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卷历史中考试题及详解Word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12860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7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卷历史中考试题及详解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西卷历史中考试题及详解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西卷历史中考试题及详解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西卷历史中考试题及详解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西卷历史中考试题及详解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山西卷历史中考试题及详解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山西卷历史中考试题及详解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山西卷历史中考试题及详解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山西卷历史中考试题及详解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山西卷历史中考试题及详解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山西卷历史中考试题及详解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山西卷历史中考试题及详解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山西卷历史中考试题及详解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山西卷历史中考试题及详解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卷历史中考试题及详解Word格式.docx

《山西卷历史中考试题及详解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卷历史中考试题及详解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卷历史中考试题及详解Word格式.docx

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元杂剧也发源并成熟于山西,成为元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清时期还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大梆子戏”,即北路梆子、晋剧、上党梆子、蒲剧。

下列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有误的是(  )

A.丰富的戏曲文物,说明了山西是中国戏曲的摇篮

B.元杂剧作为元曲的组成部分,发源并成熟于山西

C.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大梆子戏”形成于明清时期

D.山西“四大梆子戏”是在元杂剧的基础上形成的

5.史料记载:

“(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中国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以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

一捆捆机器压的印度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

”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C.印度棉纱质优价廉 D.民族工业曲折艰难

6.下表所列为中国历史上有关学校教育的一些史实,其中史实与结论搭配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春秋末年孔子创办私学

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B

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

促进了儒学教育的推广和发展

C

1898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

是中国近代最早创办的西式学堂

D

1924年国共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为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

7.历史地图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观察下面两幅战役地图,从中能提取到这两场战役的相同点有(  )

①都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

②都是彭德怀指挥领导的

③都是八路军组织发起的

④山西都是主要战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和平诚意和“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建国口号,赢得了全国民众的认可。

解放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让农民无偿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使共产党赢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

这段话主要揭示了人民解放战争的(  )

A.发生背景 B.发展历程

C.胜利原因 D.历史意义

9.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工业以钢为纲”,号召一切部门都要为钢铁生产“停车让路”,支援大炼钢铁。

为了炼钢,人们砸铁锅,收废铁,甚至拆下钢窗铁门作原料。

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

10.周恩来在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时说:

“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

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努力,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

”这里“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的原因有(  )

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中苏两国关系的破裂

③中美两国共同的需求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下面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③处应填写的是 (  )

A.罗马共和国 B.罗马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12.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文艺复兴不是复古而是创新”为话题进行讨论。

下面是四位同学准备的发言卡片,你认为具有说服力的有(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丁 D.乙和丁

6B

13.下列关于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在内忧外患背景下进行的改革

B.都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向西方学习

C.都推动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都创办了机器化大生产的近代工矿企业

14.下面一组图片呈现的是德国小伙儿威廉的生活片断。

为他的快乐生活提供了如此便利的直接原因是(  )

A.联合国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B.欧洲联盟推动了欧洲经济一体化

C.亚太经合组织促进了区域化合作

D.世贸组织有利于成员贸易自由化

15.“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的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

”对材料所述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冷战后美国一国主宰世界统治秩序

B.亚非拉国家已成为多极化的一极

C.冷战后世界格局朝多极化趋势发展

D.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经完全形成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5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含两小题,其中第16题4分,第17题6分,共10分)

16.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深刻影响着历史的发展进程。

走近下列历史人物,回答相关问题。

(4分)

(1)分别列举图一和图二人物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做出的贡献。

(2分)

(2)图三人物的贡献对图四人物产生了什么影响?

17.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贸往来是人类文明交往中的一种重要方式。

观察下列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6分)

图一 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

图二 新航路的开辟

(1)图一到图二的世界贸易路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简述图二、图三反映的历史事实之间的联系。

(3)从图一到图四,反映出世界贸易怎样的发展特点?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8.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

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

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6C

   材料二 16—18世纪中西方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中国

欧洲

16世纪

李时珍《本草纲目》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17—18世纪

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

牛顿力学理论体系形成

瓦特完成蒸汽机的改进

  材料三 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欧洲政治革命的基础上……欧洲的霸权还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随着权力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西欧)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如互联网+工业制造、互联网+商业……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四大发明中的任意一项对世界文明产生的影响。

宋元时期科技发达的原因是什么?

(3分)

(2)根据材料二,对比16—18世纪中国与欧洲科技成就的不同特点。

(3)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19世纪欧洲“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4)请结合你的生活,提出一个“互联网+?

”的创意,并说明理由。

19.革命或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两种重要方式。

  材料一 在《独立宣言》的指引下,大陆军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1787年制宪会议制定了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美利坚合众国的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

1804年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他颁布的《拿破仑法典》成为帝国的一座丰碑。

  材料二 

辛亥革命大事记

  材料三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讲话中指出: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当前,我国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提供了新的契机。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美国《独立宣言》的理念和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并简述拿破仑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二,简述辛亥革命对推动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D

 (4)“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提供了新的契机,谈谈你的看法。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5分)

20.历史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为提升同学们的学科素养,张老师运用了不同的方法,设计了如下学案,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 【识别史料——寻找历史证据】

(1)史料一般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三大类,它是我们发现历史、解释历史的依据。

请你判断下列史料所属的类别。

(只填序号)

①金字塔 ②张学良回忆录音 ③司母戊鼎 ④《史记》 ⑤《中国共产党党史》

实物史料:

    (1分) 文献史料:

    (1分) 

口述史料:

任务二 【运用表格——归纳历史影响】

(2)完成下表中①②处内容的填写。

并归纳两个条约的共同影响。

   条约

内容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共同影响

割地

①    (1分) 

辽东半岛、

台湾等

 

 。

(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赔款

2100万元

2亿两白银

通商

广州、厦门、福州、

宁波、上海

沙市、重庆、

苏州、杭州

其他特权

协定关税

②            (1分) 

任务三 【分析数据——解释历史现象】

(3)解读下列数据,运用相关史实,简述“沙俄苏俄苏联”的经济发展历程。

任务四 【构建联系——阐述历史过程】

(4)请从下面关键词中任选一组,阐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山西省2016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第Ⅰ卷

一、选择题

1.D 根据邮票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还学会了制作舟船,所以①③④符合题意,而②中的青铜器是在商周时期才出现的。

所以正确答案为D。

2.A 题干要求选出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诗句,四个选项都是唐诗中的名句,但B项反映的是科举及第后的得意,C项反映的是唐代宫女的装束,D项是对国家兴亡规律的总结,只有A项反映的是唐开元年间的繁荣富庶。

3.B 隋朝和元朝都是中国历史上由分裂走向大一统的王朝隋朝开通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

元朝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

隋朝创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元朝创行省制。

所以①③④正确。

隋朝的建立者杨坚不是少数民族,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

所以②错误,正确答案为B。

评析 本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但由于是四选三,相对降低了难度,也就是说只要排除其中一个即可。

如果基础知识扎实一眼即可排除②,选出正确答案。

本题以隋朝和元朝的比较归纳为切入点命题,为学生以后的复习提供了比较好的借鉴思路。

4.D 从题干材料看,在山西发现了种类繁多的戏曲文物,这说明山西是中国戏曲的摇篮;

元杂剧发源并成熟于山西,是元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清时期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大梆子戏”,但其与元杂剧并没有直接关系。

所以D项理解有误。

评析 本题是对山西地方史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本题从戏曲入手,提供有关山西是中国戏剧摇篮的史实,既丰富了学生对山西地方史知识的认识又不背离课标要求,还能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5.A 甲午战争后,中国农户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取而代之的是“一捆捆机器压的印度孟买棉纱”,且“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说明中国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故选A。

B、C只是表象,而非实质;

D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评析 本题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

几个干扰选项的设置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对正确选项“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不理解也是学生出错的重要原因。

通过本题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历史现象本质的认识。

6.C 春秋时期,“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有机会接受教育,孔子创办私学后,这一局面被打破。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使儒家学说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1862年设立的京师同文馆才是近代中国最早创办的西式学堂,C项的史实与结论搭配不正确,符合题意。

黄埔军校的建立为北伐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政治人才。

7.D 材料中的两幅战役地图分别反映的是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次战役都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都是八路军组织发起的,①错误,③正确。

山西是平型关战役的发生地,也是百团大战的主战场,④正确。

百团大战是彭德怀指挥的,而平型关战役不是,②错误。

所以答案为D。

8.C 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符合抗战结束后全国民众的心愿,“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因此人民解放战争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这是其胜利的原因。

答案为C。

9.C 根据关键信息“1958年”“以钢为纲”“大炼钢铁”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故选C。

10.A 中美友好往来的大门被打开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①正确;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正处于美苏争霸的第二阶段,苏攻美守,且这一时期中苏关系恶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需求,②③正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提出的,对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没有直接影响。

11.B 公元前8世纪罗马城建立,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取代罗马共和国,395年罗马帝国分裂,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所以公元前27—395年是罗马帝国时期。

答案为B。

12.D 文艺复兴是新兴的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的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

甲同学认为文艺复兴完全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全面复兴,忽视了文艺复兴的实质;

乙同学指出了文艺复兴的实质;

丙同学没有认清文艺复兴的目的是宣扬资产阶级思想;

丁同学指出了文艺复兴的影响。

13.B 中国的洋务运动只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且主要是军事技术,也就是说其仅限于经济领域,日本的明治维新则是全面学习西方,从经济到政治再到思想文化。

所以B项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14.B 通过图片下方的文字信息“打算去奥地利度假”“带上护照和欧元就OK了”“一国驾照各国通行哦”“计划在荷兰工作啦”可以看出这个德国小伙儿凭护照和欧元就可以到欧洲其他国家度假、工作等,这得益于欧盟推动了欧洲经济一体化。

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世贸组织显然与图中呈现的片断没有关系。

所以答案为B。

15.C 题干材料中的“很多的权力中心”“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反映了美国不能以一国之力主宰世界统治秩序,而是由很多权力中心共同解决国际问题,这说明了世界格局朝多极化趋势发展。

所以答案为C。

第Ⅱ卷

二、简答题

16.答案 

(1)秦始皇:

结束长期分裂局面,统一全国;

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北击匈奴,筑长城;

开发南疆,修灵渠;

加强思想控制;

等。

康熙帝:

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划定中俄东段边界;

设立台湾府,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平定准噶尔叛乱;

评分说明:

每位人物分别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指导。

(1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李大钊在《每周评论》上发表文章,是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

(1分)

解析 第

(1)问要求分别列举秦始皇和康熙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做出的贡献。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巩固统一,他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康熙帝在抗击沙俄、平定叛乱、加强边疆管理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结合所学知识分条列举即可。

(2)问主要考查马克思的贡献及其对李大钊产生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展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而李大钊则是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

17.答案 

(1)贸易路线由海、陆丝绸之路转向以全球海上贸易路线为主;

贸易范围由欧亚大陆扩展到欧亚非美全球范围。

(答出上述任意一点得2分)

(2)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相继走上殖民扩张与掠夺的道路;

(1分)在殖民扩张中,西欧国家为了掠夺原料、资本,逐步形成了罪恶的“三角贸易”。

(3)贸易活动范围不断扩大;

贸易交流的物品日益丰富;

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国家与地区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全球合作不断加强;

(答出上述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解析 图一:

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指的是海、陆丝绸之路,图二: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所以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很明显是贸易路线的转移和贸易活动范围的扩大。

而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民者走上了殖民扩张、殖民掠夺的道路,逐渐形成了图三中罪恶的“三角贸易”。

图四反映的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结合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不难看出世界贸易范围在不断扩大,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等。

据上述分析回答相关设问即可。

评析 本题以世界经贸往来为主题,考查学生对主要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属于难度较大的试题。

解题的关键是真正理解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还要学会通过孤立的历史事件总结归纳出其表现的历史趋势或发展特点。

三、材料解析题

18.答案 

(1)影响示例:

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

或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任选一项发明作答,意思相符即可得1分)

原因:

经济重心南移或城市经济的繁荣;

海外贸易发达;

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

政府重文轻武的政策或开放的对外政策;

前朝的继承和积累;

(2)中国:

传统科技重经验总结;

实用性和综合性较强。

西方:

近代科学重观察实验和分析;

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理论。

(中西方分别答出意思相符的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3)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技术、新发明,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极大地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牛顿、达尔文等自然科学的贡献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英、法等国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西欧的殖民扩张活动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料、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答出符合上述意思的任意一点得1分,共3分)

(4)示例:

如“互联网+教育”,理由:

可以网上享受各地名师优质课程资源,提升我的学习成绩;

“互联网+医疗”,理由:

可以网上预约挂号,甚至可以网上病情诊断,远程医疗;

(创意和理由各得1分,共2分。

要求创意贴近生活,理由言之有理。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即可得出答案;

第二小问,联系宋代经济的繁荣、海外贸易的发达、重文轻武的政治特色等作答。

(2)问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难度较大。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特点是注重经验总结和实际应用,而西方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的力学理论注重的是观察实验和分析,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理论。

第(3)问从材料中“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欧洲政治革命的基础上”可以看出欧洲成为世界中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工业、科学、政治。

所以从这三个方面列举史实并加以说明即可。

第(4)问开放性较强,只要贴近生活言之有理即可。

19.答案 

(1)《独立宣言》:

自由、民主、平等;

(1分)1787年宪法:

三权分立的民主原则。

(1分)贡献:

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拿破仑法典》,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成为近代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法典的范本;

(1分)对外多次打败反法同盟,传播了自由、民主、平等的革命思想,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2)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推动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改变了近代社会生活习俗;

(3)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或由扩大企业自主经营权、政企分开到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如:

推行公司制、股份制。

(答出上述任意一点变化得2分)

(4)“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加强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

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强化国际合作和分工;

转移国内过剩产能;

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开拓国际市场,促进经济发展;

(答出上述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解析 本题相对来说难度较小,第

(1)

(2)问主要是对识记层面的考查,只要基础知识扎实很容易得出答案。

第(3)问作答时注意运用“由……到……”或“由……向……转变”的句式。

第(4)问属于开放性设问,只要能答出“加强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深化改革开放”等即可。

四、探究题

20.答案 

(1)①③(1分) ④⑤(1分) ②(1分)

(2)香港岛(1分)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1分) 共同影响:

都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都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

都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

都开放了通商口岸,使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图一:

1913—1921年间,由于当时的俄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经济衰退,粮食产量下降;

(1分)1917年十月革命后,由于三年国内战争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粮食产量继续下降;

(1分)1921—1925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