大,LED灯

基极电阻

100k

22k

10k

1k

220

R2压降(V)

集电极电流

1mA

40mA

106mA

LED亮度

微亮

暗亮

较亮

非常亮

亮度也增大。

实验名称

5.断线报警电路实验

一、实验内容(含实验原理介绍):

按图搭接各元件,接通5V电源,开关S3,观察记录蜂鸣器的工作状态,

用万用表测量蜂鸣器工作电流。

二、实验目的:

1.了解三极管导通条件;

2.了解断线报警电路工作原理;

3.了解蜂鸣器工作电流。

三、涉及实验的相关情况介绍(步骤、方法):

1.开关S3,观察记录S3通断时对应的蜂鸣器状态;

2.测量蜂鸣器工作电流。

四、实验结果(含程序、数据纪录及分析和实验总结等,可附页)

1.断线报警电路工作记录

结论:

三极管导通条件是基极和发射极间电压降达到,此时三极管工作于饱和状态。

S3开关状态

闭合

断开

蜂鸣器

不响

2.蜂鸣器鸣响时的电流值:

实验名称

6.延时关灯电路实验

一、

实验内容(含实验原理介绍):

按图搭接各元件,接通5V电源,按一下S2,LED灯点亮,并延时一段时间,自动熄灭。

观察记录LED灯点亮的时间;改变C6和R19,观察记录LED灯点亮的时间,总结规律。

二、实验目的:

1.了解电容的储能作用;

2.了解电阻、电容参数对放电时间的影响。

三、涉及实验的相关情况介绍(步骤、方法):

1.按图搭接各元件,接通5V电源,按一下S2;

2.改变C6容值,观察并记录LED的点亮时间的变化;

3.改变R19阻值,观察并记录LED的点亮时间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含程序、数据纪录及分析和实验总结等,可附页)

1.R19=100k,改变C6容值,LED点亮时间记录

结论:

电阻一定时,电容越大,延迟时间久越长。

电容值

47u

10u

1u

104

LED点亮时间

基本无延时

2.C=10u,改变R19值,LED点亮时间记录

2.C=10u,改变R19值,LED点亮时间记录

R19阻值

100k

22k

10k

1k

220

LED点亮时间

结论:

电容一定时,电阻越小,延迟时间越短。

 

实验名称

呼吸灯

一、

实验内容(含实验原理介绍):

按图搭接各元件,接通5V电源,2个LED灯交替点亮。

用示波器黑笔接地,红笔分别接C4的正负极,观察记录波形;

改变C4和R14,观察记录LED灯点亮的时间,总结规律;

改变电源电压,观察工作电压范围,记录LED交替闪烁的频率变化,并说明原因。

二、实验目的:

1.了解呼吸灯的工作原理;

2.了解电阻、电容参数对闪烁频率的影响;

3.学会使用双踪示波器对波形做同步分析。

三、涉及实验的相关情况介绍(步骤、方法):

1.按图搭接各元件,接通电源;

2.用示波器黑笔接地,红笔分别接C4的正负极,观察记录波形;

3.改变C4和R14,观察记录LED灯点亮的时间,总结规律;

4.改变电源电压,观察工作电压范围,记录LED交替闪烁的频率变化,

四、实验结果(含程序、数据纪录及分析和实验总结等,可附页)

VCC=5v,C4=47u,R14=22k,电容正端波形

VCC=2v,C4=47u,R14=22k电容负端波形

VCC=5v,C4=47u,R14=22k负端

VCC=2v,C4=47u,R14=22k正端

VCC=10v,C4=47u,R14=22k负端

VCC=15v,C4=47u,R14=22k(负端)

 

VCC=5v,C4=22u,R14=47k

VCC=5v,C4=22u,R14=22k

VCC=5v,C4=10u,R14=100k

VCC=5v,C4=10u,R14=47k

结论:

●当电容不变时,随着电阻增大,频率变慢。

●当电阻不变时,随着电容增大,频率变慢。

●电压从2V变为5V时,闪烁频率先变慢后变快,但是亮度始终增强。

●当电阻和电容的乘积不变时,呼吸灯的频率才不变。

实验名称

8.逻辑电路实验

一、实验内容(含实验原理介绍):

按图搭接各元件,接通5V电源,图1为非逻辑电路,图2为或逻辑电路,图3为与逻辑电路。

输入不同的高低电平,测量输出电平,分析是否符合逻辑。

思考组合逻辑电路的实现方法。

图1图2图3

二、实验目的:

1.了解与或非逻辑运算的电路实现方法;

2.了解。

三、涉及实验的相关情况介绍(步骤、方法):

1.按图搭接各元件,接5V电源,将输入端A、B分别接触5V“逻辑1”和地“逻辑0”;

2.测量并记录输出端Y的电压,分析输入输出的逻辑关系。

四、实验结果(含程序、数据纪录及分析和实验总结等,可附页)

1.非逻辑

结论:

Y=/A

A

5V

0V

Y

2.或逻辑

结论:

Y=A+B

A

0V

5V

0V

5V

B

0V

0V

5V

5V

Y

0

 

3.与逻辑

结论:

Y=AB

A

0V

5V

0V

5V

B

0V

0V

5V

5V

Y

0V

0V

5V

PROTUES仿真原理图

实验名称

9.方波程序实验

一、实验内容(含实验原理介绍):

通过模仿老师的操作,学习PROTUES软件Keil软件的使用方法。

学习C51范例程序,尝试修改程序中的参数,体会软硬件的逻辑关系。

二、实验目的:

1.PROTUES软件Keil软件的使用方法;

2.了解单片机软件与硬件的关系;

3.学习C51程序范例程序;

4.了解仿真仪器的使用。

三、涉及实验的相关情况介绍(步骤、方法):

1.用PROTUES软件绘制仿真原理图;

2.用Keil软件编辑程序,编译通过产生可执行的Hex文件;

3.导入仿真原理图,然后仿真运行;

4.调节软件示波器,观察记录波形及频率,修改程序参数观察记录频率的变化。

Flag

0x3f

0xad

频率

1250Hz

500Hz

四、实验结果(含程序、数据纪录及分析和实验总结等,可附页)

结论:

改变Flag的大小,示波器上波形的频率发生改变。

实验名称

10.锯齿波程序实验

一、实验内容(含实验原理介绍):

通过模仿老师的操作,学习PROTUES软件Keil软件的使用方法。

学习C51范例程序,尝试修改程序中的参数,体会软硬件的逻辑关系。

二、实验目的:

1.PROTUES软件Keil软件的使用方法;

2.了解单片机软件与硬件的关系;

3.学习C51程序范例程序;

4.了解仿真仪器的使用。

三、涉及实验的相关情况介绍(步骤、方法):

1.用PROTUES软件绘制仿真原理图;

2.用Keil软件编辑程序,编译通过产生可执行的Hex文件,导入仿真原理图,然后仿真运行;

3.改变参数改变输出频率;

4.分析为什么会产生锯齿波。

四、实验结果(含程序、数据纪录及分析和实验总结等,可附页)

 

-50

-150

频率

400Hz

500Hz

结论:

●改变TL0和TH0,输出频率改变

●count随着时间变大,当到达峰值的时候,产生锯齿波。

 

实验名称

11.小鸟归巢程序实验

一、实验内容(含实验原理介绍):

通过模仿老师的操作,学习PROTUES软件Keil软件的使用方法。

学习C51范例程序,尝试修改程序中的参数,体会软硬件的逻辑关系。

二、实验目的:

1.PROTUES软件Keil软件的使用方法;

2.了解单片机软件与硬件的关系;

3.学习C51程序范例程序;

4.了解仿真仪器的使用。

三、涉及实验的相关情况介绍(步骤、方法):

1.用PROTUES软件绘制仿真原理图;

2.用Keil软件编辑程序,编译通过产生可执行的Hex文件,导入仿真原理图,然后仿真运行;

3.改变参数改变输出频率,改变参数,避免最后”小鸟”乱跳,;

4.改变参数,实现另一种霓虹灯变化。

四、实验结果(含程序、数据纪录及分析和实验总结等,可附页)

结论:

●改变TH0就改变输出频率把

i==41改成i==40可避免小鸟

乱跳

●改变unsignedcharcode

ARR[]里对应的十六进制数

,可改变霓虹灯

 

实验名称

波D/A程序实验

一、实验内容(含实验原理介绍):

通过模仿老师的操作,学习PROTUES软件Keil软件的使用方法。

学习C51范例程序,尝试修改程序中的参数,体会软硬件的逻辑关系。

二、实验目的:

1.PROTUES软件Keil软件的使用方法;

2.了解单片机软件与硬件的关系;

3.学习C51程序范例程序;

4.了解仿真仪器的使用。

三、涉及实验的相关情况介绍(步骤、方法):

1.用PROTUES软件绘制仿真原理图;

2.用Keil软件编辑程序,编译通过产生可执行的Hex文件,导入仿真原理图,然后仿真运行;

3.按键,观察占空比的变化,观察右下角电压表数字与占空比的关系,得出结论;

4.改变右下的电阻电容参数,观察记录绿色线的幅度变化。

四、实验结果(含程序、数据纪录及分析和实验总结等,可附页)

结论:

电压表数字越大,

占空比越大

 

电容

1

1

10

10

电阻

47k

100k

10k

22k

波动幅值

50mV

10mV

10mV

2m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