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2987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7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07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07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07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07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07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07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07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07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07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07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07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07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07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07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07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07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07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7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

《07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7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

07年政府工作报告

九里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文件(十一)

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12月20日在徐州市九里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九里区人民政府 区长 刘汉英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九里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主要成就和2007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市基础建设投入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在中共九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顺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和区域竞争,攻坚克难,阔步前进,全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全面超额完成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并为“十一五”期间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年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过去五年,是我区经济增长最快、运行质量最好的时期。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14.11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44.01亿元(预计,下同),相继突破20亿元、30亿元、4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25.5%,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4.7%、25.1%、28.3%,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从2.73亿元增长到21.23亿元,累计完成投入71.67亿元,年均增幅高达50.7%。

财政总收入从1.42亿元增长到4.91亿元,增长了2.46倍;一般预算收入从0.63亿元增长到2.37亿元,增长了2.63倍。

工业经济快速扩张。

2007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23亿元,五年来年均递增28.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2002年的26家发展到2007年的107家,年产值达90亿元,支撑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五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57.84亿元,年均增长71.1%。

城北开发区集聚作用进一步增强,共签订入园合同项目45个,总投资30.9亿元。

其中,建成投产和在建项目19个,完成投资6.29亿元。

机械制造、建材、电力、冶金等主导产业优势更加明显。

开放型经济成果显著。

2007年全区签订合同项目59项,协议引资31.06亿元。

五年来,协议引进各类项目378项,目前竣工及在建项目123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7项。

招商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在全市率先组建了驻外招商分局。

“三外”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五年来,协议利用外资1.15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3600万美元,年均增长25%以上。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全区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4.7%,2007年预计可达1.76亿元。

五年来,累计投入9665万元用于农业项目建设,新建农业示范园区4个,改造旧园区8个。

陈庄食用菌基地已经成为全省“一村一品”的亮点。

争取省补资金770万元,完成了总投资1200万元、总里程51.8公里的农村公路建设,实现农村公路“村村通”。

累计投入6380万元,完成了26500亩采煤塌陷地的治理和复垦工作。

在主城区中率先完成了区域水利规划的编制。

投入2128.9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完成了月河闸工程、老牛河排水应急疏通工程、村庄河塘疏浚工程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

其中,村庄河塘疏浚工程被评为全市城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一等奖。

商贸服务业稳中见旺。

2007年,全区商业营业额、交通运输业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完成32亿元、10.33亿元、12.2亿元,是2002年的5.8倍、3.7倍和2倍。

重点建设的徐州康业商贸有限公司、丰裕农业生产资料批发市场一期工程等顺利竣工。

总投资1.8亿元的太行物流项目开工建设,以江苏丰裕集团、徐州盟辉储运中心、恒旭物流为代表的物流项目规模效应开始显现。

旅游业保持较快增长。

2007年接待游客6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10万元。

五年来,共接待中外游客266.5万人次,旅游业直接收入2826.3万元。

龟山汉墓被列入“十一五”期间100处国家重点大遗址保护专项,《龟山汉墓参观记》入选国标版小学语文教材。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加快推进。

完成了龟山汉墓二期工程总体规划和前期建设,龟山民间博物馆区建设开始启动。

平山寺修缮完毕并对外开放,白云寺扩建工程开工在即。

民营经济发展迅猛。

全区民营企业总数已达1274家,注册资金8.9亿元;个体工商户总数发展到4058家。

全区年纳税额10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1家、100万元以上10家、10万元以上突破100家。

涌现出福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火花集团等年产值超亿元的民营企业大户。

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财政改革深入推进,有效保证了重点支出需要,“两个确保”和低保资金全部落实。

五年来,累计化解原拾屯镇农村合作基金会股金兑付等政府债务4037万元。

教育事业费和农口支出逐年稳定增长。

落实了离退休老干部和在职职工住房补贴,提高了教师住房公积金提取比例,上调了医疗保险缴存基数。

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完成了苏山帘子布厂、塑料八厂破产清算工作,闲置资产得到有效利用。

——五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形象明显提升 

过去五年,是我区城市建设和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城市规划进一步完善。

坚持规划先行,高标准完成了九里区分区规划、九里中心区城市设计、城北开发区起步区分区规划、九里湖及周边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等编制工作,建成了区城市规划展示馆。

城市建设快速推进。

2007年,全区完成拆迁面积9万平方米。

五年来,累计完成拆迁15万平方米。

新建及大修道路18公里,平山路、汉城东路、九里山东路等主干道相继建成通车,天齐南路主体工程基本建成,中心区的道路交通体系基本形成。

组织实施了襄王路、汉城西路大修工程,城区主干道全部实现绿化、亮化。

集中整治了汉城小区、平山口小区等4个老居民小区,完成了火花、庞庄两处城市出入口的整治和故黄河清淤截污工程。

生态宜居优势显著增强。

规划总面积31.2平方公里的九里湖生态湿地公园建设全面启动,起步区一期工程已经建成开放。

城市花园配套工程——大孤山公园基本建成,龙襄生态园建设按节点计划积极推进。

五年间,累计新增绿地237.12公顷,全区绿化总面积达2263.7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高达40.4%,人均公共绿地达10.77平方米。

城市管理体制调整顺利推进,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圆满完成了市下达的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江苏省文明城市”的各项指标。

认真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建成区烟尘控制区和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100%。

土地利用取得新突破。

房地产开发迈出实质性步伐,相继建成了城市花园、天能花园。

针对农用地所占比例过大、规划建设用地较少,严重制约城市化进程和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问题,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区土地资源进行了梳理,积极盘活土地资源。

平山路两侧、九里山北侧等处近1000亩建设用地,即将陆续挂牌上市。

——五年来,民生民计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过去五年,是我区居民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037元增长到14540元,年均增收1300元;全面落实免除农业税政策,农民人均纯收入从4691元增长到7110元,年均增收484元。

就业再就业工作积极推进。

五年间,城镇累计净增就业人数26079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934人,组织农村劳动力输出2.1万人,实现了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的目标。

苏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区级人力资源市场——九里区人力资源市场和再就业实训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

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2007年,全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预计可达40500人,符合低保条件的1101户特困家庭实现应保尽保。

农村低保、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率稳步提高,特困群体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正式启动。

社会更加安定有序。

深入开展“领导包案”和信访“百日百案”活动,停诉息访率达90%以上。

信访工作连续五年在全市信访目标管理责任考核中被评为一等奖。

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杜绝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法治九里”、“平安九里”创建活动深入推进,从2004年起连续三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社会治安安全区”。

——五年来,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

过去五年,是我区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居民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的时期。

科技事业快速发展。

获得“江苏省科普示范城区”称号。

五年间,全区新增省级火炬计划项目4项、省级星火计划项目1项,省、市高新科技项目22项;累计申报专利成果139件,已获授权95件。

2007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5亿元,在全区经济增加额中的比重进一步加大。

文化教育体育事业全面发展。

中考均分实现全市排名“三连冠”。

中小学布局调整、企业办学接收工作顺利完成。

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政策得到全面落实,2006年秋季以来共减免学杂费393万元。

与全国名校江苏省启东中学联合开办了启东中学徐州分校,创办了九里区第一实验幼儿园。

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实施了“校校通”、“四项配套”等六大工程,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全民健身活动扎实开展。

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

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3个。

医疗市场进一步规范,卫生防控工作切实加强,非典期间全区未发生一例非典疑似病例。

五年来,全区新增省级卫生村4个、省级星级爱国卫生先进单位7个。

社会福利事业亮点频现。

在全省率先推出残疾学生高中阶段“两免一补”政策,率先开展了残疾人公益诉讼援助活动,组建了全市第一个残疾人法律援助律师团。

人口出生率得到有效控制,自然增长率保持在2‰以内。

严格兑现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并将我区农村独女户家庭享受奖励年龄的下限由50岁降到45岁。

建成市区第一家“世代服务中心”。

在全市率先创办了“女性素质学校”三级培训网络。

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蓬勃开展,涌现出一批国家和省、市级标兵单位和先进个人。

双拥工作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扎实推进,区人防指挥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

审计、统计、人事、档案、老龄、工商、物价、民族宗教事务、台湾事务、侨务、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红十字会、爱国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

——五年来,突出勤政务实高效廉洁,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过去五年,是政府行政效率效能明显提高,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的时期。

围绕推进高效政府建设,进一步理顺部门之间的权责利关系,积极落实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不断提高服务经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水平。

强化依法行政,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

坚持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286件建议和412件提案全部按时办结,代表、委员对办理工作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8%以上。

加快推进政务公开,认真组织民主评议机关和先进性教育活动,有力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机关行政效能有了新提高。

在广大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良好风气,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有效防范了腐败行为的发生。

各位代表!

五年来的丰富实践,加深了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地体会到: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是实现九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想法宝;区委的正确领导、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是我们各项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政治保证;突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用发展的主题凝聚人心,用发展的办法破解难题,用发展的成果造福群众,是我们取得一个又一个新胜利的根本动力。

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全区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致、务实创新、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监督、支持、帮助的结果,是驻区大中型企业和市直各单位支持配合、鼎力相助的结果。

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区人大各位代表、区政协各位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向驻区机关、院校、企事业单位,向关心支持我区建设和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九里区在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具体表现在:

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二三产业联动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城市化进程相对缓慢,城市形态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相对缺乏;外向型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外资项目数量较少;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不牢,财源结构还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因拆迁安置、利益分配等引发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个别干部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并恳请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给予监督、批评和帮助。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

各位代表!

今后五年是我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富民强区”和“两个率先”的关键时期。

纵观全局,我区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发展环境。

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资本和产业梯度转移步伐不断加快,为我区立足区位、交通、产业等综合优势,谋求联动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苏北振兴战略、加快徐州都市圈建设,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九里新区建设,为我区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宏观环境和政策条件。

“十五”期间积蓄能量的持续释放,为我区实现跨越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承载能力的不断增强,我区空间、生态、产业等优势必将有力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虽然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挑战,但是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辩证地看待面临的形势,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未来五年的发展就一定大有可为。

今后五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富民强区”和“两个率先”的目标定位,立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坚持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的方针,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力推进九里新区建设,突出大城建带动、大工业支撑、大商贸建设、大招商牵引、大税源培育,在更高起点上实施“规划立区、工业强区、城建兴区、民营富区、旅游名区、生态优区”六大发展战略,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协调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城乡一体化步伐,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繁荣文明生态和谐的九里新区。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未来五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尽快形成与主城区地位相适应的经济规模。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年均增长18%以上,到2012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000美元;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型产业体系。

切实抓好工业提档升级,增强工业经济竞争新优势;全面建成城北工业园区;加快培育房地产、现代物流、商贸服务等新的经济增长极,确保到2012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1.5:

48:

50.5,都市农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制造业竞争力显著提升,现代服务业得到长足发展。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初步形成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城市格局。

加快九里新区建设,全力推进城市中心区建设,积极实施城中村改造工程,加快发展各项公共事业,建立起与城市化水平相适应的商贸综合服务体系。

到2012年,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形象明显提升。

——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构建起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5%以上。

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健全,城区居民基本养老、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

——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

不断完善经济安全体系、社会安全体系、食品安全体系和生态安全体系。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达100%、巩固率保持99%以上,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92%以上。

推进社区服务与社区卫生、社区治安、社区文化等有机结合,逐步构建起广覆盖、多层次的社区服务体系。

——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形成人口、环境、资源相互协调的和谐发展体系。

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

到2012年,环境质量指数达到100%,“三废”综合治理率达80%以上;强化节能减排工作,加快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万元GDP能耗年均降低5%以上;绿化覆盖率稳定在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超过13平方米,生态宜居城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各位代表,上述奋斗目标是对九里区未来五年发展的概括性阐述。

我们坚信,在驻区部、省、市属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区人民的不懈努力,我们的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九里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三、2008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

做好2008年的各项工作,在更高起点上推进九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后发崛起、跨越争先”,对于保持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力推进九里新区快速崛起,全面夺取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008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市委全委会和区委七届五次会议精神,继续围绕“后发崛起、跨越争先”的工作主题,全力推进九里新区建设,突出“发展城建经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对外开放、加快社会建设、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等工作重点,在更高起点上坚持和实施六大发展战略,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2008年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以上。

(2)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以上。

(3)工业总产值增长18%以上。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

(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5%以上。

(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

(9)万元GDP能耗下降5%。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2008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打造城建经济新亮点

以完善基础设施为抓手,以提升城市面貌为目标,重点加强城市功能性项目建设,进一步发挥自然空间优势,推进生态宜居城区建设。

一是抓好土地利用,高水平经营城市。

积极引导和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中心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促进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

充分利用采煤塌陷地较多的优势,做好采煤塌陷地、废弃工矿用地置换这篇大文章,加快盘活土地资源,破解制约我区城市化发展的土地瓶颈问题。

重点抓好三环北路北侧、平山路两侧、天齐路和徐丰路九里段两侧等重点地块的收储及上市工作。

组建推进房地产开发的工作班子和专门机构,加快发展以现代商住区为主的房地产业,依托空间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高质量做好房地产开发。

发挥房地产开发的倍增效应,提升人气,集聚商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把潜在资源转化为现实发展优势。

二是实施重点工程,高标准建设城市。

2008年,我区将组织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公园景区建设工程、城中村改造工程和综合整治工程”四大类、12项重点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

1、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完善城区路网体系。

组织黄河北路西延、平山路北延、天齐南路续建、南岗立交桥扩建工程建设;2、实施公园景区建设工程,彰显自然山水特色。

组织玉潭湖市民广场、九里湖生态湿地公园续建、龟山民间博物馆区和汉阙公园四项重点工程建设;3、实施城中村改造工程,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组织卧牛村城中村改造、幸福家园安置小区、平山路定销房等惠民工程的建设;4、实施综合整治工程,改善城市环境面貌。

完成徐丰公路九里段沿线整治。

依法规范拆迁行为,维护被拆迁群众合法利益,保障重点工程顺利实施。

三是完善规划体系,高品位规划城市。

按照生态宜居城区的定位,完善和深化全区城乡总体规划、中心区分区详规,做好重点片区控制性详规和交通、商贸等专业规划的编制,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有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的空间格局。

切实强化规划管理,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四是落实长效管理措施,高质量管理城市。

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抓手,以“治脏、治乱、治差”为重点,着力整治主次干道、城市出入口、旅游景点周边等重点区域的市容环境。

按照“重心下移、立足基层、属地管理”的思路,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加快老居民小区改造,积极引导社区居民自主管理。

积极开展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创建活动,争创一批省、市级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和卫生村。

继续抓好园林绿化工作,建设绿色九里。

(二)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增创工业经济新优势

工业经济是我区现阶段优势所在。

要继续加大工业有效投入,加快推进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工业经济做大做强做优,为以工促农、二三产业联动创造条件。

一是抓好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2008年,我区计划安排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30项。

其中,年度实施20项、前期准备10项。

要切实抓好新开工项目和结转项目的调度,尽快实现投产达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突出抓好华能测控、海华钢结构等13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伟力重工、华东森田二期工程等在建项目的建设,大力支持驻区部、省、市属企业的项目建设。

二是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优化提升产业结构。

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推进产业结构调高、调优为导向,把项目建设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结合起来,改造提升机械制造、建材、网架等传统产业,促进产业转型、产业集聚、产业升级,尽快形成全方位承接国内外资本和产业转移的载体优势与产业格局。

积极扶持福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火花集团等产值超亿元企业的发展,巩固提高龙头企业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鼓励和引导企业抓好节能降耗工作,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三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壮大经济规模。

切实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引导和扶持,帮助他们解决用地难、用人难问题。

发挥江苏丰和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的投融资平台作用,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向科技型、规模型、外向型转变,促进民营经济再上新台阶。

四是加快园区建设,构筑工业发展载体。

调整充实城北开发区发展规划,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采取多元化投资和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开发区软硬件环境。

围绕徐州民营工业园的定位,及时调整发展思路,鼓励和引导区内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抓住主城区“退二进三”产业调整的契机,吸引符合我区产业发展方向的民营企业入驻城北开发区,进一步提升开发区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2008年完成18个项目的入园建设任务,确保完成投资7.31亿元。

五是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增强核心竞争力。

更好地借助驻区院校、大中型企业的人才和科技优势,重点推进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材料、煤化工和矿用科技设备的研制与生产。

积极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大力扶持科技型企业发展。

力争新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民营科技企业4家、省级火炬计划项目1项。

(三)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构筑商贸旅游新格局

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改善我区财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