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一)》教案83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13161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一)》教案83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品】《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一)》教案83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品】《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一)》教案83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品】《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一)》教案83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品】《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一)》教案83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精品】《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一)》教案83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精品】《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一)》教案83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精品】《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一)》教案83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精品】《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一)》教案83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精品】《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一)》教案83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精品】《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一)》教案83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精品】《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一)》教案83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精品】《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一)》教案83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精品】《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一)》教案83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精品】《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一)》教案83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一)》教案83文档格式.docx

《【精品】《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一)》教案83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一)》教案83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一)》教案83文档格式.docx

中国民间自然传承的音乐。

它是从我国民族音乐中按照音乐的流行的社会层面特征所划分出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类别,它包括号子、山歌、小调、长歌等。

第二节 我国民间音乐的分类

一、我国民族音乐的涵盖范围:

我国民族音乐既包括汉族音乐,也包括少数民族音乐,既包括传统音乐,也包括现代音乐,既包括民间音乐,也包括专业创作的音乐。

三、本课程教学提倡的分类:

我们认为中国民族音乐可按照流行的社会层面

分为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四大类,其中的每一类又可分为若干小类:

第三节 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

一、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

二、乡土性;

三、即兴性;

四、流传变异性;

五、人民性;

六、多功能性

第四节 我国民间音乐的音乐体系我国现代音乐学家王光祈将世界音乐

分为三大体系:

一、中国乐系;

二、欧洲乐系;

三、波斯-阿拉伯乐系

课后

作业

请书面回答:

简述民间音乐的特点和类别。

教学后记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学习民族民间音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知道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概念,掌握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和特点,从宏观上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有总体的认识。

7

10.13-10.17

第二章 民间歌曲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汉族民歌的体裁类型

一、号子二、山歌

掌握汉族民歌体裁分类的现状。

掌握号子和山歌的定义和特点。

掌握民间歌曲的定义和体裁。

第二章 民间歌曲第一节 概 述

一、民间歌曲的定义: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创作的歌曲。

二、民歌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

1、民歌可以用来缓解劳动中的疲倦,放松身心,甚至是集体劳劳动中有力的助手

2、民歌可以用来表达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

3、民歌可以用来发泄心中对世事的赞美或不满。

4、民歌可以用来传授生活常识。

三、民歌的历史发展脉络

一、《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

二、《楚辞》由楚国屈原等人在民间歌谣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造而成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四、民歌特点:

音乐语言、艺术形式及其手法的简明和简炼,旋律清新和易于上口、易于记忆,能够创造出准确而生动的音乐形象。

一、汉族民歌音乐体裁类型的划分1、“体裁”的概念;

2、民歌体裁的形成

3、汉族民歌体裁分类现状

(1)号子、山歌、小调

(2)号子、山歌、小调、长歌

(3)号子、山歌、小调、风俗歌、社会音调(4)号子、山歌、小调、风俗歌、田歌、灯歌、儿歌(5)号子、山歌、小调、田歌、儿歌、灯歌、叙事歌、秧歌、寺庙经歌、渔歌、叫卖调

二、号子;

三、山歌

谈谈汉族民歌体裁分类的现状。

通过这一讲,使同学们了解了有关民歌的定义及其体裁分类。

8

10.20-10.24

第二节

汉族民歌的体裁类型三、小调

四、长歌

掌握汉族民歌体裁的类型。

难点:

掌握小调和长歌的定义和特点。

掌握西周的礼乐制度与大乐司。

教学方

法和教学手段

第二节 汉族民歌的体裁类型三、山歌

1、定义:

它是泛指除劳动号子以外的各种 山野歌曲,是人民在劳动生活中自由抒发内心情感的一种抒情小曲。

2、种类

(1)一般山歌:

多流行在山区、高原,平原地区较少。

(2)田秧山歌:

主要演唱与插秧相关的劳动中。

(3)放牧山歌:

是放牧者在田野劳动时为吆喝牲畜或问答逗趣所唱的山歌

3、特点

山歌的内容非常广泛,歌词常带有即兴性,它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领唱与和腔等,节奏自由,音调悠长。

四、小调

它是我国民歌数量最多的一类,

或称“小曲”。

一般地说:

山歌就是“山野之曲”,小调就是“里巷之曲”。

也就是说,除了劳动号子和山歌之外,各种日常歌唱的小型民歌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2、种类:

小调可以分为“吟唱调”、“谣曲”和“时调”三类。

3、特点:

小调的曲调流畅,节奏规整,结构均衡,有乐器伴奏,它的歌词不是即兴创作,而是通过一定的传授关系和唱本来传播,比较固定。

运用“四季”、

“五更”、“十二月”等来联缀多段歌词,是我国小调的最大特色。

五、长歌:

定义它大多是在一些风俗性的活动中演唱,结构长大,有着特定的演唱传统。

简述小调和长歌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这一讲,使同学们了解小调和长歌的定义和特点。

9

10.27-10.31

第三节

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一、我国少数民族概况

二、蒙古族的长调和短调

掌握我国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

掌握蒙古族的长调和短调。

第三节 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总人数达6000~7000多万人左右,分别居住在占全国总面积50%~60%的广阔土地上。

大多能歌善舞,音乐特色浓厚。

由于其语言、文字、历史、民俗、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等等都各不相同,所以其音乐风格色彩差异也很大,对其体裁品种、音乐特征等的分析也不能简单地用汉族民歌的结论去套用。

一、蒙古族(勇敢、英武、热情、豪放)

蒙古族约有260万人,大多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主要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气候干寒,远在2000多年以前,蒙古人的祖先就已经生活在这里了。

从东胡到匈奴部落联盟,从狩猎到游牧,直至成吉斯汗统一各部,建立“蒙古汗国”,蒙古民族自此形成,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蒙古族是一个勇敢、英武、热爱艺术的民族,蒙古族民歌历史悠久,体裁多样,有牧歌、叙事歌、抒情歌、风俗歌、劳动歌、狩猎歌等。

1、从音乐特点来看,大致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大类。

(1)长调:

曲调悠长,节奏自由,幅较长大,带有浓厚的草原气息。

常使用延长音中的连续嗽音和颤音,犹如骏马嘶鸣,以及旋律中向下3度或4度的轻声下滑,就象婉转轻扬的马头琴,兼有华彩性和抒情性是长调的一大特色。

2)短调:

曲调较紧凑,节奏整齐,曲式篇幅较短小。

它装饰不多,较接近口语,以朴素见长,叙事性和抒情性的结合,是短调的一大特色。

2、蒙古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1)音阶:

采用中国音乐体系,以五声音阶为主,也有以五声音阶为基础加入外音构成的七声音阶。

(2)调式:

以羽调式和徵调式为主,其次是宫调式和商调式。

(3)旋法:

蒙古族民歌的旋律线条常呈抛物线型

音程跳进较大,逐渐形成了蒙古族开阔、稳健、剽悍的性格。

说说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

通过这一讲,使同学们了解蒙古族的长调和短调。

10

11.3-11.7

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三、朝鲜族的抒情谣

四、哈萨克族的独唱歌曲

掌握朝鲜族的抒情谣。

掌握哈萨克族的独唱歌曲。

掌握朝鲜族的抒情谣和哈萨克族的独唱歌曲。

第三节 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二、朝鲜族的抒情谣

朝鲜族民歌的音乐独具风韵,悦耳迷人。

演唱时,大多用长鼓等打击乐器伴奏,在民间甚至有“一鼓手,二歌手”的说法,可见节奏因素在朝鲜族民歌中的重要地位。

朝鲜族民歌大多为三拍子,节奏型前短后长,富有弹性,使音乐更加灵活、跳荡,带有强烈的舞蹈性,绝大多数的朝鲜族民歌是可以舞的。

1、抒情谣数量多,题材广泛,表现了朝鲜族人民生活的各个侧面,旋律流畅,节奏、结构规整。

2、农谣,即劳动歌曲,在朝鲜族民歌中占有很大比重,几乎所有的劳动都有相应的歌曲,一般旋律变化不多,常用反复的音型来适应劳动,消除疲劳。

3、朝鲜族民歌的特点:

(1)音阶、调式——以五声音阶为主,主要调式为平调和界面调。

(2)节奏、节拍——朝鲜语的重音安排往往形成前长后短或前短后长的节奏形式,这与朝鲜族音乐三拍子的倾向有明显的关系。

(3)旋法—

—环绕调式中心音的升降,是 朝鲜族民歌曲调进行的突出特点。

三、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有句古老的谚语“歌和马是哈萨克人的翅膀”哈萨克人称自己的歌手为“阿肯”,每当盛夏,八方歌手都聚集拢来举行“阿肯弹唱会”,在草原上尽情弹唱、赛马等,长达十天左右。

哈萨克民歌种类很多,有歌唱家乡的赞歌、宗教歌等等,大多自由豪放,充满草原气息。

哈萨克族的独唱歌曲旋律优美,结构整齐,有固定的的歌词,2/4和3/4拍为主要节拍。

哈萨克族民歌的特点:

(1)音阶——广泛运用七声音阶,也有五声音阶

(2)调式——采用中国音乐体系的五声调式和欧洲音乐体系的七声调式两种。

(3)旋法——带有很强的牧歌特点和呼唤式的音调。

(4)节奏、节拍——经常使用混合节拍,出现前短后长的形态,构成了哈萨克族民歌的豪迈、宽广的风格。

简述朝鲜族的抒情谣和哈萨克族的独唱歌曲。

通过这一讲,使同学们了解朝鲜族的抒情谣和哈萨克族的独唱歌曲。

11

11.10-11.14

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五、维吾尔族的爱情歌曲六、藏族的箭歌和酒歌

七、重点:

掌握维吾尔族的爱情歌曲。

掌握藏族的箭歌和酒歌。

八、掌握维吾尔族的爱情歌曲和藏族的箭歌、酒歌。

第三节 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四、维吾尔族的爱情歌曲

维吾尔族的歌舞音乐十分丰富,以木卡姆最为突出。

木卡姆是民歌、歌舞、器乐相综合的大型套曲艺术,有十二大套,又称“十二木卡姆”。

木卡姆原为阿拉伯文,意为“最高的位置”。

目前流行的维吾尔族民歌,从内容上看,可分为:

爱情歌曲、劳动歌曲、历史歌曲、生活歌曲等。

维吾尔族的爱情歌曲感情炽烈、对比鲜明、色彩浓郁,它的主旋律主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调式丰富、交替频繁,半音变化,大多为七声音阶;

第二,节拍多样,常带有切分音、三连音等变化;

第三,结构长短不一。

对于维吾尔族来说,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是其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音乐体系。

维吾尔族民歌的特点:

(1)音阶——有五声、六声和七声,南疆以七声音阶为主东疆以五声音阶为主,北疆以五声、七声为主。

(2)调式——采用中国音乐体系、欧洲音乐体系和波期阿拉伯音乐体系。

(3)旋法——旋律的线条多呈锯齿型,曲调富于装饰性。

五、藏族的箭歌和酒歌

藏族民歌包括山歌、劳动歌、爱情歌、风俗歌、颂经歌等,具有浓郁的特色,调式以五声音阶为主,常有四、五度关系有宫调转换。

品种形式繁多,大体可分为“谐”和“鲁”两大类。

“谐”是歌舞的意思,“谐”类民歌,大多节奏规整,结构匀称,器乐伴奏较丰富,音乐与舞蹈配合紧密。

“鲁”是歌曲的意思,一般不带舞蹈。

鲁的旋律比较自由,节奏性不强。

酒歌和箭歌的曲调简洁而婉转,风格热情、明快,具有较鲜明的藏族民间音点。

箭歌在藏语中称“达鲁”,又称“工布箭歌”,是从事狩猎活动的箭手们夸耀弓箭和箭术时所唱的歌,唱时伴随着比较简单的舞蹈动作,如《北京的金山上》、《姑娘,你往天上听吧》等。

说说维吾尔族的爱情歌曲和藏族的箭歌、酒歌。

通过这一讲,使同学们了解维吾尔族的爱情歌曲和藏族的箭歌、酒歌。

12

11.17-11.21

第六节

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九、云南彝族“四大腔”十、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

掌握云南彝族“四大腔”。

掌握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

掌握云南彝族“四大腔”和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

六、云南彝族“四大腔”

彝族的民歌粗犷奔放,有叙事歌、山歌、小曲、舞歌、情歌、儿歌、风俗歌等,大部分用彝语演唱。

如:

弥勒西山彝族(阿细人)的欢乐舞,由大三弦等乐器伴奏,边舞边唱,人称“阿细跳月”;

云南红河彝族(尼苏人)有山歌“四大腔

,据传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与青年男女传统风俗性的社交和爱情活动紧密联系,等等。

不少人都知道夏季的“火把节”是彝族的民族传统节日,尼苏人的“吃火草烟”,一般是傍晚时在郊外或村头公房举行。

共有三项内容

(1)“款白话”,“白话”可说可说唱,内容多为互相谦让、赞美或逗趣。

即在饮酒、吸烟过程中,青年男女用韵白相互对答。

(2)对唱曲子,青年男女各一人担任领唱或对唱,其余青年围坐四周为之伴唱。

(3)跳弦,以器乐伴奏,众人集体歌舞,聚会中所唱的曲子就是“四大腔”。

“四大腔”是《海菜腔》(欣赏以《彝族舞曲》为例,它是由海菜腔改编而成)、《山药腔》(欣赏以《彝族酒歌》为例)、《四腔》(欣赏以《彝族牧歌》为例)和《五山腔》的总称,是四种不同声腔的套曲形式,篇幅长大、结构严谨、内容丰富、曲调悠长、演唱技巧较高,以表达爱情为主要内容。

七、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

我国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多是集中在南方,如:

广西的壮族、湖南的苗族、云南的仫佬族、福建的傈傈族和台湾的高山族等等,多声部民歌主要产生于群体劳动和群体风俗性聚会中,并在各民族中形成了不同的曲式结构和不同的音程美感,在音准和音程协和的控制上,常常高过汉族的专业歌手,如:

壮族的“双声”、侗族的“大歌”、土家族的“哭嫁歌”和畲族的“双音”等。

谈谈云南彝族“四大腔”和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

通过这一讲,使同学们了解云南彝族“四大腔”和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

13

11.24-11.28

第三章 民间舞蹈音乐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汉族民间歌舞音乐的代表种类

一、秧歌二、花灯三、采茶

掌握汉族民间歌舞音乐的代表种类。

掌握民间舞蹈音乐的种类。

一、民间舞蹈的定义:

民间舞蹈是在民间形成,并流行于民间的舞蹈艺术。

它有

“民间歌舞”和“民间乐舞”两种形式。

二、民间舞蹈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

现我国56个民族约有民间舞蹈17636个汉族民间舞蹈大概有14291,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大概有3345个。

且汉族的民间舞蹈多用于娱乐,而少数民族的民间舞蹈多用于礼仪、祭祀、宗教或民俗活动中较多。

三、民间舞蹈的历史发展脉络:

奴隶时代的乐舞,主要是以祭祀、崇拜天地和祖先为主要内容,如傩舞(它是中国古代大傩祭典中的仪式舞蹈)。

汉代的《龙舞》和《鱼舞》是在民间祭祀中祭祀求祈仪式时所用,而相和歌则主要用于宫廷娱乐。

唐代大曲发展极盛,吸收了许多少数民族舞蹈音乐。

宋元时期,民间歌舞繁荣,戏曲艺术兴起,表现力强、形式多样、题材广泛、技艺高超。

四、民间舞蹈音乐的特点:

诗(诗歌)、乐(音乐)、舞(舞蹈)的结合,载歌载舞、歌舞相融是我国民间舞蹈的重要特点。

民间舞蹈的伴奏以打击乐器为主,以吹奏乐器为辅,弦乐器用的较少。

我国汉族民间歌舞音乐中最具代表性意义的品种是北方的秧歌和南方的花灯、采茶,它们都属于歌舞音乐。

一、秧歌;

二、花灯;

三、采茶

简述汉族民间歌舞音乐的代表种类。

通过这一讲,使同学们了解汉族民间歌舞音乐的代表种类。

14

12.1-12.5

第三节 少数民族民间歌舞和乐舞音乐的代表种类一、维吾尔族的赛乃姆和木卡姆中的歌舞音乐

掌握少数民族民间歌舞和乐舞音乐的代表种类。

掌握维吾尔族的赛乃姆和木卡姆中的歌舞音乐。

1、赛乃姆

(1)定义:

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最普遍的一种民间舞蹈,它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的城镇乡村。

(2)音乐特点:

赛乃姆舞蹈自由活泼,没有固定的程式,舞者即兴表演,合上音乐节奏即可,可一人独舞、两人对舞或三五人同舞,曲调优美、深情,节奏鲜明

,手鼓伴奏起重要作用,既掌握速度,又以响亮流畅的鼓声渲染气氛,鼓舞人心

新疆地域辽阔,使赛乃姆舞蹈又有不同的地方风格,当地群众习惯在赛乃姆前面冠以地名以示区别,如喀什赛乃姆、伊犁赛乃姆等。

比如在举行婚礼的第一天,一般由男女双方的朋友分别把新郎、新娘及亲友邀请到家里进行庆贺。

当天傍晚,新郎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前往女方家里迎亲,一路上管弦齐奏,载歌载舞,这一天自始至终都是跳赛乃姆。

表演赛乃姆时,大家围成圆圈,乐队聚在一角伴奏,群众拍手唱和。

舞者不唱,伴唱者以婉转动听的歌声,除演唱群众熟悉的歌曲外,还用旧曲调即兴编新词,描绘当场的情景,表达大家的欢乐心情。

2、木卡姆中的歌舞音乐

(1)定义:

(2)音乐特点:

每套木卡姆均由琼乃克曼、达斯坦和麦西来甫三部分组成,体裁多样,曲调丰富,唱者上坐,听者围圈,先由长者首唱,后大家齐唱或舞蹈,手鼓伴奏起到指挥的作用。

在新疆地区,由于风格不同可分为吐鲁番木卡姆、卡喀木卡姆、伊犁木卡姆等。

谈谈维吾尔族的赛乃姆和木卡姆中的歌舞音乐。

通过这一讲,使同学们了解维吾尔族的赛乃姆和木卡姆中的歌舞音乐。

15

12.8-12.12

少数民族民间歌舞和乐舞音乐的代表种类二、藏族的堆谐和囊玛

掌握藏族的堆谐。

掌握藏族的囊玛。

掌握藏族的堆谐和囊玛。

第三节 少数民族民间歌舞和乐舞音乐的代表种类二、藏族的堆谐和囊玛

1、堆谐:

它原是堆地人民丰收时敬神的歌舞,“堆”是地名,“谐”为藏语“歌唱”之意,它是在“果谐”(圆圈舞)的基础上加工改编而成。

载歌载舞,结构严谨,旋律优美,内容以宗教为主,主奏乐器是扎年(它是藏族的一种六弦的弹拔乐器)。

2、囊玛

它是西藏古城拉萨独有、的一种格调很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囊玛”为藏语“内部”之意。

器乐比较固定,歌曲优美抒情,舞蹈气氛热烈,内容以歌颂家乡赞美爱情生活为主,风格细腻,富于装饰性。

简述藏族的堆谐和囊玛。

通过这一讲,使同学们了解藏族的堆谐和囊玛。

16

12.15-12.19

少数民族民间歌舞和乐舞音乐的代表种类三、朝鲜族的农乐舞和长鼓舞

掌握朝鲜族的农乐舞。

掌握朝鲜族的长鼓舞。

四、掌握朝鲜族的农乐舞和长鼓舞。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研究法,结合学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