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化学课程教材资料要点.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1329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趣味化学课程教材资料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趣味化学课程教材资料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趣味化学课程教材资料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趣味化学课程教材资料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趣味化学课程教材资料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趣味化学课程教材资料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趣味化学课程教材资料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趣味化学课程教材资料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趣味化学课程教材资料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趣味化学课程教材资料要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趣味化学课程教材资料要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趣味化学课程教材资料要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趣味化学课程教材资料要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趣味化学课程教材资料要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趣味化学课程教材资料要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趣味化学课程教材资料要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趣味化学课程教材资料要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趣味化学课程教材资料要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趣味化学课程教材资料要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趣味化学课程教材资料要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趣味化学课程教材资料要点.docx

《趣味化学课程教材资料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趣味化学课程教材资料要点.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趣味化学课程教材资料要点.docx

课程类型:

知识拓展类

备课教师:

张云峰

前言

化学是一门具有历史性和生命性的学科,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从原始社会火的应用到现在人类的现代化发展,化学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化学不仅与各大学科相互渗透,推动了彼此的发展,例如,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元素分布规律的发现等,而且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在改造自然,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势不可挡、无处不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自然问题的出现,也出现了与时俱进的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是一门将社会需求和科学目标合二为一的新兴学科。

绿色化学与医学、生物学、物理学、材料科学等学科联系联系。

绿色化学的实施,需要各类学科的相互推携。

绿色化学是对传统化学的创新及发展,它把经济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提入研究范围,它的提出是为了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读完《趣味化学》你会发现,化学具有其他学科不具有的立竿见影的效果。

你不需要像学习其他学科一样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还不一定见什么明显的效果。

你只需要读一下《趣味化学》里的小故事,就会有不少的收获。

而更多的生活常识会让你的日常生活更加方便而精彩。

而化学中到底有什么有趣好玩的小故事呢?

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化学又有什么密切呢?

化学与西方的炼金术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

那些了不起的化学家们又是怎么和化学结下不解之缘的呢?

而绿色化学的提出更是为化学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什么是绿色化学呢?

化学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好处和危害究竟有哪些?

《趣味化学》将会一一为你解密,让你心动。

;

当你一次次被化学的神奇所迷惑,小心了,也许你会禁不住爱上它。

因为里面是在是有太多的东西让你着迷,令你忘我。

你还会忍不住去弄懂它,因为这样你可以去捉弄你的好朋友。

目录

第一章、小心你会爱上它

1.1.他的衣服竟然烧不坏

1.2.布娃娃也会流血

1.3.茶水也可当墨汁

1.4.火焰当笔用

1.5.用蓝色的笔画出绿色的天

1.6.贪财的后果

1.7.铁棒也会闪金光

1.8.鬼火跟我走

1.9.爆脾气的啤酒

1.10.白纸里的密书

1.12.着火的糖

第二章、谁在变魔术

2.1.你也可以口吞烈火

2.2.面粉爆炸

2.3.治病的神泉

2.4.自己变色的银壶

第三章、人着迷的元素

3.1.古画复活

尿液里的意外所得

不熄的蜡烛

酒不醉人人自醉

谁主沉浮

玻璃棒点冰

观音菩萨生病了

擒获“死亡元素”闪光的小珠子

谁灭绝了恐龙古画复活

  衣服穿久了就会变旧不能返新;文具用久了也会变旧不能返新……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用品都会变旧,都不能把它变成新的,但有一些灰暗的古画,却能焕然一新,这是怎么回事呢

  乐乐爸爸有一个姓王的同学,是一个大画家,也是个古画迷。

周六一早,乐乐就跟着爸爸去拜访这位王叔叔。

  一进门,就看见王叔叔在摆弄一些古画。

“叔叔,你在干什么?

”乐乐好奇地问道。

“我在让古画复活呀。

”叔叔笑着说。

乐乐听了迷惑极了,瞅了瞅爸爸,可爸爸没作声,示意乐乐继续看。

只见王叔叔亲手从箱里拿出了一幅灰暗的、脏兮兮的古画,展开来,在乐乐面前移动,让乐乐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幅毫无生机的画儿。

这时,王叔叔似乎有意和乐乐开玩笑,他对着一瓶“仙水”轻轻地吹了一口气,拿出刷子蘸了蘸瓶里的“仙水”扫在画上……

  一段时间以后,那幅灰暗的画儿果然“复活”了,变得光泽鲜艳、耀眼夺目。

乐乐看得目瞪口呆。

后来,王叔叔让乐乐从他的画箱里随意挑选一张古画,只要蘸一下瓶里的“仙水”,都会“复活”。

  “真神奇,这是怎么回事啊?

”乐乐问王叔叔。

  “其实,那些古画是古代人用铅颜料绘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画色就变得模糊不清、黯然失色。

但是,只要用过氧化氢稍稍擦洗一番,铅颜料就能恢复原有的色泽。

”乐乐听了恍然大悟。

  【知识点睛】

  画家在绘画时,使用的颜料叫做铅白,它的学名叫做碱式碳酸铅〔2PbCO3·Pb(OH)2〕,这种白色颜料易与空气中的硫化氢(H2S)发生化学反应:

  PbCO3·Pb(OH)2+2H2S=2PbS↓+3H2O+CO2↑

  反应后生成了黑色的PbS,日子越久,生成的PbS越多,白颜色也就慢慢地变得黝黑了。

  要使壁画恢复原来的面目并不难,只需喷一些过氧化氢即可。

过氧化氢与硫化铅的反应是:

  PbS+4H2O2 =PbSO4↓+4H2O

  硫酸铅是白色固体。

  【相关链接】

  钛白的化学成分是氧化钛,是惰性颜料,有受气候条件影响,有很强的覆盖力,是近代生产出的颜料。

纯钛白颜色干得快。

干后容易变黄,所以经常和锌白混合使用。

钛白和锌一样有无毒的优点。

锌钛白是目前我国用量较大的白颜料。

尿液里的意外所得  我们知道“鬼火”是因为磷的氢化物——磷化氢燃烧形成的,对磷的化合物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我们对磷是否了解,是否知道磷是怎么发现的呢?

  欧洲中世纪,炼金术盛行,人们都像发了疯,什么东西都拿来尝试炼金,他们把采集来的铁、铅、石头、碎布等东西放到大锅炉里,不停地搅拌,并贴上咒语,企图哪天能炼出金灿灿的黄金。

  德国汉堡一位叫布朗特的商人,偶尔听人说,用强热来蒸发人尿能制造出黄金,或者能够得到点石成金的宝贝。

  听到这个消息后,布朗特迫不及待。

他想:

  “这倒是个好办法,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他立即偷偷地收集大量的尿液,然后,在幽暗的小屋里偷偷地干起来。

  布朗特天天蒸啊蒸啊,一点一点地慢慢将它们蒸干后,又兑上各种各样的东西,一会儿用煮的方法,一会儿用烤的方法,一会儿用这个配方,一会儿用那个配方,就这样试验来试验去……

  布朗特在做了几百次这样的试验后,有一次,他将尿渣、沙子和木炭放在火中加热,然后用水冷却,结果,这次他虽然没有得到黄金,却意外地得到一种像白蜡一样的物质,这种物质在黑暗的小屋里还一闪一闪地发着亮光。

  “这是什么东西呢?

”布朗特非常吃惊。

  其实,这种能发出荧光的白色柔软的物质,就是白磷。

  磷在拉丁文意思是“冷光”。

  【知识点睛】

  白磷,又称黄磷,是呈淡黄色、接近无色半透明的固体,不溶于水,溶于CS2,有剧毒,着火点低,只有40摄氏度,具有大蒜臭味。

它是由正四面体结构的分子构成,也就是它的分子结构是正四面体。

  白磷的化学性质活泼,自然界中不能以游离态存在,在空气中易氧化成三氧化二磷和五氧化二磷,呈白色烟雾,在潮湿空气中可氧化成次磷酸和磷酸,易与金属、卤素及氢气合成磷化物。

  白磷是制造炸药、燃烧弹、灭鼠剂、肥料等制品的基本成分,是石油化工缩合催化剂、表面活性剂必不可少的原料。

  【相关链接】

  白磷和红磷是磷的两种单质。

是同素异形体。

  红磷是红棕色粉末状固体,不溶于水,不溶于cs2.无毒。

红磷的着火点高,在200℃以上。

它是由原子组成的。

  白磷在加热(高温)的情况下能转化为红磷。

不熄的蜡烛  过生日的时候,我们都会有一个生日蛋糕,上面插满蜡烛,许完愿之后,轻轻一吹,蜡烛就灭了。

可是有一种奇怪的蜡烛,就是吹不灭,这是什么蜡烛呢?

  丁丁和小然是俩兄妹,这天,妹妹小然过生日,爸爸妈妈为她开了一个生日会,并预备了一个大生日蛋糕。

当小然许愿后,用力吹蜡烛时,发觉不一会儿蜡烛竟自己重新燃烧起来。

于是丁丁鼓足了气再吹,但烛光依然不灭。

这可怎么办呢?

正当小然在那儿嘀咕的时候,丁丁笑得前俯后仰。

原来,丁丁从化学实验课上跟老师学了一招:

他在蜡烛的芯内藏了一些易燃物件,有金属铝和铁等,但以镁最多,因为镁的燃点低。

当蜡烛燃烧时,芯里的镁被液化了的石蜡包围着,使它与氧气隔绝。

但当火焰熄灭时,镁粉接触到氧气,燃烧起来,从而使蜡烛重燃。

【知识点睛】

  镁为银白色金属,是碱土金属中最轻的结构金属。

熔点648.8℃,沸点1107℃,密度1.74克/厘米3。

  石蜡(paraffin)是一种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碳氢化合物。

当蜡烛燃烧时,高温将石蜡熔化并被棉芯所吸收,熔化了的石蜡被汽化后,便会燃烧起来。

【相关链接】

  1808年英国化学家戴维通过电解氧化镁和氧化汞的混合物,制得镁汞齐,蒸出其中的汞后,析出金属镁。

1828年法国科学家比西用金属钾还原熔融的无水氯化镁得到纯镁。

镁在地壳中的含量约2.5%,是第8个最丰富的元素。

镁的矿物主要有菱镁矿、橄榄石等。

海水中也含有大量的镁。

镁也存在于人体和植物中,它是叶绿素的主要组分。

金属镁能与大多数非金属和酸反应;在高压下能与氢直接合成氢化镁;镁能与卤代烃或卤化芳烃作用合成格利雅试剂,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

镁具有生成配位化合物的明显倾向。

  镁是航空工业的重要材料,镁合金用于制造飞机机身、发动机零件等;镁还用来制造相机和光学仪器等;镁及其合金的非结构应用也很广;镁作为一种强还原剂,还用于钛、锆、铍、铀和铪的生产中。

 酒不醉人人自醉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充满着笑,这种笑是受感情支配的。

可有这样一种气体,只要你一闻到它,就会情不自禁地大笑起来。

你知道这种气体是什么吗?

  有一位自称“化学魔术师”的人利用氧化亚氮做了一个广告:

“明日上午九时在市政府大厅进行一场吸入氧化亚氮的公开表演,本人为公众准备了一些氧化亚氮,可以供20名志愿者使用,同时派8名大汉维持秩序,以防发生意外,望公众踊跃观看,在笑声中获得新奇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这幅别致的广告迎合了无数猎奇者的心理,人们争先恐后买票来看这场令人捧腹大笑的表演,当场就有20名志愿者上台。

当他们吸入了氧化亚氮后,个个都哈哈大笑,有的还做出各种稀奇古怪的动作。

当时有一名青年吸了氧化亚氮后,不仅大笑大叫,而且还身不由己地狂蹦乱跳,不顾阻挡,从高台上往下跳,结果大腿骨折,而那青年却毫无痛苦的表情,仍然大笑不止。

【知识点睛】

  一氧化二氮,又称氧化亚氮,化学式N2O,无色有甜味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能支持燃烧(2N2O=2N2+O2),但在室温下稳定,有轻微麻醉作用,并能致人发笑,能溶于水、乙醇、乙醚及浓硫酸。

氧化亚氮是人类最早应用于医疗的麻醉剂之一,是一种无色气体,人吸入后狂笑不止,有麻醉作用。

它可由NH4NO3在微热条件下分解产生,产物除N2O外还有一种,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NO3 =N2O↑+2H2O。

【相关链接】  1772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了一种气体。

这种气体稍带“令人愉快”的甜味,同无臭无味的氧气不同;它还能溶于水,比氧气的溶解度也大得多。

它是什么,成了一个待解的“谜”。

  1798年,戴维吸了几口这种气体后,奇怪的现象发生了:

他不由自主地大声发笑,还在实验室里大跳其舞,过了好久才安静下来。

因此,这种气体被称为“笑气”

  谁主沉浮  经验告诉我们,把生鸡蛋放到水里,鸡蛋会下沉,但有一位“魔术大师”居然能操纵鸡蛋,让它上浮就上浮、下沉就下沉,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有一年“十一”放假,文文去城里的表哥家,因为表哥会的东西可多了,所以文文这次来探望姑妈是其次,让表哥讲新鲜东西才是主要目的。

可令文文失望的是表哥不在家,于是姑妈领着一个和文文差不多大的男孩出来了,“来,介绍一下,这是邻居小军,和你表哥一样也会变’魔术’,我特地把他找来陪你,你们俩一起先玩吧。

”姑妈介绍完就去忙自己的了。

  姑妈说的还真不错,小军真的会变魔术。

小军从自己带的包里掏出一只大玻璃杯和一个装有液体的玻璃瓶,又从姑妈家厨房里拿了一个生鸡蛋,就开始变起魔术来。

小军说这叫“谁主沉浮”。

只见小军把瓶里的液体倒入大杯子中,然后把鸡蛋放进去,小军嘴里说着下沉,奇怪的是鸡蛋就下沉了,可不一会儿,小军说浮起来,鸡蛋又浮了上来。

这样反复了好几次,神了,鸡蛋能听小军的话,文文看得都呆了。

  其实那瓶溶液是稀盐酸,鸡蛋外壳遇到稀盐酸时会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所形成的气泡紧紧地附在蛋壳上,产生的浮力使鸡蛋上升。

当鸡蛋升到液面时气泡所受的压力变小,一部分气泡破裂,二氧化碳气体向空气中扩散,从而使浮力减小,鸡蛋又开始下沉。

当沉入杯底时,稀酸继续不断地和蛋壳发生化学反应,又不断地产生二氧化碳气泡,从而再次使鸡蛋上浮。

这样循环往复上下运动,最后当鸡蛋外壳被盐酸作用光了之后,反应停止,鸡蛋的上下运动也就停止了。

但是此时由于杯中的液体里含有大量的氯化钙和剩余的盐酸,所以最后液体的比重大于鸡蛋的比重,因而,鸡蛋最终浮在液体上部。

  文文只不过是看着鸡蛋即将上浮或下沉时,适时而变地喊着上浮下沉。

【知识点睛】

  鸡蛋外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遇到稀盐酸时会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氯化钙(CaCl2)和二氧化碳气体。

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CaCO3+2HCl=CaCl2+CO2↑+H2O

【相关链接】

  鸡蛋煮着吃,能较多地保持其营养成分,但煮的时间过长,蛋黄中的铁离子与蛋白中的硫离子会化合生成难溶的硫化亚铁。

这种硫化亚铁很难被人体吸收利用,这样就降低了鸡蛋的营养价值。

  鸡蛋煮熟后,不易用冷水冷却,因为这样鸡蛋容易变质。

熟鸡蛋中的溶菌霉不活跃,而蛋壳气孔在加热时扩张,当烫手的热鸡蛋投入水中后,势必将含菌的冷水吸入,细菌作怪,熟鸡蛋容易变质。

因此,熟鸡蛋不宜用冷水冷却,冷却后更不宜保存。

玻璃棒点冰

  冰块可以燃烧,这会使人惊奇,而更使人惊奇的是不用火柴和打火机,只要用玻璃棒轻轻一点,冰块就立刻燃烧起来,而且经久不息。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在表演完控制鸡蛋沉浮的魔术后,觉得还不过瘾的文文让小军再表演一个,小军也不吝啬,非常慷慨地答应了,这次小军表演的是用玻璃棒点燃冰块。

  “玻璃棒能点燃冰块,你是不是在跟我说笑话啊?

”文文怀疑地看着小军。

  “不骗你,我说的完全是真事。

”小军一脸严肃地答道。

  “那肯定又是利用化学物品吧?

”文文试探着问。

  “没错,被你猜着了。

”小军一点也不隐瞒。

  接下来小军开始了他的表演。

这次小军没有卖关子,而是一边做一边解释,只见小军先在一个小碟子里倒上1~2小粒黑褐色固体,说这是高锰酸钾,然后轻轻地把它研成粉末,再滴上几滴浓硫酸,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蘸有这种混合物的玻璃棒,就是一只看不见的小火把,它可以点燃酒精灯,也可以点燃冰块。

不过,在冰块上事先放上一小块电石,这样,只要用玻璃棒轻轻往冰块上一触,冰块马上就会燃烧起来,而且经久不息。

  原来冰块上的电石能和冰表面上少量的水发生反应,这种反应所生成的电石气是易燃气体。

由于浓硫酸和高锰酸钾都是强氧化剂,它足以把电石气氧化并且立刻达到燃点,使电石气燃烧。

另外,由于水和电石反应是放热反应,加之电石气的燃烧放热,更使冰块熔化成的水越来越多,所以电石反应也越加迅速,电石气产生的也越来越多,火也就越来越旺。

【知识点睛】

  电石的化学名称是碳化钙,它能和水发生反应生成乙炔(C2H2),而乙炔能燃烧,反应方程式如下:

  CaC2+2H2O = Ca(OH)2+C2H2↑2C2H2+5O2 = 4CO2↑+2H2O【相关链接】

  碳化钙为无色透明晶体,不溶于任何媒介。

通常我们所说的电石是指工业碳化钙而言,它是在电石炉中用焦炭和石灰而制得。

电石的熔点随电石中碳化钙含量改变而改变,纯碳化钙的熔点为2300℃。

电石能导电,其导电性能与电石纯度有关。

碳化钙含量越高,导电性能越好。

反之,碳化钙含量越低,导电性越差。

电石的导电性与温度也有关系,温度越高,导电性则越好。

  电石的外观为各种颜色的块状体,其颜色随碳化钙的含量不同而不同,有灰色的、棕色的和黑色的。

在没有水分的条件下,电石在氢气流中加热至2200℃,生成乙炔。

  CaC2+H2 =Ca+C2H2粉状电石与氮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石灰氮,化学名称为氰氨化钙。

CaC2+N2=CaCN2+C

  将氨通入粉状电石,加热至650℃,生成氰氨化钙CaCN2。

观音菩萨生病了  凡人吃五谷杂粮,生病在所难免,而观音在我们眼中是救死扶伤的,她们只会替人治病,自己却不会生病。

但现在,有一位神通广大的观音居然生病了,这是什么缘故呢?

  这里的观音并不是指在电视里看到的那种,而是一户人家供奉的观音菩萨像。

  相传,南宋年间,江苏省有一位老财主非常迷信,有一天碰到一位尼姑,这位尼姑自称是观音转世,她告诉老财主说他印堂发黑,有不祥之物跟随,唯一可以逢凶化吉的办法,就是把××庵里的观音菩萨像请到家里,好生侍候。

老财主被尼姑说得吓破了胆,赶紧命令家奴把观音请回家,好生招待。

  可过了一段时间后,虽然每天供品、香火不断,但观音像却变得黯淡无光,好像生病似的。

老财主一看,以为照顾还不周,就赶紧一日三餐上供品、点香火。

其实,这位财主供奉的观音像不是铜塑的,更不是金塑的,而是用金属钠塑造出来的。

在袅袅的香火中,金属钠渐渐被氧化了。

原来的观音是银光闪闪,被氧化后,生成了一种新的氧化物,看上去就像“生病”一样,一脸倦容。

【知识点睛】

钠呈银白色,有美丽的光泽,密度0.97克/厘米3,比水轻,熔点97.81±0.03℃,沸点882.9℃,轻软而有延展性,常温时有蜡状,低温时可变脆。

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非金属直接化合,在空气中氧化迅速,所以钠一般被保存在煤油中。

钠燃烧时有黄色的火焰产生,并有过氧化钠(Na2O2)生成,跟水能起剧烈反应,生成氢气和苛性钠。

钠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式为:

  2Na+O2 = Na2O2  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2Na+2H2O =2NaOH+H2↑

【相关链接】

  在自然界中,钠以化合态存在,分布广。

地壳中的含量为2.64%左右,由电解熔融的氢氧化钠或氯化钠制得。

  钠可用来制取过氧化钠、四乙基铅等化合物,钠和钾的合金(含50%~ 80%K)在室温下呈液态,可用作反应堆的导热剂。

  钠是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的十个元素之一,但由于它不易从化合物中还原成单质状态,所以迟迟未被发现。

  英国化学家戴维在发现钾后不久,从电解碳酸钠中获得了金属钠。

由于单质钠的比重很小,所以当时没有人相信它是金属,因为它的比重比水还小。

当时它不仅没有被承认是金属,更没有被承认是元素。

直到1811年,才由盖吕萨克和泰纳尔证实了钠是一种元素。

擒获“死亡元素”  许多化学家试图从氢氟酸中剔出单质氟来,但都因在实验中吸入过量氟化氢气体而死,于是被迫放弃了实验。

难道真的不能征服它吗?

  氟在被发现前被认为是一种“死亡元素”,是碰不得的。

  1872年,莫瓦桑应弗雷米教授的邀请,来到了实验室和他共同研究化学。

  那时,教授正在研究氟化物,莫瓦桑当上他的学生后,就接过了这一化学界的难题。

  “为了感谢恩师的知遇之恩,一定要捕捉死亡元素。

”莫瓦桑对自己说。

  于是,莫瓦桑开始查阅各种学术著作、科学文献,把与氟有关的著作通通读了一遍。

经过大量的研究试验,莫瓦桑得出一个结论:

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进行实验时的温度太高。

 莫瓦桑认为,反应应该在室温或冷却的条件下进行。

因此,电解成了唯一可行的方法。

于是,他设计了一整套抑制氟剧烈反应的办法。

他在铂制的曲颈瓶中,制得氟化氢的无水试剂,再在其中加入氟化钾增强它的导电性能。

然后,他以铂铱的合金为电极,用氯仿作冷却剂,并设计了一个实验流程,让无水氟化氢、氯仿以及萤石塞子作主要部分,把实验放在零下23摄氏度的状况下电解,终于在1886年制得了单质氟,擒获了“死亡元素”。

【知识点睛】

  单质氟是一种淡黄色的气体,在常温下,它几乎能和所有的元素化合:

大多数金属都会被它腐蚀,甚至连黄金在受热后,也会在氟气中燃烧!

如果把氟通入水中,它会把水中的氢夺走,放出氧气,反应式为:

4F+2H2O 4HF+O2↑

【相关链接】

  在1916年时,美国科罗拉多州一个地区的居民都得了一种怪病,无论男女老幼,牙齿上都有许多斑点,当时人们把这种病叫做“斑状釉齿病”,现在人们一般都把它称作“龋齿”。

  原来,这里的水源中缺氟,而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能使人体形成强硬的骨骼并预防龋齿。

当地的居民由于长期饮用这种缺氟的水,因而对龋齿的抵抗力下降,全都患了病。

  为何人体缺氟会患上龋齿呢?

 这是因为:

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都属于多糖类。

吃完饭后如果不刷牙,就会有一些食物残留在牙缝中。

在酶的作用下,它们会转化成酸,这些酸会跟牙齿表面的珐琅质发生反应,形成可溶性盐,使牙齿不断受到腐蚀,从而形成龋齿。

  为了预防龋齿,人们采取了许多措施,比如说在缺氟的水中补充一些氟,这样人们在喝水时就不知不觉地会吸收一些氟。

另外,人们还研制出了各种含氟牙膏,它们中的氟化物会加固牙齿,使牙齿不受腐蚀。

而且,有些氟化物还能阻止口腔中酸的形成,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因而效果十分明显。

闪光的小珠子  有一种小珠子,一放到水里,不但不下沉,还嗞嗞地在水面上乱窜,并发出银白色的亮光,这种小珠子就是——钾。

对于它,也许我们都不陌生,但关于它的发现,我们是否了解呢?

  1807年,戴维与助手埃德蒙制作了一个庞大的电池组。

戴维想,既然电解水能生成氢和氧,那么电解别的物质也会生成新的元素,于是他开始拿苛性钾做试验,希望隐藏在苛性钾中的物质经不住它的作用跑出来。

他们起先试图电解苛性钾饱和溶液,但失败了,因为结果与电解水没有什么区别。

“难道苛性钾真的不能分解?

是方法不对吗?

”戴维疑惑地想着。

后来他们改变了试验方法,将苛性钾先在空气中暴露数分钟,使它表面略微潮解,成为导电体,然后放置在一个绝缘的白金盘上,让电池的阴极与白金相连接,作为阳极的导线则插入潮湿的苛性钾中。

奇迹出现了,电流接通后,苛性钾在电流的作用下先熔化,后分解,接着在阴极上出现了水银滴般的颗粒。

它们像水银柱一样带着银白色的光泽,可一滚出来,就“啪”的一声炸开了,并呈现出美丽的淡紫色火舌。

  戴维看到那望眼欲穿的小金属珠出现时,难以抑制欢喜之情,尽情地跳起舞来了,任凭实验室架子上的玻璃嚣皿被撞得粉碎。

他好半天才平静下来,拿起桌上的鹅毛笔,写下了试验记录,并在空白处写下七个大字:

“一个出色的实验!

  后来,戴维又对试验过程中产生的这种金属进行了分析,确认这是一种新的金属,并将其命名为“钾”。

  【知识点睛】

  钾是一种银白色、质软、有光泽的ⅠA族碱金属元素。

钾的熔点低,比钠更活泼,在空气中很快氧化。

钾与水的反应比其他碱金属元素显得温和。

钾可以和卤族、氧族、硫族元素反应,还可以使其他金属的盐类还原,对有机物有很强的还原作用。

  钾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云母、钾长石等硅酸盐中都富含钾。

钾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2.09%,居第八位。

  【相关链接】

  英国化学家戴维出生于1778年12月17日,父亲是个木刻匠。

  16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戴维只好到镇上一位名叫波拉斯的医生那儿当学徒,负责配药和包扎。

  20岁那年,戴维因出色的实验能力被牛津大学的化学教授贝多斯看中,调到了新成立的气体实验室。

戴维用电解法发现了钾之后,又对苏打进行电解,得到了柔软如蜡的新金属——钠。

他还从碱性矿土里相继发现了四种新的金属:

钙、镁、锶、钡。

  谁灭绝了恐龙  恐龙,从中生代的三叠纪到白垩纪,在地球上称霸了1.6亿年,但后来却绝种了。

关于恐龙的灭绝,科学界观点不一,有的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结果,有的则认为是恐龙性功能衰退导致的灭亡,还有人认为是海底火山爆发导致,等等。

那么恐龙究竟是如何灭绝的呢?

  生物课上,老师讲完人的进化之后,开始讲恐龙的进化。

同学们对这些都已经很熟悉了,所以觉得很无聊,一个个都无精打采。

老师见状,突然话锋一转:

“侏罗纪时期,恐龙家族曾称霸世界,但到了白垩纪,这些’霸主’们都神秘地灭绝了。

最近有科学家认为,恐龙的灭绝和臭氧层空洞有关,那么有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同学们一听来精神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就在同学们思考的时候,班里的“小博士”站起来说:

“在白垩纪时期曾有一次大规模的海底火山爆发。

这次爆发曾使大气中出现超大面积的臭氧层空洞。

这样,太阳中的紫外线就可以肆无忌惮地穿过大气层射到地球上。

恐龙霸主们被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后,渐渐发生病变,最后导致灭绝。

”“嗯,回答得很好。

”老师微笑着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