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祛风止痛说独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3172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祛风止痛说独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祛风止痛说独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祛风止痛说独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祛风止痛说独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祛风止痛说独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祛风止痛说独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祛风止痛说独活.docx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祛风止痛说独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祛风止痛说独活.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祛风止痛说独活.docx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祛风止痛说独活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祛风止痛说独活

独活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Angelicapubescens Maxim.f. biserrata ShanetYuan 的干燥根。

又名:

大活、玉活、川独活、长生草、西大活、肉独活、独摇草、香独活、绩独活、巴东独活、资丘独活。

分布于陕西、湖北、四川、贵州,其他省区有栽培。

本品药材性状:

根略呈圆柱形,下部2~3分枝或较多,长10~30cm。

根头部膨大,圆锥状,多横皱纹,直径1.5~3cm,顶端有茎、叶的残基或凹陷,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具纵皱纹,有隆起的横长皮孔样突起及稍突起的细根痕。

质较硬,受潮则变软,断面皮部灰白色,有多数散在的棕色油室,木部灰黄色至黄棕色,形成层环棕色。

有特异香气,味苦、辛、微麻舌。

本品味辛、苦,性微温;归肾、膀胱经。

功能:

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中医临床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风寒挟湿头痛。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本品有抑制血小板聚集,解痉,镇痛,镇静,催眠,降压,抗炎,抗血栓,抗凝,抗菌,抗惊厥,抗溃疡,抗癌,抗心律失常和光敏感作用,对多种受体和酶有影响。

独活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古时认为独活一茎直上,不为风摇,故名独活。

早期本草所载的独活应是羌活,陶弘景始将羌活、独活分开。

《神农本草经》载:

“独活……一名羌活,一名羌青,一名护羌使者。

生川谷。

”吴普曰:

“独活,一名胡王使者……八月采此药,有风花不动,无风独摇。

”《名医别录》谓“独活……一名胡王使者,一名独摇草……生雍州川谷或陇西南安。

二、八月采根,暴干。

”《本草经集注》曰:

“此州郡县并是羌地,羌活形细而多节……出益州北部西川为独活,色微白,形虚大……故名独活。

独活含有若干香豆精类化合物、二氢山芹醇及其醋酸酯、欧芹酚甲醚异欧前胡内酯、香柑内酯、花椒毒素、二氢山芹醇当归酸酯、二氢山芹醇葡萄糖苷、毛当归醇、当归醇D,G,B;另有γ-氨基丁酸及挥发油,油中有50余种成分,其中含量较多的有佛术烯、百里香酚、α-柏木烯等。

柳江华等从重齿毛当归根及根茎中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其中伞形香豆素、尤劳帕替醇、彼西丹醇、水合氧化前胡素、紫花前胡苷、阿彼斯基姆索、胡萝卜苷、蔗糖、腺苷、2,3,4,9-四氢-1H-吡啶并-(3,4-b)吲哚-3-羧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才谦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独活中二氢欧山芹醇、二氢欧山芹醇醋酸酯、甲氧基欧山芹素,十个地区的商品独活中三种香豆素的含量测定结果,成都市售的含量明显低于其它地区,而且成都的独活在外观和气味上与其它地区差异也很大。

其它地区独活辛辣气味很浓,而成都市售独活几乎无味。

故可初步认为成都市售独活与其它地区市售独活不是同一科属的植物。

不同地区独活中三种香豆素的含量,有的一或两种香豆素的含量高一些,而另一或两种香豆素的含量低一些。

提示单凭某一成分的含量高低来评价中药的质量是不全面的。

据王忠壮等报道,独活类药材自古就有多种来源,现今因各地习用品种不同,仍存在混乱现象。

经调查,全国目前有2科4属至少17种植物的根及根茎作独活入药。

商品独活的主流品种有川独活、香独活、牛尾独活及九眼独活4大类。

川独活及香独活的原植物均为重齿毛当归,只是产地不同。

川独活又称资丘独活、肉独活等,为栽培品,主产川、鄂,陕西汉中、安康,甘肃天水、湖南等地有少量栽培;香独活主产浙江、安徽、江西,野生栽培均有。

川独活品质优,产量大,应用广泛并有出口,市售独活药材多出川、鄂两省。

明代以前的本草中未见有九眼独活的明确记载,其药用历史只能较为确切的追溯至明代。

建国前后华北、京津市场仍有商品出售。

商品调查表明,目前九眼独活主要西南地区、鄂西及陕西西南部药用,云、贵、川等省药材公司均有此品种,国内其它省区已断档。

市售九眼独活的主流品种为食用土当归,部分川产九眼独活中混有少量龙眼独活。

四川为九眼独活(植物来源为食用土当归)的主产区,以凉山、甘孜、阿坝等州产量最大,一般自产自销,少部分调往省外;云南地产食用土当归因产量少,收购价高,已有数年未收购,省药材公司经销的九眼独活来自四川成都地区;贵州省地产食用土当归出自盘县、晴隆等地,以自产自销为主,以前也从四川调入一部分;陕西太白山区及周围各县,湖北鄂西州草医习用之,多为自产自用。

龙眼独活仅在川、陕、鄂民间药用。

四川黑水、城口等地习惯将其根及根茎作九眼独活药用;陕西太白山区草医所用九眼独活约有半数为龙眼独活,余为食用土当归;湖北鄂西州将龙眼独活作九眼独活药用。

柔毛龙眼独活仅在四川及湖北鄂西州民间药用。

该种在四川主产于阿坝、甘孜、凉山等州,川西及川西北地区将其根茎及根作九眼独活;湖北鄂西州称其根茎为黑虎丹,民间认为其疗效与食用土当归、龙眼独活相同,故常混在一起使用。

食用土当归在日本、朝鲜及韩国也有分布并作药用。

由于采挖过多,一些地方野生食用土当归资源受到破坏,药材收购量减少。

该植物对土壤、海拔等要求不高,易于引种成活,加之其嫩枝叶可作蔬菜用,应提倡家种,以利资源保护及保证药源。

同属植物及易混品:

(1)毛当归,又名浙独活、绩独活,干燥药材根茎部膨大,呈圆锥状,表面灰棕色,具多数不规则纵皱纹,顶端残留茎基及叶鞘的痕迹,根数条呈类圆柱形,略弯曲,长约5~12cm,直径约1.5~3cm,多分枝,质轻而脆,易折断,断面韧皮部和皮部灰白色,有裂隙,棕黄色,油点散在,形成层棕色,木质部暗棕色,约占直径的1/2,气芳香,味微甜而辛辣;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广西,主产浙江、安徽,根用于风寒湿痹,风寒头痛,手足挛痛,腰膝酸痛;浙江称其为香独活,广西称毛独活,湖北称野独活;

(2)黑龙江当归,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根用于身痛,疮疡肿痛;吉林称其为阿穆尔独活;(3)库页当归,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根用于感冒,头痛,牙痛,痈肿;黑龙江依兰以其根作独活入药,称香大活;(4)法落海:

为阿坝当归的干燥根,根略呈圆柱形,长7~22cm,直径1~4cm,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顶端常残留茎基,周围常包被紫色膜状叶鞘残基,具平行脉纹,习称“红缨”,主根上部有密集的环纹,中下部有纵纹,支根稍弯曲,棕色,有长0.2~1cm 显著突起的横向皮孔,外皮脱落后显白色,质较松脆,断面不平坦,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具浓烈特异香气,味苦、辛,有麻舌感;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西藏,根用于胃气痛、腹胀腹痛、风寒咳嗽,头痛;四川阿坝曾以其作独活药用,称“骚独活”;(5)短茎独活,根极粗壮,稍呈棱形,外皮棕褐色,密被环形细皱纹,叶的最终小叶片椭圆形,边缘有细齿,果侧棱具宽翅,棱间油管多为3条;主产于新疆;(6)青海当归,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根补血活血,润燥滑肠;青海称其为独活;(7)兴安白芷,又名东北大活,我国南北各地有栽培;东北地区野生种一般作独活药用,称其为大活;(8)白芷,又名大活、香大活、吉林大活,干燥根茎及根呈长纺锤形,常分枝,根茎部表面密生横纹,顶端有茎痕或茎叶残基,根长短不等,表面灰棕色或暗棕色,有明显纵皱纹及横长皮孔,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棕色,木部黄色,气特异而强烈,味辛苦;分布于东北、华北,为东北独活的习用品;(9)大齿独活,主产于浙江;(10)疏叶当归,又名疏叶独活,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四川,根用于风湿痛,腰膝酸痛,痈疮肿痛;(11)大叶独活,主产于河南、四川;(12)背翅独活,主产于江苏;(13)白根独活,又名大活,分布于四川、陕西;(14)紫茎独活,又名兴隆独活,干燥根茎粗短,圆锥形,长约5cm,直径达3.2cm,表面棕黄色,有多数不规则纵皱,顶端残留茎基及叶鞘的痕迹,具环状横纹,根多条呈类圆柱形,稍弯曲,长5~14cm,直径0.5~2cm,具纵皱及须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韧皮部及皮部棕黄色,木质部黄白色,气芳香,味微甜而辛;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根用于感冒头痛,骨节痛,风湿痛;河北称其为雾灵独活;

(15)短茎独活(伞形科),又名短茎古当归,分布于新疆天山,根用于风湿关节痛,腰、足冷痛,牙痛;(16)渐尖叶独活,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根(牛尾独活)祛风除湿,活络止痛;(17)法罗海,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根用于面部受寒,胃痛,胁痛;四川称其为红独活;(18)髯毛独活(臭独活),主产于新疆;(19)印度独活,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根用于腹痛,寒气痛;(20)白亮独活,又名白独活,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根(白独活)用于风寒头痛,风湿关节痛;四川称其为骚独活,云南称滇独活;(21)圆叶白亮独活,本品在西藏与正种并用;(22)多裂独活,分布于甘肃、四川,全草民间用于创伤及麻风病;(23)兴安独活,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新疆,根解表,祛风,活血,排脓;(24)城口独活(骚独活),主产于四川;(25)独活,又名川鄂独活,根呈长圆锥形,少有弯曲,长15~30cm,直径0.6~3cm,表面灰黄色,有不规则的纵沟,皮孔细小,稀疏排列,根头单一或有数个分枝,具残留茎基及黄色叶鞘,质坚,断面黄白色,多裂隙,并有众多橙黄色点,木部黄白色,其外侧有一棕色环纹,气微香,微稍甘而辛辣;分布于湖北、四川,根(牛尾独活)用于风寒湿痹,腰膝酸痛,痈肿;牛尾独活系独活属独活H.hemsleyanum的根,主产云、贵、川,产量少,限于产区内使用,有时作兽药用,有些省份如湖南,虽有分布未予药用,故其仅为一地区性品种;(26)思茅独活,分布于云南思茅,为云南特有药用植物,根用于风湿痛,跌打损伤,痛经,月经不调;(27)软毛独活,又名绵毛独活,干燥药材根茎部近圆锥形,长1~3cm,直径0.7~2cm,表面灰黄色至灰棕色,有密集环纹及环状叶痕,较粗者具少数纵沟纹,顶端残留茎基及具光泽的棕黄色叶鞘,根多分枝,稍弯曲,长8~18cm,直径至1.5cm,表面淡灰棕色至黑棕色,略粗糙,具不规则皱缩沟纹,皮孔细小,稀疏,横长排列,质较坚韧,折断面不平坦,具粉性,根的切断面类白色,多裂隙,可见橙黄色油点,近形成层现淡棕色环,木质部淡黄色,气微香,味微苦;分布于我国北部及中部,主产于四川、陕西等地,安徽、浙江也产;四川称其为山独活;(28)裂叶独活,又名千叶独活,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西藏,全草外用于创伤出血;(29)短毛独活,又名山独活、河北独活;根头部短,顶端残留茎痕及棕黄色叶鞘,根多分枝,主根圆锥形或圆柱形,表面淡灰色至黑棕色,皮孔细小,横长排列,稀疏,断面不平坦,具粉性,气芳香,味甘而微苦;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根(山独活)用于风湿关节痛,伤风头痛,腰腿酸痛;(30)狭叶短毛独活,分布于黑龙江、吉林;(31)白云花,又名云南独活,分布于云南、西藏,根用于风湿痛,风寒咳喘,脘腹疼痛;云南称其为滇独活;(32)粗糙独活,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根祛风除湿,止痛;(33)茂汶独活(小独活),主产于四川;(34)椴叶独活,分布于安徽、江西、湖南、贵州,根用于感冒头痛;(35)牛尾独活,又名西大活、平截独活,干燥根茎部略膨大,长2.5~5cm,有密集的环状叶痕及环纹,较粗者并有纵沟纹,顶端常残留茎基和黄色叶鞘,根单一,少有分枝,长16~25cm,直径约至1.3cm,表面略粗糙,有不规则皱缩沟纹,皮孔细小,稀疏,横长排列,质较坚硬,折断面不平坦,具粉性,根的切断面皮部类白色,多裂隙,有众多橙黄色油点,近形成层现棕色环,木质部淡黄白色,偏心性,气微香,味微甜;分布于湖北、四川,根祛风除湿,散寒止痛;(36)永宁独活,又名毛独活,分布于湖北、四川、云南,根用于风寒湿痹,腰膝酸痛,四肢拘挛;(37)紫伞芹(伞形科),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为我国特有属,根祛风,散寒,止痛;四川称其为水独活;(38)狭叶山芹,又名全叶独活,分布于吉林、黑龙江;(39)山芹,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其它地区亦有栽培,根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江苏有些地区以根作独活入药;(40)紫花前胡,分布于华东、中南及吉林、辽宁、陕西、四川;浙江、江西称其为独活,浙江称小独活;(41)白花前胡,分布于华东、中南及陕西、甘肃、四川、云南;江苏称其为山独活;(42)菱叶茴芹,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根消肿止痛;湖北称其为鄂西独活;

(43)芹叶龙眼独活(五加科),分布于四川、云南,根用于风湿痛,跌打损伤;云南称其为牛尾独活;(44)浓紫龙眼独活,又名西藏九眼独活,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根茎(九眼独活)用于风湿腰腿痛,腰肌劳损;(45)东北土当归,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四川、西藏;东北称其为牛尾大活;(46)食用土当归,又名食用楤木、心叶九眼独活;干燥根茎粗大,扁柱形,弯曲扭转,直径2~8cm,根长30~80cm,表面棕褐色,有横长的皮孔及7~11个大型近圆形凹穴(茎痕,俗称鬼眼)凹穴直径达3cm,深1cm,呈串珠状,下端及侧面生有多数圆柱状不定根,直径0.5~2cm,根茎比例约为3/5~4/5,质地松泡,断面黄白色,折断面纤维性,不平坦,裂隙和分泌道显见,根茎中间有髓部,根中间有黄白色木心,略有香气,味微苦;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陕西,根茎(九眼独活)用于风湿腰腿痛,腰肌劳损;(47)龙眼独活,干燥根茎粗短,直径为1~3cm,长10cm以下,以4~5cm者多见,表面紫褐色,具4~5个凹穴,直径1.5cm左右,深约0.5cm,根呈纺锤形,直径约1cm,长达40cm,药材中以根所占比例较大,约为3/5~4/5,断面特征同食用土当归,气淡,味微苦;分布于陕西、湖北、四川、云南、西藏,根茎用于跌打损伤,头痛,头晕;根用于小儿豆疹;(48)柔毛龙眼独活,又名短序九眼独活,干燥药材根茎细小,直径1~3cm,根长10~30cm,表面褐色,根茎窝眼明显,8~15个,直径在4mm以下,深约2~3mm,呈结节状,根茎比例约为4/5左右,质地较坚硬,断面木部较致密,显纤维性,气淡,味微苦;分布于陕西、安徽、湖北、四川,根茎(九眼独活、龙眼独活)用于风湿腰痛,腰肌劳损;(49)云南龙眼独活,又名独活,分布于四川、云南,根(草独活)用于感冒,咳嗽,胸满胁痛,腰痛,跌打损伤,风湿痛,月经不调,小儿疳积;云南称其为龙眼独活;(50)天蓬子(茄科),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云南,为我国特有属,根辛、苦,温,有大毒,用于风寒感冒,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瘫痪,破伤风;贵州称其为小独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